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监测技术.ppt_第1页
学校卫生监测技术.ppt_第2页
学校卫生监测技术.ppt_第3页
学校卫生监测技术.ppt_第4页
学校卫生监测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环境卫生常用监测检测方法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段佳丽 一 监测检测工作原则 1 标准化原则监测 检测工作严格按国家标准操作评价按国家最新卫生标准进行如 照明标准使用GB7793 2010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使用GB T18205 2012 2 样本的代表性原则样本的选择要符合标准要求 具有代表性 样本的选择要符合监测 监测与评价目的 样本的选择要符合监测能力 二 监测检测主要内容 学校食品安全 食 饮 具消毒监测 生活饮用水卫生教室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卫生 学校教室环境卫生监测的主要容 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教室微小气候噪声 三 监测检测工作要求 抽样方法检测人员仪器设备 1 抽样方法具代表性 检测教室的选择 抽取有代表性的教室根据教室的结构 层次 朝向 单侧采光 双侧采光的不同类型确定监测教室数 2 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熟悉现场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接受过专用仪器的技能培训 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应至少有2个检测人员参与检测 并填写检测中的各项记录 记录由复核人进行核对 3 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的精度和测量范围应符合标准方法或相关检定规程的要求 仪器管理符合计量认证的仪器管理要求 检定 校准自检 期间核查等 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常用仪器设备 尺 激光测距仪照度计二氧化碳分析仪声级计温度计 尺 激光测距仪 学生身高及课桌椅型号测量尺钢卷 直 尺激光测距仪 每年均应进行校验 照度计 照度计应不低于一级量程应满足0 1lx 105lx相对示值误差 4 GB T5699 2008GB T5700 2008 照度计 正确使用校准证书中给定的修正因子 1 校准证书中给定了线性方程 可将现场读取的检测结果直接代入该方程修正 2 校准证书中只给定了标准值和所校准仪器的显示值 使用该仪器时 应建立该标准值和仪器显示值的回归方程 建立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至少在0 99以上 现场读取的检测结果即可直接代入该方程修正 该方程随着每年校准结果的不同应注意及时修正 3 校准证书中给定的不同范围修正值 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建立方程或应用插入法等方法使用 二氧化碳分析仪 二氧化碳分析仪应不低于二级 JJG635 1999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检定规程 声级计 声级计的性能应符合GB T3785的要求 声级计每年应校验一至二次 在测量前 要对使用的传声器进行校准 检查声级计的电池电压是否足够 GB T18204 1 2013 温度计 温度测定的准确度为 0 5 GB T17225 1998 四 操作要点 1 教室人均面积 1 1评价标准 GB50099 2011 中学 1 39 每人小学 1 36 每人 1 2仪器设备激光测距仪或钢卷 直 尺 1 3检测方法 GB T18205 2012 在抽样教室中测量教室面积及学生人数 分别计算各教室的人均面积 测量教室边长并计算教室面积 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激光测距仪本身长度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异型教室不能舍弃不规则边角的面积 测量时应在原始记录中附草图 标注各部分测量值 并注明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按式 1 计算 S1 S2 a 1 式中 S1 人均面积 S2 被测教室面积 a 该教室学生人数 2 