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组讨论心得.doc_第1页
第八组讨论心得.doc_第2页
第八组讨论心得.doc_第3页
第八组讨论心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第八组 刘思 臧嘉琦 杨煜卉 王琳 闵南兰一苏东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曾跌入低谷,各种国际性的研讨会也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状况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发生变化,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如下: 1 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悄然升温。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大量出现, (2) 有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著作逐年增多, (3) 有关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整理出版、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研读著作也稳步增加, (4) 新一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纷纷出现。这种情况与苏东剧变时期有了根本性改变。苏东剧变初期,全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均处于低谷状态,社会主义运动也处于休眠状态。但这种局面仅仅在苏东剧变大约五年后就发生变化“, 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悄然升温,至今十几年,这种趋势一直未变,而且有接近苏东剧变前的态势,有的方面甚至超过苏东剧变前的态势。2 新涌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派别十分活跃。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各个马克思主义派别继续活跃在理论界。例如,英美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派、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以及“后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派别、“马克思学”的众多学者,上述的学派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呈现出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的趋势。近几年,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派、马克思主义批评学派等均发表了大批质量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性著作。当然这其中也有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总体上说,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十分活跃。拿日本来说,有重视黑格尔的见田派、新古典马克思主义派、宇野派、市民社会派、制度学派、演化学派、讲座派、调节学派和民主革命派等等。学派纷呈,这是苏东剧变前所没有的。3 大型的国际性马克思主义研讨会频繁举行。自1995 年法国“国际马克思大会”首次召开以来,大型国际性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的研讨会频频举行。现已成为例行会议的有: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主办的“国际马克思大会”每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美国纽约的“世界社会主义学者大会”每年举办一次;其他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左派大会有:在南美巴西阿雷格里港发起的“世界社会论坛”,继之响应的有“欧洲社会论坛”、“非洲社会论坛”和“亚洲社会论坛”等(有的是“世界社会论坛”的分会场) 。这些会议规模都很大,参会人数少则上千,多则数千、上万甚至十多万人。 这是苏联东欧剧变之前所没有的。“世界社会论坛”的主题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这是针对西方政治家提出的“除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别无选择”的口号而提出来的。“社会论坛”被誉为“老百姓的论坛”,完全是左派倾向的论坛。例如, 2004 年英国举行的“欧洲社会论坛”,会上有数万名左翼人士参加,其中有切格瓦拉的女儿阿蕾达格瓦拉,她的参加把会议推向高潮;2006 年的“拉美社会论坛”专门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举行,并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大会上作报告。查韦斯痛斥美国等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带来的恶果,同时介绍委内瑞拉实践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绩。会议之前,印共、希腊共、英共和德国马克思主义杂志等代表还举行了一个关于社会主义观的讨论会。以上情况说明了人们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4 共同关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遗产的命运。苏东剧变尚未尘埃落定,1991 年3 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德国卡尔马克思研究中心、德国特里尔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德国勃伦登堡科学院等单位就成立了以抢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遗著为目的的“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编辑委员会”。该委员会召集了德国、法国、荷兰、俄罗斯等国的有关专家和学者举行了会议, 审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百卷本即MEGA2 的出版原则。紧接着1992 年3 月底,该委员会又在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召开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出版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工作就是审查修改和通过百卷本的出版原则。继这次会议之后,该委员会的各个组织共同协作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百卷本(亦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的编辑、整理和出版工作。截至2005 年为止,已经出版了46 卷(计划出版114 卷124 分卷) ,还有32 卷正在编辑之中。5 有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著作和刊物不断增多。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的研究著作和刊物日渐增多。比较著名的有:德国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考据词典,预计出版15 卷,现在已经出版过半,该词典全面收集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术语、概念和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传播、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事件、人物等,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法国也在前几年出版了修订版的由拉比卡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批评词典。该词典也是历史考证式的,它对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概念、范畴、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较详尽的考证和研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已经出版的一些较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性著作有:雅克比德主编的国际马克思论文集、鲍德利等著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奥康纳的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刊物主要有: 法国的当今马克思、马克思世界、思想、共产主义评论等杂志;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反思、社会主义评论、苏联与后苏联评论等杂志; 德国的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报、社会主义评论、马克思主义论坛、新马克思主义、卡尔马克思故居刊物、左派等杂志;英国的国际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评论、新左派评论、共产主义研究和过渡政治等杂志;意大利的今日马克思主义杂志。现在到国外主要城市街头的书店,马列著作和刊物随处可见,这是苏东剧变后的几年内所不曾有的情况。6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与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的交流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近几年,我国几乎每年都举行国际性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大会。例如“, 恩格斯思想国际讨论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之路”、“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会议都是由我国有关单位主持召开的。这些会议吸引了许多国外学者来参加。