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选题 1、C 2、A 3、B 4、D 5、B 6、C 7、D 8、C 9、D 10、B 11、B 、12、A 13、C 14、A 15、B 16、A 17、A 18、B 19、C 20、B 21、C 22、B 23、D 24、D 25、A 26、A 27、D 28、A 29、A 30、B 31、ADE 32、ACDE 33、AB 34、CDE 35、A 36、C 37、B 38、C 39、A 40、A 41、C 42、B 43、A 44、C 15、D 46、B 47、C 48、D 49、A 50、C 51、D 52、B 53、C二、多项选择 1、BCD 2、ACDE 3、ABD 4、BDE 5、ACE 6、ACDE 7、AE 8、BDE 9、AB 10、DE 11、AD 12、BCE 13、BDE 14、ADE 15、DE 16、BCDE17、ABCE 18、BDE 19、ABCE 20、BE 21、ACD 22、ACD 23、AB三、填空 1、大业拾遗记工员 2、 三国演义 金瓶梅 儒林外史 三国演义 金瓶梅 儒林外史 、 、 三国演义 金瓶梅 儒林外史 3、铁叫子 、 4、初刻惊案拍奇,二刻惊案拍奇 、初刻惊案拍奇, 5、清平山堂话本 、 6、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 三国演义 7、 水浒传 三国演义 水浒传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三国演义 8、曹操 、 9、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 10、今古奇观 、 11、关汉卿 、 12、讲史 说铁骑 小说13、鲁讯14、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15、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冯梦龙16、志怪 志人17、骄儿 水浒传18、应伯爵19、拟话本小说20、凌濛初四、解释说明:1、神话传说:神话指上古时流传的有关神鬼等非自然事物或非科学地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故事,这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所造成的。传说较神话出现稍晚近,多是由历史事实加以夸张敷衍,加以神化而形成的。我国的神话传说产生于先秦时代。如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是其代表作。2、先秦寓言:先秦时代诸子散文、史传著作中的寓言故事。寓言是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的文学体裁,由比喻发展而来。先秦寓言有人物形象,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有个性化的对话,对后代小说的产生有启发意义。3、野史杂传:指私家修纂的史书或人物传记。相对于官修的正史,较为原始粗糙,往往杜撰的成分较多,介于正史和小说之间。4、魏晋志怪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富于想象夸张,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代表作为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对唐五代传奇、明清神魔小说都有重要影响。5、魏晋志人小说: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篇幅短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著名志人小说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6、唐五代传奇: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五代传奇是指唐五代时期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其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7、勾栏瓦子: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宋代勾栏多同瓦子有关。瓦子,又名瓦舍、瓦肆或瓦市,是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瓦市中搭有许多棚,以遮蔽风雨。棚内设有若干勾栏。大的瓦市,有几十座勾栏,是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技等各种伎艺的演出场所,8、讲史话本:宋元时流行的以讲述历史王朝兴衰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话本,又叫“平话”。宋元讲史话本艺术上较粗糙,多是对史料的敷衍联缀,加上大量的虚构。中国小说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直接源头。较著名的作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武王伐纣平话、三国志平话等。9、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产生于元明之交时。因讲史等内容较复杂的故事一次讲说不完,需多次连讲,所以形成章回小说分章叙事,分回标目的特点。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具有雏形。