鸡雏恒温孵化器单片机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鸡雏恒温孵化器单片机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鸡雏恒温孵化器单片机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鸡雏恒温孵化器单片机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鸡雏恒温孵化器单片机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1 课程设计目的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制造出具有较复杂功能的小型单片机系统,并在实践的基本技能方面进行一次系统的训练。 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单片机”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小型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收集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单片机系统的能力;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1.2 课程设计的实验环境 利用 windows操作 系统及应用软件进行绘图和编程。 1.3 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 熟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及电子线路 CAD工具软件。 1.4 课程设计要求 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根据第二章给出的基本要求及参数独立完成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设计课题进行简要阐述,并说明设计任务及具体要求。 2、论述系统设计方案,并画出总体电路结构图及功能分割图。 3、能够较熟练地应用电子线路 CAD工具完成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任务。 4、各功能模块设计说明、设计实现过程及源程序。 5、能够较熟练地应用一种 编辑软件编写程序,掌握单片机系统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6、课程设计报告应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图表整齐 规范 、数据详实。 7、课程设计总结 8、 字数 4000左右, 有系统电气原理图。 第二章 课程设计内容 设 计 技 术 参 数 1、使用 1只传感器选择。 2、控制温度小于 50。 3、 3 位数码管显示。 4、 CPU 采用 51兼容型。 5、加热器 1000W 工 作 量 1温度传感器选择。 2温度测量通道设计。 3显示电路设计。 4 CPU 及按键电路设计。 5温度控制电路设计 6写出程序流程图及汇编程序。 工 作 计 划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二周 温度传感器选择,温度测量通道设计。 显示电路设计。 CPU及按键电路设计。 温度控制电路设计 写出程序流程图及汇编程序。 画原理图、打印 第 3 章 课程设计的考核 3.1 课程设计的考核要求 课程设计采用五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评分制。 最后成绩依据课程设计论文及平时成绩决定,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 20%。 3.2 课程性质与学分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的课程性质:考查 学分: 2分 第四章 设计 4.1设计思路 本设计采用 89C-51 单片机系统来 实现孵化场温度的自动控制 。 单片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控制算法和逻辑控制。单片机系统可用数码管显示现场温度,孵化场温度的上下限能用键盘设定,并可实现报警、控制等多种功能。本方案选用 89C-51芯片(内部含有 4KB的 EEPOM),不需要向外扩展程序存储器,可使系统整体结构更为简单,控制系统结构如图 4.1所示。 4.2系统硬件设计 4.2.1 89C-51单片机简介 本设计决定用单片机作为中心控制器。现流行的单片机有很多种,其中MCS-51系列以较高的性价比博得很多用户的青 睐。所以,本系统采用美国 Intel公司生产的 89C-51 型 单片机,由于其具有集成度高、处理功能强、可靠性高、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并具有 4K 字节的程序存储器,使得它应用起来更加方便。 4.2.2数据存储器扩展 89C-51 型 单片机 片内有 128B 的 RAM,在实际应用中仅靠这 256B 的数据存储器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情况下可利用 MCS-51 单片机所具有的扩展功能扩展外部数据存储器。 MCS-51系列单片机最大可扩展 64KB。 