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二00七年二代黏虫偏重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 .jsp.doc_第1页
岐山县二00七年二代黏虫偏重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 .jsp.doc_第2页
岐山县二00七年二代黏虫偏重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 .jsp.doc_第3页
岐山县二00七年二代黏虫偏重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 .jsp.doc_第4页
岐山县二00七年二代黏虫偏重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 .jsp.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岐山县二00七年二代黏虫偏重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 武爱玲 徐辉 赵怡红(岐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容摘要:2007年,岐山县玉米田二代黏虫幼虫较常年偏重发生。本文通过对发生特点、虫口基数和气候、栽培等因素的分析,得出6月份降雨充足和田间秸秆残留量较高是造成二代黏虫幼虫较常年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6月份应加强测报和普查,警惕二代黏虫暴发为害;免耕田应积极落实黏虫防治等配套措施;黏虫防治可结合玉米田化学除草一并进行等测防对策。主题词:岐山 黏虫 夏玉米 发生原因 浅析黏虫(Psudaleti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夜盗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的“暴发性”害虫。该虫在岐山县一年发生3代,以二代黏虫幼虫危害最重。二代黏虫幼虫取食夏播玉米,轻者使玉米叶片形成空洞、缺刻,植株长势减弱,重者将绿色部分掠食一空,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近年,黏虫在岐山县呈轻度发生,未造成较大损失。 1 2007年二代黏虫幼虫发生概况 2007年岐山县夏播玉米34万亩,二代黏虫幼虫发生面积10.2万亩,平均受害株率10.7%。发生高峰期出现在7月上旬,高峰期平均百株虫量2.4头,高于2001年以来高峰期平均百株虫量的118%。高峰期全县百株虫量10头以上的田块2.1万亩,百株虫量20头以上的田块0.6万亩,发生田块平均百株虫量8.1头。2 发生特点2.1重发区域明显 2007年岐山县二代黏虫幼虫重发区域集中在京当乡、青化镇、益店镇、故郡乡、凤鸣镇、雍川镇、蔡家坡镇等灌溉条件较好的乡镇,以京当乡、青化镇、益店镇发生最重。重发乡镇平均受害田率74%,受害株率28.9%,百株虫量7.6头。而祝家庄镇、蒲村镇、枣林镇、曹家镇、安乐镇、五丈塬镇等乡镇发生较轻。 轻发乡镇平均受害田率13%,受害株率2.9%,百株虫量0.1头。其中重发乡镇京当乡的贺家村青化镇的南坞村、益店镇的益合村受害田率达100%,受害株率40.4%,百株虫量14.2头。2.2重发田块突出 不同田块发生差异较大。即使同一乡镇同一村组的相邻田块发生程度亦有较大差别。如益店镇益合村五组庄北种植的100亩连片夏播玉米,既有受害株率94%,百株虫量36头的重发田块,又有受害株率4%,百株虫量0.01头的轻发田块。在凤鸣镇杏园村杏西组冯海祥的玉米田内甚至出现了半田重半田轻的情况,一半田块百株虫量高达29头,另一半田块仅11头。2.3 不同区域盛发期略有不同 从全县来看,以京当乡、青化镇盛发期出现最早,在6月29日-7月1日; 益店镇、故郡乡、凤鸣镇、雍川镇次之,在7月3日7月7日;蔡家坡镇发生较晚,在7月7日7月9日。盛发期的出现有从东北向西南发展的方向趋势。3 原因分析 3.1 虫口基数 综合分析2001-2007年的麦田一代黏虫幼虫发生量与玉米田二代黏虫幼虫发生量(表一),可以看出麦田一代幼虫发生量与玉米田二代幼虫发生量呈弱相关。如2002年麦田一代幼虫在选点调查中未被发现,但在7月上旬玉米田二代幼虫平均百株虫量达1.9头,为近年最高。早播玉米甚至出现了平均百株虫量3.3头的高发态势。与此相反,2004年麦田一代幼虫发生量居近年第一,但7月上旬玉米田二代幼虫发生量仅居近年第五。由此判断玉米田二代黏虫幼虫发生量从基数上主要取决于二代卵的数量及孵化率。表一 麦田一代幼虫发生量与玉米田二代黏虫幼虫发生量年份麦田一代幼虫发生量(亩虫量,头)较平均+ -(%)玉米田二代幼虫发生量(百株虫量,头)较平均+ -(%)2001未发现-1000.4-63.32002未发现-1001.9(早播玉米3.3头)+72.7200340.8-18.51.2+9.12004209.7+3090.9-18.22005174.6+2401.1 0200633.3-35.1 0.1-90.9200750.0-2.52.4+118平均51.31.1备注麦田一代幼虫调查期为5月22-27日,玉米田二代幼虫调查期为历年发生高峰期。