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课后思”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启情法、读书法、直观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夏商西周,一直到春秋战国,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深深的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同时,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科技、文艺还是思想领域,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面我们就逐一了解这一时期文化上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主要包括文字的发展、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以及诗歌音乐的发展。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说出甲骨文的含义、特点及意义。2. 什么是金文?它有何特点?3. 说出汉字的发展历程。4. 归纳说出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5. 屈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和代表作,以及屈原在世界上的影响是什么?6. 什么是钟鼓之乐?它出现于什么时候?代表作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甲骨文: (1)含义: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2)特点: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3)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 金文:(1)含义:商周时期,人们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种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2)特点:比甲骨文更加规范。3. 汉字的发展历程:(1)(2)教材39页“马”字的演变。4. 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天文: (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注意观察天象。 (2)商朝的甲骨文里已经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录。历法: (1)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2)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3)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事。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医学: (1)人物: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2)贡献:总结出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5. 屈原和离骚:(1)生活年代:战国末期的楚国。(2)主要成就: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3)代表作品:抒情长诗离骚。(4)重要影响: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6. 钟鼓之乐:(1)含义:就是指以编钟和鼓为主要乐器演奏的一种音乐。(2)盛行时间:春秋战国时期。(3)珍贵乐器: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 说出我国文字的演变情况及趋势。2.动脑筋 观察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么样表达意思的?3. 什么是公历,什么是农历?你能够说出二十四节气歌吗?4.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5.填表:科目时间成果天文夏朝春秋(公元前613年)历法夏朝商朝战国春秋战国6. 屈原为什么受到人们爱戴呢?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2.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处于当时先进水平,古书上关于夏朝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的最早的记录。3.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六、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