6264是 8K 8 位静态随机存储器,采用 CMOS 工艺制造,单一 +5V电源供电,额定功率 200mW,典型存取时间 200ns, 为 28线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引脚 如图 4.2所示 ,工作方式选择如表 4.1所示: 键盘设定 系统复位 数据采集 89C-51 单 片 机 数据显示 报警系统 驱动器 可控硅 负载 图 4.1 控制系统结构 1 2 3 4 5 6 7 8ABCD87654321DCBAT i t l eN u m be r R e v i s i o nS i z eA3D a t e : 2 7- M a y - 20 0 5 S he e t o f F i l e : C : D oc u m e n t s a nd S e t t i ng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o r 桌面 M y D e s i g n .d d bD r a w n B y:0 .1 uC?C A PA1V C C16V E E7V S S8OUT3I N 013I N 114I N 215I N 312A11I N 55I N 41I N 62I N 74B10C9I N H6C D 4 05 12 2K5 001K2K+ 12 V4 .7 K3 604 .7 K3 60R ( T )3 6K3 6K1M6 .8 K1M4 .3 K1KI N 01V- 9 V+ 9V- 9 V+ 9V表 4.1 工作方式选择 图 4.2引脚图 4.2.3传感器的选择 热电阻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温度及与温度有关的参数 ,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于测量 -200 +500 范围内的温度 .按照热电阻的热度不同 ,热电阻可以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电阻两类 ,前者称为热电阻 ,后者称为热敏电阻。以热电阻或热敏电阻为主要器件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热电阻传感器或热敏电阻传感器。根据本设计中所需要测量的温度范围、敏感度、精确度以及考虑其经济性,热敏电阻传感器为最合适的测温元件。 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本设计采用的是热敏电阻电桥接口变换,热敏电阻电桥与运放级联传感器电路如 图 4.3所示。电桥输出构成运放差输入,可获得对地为零输出电压。 取 1R 6 , 36R 5 , 060.5RR 31 , 0581.7RR 4 ;输出电压值如列表,输出电压特性 :输出为 S形曲线;具有 S形非线性误差,最大误差为+150mv。 图中 1VR 用于零点调整, 2VR 用于温度调整。 A0 A12 地址线 I/00 I/07 双向数据线 1CE 片选线 1 CE 片选线 2 WE 写允许线 OE 读允许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BCD16151413121110987654321DCBAT i t l eN u m be r R e v i s i o nS i z eA0D a t e : 2 7- M a y - 20 0 5 S he e t o f F i l e : C : D oc u m e n t s a nd S e t t i ng s A d m i n i s t ra t o r 桌面 M y D e s i g n .d d bD ra w n B y:A010A19A28A37A46A55A64A73A825A924A 1 021A 1 123A 1 22C S 120C S 226WE27OE22D011D112D213D315D416D517D618D719V C C28GND146 26 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BCD16151413121110987654321DCBAT itl eN u m be r R e v i s io nS iz eA0D a t e : 2 8- M a y - 20 0 5 S he e t o f F ile : C : D oc u m e n ts a nd S e tti ng s A d m in is tra to r 桌面 M y D e s ig n .d d bD ra w n B y:CS3A04R /C5D B 1 127D B 1 026D B 925D B 824D B 723D B 622D B 521D B 420D B 319D B 218D B 117D B 016CE6VL1S T S281 2/ 82V C C7V E E11DC15AC9R E F I N10B IP O F F12R E F O U T81 0V I N132 0V I N14A D 5 74图 4.3 传感器电 路图 输入温度 0 50,输出电压 0V 到 10V。 为避免热敏 电阻加热效应取V1E0 。热敏电阻参数如表 4.2。 表 4.2 热敏电阻参数及输出电压 温度() )()( TR )(VVo 0 7.0581 0.0000 10 5.9743 1.856 20 4.9826 3.928 25 4.5402 5.000 30 4.1381 6.071 40 3.4568 8.133 50 2.9274 10.000 4.2.4 A/D转换电路 A/D转换接口是系统数据采集前向通道的一个重要环节。数据采集是在模拟信号源中采集信号 ,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的过程。 AD574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模拟芯片,另一部分数字芯片,其中模拟部分由高性能的 12位 D/A转换器 AD565和参考电压组成。