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海森堡简介 引文 中编 下编 附录 1.一战后的德国2.哥本哈根观后感小结海森堡简介 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年1976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立人。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量子力学,可用于研究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和分子内部的其它粒子的运动,从而引发了物理界的巨大变化,开辟了20世纪物理时代的新纪元。为此,1932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继爱因斯坦和波尔之后的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 海森堡出生于德国的维尔茨堡,在慕尼黑长大,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希腊语教师。早在中学时海森堡就已展现出了他的天赋,老师曾评价说:他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拘泥于表象和细节。后来,海森堡成为慕尼黑的马克斯米里扬天才基金会成员。“世界只在两件事情上还会想到我:一是我于1941年到哥本哈根拜访过尼尔斯玻尔,二是我的则不准原理”。这是海森堡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的确,由海森堡创立的理论奠定了现代量子物理的基础,它可通过数学计算将每个物理问题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可以测量的量;它阐明了由量子力学解释的理论局限性;它指出某些成双的物理变量如位置和动量永远是相互影响的,虽可测量,但其有效性不可能同时测出精确值等。他的主要贡献,是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海森堡的理论公布之后,曾遭到纳粹的猛烈批判。当时的德国结束了其科学黄金时代,最为惨烈的是大批犹太科学家被迫害,致使德国的科学和文化从一流下降到了五流水平,因此海森堡的理论也不断遭到攻击。纳粹把犹太人赶出德国还不算,还要对付“白色犹太人”,即“精神犹太”和同情犹太人的人,即像海森堡之流的名人。正如他的一名同事所说的,只要是他们不懂的东西都是犹太的东西。“很遗憾,当时正是物理将要取得重大突破的大好时机,可惜被政治断送了”。海森堡对此感到痛心。希特勒发动波兰战争时,命令海森堡来柏林,并要他写出核裂变可利用报告。他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写了出来,但是,他本人虽然不公开反纳粹,却反对使用原子武器。二战结束后,他积极促进和平利用核能。1957年,他和其他科学家一道极力反对德国装备核武器,受到了德国人的爱戴。海森堡不仅对量子力学感兴趣,对艺术和音乐也十分在行。他的研究风格与达芬奇作画时尽量利用素描、色彩和光线的明暗等手段相似,力求达到客观与主观的协调一致。海森堡对音乐的解释是,音乐如同语言,极具个性化;而物理研究也如同作曲,古典物理犹如巴赫的交响曲。 海森堡把物理当成了作曲。不同的时,作曲家使用的是音符,海森堡则使用数学符号。他了解的是物理的自然法则,在其理论的声音里没有游离“音”,在他的证明空间里发出的“音调”是原子法则,其目的是为了完善原子理论引 文 2002年以海森堡为主角的哥本哈根在纽约上演以来,佳评如潮,连连得奖。此剧不仅使百老汇刮目相看,而且勾起了人们对六十年前往事的回忆为什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后来竟会为希特勒制造原子弹效劳呢?海森堡在青年时代非常崇拜爱因斯坦,曾奉为自己的学术思想导师。玻尔等人提出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以后,爱因斯坦竭力反对,海森堡不顾爱因斯坦的反对,毅然加入了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竭力宣扬统计解释,他提出的“测不准原理”进一步揭示了量子力学的统计性质,终于成为物理学界所公认的量子力学正统。这种“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精神,充分表现了海森堡才识过人,在学术上很有主见。但是为什么同一个海森堡后来竟会违背科学家的良心为希特勒制造原子弹效劳呢?让我们从中编中走进并了解这个充满褒贬的科学家吧中 编一. 海森堡的青少年时代 (19011924年)W.K.海森堡1901年12月5日出生于巴伐利亚州小城乌尔兹堡。1910年海森堡一家迁居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市。他的父亲A.海森堡在慕尼黑大学担任中世纪及现代希腊语言学终身教授。 1911年海森堡进入久负盛名的慕尼黑马克希米廉斯中学,并获得巴伐利亚州马克希米廉斯基金会颁发的奖学金。他的外祖父曾任该校校长。海森堡的中学时代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至1919年间他作为志愿者服务于战争后方从事救助工作。