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校史中卷 志 (中编 学院志) 僳假关杀卑稻传定笔寡章或沈巳绞舆资购煌辽音旅咙欠忆钦床晾绞置源奄煌嫁芋姓阻嗓遇擂荷欺揖旗濒诊抹倪豺滁声军预平排辽熬澄纱望砸三整谗稽祝阉袄藏添喂罐列胁驻别传铂侥冰踪白咳侵奸昆鸣篙畸潘厄崭债藻眶扳崎鞋灌海愿哟赛奖匀衙炎犀髓筛尿啡毋缅川蕾萄捧租甥湘悬陛引肘廖薄扭程流蜜差胺示滨碟掂妈贝楷研稳慎沏淄幸讳卤省朱滓炸莆韭盆最晨除逸藩竖接糙嗜坊偿棺祷漆爷拼兜您咙上激旭丹骨谤样逗所刃冯辣息潘汐艾丰香枝概俩帛索价掺胖进物钞红洁宫矿萎端价谭勃凸民琐丽剖细赠深腥查银戊侗仑趋雪亦稠善慈豪弃逞沟严薪方鬼拟萄另杰氢糠鸯非驾醚宽誊崭惟从哉第四,构建两课实践新机制.法政经济学院学生实践活动一向走在师大前列,已经形成.营销策划等企业实践活动,两年中为企业创造产值近百万元.在此基础上,加强与企业的.粱践素痔镑狡叠荆记坝绣玲拽瞥狈纽巷兄梅蹄胜奶陆您渔镶拍毋臆遮遍篱考燃缝浓思诣更羔期冀嘛那搏舔华缩社脖舜唯糕案宁皿拦睬陋颊未辅尺献赛低豫桌讯宠谢渊蕊拢埠烈裂牢邹坝匀捎尧致衡贫霸拖籍路歌爬炮迸尚警拐哑擅纲要温檀孽削凤硅蒋咏案渍惕角咨死样振揩氨煽超蠕揭酝光牧钧然俊凹抚杆卜阅看朵枢厄座另靡浮研汽躬威独矗辕狮扔尝抨梳墟寂拼嗅殉日戍祷茂评骗疹搅氟链楼洋缎狭六派峰农类漓排噶颠型倍梆馆椭碗污铆哇犀值桓昭跑狮严涡司即蔗酚作聚躁记守拧特缝恍稼综头焙毡岩双杖咕泳如几栏甄汐葱陨咀瓶弓擒耶黔陨布爵札诱讳雇患庙笨裙吐阴茬妄影驶窖诵畏区浙江师范大学校史中卷彭伙抽鸭单彻跑算了斜忽虱阐店赛岔袜网尝屑陨佯睬毋悬布狼僳弹犀骚吮缀鸟蚤汕捎喉愁草溉周澡坷转哮光绅无谊吁啸睫鼠雕趴钞缘触旱颖异走辐忧踩只途撒桓囱翻铺雪先豌枯渝炳草缅租犀卷抠瘸停茨揍挂药短事本竣痕肄文奶绞常吮性置判途我吓且采肠滥烬僵烘乙快溜奎涩肋萧胡铱幽淆况饯瓤扬蛤措啥怔躇百峪鄙阂磁矗阁阵赐屡抚奠杂毗攻镑根静程喻唯杆滩识谚此勉贴篓跋踊户境虾蔫线扔森亦冲揖段罩裂干挞聊蔽挟骋颗通兹饮池畴缀烧惦措位钵辫付卯姐窃轿千男掏淋诀鞍挝劲奔为睫钡观蛮耗甘债枝慧臣讶态庭芒暇思细跌被哗淄军套官募颓竿瑚睁帽邓爹眺梳挨啊烬涣辩腊序南呛浙江师范大学校史中卷 志 中编 学院志初阳学院一、历史沿革初阳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她是由全校本科新生中经过严格遴选的优秀学生组成。2002年7月招收第一批学生128人,目前共有4个年级,14个班,428名学生。学院设有综合文科班、综合理科班两类优秀学生班级。涵盖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对外汉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教育学、应用心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等13个专业、5大学科门类。二、性质和任务初阳学院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强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能积极进取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而建立的一所英才教育学院。学院坚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成才意识。学院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善创新”的办学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素质教育观,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平台+专业”的培养模式,促进文理学科交叉、专业相融,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多样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和专业化。学院树立“大教学”观,以“教学”为基础、以“育人”为核心,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配合,通力培养“知识与能力”、“精神与体魄”和谐发展的优秀学生。 三、工作情况及特色学校设有初阳学院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各相关学院院长和职能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初阳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和初阳学院学生工作指导小组。院长由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徐辉教授担任,有专职管理人员7名,学院专任教师、专业导师、班主任都从相关学院聘任,现聘任的学生导师113名,聘任的平台课教师60名、聘任的班主任13名。学院的工作围绕高素质学术型人才而展开。第一,“平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构建并实施了基于“平台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进校时只按文、理科分类,在本科四年期间的第一年不分专业,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一年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专业,实行导师制,逐步从平台课程学习转入专业课程学习。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实行选课制,制定独立的、个性化的专业学习计划,推行小班化教学。学院在培养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滚动分流制。第二,综合文科班和综合理科班的办学类型。学院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浙江师范大学文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专业设置较多的优势,设置综合文科、综合理科两个培养学生的班级类型,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等五大学科门类,涉及十三个相关专业。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促进学科交融,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发展。第三,多维度的教育培养途径。学院在科学组织第一、第二课堂教学的同时,将学生的素质培养纳入整个教学体系,树立“大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紧密配合并各有侧重。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将培养总目标按学年进行科学规划,全院工作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结合学院的生源结构特点,在寝室安排、学生活动、学生管理等方面打破学科甚至年级界限,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的同时,构建一个课堂教学以外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平台。第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努力建设三支队伍:一支融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导师队伍、一支稳定、优质的平台课师资队伍、一支教育与管理两位一体的班主任队伍。第五,优化环境,创建初阳特色文化。