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年 8 月 第 29 卷第 4 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g 2012 Vol 29 No 4 收稿日期 2012 01 11 作者简介 朱嘉春 1988 男 陕西宝鸡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词典学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与译篇连贯 朱嘉春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是以文化信息的形式存在于语言符号背后的 语言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生存 也承载着 文化 翻译是在语言符号转换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传递 而由于语言符号生存的文化语境差异 翻译行为中文化信 息的丢失是难以避免的 而这种丢失会造成译文语篇连贯受损 因而译者需要在翻译中采取各种措施 从而实现译 篇连贯的重构 关键词 文化信息 丢失 连贯 译篇 重构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4860 2012 04 0095 06 Cultural Information Loss in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Coherence of the Translated Text ZHU Jia ch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062 Shanxi China Abstract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culture takes the form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is always con veyed by the linguistic symbols Language which exists in a certain cultural environment serves as a ve hicle for culture Translators try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when they make conversions between language sys tems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cultural environments there will always be cultural information loss in the translation which will influence the coherence of the translated text Therefore the translators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reconstruct the coherent text Key words Cultural information Loss Coherence Translated text Reconstruct 一 引言 近年来 文化视阈下的翻译研究被越来越多的 学者所推崇 探究翻译行为所涉文化因素的著述亦 屡见不鲜 斯内尔 霍恩比在其著作 翻译研究 综合法 中对传统翻译理论就翻译的认识进行了反 思和批判 提出了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的 观点 因此 翻译不仅要实现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 还要注意符号背后文化信息的传递 实现其交际功 能 许钧在 翻译论 中指出 其 翻译 本质的作 用之一便是克服语言障碍 达到操不同语言的人们 之间精神沟通 而这种精神沟通 主要是通过文化层 面的交流获得的 1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 一体 但由于种种原因 翻译中源语言文本所携带的 文化信息很容易在翻译中部分或完全丢失从而在译 本中得不到体现 而这种丢失常常会对译篇的连贯 性造成影响 本文将就文化信息丢失与译篇连贯的 关系进行详细的讨论 二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及其丢失的必然性 对于 文化 这个词已经有学者做过定义 例 如英国人类文化学家泰勒在1871 年出版的著作 原 始文化 中认为 文化与文明 就其广义人类学上 看是知识 信念 艺术 伦理 法律 习俗及作为社会 成员的个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 体 2 这个定义显然是从普遍意义上定义文化 的 对于翻译学研究来说 显得过于宽泛 所以无法 代表翻译研究中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 刘宓庆认 为 翻译视角中的文化必需涵盖翻译学所关涉的 若干范畴和次范畴 并具有鲜明的学科本体性特 征 3 因而从翻译行为和学科本身来界定 文化 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翻译行为的作用对象是文本 而文本的组成元 素是符号 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是语言符号 因此翻译 研究中 文化 概念的定义离不开语言 语言生存 