1920年海森堡以优异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转入路易.马克希米廉斯大学(即慕尼黑大学)开始学习物理,数学,化学和天文学。在大学第一学期海森堡想加入数学家F.林德曼的研讨班,却被拒绝了。他转而选择物理学家A.索末菲作为导师。索末菲教授精通原子理论,引导海森堡进入了新兴的量子论最前沿领域。1922年冬季索末菲带领海森堡来到哥廷根大学聆听物理学大师N.玻尔关于原子结构的系列讲座。年轻的海森堡给玻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的师生友谊也从此开始。索末菲为海森堡选定的博士学位研究课题是一个经典难题湍流。经过深入研究,海森堡提出了一种巧妙独到的解决湍流问题的方案。索末菲对海森堡的才能青睐有加,曾写信给他的父亲A.海森堡称赞道,“你的家庭出了一位物理学与数学奇才”。尽管受到实验物理学家W.韦恩的刁难,海森堡还是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于1923年夏天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后,海森堡受聘于哥廷根大学,担任物理学家M.玻恩的助手。 这时他的主要研究兴趣转到了量子理论。经过一年的努力,海森堡在哥廷根顺利通过了申请终身教授职位的资格考试。1924年9月海森堡离开哥廷根,以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员的身份奔赴他向往已久的理论物理学圣地哥本哈根大学玻尔研究所。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二. 量子力学的诞生 (1924 1927年)在哥本哈根访问工作数月后,海森堡于1925年5月返回德国,暂时任教于哥廷根大学。1926年5月他再次访问哥本哈根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讲师和玻尔的主要研究助手。作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1924至1927年是年轻的海森堡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颠峰期。 玻尔与索末菲的半经典原子理论假设电子在围绕原子核的固定轨道上转动。这一理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在解释几个关键实验结果(如光谱的反常拉曼效应和辐射性质)时却彻底失败了。为了克服玻尔-索末菲模型的缺陷,玻恩、海森堡和W.泡利在德国以及玻尔等在丹麦分别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1925年6月在海格兰岛养病期间,海森堡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从而导致了全新自洽的原子理论量子力学的诞生。之后不久,玻恩、P.约丹和海森堡在哥廷根大学建立了量子力学的完备数学体系,称为矩阵力学。当时量子力学有五种不同的数学体系:(1)矩阵力学,由玻恩、约丹和海森堡在哥廷根建立;(2)Q-代数,由P.狄拉克在剑桥建立;(3)积分方程理论,由K.兰酋斯在法兰克福建立;(4)算符力学,由玻恩和N.维也纳合作完成;(5)波动力学,由苏黎世大学的E.薛定谔于1926年根据L.德布勒意在1923年提出的物质波思想推导建立。在这五种不同表述中,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最为实用,因为它的数学形式直观简洁,可以计算当时所有的原子问题。如何诠释量子力学波函数的概念是1926年理论物理学界的一大焦点。经过一番辩论,薛定谔的“连续诠释”观点被玻恩的“统计诠释”观点和狄拉克-约丹的“统计变换理论”驳倒了。1927年海森堡首次提出并证明了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紧接着玻尔发展了“互补性原理”。至此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得到了完备自洽的物理解释。三. 莱比锡原子理论的新中心 (1927 1933年)早在1926年春天海森堡就收到邀请,莱比锡大学有意提供给他一个特聘教授职位。但是他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赴哥本哈根访问并同玻尔一起工作。莱比锡大学的教授职位后来给了索末菲的另一个得意门生G.温奇尔。1927年年关前后,莱比锡大学的两位物理学终身教授T.德司考蒂意斯和O.维也纳相继去世。他们空出的实验物理学教授职位由索末菲的第一个博士生P.德拜填补上,而理论物理学教授职位则给了海森堡。海森堡于1927年10月到莱比锡任职后,立即吸引了许多天才后生前来求学。海森堡带领学生们开始了凝聚态量子力学的研究工作,并同其它原子理论研究中心(比如哥本哈根,哥廷根,慕尼黑和苏黎世)一直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他与苏黎世的关系尤其特殊,因为他的密友泡利在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工作。泡利于1928年获得了理论物理学终身教授职位。当1928年夏天温奇尔离开莱比锡去苏黎世大学接替薛定谔时(后者已于早些时候赴柏林大学就任以量子论的创始人M.