课桌椅分配符合率 2 1评价标准GB T3976 2014GB T18205 2012每人一席 课桌分配符合率 80 课椅分配符合率 80 表学生身高与课桌椅分配符合评价表 2 2仪器设备 学生身高及课桌椅型号测量尺该尺按课桌和课椅的高度 cm 标有相应的号数 测量时可直接读出被测桌椅号 同时也可测身高 cm 也可用普通测量尺测量学生身高及课桌椅的高度 2 2检测方法 在抽样教室中 测量教室内在座学生 随机抽取不少于10名学生 身高及相应课桌椅高度按照GB T3976规定的课桌椅各型号的身高范围进行评价被测课桌椅号数在使用者身高范围内 则分配符合 测量时应注意 1 学生身高与课桌椅型号测量尺为折叠尺 使用时必须打开呈直线 不能弯曲 2 测量学生身高时 应让学生保持正确姿势 立正 上肢自然下垂 足跟并拢 足尖分开呈60度 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 两眼平视前方 3 课桌高度测量点 课桌近胸缘上缘与地面垂直高度 4 课椅高度测量点 课椅座面前缘中点与地面垂直高度 计算公式 按式 2 计算M c b 100 2 M 课桌或课椅分配符合率 c 课桌或课椅号与就坐学生身高相符合的人数 b 被测学生人数 3 黑板 3 1黑板尺寸 3 1 1评价标准 GB28231 2011 GB7793 2010黑板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小学不宜小于3 60m 2 中学不宜小于4 00m 黑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 00m 3 1 2仪器设备 激光测距仪或钢卷 直 尺 3 1 3检测方法 使用激光测距仪或钢卷 直 尺测量黑板的高度与宽度 3 2黑板反射比 3 2 1评价标准 GB7793 2010黑板反射比0 15 0 20 3 2 2仪器设备 照度计 3 2 3检测方法 GB T5700 2008 将黑板垂直分成四等份 取三条等分线的中点为测定点 选择不受直接光影响的被测表面位置 将照度计的接收器紧贴黑板选定的测定点 读取照度显示值 此时显示值为入射照度 然后将接收器的感光面对准同一测定点 逐渐平移离开 待读数稳定后 读取照度计显示值 此时显示值为反射照度 计算公式 按式 3 计算 b Ef1 ER1 3 b 黑板反射比 Ef1 黑板反射照度 lx ER1 黑板入射照度 lx 以三个测定点的平均反射比为代表值 4 教室采光 窗地面积比最小采光系数后 侧 墙反射比 4 1窗地面积比 4 1 1评价标准GB7793 2010 GB5099 2011教室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 54 1 2仪器设备激光测距仪或钢卷 直 尺 4 1 3检测方法 GB T18205 2012 用测量尺测量教室窗洞口面积和地板的面积 计算教室窗洞总面积为1 求出与地板面积的比例 以1比多少来表示 4 2采光系数 4 2 1评价标准GB7793 2010 GB5099 2011 采光系数 2 0 4 2 2仪器设备 激光测距仪或钢卷 直 尺照度计 4 2 3检测要求 GB T5699 2008 1 天空条件 全阴天或晴天 2 一般选择当地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2时 一天内照度相对稳定的时间内进行测量 3 操作人员应着深色衣服 并远离接收器 以防止对接收器产生遮挡和反射 4 测量室内照度时 应熄灭人工照明 5 测量前接收器须曝光2分钟 6 室外照度与室内照度的测量应同时进行 4 2 4检测方法 1 室内照度 选择教室内光线最差的课桌面测量照度 用中心布点法 将教室划分成2m 2m的矩形网格 在每个矩形网格中心点用照度计测量课桌面照度 每个测量点测量1次 单侧采光时应在距内墙1米处设测点 双侧采光时应在教室横剖面中间设测点 取室内桌面照度的最低值为室内照度值 2 室外照度 全阴天时 选择周围无遮挡的空地作为测量点位置 距离应大于教学楼高度的6倍 避免阳光直射 晴天时 测量室外水平面天空光照度时 应使用表面涂黑的遮光球或遮光板 直径为8cm 挡住直射光线 使照度计接收器刚好完全处于阴影之中 遮光球或遮光板与照度计接收器距离应大于0 5m 测量点位置同样应大于教学楼高度的6倍 在测量室内照度前后各测量一次室外照度 取平均值作为室外照度值 计算公式 按式 4 计算X1 E室内 E室外 4 X1 教室采光系数 E室内 室内照度 lx E室外 室外照度 lx 4 3后墙 侧墙反射比 4 3 1评价标准 GB7793 2010 GB5099 2011 后 侧墙反射比宜为0 70 0 80 4 3 2仪器设备 激光测距仪或钢卷 直 尺照度计 4 3 2检测方法 选择不受光直接照射的被测墙面将墙壁分左 中 右 取3个点 选左 右墙壁离其相邻墙面相接10 