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往往在每章回后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也是长篇说话留下的痕迹。10、历史演义:历史演义又称历史演义小说,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一种。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其名称的出现,是在元末明初时。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取材于史实作一定程度的虚构,即从史实依据出发,再经过作者的适当艺术加工。故事内容侧重於朝代兴亡和政治军事斗争。其中三国演义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11、英雄传奇: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一种。由宋元话本小说“说公案”、“朴刀杆棒”和“发迹变泰”类,话本“说铁骑”和“讲史”类共同演化出的。其人物故事同历史演义类一样,有史实根据。但是,不同于历史演义讲说朝代兴替和较严格地尊重史实,英雄传奇重在讲述一或多个传奇英雄的经历,虚构的成分居多。代表作有水浒传等。12、神魔小说:明清小说中的一类,又称神怪小说。专指明代中后期的一种长篇章回小说。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五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话本小说中的“灵怪”、“妖术”、“神仙”类等传统的影响,吸取了道教、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其题材内容奇幻,叙写神佛鬼怪之事,想象力丰富,融宗教、神话、民间传说为一炉,多有影射世情之意。其名称来源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末流宣扬封建迷信,故事荒唐。其著名者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13、世情小说:其来源可以追溯到魏晋以前,但主要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后,一般专指描写世俗风情的长篇章回小说。以金瓶梅为开山之作,其后明清时期世情小说题材相当丰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均有涉及。代表作还有儒林外史、红楼梦等。14、话本与拟话本:也叫话本拟话本小说。两者并称,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的。话本是宋元时期民间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产生于口头文学说话。“话”就是故事,“说话”就是讲故事,话本是“说话人(说书人)”所用的底本。有长篇有短篇,短篇的叫“话本小说”。现存有明人洪楩编辑的清平山堂话本等。由明代文人模拟话本小说体制写成的小说则为拟话本小说。“三言”中大部分是经编著者冯梦龙加工过的宋、元、明话本小说,也有他自己的创作。一般认为“三言”已属拟话本小说。“二拍”和型世言也属优秀的拟话本小说。15、拟话本小说: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白话短篇小说,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小说而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不再如话本小说那样为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和陆人龙的型世言等。16、才子佳人小说:这是专写才子与美女相爱故事的小说。其来源久远,可以追溯到唐代传奇。以后宋元明话本小说与明清拟话本小说中也是常见题材。但一般专指清代初年的一种中长篇章回小说。由明代长篇世情小说和话本拟话本小说发展而来,篇幅通常是回,书名多仿照金瓶梅,由主要人物姓名中各抽取一个字拼合而成。叙写才子佳人才色相慕,好事多磨,终成连理的过程。其道德化倾向较强。代表作有平山冷燕、玉娇梨等。17、侠义小说:中国旧小说的一种,指以侠客、义士故事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始见于唐代传奇中的部分作品,以及宋、元时期“朴刀”、“杆棒”之类的话本小说。长篇侠义小说以水浒传为直接源头。至清代后期蔚成大观,出现了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作品。多与公案小说合流,宣传封建忠孝节义观。18、“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及三国演义时的说法。作品渲染诸葛亮的高度智慧时过于夸张。如写他在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时的妙算,“借东风”时踏罡布斗作法,观天象得出曹操气数未尽,故派关羽去华容道还人情,以及三气周瑜、空城计、八阵图、向天借寿等情节的叙写,均已远超凡常,使人觉得非人力所能为。19、“显刘备长厚而似伪”: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价。是说作者为了将刘备写成仁厚而具有长者之风的君主,却写得超过了限度,反显得有些虚伪。如不占刘表之荆州,礼遇刘璋,摔阿斗等。20、草船借箭:三国演义故事。曹操兴兵伐吴,诸葛亮奉刘备命前去游说吴主孙权抗曹。东吴统帅周瑜令诸葛亮限期造箭十万枝,完不成则以军法论罪。诸葛亮在多条小船上扎满草人,乘夜色诱曹军射箭。天明圆满交差。表现了诸葛亮智慧超卓和周渝的嫉贤妒能。21、失街亭: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情节。