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中 因而与文化语境发生相互作 用 是这种文化的载体 而由于语言的最主要功能 是交流信息 因而其承载的 文化 也是以文化信息 的形式存在 并内化于语言符号中 在人与人之间交 流并代代相传的 因此翻译研究中我们研究文化的 视角之一便是如何在语言符号转换的同时传递文化 信息 消解文化冲突 文化信息蕴含于语言之中 是语言在历史发展 中沉淀下来的反映使用这一语言的群体所共有的思 维方式 行为习惯 价值观及信仰的信息 在语言的 使用中体现出来 不同的民族因文化背景的差异导 致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系统不同 这不仅为翻译的存 在提供了支持 也造成了翻译中的种种困难 上文 所言翻译是在符号转换中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 但 因为语言符号系统差异的客观存在性 一种语言中 语言单位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很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 找不到相应的承载者 而翻译之难正在于这种行为 有时候对于符号转换的要求是强制性的 也就是说 即便目的语中找不到能够承载原文符号背后文化信 息的理想对应体 翻译依然要进行 因此翻译中文 化信息的丢失是很常见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而当 译者译术不精或者意识不到语言之间的差异时 这 样的 丢失 就更明显 三 语篇连贯的性质初探 连贯 Coherence 是语篇的重要特征 也是语篇 区别于非语篇的主要因素 许多学者针对翻译的认 识都是建立在语篇翻译的基础之上的 例如杨志亭 提出 翻译实际上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 4 而钟书能 李英垣提出相似但更具体的看法 认为翻 译是互文语境中篇章连贯的重构 5 由此可见 保 证译文连贯成章是翻译的一个核心任务 译文是否 连贯也是评价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研究 文化信息与译篇连贯的关系 我们需要先对连贯的 性质进行探索 一 连贯 概念的界定 语言学中的语篇是指一个成为整体的篇章 与 该篇章的长度无关 这里的整体是指语篇中的任何 一个语言单位都要受到整个篇章的制约并与之保持 形式 意义 语用等各个层面的一致性关系 6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 但许多语言学家对于 连贯的定义都是通过和一个相关概念 衔接 Cohesion 比较定义的 例如 Baker 认为 连贯与 衔接都是使得语篇成立的各种关系 但衔接是一种 将语言结构连接在一起的表层关系网 是通过词汇 和语法的相互依存构建的 而连贯则是这一层表层 关系网之下的概念关系网 是通过意义和概念的相 互依存构建的 衔接是连贯关系的表层形式 7 Haliday Hasen 写道 衔接是构建连贯大厦的基 石 8 同时区分了实现衔接的五种手段 所指 代 替 省略 连接 词汇黏着 从这一点上来看 衔接与 连贯处于不同的层面上 Werth 等人将连贯扩展到了更广义的层面上 认为连贯是存在于任何语言单位内外的关系 统摄 衔接 搭配和关联 9 这使得连贯与衔接的关系成 为从属关系 他们认为 在语篇中 语篇内外所涉及 的各种联系称为连贯 所有连贯的总和称为语篇连 贯 10 本文中我们假设衔接是连贯的一种 而连贯 是语篇内部语言单位之间的各种联系 涉及语义连 贯 语法连贯 语用连贯等 并存在于语篇中任何大 小语言单位的内外 王东风提出将语义连贯下的形式连贯看作无标 记性连贯 unmarked coherence 将语义连贯下的语 法不连贯或者总体语义连贯下的局部语义不连贯看 作标记性连贯 marked coherence 11 在翻译中 连贯的识别与重构应该尽量以语义连贯为主 牺牲 语义连贯甚至是原文的艺术特色而刻意追求表面形 式连贯是得不偿失的 二 连贯 的认知视角 语篇连贯与语篇接受者的心理机制有着密切的 关系 Spooren Sanders 认为 连贯现象的本质是 一种认知心理现象 但连贯在文本中的重新构建是 以文 本 的 语 言 标 志 linguistic signals 为 基 础 69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9 卷 的 12 Bublitz 提出 连贯并不是语篇自身的特 性 而是听者 读者 在大脑中构建起来的 深层概 念关系网 因此 对于不同的文本接受方来说 语 篇的连贯性是不同的 这与他们和语篇产出者所共 享的知识有关系 13 如他所述 人们不能说某一 个语篇是否是连贯的 只能说在某人看来 它是连贯 的 14 根据上面的叙述 语篇是否连贯不是作者或者 译者说了算的 而作者和译者所追求的也不是表面 的形式连贯 而应该尽量帮助读者建立一种基于篇 章符号的深层语义连贯 有些标记性连贯甚至必须 从读者的心理反应历程来判断 这些标记性连贯多 出现在文学语篇中 Ulysses 中有一段文献被作为经 典多次引用 Leech 1981 杨志亭 2004 王东风 2006 A kidney oozed blood gouts on the willow pat terned dish the last He stood by the next door girl at the counter Would she buy it too calling the items from a slip in her hand Chapped washing soda And a pound and a half of Denny s sausages His eyes res ted on her vigorous hips Woods his name is Wonder what he does Wife is oldish New blood