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专业论文)一品红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初步研究.pdf_第1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一品红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初步研究.pdf_第2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一品红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初步研究.pdf_第3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一品红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初步研究.pdf_第4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一品红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初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l st e r st h ! s is 摘要 本文以一品红( e u p h o r b i ap u i c h e r r i 册w i l l d ) 为材料,以幼嫩茎、叶 片为外植体。以m 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和比例的细胞生长素、细胞分 裂素,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芽的分化、根的分化、芽的增殖及芽苗生根及 以休眠芽为外植体快繁等的些基本规律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固体培养条 件下不同光质、不同糖及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形成、芽分化的影响,以期为一 品红的快速繁殖提供一些基础资料,为我国优质一品红种苗的专业化生产提供 可能性。 、实验结果如下: 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激素及其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均不相同,愈 伤组织的质量及再分化的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别:不同的外植体在相同的生长 素、相同浓度下,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质量有明显差异。本文根据实验得出: 以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时,单因子以m s + n m 。l - i 组合因子 以m s + z t 。“+ n a k 。为培养基效果最好;m s + 6 一ba 】。+ n a a 。一 。:。1 次之。诱导愈伤组织以叶片为外植体单因子以m s + n 地。1 组 合因子以m s + 6 一b a 。,。1 + n 地。“效果最好。在附加有n a a 、2 ,4 - d 、 i a a 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疏松、湿润、乳白色或白绿色、透明状或半透明状: 在附加有i b a 、k t 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致密、干燥、白绿色、易褐化;在低 浓度( 小于1 0 m g l “) 的z t 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疏松、湿润、乳白色、容易 分化:在高浓度( 大于等于1 0m g l 1 ) 的z t 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致密、绿 色、瘤状:在附加有6 一b a 的培养基上,最初切口处形成白色、致密、小晶体 状的愈伤组织,随后逐渐转变为致密、绿色、瘤状的愈伤组织。 芽分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 s + z t ,。1 + n a k 。1 和m s + z t 。 _ 1 效果最好;m s + 6 一b a 。d - 2 。_ 1 + n a k ,ms 。, l - i 效果次之。并且在m s + z t 、 m s + z t + n 从的培养基中培养过程中容易形成胚性细胞团。开始时在愈伤组织表 面,长出许多淡黄色、小颗粒状构成的球形细胞团、质地较坚硬,很容易从原 愈伤组织上脱离下来,生长迅速,容易分化成苗。 不同糖类及糖浓度对一品红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愈伤组织的芽 分化率具有显著影响;相比较而言,蔗糖效果比葡萄糖好,蔗糖的最适浓度范 硕士学位论文 、f s t e rst h e s is 围为3 0 一4 0g l ,葡萄糖的最适范围为3 0 一5 0g l - l :同时还可知,高 浓度的蔗糖对愈伤组织的芽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葡萄糖对愈伤组 织的芽分化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根分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 s + i b w o 。l - j + n a k s 。1 和幅+ n “。 。- - l 效果最佳;m s + i 从。1 效果次之。在m s + i b a + n 从培养上,形成 根数量多、白色、粗壮、多根毛、生长迅速,能产生次级根,但容易再愈伤组 织化;在m s + i 从培养基上分化出的根,乳黄色、直而细、根毛少、不愈伤组 织化。 芽的增殖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m s + z t t 。