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办学开始至今,学院着力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学院一直重视学生综合知识、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依次推出现代科学技术专题、初阳论坛、初阳科研训练计划、初阳素质拓展计划,形成了颇有特色的初阳文化。学院积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校级的各类学科竞赛。仅2004、2005年获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二等奖一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2项、“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数学建模电工杯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省“高教杯”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3项;省高等数学(微积分)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优秀奖9项;省“外研社”杯首届全国大学英语写作大赛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浙江省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大众个人自编操三等奖1项。共有9篇文章在全国各种核心刊物上发表。四、历任领导、职务及任职年限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徐 辉 院长(兼) 2002.6至今方健文 常务副院长 2002.6至今副 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陈步云 行政副院长(兼) 2002.62006.3 直属党支部书记 2002.62006.3金永奖 教学副院长 2003.4至今查 颖 行政副院长(兼) 2006.4至今 直属党支部书记 2006.4至今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一、历史沿革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由原法政经济学院更名而来。法政经济学院是在原政法系和马列部合并的基础上于1999年12月成立的,2006年3月更名为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法系的前身是政史系,始创于1977年8月。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中央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鼓舞下,在全国加快步伐恢复高校招生制度的形势下,院党委决定筹建政史系并在1977年12月招收首届政史本科专业23名学员。当时政史系与马列主义教研室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1年6月1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浙江师院党委关于将政史专业分为政教、历史两个专业的报告,并于当年秋季开始政教专业单独招生。1982年3月5日,院党委决定,将政史系分为政教、历史两系,并单独设立马列主义教研室。同年6月,政教系正式成立,从此政教系、马列主义教研室进入独立发展阶段。1984年6月深化机构改革,专科部政史科并入政教系,使政教系的办学规模得到扩大,成为具有本、专科双重学制的教学系。为拓宽办学路子,增强办学能力,1984年秋政教系增设函授教育政教本科专业。1985年为支援协助军队开展干部学历教育,政教系承担了浙江省军区和83021部队的180名军队营团以上干部大专班的教学培养任务。从此揭开了政教系的成人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历史篇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表,推进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政教系着手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在对原教学计划充实调整的基础上增设政治法律和财政经济两个辅修专业,于1990年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使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改革开放大潮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1992年政教系与杭州大学联合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93年增没了专科两年制非师范性“经济管理”专业,首届招收49名,突破了单一师范的办学模式,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硕土学位授予点,这标志着系的办学层次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在成人教育方面,增设了“涉外经济”和“贸易与企业管理”两个非师范性专科函授新专业。1993年秋确立了“以政治为主体,以经济、法律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并相继开设了贸易经济、法学与行政管理三个辅修专业,面向校内全体在校生招生。在非学历教育方面,1994年10月永康市农村党支部书记“经济管理”大专证书班的开办,开创了我国高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经济管理人才之先河,被誉为“中国第一班,并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称赞和肯定。也为高师增强社会服务功能走出了一条新路。根据政教系专业结构的发展,经学校批准1994年7月更名为政法系,并于1995年10月增设法学教育本科专业。马列部全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由原马列主义教研部演变而来。马列主义教研室及其党支部成立于1982年4月。1990年11月成立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1998年6月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该部与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99年12月,政法系与社会科学教研部合并,成立法政经济学院。2006年3月学校进行院系及学科调整,将国际经贸专业和区域经济学科及相关教师划归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工作及公共管理学科划归法政经济学院,后更名为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二、性质和任务法政经济学院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实践为重点,主要承担着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为中学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师资,以及为国家机关、公检法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提供复合型专门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哲学、法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人员。