No followers allowed 在上一段引文中 作者使用冒号和各种短句 将 一系列动作和思维连在一起 其连贯性并不容易在 形式上体现 作为一个较极端的例子 语篇中的句 子之间实际上是有关联的 这段文字是对人物内心 的描写 而人的意识本来就不是线性的 然而 每个 意识想法内部都有一定联系 而念头之间的转化也 不是毫无规律 王东风运用人类所见所闻先于所感 的认知模式构建意识流特有的连贯模式 并认为这 是一种刺激 反应的最基本模式 每个模式之间 构成一条隐性的连贯 15 我们可以断定 上文属于 典型的标记连贯 而萧乾和文洁若在其译本中也选 择了对这种特殊形式的保留 其译文如下 一副腰子在柳叶花纹的盘子上渗出黏糊糊的 血 这是最后的一副了 他朝柜台走去 排在邻居的 女仆后面 她念着手里那片纸上的项目 也买腰子 吗 她的手都皱了 是洗东西时使碱使得吧 要一 磅半丹尼腊肠 他的视线落在她那结实的臀部上 她的主人姓伍兹 也不晓得他都干了些什么名堂 他老婆已经上岁数了 这是青春的血液 可不许人 跟在后面 从上述分析看出 连贯的实质是思维中深层概 念关系网的构建 而有时文中的标记性连贯常常不 易识别 文本的译者不能盲目的为了追求形式连贯 而改变文章的结构 在文学翻译中尤是如此 四 文化信息的丢失对译篇连贯的影响 上文分别对翻译中文化信息丢失的必然性和译 篇连贯的性质做了论述和探索 那么这两个话题之 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我们认为文化信息的丢失常常 会影响译篇的连贯 进而给读者理解译篇造成困难 李白的唐诗 哭宣城善酿纪叟 原诗摘抄如下 纪叟黄泉里 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 沽酒与何人 这首诗短短四句 却运用了各种文化典故 如 黄泉 老春 夜台 李白 等 使全诗的语言 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 作者对于 纪叟 的思念之情 Arthur Cooper 曾有 如下译文 Vintner below Fountain Yellow Spring In Old Age still do that vintage Without Li Po there on Night s Plateau Which people stop now at your wineshop 原诗歌中的典故 黄泉 老春 夜台 李 白 分别代指 阴间 美酒 坟墓 酒仙 中 文读者看到这些词后也会有相应的联想 这是这些 词汇带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信息 当译者将这 些词分别处理成 Fountain Yellow Spring In Old Age Night s Plateau Li Po 时 其所携带的文化信息便 完全丢失了 换句话说 这些英语语境中的词汇并 不能反映原作作者想要反映的文化信息和想要让读 者产生的联想 原诗的连贯是读者通过典故所携带 的文化信息在脑中构建的 例如 读者从 黄泉 一 词认识到纪叟已经过世 因而与题目 哭宣城善酿 纪叟 之间建立了连贯 又知 夜台 代指坟墓 则 一 三句之间建立连贯 当读者从 酿老春 联想到 老春 是一种美酒 李白作为原诗作者有 酒仙 的 美誉时 就在后两句之间建立起语义上的连贯 这样 就实现对全诗歌的理解 连贯构建过程如下图所示 括号中注出典故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79第 4 期朱嘉春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与译篇连贯 在 Cooper 的译文中 由于所译典故文化信息丢 失 全诗中没有任何一个语言符号可以告诉译文读 者 纪叟去世 这一最基本的信息 如果没有注释 读者更不知道 Li Po 是何许人也 Spring In Old Age 为何物 泉水为什么会是黄色的 因而相应连贯的建 立就无法实现 在读 Cooper 的译文时 笔者做出以 下两种可能性推断 第一种可能 译者在读原文时可 能就因为文化背景的缺失没有捕捉到典故后面的文 化信息 因而没有在脑中建立起应有的连贯 甚至没 有完全理解领会原诗 造成译诗失败 这是文学翻译 之大忌 第二种可能 译者虽然自己建立起了连贯 但由于没有考虑到文化信息的丧失会造成文本接受 者建立连贯时遇到困难 因而没有致力于将文字背 后的文化信息体现出来 笔者将自己的拙译放在这 里 供大家探讨 In the nether world the old vintner Ji The mellow wine you brewed might there be Without an old friend there with you like me For whom the good wine you d like to leave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译文连贯的构建实际上不是 依靠语言符号本身而是靠符号中携带的信息实现 的 而文化信息是其中关键的一种 五 文化信息的补偿对译篇连贯的重构 翻译以符号转换为手段 在转换中文化信息的 丢失十分容易出现 这就导致了译篇连贯性不易保 持 所以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策略实现译篇连贯的重 构 具体而言 可以通过对丢失文化信息的补偿和 灵活的意译达到理想的重构效果 一 文化信息的补偿与连贯重构 文化信息的补偿顾名思义就是将丢失的文化信 息补偿回来 从而帮助读者实现连贯的构建 这种补 偿通常通过增译和补译实现 增译是在译文内部增 加语言符号来携带翻译中丢失的文化信息 下面的 文本选自 The History of England Every man of the upper or middle class went daily to the coffee house to learn the news and discuss it Every coffee house has one or more