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明一中2019届高三暑假第二次返校考试语文试卷201808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 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 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 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答案】1. d 2. b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结合文章可知,这段话是说“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后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也就足够了”,然后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句子结构,采用排除的办法,如“成”是“成为”之意,“佳器”是宾语,所以“方成佳器”后断开,排除a、c项;“所继”是“所字”结构,译为“所过继的”,所以这里的中心语是“叔父混”,整句意思是叔父谢混怎样,所以“叔父混”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姻亲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不属于血亲。故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弘微又极有文才口才”错误,不是“极有文才口才”,原文是“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意思是“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可见应是“言辞简约”,而非“极有文才口才”。故选b项。【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后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也就足够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他的妻子晋陵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礼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长时间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时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皇上为此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 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 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b. 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c. 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d. 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答案】4. a 5. b 6. c【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结合文章可知,这段话是说“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然后依据表对话的词语“云”断开两处,这就排除bc两项;再抓住句中的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降之”后面应断开,“有”是动词,宾语是“孤孙赵憙”,故应在“赵憙”后断开,这就排除d项。故选a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故选b项。【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赵熹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说的是“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由此可知,将作余党迁往异地的是皇帝,是皇帝听从了赵熹的建议,才这样做的,并不是赵熹直接将他们迁往异地。故选c项。【点睛】作为文言断句题,考生应依据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抓住句中断句的标志。比如句首词“夫”“若夫”“然则”“然而”等,句末语气词“矣”“也”“焉”“邪”等,表对话的词语“云”“曰”“谓”等,固定句式或短语“何以”“是以”“是故”“所以”等,对称的句式、顶真的手法等,专有名词、一般名词及代词等。比如本题中就可以借助表对话的词语“云”以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进行选择。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趟憙一向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不再说话。这一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他。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遣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等他逝世,皇上前去祭吊。这一年他八十四岁。谧号正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7.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 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 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d. 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b. 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c. 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d. 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答案】7. d 8. c 9. a【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结合文章可知,这段话是说“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査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初”表时间,单独断开,这就排除bc两项,“选者”后句“不得诉长吏”的主语,故应在“选者”前面断开,且“吏得缘文为奸”和“选者又不得诉长吏”是两个分句,应该从中断开,这就排除a项,故选d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近侍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近侍”的职位并不高。故选c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在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这一事件中,文中所述如下“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文中只是说“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意思是“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但结果如何,文中并没有交代,原文没有“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这一信息,事件错误。故选a项。【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初”表时间,单独断开,“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岁聘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任职秦州,又改郓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召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访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开挖司马光的墓。哲宗以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盛德的人所做的事。”