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作者:-日期: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近期,我们对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情况进行调研,总体感到,近年来红色旅游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很好地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1红色旅游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红色旅游开展4年多来,始终保持蓬勃发展势头。即便在2008年先后经受了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的影响下,在我国入境旅游下降和国内旅游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下,红色旅游仍继续快速发展:全年接待人数达2.72亿人次,同比增长18.26%;其中,境外游客增幅较大,同比增长超过30%;综合收入达1239.35亿元,同比增长35.15%。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43.7万,同比增长17.59%;间接就业人数达207万,同比增长40%。天津、辽宁、广东、云南、宁夏等省份接待人数增长超过50%;韶山、长沙、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广安和临沂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仍然保持20%左右的增长。2红色旅游发展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一是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家安排专项经费5.36亿元,维护修缮了一大批红色遗存,保护了一大批红色文物;国家和地方还筹资近68亿元,建设红色旅游重点区域3300多公里公路,新建、改扩建边远地区21个支线机场,现在延安、井冈山、百色等12个机场已建成通航,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有106个设立了铁路停靠站,使红色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得到大大提高。二是红色旅游精品体系建设逐步形成。2005年以来,国家为加快建设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安排专项资金20多亿元,新建和改造了200多个红色旅游项目,提高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点)的质量。此外,上海、重庆、长沙、南昌、遵义、延安等红色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中心城市党委、政府,将发展红色旅游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对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的投入,提高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点)的质量,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实施行政区划内或跨区域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送”,增强了红色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和产品的影响力。鄂豫皖“三省六市36县”、川黔渝“三省四市”和湖南伟人故里“红三角”等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品牌更加成熟;晋冀豫“太行抗日烽火”,赣南、闽西“红色根据地”,中山、湘潭、广安三市“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里红色旅游联盟”,闽赣粤“三省八市”等十几个红色旅游区域联合体蓬勃兴起,对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3红色旅游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4年多来,全国红色旅游共接待观众6.72亿人次,综合收入2740亿元。红色旅游不仅带动了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成为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更主要的是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围绕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主题纪念活动,各地和有关部门结合红色旅游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据调查,绝大多数旅游者参观后感到“深受教育”,“增强了对党的感情和对先烈的崇敬”。在上海党的一大会址,一位干部在留言簿上深有感触地写道,“参观一大会址后,我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爆发出非常旺盛的激情”。不少地方反映,很多人入党、入团申请书是在参观红色旅游景区后递交的。各地中小学校将红色旅游景点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基地。不少学生参观红色景区景点后写下“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心灵受到了震撼”、“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等感人肺腑的留言。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宏观指导与协调,整合各部门和各方面的资源。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分布全国各地,归属及体制各异,目前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及调度,亟须进行协调与整合,形成有序发展的大格局。如很多红色景区景点在内容上有相近之处,如果每个地方都搞小而全,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将影响红色旅游的整体形象。有关方面应从宏观上对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加以规划管理,明确每一景区景点的特色、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以避免各景区景点盲目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努力形成全国红色景区景点一盘棋的有序发展格局。要大力促进景区景点间的交流。目前虽然部分景区景点间也有交流活动,但缺乏组织性,交流成果没有公开化、理论化、系统化,很少能找到指导红色景区景点发展的理论文章。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不同主题的研讨和交流活动,汇集成果,用以指导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实际工作。此外,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文物资源的配置。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文物资料的交流非常困难,建议有关方面能统一调度,合理配置文物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文物作用,避免文物的闲置和浪费。2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红色旅游基础建设的投入。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也是政治工程,必须依靠政策扶持。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加强对红色旅游基础建设的投入。有关方面应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免费开放场馆进行经济补偿机制,重点加强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鼓励红色旅游开发政策,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投资者优惠。