20cm为测点将照度计接收器感光面朝上 置于测点 测其入射照度然后将接收器感光面对准同一被测表面的原来位置 逐渐平移离开 待照度稳定后 读取反射照度 计算公式 按式 5 计算X2 E反射 E入射 5 X2 反射比 E反射 反射照度 lx E入射 入射照度 lx 以三个测定点的平均反射比为代表值 5 教室照明 黑板表面平均照度 照度均匀度课桌面平均照度 照度均匀度 5 1教室照明检测要求GB T5700 2008 1 应在没有天然光和其他非被测光源影响下进行 白天测量时应采取厚窗帘 遮光板等措施有效遮蔽天然光 2 现场白炽灯和卤钨灯累积燃点时间需在50小时以上 并在至少燃点15分钟后进行测量 3 操作人员应着深色衣服 并远离接收器 以防止对接收器产生遮挡和反射 5 2黑板表面平均照度 照度均匀度 5 2 1评价标准GB7793 2010黑板表面平均照度 500lx黑板表面照度均匀度 0 85 2 2仪器设备激光测距仪或钢卷 直 尺照度计 5 2 3检测方法GB T5700 2008 使用钢卷尺将黑板划分0 5m 0 5m的矩形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心点用照度计测量照度每个测定点测量2 3次 取平均数作为该测点的照度 黑板面平均照度计算 黑板表面照度均匀度计算 按式 6 计算U黑板 Emin黑板 Eav黑板 6 式中 U黑板 黑板表面照度均匀度 Emin黑板 黑板面测定点最小照度 lx Eav黑板 黑板表面平均照度 lx 5 3课桌面平均照度 照度均匀度 5 3 1评价标准 GB7793 2010 课桌面表面平均照度 300lx 课桌表面照度均匀度 0 7 5 3 2仪器设备 激光测距仪或钢卷 直 尺 照度计 5 3 3检测方法GB T5700 2008 从第一排课桌前缘开始用中心布点法 将教室划分成2m 2m的矩形网格在每个矩形网格中心点用照度计测量课桌面照度每个测量点测量2 3次 取平均数作为该测点的照度 课桌面平均照度计算 课桌面照度均匀度计算 按式 8 计算U课桌 Emin课桌 Eav课桌 8 式中 U课桌 课桌面照度均匀度 Emin课桌 课桌面测定点最小照度 lx Eav课桌 课桌面平均照度 lx 6 室内微小气候 室温二氧化碳 6 1室温 6 1 1评价标准GB T17225 1998室温 16 6 1 2仪器设备干湿球温度计温湿度计 监测点 温度计感温部分挂在教室中部距地面1m处温度计的感温部分与人体的距离不宜小于0 5m应避开直射阳光及其他热辐射源时长 从放置温度计开始 经过5min后进行读数 6 1 3检测方法GB T17225 1998 为每年冬季 一般在当年11月至下一年1月10时和14时各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代表值 6 1 4测定时间GB T18205 2012 6 2二氧化碳浓度 6 2 1评价标准GB T18205 2012教室内空气中CO2含量 0 15 6 2 2仪器设备二氧化碳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1 采样测量点 50m2的教室 选取教室中央为测量点50 200m2的教室 选取教室对称2点做为测量点检测高度 距地面1 0 1 5m用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 抽取现场空气冲洗3 4次 采气0 5L或1 0L 密封进气口 带回实验室分析 也可以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 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6 2 3检测方法GB T18204 2 2014 2 二氧化碳分析仪的启动和校准 启动和零点校准 仪器接通电源后 稳定30min 1h 将高纯氮气或空气经干燥管和烧碱石棉过滤管后 进行零点校准 终点校准 用二氧化碳标准气 如0 50 连接在仪器进样口 进行终点刻度校准 零点与终点校准2 3次 使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 样品测定 将内装空气样品的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连接仪器进气口 表头直接读出二氧化碳浓度值 如果将仪器带到现场 可间歇进样测定 7 1评价标准 GB9669 1996 GB50099 2011噪声 50dB A 两排教室相对长边距 25m7 2仪器设备激光测距仪或钢卷 直 尺积分式等效声级计或普通声级计 7 噪声 7 3测定点 50m2选择教室中央为测定点50 200m2选择教室对称两点为测定点噪声传声器距地面高1 0 1 5m距墙壁和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