叙蜀国参军马谡因刚愎自用而使军事要塞街亭失陷之事。诸葛亮出祁山伐魏,因街亭为出兵之要地,拟派将驻守。马谡请令,诸葛再三叮嘱须靠山近水扎营,并令王平辅之。马谡刚愎自用,违令,又不听王平谏言,竟在山顶扎营,因而被魏将张郃所败,致街亭失守。22、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意思是:诸葛亮的才能,在练兵方面是长处,却不善于出奇制胜;而政治家的才干,优于军事家的谋略。三国演义尽管将他的军事家才能神化,但是却掩盖不了他长期北伐失利的历史事实。这与他用兵太过循规蹈矩有很大关系。在作品中,他每次北伐,总是在同样的时机,走同样的路线,因此敌方可以从容布防。而魏延曾向他提议由自己率兵,从长安正南子午谷出奇兵袭夺长安,前后夹击魏兵,本是妙计,但被他以弄险为由拒绝。23、明人叶昼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他认为,作品艺术上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能把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写出区别,写出特色。如李逵、鲁智深和武松,都是粗率性急之人,但作者刻画时却各有特色。比如在写他们反对“招安”时,李逵是“招安招安,招甚鸟安!”表现出粗鲁蛮横;武松是“哥哥只说招安,恐怕冷了弟兄们的心!”表现出心直口快;而鲁智深则是“不济事了。好比是洒家的皂布直裰已染成黑的,如何变白?”表现出理智深刻。而多件相似的事件,如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武松杀嫂与石秀杀嫂,江州劫法场与大名府劫法场等,都是将相同相似事件写出各自的不同。24、武松杀嫂:水浒传故事。武松之嫂潘金莲与奸夫西门庆等,趁武松外出,合谋杀死武松之兄武大郎。武松查清事件真相告官,而官府因收受西门庆的贿赂,却曲意回护之。武松杀西门庆和潘金莲等,因此而被判流刑。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表达了作品官逼而民不得不反的主题。25、杨志卖刀:水浒传故事。杨志是杨家将后代,因穷困潦倒而被迫在市上出卖祖传宝刀。泼皮牛二欲讹赖宝刀,无理纠缠。杨志被逼无奈,杀了牛二,因之被判流刑。借此反映了社会的混乱,也表现了杨志对统治集团的愚忠,为以后不得不被逼上梁山埋下伏笔。26、魂聚蓼儿洼:水浒传的悲剧结局。指梁山好汉在受招安并按朝廷的命令讨平方腊等战事中,死亡大半。在宋江任职的楚州,宋江李逵被朝廷奸臣的毒酒毒死,吴用花荣自尽,在楚州城外蓼儿洼四人魂灵相聚。宋徽宗梦中接宋江告状后,令为梁山好汉立庙祭祀。27、金瓶梅:明末章回小说名,兰陵笑笑生作。为长篇世情小说的开山作。以官商西门庆的生平为线索,描写了市民生活的各个层面。作品写了五大板块的内容:一是西门庆的家庭生活,主要写他与家中女子的关系;二是写他的官场生活,上至朝廷,下至他具体的办案;三是他的经商活动;四是他在妓院中的淫乐;五是他与酒肉朋友的相聚。这些内容犬牙交错,互相扭结。从而全面反映了晚明社会的城市生活。既有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残暴,也有新生的市民社会崛起因而产生的各种新气象。表现了中国社会强大的旧传统势力与新生的因素之间的冲突。因而作品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作品如实叙写生活的写实手法,结构的多线并行的网络式结构等艺手特点,也对后来的世情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8、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称作品是“无奇之所以为奇”:指明代拟话本小说大都取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在艺术上却奇异巧妙。在平凡中写出不平凡的效果。这种奇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情节方面常采用误会巧合的手法,写得曲折多变,出人意料;二是常喜欢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叠起;三是突破了短篇传统的单线结构模式,而尝试用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简答:1、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西晋人陈寿的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文本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故事情不强。东晋习凿齿作汉魏春秋,这是野史类著作。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加了很多奇闻轶事,可见当时民间已流传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传说了。杜宝大业拾遗记中记载隋炀帝观水上杂戏,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马跃檀溪等故事。公元8世纪初,释大觉四分律行事钞批有死诸葛退生仲达的故事。中唐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晚唐李商隐的骄儿诗中说到,小儿“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三国故事和其中的著名人物已是妇孺尽知了。北宋时,勾栏瓦肆中出现了专说三分的职业艺人霍四究。而苏轼也在东坡志林中说到小儿聚坐听说古话三国故事。金元时有许多三国戏演出。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三国戏在元明杂剧中达六十种,最著名者为关汉卿的单刀会。