1+ n a k 一。t 1 和m s + z t m 。t “+ 6 一b a 土。1 + n 。“效果次之。从芽的增殖培养中发现z t 与6 一b a 组 合在一起时,对于愈伤组织的形成、芽的分化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点 与前人在仙客来、泡桐等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结果不太一致。在拈+ z t m 一“+ n a & 。1 培养基上芽的增殖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芽粗壮、叶片生长正常。 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m s + i a a 。,惦+ n 从。;。l - 1 效果最好,m s + i b & 。1 + n 地;。1 效果次之。 以日光为对照,在红、绿、蓝、黄四种不同光质条件下,愈伤组织的诱导 率均有所提高,红光下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各种光质对愈伤组织芽的分化均 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较而言,绿光比较有利。- 关键词:一品红;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i i 硕士学位论文 ” s t e r st | e sjs a b s t r a c t t i l i sp a p e rr e p o r t e dt h er e s e a r c ho f e u p h o r b i ap u l c h e r r i m aw i l l du s e dy o u n g s t e r n aa n dy o u n gl e a v e sa se x p l a n t s t h em sm e d i aw a st h eb a s i cm e d i a , g i v e n d i f f e r e n t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n dr a t i oa u x i no r c y t o k i n i n s s t u d i e d c a l l u s i n d u c e ,e n d o s p e r m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a n dr e p r o d u c e ,r o o t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a n dy o u n gp l a n t r o o t a g e a i s os t u d i e dt h eb a s i cl a wo fr e p r o d u c t i o no fd o r m a n tb u d :t h ee f r c c to f d i f f e r e n tl i g h tq u a l i t u ya n ds u c r o s ed i f f e r e n t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h o p et oo f f e rs o m et o 也e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o f e u p h o r b i ap u l c h e r r i m aw d d i f f e r e n th o r m o n e d i f f c r e n t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c o u l di n d u c cd i f f e r e n tc a l l u s i f g i v e ns a m ef a c t o r s ,d i f f e r e n te x p l a n t sh a dd i f f e r e n tc a l l u sr a t i o i fy o u n ge n d o s p e r m w a su s e da se x p l a n t s ,t h em e d i am s + z t o 2 i 0 m gl q ( f o l l o wa si t ) + n a a 0 5 10w a s t h e b e s tm e d i a x h em e d i a m s + 6 - b a i o - 2 o + n a a o5 - 2 0s e c o n d e dt oi t i f y o u n gl e a v e sw a s u s e da se x p l a n t s ,t h em e d i a m s + 6 b a i 0 - 2o + n a 5 20w a st h eb e s tm e d i a 1 1 1 em e d i a m s + 6 一b a l0s e c o n d e dt oi t i ft h em e d i aw a sg i v e nn a a ,2 ,4 一d ,i a a ,c a l l u sw a s l o o s e ,m o i s t ,m i l kw h i t e o rw h i t e g r e e n ,t r a n s p a r e n to rs e m i - t r a n s p a r e n t i ft h em e d i a w a sg i v e ni b a ,k t , c a l l u sw a sd e n s i t y , d r y , w h i t e g r e e na n de a s yt ob r o w n c a l l u s c u l t u r e d i nl o w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1 o m g l “1 t h em e d i am s + z t l 0 20 + n a i - 05w a st h eb e s tm e d i am e d i af o re n d