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兒童 青少年時期疾患自閉症過動症亞斯伯格症分離焦慮飲食性疾患 自閉症 Autism 歷史 1943年美國精神科醫師LeoKanner首度發現 症狀 對他人極端無反應 沉默寡言 反覆同樣的事情 行為僵化 時常呈現奇怪的重複和侷限的行為 Kanner 1943 自閉症 Autism 診斷及衡鑑 DSM 檢核表 1 下列各組症狀中全部至少出現六項 A 社會互動障礙 4項中至少顯示2項 B 溝通的障礙 4項中至少顯示1項 C 行為 興趣及活動的模式 相當侷限 重複而刻板 4項中至少顯示1項 2 三歲以前在社會互動 語言 象徵或想像的遊戲中 至少出現一種以上的功能的延遲或異常 自閉症 Autism 診斷及衡鑑 在診斷上容易混淆 區分的 非自閉症 1 選擇性不語症和特定性語言疾患2 依附性疾患3 智能障礙 非典型自閉症 出現類似自閉症的型態 具備一個或兩個自閉症特徵 但是這些特徵未必會在三歲之前出現 非典型自閉症可能同時會與亞斯伯格症候群同時出現 其他廣泛性發展疾患 Rett ssyndrome 解離型疾患 具僵化模式的過動疾患 Landau Kleffnersyndrome 自閉症 Autism 病因學 1 好發 兒童早期 通常在三歲之前 2 出現率 5 10 000 80 自閉兒為男性 且無文化差異 3 與生物學相關的一些因素 智障 癲癇 神經學症狀 輕微的先天異常 出生缺陷 懷孕及分娩中的困難 4 與醫學疾病相關的一些因素 染色體 基因疾病10 12 代謝疾病 病毒感染 先天異常症候群 在少數個案的身上獲得證實 群體研究中則呈現多種因素混合的相關 自閉症 Autism 遺傳病學 自閉症的家族遺傳 百分之二到三的兄弟姊妹會發展出自閉症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的研究 同卵高於異卵 但並非百分之百 自閉症 Autism 心理學 自閉症者主要有知覺或認知障礙無法發展出 心智理論 自閉症者有 心靈盲目 的現象 熟知的電影 雨人 阿甘正傳自閉症可能出現的特殊智能 空間 視覺能力 音樂 繪畫 計算萬年曆 超連結閱讀 機械性背誦 一般被稱為 學者能力 智力 等不等於 能力 自閉症 Autism 治療及預後 治療未能改變自閉的行為模式 但是可以協助自閉症者有較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治療方法1 行為治療法2 溝通訓練3 雙親訓練4 社區整合 自閉症 Autism 治療及預後 藥物治療 以改善精神神經學之藥物為主1 降低神經節中多巴胺的濃度2 抗鬱劑 使用於青少年及成年之自閉症患者中 約有一半的症狀獲得改善3 生物醫學治療方法 維生素B6 鎂 二甲基甘胺酸DMG 少量存在於糙米 動物肝臟之中 自閉症的預後 自閉症的影響會終其一生 無法治癒 只能透過長期的治療及訓練 讓自閉症患者對於環境適應的能力可以逐步改善 患者的家庭 朋友及社區 學校 社會需要共同努力 注意力缺失 過動疾患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Disorder簡稱ADHD ADHD 介紹 核心症狀 一 活動力過高二 注意力不集中三 衝動抑制困難四 人際關係差五 學業上低成就六 低自尊七 共病性高 有些症狀早在七歲甚至三歲前就會出現 在制式化學習環境中容易被注意 ADHD 診斷與衡鑑 請參考DSM ADHD 流行病學 