南戏中也有不少名目。宋代“说三分”的话本今不传。近年来在日本发现的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建安(今福建建瓯)刊本三分事略是能见到的最早的本子。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新安虞氏刊印改题为全相三国志平话,约8万来字,上栏画,下栏文。有刘关张太行落草等事。以司马仲相断狱为入话。叙高祖刘邦枉杀功臣,韩信告于阴司,350年以后,仲相判信降生为曹操,彭越降生为刘备,英布降生为孙权,三人共分汉家天下,刘邦降生为汉献帝,为曹氏所杀之事。讲因果报应一套。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历史上的三国故事编撰而成书的。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壬午(1522)刊刻的。内容上的特点是“三实七虚”(章学诚语)。罗氏剔除了传说和话本中过分的虚构和想象成分,主要以三国志提供的历史事实为根据,加上一些传说和自己合理的虚构。但其中仍有一些迷信描写。现在流行的版本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工过的。毛氏的加工使全书的情节更紧凑,更符合史实,并强化了其中固有的拥刘反曹色彩。语言也更文言化,回目更整齐化了。总之,提高了作品的文学性。2、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史有其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徽宗年间,宋史中多有记载。见于徽宗本纪、侯蒙传和张叔夜传中。其事大略是宋江等三十六人于徽宗年间在河朔起事,横行十余郡,官军不敢阻挡,后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招降,事在宣和三年()。而梁山泊农民起义事也确有其事。洪迈夷坚乙志称,宣和七年,户部侍郎蔡居厚罢知青州,不赴,归金陵,疽发于背而卒。其所亲王生死后复苏,谓己见蔡受冥谴,嘱其归告妻子,称现在阴间正揪住郓州一事不放。他的妻子恸哭道:“侍郎去年帅郓时,有梁山泺(意同“泊”)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此书在此事四十三年之后成书,所说梁山好汉结局应不错,当然冥谴之说不可信。但现存史料看不出两次起义之间有什么关系。看来后来的民间艺人将宋江等人之事和梁山泊事揉合起来了。最初是民间口头传说,在南宋时已经成为广泛流传的故事。成为说唱艺人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宋末元初人龚开的三十六人画赞完整地记载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并在序中于:“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罗烨醉翁谈录在“话本小说”中的朴刀杆棒类中,著录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和石头孙立等,但这时还是独立的英雄故事。而到了宋末元初的时候,出现了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写到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和宋江杀惜三事。末尾还提到了张叔夜招安、征方腊和宋江封节度使。这表明水浒故事已经从短篇人物故事演变成讲史故事。元代产生了一大批水浒戏,存目有三十三种,其中六种保留下来。在李逵负荆和双献功等作品中,水浒英雄发展到七十二人和一百零八人,对梁山水泊的描写也接近了水浒传。水浒传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于元末明初产生的。3、西游记的成书过程:这部作品根据唐代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史实演绎出来的。其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唐代是第一阶段。这是由史实向文本转变的时期。玄奘法师是初唐人,俗姓陈,名祎,法名玄奘,洛州缑氏人。本是长安弘福寺的和尚。贞观三年()西行去天竺求法,共历时十七年,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带回佛经部,受到唐太宗的礼遇。这件事当时在朝野引起巨大轰动。而他沿途的所见所闻也同样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于是他奉诏口述,其门徒辨机笔录,撰成了游记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印度、尼泊尔和锡兰等国的佛教流传的情况和风土人情。而后他的徒弟慧立、彦悰又据其经历写成了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宣扬佛法,他们描唐僧取经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宗教传闻,强调了一些奇异的情节,这是神化唐僧取经的先声。但仍不失为一部基本写实的人物传记。晚唐五代是第二阶段,这是史料转变成神话的时期。其由写实向神话转变的完成是俗讲。唐代佛教盛行,佛教寺院内俗讲成风。现存最早的有关此事的俗讲材料是刻于南宋时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般认为,这是唐五代时流传的故事。取经诗话以通俗讲唱的形式叙述了唐僧一行西行求法的过程。这部作品已经脱离了史实,进行了大量的虚构。比如,书中出现了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和深沙神。而偷王母蟠桃和取经路上逢妖遇魔的情节也出现了。元代到明代前期是第三阶段。