o s p e r m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t h em e d i am s + 6 - b a t0 - 20 + n a a o1 - o5s e c o n d e dt oi t c a l l u sc u l t u r e d i nm e d i am s 十z t 村q aaw 觞e a s yt or e g e n e r a t ep a r t i c u l a t ee m b r y o n i cc a l l u s o nt h e s u f f i c eo f c a l l u s , t h e r ew a ss o m ec e l lg r o u p ,a n de a s yt or e g e n e r a t ep l a n t d i f f e r e n t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s u g a rh a dd i f f e r e n te f r e c tt oc a l i n s t h ee f f e c to fm e d i a 诹t hs u c r o s ew a sb e t t e rt h a nt h a tw i t hg l u c a n 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s u c r o s ef r o m 3 0 - 4 0 9 l - 1w a ss u i t a b l et oc a l l u s ,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g l u c a nf r o m 3 0 5 0 9 l 1 w a s a l s os u i t a b l et oc a l l u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 h i g h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s u g a ri n h i b i t e dc a l l u s i n d u c t i o n , b u th i g h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g t u c a nd i dn o ti n h i b i t e dc a l l u si n d u c t i o n t h ee f f e c to fm e d i am s + i b a o 2 i o + 1 q a a 0 - 1 05 w a sb e s tt o r o o t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m e d i am s + l a 2 - 0 5s e c o n d e dt o i t m e d i aw a sg n e n i b a , n a a , t h er o o tw a sw h i t e ,m o r es t r o n g e ra n dg r e wm o r eq n i c k l y , h a dm o r er o o t r i p b u t i tw 砌dc o m eo u tc a l l u s a g a i n i f m e d i aw a s g i v e nl a a , r o o t w a s y e l l o w , s l i m ,l e s sr o o tr i pa n d c o u l d n o tc o m et oc a l l u sa g a i n t h eo p t i m u mm e d i af o r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w 蠲m s + z t l o 斗n a a 0i 1 1 1 em e d i a j i i 一一 硕士学位论丈 m s t e rst h e s 【s m s + z t lo + 6 - b a 2 o + n a a o1 s e c o n d e d t o i t , b u t t h em e d i am s + 6 b ac o u l d n o t p r o m o t ec a l l u si n d u c eo rd i f f e r e n t i o n e n d o s p e r mc u l t u r e di nm e d i am s + z t low a s s t r o n ga n d i t sl e a v e sw e r en o r m a l 1 1 1 e o p t i m u mm e d i af o rr o o tr e g e n e r m i o nw a sm s + i a a i o a n dt h em e d i a m s + i b a o 2 + n a a 05s e c o n d e dt oi t c o n t r a s t e dt os u n l i g h i , c a l l u s r a t i oi n r e d ,b l u e ,g r e e n a n dw h i t e l i g h t w a s h i g h e r , c a l l u sr a t i oi nr e dl i g h tw a 3t h eh i g h e s t l i g h tq u a l i t yh a dn oo b v i o u se f f e c t t oe n d o s p e r m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 b u tg r e c i ll i g h th a dal i t t l ee f f e c t k e yw o r d :e u p h o r b i a p u l c h e r r i m a w i l l d ;c a l l u s ;p l a n tr e g e n e r a t i o n i 硕士学位论文 、i s t e rst h e s is 第一章前言 1 一品红的分类地位及生活习性 一品红( e u p h o r b i a p u l c h e r r i m a w i l l d ) 为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灌木, 原产于墨西哥a z t e c s 地区。