約佔未達青春期的學童人口之3 5 男女生比2 3 1 最常發生在第一胎男孩 患者的手足罹患這種障礙的機會為一般人之兩倍 患有憂鬱 焦慮症的機會也較高 學業低成就 輟學的比例也偏高 患者的父母親有較高比例之社會適應障礙及酒精濫用 ADHD 病因 生理 一 遺傳 患者的血親會有較高比例的過動問題二 懷孕過程 包括產傷 胎兒感染三 腦傷 腦部感染 癲癇 腦性痲痹四 神經化學因子 多巴胺 腎上腺素五 神經生理因子 腦前葉新陳代謝速度較慢六 先天氣質 個人人格特質 ADHD 病因 外在 一 鉛 從環境中吸入過量的鉛容易造成腦傷二 食物 水楊酸和人工添加物三 家庭和社會 低社經地位 父母健康不佳或行為異常 過動兒的形成原因絕少是單一因素造成的 大多是以上多種因素交互作用所引起的 交互作用越複雜 預後也越困難 ADHD 治療 一 藥物治療 Bradley在1937率先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治療過動症患者 中樞神經興奮劑可以刺激腦部控制行為和維持注意力的部份 常用之中樞神經興奮劑有Ritalin 利他能 Dexedrine Cylert 副作用 影響午睡 胃口不好 噁心 頭痛或頭暈 暫時性生長緩慢 ADHD 治療 二 非藥物治療 一 行為改變技術 獎懲 二 認知行為訓練 問題解決訓練 自我控制訓練 自我管理技巧 三 專注力自我控制訓練 藉由錄音帶 表格記錄來提醒 四 社交技巧訓練 藉由口頭指導 模仿 角色扮演 實際運作 ADHD 治療 三 輔導策略 一 了解與接納 二 建立教室的規則 三 善用增強原理 四 適度處罰 五 改善易分心的教學環境 ADHD 治療 三 輔導策略 六 疏導旺盛的精力 七 靈活運用個別化教育方案 八 鼓勵同儕接納 九 家長的諮詢及親職教育 十 尋求專業醫療 ADHD 預後 10 75 的患者症狀會持續到青春期 10 25 的患者症狀會持續到成年期 大部分會隨年齡部份痊癒 殘存症狀包括 注意力障礙 整合能力障礙 衝動性 適應障礙 易出現反社會行為 藥酒癮濫用 學習及情緒障礙 約有50 的患者在成年時會發展成反社會人格障礙 亞斯伯格症 AspergerSyndrome 主要症狀 無法與人眼對眼的凝視無法自發性的與他人分享快樂無法閱讀別人的情緒無法了解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社會規則智力表現與正常人一樣 甚至會高於正常人的平均智力 1993年WHO 1994年DSM 始正式承認亞斯伯格症的存在並開始相關研究 亞斯伯格症 AspergerSyndrome 診斷與衡鑑 請參考DSM 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之比較 亞斯伯格症沒有認知及溝通語言上的顯著遲緩 美國臨床醫學會實務診斷 社會互動 語言和興趣 行為 活動有顯著缺陷鑑定為自閉症 智力正常的自閉症稱為高功能自閉症 智力正常的高功能自閉症且沒有認知和語言發展遲緩者 鑑定為亞斯伯格症 亞斯伯格症與其他廣泛性發展疾患之比較 符合廣泛性發展疾患或精神分裂症之準則 不做亞斯伯格症之診斷 與強迫性疾患及類分裂人格疾患分辨 1 社會互動上質的損害及更侷限模式的興趣及活動為其重要區分 2 有刻板的行為及興趣 並且社會互動的損害更為嚴重 亞斯伯格症 流行病學 Gillberg 1995 每千名7 16歲的兒童中 約有3 6 7 1位為AS 男女比例 10 15 1 男性居多 臨床研究顯示 AS患者的動作較自閉症者笨拙 