研究制定奖励政策,对开发红色旅游的企业、旅行社等给予奖励。把红色旅游宣传作为公益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红色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3提高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陈展水平和讲解员素质,更好适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已对一大批景区景点改陈布展进行了资助,使这些景区景点改陈布展的状况发生显著变化,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景区景点展示内容单调、展示手段落后,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要适应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大资助力度和工作力度,不断探索、改进陈列展览方式,通过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努力提高景区景点基本陈列水平,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红色旅游,更好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尤其是讲解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使他们不仅成为历史知识的讲解员,还要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员、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更好地适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打造精品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为了振兴旅游产业,使我区文化与旅游更加深度结合,发挥产业最大效益,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计划,于2007年9月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区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岩寺、西溪南、潜口、呈坎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村庄进行了实地调查,召开了文化界、旅游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8次座谈会,并到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了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我区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区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和当今旅游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发展情况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利用我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文化文物资源初步得到利用,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一)文物资源较为丰富区已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区古民居品味高、数量多、分布广,受到业内人士普遍称赞。其中历史文化保护区“一村两国保”的呈坎村有21处国保建筑,是名符其实的“国保”村;唐模村以水口、水街、孝子湖、古银杏树彰显特色,被国家园林界视为水口的经典村落。另外西溪南、灵山、洪坑、蜀源等14个古村落也别具特色。除此之外,岩寺还有“桐子山”和中科院命名的“岩寺皖南龙”遗址,又有小岩元代古岩寺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存明清各个时期古民居、古遗址1100余处。(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近年来,黄山毛峰手工技艺、唐模水口文化分别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推陈出新了舞和合、柳翠娘、花棍舞等民俗节目,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岩寺的上九庙会、世间流传的烂肚宝故事、潜口腊八庙会、灵山灯会等,其风格各异,闻名遐迩。(三)藉历史名人灿如星河古老的,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文风昌盛,区历史上共有进士219人,每百人出0.22个进士,高于全国平均数27.5倍。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理学名扬四海,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更是不甚枚举。卓有影响的有:南宋朱熹就盛赞“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兄弟“双贤”罗愿、罗颂。罗愿于1175年撰成新安志10卷,是本省第一部地方志书;被誉为明代“文坛五子”之一的西溪南人汪道昆,著有太函集、太函副墨;明代著名戏剧评论家岩寺人潘之恒,著有黄海;清代洪坑人洪亮吉(17461809)直言敢谏,率先提出人口问题,写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人口问题专论治平篇,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早5年,并著有洪北江全集;民国时期唐模人许承尧是著名教育家、收藏家、诗人,著有疑庵诗集、歙故(又称歙事闲谭),并主纂歙县志;此外还有明代制墨四大家中的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扬州八怪占其二的汪士慎、罗聘,著名画家、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岩寺人江兆申,当代著名教育家、徽学泰斗潜口的汪世清等等。(四)文化旅游商品逐步走向市场以竹雕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后起之秀,并涌现出了曹篁生、洪建华、朱伟等领军人物,他们多次在一些大型展览会、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展示了我区竹雕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黄山毛峰、徽墨、徽派盆景、蜂蜜、苗木等传统工艺不断得到挖掘,有的初具规模,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众多的历史名人,注定了区旅游项目的品味高。其中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江南第一村”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呈坎、千年古镇-西溪南、华东第一原生态高山湖-丰乐湖,还有潜口明清民居博物馆、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景区,并拥有“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体验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等旅游线路和项目,是旅游理想的目的地。(六)怡人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青山碧水,森林覆盖率为71.39%,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号称“天然氧吧”。特别是古民居、古村落与自然天人合一、高度和谐,宛若一幅幅山水画,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亮点和优势。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民营兴区、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旅游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下,先后启动了潜口明清园,呈坎古村落,唐模、西溪南,龙山湖景区以及华商山庄的开发,创造了三个国家级4a景区,一个3a景区。