茎呈青绿色,光滑无毛,有分支,茎上部髓空, 革质草本,下部黄褐色,有皱纹,已木质化;上部枝叶,有乳白色的浆液;叶 单生,互生,卵圆形至披针形,叶脉明显,叶柄红紫色,叶全缘或浅波状,有 浅裂,下部的叶较阔大,上部叶较窄:苞叶初为绿色,后转红似花瓣,这些变 态叶,十分显眼,往往被误以为花0 1 。因其叶片鲜红之处,像猩红血滴,所以 也叫“猩猩术”,因其鲜红的叶片急尖似象牙,又叫“像牙红”,又因红色的时 间长久,故称日:“万年红”还因红色苞片里水平状,着色期长,我国爱好者 又取名“水萍相逢”1 ,一品红不但红得鲜明,红得象烈火,射出耀眼的红颜 色,而且它傲视在万花凋谢了的寒冬,显示着它那大无畏的精神,所以倍受青 睐。 一品红适于温暖,阳光充足和肥沃湿润的土壤中生活,不耐寒,在下霜之 前务必将花盆置于1 5 度以上温度的温室,否则叶片变黄,脱落:夏季忌强光 直射,不然叶片卷曲,发黄生长不良。在温度适合时,营养生长季节需要光强 为4 0 0 0 至6 0 0 0 l u x ,光度降低对一品红母株生长发育有极不良的影响,如叶片 较大,节间变长,其所繁殖的后代生育及开花都要受影响,会造成花朵发育不 整齐,延迟开花。光质对一品红开花和茎伸长也很重要;光周期决定植物是 维持营养状态还是进入生殖生长状态。一品红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通常的自 然条件下日长1 2 小时2 0 分钟是临界点,日照长于该临界点,一品红就转入生 殖生长,开始花芽分化“3 。 2 一品红的栽培历史 一品红原产于墨西哥a z t e c s 地区,其花朵色泽鲜红,被当地印地安人视 为纯洁的象征。十七世纪,法国圣芳济教会的传教士首先应用一品红作为庆祝 圣徒诞生游行的装饰”1 ,而现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把一品红当做圣诞节的应节 花卉,所以又名圣诞花、圣诞红。 一品红在我国的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曾有许多文人墨客为她歌颂。清代, := 峨士哮i ? i 论文 、1 sre rsr he s is 梁启超在台湾竹枝词;吟“一品红”中这样写到郎行赠妾猩猩木,妾赠郎 行蝴蝶兰:猩红血泪有时尽,蝶翅低垂那得干。1 。现代作家袁鹰说:“远看它犹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近看时,红朴朴的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分外新鲜、艳 丽。” 一品红在我国南北都有栽培。在我国南方暖地及云南、西双版纳、闽、广 地区,露地种植,地栽可达3 6 米,长得比屋檐还高,成为亭亭耸立的小乔 木。在长江两岸却长成一米左右的灌木,它的叶片在1 2 月上旬已开始转红。 北方不能在室外越冬。一品红它不仅在南方可以供花坛、庭园、路边、丛植、 带植,在其它地区也可作盆栽观赏,为冬季花卉缺少时的重要花卉。如以多数 盆花聚成花坛,则红云映日,霞光凌空,成为壮丽景色。 3 一品红的应用价值 鲜花文明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象征。花卉业的兴起是我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在我国无论南北,城镇花店的开设如雨后春 笋,人们探亲访友、看望病人,商店开张和有关重大活动,以及平时装点居室、 写字楼、大厅等,花束、花篮、盆花、盆景和盆栽观叶植物,己日益成为不可 缺少的种类。全球的花卉资源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植物约有3 5 万 4 0 万种例其中近t 6 具有观赏价值。在这千姿百态的花卉资源中,一品红 就是极具观赏价值的一枝名珠。 自从十七世纪,一品红被传教士第一次作为庚祝圣徒诞生游行时的装饰以 来,现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把圣诞红当做圣诞节的应节花卉。在欧洲每年约有 8 0 0 0 万盆供应市场,美国每年约上市5 0 0 0 万盆,在日本每年也有5 0 0 万盆的 销售量”“。在我国,一品红销售季节可包括圣诞节、元旦、春节三大节日。在 广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商家在圣诞前一个月甚至更早就开始用 一品红来装点宾馆、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一品红可以从1 1 月开始一直销售到 翌年2 月份,销售季节长达两三个月,并且北方由于冬季缺花,加上一品红具 有摆放周期长,摆放面积大等特点,具有节日气氛的一品红就特别受到青睐, 以冠幅6 0 厘米的一品红和3 0 厘米冠幅的其他花相比,每平方米摆放两个月的 所需费用一览。 硕士学位论文 h s t e rst h e s is 一品红与其它花草的比较 一品红在日常生活中它红色的苞片也被当作红紫色的染剂,植体流出的乳 汁,还可做解热剂。“。 4 一品红的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在2 0 世纪初已开始有商品化一品红的切花生产“,到6 0 年代初由于品种 改良开始成为规模化生产的盆花品种。因其花期长,苞片大,颜色鲜艳而深受 人们的喜爱,8 0 年代以后一直成为欧、美占市场份额最大的盆花品种,经久不 衰。 中国现代化的一品红生产则始于9 0 年代初,当时生产者开始引进新品种, 但由于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一直不高。到了9 0 年代后期,台湾地区的一些 品红生产者来太陆设场生产,把一品红的栽培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市场也随 之扩大,产量剧增。随后又有新的栽培者开始采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完全按 照国际的质量标准进行一品红生产,产品达到国际标准。