知颍昌府,移到大名,在大名六年,多次告老,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谧号文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初,献公娶于齐,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生公子重耳、夷吾。献公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生奚齐、卓子。骊姬嬖于献公,齐姜先死,公乃立骊姬以为夫人。骊姬欲立奚齐,乃与弟谋逐太子与二公子。于是骊姬乃说公曰:“曲沃,君之宗邑也;蒲与二屈,君之境也。不可以无主。无主,则开寇心。夫寇生其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二公子主蒲与二屈,则可以威民而惧寇矣。”遂使太子居曲沃, 重耳居蒲,夷吾居二屈。骊姬既远太子,乃夜泣。公问其故,对曰:“吾闻申生为人,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今谓君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民之故,行强于君,君未终命而殁,君其奈何?胡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公曰:“惠其民而不惠其父乎?”骊姬曰:“为民与为父异。夫杀君利民,民孰不戴。虽其爱君,欲不胜也。君不早图,祸且及矣。”公惧曰:“奈何而可?”骊姬曰:“君何不老而授之政。彼得政而治之,殆将释君乎?”公曰:“不可,吾将图之。”由此疑太子。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曰:“君梦见齐姜,亟往祀焉。”申生祭于曲沃,归福于绛,公田不在,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施毒于脯。公至,召申生将胙。骊姬曰:“食自外来,不可不试也。”覆酒于地,地坟,申生恐而出。骊姬与犬,犬死;饮小臣,小臣死之。骊姬乃仰天叩心而泣,见中生哭曰:“嗟乎!国,子之国,子何迟为?君有父恩i忍之,况国人乎?弑父以求利人,孰利之?”献公使人谓太子曰:“尔其图之。”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遂自经于新城庙。公遂杀少傅杜原款。使阉楚刺重耳,重耳奔狄。使贾华刺夷吾,夷吾奔梁。尽逐群公子,乃立奚齐。献公卒,奚齐立,里克杀之。卓子立,又杀之。乃戮骊姬,鞭而杀之。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七,有删节)注归福,奉献祭肉。胙:祭祀时用的肉。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b. 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c. 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d. 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可以威民而惧寇矣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 今谓君惑于我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祸且及矣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d. 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日 斧斤以时人山林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骊姬劝说献公让申生镇守曲沃,让重耳镇守蒲城,让夷吾镇守二屈,其真实目的并非加强宗邑和边境的防守,而是为立奚齐为太子创造条件。b. 骊姬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人。对太子申生为人评价的言辞,显示了她的险恶用心;劝献公为防止国家混乱而杀死她,又表明她能为国家大局着想。c. 在献公对太子起疑心之后,骊姬欺骗太子祭祀母亲齐姜,并借机下毒陷害太子。由于太子忠厚,没有亲自前去辩白,她的诡计终于得逞。d. 骊姬工于心计,她的阴谋在精心设计下一步一步得到了实现,但这不仅让晋国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也给自己与儿子招来了杀身之祸。【答案】10. c 11. b 12. b【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结合文章可知,这段话是说“太傅里克说:如果太子进宫说明白这件事,或许可以活命;否则,不可以活命。太子说:父王老了,如果我面见父王,进宫为自己辩白,那骊姬就得死了,父王会心里不安的”,“不则”就是“否则”的意思,不可断,这就排除ad两项;第二个“则”为连词,连接句子,其前断句,这就排除b项,故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b项,两个“于”均为介词,表被动(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a项,“则可以威民而惧寇矣”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又;“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中“而”是连词,表转折,却。c项,“祸且及矣”中“且”是副词,将要;“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中“且”是连词,况且。d项,“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日”中“以”是介词,用;“斧斤以时人山林”中“以”是介词,按照。故选b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又表明她能为国家大局着想”错,“劝献公为防止国家混乱而杀死她”,根据第三段的人物对话,这里还是表现了骊姬工于心计,同样说明她用心险恶。故选b项。【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骊姬,是骊戎女子,晋献公的夫人当初,晋献公从齐国娶妻,生了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又从戎娶了两个女子,生了公子重耳与夷吾晋献公讨伐骊戎,战胜了它,俘获了骊姬然后回国,生了奚齐与卓子。骊姬被献公宠幸,齐姜在这之前就死了,献公就立骊姬为夫人骊姬想立奚齐为太子,于是与她的妹妹谋划使太子与两位公子离开都城。于是骊姬就劝说献公说:“曲沃是您宗庙所在的地方,蒲城与南北二屈,是您的边境地区。这些地方都没有主政者。没有主政者,就会让敌寇产生侵扰的念头。敌寇产生侵扰的念头,老百姓轻视政令,这是国家的祸患。如果让太子镇守曲沃,两位公子镇守蒲城和南北二屈,就既可以威震百姓,又可令敌寇畏惧。”于是让太子镇守曲沃,重耳镇守蒲城,夷吾镇守南屈和北屈。骊姬在使太子远离都城后,夜里就哭泣。献公问其中原因,骊姬回答说:“我听说申生为人,喜欢仁爱而且能力强,对待百姓非常宽厚慈惠,他现在认为您受我蛊惑,这一定会使国家混乱,恐怕他会因为国民的原因,对您采取强硬措施,您未享尽天年而死,您打算怎么办?何不杀了我,不要因我而让百姓混乱。”献公说:“他对百姓慈惠,难道对他的父亲会不慈惠吗?”骊姬说:“对百姓和对父亲可不一样。杀了您而对百姓有好处,百姓谁不拥护他?即使他爱您,但也很难战胜欲望啊。您不早做打算,大祸即将来到。”献公恐惧地说:“那我怎么办才好?”骊姬说:“您何不告老退位,把政权交给他。他得到了权力亲自治理国家,也许会放过您吧。”献公说:“那不行,我将再做打算”献公从此开始怀疑太子。骊姬于是派人以献公的名义告诉太子说:“你父亲梦见你母亲齐姜,你速去祭祀。”申生在曲沃祭祀,在都城绛奉献酒、祭肉给献公,献公打猎不在,骊姬接受了奉献的酒肉,于是把鸩毒掺入酒中,在肉脯中加了毒药献公回来召申生呈上祭祀的酒肉,骊姬说:“这些食物从外面送来,不能不试验一下再吃”把酒倒在地上,地面隆起土包,申生害怕就出来了。骊姬把肉给狗吃,狗就死了;把酒给小吏喝,小吏也死了。骊姬于是仰天捶胸流下了眼泪,见到中生哭着说:“唉!国家,是你的国家,你怎么认为做国君晚了呢?国君对你有养育之恩,你都狠心杀他,何况是对待国人呢!杀掉自己的父亲来谋求利于他人,谁会(最终)得利呢?”献公派人对太子说:“你自己看着办吧。”太傅里克说:“如果太子进宫说明白这件事,或许可以活命;否则,不可以活命。”太子说:“父王老了,如果我面见父王,进宫为自己辩白,那骊姬就得死了,父王会心里不安的。”于是申生在新城庙中自缢而死。献公于是杀掉了少傅杜原款。派阉楚刺杀重耳,重耳逃到狄。派贾华刺杀夷吾,夷吾逃到梁。放逐所有公子,于是立奚齐为太子。献公死了以后,奚齐继位,里克杀死了他。卓子继位,里克又杀死了他。于是戳杀骊姬,用鞭子抽打至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靳德进,其先潞州人,后徒大名。祖璇,业儒。父祥,师事陵川郝温,兼善星历。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国初,刘敏行省于燕,辟祥置幕下,佩以金符。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德进为人材辨,幼读书,能通大义,父殁,益自刻励,尤精于星历之学。