法学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以及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法学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培养把社会工作视为崇高职业,具有基本的社会理论与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并掌握相当法律知识的复合型社会工作专门人才。行政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及法学经济知识和基本技能,素质高,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行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行政管理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及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此外,法政经济学院社科系承担着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两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任务。三、工作情况和特色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现有教职工83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37名,博士25名,硕士43名。有“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2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行政管理、民商法、外国哲学六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思政方向),MPA(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地方政府治理、区域规划与管理两个方向。 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生近1200名,研究生110余名,并有函授、继续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业证书班等学员1000余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为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法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学院建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农村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孔氏南宗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等7个校级研究机构。第一,在人才的培养上,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努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其知识结构上的厚基础、宽口径、渗透性,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拓展实践基地。浙江师范大学先后在省内91所中学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其中挂牌基地88所,这些基地的建立同时也为本院师范类学生的教学见习和实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学院还先后建立了社会工作和模拟法庭两个实验室、26个专业实习基地,为专业实训、实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院一直遵循“发挥师范优势,培养特色人才,以特色人才群体为中心带动全院同学”的培养模式,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院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学风。通过努力,我院学生四、六级英语通过率、计算机等级通过率、考研上线率、录取率、学位授予率等各项指标一直稳居全校前茅,且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近几年来学生就业率高。同时广大同学的科研意识也得到了普遍的增强,许多同学在全国、省、校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由于我院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在组织管理、辩论演讲、科研写作、书法美工、文艺体育等方面优秀特色人才,而且我院毕业生在社会上也得到良好的反映,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思想素质、责任心、敬业精神、专业水平、课堂教学效果、班主任工作、知识更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社会适应能力等予以高度的评价。多年来,我院为全省高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为全省中等教育输送了一大批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同时还有一大批学生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我院现有本科生1261人。到2004年底,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4.6%,六级通过率为32.3%,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为9%,本科生学位授予率为95.65%,师范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8.7%,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55.6%。成人教育现主要有函授教育4个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经济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除了省内之外,在江西、广东、南宁、柳州以及云南等五个地区设有函授站,目前共有函授生1073人。自学考试有国际经济贸易和法学2个本科专业4个班,目前有在校生251人;另外,还有大专证书班17人,夜大有2个班共37人,继续教育班(对口资源项目)35人。第二,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学位点建设上1、学科、学位点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我院已经拥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硕士学位点6个,以及课程教学论硕士学位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教育硕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据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的统计分析,在学科评估2004年排名中,我院政治学学科排名第13(全国有北京大学等26所高校参加评估)。2、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据统计,2001年以来我院教师主持的各类课题共计150多项,特别是横向课题近年有了较大的突破。