数字部分由控制逻辑电路,逐次逼近型寄存器的三态缓冲器组成。 AD574的引脚如图 4.4所示。 图 4.4 AD574 的引脚图 4.2.5显示接口电路设计 LED显示块是由发光二极管显示字 段的显示器件。这种显示块有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共阴极 LED显示块的发光二极管共地。当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BCD16151413121110987654321DCBAT i t l eN u m be r R e v i s i o nS i z eA0D a t e : 2 6- M a y - 20 0 5 S he e t o f F i l e : C : D oc u m e n t s a nd S e t t i ng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o r 桌面 M y D e s i g n .d d bD r a w n B y:D03Q02D14Q15D27Q26D38Q39D413Q412D514Q515D617Q616D718Q719OE1C L K11U27 4L S 3 74E A / V P31X119X218R E S E T9RD17WR16I N T 012I N T 113T014T115P 101P 112P 123P 134P 145P 156P 167P 178P 0039P 0138P 0237P 0336P 0435P 0534P 0633P 0732P 2021P 2122P 2223P 2324P 2425P 2526P 2627P 2728P S E N29A L E / P30T X D11R X D10U18 9C 5 1abfcgdeD P Y1234567abcdefg8dpdpcom9D S 0abfcgdeD P Y1234567abcdefg8dpdpcom9D S 1abfcgdeD P Y1234567abcdefg8dpdpcom9D S 2AD0AD1AD2AD3AD4AD5AD6AD7123A7 4L S 0 2123A7 4L S 0 2A8A9A 1 0A 1 1A 1 2A 1 3A 1 4A 1 5D03Q02D14Q15D27Q26D38Q39D413Q412D514Q515D617Q616D718Q719OE1C L K11U37 4L S 3 74AD0AD1AD2AD3AD4AD5AD6AD7AD0AD1AD2AD3AD4AD5AD6AD7C L KY4C L KY3WRP 10D0D1D2D3D4D5D6D7D0D1D2D3D4D5D6D7D0D1D2D3D4D5D6D7D0D1D2D3D4D5D6D71237 54 5 11237 54 5 11237 54 5 1电平时,发光二极管点亮;本设计选用的显示块是共阴极的 LED(共阴极 LED显示块的发光二极管阴极接地,当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点亮)。将单片机 I/O 口的 8位线与显示块的发光二极管的引出端( a dp)相连,共阴极低电平有效,选通有效后 8位并行输出口输出不同的数据就点亮相应的发光二极管,获得不同的数字或字符。 本设计采用的芯片是 74LS374。 显示电路如图 4.5所示: 图 4.5 显示电路原理图 4.2.6输出控制电路设计 在本设计系统中,需要控制高电压( 220V),高电流的负载,这样大功率负载显然是不能用单片机的 I/O线来直接驱动的,这就必须经过单片机的功率接口来驱动。此外,为了隔离和抗干扰,还需要加接光电耦合器。因为本设计采用的交流负载,所以选用双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的内部结构如下图 4.6。 在设计当中,采纳了 Motorola公司推出的单片集成可控硅驱动器件 MOC3041作为为对输出的驱动和控制。由 MOC3041组成的过零触发双向可控硅电路简单可靠 , MOC3041和双向可控硅构成的输出通道电路如下图 4.7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BCD16151413121110987654321DCBAT i t l eN u m be r R e v i s i o nS i z eA0D a t e : 2 6- M a y - 20 0 5 S he e t o f F i l e : C : D oc u m e n t s a nd S e t t i ng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o r 桌面 M y D e s i g n .d d bD r a w n B y:0 .0 1MO C3 0 4 11 80V C CP 1412 64273 30 1 0KT1Ra加热器2 20 V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BCD16151413121110987654321DCBAT itl eN u m be r R e v i s io nS iz eA0D a t e : 2 8- M a y - 20 0 5 S he e t o f F ile : C : D oc u m e n ts a nd S e tti ng s A d m in is tra to r 桌面 M y D e s ig n .d d bD ra w n B y:D034D133D232D331D430D529D628D727P A 04P A 13P A 22P A 31P A 440P A 539P A 638P A 737P B 018P B 119P B 220P B 321P B 422P B 523P B 624P B 725P C 014P C 115P C 216P C 317P C 413P C 512P C 611P C 710RD5WR36A09A18R E S E T35CS68 25 5图 4.6 双向可控硅的内部结构 图 4.7 MOC3041和双向可控硅构成的输出通道电路 该部分的工作过程是:当单片机的 P14 口输出为低电平是, MOC3041 内部导通, G端通道出现同步触发脉冲,控制可控硅导通,打开加热器;当 P14为高电平时, MOC3041内部截止,可控硅断开,关闭加热器。