普朗克命名的终身教授职位),罗斯道克大学的F.洪特加盟海森堡的研究所并担任数学物理终身教授。洪特与海森堡早在哥廷根就是好朋友,两人在为人与教学等方面相得益彰,吸引了大批年轻学生和著名学者从世界各地前来莱比锡参加他们的讲座与研讨会。此外,与数学家们的密切合作使海森堡进一步巩固了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名噪一时的“莱比锡大学周”是由德拜组织的。这一活动促进了现代物理和化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的广泛交流。在第一次大学周活动中,狄拉克做了关于相对论电子的全新量子理论的讲演。四. 周游世界及荣获诺贝尔奖 (1929 1933年)1929年3月初海森堡完成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手稿,概括了他两年来推导相对论性量子场论的尝试和结果。之后他开始访问美国,首先到达东海岸的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和哥伦比亚大学(纽约),接着来到芝加哥大学并做了题为“量子理论的物理原理”的系列讲座。当时海森堡的朋友狄拉克正在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工作。两人相约一道去了美国西部,游览了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和加州大学。后来他们经由夏威夷访问日本。海森堡和狄拉克向汤川秀树等日本同行介绍了他们各自在量子力学方面的最新研究工作。最后海森堡取道中国和印度返回了莱比锡,而狄拉克则穿越了苏联经由莫斯科回到剑桥。 这趟世界之旅大大提高了海森堡本人和量子力学的知名度。1932年他再次应邀访问美国。许多美国和日本学生及学者频繁来莱比锡求学或讲学。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大会(如1930年和1933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索尔维会议和1931年在罗马召开的核物理大会)也纷纷邀请海森堡参加并做报告。这些国际大会以及玻尔研究所举办的精英荟萃的小型研讨会激发了海森堡的物理思想也同时传播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关于原子核结构的理论和关于宇宙线中的高能基本粒子过程的理论。 1933年底海森堡名至实归,荣获193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该奖项肯定了他对量子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的创造性贡献。与此同时,诺贝尔奖评委会宣布将1933年度的物理学奖颁发给狄拉克和薛定谔,以表彰他们对新的原子理论的杰出贡献。五.“犹太物理学”与“德意志家庭”(1933 1939年)1933年初由新纳粹政府蓄意煽动的第一波种族歧视浪潮对德国各大学造成严重冲击。海森堡在哥廷根的老师玻恩和J.弗兰克不得不移居国外,他的助手F.布劳赫离开了莱比锡,原先的学生如R.佩尔斯和E.泰勒以及原来的助手G.贝克等都无法在德国的大学保留原职。1933年11月,首次针对海森堡的人身攻击开始了,原因是他拒绝在一篇向A.希特勒献媚的致词中签名。然而海森堡依旧公开反对政府强行解雇更多的犹太同事,尽管他和他的朋友们的这种努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徒劳的。在犹太学者被驱逐出德国各大学和研究所之后,科学界的纳粹帮凶们加强了他们反对普朗克、M.冯劳厄和索末菲的活动。更有甚者,他们把矛头指向年轻的海森堡,因为在这些人眼中海森堡是“犹太物理学”(特别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海森堡成功地抵制了用心险恶的诽谤,但最终他没有被当局允许去接任他的导师索末菲在慕尼黑大学的终身教授职位。此后,现代物理学的研究环境在德国急剧恶化,而美国则在许多方面取代德国处于领先地位。许多莱比锡的同事在这段困难时期给予了海森堡巨大帮助和安慰。1937年4月,海森堡与E.苏玛赫结婚,组成了一个典型的“德意志家庭”。两人共生育了七个孩子。有限的国外旅行以及那仍旧具有国际水准的莱比锡理论物理研讨会使得海森堡能够和世界范围的量子物理学家们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和交流。尽管战争的阴云笼罩欧洲,尽管收到名声卓著的美国大学的高薪聘请,海森堡经过一个夏天在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避难之后依然于1939年8月返回莱比锡。六. 从和平到战争:核物理与核能源 (1935 1945年)在三十年代海森堡继续探索一个能够满足相对论的量子场理论。他为此与泡利和其他苏黎世的同行开展了合作研究。海森堡和他的学生在高能宇宙线和介子理论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和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就有关问题通过书信进行探讨。他成功地创立了莱比锡理论核物理讲习班, 在国际上久负盛誉。