这是神话转变为民间文学的时期。出现了两部杂剧西游记。一部是元代吴昌龄作,另一部长达六本二十四折,学界多以为是明初的杨景贤作。两部作品看不出有什么联系。这是在取经诗话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作品里有个孙行者,号称是“花果山紫云洞主通天大圣”。除此这外,作品中还出现了两个也当过妖怪的唐僧徒弟,一个是猪精,一个是沙和尚,唐僧的坐骑白马也被说成原是南海沙劫驼老龙的第三子。甚至连唐僧本人也不再是历史上的洛州僧人,而变成了西方毗卢伽尊者托化的海州江流和尚。作品不仅定型了西天取经全班人马,而且增加了唐僧出世、过火焰山、女儿国等情节。南戏中也有一部陈光蕊江流和尚。较西游记杂剧稍晚一些,出现了散文体的西游记平话,今佚。据永乐大典所引魏征梦斩泾河龙和朝鲜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所收车迟国斗圣一节以及几条有关西游记平话的注解所提到的齐天大圣的出身、大闹天宫、皈依佛法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遇到许多妖魔鬼怪和险阻,可知与武王伐纣平话篇幅差不多,约三五万字。明代中后期是第四阶段,章回小说西游记产生。如前所述,在小说产生以前,故事情节和人物类型已大致形成,无论是再写这个故事,都不可能摆脱其影响,艺术创造只能在这个基本框架内敷衍。但是即便如此,作者仍然发挥出了杰出的才能。在中国古代集体累积创作的小说中,三国属于连贯史实型,水浒属于联结短篇型,而西游记则是以个人风格融化了群体风格,故成为小说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过渡。作者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情节人物,而且对人物作了新的阐释,为他们打上了作者个人的鲜明的印记。使作品成为了一部八十万言的煌煌巨著。4、作者开宗明义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全书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分崩离析写起,至西晋统一中国终,全书贯穿了这个理念。5、孙悟空形象的特点和美学意义:)特点。动物性、人性和神性的统一。这个人物不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人物,但是有着现实生活的依据。他是一个天产的石猴,却生活在一个与人类社会相似的社会中,又曾先后进入仙界和佛界。因此他既是猴,又是人,还是神,动物性,人性和神性在他身上统一起来。他长得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还有两片红屁股,即使变成庙宇,尾巴也变不掉,只好放在庙后当了旗杆,因此而被二郎神识破。不仅长相上,而且行为上也是猴子,好动不好静。他说,就是把他拴柱子上,他还会爬上爬下,最怕坐禅。而他又具有常人喜怒哀乐种种感情。而他作为一个敢为理想献身的英雄,与人类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一致的。而常人性格中的一些因素,在他身上也具备,如乐观幽默、争强好胜、自吹自擂、好戴高帽等,都很容易引发读者的亲切感,在他身上发现自己或身边之人。而他神通广大,手中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重的定海神针金箍棒,善能降妖伏魔,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有七十二变化作者把一切所能想到的神通几乎都赋予了他。动物、人和神完美地结合到了这个文学典型身上,离开了任何一点,都不是孙悟空“这一个”。2)美学意义。在中国以往的艺术形象中,还没有一个能将动物性、人性和神性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神话志怪系列的小说中,这个形象的出现,是重大收获;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这个人物的出现,是重大的发展;在世界浪漫主义文学史上,这个典型的出现,标志着重大的突破。6、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题之我见:通过杜十娘从良遇人不当,投江自沉的故事,歌颂了杜十娘高尚品格,鞭笞了李甲、孙富等人卑劣行为,从而暴露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低下造成的悲剧,控诉了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的不合理性,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残酷。7、我看“二拍”创作意图与社会效果的矛盾:作者本义是想通过作品纠正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非伦理化倾向世风,但是因为描写了大量的有肯定个人自由、重工商业、歌颂男女自主婚姻,甚至是描写色情场面,与其意图形成矛盾。这是因为,作者的伦理观出发点是大乘佛教,较之社会主流价值观程朱理学有进步性。这与晚明社会的人本思潮兴起有关。因此在作者本人思想中,有着统一性。作者凌濛初是晚明反封建礼教的进步文学家。在“二拍”的性爱描写方面,他总体上有两大创作意图:一是用其来倡导人性的舒张。作者在任君用恣乐深闺中说:“岂知男女大欲,彼此一般。”二是反对纵欲,也反对在文学作品中对色情场面大肆渲染。在初刻拍案惊奇序中说:“近世承平日久,民佚志淫。一二轻薄恶少广摭诬造,非荒诞不足信,则亵秽不忍闻,得罪名教,种业来生,莫此为甚!”凡例中说:“是编矢不为风雅罪人”。但是“二拍”中,却有着大量露骨的色情描写。与作者所宣称者明显有矛盾。