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逻港华中国际产业园.doc_第1页
阳逻港华中国际产业园.doc_第2页
阳逻港华中国际产业园.doc_第3页
阳逻港华中国际产业园.doc_第4页
阳逻港华中国际产业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逻港华中国际产业园概念性规划设计设计说明一背景分析:据权威资料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产品和服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5,沿长江经济带中小企业达600多万户。随着武汉作为8+1城市经济圈的核心、两型社会的试点城市的确立,特别是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体系,使得国内外中小企业都迫切希望把武汉作为拓展中国市场,拓展中西部城市市场、走向海外市场的首选地区。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是武汉市重点对外开发区;是新世纪武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位于武汉东部重镇阳逻,西距武汉中心城区20公里,是武汉的“东大门”。作为“市区共建”的重点省级开发区,阳逻在武汉市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及建设“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进程中承担着东部桥头堡的作用,是武汉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二项目概况 :1.现状分析:本项目位于武汉港口新城阳逻经济开发区,是开发区规划的重要的重工业制造和轻工业制造片区,总占地3000亩,北面宽约1150米,南面宽约770米,东面长为2360米,西面长为2330米,基地内地势平坦,南面规划路网日渐完善,已具备开发的条件。港口运输在国民经济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港口尤其是枢纽型港口及其周边区域,会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产生独特的临港经济形态,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必将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引擎,再度重现武汉得中独有的区位优势。毗邻长江的优势把武汉阳逻港经济区制造业基地与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与其他经济对接的平台,势必为本区域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区位优势:本项目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1)水运:拥有阳逻深水良港,武汉市正在以此为核心打造长江航运中心。2)公路:经汉施公路(一级路面)与汉口市区直线相连;经武汉环城高速公路、阳逻长江大桥与青山、武昌及武汉化工新城相连,并与沪蓉、京珠高速公路一线贯通;经106、318国道及江北高速公路、武合高速公路通达鄂东、皖南、豫南。3)铁路:京广铁路有专用线延伸至开发区并设有编组站;距京九铁路新洲站仅30公里。4)空运:经武汉环城高速公路至天河机场仅30分钟车程;阳逻机场距工业园区仅5公里。这种水铁公空大交通汇集一地的格局在华中地区十分罕见,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水陆联运。三 设计理念:1.案例分析: 在对本方案进行设计之前,我们针对过往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1.联东U谷综合产业园联东U谷北京金桥基地项目,位于亦庄产业新城中心,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内。整个项目共分为五大区域:生产制造区,研发办公区,中试研发区,企业定制区,综合服务区。这样的功能组合使它的租售量在北京有着良好的市场份额。2.EOD总部港滨海临空产业园滨海临空产业园位于滨海新区与市区的交汇处,是天津首个引入总部经济模式的集总部办公、高科技产品生产加工、配套服务的多功能复合型产业园区。该项目成功打造了企业总部基地,并使之成为了同国际接轨的企业发展平台。3. 北京总部基地ABP总部基地,中关村开园以来单体面积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地处西南四环交汇处,科技园出口。成批开发了1200至6000平米独栋总部楼、约60000平方米六星级酒店、约12.5万平方米商业配套,总部小公寓和健身中心、休闲会所等完善的商业配套设施,将吸纳约近千家大中型企业的总部入驻。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从中提取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功能组块,并结合这些园区在投入使用后暴露的的一些问题,如各组块功能过于单一,区域之间缺少联系,园区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等,进行完善;同时也看到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工作场所环境质量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优质的工作环境对人们归属感,企业的凝聚力,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通过无数对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反思,我们也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能无限度地对大自然一味索取和侵占,应该节约有限的物质能源,多开发及应用各种新能源,并促进生态的正常发展,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此为出发点,本规划方案形成了以下的设计理念: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规划设计的纲领;2.