这个讲习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被迫停办。1938年12月O.哈恩和F.思特拉斯曼发现了铀裂变。这一发现使得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1939年9月战争在欧洲爆发,德国军械局把利用铀裂变制造核武器的研究立项,并招海森堡来领导这个项目。海森堡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铀裂变机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和他的莱比锡同事进行了实验研究。1942年春天他们相当肯定地得出结论, 建立以天然铀为燃料和以重水为缓冲剂的核反应堆是现实可行的。到了1942年年中,纳粹军械局将上述铀裂变项目转交民用部门负责。海森堡被任命为凯萨-威海姆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计划在柏林进行核武器的具体研制和大规模实验。由于战争条件的限制,该计划直到1945年初才在德国南部小城海格劳赫实施并近乎取得成功。尽管海森堡肩负战时秘密使命,他仍被允许数次出访国外,其中包括1941年9月的哥本哈根之行。海森堡是否在哥本哈根将德国的核武器计划泄露给了玻尔已成为一个历史谜团。就海森堡本人而言,他希望访问交流能使自己与丹麦、荷兰、匈牙利以及瑞士的同事和朋友保持学术联系。在欧洲战事即将结束时,一个美国特别分队逮捕了海森堡和其他九位德国原子物理学家。他们被拘留在英国将近一年,接受盟军的秘密审讯。在拘留所里,海森堡等人获悉了日本广岛和长琦被美军原子弹摧毁的消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和毁灭性使用后果而告终。七. 重建德国和欧洲的物理事业 (1945 1957年)1945年10月,和海森堡一同被拘留在英国的德国物理学家哈恩荣获1944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该奖项肯定了他率先发现铀裂变的科学意义。在这之前,英国物理学家及政府科学顾问P.布拉克特已经同哈恩,海森堡和冯劳厄讨论了重建德国科学事业的可能性。重建工作是在盟军的严格监督和限制下展开的。由于饱受战火的摧残,德国当时一片废墟。几个前凯撒-威海姆学会所属的研究所迁到英美控制区,由马克思-普朗克学会统一领导。这样海森堡将他的物理研究所从柏林迁至哥廷根,并增加了基本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等新学科。不久以后海森堡与英国、意大利、瑞士和西班牙的同行恢复了密切的学术交流。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慢慢冲淡了盟军原定的对德国科学家从事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研究的种种限制。在重振西德的科学事业过程中,海森堡和时任马普学会主席的哈恩起了关键作用。1949至1951年间,海森堡担任德意志研究院院长。他同时是西德政府处理核问题的科学顾问。到了五十年代中期,西德也参加了一些开发利用核能的项目。然而海森堡、哈恩、冯魏茨塞克和其他科学家坚决反对政府生产制造任何核武器。他们为此于1957年4月发表了著名的哥廷根限制核武器宣言。 1952年6月,由海森堡等人倡议的西欧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日内瓦正式创建。这是一个以研究基本粒子和原子核的性质与相互作用为目标的国际物理中心,海森堡是该中心的首任科学政策委员会主席。德国的许多科研机构(如海森堡任所长的哥廷根物理研究所)都参加了西欧核子中心的合作项目。1953年海森堡担任战后重建的A.冯洪堡基金会主席,邀请世界各国的优秀青年学者到西德的大学和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和交流。他担当这一职务达二十七年之久,直到去世。如今冯洪堡基金会名声显赫,受它资助过的学者遍布全世界。八. 科学、政治、哲学和艺术 (1955 1976年)通过战后的各种活动,海森堡逐步规划和重组了德国的基础科学研究。特别是在马普学会内部和涉及所谓“大规模科学研究”划方面,海森堡起的作用影响深远。1958年9月海森堡回到慕尼黑,将他原先的研究所扩展为国际著名的马克思-普朗克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所,并与L.比尔曼共同担任所长。以此为模式,海森堡又在慕尼黑附近的伽兴市推动成立了马普等离子体研究所和马普大气物理所,在斯坦堡市推动成立了马普生态环境研究所。对于海森堡来说,一个关于物质的最基本组份的理论应该基于对称性、简单性和完整性。这不仅反映了他作为物理学家的深邃洞察力,也是他的世界观的思想基础。他认为对称性、简单性和完整性是概括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的出发点,可以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延伸到人类意识、社会秩序、宗教行为和艺术活动的各个方面。海森堡晚年致力于建立一个描述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统一量子场论。他的研究工作最初得到了泡利的支持,但是后来泡利开始怀疑海森堡的物理想法并最终退出了合作。