区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徽游客逐年增加,门票收入进一步增长,这为今后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肯定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它将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当前,一些部门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认识和定位,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足够的把握,缺乏信心,认为抓旅游税收少、见效慢,“富民不富区”,形不成支柱产业。有的部门把发展旅游当成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没有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配合,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应当清醒的看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最长,带动面最广,无疑是未来一大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坚定不移实现“工业立区”战略的需要。(二)旅游产业发展专业性规划不到位(三)对文化旅游品牌的确立不到位多年来,对于历史文化积淀与具有多元特色的现代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特色,缺乏系统的考察、整理和研究,未能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我区文化旅游建设的准确定位,缺少统一品牌。这对于我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宣传营销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不清晰,景点景区的宣传品牌定位更是变幻无穷,既失于挖掘整理提炼,更谈不上有效规范使用。(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当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旅游主管部门与大产业要求的管理职能不适应。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管理多,服务少。旅游产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涉及到文化、城建、规划、宣传、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宗教等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在目前的体制下,要完成这种有效的协调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区旅游项目开发总体上讲,投资实力都不强,力度不大,速度不快,或多或少存在着优先占有公共资源而动作迟缓现象。因此,需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新。(五)重点旅游产品精心打造不到位我区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特色鲜明,主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但小、散、稀的特点也比较突出,缺少有号召力的亮点。景区景点运营的公司综合实力都很弱,投入少、建设慢,且开发的层次不高、深度不强,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导产品,致使龙头旅游产品或精品难以形成。从总体看,景区景点分散,“满天星星,没有月亮”,没有文化旅游产业龙头。所以,有必要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努力把区内重点旅游产品打造成国内旅游行业的精品。(六)旅游推介促销不到位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突显,品牌包装、宣传促销是关键所在。我区旅游推介促销不足,旅游宣传范围有限,在媒体上未能持续进行宣传,形不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合力,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使旅游品牌缺乏吸引力,致使游客人气不足。同时,宣传促销缺乏大手笔,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各个景区、旅行社各自为政的状况普遍存在,没有形成整体宣传的态势,加上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七)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不到位当前我区大交通环境优势已初步形成,但景区景点内部的道路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如潜口-唐模-蜀源-灵山-呈坎环形旅游线路,部分路段大型客车难以进入。就全区而言, “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发育不够成熟,设施功能配套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各重要交通入口(尤其是合铜黄岩寺出口处)没有大型的旅游宣传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宾馆、酒店数量少、等级低、容量小,且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尤其是娱乐场所和旅游购物中心尚未合理配置,致使部分游客进不来,或者在区内逗留时间短。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八)徽文化在旅游产品中融入不到位我区虽然有堪称三大地域文化的徽文化,但风光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紧,基本上是单打一,文化和旅游两张皮,没有真正把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中去,形成不了合力,更没有成为旅游产业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近些年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民间艺术团体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走向市场步履维艰。文物修缮保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以及充分挖掘、整理、推出徽文化的专业研究机构严重缺失,这样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由于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在旅游上的运用程度不高,绚丽多彩的文化、民俗风情得不到充分展示,耐人寻味的人文历史、饮食文化挖掘、包装不足,旅游景区(点)文化注入性差。美好的自然风光空有秀气但无灵气,无文化内涵,韵味不深,这无形之中就缩小了我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空间。(九)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深度不到位一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运作不力。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纪念品档次低、千篇一律,对能体现历史文化形象的可视性旅游商品、工艺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本土传统的名优土特产品,如贡菊、灵山贡米、红薯干、酒酿、灵山竹编等,没有配合旅游进行规模开发。旅游商品街建设几乎空白,缺少特色产品定点商店,这样直接影响了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导致旅游产业效益低下。(十)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育不到位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但是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如导游人员的文化旅游综合水平不高,酒店员工文化素质偏低,旅游策划管理人才较少等。