其原因是:第一,这是晚明市民社会崛起后,其享乐主义价值观泛滥的时代风气的反映;第二,作者在某种程度上认同市民价值观,如肯定人欲,主张人欲的适当满足,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观,因此描写了这种人类的本能活动;第三,但是作者明显反对纵欲,凡是一味纵欲者在作品中都下场惨烈。如酒下酒赵尼媪迷花、西山观设箓度亡魂、乔兑换胡子宣淫等作品中的人物,可看出作者以此劝善的用心。8、从话本到章回小说:话本产生于宋代。其中的讲史话本和话本小说中的朴刀杆棒类的故事,是元明之际产生的章回小说的源头。章回小说肇始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9、上古神话传说对后世小说的影响:一是题材,二是写作手法。10、三国演义拥刘反曹倾向形成的原因:一是民间长期流传的话本本身已有这种倾向,二是作者头脑中的封建正统观,三是作者的儒家仁义思想与刘备的仁厚性格一致。11、宋江的忠义观:在宋江身上体现最为明显。宋江头脑中的忠义观,是其行动的根据。其忠指对封建王朝的效忠归顺,其义指结义反抗统治集团的恶行和对民众的压迫。后者服从前者。前期以义为主,上梁山后以忠为主,但也有反复。最终以梁山领袖的身份率领众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并镇压其他反抗朝廷的民变,成为朝廷的工具。最终被统治集团害死,客观上说明其招安路线的失败。12、“魂聚蓼儿洼”是水浒传的结局,写梁山义军虽接受招安,但仍不被容于封建统治集团。宋江、李逵被朝廷赐予的药酒毒死,吴用、花荣前来凭吊,自杀而死。好汉们魂灵相聚城外蓼儿洼。这个结局通过揭示了封建统治集团对于参与起义之人的迫害,揭示了统治集团和下层民众不可调和的矛盾及其残暴本质,也说明了义军的投降是没有出路的。13、水浒传的忠义观。义可以用官逼而民结义造反,忠可以用效忠朝廷国家来概括。作者本意是想两者兼顾,即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虽然他在理性上认为这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描写中却反映出依靠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调节机制,贪官无法肃清,因此效忠亦无法实现这一悲剧的必然性。六、分析题1.三国演义主题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2.三国演义的结构特点1、线形结构。五条线索:汉亡为引线;晋统一为终线;中间是魏蜀吴兴亡三条主干线。三条干线中以魏蜀冲突为主;魏蜀中又以蜀为主体;蜀中又以诸葛亮为重点;诸葛亮又以隆中对策为关键。这样显得井然有序,脉络清晰,大而不乱,多而不杂。2、情节特色(曲折奇异、张弛有致、重点突出、形式多样。)这是组织安排情节时的特点。(1)曲折奇异。这是情节设计时的技巧,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鉴赏心理。毛宗岗评三时说:“读书之乐,不大惊则不大喜,不大疑则不大快,不大急则不大慰。今读者眼中,如猛电之一去一来,怒涛之一起一落。”这段话形象地说出了三情节的审美过程是:惊而后喜,疑而后快,急而后慰。失街亭:其一,孔明点将;其二,马王争执,马谡被围;其三,街亭拉锯;其四,空城脱险。情节发展都是出乎意料的。再如草船借箭:其一,周瑜设计,孔明上当;其二,周瑜限时,孔明立状;其三,周瑜刁难,孔明高卧;其四,草船借箭。毛宗岗评:“星移斗转,雨复风翻”。“天上浮云成白衣,斯须改变成苍狗”(引杜诗)(2)张弛有致。这是情节与情节组合的技巧。如:赤壁之战前的横槊赋诗。大战在即,双方弩拔剑张,读者也心跳加快,作者偏加上一段文戏,缓和一下紧张气氛。董卓残暴后的貂禅莺歌燕舞。蔡玫追杀后的田园牧歌毛评:“一味杀去,有何趣味。”“寒冰破热,凉风扫尘。”“笙箫(哀怨之音)夹鼓(雄壮之声),琴瑟(声音飘忽)间钟(声音沉重)。”(3)围绕重点,形式多样。其一,围绕重点。全书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一个重点:联吴抗魏,三分天下,徐图天下。建立联盟:三分天下,取汉中,建蜀国。破坏联盟:荆州之失,彝陵之败,白帝托孤,五路包围,六出祁山而无攻,九伐中原而国亡。这样的情节安排,揭示出历史发展规律,合理地解释了历史现象,有一定的深度。其二,形式多样。三国之争,形式多样。有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斗智斗勇的。就政治斗争而言,有矫发诏令,献刀行刺;有朝秦暮楚,身在曹营身在汉。有美人计,离间计,有握手言欢,化干戈为玉帛,有打开杀戒,大动干戈的。显示出政治斗争的复杂性。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4.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6.三国演义中的魏延魏延五虎上将外蜀国最强的武将,有勇有谋,但不被诸葛亮信任。初随刘备作战,勇冠三军,深得刘备信任,刘备称王后受封汉中太守,后诸葛亮北伐,任征西大将军,曾经向诸葛亮提出奇袭长安“子午谷之策”,但未采纳。魏延为人孤高,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较矜高,有些叛逆性(这个“叛逆”不是古代意义上的谋反,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比如我们会说某个小孩子挺叛逆),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时常发牢骚,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与杨仪势同水火。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不甘心就此撤军以及不能容忍兵权落到死对头杨仪的手中,而擅自违背诸葛亮撤兵的遗令,率军烧毁栈道、攻击杨仪。最后被定成谋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惨后果。