世祖命太保秉忠 选太史官属,德进以选授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蚀躔次、六气侵诊,所言休咎辄应。时因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从征叛王乃颜,揆度日时,率中机会。诸将欲剿绝其党,德进独陈天道好生,请缓师以待其降。俄奏言:“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帝从之,遂著为令。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预在行,凡攻战取胜,皆豫克期日,无不验者。亦间言事得失,多所裨益。成宗即位,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之原,帝嘉纳之。授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都城以获苫廪,或请以瓦易之,帝以问德进,对日:“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责,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敕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必使德进预焉。所建明多见于施行。寻以病丐闲。仁宗时在东宫,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穗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力辞不允。以疾卒于位。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 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文穆。(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方技)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璇,业儒 业:以为业b. 所言休咎辄应 咎:凶,不吉利c. 德进预在行 预:预先d. 寻以病丐闲 丐:请求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省,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元代最高中央行政机关为中书省,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也称“行省”。b. 辟,官府征召。征辟制源自汉代,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即是此意。c. 东官因方位得名,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官,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东官”就是指代太子。d. 谥,谥号,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德行,加给他们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靳德进之父靳祥为官正直,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保全了不少无罪百姓的性命。b. 靳德进精于星历,因此他屡受荐举提拔多次的进谏和上奏,都得到了皇上的认可。c. 靳德进善于预测,成宗以皇孙身份带兵之时,其攻战取胜,靳德进都能预测准日期。d. 靳德进见识高卓,他反对剿杀,重视教化,劝阻粮仓改建,都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答案】13. c 14. d 15. a【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德进预在行”中“预”如解释为“预先”,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预在行”,意思是“成宗以皇孙的身份在北边带兵,世祖遣使授与成宗以皇太子印,德进也在使者行列”,“预”应解释为“参与”,故选c项。【1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谥号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错,谥号带有褒贬意义,并非只是“褒奖”,故选d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靳德进之父靳祥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一段说的是“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意思是“当时藩帅有生杀之权,许多无辜的人,多由于祥而得免”,由此可知,是藩帅有生杀之权,而靳祥手中没有生杀之权,选项张冠李戴,故选a项。【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靳德进,祖先潞州人,后迁大名。祖父靳璇,是儒生。父靳祥,曾以陵川郝温为师,兼善星历。金末兵乱,祥与母散失,母亲因悲泣而双目失明,祥后来找到母亲,用舌舐母眼,百日后复明,人称其孝。当时蕃帅有生杀之权,许多无辜的人,多由于祥而得免。祥去世后,朝廷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德进有才干,幼读书,能通大义。父死后,更加刻苦自励,尤精于星历之学。世祖命太保刘秉忠选太史官属吏,德进因秉忠的推选,授为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举凡日月交蚀,星体运行的位置,自然变化的六种现象相侵相克等等,所说的好事坏事总是可以应验。有时,因观天象的启发而对皇帝有所规谏,对元朝的统治很有好处,故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随从皇帝出征叛王乃颜,推算吉日良辰,一般都准确。诸将欲剿灭叛王之党,德进独持异议,他向皇帝说明上天有好生之德,要缓兵以待叛王投降。他又上奏说:“叛变之始,由于为妖言所迷惑,才谋图不轨的。宜搜集天下的术士,设阴阳教官以训之,每岁贡一个有成就的人。”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并成为制度。成宗以皇孙的身份在北边带兵,世祖遣使授与成宗以皇太子印,德进也在使者行列,凡攻战取胜,德进皆能先定日期,事后总得应验。有时也言事得失,使成宗得到教益。后来,成宗即位,德进又历陈世祖如何进贤纳谏,咨询治乱的原因等事情,成宗认为他说得有理,也采纳了。成宗还授他为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都城以荻草编成的草荐来遮盖仓库,有人要求代之以瓦,帝问德进,答道“:若此事办起来,物价必然上涨,人民的经济承受力会遇到大的困难,我不能认为这样是对的。”于是盖瓦的意见没有采纳。帝下令中书,自今以后,凡集议政事,必定要使德进参加。故德进的建议,多被采纳施行。不久,因为生病,德进要求休假。仁宗还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特令中书给德进加官以挽留德进,恰好帝自上京还,召见德进于白海行宫,授德进以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及仁宗即位(1312),命德进领太史院事。他力辞,仁宗不允,后因病去世。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文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期内员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
- 《项目管理流程优化》课件
-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影视音乐欣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授权贷款借款合同协议
- 2025机械设备采购合同书模板
- 2025至2031年中国健美绷裤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不锈轴承圆钢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模拟训练
- 铁路土石清运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盐渍海带丝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北京一零一中初二(下)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IEC603645523电线电缆载流量行业资料国内外标准规范
- 道场迎请亡魂开五方科仪
- 毕业设计(论文)-四自由度工业机械手的设计
- 八下数学19.1.1-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ppt课件
- 用Polyphen2和SIFT进行突变预测
- 考生体检诚信承诺书 - fjnueducn
- 变电站混凝土道路施工工艺#流程图
- 图纸会审模板范本
- 神经系统规范化查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