以“产业集聚、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作为园区的发展理念;3.以“生态反哺”的理念作为环境设计的标准;4.以“节能环保”的理念作为建筑设计的标准;5.以“享受工作,享受生活”的理念作为工作与生活的设计标准。最终目标:把“阳逻港华中国际产业园”建成一个集生产、办公、研发、培训、贸易、物流、生活、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生态企业社区和世界级产业服务平台。四规划结构:园区整体布局以“二心、二轴、一带、多片区”为设计核心骨架;“二心”:基地由南至北分为两大区域,南部区域靠近城区主干道,也是一期开发所在区域;北部区域面积比南部更大,是整个产业园区的主体所在,因此形成了两个核心圈。以两个核心圈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分布园区的综合配套服务区、总部办公区、科研研发区、生产制造区等。两个核心圈均位于两大地块的中心位置。其中南区核心以配套的酒店公寓、商业街、培训休闲中心及会展中心为主,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轴心;北区核心以高层办公楼及底层商业为主,成为园区的主要商业性服务中心。“二轴”:两条轴线与两个核心紧密联系,一条轴线向主城区打开,与城市接轨;一条轴线向城市发展方向打开,与未来的工业区接轨。南区的轴线呈45度角向西南方向延伸,与两侧的规划道路形成一个开放式的街区性广场。同时这条轴线与基地东南角保留的自然景观区相连,形成了一个景观性良好的主题性园区入口,也是华中国际产业园的形象入口。北部区域的轴线向城市西面延伸,与未来的工业区形成对话。这条轴线也是以景观广场为主题,布置综合商业及配套,打造成园区的商业服务带。“一带”:两大核心圈之间通过一条景观带联系起来,在这条景观带上分布着科研开发区。在为创智开发人员提供了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形成了工业园区中主要的纵向景观带,亦作为整个园区的“绿肺”发挥作用。“多片区”:综合配套区、总部办公区、科研研发区、生产制造区、企业订制区、仓储物流区分区明确,围绕着节点和轴线合理规划。其中,生产制造区根据轻重工业的不同及组合模式形成重工业园区、轻工业园区及轻重工业混合园区。各个生产园区形成一个个组团,结构完整,功能性强。这样的空间结构使得本项目在既保证园区高效率、多功能和快节奏的同时,也能真正实现“产业集聚、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生态节能”的园区设计理念,向着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而努力。五交通流线组织:基地东西两侧规划道路为城市主干道,为主要的货流通道。中部东西向50M及南北侧东西向40M宽的规划道路为三条横向主干道,与东西两侧的主干道形成一个“两纵三横”的路网结构。在主干道的基础上,按照300500米间距加密次干路,规划有2030M次干路系统。中部20M宽的城市次干道及产业园内部道路为主要的小型车通道,即办公人流系统,停车方式以地面为主,分散布置。每个区域设置各自独立的停车场。沿核心节点广场和组团内部道路为主要的人行系统。纵观整个产业园,在大环境内基本达到大型货车和小型客车的分流,工业生产流线和办公研发流线的分离;在各个独立组团内达到人车分流,减少车流对人行的干扰,提高内部环境的品质。六功能布局:几大功能区域围绕着两大核心节点和轴线基本形成外围分布工业厂房区,中间分布科研及总部办公区,中心区域分布综合配套区的结构。工业生产区:主要分布于基地的东西两侧,包括多层厂房、单层钢构厂房,混合厂房等多种形式,以满足重、中、轻工业对厂房的不同需求。在每个生产组团内配备一定比例的管理办公等配套功能,各个生产组团均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空间。适用于金属加工、包装印刷、精密机械等生产型企业。科技研发区:沿中心条形绿带布置科技研发产业园区,适用于电子信息等研发型企业,内部功能集生产、研发、总部办公与一体;建筑形式上采用多层和小高层设计,布局统一,与生产制造厂区联系紧密。同时由于处于中心绿化带中,建筑首层架空,满足园区内良好的景观视线。该区域内环境优美,开放又独立,打造绿色创新空间,激发研发灵感。总部办公区:总部办公区围绕两个规划核心分为两大区块,南边总部园区主要结合入口的生态水景分布,既享受了水景同时本身也可成为园区的形象。建筑形式上采用可分可合的庭院式布置,体量组合多样,布置灵活,可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综合服务区:沿南北两个核心圈布置综合服务区,同时从圆心向四条主路方向有一定延伸,使得整个产业园均在合理的服务半径内,利用率高。南区中心:结合展示、培训、酒店、休闲娱乐等功能,辅以人工与自然景观,打造一个以总部办公为主体的综合性服务街区。北区中心:打造集金融、办公、商业、酒店、公寓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基地北部区域沿西边主干道一侧布置了一个以居住功能为主的配套公寓区,借用了五一湖的良好景观,同时也与基地外围的居住区呼应。仓储物流区:在基地的北侧,靠近外环线一侧布置集中仓储物流区,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同时在各个工业生产组团内部按需设置分散的仓储空间,使得集中仓储区能更高效地发挥作用。七景观系统:产业园在南北两大区域中心分别设置有一个环形广场,结合自然水面、绿化和地势形成了整个产业园的核心景观节点。南部节点沿东南方向打造以水景为主体的景观带,空间收放有致、灵动活泼,绿化坡地、水系和铺地穿插布置,尺度宜人,为总部办公基地提供了最优质的环境,全面提升总部办公基地的品质,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工业园区的档次。北部节点也是以点带面的景观体系。开阔的空间结合现代化的景观,形成园区的入口通廊,将人流逐渐又外围道路引向内部开放广场。该区域景观以高大的广场植物结合硬铺地和植草砖为主,布置有主题小品,形成一个商业办公氛围的入口性广场景观带。东西侧工业生产单元内部形成开放的组团空间,由东向西形成多条视线通廊,沿视线通廊布置带状绿化,形成了丰富的横向景观系统。