虽然产量不大,但对 一品红的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 0 0 0 年,世界上三大一品红生产公司已有两 家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通过寻找代理或寻求以合资的方式在中国大陆生产优 质一品红“。他们的进入将对今后一品红的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生产技术的发 展将带来产量的急剧增加,19 9 8 年全国的生产总量约在5 0 万盆,较高品质的 一品红约占2 0 万盆。1 9 9 9 年的生产总量达到1 2 0 万盆,较高品质的约占3 5 万盆。一品红,自1 8 2 5 年传人美国,继而推广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其中美 国和德国对一品红的驯化和开发比较早,成立了以经营一品红为主的专业花卉 公司,锐意从事一品红的盆栽生意。先后选育了许多新品种。有单瓣的,又有 重瓣的。有以红色为主调,颜色鲜红的一品红,还有白色的“一品白”,宫粉 的“一品粉”,金黄的“一品黄”,紫色的“一品紫”,变色的“一品杂”,“双 色一品红”等。今年在以“名花汇羊城,经贸通五洲”为主题的广州花卉节蹙 花卉商品交易会。怡华园艺公司送展的一品红系列荣获金奖。花都区先锋园艺 3 硕士学注论丈 、l 、sr 卟! rhe s is 公司所报奖的单株盆栽一品红,被评为2 0 0 1 年广州迎春花卉的花王。这两项 突出的殊荣,使当今一代名花一品红的名声更加显赫,并在市场的营销中会更 加繁荣兴旺。 一品红在台湾地区8 0 年代初开始种植“,形成产业化生产则是在9 0 年代 初。当时,由于新品种,技术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一品红的观赏性并延长了一品 红的摆放寿命使销售量迅速增加。到9 0 年代中期,从晟初的几万盆发展到 年产1 5 0 万盆左右的规模。依台湾地区发展速率推算大陆2 0 0 1 年的市场容 量至少可达3 0 0 万一3 5 0 万盆。中国有比其他任何国家大得多的市场,国际大 公司对中国的兴趣要大得多,因此在中国的一品红竞争将是国际水平的竞争, 最终将会导致中国大陆一品红的质量迅速提高。2 0 0 0 年以来,全球最大的几家 圣诞红种苗公司,如:美国保罗艾克( p a u l e c k er a n c h ) 等频频打出“多 种品系欢迎订购,助您打开成功之门! ”的广告,极力抢占中国一品红的发展 市场。 在中国,一品红销售季节可包括圣诞、元旦、春节三太节日。广州、上海、 北京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用一品红装点宾馆、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一 品红可以从1 1 月开始一直销售到翌年2 月份,高品质的一品红已开始销售到 香港、澳门、日本等周边市场。目前,低品质一品红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大,约 占2 3 左右,低品质一品红的市场价格这几年稳定在1 5 元左右,中等质量的 一品红在2 0 3 0 元左右,高品质的一品红售价在4 0 元以上。从目前的国内、 国际生产与销售的市场分析,一品红产业的发展空间及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 的,尤其是高品质一品红供不应求。因此,可以肯定整个一品红产业的发展存 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几年来,一品红增长势头迅猛,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预计未来几年内 一品红的产量将连翻几番,在盆花市场的所占份额必将越来越大。而商品质的 产品是种植者生存、发展的基石,因为,一品红成品质量的好坏对其价格的影 响极大,而一品红种苗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成品质量。所以,业内对优质一品红 种苗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往种苗的生产主要采用扦插繁殖方法“”,在扦插过程 中如果基质、时间、温度掌握不当,常会导致烂根、成活率低,再者,目前大 多数中、高档一品红种植者都采用进口优质种苗,价格昂贵,插条的来源受到 限制,因此,高品质的一品红的发展受到限制。目前,在国内所见到的有关一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品红的报导中,多是关于一品红栽培、管理、扦插、肥、水、光、温等生产管 理技术方面的研究,有关一品红组织培养方面的报导很少。本文作者,经过二 年多的努力,在一品红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光质、生长调节物质、不同培养基 等因子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器官分化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初探,以期在我国优 质一品红的专业化生产上为后人进一步研究积累些资料。 5 _ 一 硕士学位论文 、l s t e r st h e s is 第二章一品红愈伤组织的诱导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一品红( e u p h o r b i ap u c h e r r i m aw i l l d ) 的幼嫩茎及叶片 品种为彼得之星全球热销的圣诞红品种。材料购自美国保罗艾克( p a u l e c k e r a n c h ) 公司:中国总代理大汉园景公司,大益农资公司。栽培管 理状况良好,幼茎采用当年生的枝、叶片采用当年生枝条上从顶芽往下数第3 片叶“。材料取下当即处理。 1 2 培养基 采用m s 培养基,附加3 蔗糖及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其组合, p h 5 8 ,附加琼脂8 - i 0 9 6 ,高压灭菌1 2 0 ,1 5 分钟。 1 3 不同光源主要技术参数 1 4 实验方法 取一品红幼嫩茎和叶片,经表面消毒“”,把嫩茎切成3 5 帆左右小段: 叶片则主脉附近切取边长为3 5 眦的小方块,接种于附加有各种激素的惦培 养基上“,每日光照l 卜1 2 小时,光强为1 0 0 0 r u x 左右,温度为2 4 摄氏度左 右。