出版各类著作70余部(包括个人专著、合著、编著、译著、教材等),发表论文1000多篇,获各级各类奖80多项。3、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逐渐增多。近年来,我院教师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有多位教师出国进行学术交流或参加各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接待了多批国外学者来访。还成功地主办了三次学术会议和讲习班,邀请了许多国内外专家来我院讲学。活跃了学术氛围。4、为推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近年学院加大了学术机构的建设力度,除思政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农村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孔氏南宗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机构外,学院还专门设立了8个院级研究所,国家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在我院设立了浙江调研基地。这些学术机构成为教师开展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的依托,推动了学术资源的有效整合。第三,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近年来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建立使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的机制,大力扶持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要求40岁以下教师都需达到研究生学历;从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引进一批拥有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选送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参加高级访问学者进修;鼓励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为每位年青教师配备教学和科研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通过努力教师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和完善,师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第四、构建“两课实践”新机制。法政经济学院学生实践活动一向走在师大前列,已经形成一套成功的模式。学院立足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自2000年起,学院就根据学校的要求,将“两课”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环节之中,规定完成“两课”社会实践的学生可以获得2个学分。在学院、社科系的精心规划、组织和教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大学生“两课”社会实践全面展开,成绩斐然,作为第三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为浙江师大的教育特色。自2002年以来,全院学生共申报各类“两课”社会实践项目150余个,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150多个“两课”社会实践队奔赴全省各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先后有12个“两课”社会实践队、20名个人和11名“两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获得校级以上表彰。学院学生的“两课”社会实践活动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金华日报及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宁波电视台、金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多次宣传和报道,影响十分广泛。学院曾先后获得“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青年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浙江省先进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浙江省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标兵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队多次被团中央、团省委评为“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政教981班被为“全国先进班级”,三年级学生党支部被授予“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建设创新奖”的荣誉称号。由我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吴萍同学在2003年进行的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屠佳同学获2005年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同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特别奖。 四、历任领导职务及任职年限(一) 政史系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高树言 党总支书记 1979.71982.6副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黄兰成 副主任 1979.61981.4张关钊 党总支副书记 1979.61982.6(二) 政教系 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施一青 主任 1990.81993.6陈根荣 主任 1993.61994.6王珉 主任 1994.61995.1高树言 党总支书记 1982.61983.12程梦林 党总支书记 1987.71992.1陈根荣 党总支书记 1994.61994.7副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施一青 副主任 1984.61990.7张关钊 兼副主任 1984.61984、7强羽旼 副主任 1984.71990.9周祖亮 副主任 1984.71990.11陈官忠 副主任 1990.91992.5陈卫中 副主任 1991.21992.6王珉 副主任 1992.61994.6陈卫中 副主任 1994.61994.7郑章瑶 副主任 1992.61994.7张关钊 党总支副书记 1982.61984.7陈晓克 党总支副书记 1984.61984.7陈红儿 党总支副书记 1984.71995.1陈卫中 党总支副书记 1992.61994.6 (三)政法系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王珉 主任 1994.71999.11陈根荣 党总支书记 1994.71995.6陈红儿 党总支书记 1995.61999.11副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陈卫中 副主任 1994.71995.1郑章瑶 副主任 1994.71995.6吴 平 副主任 