本设计采用 1000W 加热器 4.2.7简易式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8255可编程并行 I/O接 口设计 MCS-51 系列单片机共有 4 个 8 位并行 I/O 口,这些 I/O 口一般是不能完全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在外部扩展存储器时,提给用户使用的 I/O口只有 P1和 P3口的部分口线。因此在大部分的 MCS-51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都免不了要进行 I/O口的扩展。 8255芯片引脚图如图 4.8所示。 图 4.8 8255 引脚图 单片机也 8255 的接口比较简单,如图 4.9 所示, 8255 的片选信号 CS 及口地址选择线 AO、 A1 分别由单片机的 P0.7和 P0.0、 P0.1经地 址锁存器提供 . 电极 2 MT2 门极 G 电极 1 MT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BCD16151413121110987654321DCBAT i t l eN u m be r R e v i s i o nS i z eA0D a t e : 2 6- M a y - 20 0 5 S he e t o f F i l e : C : D oc u m e n t s a nd S e t t i ng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o r 桌面 M y D e s i g n .d d bD r a w n B y:4 .7 K4 .7 K 4 .7 K4 .7 KS1S2S3S4S54 .7 KD034D133D232D331D430D529D628D727P A 04P A 13P A 22P A 31P A 440P A 539P A 638P A 737P B 018P B 119P B 220P B 321P B 422P B 523P B 624P B 725P C 014P C 115P C 216P C 317P C 413P C 512P C 611P C 710RD5WR36A09A18R E S E T35CS6U98 25 5V C C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BCD16151413121110987654321DCBAT i t l eN u m be r R e v i s i o nS i z eA0D a t e : 2 8- M a y - 20 0 5 S he e t o f F i l e : C : D oc u m e n t s a nd S e t t i ng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o r 桌面 M y D e s i g n .d d bD r a w n B y:D034D133D232D331D430D529D628D727P A 04P A 13P A 22P A 31P A 440P A 539P A 638P A 737P B 018P B 119P B 220P B 321P B 422P B 523P B 624P B 725P C 014P C 115P C 216P C 317P C 413P C 512P C 611P C 710RD5WR36A09A18R E S E T35CS68 25 5E A / V P31X119X218R E S E T9RD17WR16I N T 012I N T 113T014T115P 101P 112P 123P 134P 145P 156P 167P 178P 0039P 0138P 0237P 0336P 0435P 0534P 0633P 0732P 2021P 2122P 2223P 2324P 2425P 2526P 2627P 2728P S E N29A L E / P30T X D11R X D108 9C 5 1D03Q02D14Q15D27Q26D38Q39D413Q412D514Q515D617Q616D718Q719OE1LE11U47 4L S 3 73AD0AD1AD2AD3AD4AD5AD6AD7A L EA0A1AD0AD1AD2AD3AD4AD5AD6AD7AD0AD1AD2AD3AD4AD5AD6AD7RDWR8255的 A、 B、 C口及控制口地址分别为 FF7CH、 FF7DH、 FF7EH、 FF7FH。 8255的 D0 D7分别与 P0.0 到 P0.7相连。 图 4.9 89C-51与 8255 的接口电路 键盘功能说明: 1 号键:上升。 2 号键:下降。 3 号键:下限温度值确定。 4号键:上限值确定。 5号键:查询上下限值。使用 1号键和 2号键,设定需要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上限值,然后按下 4号键,将这个上限值确定,也就是将上限值保存到专用的寄存器里。 在完成设定上限值的工作后,使用 1号键和 2号键设定需要的温度 控制系统的下限值,然后按下 3号键,将这个下限值确定,也就是将这个下限值保存到专用的寄存器里,然后系统进去实时的温度测量和控制工作中。