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命运交叉城堡中的作家[文档资料]_第1页
贾平凹 命运交叉城堡中的作家[文档资料]_第2页
贾平凹 命运交叉城堡中的作家[文档资料]_第3页
贾平凹 命运交叉城堡中的作家[文档资料]_第4页
贾平凹 命运交叉城堡中的作家[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贾平凹 命运交叉城堡中的作家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这段时间,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的主要工作是开会。 10 月 15 日这一天,贾平凹要去鲁迅文学院举办的 “ 文学陕军新梯队 ” 小说研讨会, “ 这几年省作协一直在抓年轻人的创作,这次有八个陕西青年作家集体亮相 ”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但在从西安来北京的路上,他被通知还有个更重要的中央会议要他参加。 “ 也不知道什么会,反正是文艺方面的会。我还以为是了解文艺界情况的会,或者是 个通气会。 ”贾平凹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 通知时间特别紧张,就去了。 ” 10 月 14 日到京,他只能跟鲁迅文学院那边说,他得去后面这个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议。第二天去了, “ 才知道习近平要到人民大会堂作重要讲话 ” 。那就是日后广为人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与会的有 72 位全国文艺工作者。 会议结束后,习近平与大家握手,到贾平凹这里时问他 “ 有没有新作? ” 贾平凹说, “ 我刚出版了一本叫老生的长篇小说。 ” 习近平说: “ 好啊。你以前的书我都看过。 ” 10 月下旬,贾平凹还得忙在北京大学举办的这本新书的发 布会,并接受媒体的轮番采访,随后又得回西安忙其他会议。 “ 解放前、土改、 文革 前后、改革开放。 ” 点上香烟,贾平凹坐在下榻的宾馆房里谈起老生里的四个故事, “ 这四个阶段基本上是社会转型期,像路在拐弯处,容易发生很多事情,车过来要开小心一点,不然容易翻车。 ” 当代社会转型为贾平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也给作家提出了很大的担当 ” ,他不断书写农村的人和事,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底层民众和知识分子。这个时代是一个 “ 命运交叉的城堡 ” ,作为受争议的当代作家,他自己也处于转型社会当中,贾平凹的写作与生活也 在那座 “ 城堡 ” 之中。 他是 “ 著名的病人 ” ,同时也试探着时代的病脉。 因为写小说,贾平凹经历过被批判,也拿过不少文学奖项。他爱收藏,在西安的工作室 “ 上书房 ” 里摆满各种石头,他爱画画和书法,也明码标价卖过字画。但对于这段时间的 “ 主业 ” 开会,其实他 “ 哪儿都不想去 ” ,但作为领导,他不得不去。 比如这一次的 “ 文艺座谈会 ” 。 “ 开头要安排七个人发言,我后来从七个人的发言才知道,他们也不知道该说啥,个人有个人的看法那么样地说了几句。大家主要听总书记说啥。 ” 贾平凹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 我当时也不知道该说点啥,也不能很高兴地说 哎呀,你还看我的东西 之类的,只能说谢谢了。说几句就过去,七十多人被你一人说过去那就把事件耽搁了。 ” 他说。当然,和谁说话,他都是说陕西话,他不会说普通话。 “ 我努力学过普通话,舌头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溜过的味儿。普通人才说普通话,后来想,毛主席都不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 ” 他曾在散文说话中提到。 开完中央的文艺座谈会,贾平凹当天坐动车回西安,列车员还找他要签名。贾平凹回到西安后,在省作协也召开了学习文艺座谈讲话的会议, “ 两个时期的两位领袖讲到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或许是产生好作品、大作品的最基本条件。 ” 然后,他还得再次返回北京,参加 24 日、 25 日在北师大举办的 “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研讨会 ” 。事实上, 10月 24 日在上海举办的 “ 作家的历史,历史中的作家 ” 研讨会也邀请了贾平凹。 “ 后面这个最早跟我说的,我都答应要去,但后来莫言又通知我。 ” 贾平凹说, “ 为啥莫言这个会我必须参加,因为我是北师大的驻校作家。再一个,我和莫言个人关系比较好,开会我不来也不好。 ” 在北京,还有他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中间只隔两天, “ 如果去一 趟上海再回来太劳累 ” 。这就是如今,作家贾平凹每日生活的常态。 上海那个会这也是作家熟人叫去,没啥任务就是聚一聚,到嘉兴去转一两天。贾平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我年轻的时候基本上都不出来。但是这样吧,也有它的弊病,能专心写一些东西,慢慢就不会交往了,我觉得也不好。后来吧,你不来不行了,比如说我是陕西作协主席,你不来不像话吗,失责任呐。 ” “ 有时就得逼着你出来,实际上按我这个心性,我哪儿都不去。 ” 贾平凹又补充说。 早在 1980 年代中期的一个夏天,当时莫言突然给贾平凹发了个电报, “ 让我去西安火车站接他。那时我还未见过莫言,就在一个纸牌上写了 莫言 二字在车站转来转去等他。 ” 等了一上午,莫言因故没到西安。 在散文说话中,贾平凹曾回忆那个上午他没说一句话, “ 好多人直瞅着我也不说话 ” ,迫不得已他问了一个人列车到站没有,那人先把贾手中的纸牌掉了个个, “ 现在我可以对你说话了,我不知道。 ” 贾平凹才醒悟到纸牌上写的是 “ 莫言 ” 二字, “ 这两个字真好 ” 。 多年以后,莫言文学馆门口的对联都是出自贾平凹之手。 “ 莫言为中国文学长了脸,应该学习他、爱护他。 ” 贾平凹在研讨会上说。 实际上,和莫言等当代名家一样,贾平凹的老家陕西省商洛市的棣花镇也为其打造了故居之类。 “ 故居那边在打造一个古镇,现在基本上弄好了,国庆时开始对外开放了,现在变成了一个旅游点,来的人特别多,也挺好的。 ” 贾平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莫言快 60 岁了,而贾平凹已过 60 岁,上世纪 80 年代成名的很多作家已然是 “ 老生 ” 。 新作老生,这是贾平凹给自己的寿礼。书中的唱师贯穿主线,其年龄模糊,大概活过了百岁, “ 年龄最老,他是个老生,从戏剧角色里看也有 老生 ,很苍老的感觉。 ” 贾平凹解释说, “ 而具体到 各个故事里,人名也取一个 老 字和 生 字。 ” 贾平凹喜欢两个字的书名,从小说浮躁废都土门秦腔,到近年的古炉带灯,甚至散文集也多是两字书名。他觉得这样 “ 厚重 ” , “ 窗前一轮明月,天边一道风景线,我最反对这种表面上有诗意,其实毫无东西的。 ” 贾平凹说, “ 我最多有三四个字的书名,也是偶然为之。两字给人一种好记又让人捉摸不透的感觉。 ” “ 作品不要单一的指向或者简单讨论是与非,人生和人性的东西,无常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考虑得多一些。 ” 贾平凹谈起新作中的四个故事以及那个贯穿全书的唱师 。 第一个故事,写老黑、匡三、李得胜等在秦岭的游击队起义,最后匡三活了下来,官至秦岭地区总司令。第二个故事,写土改、划成份、成立人民公社,王财东被划为地主被批斗,其妻玉镯被干部玷污,曾经的佃农白土娶了玉镯,两人出走并终老于首阳山。第三个故事,写风楼镇书记老皮和一个青年墓生下村开展革命工作, “ 反革命分子 ” 张收成和苗天义被送去改造。第四个故事写当归村的戏生和荞荞两口子如何致富,挖当归,农产品打催长素,老皮还帮忙制造“ 老虎照片 ” 事件,以及最后写到瘟疫的蔓延并毁了这个村。 自始至终,人死了,唱师 都会去唱阴歌,而山海经掺杂于全书。这个视角去讲故事,也隐含了作者在背后的 “ 全知全能 ” ,因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 你不知道他活了一百岁还是一百二十岁,也不知道是哪个种族、哪个村子的人,因为地主死了他在唱,贫农死了他在唱,游击队死了他也在唱。他超越生与死的东西,他才能比较真实地看待这一段历史。 ” 贾平凹说。 