模仿肢體動作困難 無法順利接球 單腳站立有困難 無名指彎曲困難 亞斯伯格症 病因學 大腦前額葉有神經性異常 N 乙醯天門東酸 N acetylaspartate 濃度高於常人 膽鹼 choline 濃度也是高於常人 社交能力損傷 Gillberg發現 43 的AS病童在出生時 有生產困難的現象 如窒息 亞斯伯格症 遺傳病學 AS患者常見AS疾病的家族史 1994年研究 AS病童家長較喜歡獨自行動 朋友較少 Piven 1994 Santangelo 1995 家族中生活舉止偏向固定模式 較固執 抗拒變化 Piven 1995 推估遺傳機率 家中已有一名自閉或AS兒童 下一胎產出的機率約4 5 亞斯伯格症 與其他相關之疾病 因為社會適應困難 AS容易合併焦慮 強迫症或憂鬱症 醫學研究顯示 AS常與FragileXsyndrome及Marfan likesyndrome等疾病相關 均與大腦萎縮或結構變化有關 動作協調對於AS患者有極大之困擾 在學校學習上容易引發挫敗及遭受譏笑 亞斯伯格症 治療 醫學上沒有特別的生理治療或者是特殊藥物治療方法合併出焦慮 強迫或憂鬱症狀則依上述症狀予以藥物介入著重在教導教養者如何瞭解AS的特殊行為狀況心理治療 亞斯伯格症 治療 個人 遊戲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人際訓練家庭 親職教育環境 治療師 父母 老師合作模式 亞斯伯格症 預後 與自閉症相同 需要長期持續的治療與關懷 分離焦慮疾患 SeparationAnxietyDisorder 分離焦慮 介紹 幼兒和主要照顧者分開時 會產生不適應行為 若反應太過強烈 就會影響其正常心理發展而構成分離焦慮症狀 嚴重時會長遠影響兒童的語言 情緒 認知和社會話的發展 約有3 4分離焦慮的兒童最後會出現懼學或拒學的狀態 最容易發生在初次上學的兒童 分離焦慮 診斷與衡鑑 請參考DSM 分離焦慮 流行病學 約有4 的兒童和少年有分離焦慮症 女孩稍多於男孩 分離焦慮 幼兒類型一 內向害羞的個性 二 過度保護的照顧 三 依附不穩的環境 四 照顧者焦慮的感染 分離焦慮 病因 一 大都是由特殊 壓力 事件引起 e g 第一次上學 寵物死亡 搬家換學校 二 父母的教育 e g 父母對某些事件反應出高度焦慮 對孩子過度保護 虐待小孩 分離焦慮 治療 一 心理動力 二 認知行為 三 家族治療 四 遊戲治療 五 催眠 藥物也被列入治療方式 但是治療成效上並無研究注意 分離焦慮 治療給父母的建議 一 信守對孩子的承諾 二 事先說明及認識新環境 三 增加情感溝通交流 四 態度要溫和堅定 分離焦慮 治療給教師的建議 一 熟悉環境二 建立歸屬感及認同感 三 情緒支持和肢體安撫 四 有趣 有吸引力的環境和活動 五 鼓勵同儕友誼依附 六 使用照片 電話或過度性客體 七 提供安全依附的保證 分離焦慮 預後 一 分離焦慮症的預後與年齡有關 長期追蹤的結果發現 年紀較小的孩子 其分離焦慮症愈能獲得完全的改善 及早處理 二 主要照顧者和幼教老師是最能提供幼兒舒緩分離焦慮的人選 三 通常會在兒童時期或青少年時期增強或減弱 分離焦慮 結論 一 過去十年來台灣中小學生心理疾病增加最多的就是懼學症 二 懼學症年紀最小在幼稚園 大學生也時有所聞 三 未開發國家少見 所以被學界認為是經濟富裕社會下的青少年疾病 四 事前預防和重視能對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生有效的影響 品行疾患 ConductDisorder 