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doc_第1页
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doc_第2页
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doc_第3页
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doc_第4页
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 选择(每题2分,共66分) 1.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另一代表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他们主张 a.忠孝为本 b.勤俭节约 c.国富民贫 d.藏富于民 2. 王阳明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说:“人是天地的心。”又问:“什么是人的心?”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王阳明解释说:“我的灵明就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这表明王阳明 a.提出质疑权威的民主观点 b.认为人心是世界的中心 c.提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d.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3.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4. 冲破传统宗教思想,提出一个超绝一切的虚无本体,以取代商周以来的人格神天的至上权威,建构起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理论大厦的人物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周公 5. 国外学者指出:“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该学者认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 ) a、借助古典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来批判社会的黑暗面 c、借助古代思想来复兴人文主义精神 d、借助古典文化来改造社会主流思想 6. 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是指城邦中的公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这样写道:“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a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b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 c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 d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7.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万物的本原是道 d“君权神授”理论 8. 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这两个事例可以说明 a法国人对儒家思想非常崇拜 b知识精英希望加大中西方文化交流 c启蒙思想源于中国古代文化 d先秦时期的思想在近代西方得以传播 9.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10.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11.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12.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细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文字记载是获得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社会需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 d.原料的选择和造纸成本关系不大 13.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财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露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4. 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以下有关国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b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风俗画以社会风俗为题材属山水画的一种,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如郑板桥的墨兰图 15. 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或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16. 某书云:“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三大发明 a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转型 b改变了世界面貌和状态? c未能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d造成中国人的盲目自大固步自封? 17. 康熙年间,我国开始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览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 a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b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传统科技 c康熙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18.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19. 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中说,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a. b. c. d. 22.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23. 古希腊哲学家朗基努斯在著作论崇高里说:“天生之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 ) a.提倡自由平等,反对宗教神学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主张建立私有制 d.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24. “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 a.“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b.“人为善,人恒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 c.“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的” d.“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25.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26.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7.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 28. 德国哲学家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29.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a反对暴力革命 b主张自由和理性 c反对财产平等 d主张实行法治 30.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31. 下列各项,属于16世纪的西欧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主要原因的是 a宗教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宗教神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天主教会反对殖民扩张,符合资产阶级的主张 d宗教有很大的迷惑性,在当时群众中有很大影响 32. 有学者认为,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的后面矗立着一个民主政治思想的王国。下列思想对“君权神授”论产生直接冲击的是 a.梭伦改革形成民主政治 b.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霍布斯提出“契约”论 d.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33.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 b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无关 c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取代知识文化修养 d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 二.材料题(34分) 34.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5分) (2) 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6分) (3) 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当法律制定以后,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