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oc_第1页
探析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oc_第2页
探析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oc_第3页
探析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oc_第4页
探析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析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摘要: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个宪法修正案其中倍受关注是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法律制度本文从中西方有关财产保护思想文化对比出发揭示我国对私有财产进行宪法保护滞后性文化因素阐述新宪法在私有财产权保护上进步性及对私有财产权保护必将产生影响www.51lun关键词:宪法 私有财产权利 一、中西方有关私有财产保护思想文化对比 (一)西方有关私有财产保护文化渊源 财产权观念是人类文明最古老信条之一重视财产权问题一直是西方传统柏拉图在其法律篇中指出“如果不免除债务和重新分配财产负债人就不可能以自由精神享受他们权益因此改革者希望他们获得某种适度财产确信贫困产生更多在于人们贪婪而不是更多在于个人财产减少确信确实是社会安全最稳定根源使人们保持信念是后来建立一切政治制度最稳固基础”因此他指出“必须用某种制度来确定财产” 亚里士多德发扬了西方传统财产权观念认为私有财产会使人感到“人生快乐”他指出了美德与财产之间联系“巨富者倾向于傲慢和自负卑鄙赤贫者倾向于下贱和恶毒卑鄙而不正义行为要么通过傲慢产生要么通过恶毒产生因而中产阶级更倾向于理性行为” 洛克开创了“自然权利说”财产权理论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享有普遍自然权利任何人都侵犯即使进人市民社会以后人们仍然具有这些基本权利主权者权力是由人民赋予这种权力决不容许扩张到公众福利需要之外而是必须保证每个人财产他奠定了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理论基础 现代学者立足于现实需要使财产权理论日益世俗化边沁认为财产权同法律是共生死财产权是财产在法律上表现是法律对财产认可和确认从而直接揭示了财产权在法律中重要位置51-论文-网-欢迎您伴随着理论日益成熟西方国家也早就在宪法中提出了对私有财产权进行保护条款英国是第把私有财产纳入宪法保护国家1625年权利请愿书就开始了对私有财产确认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受侵犯”最早被规定在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书中随后载人1791年法国宪法美国宪法虽未明确规定但其关于财产权保障内容亦蕴含在宪法修正案第5条和第l4条“正当法律程序中”“任何人不得未经法律正当程序既被剥夺生命、自由和财产”51-论文-网-欢迎您(二1有关财产保护文化精神 与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是我国直到2004年才在宪法中明确了对私有财产权保护对私有财产权保护滞后性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我国文化传统中本身就缺乏这种思想背景51-论文-网-欢迎您自西周以来古代绝大多数统治者奉行“德主刑辅”治国方略把道德教化作为治国主要手段而法律则处于辅助地位传统“义利观”占据道德体中核心地位孔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不义而富贵为君子所不耻”要求人们“见利思义”“义而后取”法家在治国上也重视“功利”与儒家对立但法家废私立场与儒家一致韩非子以“法”为“公”合称“公法”常常以“法”与“私”对立认为法功能是“去私” 道家立场是义利两忘即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道家是“忘利”且不分公私两利实则“去私”也是道家应有之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正统发展到宋代理学明确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存之所欲”此处“理”即为“公”“欲”即“私”宋明理学将义与利对立推向了极端进而影响了后来人思想观念绵延了两千多年“义利”之争有共识“去私”而“倡义”当然笔者对传统“义利”“公利”之分析并不是对“倡义”这种传统否定我所批判是传统文化中对“公私”“利义”“理欲”过分对立和对“利”、“私”和“欲”过分抑制新成立后长期未能摆脱传统“公”与“私”对立思想桎梏认为社会主义就应该实行公有制个人就理所应当服从集体认为私有财产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追求私有财产是自私得到应有重视以至于侵犯私有财产事例不绝于耳对个人利益忽视和在法律上对私有财产保护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在宪法中确立私有财产保护原则是国情需要51-论文-网-欢迎您探究中西方关于私有财产保护文化渊源可以看出两种法律文化演进路径是完全不同西方倡导自由个人主义崇尚法治历来强调私权利对公权力约束和限制其法律较早地凸显对私有财产保护必然而集体主义价值观历来被我国所倡进人社会主义阶段此价值观与马列主义理论有契合之处集体主义又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对集体主义高扬必然会抑制个体对私权利追求甚至以谈私权利为耻此种观念难以催生出私有财产宪法保护立法行为这也是导致我国私有财产宪法保护历程如此艰辛之所在51-论文-网-欢迎您二、宪法修正案在私有财产保护进步性 此次修改弥补了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护不周缺陷为完善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51-论文-网-欢迎您首先修正案进一步提升了私有财产法律地位一是将私营经济以强调“监督管理”到增加了“鼓励”和“支持”内容表明了国家对个体和私营经济政策导向变化二是从财产权角度将私有财产权与其他财产权在法律上予以同样地对待即只要是合法财产就一概受法律保护 其次扩大了私有财产权保护范围在此之前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护仅限于所有权和继承权限于公民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所有权如果仍然按照传统观念势必会对各类财产有效利用和增值速率产生影响有鉴于此宪法确立了“私产不受侵犯”宪法原则以“财产权”代替“所有权”以“概括式”代替“列举式”在扩大私有财产权保护范围同时也为私有财产权提供了更为有利法律保障51-论文-网-欢迎您再次实行了私有财产权与其他财产权平等保护财产权是民事主体进入市场基础对财产权进行平等保护使各种财产处于同一平等竞争序列当中让它们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最终建立起互相竞争链条共同推动经济发展51-论文-网-欢迎您最后完善了对私有财产征收和征用制度具体来说此次宪法规定征收、征用前提是:第一征收、征用必须是出于公共利益需要只有是对公共利益追求才表明征收和征用正当性和合法性第二征收、征用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私权利和公权力碰撞不可避免然而由于私权利难以形成可与公权力相对抗聚合力这就需要对公权力做出必要限制达到保护私有财产权目对征收和征用程序规定必然会增加私有财产权保护砝码第三对征收和征用要给予补偿国家实施征收和征用行为体现着某种公共意志代表着公共利益但是征收和征用对象却往往与私人利益攸关为公共利益需要毫无代价剥夺私有财产因此必须给私人一定补偿51-论文-网-欢迎您三、宪法修正案对完善私有财产权保护意义 现行宪法修正案不仅完善了私有财产权保护而且将合法私有财产纳入宪法列为专门条款无疑会产生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护私有财产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土壤和前提在宪法-中进一步完善和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保护可以使他们大胆投资经营同时也有利于引进和吸收海外资本进而解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顾之忧 其次有利于进一步调动民众将富裕资金投人到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性过去对合法公民所有生产资料进行保护仅限于国家政策未提升到宪法高度私有财产面临着许多潜在威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创造财富热情和能动性使得民众即使有大量闲散资金也不愿意冒险将其用于投资现在拥有了保障条款这把“尚方宝剑”民众就可以放心投资了 再次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推进依法治国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并称为公民三大基本权利其中财产权是基础拥有财产权就意味着有了实现自身合法权益物质保障卢梭也曾叹言:“财产权确是公民权中最神圣权利它在某些甚至比自由更重要”因此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他必然会促进公民法律意识增强进而推进依法治国 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