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分享.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5/d83ce8ee-8319-49b7-b1d7-888255b1af1b/d83ce8ee-8319-49b7-b1d7-888255b1af1b1.gif)
![高一化学教案分享.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5/d83ce8ee-8319-49b7-b1d7-888255b1af1b/d83ce8ee-8319-49b7-b1d7-888255b1af1b2.gif)
![高一化学教案分享.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5/d83ce8ee-8319-49b7-b1d7-888255b1af1b/d83ce8ee-8319-49b7-b1d7-888255b1af1b3.gif)
![高一化学教案分享.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5/d83ce8ee-8319-49b7-b1d7-888255b1af1b/d83ce8ee-8319-49b7-b1d7-888255b1af1b4.gif)
![高一化学教案分享.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5/d83ce8ee-8319-49b7-b1d7-888255b1af1b/d83ce8ee-8319-49b7-b1d7-888255b1af1b5.gif)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教案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讨论的问题中来。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实验实验72、实验73和实验74,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通过实验72,学生应该了解: (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 (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溶液饱和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饱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 实验73和实验74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1)说明当改变饱和溶液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饱和溶液的状态都会被破坏,成为“不饱和溶液”。 (2)从反面证明饱和溶液定义的叙述必须有两个前提为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 (3)客观上向学生介绍了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至于相反过程,即由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由于可能会引起物质的结晶析出,在本节暂不宜展开讨论。 2为了消除学生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混为一谈,教材作了一段专门叙述。 通过实验75,利用刚刚建立起来的饱和与不饱和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来分辨浓溶液与稀溶液,以及它们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很有说服力的,教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教材,或讲解或指导阅读。在讨论时一定要向学生指明,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言,与温度是否变化无关;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是否达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种存在状态,与溶液的“浓”、“稀”无关。 教学建议 (1)边实验、边分析、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 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师活动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教师活动提问:在提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实验73。实验74,并思考以上问题。 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并总结该实验。 教师活动参与讨论并答疑,引导学生总结。 结论 (1)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2) (3)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 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说明: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习惯被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克食盐和0.1克熟石灰,振荡、并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及所列数据,试判断正误。 目的: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投影)提供数据: 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 硝酸铵:192克碳酸钙:0.0013克食盐:36克氢氧化钙:0.17克 判断:(1)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饱和溶液是浓溶液。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教师活动指导阅读教材第134页:如何确定某溶液是饱和溶液? (四)总结、扩展 (1)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不给定条件可分为浓溶液、稀溶液。 (2)扩展练习:试判断: 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连带责任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关于土地转让合同范本
-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及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模板货车转让合同合同范本
- 独家代理销售协议合同范本
- 户外广告招牌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冀教新版高三英语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西师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外研衔接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资金转让合同
- 4-熔化焊与热切割作业基础知识(一)
- 2023年200MW储能电站储能系统设计方案
- 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的基本知识概述
-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试题一及答案
- 简易劳务合同电子版
- 明代文学绪论
- 通用税务自查情况说明报告(7篇)
- 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
- 分析化学(高职)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晚熟的人(莫言诺奖后首部作品)
- m拱顶储罐设计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