国内外学者的广泛交流,不仅增进了友谊,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宣传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二21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呢?1 意识形态对立的争论明显减少,各种派别能够齐聚一堂共同讨论问题。现在,左派、中间派、中右派均可一起讨论问题,这是过去所没有的。例如,2000 年在巴黎举行的“全球化与人类解放建立公民世界”的国际讨论会,参会的人员就非常复杂:有研究学者、政治活动家、工会运动活动家、企业家等。此外,2002 年“圣保罗论坛”更名为“世界社会论坛”, 吸引了世界各地1 000多个组织的5 000 多名代表来参加,大会响亮地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世界是可能的!”与会者将论坛称为“百姓论坛”、“穷人的联合国”。这主要指的是老百姓自己举办的论坛,它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政党、任何政治组织和任何国家,参加者包括各种派别,其中也包括一些不满右翼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的中右派的人士。2 在关注马克思主义命运的同时,也关注社会主义的命运。这表现在各种著作和论文中。被誉为“当代十大思想家”的德里达、詹姆逊、哈贝马斯、吉登斯等人,都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作了肯定的评价。例如,詹姆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这意味着,庆贺资本主义市场决定性胜利的做法是不合逻辑的。吉登斯也说,我们不能简单地放弃推动他们(马克思、恩格斯) 前进的那些价值和理想,因为这些价值和理想中有一些是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所要创造的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德里达认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哈贝马斯也指出,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21 世纪的社会主义仍有着广阔的前景。3 对马克思的思想持肯定态度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国家甚至占绝对压倒多数。这可以通过英国舆论界所进行的几次民意调查得到验证。从1999 年9 月开始,英国BBC 广播电台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得到了第一。此外剑桥大学评选的第二个千年的“第一思想家”活动,路透社在政、商、学术、艺术四界中评选“千年伟人”活动,结果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印度圣雄甘地当选,爱因斯坦被列为第一,马克思被列为第二。2005 年,英国BBC 广播电台四频道“在我们时代”栏目作“谁是我们最伟大的哲学家?”的民意调查, 结果, 马克思再次荣登榜首, 得票率为27.93 % , 处于第二位的休谟得票率仅为12.67 % ,并且休谟的得票率还是经过大量宣传拉票的结果。第三名的维特根斯坦得票率为6.8 %。这些情况说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像有些人所想像的那样“已经过时了”、“已经死亡了”,恰恰相反,它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对马克思的肯定,实际上就是对他的思想和理论的肯定。这种肯定的人数占绝大多数,说明人心的向背。因为马克思代表一种声音,代表一种正义的声音,在今天西方这样是非颠倒的世界里,人们尤其需要马克思的正义的声音。4 人们将马克思主义文化化。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法国学者拉比卡就提出马克思主义文化化的观点。就是说,在今天,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学里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的课程,许多学科(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文学8943 .) 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人们评判是非标准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正如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所说的:“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文化,是一件好事,它更能深入人心,更能有利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形成。5 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正如拉比卡所说,柏林墙被推倒,人们的思想藩篱也打破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再也不会受到教条主义桎梏的禁锢了,我们从此赢得了重新开始的权利。因为苏东剧变之前,国外多数的共产党组织或多或少都接受苏联的资助,它们的意识形态均受到苏联共产党的控制,而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或多或少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控制(通过各国受苏共控制的共产党组织) ,如果与苏联共产党的观点稍有距离,便被视为“离经叛道”,轻则受到批评,重则被扣大帽子。所以,很多知识分子发表文章时,均对此有所顾虑。而苏东剧变之后,这种顾虑打消了,人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观点和看法,不必担心有人给他们打棍子、扣帽子。所以,新世纪以来,国外出现了大批“自由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们发表了大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作。6 基于上面第五个特点,研究成果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在我看来,国外学者发表的著作虽然很多,但真正有质量的著作还不多,人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并不高,我们可以从两个例子找到根据。一个例子是奈格里和哈特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简称帝国) 一书的出版及对本书的评论;另一个例子是“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流行。2000 年, 帝国一书出版以后,引起普遍的评论。赞扬者认为, 帝国“不亚于为我们的时代而重写的共产党宣言”(齐泽克) ,是“下一个伟大的思想”( 纽约时报) , 帝国是“对新千年的第一次伟大的理论综合”,“是人文科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宣言”(詹姆逊) 。而批评者则认为,帝国是“另一种流行、浅薄的全球胡话话语”尚德鲁) ;“帝国是后现代所扭曲的上帝之城”“,帝国的结束不是一曲对马克思或列宁的赞歌,而是阿西斯德弗朗西斯的祷告”(沃尔夫) 。虽然批评和赞扬的两种声音都有,但赞扬的声音更强大,齐泽克、詹姆逊都是有名的人物。实际上, 帝国是一本机会主义的著作。正如埃及著名学者萨米尔阿明所指出的,在这一领域“对法国大革命的谴责、一贯地反对苏维埃制度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指责构成了政治文化中的反革命思想的主要成分”“哈特和耐格里仍然保持对沉默”。他们的著作透露出一种“消极放任”的思想,认为现阶段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紧要关头,除了屈从以外,没有其他选择。此外就是“后马克思主义”广泛流行的例子。虽然“后马克思主义”早在上世纪80 年代已经浮出水面,但真正广泛流行起来还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而且还继续以上升的态势发展。我们看到,这几年“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基本没遇到什么重大的批判,只有一些份量很小的批判。上述两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国外马克思主义界的马列水平普遍不高,以至分辨不出高低好坏来,致使像帝国这样的作品广泛传播,像“后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流派肆意流行。7 各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相对萎缩,而非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却有所发展。由于苏东剧变后,国外共产党普遍出现社会民主党化,所以,共产党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出现衰退的现象,近年来没有出现比较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而更多有分量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多为共产党外自由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著。一些研究机构也自行撤销,例如,法国共产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就被改名为“马克思世界协会”( Es2pace Marx) ,实际上是被撤销了。8 古巴、越南、老挝、朝鲜以及印度共产党(马) 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建设的问题,不断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苏联东欧剧变后,古、越、老、朝等社会主义国家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实践中,他们还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使他们站稳了脚跟,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例如,越南共产党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现在每年经济增长率到达7 %以上;古巴、朝鲜顶住霸权主义的压力,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印度共产党(马) 在印度虽属在野党,但它在西孟加拉邦已经执政30 年,另在喀拉拉邦、特里普拉邦也已有较长的执政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