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检测题班级 姓名 学号 1、在秋水一文中,表现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的句子是:“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在论语十则中,2、孔子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 , ”3、孔子认为什么可以拿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 ? , 。”4、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帮助他人,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 , 。”5、表述了孔子听了美好音乐的感受的句子是:“ 。”6、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7、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在泊秦淮中,8、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 。”9、借眼前景,抒现实忧,写出了这首成为千古绝唱的名句是:“ , 。”在无题中, 10、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 。”11、使用比喻,曲折丰富地表达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 , 。”在水调歌头中12、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的赋予哲理的词句是“ , , 。”13、体现作者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乐观思想,表达对离别的人们的美好的祝福的名句是:“ , 。”在浣溪沙中,14、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 。”15、更为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表现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 16、生动地表现诗人以释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的句子是:“ , 。”17、表现诗人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的句子是:“ , 。”在滁州溪涧中, 18、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 。”19、蕴涵诗人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的句子是:“ , 。”20、在约客中,揭示内心世界的点题佳句是:“ , 。”在如梦令中,21、写作者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 , 。”22、既写出花朵凋零的景象,又透露出诗人惜花之情,还点出了暮春时节,被王士祯认为 “人工天巧,可称绝唱。”的句子是:“ 。”在菩萨蛮中,23、以喻明志,表达诗人及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不可阻挡的句子是:“ , 。”24、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但决不向敌人屈膝的坚定的报国志向的句子是:“ , 。”25、在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26、在无题中,运用美丽的神话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 。”27、在菩萨蛮中,言简意深,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句子是:“ ,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30分)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2)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现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_(2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号呼而转徙,人不知而不愠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未若(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谨食之,时( )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则久已病( )矣 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4、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1)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各用一句话(尽可能利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第一次: 第二次 5、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矣。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6、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_ _(2分)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_8从选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用_ 画出。“吾尝疑乎是”的“是”是指 9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会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3分) 10下面是苛政猛子虎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不点标点) (3分)夫 子 曰 何 为 不 去 也 曰 无 苛政 夫 子 曰 小 子 识 之 苛 政 猛 于 虎 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荚,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向为身死而不受(向: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 )万钟则不辨礼义(辨: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8翻译下列句子。(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9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l0“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的后果又是什么? 11“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12陈毅有一句代用“舍生取义”的诗句,请写出来。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文: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释:涓人:近侍之臣。 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安事:哪里用艄;怎么能够。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 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 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 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1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B才/美不外见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故虽有名马: 策之不以其道: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它们彼此依存。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千里马比伯乐多,说明伯乐难得。 4认真阅读第二段,用原文回答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 5上文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将封建统治者比喻为“ ”,将人才比作“ ”。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6“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请填充下列两个关于人才的名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 ”(龚自珍) “江山代有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7、简要回答下面问题: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担中肉尽,止有剩骨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2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4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C天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5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用原文填写)6说明愚公和智叟辩论胜利的一句是_(用原文填写) 7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 (用未选部分的句子填写)8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答:_ 1愚公移山是一篇 故事,选自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汝心之固( ) (2)何苦而不平?( )4翻译下面的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 (2)曾不若孀妻弱子。 5因为愚公的年龄将近九十,因此智叟用“ ”(用原文回答)作为理由阻止愚公移山,他的话句句含有 语气。但愚公先斥智叟的“固不可彻”,后 智叟的理由,他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其理由是 ,结果愚公取得了辩论的胜利,文中的“ ”一句就证明了这一点。6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 ;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全段说明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7你愚公移山积极意义是 、 参考答案阅读一、1、捕蛇者说柳宗元2、C3、没有像、到时候、困苦不堪 期待4、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甚也、第一次:乡邻们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却“以捕蛇独存”。第二次:乡邻们鸡犬不宁,自己则“弛然而卧”“熙熙而乐”。5、D 6、苛政猛于虎,或者:赋敛之毒甚于蛇。7、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8、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苛政猛于虎9、7、略8、略9、举例论证、对比论证10、原因在于自己没有恪守善性,为物所欲,向恶去善。“失其本心”后,人就会见利忘义,甚至不仁不义。11、有“义”才有善恶之心,有丑恶之心,只有恪守“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1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答案:1C 2即使 鞭策 3C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马者 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人才 才人 7马到成功 马首是瞻 马失前蹄 龙马精神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理制度的起源
- 地铁车站中立柱施工方案
- 矩形渠衬砌渠道施工方案
- 技术设备购销合同范本
-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坐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医事争议处理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航空大学《西语国家文化概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逻辑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材幕墙维修施工方案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复合材料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培训
- 地毯织造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
- 第4章-选区激光熔化工艺及材料课件
- GB/T 3785.1-2023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
-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寻找温暖”与“成为灯火”课件
- 2022年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招聘考试真题
- 长期护理保险技能比赛理论试题库300题(含各题型)
-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演示文稿
- 医院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 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大连海洋大学
- 200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竞赛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