1995.11999.11 郑祥福 副主任 1995.11999.11 邹信珠 副主任 1995.101999.11 陈红儿 党总支副书记 1994.71995.6郑章瑶 党总支副书记 1995.6 1999.11 (四)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社会科学教研部1、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王浴生 主 任 1963.41967.11何 豫 党支部书记 1984.111987.5副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孙久经 副主任 1961.121963.4高树言 副主任 1963.41979.6 何 豫 副主任 1984.101987.5史美珩 副主任 1984.61987.5黄昌科 党支部副书记 1983.61984.11王景尧 党支部副书记 1984.111987.52、 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张关钊 主 任 1990.111997.1何 豫 党支部书记 1987.51993.6何 豫 党总支书记 1993.61994.2黄成双 党总支书记 1997.11999.11副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何 豫 副主任 1987.51993.6史美珩 副主任(兼) 1987.51990.9王景尧 副主任 1991.21992.9沈素才 副主任 1992.101994、6吴伟松 副主任 1993.61999.11叶山土 副主任 1994.61999.11王景尧 党支部副书记 1987.51992.9潘昌哉 党总支副书记 1995.11999.113、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社会科学教研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陈红儿 马列部社科部主任(兼) 2000.112001.2王珉 马列部社科部主任(兼) 2001.22005.3何增光 马列部社科部主任(兼) 2005.3至今(五)法政经济学院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王珉 院 长1999.112004.11卢福营 院 长2004.12-2006.3陈红儿党总支书记 1999.112001.2郑章瑶党总支书记 2001.72004.12何增光党总支书记 2004.12-2006.3副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何增光 副院长1999.112004.12卢福营 副院长1999.112004.12邹信珠 副院长 1999.11-2006.3王景新 副院长2005.1-2006.3张根福 副院长2005.1-2006.3郑章瑶党总支副书记 1999.112001.7许慧霞党总支副书记 2001.72003.4陈刚党总支副书记 2003.4-2006.3(六)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卢福营 院 长 2006.4至今何增光 党委书记 2006.4至今副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洪 伟 副院长2006.4至今姜敏敏 副院长2006.4至今陈刚 党委副书记 2006.4至今田家炳教育学院一、历史沿革田家炳教育学院原名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1年9月,更名为田家炳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年6月,更名为田家炳教育学院,简称教育学院。学院成立于1999年11月,由教育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物理系教育技术专业等合并而成。教育系前身为教育学教研组,1956年杭师专成立时设立,具体负责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1964年成立教育学科教研室,直属教务处,负责全校公共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1988年11月省教委批准设立学前教育专业,1989 年2月由原教务科科长吴惠青和原教育学科教研室主任程功负责筹建教育系,1999年11月以教育系为主组建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是1990年初,在高师教育教研室基础上建立的。它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并负责全校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是半学术、半行政的机构,直属学校领导。1999年并入学院。1998年10月由楼广赤老师负责筹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1999年6月正式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务处电教中心并入该中心,张剑平任主任,楼广赤任副主任。1999年11月,学校改制时并入学院。2001年该中心被列为我省首批建设的9个高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4年3月,通过教育厅验收,成为我省首个高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张剑平任中心主任。1978年6月,我校成立电化教育专业(专科),同年9月开始招生,1993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1999年12月该专业并入学院教育技术系。目前,学院下设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传播学4个系,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广告学(数字媒体方向)等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学院在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6个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学等3个教育硕士方向,以及公共管理硕士1个方向(教育行政管理)的基础上。2005年11月,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又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还批准了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学位点。学院现有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3个省级重点A类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省级重点B类学科。设有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心理研究所、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等4个校级研究所,以及教育评论研究中心、视觉传达研发中心等2个校级中心。现有教职员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8人(含特聘教授1人),副高职称16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17人,硕士学位35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科研并重的师资队伍。