海森堡的有关研究结果虽然在1959年后陆续发表,却没有被物理学界广泛接受。这种情况是他以往不曾遇到的,也很令他失望。尽管如此,海森堡的所谓非线性旋量场理论包含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物理思想,启发后人最终成功地建立了电磁和弱相互作用的统一量子理论。虽然战后德国分裂成东西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这并没有影响海森堡偶尔从西德造访属于东德的莱比锡。他于1958年在莱比锡物理研究所和1967年在萨克逊科学院的讲演吸引了大批听众,造成了广泛的影响。1976年2月1日,一代物理学宗师海森堡在慕尼黑逝世,享年七十五岁下 编海森堡厌恶纳粹,并不认同希特勒。但他非常爱国,希望德国强大。德国当时持这种心态者不仅是海森堡,还有在他周围的一群非犹太裔知识分子精英,都为自己是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而感到自豪。他积极参加各种官方的活动,并被任命为原子弹计划的负责人。对此海森堡为自己辩解道:“官方的口号是利用物理学为战争服务,我们的口号是利用战争为物理学服务。”但他曾对另一位德国物理学家贝特说:“我的真正目的是借此为德国保存一批优秀的青年物理学家,使他们免于被征召上前线,为战后德国物理学复兴作准备。”这是他的真心话还是粉饰之词?其中因果已无从得知。由于种种原因,海森堡没有给希特勒造出原子弹,这是人类之大幸,否则世界将因此而陷入万劫不复之绝境。海森堡对原子弹的社会后果是清楚的,1941年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人类有一天会认识到,我们实际上拥有足以毁灭整个地球的能力。因此我们很可能会将自己带向世界末日”这里,他显然指的是原子弹。他的失误是陷入了所谓“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情结而不能自拔。真正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当然是应该颂扬的,谁不热爱自己的故土、家园、同胞和文化呢?海森堡热爱日耳曼民族和德意志国家是完全正当的。毛病出在不能因为你爱你的民族和国家,就为德国征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侵略战争而欢呼、效劳。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都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越过了这条界限,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就蜕变为丑恶的种族主义和霸权主义。人性问题,是一个非常哲学化的问题,或者说它是哲学中的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但是,这并不表明只有哲学家才面对这个问题,事实上,人性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面对的,甚至是随时随地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生活时时在挑战我们的人性,考验我们的人性,我们每个人都要主动和被动地拷问自己的人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对人性问题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伦理学体系,在这个伦理学基础上,我们又建立了一套人类的政治制度,所以,人性问题事实上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甚至还变成了一个制度问题。黑格尔曾经讲过一句很好的话,他说当人们说人性善的时候,人们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是人们不要忘了,当人们说人性恶的时候,可能是说出了一种更加伟大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并没有说,说人性善和说人性恶是说出一种“事实”,而是说出了一种“思想”,黑格尔可能在给我们暗示:我们说人性善也好,说人性恶也好,我们说的都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种价值:对人性善恶的理解和信念能够给我们带来制度建设这方面的基础性的思考。民族气节就是一个民族所坚持的信仰追求、文明准则、价值尺度,包括高尚道德、优秀品质等等。其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意识和精神。民族气节不可丢,因为人类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知耻而近乎勇,就更要承担起更大的压力,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用鲜血和生命来共同推动本民族最终的伟大复兴.这才是问题的根本要义之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签订凡尔赛和约,其掠夺性和屈辱性激起了德国人强烈的仇恨和民族主义情绪,纳粹党充分利用德国民众的复仇心理和政府的软弱无力窃取了德国的统治权。