基本特質 重複而持續地侵犯他人基本權益或違反與其年齡相稱的主要社會標準或規範的行為模式 品行疾患伴隨特質描述 缺乏同理心 對人懷有敵意 經常合理化自己的攻擊行為 冷酷 缺乏適度的罪惡感和良心自責 諉過他人 自尊心低 挫折忍受力低 易怒 發脾氣 行事魯莽 發生意外事件頻率高 品行疾患主要病徵 1 攻擊性行為造成或威脅他人或動物的身體傷害2 非攻擊性行為造成財產損失或破壞3 詐欺或偷竊4 嚴重違反規範 品行疾患的起因 一 缺乏情感的父母拒絕 或照顧疏忽二 不一致而嚴厲的管教方式三 嬰兒期氣質困難撫慰四 身體或性虐待五 頻繁更換照顧者六 與品行不良的同儕團體交往七 某些類型的家族性精神病理 對立性反抗疾患 品行障礙疾患 反社會人格疾患 十八歲以後 18歲以前 品行疾患的治療與結果1 除非改善兒童的生活環境 否則治療不易生效 我們社會對反社會的 攻擊的年幼者傾向採取一種懲罰的 而不是重建的 更生的 態度 這種方式只會增強而未能矯正他們的行為 品行疾患的治療與結果2 處理不成功時 可能造成具有攻擊行為的反社會人格 行為管理技術配合親職教育或家族治療 使得品行疾患兒童的行為改善變得較樂觀 飲食性疾患 飲食性疾患的定義與症狀 心因性厭食症拒絕維持基本體重 害怕體重增加 對自己的體重 身材有扭曲的知覺 強力抵抗吃的慾望 而不是沒有胃口 極度的體重下降才是最他們最顯著的特徵 95 發生在女性 高峰在14 18歲 西方女性一生發生比率約0 5 飲食性疾患的定義與症狀 心因性厭食症亞型 1 禁食型厭食症 restricting typeanorexianervosa 在當次心因性厭食症發作期間 患者未曾規律的從事暴食或清除行為 其臨床表現出的體重下降主要是經由節食 禁食 或過度運動等行為 飲食性疾患的定義與症狀 2 暴食 清除型厭食症 binge eating purgingtypeanorexianervosa 若患者在當次發作期間 規律的從事暴食或清除行為 或兩者都有 即可使用本亞型 將其分成兩類 1 暴食 清除行為心因性厭食症患者中多數暴食者會經由自我誘導的嘔吐或不當使用瀉藥 利尿劑或灌腸來清除食物 2 攝取少量食物 清除行為某些患者並未暴食 只是當其規律的攝取少量食物後即從事清除行為 多數本型患者似乎每星期至少從事一次暴食與清除行為 但尚無足夠資料來訂定最低頻率之標準 飲食性疾患的定義與症狀 心因性厭食症臨床表徵認知 只想變瘦 害怕增重 對食物專注 思考方式扭曲 心理 行為 憂鬱 焦慮及低自尊 易怒 減少性趣 睡眠障礙 物質濫用 強迫症 追求完美 內科 女性的停經 低體溫 低血壓 身體浮腫 骨質密度下降 心跳緩慢 新陳代謝和電解質不平衡 可能因心臟衰竭或循環系統衰退而死亡 營養上的嚴重不足也會引起皮膚粗造乾裂 指甲變脆 手腳冰冷 掉髮或有初生毛等等 飲食性疾患的定義與症狀 心因性暴食症指在極短的時間中 吃掉大量高熱量的食物 在如此做的時候感到失去控制 然後再透過嘔吐 不當使用瀉藥 利尿劑 灌腸 飢餓和過度運動來擺脫食物 基本特質是暴食及為避免體重增加的不當補償行為 90 95 為女生 開始於青春期及成年早期 15 21歲 體重通常維持在正常範圍 飲食性疾患的定義與症狀 心因性暴食症心理 經驗感情擺盪或難以控制自己的衝動 低自尊 約三分之 至一半顯示出人格障礙 約三分之 有物質濫用 緊張增加 暴食 罪惡感及自責 清除行為 影響個人飽食感能力 飢餓緊張並暴食內科 約半數女性有停經或不規則 牙齒問題或鉀不足 而導致身體虛弱 腸胃疾病 等 飲食性疾患的定義與症狀 心因性暴食症亞型1 清除型 Purgingtype 