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斛下凡记[文档资料]_第1页
云南石斛下凡记[文档资料]_第2页
云南石斛下凡记[文档资料]_第3页
云南石斛下凡记[文档资料]_第4页
云南石斛下凡记[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石斛下凡记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云南昆明新螺蛳湾药材批发市场。 2014 年 7 月 6 月下午 5 时, 4 楼已经人烟稀少,大部分商铺也准备关门。 38岁的石正才拖着木板车姗姗来迟,车上放着四大袋石斛。为了推销这些石斛,他已在外奔波了一整天,可是四个袋子仍是满满当当。 站在某家店铺前,老石和店老板聊了很久,态度谦恭而好学,频频点头向对方表示赞许。比起推销车上的四袋石斛,和同行学习怎样经营这门生意,或许这才是石正才当下更为迫切的事情。 因为, 2 年前的他绝不会想到,一向供不应求的石斛竟有卖不出去的时候。 石正才的老家是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被誉为 “ 紫皮石斛之乡 ” 。 2 年前,他所在的当地某石斛合作社,所需要做的唯一的事就是种好石斛,然后在收获的季节等待蜂拥而至的浙江商人整车整车地收购。 然而从 2013 年开始,这些浙商一个都没有出现,身为县政协委员和某合作社社长的石正才不得不脱去西装和衬衣,穿上汗津津的旧军装,拉着板车远赴昆明挨家挨户推销。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持续 “ 升温 ” 的云南石斛忽然崩盘了,并于次年降价至史上最低点。 2012 年上半年,石斛迎来巅峰时刻。彼时,铁皮石斛鲜品的收购价最低每千克 1000 元,每亩利润达 20 30 万元。这个涨幅是惊人的,因为仅在一年前的 2011 年,其价格不过区区 600 元,涨幅达 66.7%。 这一年,石斛种植户的收入普遍超过 10 万元,不少人甚至突破百万元。有人这样描述这些一夜暴富的山区农民:“ 进城干啥?买车买房换老婆! ”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一年之后的 2013 年,石斛惨遭 “ 过山车 ” :铁皮石斛鲜品的收购价跌至每千克 200元,高达每亩 15 万元的种植成本,让几乎所有的种植户苦不堪言。而作为整个产业链上游的种苗组培,在此次降价潮中受损最为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石斛 尤其是铁皮石斛的入行门槛很高,有业内人士总结称这是一个 “ 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 ” 的产业。它的产业链可分为三层:组培 移栽 加工销售,其中技术难度、成本和风险最大的是组培。 所谓组培,就是将一粒石斛孢子在营养液中培育成一株石斛苗。其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 无菌、恒温、恒湿,而且生长周期长达 10 个月。其中,因细菌污染导致种苗死亡的概率一般维持在 5% 10%,高于 20%将意味着赔本。 因此,高技术含量、高成本门槛的种苗组培,是整个产业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由此诞生了一大批专业性组培公司。 突如其来的石斛降价潮,使得种植户热情锐减,原本每瓶 30 元的种苗,受供求影响降到了 2014 年的每瓶 8 10元。由此,在 2012 年石斛 “ 牛市 ” 鼓舞下入市的大批组培公司,一夜之间血本无归。有业内人士透露,光云南破产的组培公司就高达九成。 在成都做布匹生意的浙商严先生,于 2013 年投资 500万元在昆明市经济开发区中豪产业城建起自己的组培公司。不到一年,他就不得不在低迷的市场环境里,以 27 万元的价格卖掉所有资产。上述业内人士还透露,有个温州商人借了千万元高利贷,想在不断升温的石斛生意中大捞一笔,不料遭遇 “ 过山车 ” ,最终走投无路被逼跳楼。 背后的逻辑 其实,石斛降价背后的商业逻辑并不复杂。 数千年来,石斛之所以贵为 “ 仙草 ” ,除了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等中药材著述所背书的神奇药效外,除了作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周总理赠送胡志明主席的国礼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种植技术难关突破以前,石斛 尤其是铁皮石斛 都是野生的。甚至在当下,有着 “ 药界大熊 猫 ” 之称的野生铁皮石斛,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濒危药材,是被禁止采摘的。 这意味着,苛刻的生长环境、较高的采摘难度使得石斛产量极低。物以稀为贵,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然而,随着技术难关被攻克,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多,市场上的石斛也越来越多。此外,随着中央“ 八项规定 ” 等的颁布实施,一直走高端市场 尤其是礼品市场路线的石斛需求量锐减。