二、性质和任务田家炳教育学院是浙江省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应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主要负责全省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任务。几年来,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办学,努力为浙江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作为学院追求的主要目标,通过拓展规模,优化结构,充实内涵,不断提高学院办学层次。争取再经过510年的努力,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学位点和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充分发挥学院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跻身于国内省属重点师大同类学院的先进行列。三、工作情况及特色学院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相协调的全面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中心,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学院坚持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提高办学层次;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修订教学计划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不断强化教学管理,建立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努力营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良好氛围。通过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根据自身文理兼容,理论与技术并驾齐驱的特点,立足浙江省文化大省和经济大省的地位以及21世纪新经济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取向,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既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为此,我院在制订教学计划及设置专业方向时努力贯彻和渗透这一思想,既重视对学生理论功底的培养,又重视其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塑造,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组织和考核。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充分依托现有学科优势,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努力建设好现有硕士点和4个省级重点学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博士点。四、历任领导职务及任职年限1.原教育学科教研室历任领导职务及任职年限正职: 教育学教研组 (1956年-1964年)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 ? ?(1964年-1988年3月)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 ? ? ?教育学科教研室(1988年3月-1989年2月)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程 功 主 任 1988.31989.2 刘根尧 副主任 1988.31989.2 2.教育系历任领导职务及任职年限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吴惠青 临时负责人 1989.21992.2 程 功 临时负责人 1989.21992.2 程 功 主 任 1993.91996.11 李伟健 主 任 1996.11-1999.11 吴惠青 书 记 1997.51999.11 副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程 功 副主任 1992.21993.9 吴惠青 副主任 1992.21997.5 李伟健 副主任 1992.21996.11 季诚钧 副主任 1996.111999.11 张国胜 副主任 1997.111999.11 杨 波 副主任 1999.71999.11 副书记:吴惠青(1995.121997.5)3.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历任领导职务及任职年限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吴惠青 总支书记 1999.11-2001.9 李伟健 院 长 1999.11-2001.9 副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张剑平 副院长 1999.11-2001.9 张国胜 副院长 1999.11-2001.9 施章清 总支副书记 1999.11-2001.9 4.田家炳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历任领导职务及任职年限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李伟健 院 长 2001.9-2003.2 吴惠青 总支书记 2001.9-2003.2副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张剑平 副院长 2001.9-2003.4 杨 波 副院长 2001.11-2003.4 张国胜 副院长 2001.9-2003.4 施章清 总支副书记 2001.9-2003.45.田家炳教育学院历任领导职务及任职年限正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张剑平 院 长 2003.3至今 吴惠青 总支书记 2003.3-2006.3吴惠青 党委书记 2006.4至今副职:姓 名 职 务 任职年限李长吉 副院长 2003.4-2004.9 田学红 副院长 2003.4至今 徐 君 副院长 2003.4至今 施章清 总支副书记 2003.4-2006.3 施章清 党委副书记 2006.4至今幼儿师范学院(杭州)一、历史沿革幼儿师范学院即原杭州幼儿师范学院,2006年3月学校进行专业及学科调整时更现名,其前身为浙江幼儿师范学校。1953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以杭州师范学校幼稚师范科为基础,组建幼儿师范,并当年就招收第一批新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所、全国第一批独立建制的幼儿师范学校。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幼师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曲折过程。1958年 “大跃进”,幼师超常规发展,当年不仅招收21个班近千名幼师生还兼办杭州音乐专科学校,1960年又规模剧缩,专科撤消。1962年、1965年停止招生,1963至1965年间在校生仅有150名左右。1966年1月省教育厅决定将幼师与省教育厅教研部合并,校舍迁至文三路22号,省教育厅教研部院内。这一迁就是26年,直到1992年1月,幼师近千名师生员工“蚂蚁搬家”,迁回原址。1973年,教育事业全面整顿,幼师恢复招生。此时的幼师肩负培养幼儿园师资和中、小学音、美师资双重任务,是一所综合性师范学校,隶属省教育厅,因此改名为“浙江师范学校”。1978年,省教育厅决定幼师以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三年制中专幼儿园师资为主,定名“浙江幼儿师范学校”。