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却写成了脑后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作为当年被刘备亲手提拔上来的牙门将,魏延很快就证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刘备手下时间短,在诸葛亮手下时间长,我们由此发现,就在诸葛亮与司马懿在陇西拉锯般交战之际,两人手下同时都有一位出色的将军,同时在体味着某种壮志不得伸的生命状态。张郃好在还有一个街亭大捷可供夸口,同样渴望建立战功的魏延,则几乎从诸葛亮手上领不到一点真正的机会。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希望能自领一支万人大军,像当年韩信那样,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合,诸葛亮每次都加以拒绝。于是,就在张郃私下里抱怨司马懿怕诸葛亮的同时,魏延也牢骚满腹地认为诸葛亮胆小,使自己奇志难酬。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曾有过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即使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有望将长安并入蜀地。当时魏国派驻边防的安西将军夏侯茂乃曹操女婿,素无武略,又多蓄妾,因着与魏文帝曹丕的关系才获得这一荷守一方重镇的职位。魏延看准此一机缘,遂大胆向诸葛亮提议道:给我五千人,自带粮草,循秦岭以东疾进,不出十日可到长安。胆怯的夏侯茂见我蜀兵天降,必然仓皇而逃。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今天的公论是: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考虑到后来蜀国灭于魏国之手,乃是由于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诸葛亮对魏延提议的否决,便只能让我们深感遗憾了。7.水浒传的主题水浒是一部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当时处于社会边缘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不断奋斗、成功与失败的一部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反抗史。歌颂的是各个阶层敢于反抗作恶官僚、维护自身利益、不向权贵低头的反抗者,尖锐地指出“官逼民反”的社会矛盾。就故事本身看,它讲的是1次农民起义;就作者的思想看,他要写的是“忠奸斗争”;就主要人物形像看,他们身上反映的是市民观念。好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总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水浒传也不例外,学术界对其主题争讼已久,除本文所提到的3种以外,还有“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说、“伦理反省”说、“讽谏皇帝”说、“复仇”说、“军事人才悲剧”说、“反腐败”说、“游民”说、“综合主题”说各种说法都具有相当的理由,都能靠1定的论证和考辨得以成立。6但我以为,诸说中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还是本文所论及的3种说法。狄德罗说:“主题思想应有力而清楚,他便应该对其他思想处于专只地位。”7因此,我以为水浒传的主题应为:1次由市民领导的、承载忠义思想的、反映忠奸斗争的农民起义。其中,起义思想在后710回减弱,市民思想是义军主要领导者的思想,而贯穿作品始终的是忠奸斗争思想。因而,忠奸斗争思想在诸种思想中处于驾驭和统帅的地位,是作品最主要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的结构水浒传,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如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用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小说结构发展的逻辑却从一连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地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于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直到故事终了时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水浒传人物描写的特点时迁:时迁,在水浒中只是个次要人物,既不是宋江类的领袖人物,也不是柴进类的达官贵人,也不像鲁智深、武松那般极具个性。他只是个“偷儿”,“租贯是高唐州人氏,流落在此;只一地里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曾在蓟州府里吃些官司,却是杨雄救了他,人都叫做鼓上蚤”(第四十六回)这样的出身与经历说明也决定时迁只能是一个专做偷盗坏事之人。作品在第七十一回排座论次时,时迁被排在地煞星倒数第二位:即地贼星鼓上蚤时迁。但时迁是否就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物呢?其实不然,时迁虽然是个小偷,但他身上却有着其他特殊的本领,起着特殊的作用。时迁首先是一个小偷,他骨子里潜藏着小偷所特有的劣根性如为了偷盗不择手段不管对象,只为目的。作品第四十六回写了时迁因“近日没甚适路”而去蓟州翠屏山盗墓。