纳粹利用仇恨激发了德国人变态的民族荣誉感,每个德国人都沉浸在复仇的狂热自尊心下,一个变态的时代由此诞生。从种种迹象可看,海森堡他是一个有着绝对人类良知的科学家,作为站在当时世界物理学顶峰的海森堡以他的才能知识以及德国当时先进的科学水平,原子弹完全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然后作用与实战。但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因此他阻止了纳粹德国的恐怖计划,其心之赤诚已没有必要去质疑。附 录:一战后的德国1923年11月8日,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里聚集了一群年轻人。一名三十几岁的男子占据着一角不显眼的位置,谁也没有注意他。另一名年轻人在开始讲话的二十多分钟后,整个集会突然被打断,之前站在角落里的年轻人跳上桌子,掏出手枪对着天花板猛开一枪。“全国革命从这里开始了。”年轻人大声吼道。第二天,数千名青年不顾警察的反对又聚集在啤酒馆外.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位年轻人的举动,虽然最后暴动失败,但这位年轻人从此闻名整个德意志,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几乎改变整个世界。这名年轻人就是希特勒,这次暴动就是著名的“慕尼黑啤酒馆暴动”事件。这次事件之后,整个纳粹势力在德国的扩张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在1933年就取得了政权。很多人疑惑:为何一战后纳粹在欧洲迅速崛起?希特勒靠的是什么?什么是纳粹主义?纳粹宣扬种族优越论,认为日耳曼是最高贵的种族,主张采用军事征服的手段来扩展民族的生存空间。另外,还宣扬“领袖”意志,在德国就是效忠希特勒。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有着非常悠久的军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是个极其复杂的东西,最远都可以追溯到封建割据时代。普鲁士王国通过军事征服的手段统一德国,进攻丹麦、法国、奥地利,通过这些战争的胜利赢得国家的统一。但是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在国家统一后并没有消除,而是愈演愈烈。德国这个民族长期想通过军事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德国就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成为欧洲最具侵略性的国家。一战虽然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但德国表现出来很是咄咄逼人的气势,无论是战前,还是战时。当时在很多欧洲人的眼里,德国就是一个很有侵略性的国家。战败的德国怨声载道,又逢上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魏玛共和国政府处理危机的不当,更使得德国人企图通过侵略来摆脱危机。客观的来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显然是不公平的。根据一战后的和约,德国必须放弃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中国胶东半岛、太平洋诸岛、以及非洲的广阔殖民地;另外更严重的是德国失去了本土约10%的领土和12.5%的人口。德国背负上了沉重的赔款负担,一战本来就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没有谁正义或者不正义之分,战胜国对德国要求赔偿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一战后德国被强行废除了普遍义务兵役制,军队限制在10万人以下,这就等于阉割了德国。种种不公平的惩罚措施是德国对欧洲各民族充满仇恨,经济危机使得德国的处境更加难堪,这时的德国人民非常想通过战争来废除不平等条约。通过军事征服来提振德意志民族的信心,使德国重新成为欧洲强国。很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纳粹的崛起跟一战有着直接联系,甚至可以说没有一战几乎不会有纳粹 。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德国是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来德国就背负沉重的赔款,经济危机使德国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德国失业人口最高的时候达到600多万,要知道当时德国全国才6300万人口。整个德国民不聊生,人们将怨气撒在犹太人的头上,更极端地认为德国人所遭受的一切是英国、法国、荷兰.这些国家陷害的。软弱无能的魏玛政府不敢跟西方国家谈条件,也处理不好国内的危机,使得德国民众对魏玛政府彻底失望,这无疑为希特勒的上台提供契机。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内部遭受严重的危机时,往往它就想通过在外部搞出动作来转嫁危机。