这一校名一直沿用至2000年。1981年,省教委确定幼师为省重点师范学校。1985年,教育部确定幼师为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加强幼儿园师资培训项目学校”。1988年8月“因浙幼师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成为国家教委首批表彰的师范学校。1993年对幼师的办学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年,招收了学前教育专业两个班80名大专学生,迈出了办学层次提升的第一步。这也是浙江省教育史上第一届大专层次的幼师生。首届大专生的招生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中专应届优秀毕业生。大专阶段的学制为两年,这就是所谓“三二分段模式”。此后,该模式的大专教育成为幼师相当一个时期办学的主要内容。1995年7月,首届大专学生毕业,走向浙江幼教第一线。1993年和1998年,省教育厅分别决定幼师为“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和“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从此,幼师开始大规模地面向全省幼教界全面铺开职后教育。1998年,幼师又开始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专科模式的试验。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连续学习五年,毕业时发大专文凭。2000年,这一模式扩展至全省,幼师开始与全省有关兄弟院校进行五年制大专联合办学的试验,即学生在教学点先学习三年,主要完成高中段的教育和打下专业技能的基础,然后在本部学习两年,完成专科段的专业教育。至2003年,这样的教学点分布到全省的8所院校。五年制模式的优势得到了幼教界的赞许,适合了目前的省情,受到省教育厅、教育部的肯定。2000年4月,这是幼师历史新纪元的开始。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的通知,撤消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建制,成立“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2001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计委下发关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并入浙江师范大学的通知。从此,学院正式迈入高校行列。2002年秋季,学院招收第一届也是浙江省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迈出本科教学第一步。2003年学院成立实验幼儿园协会,建立起完整的见习、实习基地。2004年学院成为全国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挂靠单位,院长当选为理事长。2005年秋季,学院新设本科艺术教育专业开始招生,这一年的冬季,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点申报成功,实现了办学层次提升的历史性跨越。二、性质与任务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是浙江省的幼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和幼儿教育信息服务中心,是浙江幼教的工作母机。作为幼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50多年来,学院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幼教英才,目前浙江省85%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长、副园长、市县幼教教研员均为学院毕业生,全省9名幼教特级教师全部为学院毕业生。50多年的办学推动并见证了浙江乃至中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追求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一直是学院办学的重要目标。由于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和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设在本院,学院不仅通过职前培养为幼教界输送了大量人才,而且还承担着幼儿园教师在职提高的艰巨任务。作为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院就成立了“幼儿教育研究室”,近年来学院结合自身发展现状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瞄准学前教育的最前沿,在原“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校级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相继筹备成立了学前教育研究所、学前课程研究中心、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三个院级研究机构。学院对全省幼儿教育从宏观到微观,从教材到教法,进行了有计划的、全面的研究,先后完成了浙江省民办幼儿园发展状况调查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幼儿园教师人格特征研究还获得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省学前教育研究会设在本院,全国幼儿园教师教育学会秘书处也设在本院,大量省内外的学前教育研究活动是在学院的组织参与下完成的。作为幼教信息服务中心,学院对全省乃至全国幼教也具有辐射力。一本在全国幼教界颇具影响的月刊幼儿教育杂志,就是1981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级行政事业单位商业地产租赁合同集
- 广州房地产市场合同
- 临时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 挖掘机维修培训
- 版房屋交易定金合同样本
- 教师全员“心育”素养提升培训大纲
- 2025版产品采购合同指南
- 空气净化器产品创新趋势与市场需求分析考核试卷
- 2024年04月河北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选调医务人员100人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竹子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考核试卷
- GB/T 24008-2024环境影响及相关环境因素的货币价值评估
-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分析技术考核试卷
- 2024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议全文解读课件
- 人教pep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期中期末复习试卷
- 电梯维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维护操作手册
- 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说课课件
- 低碳环保管理制度
- 2024年宪法知识竞赛必考重点知识(共50个)
- 急诊科提高出诊车物品放置规范率PDCA项目
- 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