从翠屏山到祝家店,时迁是一路偷着过来的,这些行为深深暴露他的偷盗的本性,也使得他最终成不了宋江、柴进、武松那样的人,他只是也只能是个小偷,充其量也只是个“偷营高手客”罢了!其次,时迁身上有着耍无赖的地痞流氓式的劣根性。时迁不仅耍赖,更是咄咄逼人,好似做坏事的人本是店小二,反而理直气壮的,这样的表现与一般的地痞流氓无异!店小二和他理辩时,他便掴了店小二一巴掌,这时时迁的表现就更加恶劣。时迁由于怕事情闹大便狠下重手,使得他身上流氓的一面暴露得淋漓尽致,这是时迁人格沦丧的表现。再次,时迁又是一个傲物自视之人。当然他的自傲是建立在他的实力能耐的基础上的(书中多次提到他能“飞檐走壁”、“穿墙悬屋”、“跳墙越城,如登平地”。)同时,时迁为人机灵,善于随机应变、做事小心谨慎,具有细腻的一面。最后,时迁也有着言行合一的一面。这是时迁身上十分难得的一面,也是他最重要的正面意义,作品仅仅在这里才涉及到对时迁这个人物形象的思想品格层次上的论述。总之,时迁性格具有正反的两面性。既有流氓式的贼性,又有谨慎机灵、言行合一的一面。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与现实无异的人,成功地对当时社会小偷形象的再现。因而,作品对时迁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是成功的。石秀:石秀是是水浒中为数不多的上梁山前 和上梁山后经历都很精彩的人物。石秀也是无斋主人比较喜欢的人物。石秀不像梁山的大部分人那样,或有显赫的家世、或有较高的江湖地位、或是巨商富贾、或是政府官员,石秀就是一个在底层挣扎的普通小老百姓,甚至连个流氓都不是。按现在的话说,人生的比赛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样的人要成功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石秀如果不愿意当民工,卖柴蹉跎一辈子,如果想要追求一个有相当尊严的生活,不上黑道又能上哪?当社会各阶层向上流动的途径被堵塞时,当城市贫民无法改变自己的困境时,他们只能从体制外寻找出路。石秀上黑道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前面戴宗所说的“图个下半世快活”。 石秀结识了杨雄后,生活质量大幅改善,似乎有机会步入城市中产阶级的行列,如果能够顺利向上提升,借此倒是可以摆脱自己的底层弱势地位。不幸的是,潘巧云在老公耳边的几句枕边风,就足以让石秀失去工作,被打回原形。可见身处弱势集团的底层人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多么困难。石秀采用极端手法对付潘巧云,未尝不是自己再次失去一切之后的挣扎抗争。表面上看,石秀上梁山是一个意外,是杨雄太太红杏出墙这么个偶然造成的,实际上只要整个社会的大机制没有改变,一次这样的意外打击已足以将石秀推向梁山。换言之,像石秀这样多少身怀点本事,又希望改变现状的城市最底层贫民,就是梁山这种黑帮组织最重要的成员来源和后备力量。 石秀的武功虽然不错,但是梁山高手如云,所以并不显得出众。石秀真正优秀的是他的那些“软”能力,这和他多年的底层经历是分不开的。他的机智、他的果断、他的判断力和他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均不比宋江差。他的牺牲精神更是宋江所缺乏的。同样是依靠“软”能力立足江湖,宋江给人的感觉就是虚伪和阴柔,而石秀给人的感觉则是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血性男儿。如果说宋江靠的是伪善来收买人心,石秀就是靠真诚来真心结交。如果要选择一位老大追随的话,无斋主人以为石秀是比宋江更好的选择。 卢俊义: 有句话叫艺高人胆大,卢俊义就是这句话的典型代表,他这种性格既让他成为一名骁勇的战将,又多次由于对自己的盲目自信而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首先说他这种性格的好处,在战斗中,不管如何危险的境地,卢员外几乎没有低头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时战大辽的时候,一次卢员外中了敌人的计,使得他的部队被从中间断开,他本人也被包围在了敌军之中,大辽四员大将一起来取卢俊义的人头,我看到这的时候很为卢员外担心,没想到卢俊义真的是无比强悍,抖擞精神秒杀一员大将,其他三个大将也被卢俊义的武艺惊呆了,落荒而逃,在初上梁山与众好汉进行车轮战时也体现出他的武艺和勇猛。 但他过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5年高考临考冲刺物理试卷含解析
- 奥数新初一测试卷及答案
- 安徽省物理高考试卷及答案
- 爱国诗词四年级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硝基呋喃类药项目发展计划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农兴中学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紫外辐照计项目发展计划
- 聚乙醇酸合成高分子材料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1教学课件
- 如何做好我国新药研发的市场筛选
- 房地产案例:商业街-铁像寺水街
- 《神经外科常用药物》
-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 于承惠双手剑表格+文字行功歌诀
-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 火电厂锅炉燃烧器结构图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大纲
-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课件
- 钢结构相关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