八空间形态:整体空间形态根据分区功能性质的不同,塑造了不同的空间形态。生产制造区规划整体统一,单层多层厂房围绕着中间的高层布置空间简洁,布局简洁。两个核心节点及周边附属区域空间形态较为自由灵活,建筑形体丰富,形成一条鲜活的空间脉络,将整个工业园区上下贯通。以南部入口为龙头,以两个核心圈为节点,形成气韵流畅的空间形态。竖向设计上形成几个制高点,控制着这条龙脉的起伏关系,形成良好的城市天际线。九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研发模块:在设计中,根据工业园区的生产模式及特点,在布局上依据地形及原有路网,来组织便捷的流线和高效的服务。路网把整个地块分成一个个基本的使用单元,并以此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单元模块内部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建筑组合模式来组织研发和生产,也可多单元整合成更大的单位以适应当前多元化办公和生产的需求。模块研究 在模块内我们把最简洁的矩形作为基本形,在控制线内通过做加减法及变异的方式进行体量组合,组织研发办公、生产及展示等相关功能。空间按照开放,半开放及内向性等方式来组织,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体现生产研发模块的极强适应性、开放性。模块的可持续性发展 系统内的每一个模块单元都是有机体的一部分,每个模块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去生长,但是又能在统一的大框架之内进行,这样可以保持系统的整体性和持续性,从而形成园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个性与统一 既要保持园区的整体性和标准性,又能使单元模块具有个性特色,满足各企业的个性化要求,从而实现园区整体与个性的统一 。十建筑设计:多层厂房根据企业的相似性,可以将若干标准企业单位组合为一家大型企业,也可以在各标准企业单元之间形成公共单元。在满足各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及办公的基本要求外,可在公共单元设置公用的服务配套设施,同时形成工业区中富有人情味的开敞空间及形象展示面,整体提升工业区的环境品质及招商引资的硬质条件。标准厂房区的划分,一般以200400m组成的地块来布置比较经济,既便于厂房的设置,也可以减少内部的道路面积。多层庭院式办公庭院式办公,从建筑开始,便营造了一个“企业文化场”。庭院式办公楼,有自己独立的圆子,这是企业形象上的增值和提升,同时独栋办公更贴切企业的个性需求,也便于管理。高层集合办公使用空间9m10m的大开间标准模数主跨构成,同时包括18m进深的开放式大办公空间和8m进深的独立办公小间,使用灵活,可作为各生产企业以及科技研发单位的总部办公使用。规模合理,核心筒紧凑高效,使用率达77%-82%。每两层设置空中共享的小中庭,组织空气对流、结合遮阳、室内绿植,形成绿色生态空间。多层独栋办公可以成为一个企业独立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是一个企业成熟、有独立判断力的真实表现。企业通过“独栋”树立品牌形象同时,也极大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宿感。独栋办公投资成本更低,相对于集约式写字楼,独栋办公物业在费用支出上也具有一定优势。一般可以拥有一定数量泊位,保安及保洁成本则可以根据公司自身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减少企业经营成本。商务酒店商务酒店可为园区业务人员和客户提供良好住所,优质的办公以及会议功能。SOHO公寓Soho公寓给自由职业者以及创意工作者提供更为开放、弹性的工作方式。展示中心展示中心是以商业展示为主,结合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一种市场,集大商场、批发市场、展览厅等众多优点,为生产企业采购商搭建交易平台,是批发市场的一种高端模式。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包含各类教育机构,为园区各生产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培养训练人才,或者员工再教育学习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也是展示企业文化以及人才交流的窗口。物流中心物流单元布局模式结合物流企业运输的特点,物流企业标准模式分两种:模式一:集中库房式布局,物流企业加工、储存、包装、分检以及在企业内部的搬运均集中在同一库房空间内进行,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减少在企业内部搬运重复量,对外的运输流线环库房四周布置,货物经入口进入作业库房后经过处理分送不同的库房外车辆待命处向外运输。模式二:堆场,作业库房,管理用房顺列式布置,这种布置方法较适宜需要大量室外堆场的大宗货物流企业,沿主要道路结合后退绿地布置景观效果较好的管理用房。十一.节能环保设计及技术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自然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但经济发展不断地对自然进行破坏,所需资源日益匮乏。可持续发展的园区规划设计,鼓励交通资源的共享,外部公共交通便捷可达,内部鼓励步行与自行车等低能耗的交通。提倡绿色环保与节能的建筑和生态保护,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方量,鼓励水资源的再回收利用。生态绿网园区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取得平衡,尽量保护基地原有的生态网络并运用生态规划的手法来达到永续发展,不因为城市化而破坏生态环境。建立有序的公共开敞空间系统,绿地有点至线及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构筑城市风道对建筑排布形式的影响 武汉市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为让江风、湖风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