贾平凹喜欢写农村题材,诚如他自己写到的自传性长篇散文我是农民。今年 8 月底,他还在人民日报发表过署名文章让世界读懂中国。 他深知目前中国社会处于大转型期, “ 在这个年代,中国是 最有新闻的国家,它几乎每天都有大新闻。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现象对人类的发展是有启示的,提供了多种可能的经验,也给中国作家提供了写作的丰厚土壤和活跃的舞台。 ” 被大众熟知的拍成电影的高兴,里面的刘高兴是贾平凹的初中同学。出版于 2007 年的该书写的是新世纪后进城务工人员的底层生活。贾平凹特地去拜访过很多拾荒者。 贾平凹有时也和朋友去终南山拜访隐者, “ 那里面修行的人特别多,我也认识一些,但是我认识的更多的是庙里的,就是正儿八经出家的和尚。 ” 贾平凹是个足球迷,世界杯、欧洲杯、国足、 女足和省里的足球都看,也写过评球的文章。贾平凹喜欢收藏,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收藏各种汉陶罐、各种石头、木雕、玉、珊瑚,应有尽有。他写的散文丑石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而他最奇特的一个收藏当属各种盗版的废都,累计收藏了 60 多个版本。 以前,因为他的名气,也总有来索要字画的朋友。他后来发现有人要字画的目的不纯,比如会拿去送礼给领导。1996 年时他干脆写了个 “ 润格告示 ” ,自己卖字画,比如“ 字斗方千元 ” 。如果没有会议,他至今保持的写作习惯是上午八点到工作室 “ 上书房 ” ,写到 11 点过吃饭、睡午觉,下午之 后访客就陆续来了,其中也有聊收藏的,或买字画的。 贾平凹成名于上世纪 80 年代。最初他写的是中长篇小说以及散文, 1987 年,贾平凹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商周,写的就是老家商周地区在 80 年代初期乡村的淳朴生活。而第二年他再发长篇小说浮躁,斩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也被誉为奠定他在中国文坛地位的作品,该书以农村青年金狗和小水的感情为主线,描写改革开放初期暴露的社会问题, “ 浮躁 ” 一词展现的是打破封闭的躁动。 “ 我特别喜欢陕西作家贾平凹的书,在台湾只看到了平凹的两本书,一本是天狗,一 本是浮躁。我很崇拜他,他是当代最好的作家,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台湾作家三毛当年来大陆时对记者这样提及贾平凹。 三毛让人转告贾平凹,有新书了,一定得寄给她。贾平凹就去邮局寄了四本。 “ 今生阅读三个人的作品,在二十次以上,一位是曹禺,一位是张爱玲,一位是您。 ” 三毛在给贾平凹的心中直言不讳地称后者为 “ 当代大师 ” 。 1991 年1 月 1 日夜,三毛写了回信,贾平凹后来才收到,但三毛已于当年 1 月 4 日在医院自杀。这一年三毛本计划还会到西安,让贾平凹找自行车带她在西安逛逛,然后去商周地区转转。 虽然与 三毛一直未曾谋面,但她的死对贾平凹打击很大,他写下了散文哭三毛和再哭三毛。而次年,贾平凹在西安的好友,作家路遥病逝。 “ 想起在省作协换届时,票一投完,他在厕所里给我说: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俩的票比他们多!他然后把尿尿得很高。 ” 贾平凹在散文怀念路遥中说。 贾平凹的好友中也不乏文学评论家,与谢有顺合出过一本对话录,又比如和他交往甚好的李星、雷达、白烨等,也有这次出席新书发布会的陈晓明、李敬泽。当然,陈晓明等人在 1993 年用很短的时间合编了一部批评、讨论贾平凹的书,叫废都滋味。 2009 年, 废都解禁,评论界再次重新评价了这部 “ 奇书 ” 。 2005 年时,贾平凹的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这是陕西作家中继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之后的第三部获奖作品。 2007 年 9 月,贾平凹从陈忠实手中接过了省作协主席的职务,从此不得不开始了频繁会议和活动。事实上,那次换届后,在各界发来祝贺和记者造访时,贾平凹刚刚在老家棣花镇给母亲办完丧事。 “ 贾平凹在文坛一直是一个比较受争议的作家。 ”高兴古炉带灯以及老生的责任编辑孔令燕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他也提过好多次, 废都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候,这么用心写了一部作品,一开始还是觉得是一部奇书,非常畅销,在文坛定位也是好的,后来风向一下子转了。一个人在大的变化和冲击面前,整个人的状态也是很不好。 ” 废都是贾平凹绕不过去的一部作品,盗版销售甚至超过千万。贾平凹喜欢给自己的小说写后记,但这本书只有海外版有后记,真正的文学不是幻想,而恰是身边之事,该书的出版本身已成当年的文学事件,这也让贾平凹看清了文坛的各种怪象。 “ 书不让卖了,人的状态很差,出版后的那段时间他一直在生病住院,具体到生活中都不太好 。如果没有盗版,废都还都没法传播。 ” 孔令燕说。 1993 年 10 月,在呈现出 “ 洛阳纸贵 ” 的百万正版销量的 4 个月后,主管部门以 “ 格调低下,夹杂色情描写 ” 的名义查禁了废都。批评家雷达在当代作家评论上发表了心灵的挣扎,学者许纪霖在读书上发表了虚妄的都市批评,易毅在文艺争鸣上发表了 评论家雷达曾说,废都写出了 “ 某些知识分子在文化交错的特定时空中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 ” 孙见喜是贾平凹在西安的朋友,同时也是最早为贾平凹写传记的评论家。在废都里的贾平凹中详细介绍了 贾平凹在头一年夏天至春节时的写作状态,以及在出版后,贾平凹在大众视线中消失的那段时间。那段时间,贾平凹身体很差,生病住院。 事实上,在出版之前国内已有十几家出版社争夺废都版权, 1993 年 3 月初,批评家白烨带着这部手稿到北京,交由北京出版社的田珍颖,并敲定同时由十月杂志同步发表。 “ 一为友谊,一为信任。 ” 后来贾平凹如此说。因为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因为晚唱等作品受到批评时,十月杂志却顶住压力继续刊发贾平凹的作品,那时正值“ 反自由化倾向 ” 和 “ 清除精神污染 ” 。 7 月 24 日,贾平凹在 北京王府井书店签名售书,以一个小时签 400 位的速度签了一下午,书店里堵满了记者和读者,当晚央视的文化生活等也播放了贾平凹签名售书的盛况。但后来风向一转,也就只有盗版,甚至在西安街头出现了高价书。 10 月底,贾平凹回到西安,肝病复发,住进了西安医科大附属医院的干部病房,甚至还得用化名 “ 龙安 ” 以避麻烦。 写作废都的前后,贾平凹的生活一直不顺, 1992年 11 月,还在写作该书时,他与原配夫人韩俊芳离婚。贾平凹去了耀县,然后又去了户县写作,也有朋友劝解复婚。据孙见喜记录,两人在西安南大街街 道办事处领离婚证时,韩俊芳问工作人员, “ 人家一般都填什么原因? ” 工作人员说, “ 一般是情感破裂。 ”“ 那我们还没破裂。 ” 韩俊芳说。工作人员叫两人还是回家继续过日子吧。最后贾、韩两人商议,决定这事不拖下去,又对工作人员说, “ 那我们破裂了。 ” 贾平凹和韩俊芳是一个村子里的,一个在村那头,一个在村这头。那个时候前者还叫贾李平,村里人叫他小名“ 平娃 ” ,在读大学时,他干脆改名叫 “ 贾平凹 ” 。后来贾平凹又娶了第二任妻子郭梅,同样也生了一个女儿。 “ 忙得要命,我从来就没给小孩儿开过家长会,或者小孩儿病了在医院,我都没去过,都是家里老婆子干这些事情。 ” 贾平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我早上起来小孩都走了,我回来她都休息了,严格意义上讲就不是一个好的父亲,好的丈夫,也从来不陪老婆旅游啊逛街啊。 ” 不过挣来的钱,那还得交给老婆打理。 贾平凹写不过不少散文,其中不乏写到过初恋,也有各种感性的小文章,甚至早期的小说也常写男女青年。 2004年,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获得过鲁迅文学奖, 1989 年爱的踪迹获得首届全国散文奖。事实上,他还是散文杂志美文的主编。 “ 散文本身这个载体形式,不如 小说影响大,他也一直在写。 ” 合作多年的编辑孔令燕还编过贾平凹 2011 年出版的长篇散文定西笔记。 “ 空白去年还再版了。 ” 贾平凹在宾馆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这是他唯一一部诗集,曾在 1986 年出版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