2 0 天后,统计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 = 愈 伤组织的块数接种外植体块数1 0 0 ,并观察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 1 植物生长调节物对一品红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 2 1 1 单因子的诱导作用 6 硕士学位论文 m s t e r 。st h e s is 本实验选取了z t 、6 _ _ b “k t 、n a a 、i b a 、i a a 、2 4 一d 等七种生长调节 物质附加m s 培养基中,用幼嫩茎段和叶片作为外植体接种。观察不同植物生 长调节物质分别在不同浓度下对一品红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结果如下( 二周 后观察) : z t 的效应 z t 的诱导效应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z t 对茎,对叶的愈伤组织及其生长的作用, 以0 5 m g 1 - 】最佳。茎段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比叶片高,同时观察到在z t 浓度大于0 5 m g 1 。1 时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呈现绿色瘤状物,芽分化率较高; 小于0 5 m g 1 。1 愈伤组织呈现乳白色,疏松颗粒状,芽分化率低。 表1 :z t 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 ) t a b l e l :e f f e c to fz to nc a l l u si n d u c t i o n z t 浓度 0o 10 20 51 02 05 0 ( m g 1 。) 茎段诱导率 01 73 68 5 46 2 75 6 71 2 6 生长势 一+ + + + + + 叶片诱导率 o51 21 51 074 5 生长势 一+ 注:一无:+ 差;+ + 一般;+ + + 较好;+ + + + 旺盛( 本文中各表均同) 6 _ b a 的效应 6 一b a 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见表2 表26 - b a 对愈伤组织诱导频率c ) 及其生长势的影响 t a b l e 2 :e f f e c to f6 一b ao nc a l l u si n d u c t i o i l 6 一b a浓度 00 10 20 51 02 05 0 ( m g 1 1 ) 茎段诱导率 01 06 7 26 9 16 8 45 1 31 6 1 生长势 一+ + + + + + + 叶片诱导率 01 54 7 86 6 56 8 65 4 2 0 5 生长势 一+ + + + + + 7 硕士学位论丈 m s 1 e rs1 h e s is 从表2 可知,不同浓度的6 一b a 对茎、叶愈伤组织及其生长的影响,以茎 为外植体时0 2 一1 o m g 1 。1 效果较好,以0 5 m g 1 1 效果最佳;以叶为外植体时 6 一b a 浓度在0 5 2 o m g 1 1 效果较好,尤以1 o m g 1 1 为最佳:在附加6 - b a 的 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呈瘤状绿色致密。 k t 的效应 k t 对愈伤组织的效应见表3 表3k t 对愈伤组织诱导率( ) 及生长势的影响 t a b l e 3 :e f f e c to fk to nc a l l u si n d u c t i o n k t 浓度 ( m g 1 _ 1 ) 00 10 20 51 02 05 0 茎诱导率 ol1 54 04 03 22 0 叶诱导率 00 91 33 53 24 01 5 生长势 一+十 从表3 可见k t 各浓度对茎、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不高,长势也较差 且易褐化,愈伤组织黄褐色,干燥。 n a a 的效应 n a a 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其生长势的影响见表4 表4n a a 愈伤组织诱导率( ) 及生长势的影响 t a b l e 4 :e f f e c to fn a ao nc a l l u si n d u c t i o n n a a 浓度 00 10 20 51 0 2 05 0 ( m g 1 1 ) 茎段诱导率 o3 5 47 5 39 6 47 8 16 5 35 0 生长势 叶片诱导率 o1 58 51 0 08 67 8 23 2 1 生长势 一+ + + + + + + + + + 从表4 可知,n a a 对茎、叶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较好,尤以0 5 m g 1 1 效果 最佳,对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1 0 0 ,愈伤组织疏松、湿润、白色透明;同 时。在实验中观察到以叶片为外植体时在0 5 m g 1 1 浓度下,根的诱导率较高。 8 硕士学位论文 、f s t f r st h e s 【s 2 4 _ d 的效应 2 4 - d 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见表5 表52 4 一d 对愈伤组织诱导率( ) 及其生长势的影响 t a b l e 5 :e f f e c to f2 4 - do nc a l l u si n d u c t i o n 2 4 - d 浓度 o0 10 20 51 o2 o6 0l o o ( m g 1 1 ) 茎段诱导率 0282 04 55 88 54 7 生长势 一+ + + + + + + + + 叶片诱导率 o223 61 0 24 56 59 5 生长势 一+ + + + + + + 从表5 可见,不同浓度的2 4 d 对茎、叶愈伤组织的形成及生长的作用 5 o m g 1 。