键盘接口电路如图4.10所示: 图 4.10 简易式键盘的接口电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BCD16151413121110987654321DCBAT i t l eN u m be r R e v i s i o nS i z eA0D a t e : 1 2- J u n - 2 0 05 S he e t o f F i l e : C : D oc u m e n t s a nd S e t t i ng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o r 桌面 M y D e s i g n .d d bD r a w n B y:8 9 C- 5 1C51 00 U F / 5 0 VR 1 3R 1 22KV C CS6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BCD16151413121110987654321DCBAT i t l eN u m be r R e v i s i o nS i z eA0D a t e : 2 7- J u n -2 0 05 S he e t o f F i l e : C : D oc u m e n t s a nd S e t t i ng s A d m i n i s t ra t o r 桌面 f i n i s h. dd bD ra w n B y:P 115 .6 KV C C4.2.8复位电路 MCS-51 复位是由外部的复位电路来实现的。复位电路通常采用上电复位和按钮复位两种方式。该电路兼有上电复位和按钮复位。 复位电路如图 4.11 所示。工作原理为:按钮按下后, RC 电路充电, RST 引脚端出现正脉冲,只要 RST 端保持 10ms 以上的高电平,就能用单片 机有效的复位。该设计时钟频率为 12MHz, C 取 22F, R 取 1K 欧姆。复位电路如图 2.20 所示。 图 4.11 复位电路原理图 图 4.12 声光报警电路接口电路 4.2.9报警电路 本设计采用声光报警电路 ,接口电路如图 4.12所示。 MCS-51的口线 P11接报警电路的输入端 ,当 P11口输出低电平时 ,7046输出为高电平 ,发光二极管两端电压差接近 5V,发光报警 .压电蜂鸣器两条引线加上近 5V的直流电压,由压电效应而发出蜂鸣音报警。 4.3系统 软件设计 4.3.1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 4.13 所示 主程序完成的功能是:启动传感器测量温度,将测量温度与给定值比较进行 PID 运算,若 LX TT ,则进入加热阶段,置 P13为高电平。在过程中继续对温度进行监测,当 HX TT 时,置 P13 为低电平断开可控硅,关闭加热器,等待下一次的启动命令。 图 4.13 主程序流程图 4.3.2控制部分程序 这部分程序的功能是将采集到的温度值 TX与 TL比较,如 果 TX TL则报警,并 置 P3.1 口为低电平,通过光耦合器打开可控硅,使加热器加热,并调显示,显示 88.8。否则将 TX与 TH比较,如果 TXTH则报警,并置 P13口为高电平,通过光耦合器关闭可控硅,停止加热器加热,并调显示,显示 88.8。 否则,也就是 LT XT HT 当温度在正常范围内,调显示,显示采集到的温初始化 按键设定温度上下限 送显示 键盘处理 有键按下 ? 开始 显示正常温度 等待下一个采样 调温度子程序 转换送显示 PID运算 HX TT 高温报警并停止加热 低温报警并加热 Y N Y Y N N LX TT 送 counter=3 N counter-1=0? counter-1=0? Y 度值 XT 。 加热程序流程 图如图 4.14所示 。 图 4.14 加热报警子程序流程图 4.3.3键盘模块 本部分主要是实现输入设定温度和查询设定温度的功能。 该部分的子程序流程图如图 4.15所示。 在键盘的控制方面,由于采用了 5个单键,因此使得键值识别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在执行程序的时候只需要逐位判断 PA0,PA1,PA2,PA3,PA4口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若为高电平,则表示没有按键按下,若为低电平,则表示已经有键按下,于是执行键的处理子程序。在程序的设计当中,考虑了键的去抖动问题。在发现有键闭和时,不是立即 读入该键值,而是延时 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键闭和与否的判断,确认此时真的有键按下,有则进行该按键的处理,没有则不进行处理。 开始 HX TT 地址和计数器 换码送显存 显示灯亮、蜂鸣器响 置 P1.3口为 1,打开加热 器 LED显示 返回 计数器换码送显存 Y N 图 4.15键盘处理子程序流程图 4.3.4显示子程序 此模块采用的是动态扫描的方法,依次改 变 P0口输出高电平的位和 P2口 输出对应的数据段,就可以轮流点亮显示器的各位数码管。动态显示是把十六进制数(或 BCD码)转换为相应字形码,故它通常需要在 RAM区建立一个显示缓冲区。显示部分流程图如图 4.16所示。 4.3.5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 采集的主要任务是巡回检测三点的温度参数并把它们存在外部 RAM 指定单元 ,采样程序如图 4.17所示。 开始 有键按下? 延时 20ms 判别键号 执行键处 理子程序 返回 N Y 图 4.16 显示子程序流程图 图 4.17 采样程序流程图 4.3.6程序清单 ORG 0000H SJMP MAIN ORG 0003H LJMP INT 开始 显示缓冲区指针置 初值 30H送 R0 扫描模式置初值 FEH送 R1 R1送 P2 口 取显示数据查表转换为 段数据送 P0 口 延时 1ms 显示缓冲器指针 R0+1 R1=0? R1左移一位 返回 Y N 采样程序 初始化 各通道都采 集一次? 