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导学案.doc_第1页
《题西林壁》导学案.doc_第2页
《题西林壁》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 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古诗二首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二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学生笔记学习目标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题西林壁、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2、我可以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3、我可以积累解读诗歌的方法,学会全面看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知识链接背景资料: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描写山的诗歌: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2.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5.望庐山瀑布大林寺桃花学法指导通读本课,自主练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我能朗读诗文,回忆学诗的方法。我会辨认并组词:芦( ) 庐( ) 1. 我能理解“缘”的意思,并注意其写法:右上部分好似两手做取景框状。我会结合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2. 我再朗读一遍,并把它完整地写下来。3. 通过朗读,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 。合作学习1、 组内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2、 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运用简笔画描述。岭 峰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在远处_, 在近处_,在高处_,在低处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4、交流讨论: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那么,怎样才看得清庐山真面目?质疑问难1. 学生提问(质疑)2. 解决问题展示激励题西林壁中有个名句: 。 意思是: 。其中诗句中蕴含着一个哲理: 巩固提高一、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1.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代诗人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处在_、 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_二、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因此,我们要_就要 。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