orators to whose el oquence the crowd listened with admiration and who soon become what the journalists of our time have called a fourth Estate of the realm 参考译文 中上层阶级之士日赴咖啡馆寻议新闻 各馆均 有善辩者一二 以其口才而为众人所敬仰 并很快因 此被当时的记者冠以 国中第四阶级 之美誉 原文中的 a fourth Estate of the realm 反映了当 时人们对于善辩者的态度 其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只 有在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可以存在 汉语中 国 中第四阶级 不带有这种文化信息 所以笔者增译 了 之美誉 这一成分 补偿了反映词汇感情色彩的 文化信息 如果不增译 汉语读者无法在 国中第 四阶级 与前文内容之间建立联系 但一旦提供了 美誉 这一信息 读者便可以在 人们敬仰善辩者 与 给与美誉 之间建立因果联系 连贯的重构也就 实现了 与此同时 这种文化信息的补偿可以通过注译 来实现 也就是在对原文直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注 释的方式来补偿丢失的文化信息 杜牧的名篇 泊秦淮 被许多翻译家译成英文 原诗歌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后庭花 这首诗诗人前两句写实 后两句则采用典故 借 古讽今 讽刺了当时帝王的奢华生活 陈寅恪在解读 这首诗时说 此来自扬州的歌女不解亡国之恨 在 其江南故都之地 尚唱着靡靡之音 牧之闻歌声 因 为诗以吟耳 16 现将杨宪益的译本摘抄如下 The chilly water is shrouded in mist and sand bathed in moonlight As I moor at night on the Qinhuai River near tav erns The singsong girls are ignorant of the tragedy of a lost regime They are still singing the Backyard Flowers be yond the river Alluding to Jade Trees and Backyard Flowers a song composed by the last emperor of the Southern Dy nasties which was later considered a bad omen 译本对典故 后庭花 做了注释 采用的是注译 法 补偿了英文中 Backyard Flowers 没有携带的文化 89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9 卷 信息 主要说明了这是一种不详之音 如果没有这 种注释 读者就不会在 Backyard Flowers 和 the trage dy of lost regime 亡国 之间建立连贯 也就无法体 会作者无奈的心情和借古讽今的用意 需要说明的是 用增译和注译都是以构建连贯 为目的的 所以补偿内容和数量要根据连贯构建的 需要而定 二 灵活的 意译 与连贯重构 有时候 死板的直译可能造成文化信息的丢失 这时就需要我们适当采用意译 即按照原文的意思 灵活地选择相应的对应成分 方可防止文化信息的 丢失 从而有效实现连贯的构建 对于汉语中 胆小如鼠 这个成语的译法已经 普遍接受的译文是按照意译译成 as timid as a rab bit 而不是直译做 as timid as a mouse 笔者认为 从 连贯的角度来看 后者的连贯性不如前者好 这也是 后者不易被接受的主要原因 而这种连贯性的差异 主要是由于文化信息的丢失引起的 在中国人眼中 老鼠是个不光彩的形象 同时也 被认为是偷偷摸摸 胆小怕事的 因而有了 胆小如 鼠 这个成语 但是在英语中 mouse 这个词却不能 反映相似的价值观 也就不携带相应的文化信息 换 句话说从 鼠 到 mouse 发生了文化信息的丢失 正 是这种丢失使英文读者无法在 mouse 和 timid 之间 构建连贯 而如果将 mouse 换成 rabbit 这种构建就 容易的多了 翻译时 我们有时甚至需要在译文中直接将原 文中的文化信息以解释的方式译出 这样对于体现 原文文字背后的文化信息也是十分有益的 是典型 的一种意译方式 虽然这种译法会使原文的文化风 格丢失 却对于读者连贯的构建十分有帮助 红楼梦 六十五回有一句 尤三姐站在炕上 指着贾琏笑道 你不用和我 花马掉嘴的 清水下杂面 我吃你看 参考译文如下 Third Sister jumped on to the Kang and then pointed at JIA Lian Don t try to get round me with your glib tongue She cried We d better keep clear of each other 在这个译文中 歇后语 清水下杂面 你吃 我看 被用平实的语言译出来了 虽然有失文采 但 是译文 We d better keep clear of each other 却与前 面的 get me round 实现了照应 因而读者也更容易 构建起连贯 而如果采取直译 花马掉嘴 下杂 面 这样的成分后面的文化信息往往很难传达 读 者也就无法建立起译文的连贯 意义是语言的核心部分 文化信息则是通过意 义传递出来的 而意译主要是根据符号的 意义 来 处理原文的 因此在原文文化信息的保留与揭示上 都有着良好的效果 也就能有效实现译文连贯的构 建 六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发现 语言因其生存的文化 环境不同而存在普遍的差异 这一 差异 为翻译行 为造成了困难 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是在符号转 