在此次心因性暴食症發作期間 此人曾規律的從事自我誘導的嘔吐或不當使用瀉劑或灌腸 2 非清除型 Nonpurgingtype 在此次心因性暴食症發作期間 此人已使用其他不當的補償行為 如禁食或過度的運動 但不曾規律的從事自我誘導的嘔吐或不當使用瀉劑 利尿劑或灌腸 飲食性疾患的定義與症狀 暴食症飲食疾患 劇食症 BingeEatingDisorder 一再出現的暴食 每週兩次的頻率 持續六個月以上 暴食發作期間無法控制飲食行為有些體重超重沒有出現催吐或其他補償行為 飲食性疾患的診斷與衡鑑 DSM IV TRp263 飲食性疾患的診斷與衡鑑 心因性暴食症DSM IV TRp264 厭食症 暴食症及肥胖症重疊型態 肥胖症 暴食肥胖症 正常體重肥胖症 暴食 清除型厭食症 禁食型厭食症 飲食性疾患的病理 原因 解析 多向度風險觀1 社會文化情境 社會和家庭壓力 2 心理問題 自我 認知 及情感障礙 3 生物變項 飲食性疾患的病理 原因 解析 1 社會文化情境社會壓力 重視苗條與對肥胖的偏見家庭環境 重視身體外觀 不良之互動或溝通方式SalvadorMinuchin 網陷家庭型態 enmeshedfamilypattern 飲食性疾患的病理 原因 解析 2 心理問題嚴重的認知障礙及自我缺陷 egodeficiencies自主和控制的缺乏感 HildeBrush認為因不正常的母子互動及無效能的父母所導致情感障礙 許多飲食性疾患的患者特別是暴食症經驗憂鬱症的症狀 1悲傷 悲觀 低自尊 3 生物變項血清素下視丘 LH VMH 及縮氨酸高血糖因子 GLP 1 之作用 體重定點 飲食疾患可能產生的適應及相關問題探討 生理的不適與損害甚至死亡 症狀對日常生活功能的影響 重要問題可能仍無徹底解決 飲食性疾患的治療 治療目標盡快矯正危害健康的異常飲食模式處理潛在的心理和情境因素治療通常在醫院裡進行 暴食症可使用抗憂鬱藥物 與血清素系統有關 進行治療 厭食症的治療 如何恢復適當的體重及常態的飲食 住院或是門診強制手段使用管子餵食或靜脈注射 已威脅生命的個案行為治療法支持性的悉心照顧 supportivenursingcare 高卡路里 2500卡以上 飲食的結合 目前最受歡迎 8 12週即獲得所需體重 厭食症的治療 心理及家庭環境之改變建立自主性和自我察覺矯正不正常的認知我必須經常是完美的完美我的體重和體型決定我的價值改變家庭的互動對食物 飲食及體型等態度改變不適當的家庭溝通和態度 厭食症預後 積極面接受治療後 體重通常快速恢復且效益可持續數年83 病人恢復後繼續顯示進步33 完全恢復50 部分恢復能有效執行工作並滿意工作結婚或親密關係的可能性之比率和其他人相似女性恢復體重後再度有月經 內科問題也改善死亡率下降 厭食症預後 消極面20 厭食患者損害繼續1 3已恢復病人 因新壓力觸發而復發失去的體重越多 開始接受治療前的時間持續時間愈長 預後越差有心理或性的問題者恢復率較差少年患者比年紀大者恢復率較佳女性恢復率較男性好 暴食症的治療 近程目標消除暴食 清除模式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般性目標消除暴食模式的潛在原因 暴食症的治療 個人領悟治療法心理動力療法自由聯想及溫和的解析認知治療法認識和改變對食物 飲食 體重和體型的不適當態度確認和挑戰負面思考改變完美主義的標準 無助感及低自我概念幫助65 的病人停止暴食和清除模式人際關係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