一边是产量不断扩大,一边是市场不断萎缩,两相碰撞导致 2013 年的石斛降价潮。 有要求匿名的供应商透露,往年其销往云南省级单位的石斛有 50 万 元,现在只有几万元,而且还是以 “ 云南特产 ” 的名义供应。 此外,由于国家对石斛身份认证的模糊,使得这个产业的从业者大都止步于原料销售,全国范围内有保健品 GMP认证,从而能够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由于特殊原因该资质近几年均未再颁发过。 其实,石斛真正实现产业化不过短短三四年,然而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很快抵达 “ 天花板 ” 。如此短暂的时间,导致这个产业标杆性的大品牌尚未及出现和成熟;而一些本可以成为行业标杆的企业,却满足于传统的技术工艺和市场现状,得过且过。 有要求匿名的石斛供应商透 露,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是上市公司,然而其石斛种植所采用的是老工艺。 “ 他们的基地在(云南)普洱市,一般不给别人进去看,因为他们用的老技术,石斛种在地上,病虫害多,打药打得多,走到基地门口都能闻见药味。 ” 现代石斛种植企业一般采用的是离地床式栽培,可以有效避免虫害,从而减少农药使用。然而这种工艺所需要的成本极高,例如建设钢架结构大棚、 24 小时开灯、控温保湿等。 滇浙之争 从上文可窥端倪,虽然云南是石斛种植地,然而真正活跃在这个市场的是浙商。拥有 “ 石运来 ” 品牌的云南高度生 物科技公司专营石斛和玛咖,其总经理徐新康预计,在云南做石斛生意的 70%是浙商。徐本人正是云南最早介入石斛产业的浙商之一,目前已完成从组培到种植、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这是云南石斛产业颇为尴尬的一幕:云南生产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石斛,其中铁皮石斛产量占全国 60%、紫皮石斛产量占 95%,然而其产值却很小;与之相对应的是,浙江的石斛种植面积虽然不到全国的 20%,却牢牢占据着 80%的产值! 还有一组数据描述着云南石斛 “ 大面积小产业 ” 的薄弱现状:浙江全省有 21 家生产企业获得经国家批准的 45 个铁 皮石斛类保健食品,占全国总数的 69%,产品涉及颗粒剂、胶囊、片剂、口服液、浸膏等多种剂型;而云南所有的石斛生产企业加起来只有 2 家拿到批文。 此外,徐新康分析,营销意识的缺乏也是导致云南石斛产业被浙商 “ 攫取果实 ” 的重要缘由。这个观点与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会长杨明志不谋而合。 杨明志认为,云南农户闯市场能力不足,始终被动等待客商上门收购, “ 我们过去都只注重石斛的源头生产,埋头干活,却不问销路 ” 。 而作为消费大省和终端市场的浙江,其商人却纷纷远赴云南,利用云南优质的石斛生长条件 种植和收购石斛,再贴上 “ 云南特产 ” 的标签销往全国各地。如此,浙商一举牢牢控制住石斛产地和消费市场的定价权,成为整个产业起决定性作用的群体。 让我们回到本文的开头,龙陵某石斛合作社的社长石正才正拉着板车挨家挨户兜售石斛,顺便学习石斛营销的相关知识。而事实上,在龙陵紫皮石斛产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一个历史性的人物 龙陵石斛协会会长刘家保。 彼时,作为整个龙陵紫皮石斛产业的领头人,刘家保以一人之力主持着该县石斛产业从种植到销售的统筹和布局,其影响力甚至覆盖国内整个石斛产业。然而,由于其不幸逝 世,龙陵至今再未有人能够撑起该县紫皮石斛的产业大旗,又逢市场环境低迷,导致石正才们不得不从种植户的角色转型做销售。 当下,石正才凭一年多 “ 走访 ” 所得的经验,正筹划在昆明建一个店铺,作为家乡紫皮石斛面向全国市场的一个网点。前路如何,尚未可知。 一线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石斛产业链上并非所有的环节都在“ 赔本赚吆喝 ” 。虽然上游的种苗组培和种植上演 “ 过山车 ” ,然而在终端消费市场,石斛 尤其是铁皮石斛的价格并未有如此大的降幅。 当下,特级铁皮枫斗(枫斗即石斛干品的初级加工产品) 的市场价从 2012 年的每千克 4 5 万元降至 2 3 万元,一级铁皮枫斗从每千克 1 万元降至 7000 8000 元,二级则从每千克 8000 元降至 5000 6000 元。 这还意味着,像高度生物科技一样掌握着全产业链的石斛企业,虽然在产业上游有所亏损,然而却可依靠市场上的高利润勉强求生。据其总经理徐新康预测,要熬过这轮寒冬还需要 3 年, “ 因为石斛从种苗组培到收获,前后需要约 3年的生长期,这意味着开始于 2013 年的导致这轮降价潮的种植面积扩张,还需要 3 年的时间才能被市场消化掉。 ” 然而,或许还有别的出路。 当下,云南省正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将石斛作为 “ 新资源食品 ” 的资质,一旦申报成功,石斛就可以像早几年申报 “ 新资源食品 ” 成功的冬虫夏草一样,迅速进行产业化开发。 事实上,当下的云南, “ 石斛开发 ” 已经在民间悄悄试水。 在昆明芸台会馆庭院餐厅,铁皮石斛汁是一种颇受欢迎的饮品。虽然价格高达每扎 180 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