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线及经度 Word 文档.doc_第1页
经线及经度 Word 文档.doc_第2页
经线及经度 Word 文档.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次: 学科: 主备人: 审核人: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授课人:课题课型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总结经线的三个特点。2、运用地球仪学会经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理解东西经度范围和东西半球范围的区别。重点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划分难点东西半球的判断学学习过程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一、纬线与经线特点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经线连接_并且与纬线垂直的_二、纬度与经度项目0线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度数的变化规律纬度赤道0900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由赤道向两极逐渐_经度0以东为_,以西为_.由0向东西逐渐_,三、半球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合作交流:1、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与纬线对比。总结经线的三个特点:_ _2、仔细观察课本P19图212中的经度分布以及阅读材料。项目0经线的确定度数划分及表示方法纬度划分地球仪上人们规定_线是0经线经度最大是_.由0经线向东,度数逐渐_,最大达_,这部分经度为_,符号为_.由0经线向西,度数逐渐_,最大达_,这部分经度为_,符号为_.温馨提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线圈,而不是沿0和180经线圈,因为20W和160E经线圈大多数经过海洋,可以避免把一些陆地划分到两个半球上。3、“东半球所有的经度都是东经,经度为西经的经线都位于西半球”判断以上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为什么?合作实践(动动手):1、每人取张纸条,在纸条中间画一条竖线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然后向左向右每隔20画一条竖线(向左的经线用红笔画,向右的经线用蓝笔画),直至画出180经线,最后将纸条围成圆圈,让两条180经线重合粘好。向同学说说东、西经的范围。2、在地球仪上找到180经线和0经线, 90E和90W经线,20W和160E,并说出什么样的两条经线能组成经线圈。3、取出1、中画有经线的小纸条,将纸条中的20W和160E经线笔加粗,体验东西半球的范围:东半球范围 从20W向_-0- _;西半球范围从20W向_-180- _。然后沿20W和160E经线把圆圈剪开,成为两段。(一) 点击中考:(二)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二次备课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总共有360条 B纬线总共有180条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2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 )A一个方向 B两个方向 C三个方向 D四个方向4.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5关于经度的变化规律正确说法是( )A本初子午线以西为东经B以180经线为界,经度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C180经线以东为东经D以0经线为界,经线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大 6表示东经的代号是( )AE BW CN DS7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经线和180经线 B20E,160W C0经线和0纬线 D20W,160E8.下列各经线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A.162E 30E B.170E 50EC.15W 70E D.100W 0S9.下列各点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 )A.19W60S B.026N C.25W 30N D.140W 35S10.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示东西方向的是_线,指示南北方向的是_线。(2)所有经线长度_,并与_线垂直相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