很多德国民众渴望纳粹上台使国家摆脱危机。希特勒公开宣布,他欢迎这场经济危机。他正可以利用它达到搞垮共和国的目的,而且他为此甘愿去干任何事情。不久,经济危机就发展成为一场国家危机。由于经济萧条,国家税收下降,相反失业救济的支出却迅速增加。1933年,希特勒通过合法的手段上台,成为德意志第三共和国的领袖,魏玛共和国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希特勒一上台就因扩军计划与英法撕裂而退出国联。很奇怪的是希特勒在上台后没过多久,德国的失业率就大降,德国人从心里拥护纳粹党。总之,经济危机给纳粹掌权提供了机会。纳粹党所宣扬的很多主张和理论对德国人很有吸引力。纳粹宣扬种族优越论,主张回归德意志民族的传统,找回德意志民族的尊严,这些东西对战败的德国民族无疑是巨大的诱惑。纳粹对共产主义的反感恰好也是德国民众反感的。纳粹主张并且真的建立健全中产阶级,使德国的失业率很快下降。另外,纳粹主张德国人应该拥有自己强大的军队,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让德国重返光荣。这些都是德国人希望看到的。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特殊的人文和时代精神,海森堡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时代下的人,一个德国人,他必须爱国,因为一战后同盟国对德国的压榨使每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德国人不得不刻骨铭心。但同样,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他有他的操守和原则。原子武器对于二战的德国非难事,因为一大群犹如海森堡一样伟大的原子物理学家齐聚德国。但为什么德国没有抢先美国制造出原子弹呢,历史风云,疑点重重,当时作为世界军事强国和重工业强国的德国,兵员素质和武器科学以及生产制造能力都是当时世界其他各国所不能比拟的。“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在于科学家的道德操守。正是这群在已经变质的爱国精神和人性间苦苦挣扎的普通人,让这个世界饱经沧桑却不失美好。 虽然客观的历史由胜利者写,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主观历史会永远铭记。哥本哈根观后感哥本哈根简单的场景却在我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涛当我看完她后,哥本哈根是二个外国男人一个外国女人,以及不幸的是三个死去的外国灵魂在同一台戏里向我们述说。哥本哈根场景简单到三把椅子二扇门一枝枯树。人物简单到只有海森堡、玻尔和玛格丽特。海森堡、玻尔生前都是影响欧洲核科技的重量级人物。玻尔与海森堡是一对有着父子般情谊的师生,玛格丽特则是玻尔的妻子。 人物简单的哥本哈根却讲述了一个不简单的故事:分属于二次大战二个敌对阵营的玻尔与海森堡在二战最重要的时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相见,他们的这次谈论,处于德国纳粹的严密监控之下,无所不在的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服务质量提升-个性化服务与培训趋势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 山东省 胶州市2024~2025学年 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无答案)
- 《带着诚信考试 力争理想成绩》期中考试诚信教育及心理调适指导班会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号码随意组合式导线标志烫印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侧边锁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新疆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
- 集团客户策略
- 2024年中国圆锥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ASME标准讲解4ASME具体材料
- 实用西门子300-400以太网通讯教程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 剪映入门教程
- 小学数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河南省郑氏中原纤维素有限公司年产 0.2 万吨预糊化淀粉、0.5 万吨羧甲基纤维素钠、1.3 万吨羧甲基淀粉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防挤兑演练方案
- 托福命题总监教你征服新口语无
- VSD技术辅助治疗阴囊坏疽临床疗效分析
- 高中美术 主题二 时代与变革-为人生而艺术-课件
- TCDNX 031-2020 农产品地理标志 常德香米 第1部分:大米质量标准
- 梯形螺纹基本尺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