对茎段,叶片效果较好,尤其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叶片在 i 0 o m g 1 。达到最高诱导率,低浓度下的愈伤组织黄绿色,易褐化,高浓度下 5 o m g i - 一1 0 o m g i 1 愈伤组织墨绿色、粘稠状、不褐化。 i b a 的效应 i b a 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见表6 表6i b e 对愈伤组织诱导率( ) 及其生长势的影响 t a b le 6 :e f f e c to fi b ao nc a ll u si n d u c ti o n i b a 浓度 00 10 20 51 02 05 0 ( m g 1 1 ) 茎段诱导率 01 5 34 7 67 l6 3 15 41 0 1 生长势 一+ + + + + 叶片诱导率 05 32 84 52 57 34 5 生长势 一+ + + + + 佳,叶片与茎段相比较,i b a 对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较高。愈伤组织自绿 色,致密平滑,呈现晶体小颗粒状。愈伤组织生长到第4 周开始褐化、干燥死 亡。在此培养基上存活期,比附加有n a a 、2 4 - d 等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上 存活期短。 9 硕士学位论文 l f s t e r st j ! s f s i a a 的效应 i a a 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见表7 表7i m t 对愈伤组织诱导率( ) 及生长势的影响 t a b l e 7 :e f f e c to fi 从o nc a l l u si n d u c t i o n i 从浓度 ( m g 1 。) 00 10 20 5l _ o2 o5 0 茎段诱导率 04 0 55 0 65 8 76 0 35 6 63 0 6 叶片诱导率 03 8 64 9 15 7 65 9 55 4 52 8 4 生长势 一+ + + + + + + + 从表7 可知i a a 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以1 o m g 1 1 效果最佳,对茎段、 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作用较为一致,愈伤组织呈疏松、白绿色、透明状与n a a 诱导形的愈伤组织相似。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比i b a 效果好。 2 1 2 组合因子的诱导作用 z t 和n 从组合的效应 z t 和n a a 的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见表8 表8z t 和n a a 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生长势的影响 t a b l e 8 :e f f e c to fz ta n dn 从o l qc a l l u si n d u c t i o n 从表8 可知,z t 与n a a 的各浓度的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显著增加。 当z t 固定时在n 从。,1 的范围内作用最明显,且随n a a 浓度的升高,诱导 率增加,在z t o 。- + n a a t - i 的组合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1 0 0 ;当n 从的 1 0 _ _ _ - - - - _ - 一 一 硕士学位论文 m s t e rs1 h e 5 i s 浓度固定时,在z t oz 。- 。“t 1 的效果显著。尤其在z t 。1 十n 地。“愈伤 组织的诱导率达1 0 0 。从实验中还观察到z t 与n a a 各浓度的组合中愈伤组织 的品质与单因子z t 或n a a 的作用有所差别,愈伤组织疏松,乳白色或乳黄色, 愈伤组织生长旺盛。 6 - b a 和n 从组合的效应 6 一b a 和n a a 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见表9 表96 - b a 和n a a 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t a b l e 9 :e f f e c to f 6 - b aa n dn a ao nc a l l u sl n d u c t i o i l 从表9 可知卜b a 与n a a 各浓度的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6 - b a 与 n a a 各浓度的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与单因子6 - b a 、n a a 单独作用没有太 明显的提高。n a a 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显著大于6 - b a 的诱导效应,n a a 在这 个组台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与6 一b a 的不同配合诱导效应差异也很大。当6 一b a 为0 时,n a a 的最适浓度为o 5m g 1 ,诱导率为9 6 4 ,n a a 。;。1 与6 一b a 各浓度的组合,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有所增加,但无显著变化。当n a a 的浓度偏 离最适浓度0 5m g 1 1 时,n a a 与6 - b a 各浓度的组合,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在 6 b k 。1 范围内随6 一b a 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 - b a ,。1 + n 从。,1 效果 最好,诱导率达到1 0 0 ,比单因子6 一b a 。