换过程中实现的 但这一过程中存在的文化信息的 丢失是很常见甚至不可避免的 文化信息的丢失可 能对译篇连贯造成破坏 从而对读者理解译文产生 影响 因此 译者需要在具体操作中仔细琢磨 灵活 处理 实现连贯的重构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吸取了陕西师范大学外国 语学院白靖宇 候玉海 郑元会三位老师的建议 本 刊编审对本文亦提出了细致中肯的修改意见 特此 致谢 注释 选段摘自 Ulysses James Joyce Penguin Classics 2000 译文选自 尤利西斯 萧乾 文洁若译 译林出版社 2005 译文转引自许渊冲论文 文学翻译 1 1 3 收录入 文学与翻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选自 英文散文一百篇 高健 注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 2004 笔者译 选自 唐诗 令阿城今译 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 外文出 版社 2001 译文及原文均摘自 红译艺坛 红楼梦翻译艺术研 究 冯庆华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参考文献 1 许钧 翻译论 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72 2 白靖宇 文化与翻译 M 第二版 北京 中国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 2010 2 3 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3 99第 4 期朱嘉春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与译篇连贯 4 杨志亭 英汉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翻译策 J 天津外 国语学院学报 2004 11 3 22 26 5 钟书能 李英垣 翻译方法新视野 翻译是互文语 境中的篇章连贯重构 J 中国翻译 2004 25 2 14 18 6 8 Halliday M A K R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 30 7 Baker M In Other Words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18 9 Werth P Focus Coherence and Emphasis M Lon don Croom Helm 1984 60 10 王东风 语篇连贯与翻译初探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6 39 42 11 15 王东风 有标记连贯与小说翻译中的连贯重 构 以意识流小说 Ulysses 的翻译为例 J 外语教学 与研究 2006 38 5 303 308 12 Spooren W T Sanders The Acquisition Order of Coherence Relations On Cognitive Complexity in Dis course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8 40 2003 2026 13 Bublitz W Topical Coherence in Spoken D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天津市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生物-四川省金太阳2025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度房产出售代理售后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化工原料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合同
- 2025年度文化艺术公司公司挂靠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合同
- 2025年度农村鱼塘养殖权转让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合同
- 2025年度图书出版著作权许可及翻译权合同
- 2025年度电商运营顾问劳动合同
- 2025年度商业地产开发车位赠送及使用维护合同
- 2025年度个人自愿捐赠残疾人福利基金协议书
- 美丽的春天课件
- 2025年山东青岛自贸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液化气罐的使用和安全防范
- 会计法律法规答题答案
- 2024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苏常州溧阳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编外人员7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三篇)
- 2025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元宵节《1元宵节》
- 欧盟一般食品法Regulation-(EC)-No-178-2002中文翻译
-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文学短评类题型(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