3.2 气象因素 根据虫口基数分析结果,我们对一代成虫产卵和二代卵孵化的关键时期6月份的气象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从气象资料(表二)中可以看出,2007年6月份降雨充足,总降雨量82.1mm高出近年平均33.3%;平均气温23.8较近年平均低2.5%,属正常略偏低。向上追溯,近年发生程度最为接近的2002年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且年度间降雨变幅较大,在平均值83.9%与44.5%之间;气温变幅较小,在平均值2.9%与4.5%之间。结合黏虫的发育条件:成虫产卵适温1530,最适温1922,适温范围内产卵量、孵化率及幼虫成活率均随湿度提高而增加,可断定,6月份的充足降雨是2007年二代黏虫幼虫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充足的雨量,一是增加了空气中的下沉气流,使成虫迁飞变缓,产卵期相对加长,卵量增加;二是绝对有效地提升了空气和田间的相对湿度(2007年6月份岐山县相对湿度61%,高出常年平均4.5个百分点),使黏虫的各项发育指标提高。京当、青化等乡镇由于小麦灌浆水和玉米保苗水面积较大,田间湿度较其它乡镇更高,重发现象也就更为普遍和严重。表二 6月份气象资料年份降雨量(mm)较平均(%)平均气温()较平均(%)200158.1-5.723.8-2.52002113.3+83.925.1+2.9200337.3-39.424.6+0.8200442.2-31.523.3-4.5200534.2-44.525.0+2.5200664.1-4.125.0+2.5200782.1+33.323.8-2.5平均61.624.43.3 栽培条件 2007年岐山县夏播玉米34万亩,种植品种与往年基本相同,但种植方式略有不同。全县免耕种植9.8万亩较去年增加了5.3万亩,为近年最高。机械硬茬播种25万亩,较去年增加了3.7万亩。加之2007年小麦稠旺麦田面积较大,全县稠旺麦田15.8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15%,平均亩总茎96.4万茎,为历年最高,使田间秸秆残留量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平均约380公斤,最高田块达460公斤。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供肥能力,但同时也为二代黏虫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是为一代成虫产卵提供了有利的着卵条件(黏虫喜在枯黄叶片上产卵),使田间卵量增加。二是减缓了田间的水分蒸散,使湿度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了黏虫的发育速率。三是为初孵幼虫提供了安全隐蔽的场所,提高了幼虫成活率。这也正是田块差异较大的原因所在。如凤鸣镇杏园村杏西组冯海祥的半块重发玉米田正是由于播种灌溉后,为了保墒,用邻田(未种)麦秸对其进行覆盖所致。4 结论及今后测防对策4.1 结论4.1.1 岐山县2007年二代黏虫较常年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6月份降雨量较大。此外,田间秸秆残留量较高也是导致偏重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4.1.2岐山县2007年二代黏虫重发区域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重发区域内早播灌溉田面积较大所致,重发田块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种植田内或相邻闲田内秸秆残留量过高所致。4.1.3随着农民作务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硬茬播种和免耕栽培面积将不断上升,黏虫在测防工作中的重点地位将更加突出。4.2 今后测防对策4.2.1 黏虫预测预报工作中,应密切注视6月份的降雨量及相对湿度,月降雨量高于80mm或相对湿度大于60%,应及时开展普查。4.2.2 免耕栽培田块应重视免耕配套挂果措施的落实,播种后必须及时防治黏虫。4.2.3 我县玉米田化学除草土壤封闭一般在6月上中旬,苗后茎叶处理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因此黏虫防治可结合田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