1 的作用有显著提高:从表中还可 知6 - b a 与n a a 的组合,使6 一b a 的最适浓度后移,对n a a 的最适浓度影响不大。 此时的愈伤组织初期白绿色,致密,呈小晶体颗粒状,生长到2 0 天左右,逐 渐变成绿色瘤状的愈伤组织。 1 i 一一一一 硕士学位论交 sr e rst h e s i s 6 一b a 和i b a 组合的效应 6 一b a 和i b a 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见表l o 表1 06 - b a 和i b a 的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t a b l e l 0 :e f f e c to f6 - b aa n d1 8 ao nc a l l u si n d u c t i o n 从表1 0 可见6 一b a 和i b a 的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促进作用。当6 一b a 固定时在工b 缸。范围内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并以i 脯* 。时为最佳浓 度,与单因子作用相比向低浓度推移。当i b a 浓度固定时,在6 一b 。- 1 的 范围内诱导效果较好,以6 - b a i 。“时为最佳浓度,与其单因子( 6 一b a ) 作用 相比最佳浓度向高浓度推移。愈伤组织在6 - b a 小于1 o m g 1 - 】的培养基上呈白 绿色、疏松,在6 - b a 大于1 o m g 、l “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呈绿色瘤状。 n 从和i b a 组台的效应 n a a 和i b a 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见表l i 见表i i n a a 和i b a 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t a b l el le f f e c to fn 从a n di b ao nc a l l u si n d u c t i o n 硕士学位论文 m s t e rst he s is 从表1 1 可知i b a 与n a a 的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比单因子i b a 显著 提高,同时与单因子n a a 作用相比,作用不明显。由此可知n a a 在该组合中起 主导作用。最适浓度范围在i b 凡。1 + n 诋。l - t 尤其在i b a 。i - i 这个浓 度下,愈伤组织诱导率很高,可达1 0 0 。愈伤组织的质量受i b a 与n a a 比率的 影响,当i b a 浓度小于5 0m g 1 _ i 时,愈伤组织无色或白色、疏松、湿润、易 分化。当t b a 浓度大于5 0m g 1 - 】时,愈伤组织墨绿色,湿润,不易分化。 3 2 不同碳源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 本实验以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接种到附加6 一b 几。,1 + n 从。- 1 的m s 培 养基上,把m s 培养基中的碳源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或葡萄糖来替代,以观察不 同糖及不同浓度的糖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其结果见表1 2 。 表1 2 不同浓度的碳源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 t a b l e l 2 :e f f e c to fs i i l r o s ea n d g l u c o s e o nc a l l u si n d u c t i o n 碳源浓度( g 1 - )愈伤组织诱导率生长势 颜色质量 oo i 07 5 + 黄绿色致密干燥 蔗 2 08 0 + + 黄绿色致密干燥 3 01 0 0 + + + 黄绿色疏松湿润 糖 4 09 0 + + + 十 黄绿色疏松湿润 5 07 5 + + 白绿致密干燥 o0 1 06 0 + 白绿致密湿润 葡 2 07 5 + 白绿致密湿润 萄 3 08 5 + + + 粉白疏松湿润 糖 4 08 0 + + + 粉白疏松湿润 5 08 0 + + + 粉白疏松湿润 从表1 2 可知不同的碳源物质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不同,蔗糖的效果比 葡萄糖好。葡萄糖的最适浓度是3 0 9 1 ,但愈伤组织诱导率仅为8 5 :蔗糖的 最适浓度范围在3 0 一4 0g 1 ,在3 0 9 1 “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可达1 0 0 , 但是在4 0 9 1 _ l 的培养上愈伤组织生长旺盛。同时还可以看出,葡萄糖浓度在 2 0 _ _ 5 0g 1 1 的范围内,随浓度的升高,诱导率增高的幅度不大,这一点与蔗 1 3 一 _ l 一一 硕士学位论丈 、1 a s t e rst h e s is 糖不同。 2 3 不同光质对愈伤组织的影响 有关光质对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其分化的影响,众说纷纭,不同 的人以不同的材料进行试验,得出的结论差异较大”。我在一品红的组织 培养过程中试着做了些这方面的工作,以m s + 6 一b a :。l _ 1 + n a a 。,。为培养基, 以茎为外植体和6 - b a 王。l - i + n a a 。,m 。l - i 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别作为外植体。 结果见表1 3 。 表1 3 :不同光质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 t a b l e l 3 :e f f e c to f l i g h tq u a l i t y o i lc a l l u 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