输出通道号 启动 A/D转换 读 A/D数据 修改通道及通道号 重装定时器 0 常数 启 动oT返回 N Y ORG 0025H MAIN: MOV SP,#60H MOV 20H,#00H MOV 21H,#08H MOV 29H,#0FEH LCALL ZIJIAN LCALL READTHTL LCALL TESTRANGE LCALL DISP SETB INT0 SETB EX0 SETB EA LOOP: LCALL DELAY LCALL GET_TEMP LCALL TURN LCALL DISPLAY CLR C MOV A,24H CJNE A,2EH,LOOP1 SJMP HOTTING LOOP1: JC HOTTING MOV A,24H CLR C CJNE A,2DH,LOOP2 SJMP STOPHOT LOOP2: JNC STOPHOT SJMP KEEP HOTTING: CLR P3.1 CLR P1.5 SETB P1.6 KEEP: SJMP LOOP STOPHOT: SETB P3.1 SETB P1.5 CLR P1.6 SJMP LOOP ZIJIAN: MOV 30H,#08H MOV 31H,#08H MOV 32H,#13H MOV 33H,#08H MOV 34H,#13H CLR P1.4 CLR P1.5 CLR P1.6 CLR P1.7 MOV R3,#0FFH WAIT0: ACALL DISPLAY DJNZ R3,WAIT0 SETB P1.5 SETB P1.6 SETB P1.7 RET TURNTH: MOV 2DH,27H MOV 2EH,28H MOV 24H,27H ACALL TURN MOV 2AH,30H MOV 2BH,31H MOV 2CH,32H MOV A,2CH CLR C SUBB A,#0BH MOV 2CH,A MOV 33H,#00H MOV 34H,#15H RET TESTRANGE: MOV A,2AH CJNE A,#01H,NOMAX MOV 22H,#08H SJMP EXITTEST NOMAX: MOV A,2BH CJNE A,#00H,MIDD MOV 22H,#02H SJMP EXITTEST MIDD: MOV 22H,#04H EXITTEST: RET DISPLAY: MOV R0,#03H DIS: MOV DPTR,#TAB MOV A,R0 MOVC A,A+DPTR MOV DPTR,#7FFFH MOVX DPTR,A INV R0 MOV DPTR,#0BFFFH MOV A,29H MOVX DPTR,A HERE: DJNZ R4,HERE SETB C RLC A MOV 29H,A JB ACC.5,DIS MOV 29H,#OFEH RET TAB: DB 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00H,OBFH DB 86H,0DBH,0CFH,0E6H,0EDH,0FDH,87H,0FFH,0EFH,79H GET_TEMP: CLR EA ACALL INI MOV A,#0CCH ACALL WRITE MOV A,#44H ACALL WRITE ACALL INI MOV A,0CCH ACALL WRITE ACALL READ MOV 24H,A SETB EA RET SETTHTL: CLR EA ACALL INI MOV A,#0CCH ACALL WRITE MOV A,#4EH ACALL WRITE MOV A,2DH ACALL WRITE MOV A,2EH ACALL WRITE ACALL INI MOV A,#0CCH ACALL WRITE MOV A,#48H ACALL WRITE ACALL READTHTL MOV A,27H CJNE A,2KH,SETTHTL MOV A,28H CJNE A,2EH,SETTHTL SETB EA RET READTHTL: CLR EA ACALL INI MOV A,0CCH ACALL WRITE MOV A,#0B8H ACALL WRITE ACALL INI MOV A,#0CCH ACALL WRITE MOC A,#0BEH ACALL WRITE ACALL READ ACALL READ ACALL READ MOV 27H,A ACALL READ MOV 28H,A SETB EA RET INI: CLR P3.0 MOV R2,#100 11: CLR P3.0 DJNZ R2,I1 SETB P3.0 MOV R2,#15 I2: DJNZ R2,I2 CLR C ORL C,P3.0 JC INI MOV R6,#40H I3: ORL C,P3.O JC I4 DJNZ R6,I3 SJMP INI I4: MOV R2,#120 I5: DJNZ R2,I5 RET TEAD: MOV R6,#8 WR1: SETB P3.0 MOV R4,#4 RRC A CLR P3.0 WR2: DJNZ R4,WR2 MOV P3.0,C MOV R4,$40 WR3: DJNZ R4,WR3 DJNZ R3,WR1 SETB P3.0 RET READ: MOV R6,#8 RE1: CLR P3.0 MOV R4,#2 SETB P3.O RE2: DJNZ R4,RE2 MOV C,P3.0 RRC A MOV R5,#15 RE3: DJNZ R5,RE3 DJNZ R6,RE1 RE5: SETB P3.0 RET TURN: CLR C MOV A,24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