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整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缺乏统一、完善的对接机制。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导游人员在介绍景点时,对景点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讲解词简单生硬,且张冠李戴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必然会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后续发展。三、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充分发挥我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一)依法保护,珍惜文化旅游资源一是要全面普查,摸清家底。高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是我区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为有利于管理和保护全区文物资源,建议升格区文物管理所为副科级单位,对全区境内徽文化资源(含非物质类及历史遗存)进行再次的清理普查,并逐一登记,建立档案,做到知根知底。二是要实施抢救性保护、维修。对急需保护、又有能力做到的,应刻不容缓地进行抢救;对一时还有困难的,要通过对上争取,编制项目尽快进行维修,使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不再流失。三是要尽快公布一批“区保”。根据文物的性质,选择一批作为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公布。既便于向上逐级申报,更便于对现存文物进行依法保护,减少损失。四是要依法加强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坚决制止与古村落环境风貌不一致、不协调的建筑出现,确保古村风韵。呈坎、西溪南、潜口、唐模、洪坑、蜀源、灵山要实施整体保护,制定保护规划,划出保护区并重在落实和督查。对于条件暂不成熟的地方,宁可不开发、缓开发,也不能滥开发,防止造成破坏,留下后患和遗憾。要加快水资源的治理和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历史上的哪怕是一段残垣,一处遗址,今日同样要留下带有时代文化的历史印记。 五是要对远古遗址实施保护。对罗田“岩寺皖南龙”、岩寺“桐子山遗址”实行保护,划定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并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展示我区远古的灿烂文明。(二)加强研究,提高文化旅游含量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区作为古老的一部分,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域名保留地。我们对徽文化的研究,对区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研究显然不能落后,这是责任所在。建议尽快成立徽文化研究机构,安排选调专业和业余骨干人员,组成专门队伍,对各个景区景点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宣传、策划和包装,确立各个景区景点的品牌、内涵和推介口号,编写资料书和宣传册。(三)精心策划,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品牌决定产品发展方向和重点,决定了宣传促销能否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说品牌无价。一是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文化要突出个性,旅游更是如此。区是10万人口的小区,无论是布局、建筑风格,还是总体形象都应突出个性,越有个性,才越有吸引力,越有魅力。区是山水之乡、茶乡、竹乡、休闲养生之乡、文物之乡、徽墨之乡、名人名士之乡。我区总体形象定位宜为:精巧、秀雅、生态、徽韵。宣传口号可为:区是文物之海、古建长廊、水墨画廊、休闲胜地。具体宣传也可:区有一处处古村落、有一个个古祠堂、有一座座古桥、古塔、古牌坊、有一幢幢古宅、有一丛丛古树、有一批批名人。二是统一品牌的准确定位。品牌就是一张名片。品牌的打造要切忌平淡枯燥,失去吸引力,又要防止与其它地域景点雷同,否则就等于没有品牌。还要注意不可夸大其词,捕风捉影,胡乱拔高,以招非议。我们建议:根据我区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可以考虑为:(1)区文化传承地。我区是唯一“”域名保存地,徽文化积淀厚重,人文荟萃,理应传承,当之无愧,受之无愧,无可非议。(2)明代(或明前)文化遗存地。我区明代文化遗存多,在文物古建上:呈坎村和潜口民宅的明园较之黟县西递、宏村数量多;在人文上,单进士明代和明以前就有63人,较之休宁县多;岩镇状元唐皋、“文坛五子”之一的汪道昆、藏书大家、刻书大家吴勉学、吴王官 、吴养春、戏剧家潘之恒等均生于明代、成名于明代。(3)“休闲养生在”。这一品牌还要继续推出,我区有幽雅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适合休闲养生,但关键在于要在“休闲”和“养生”两句话上大做文章,要留得住人、有内容留人。对于景点个体来说,还应突出个性,防止千篇一律,做到有差异性,特色性,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要认真策划好各自品牌,竭力打造一景一品、一村一品,形成品牌效应。如:岩寺镇可以考虑打造第一状元镇(一镇5状元);西溪南村可为第一进士村(一村30个进士,41个举人);呈坎可为一村双国保或江南第一村;唐模可为江南水口园林第一村。(四)强化规划,搞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黄山市区旅游发展规划(20052010)已经制定,必须严格按规划开发建设,确保旅游业健康发展。为了使文化与旅游更好地结合,还应补充、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规划,旅游建设规划、文化产业规划及各景区景点建设规划。规划的制定要有科学性,要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要有专家论证,防止简单化、短期行为;规划执行还要有连续性、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随心所欲。规划不光是拿来看,更重要的是去按规划落实。要下决心对所有景区景点、核心保护区周边的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更不得乱拆乱建。建筑是形,文化是魂,环境是本,应该成为我们应有的建设理念。景点要有综合开发意识,不能就景点开发而开发。生态、环境、服务、标识牌、广告牌、停车场、公厕、旅馆、酒店、旅游商品购物、娱乐场所、邮政通讯、交通道路、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都应科学设定。我们对景点的开发也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上,要注意防止开始热热闹闹,过了一阵冷冷清清,要成熟一个,包装一个,开发一个,推出一个。我区在近期内,宜对呈坎、潜口、唐模、新四军四部旧址、丰乐湖、西溪南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打造精品;对蜀源、灵山、二坝、洪坑要尽快制定好规划,先保护好文物、建筑和生态环境,再通过招商引进有实力、有资质的客商进行开发。对各村落、各景点都要认真研究探索文化资源表现手段,进行功能界定,尽量避免雷同,要保持冷静心态,精心策划开发,循序渐进地推动。(五)破解瓶颈,加快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一要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延长产业链。随着我区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自驾游与日剧增,景区沿线必要的交通旅游标识牌、景区景点的宣传牌、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要加快建设和完善。要加快重点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呈坎、唐模的乡村旅馆,丰乐湖的度假酒店,龙山山庄的建设。要尽快启动自驾车营地、枫丹白鹭五星级酒店项目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区位优势地段,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洗浴中心和茶楼建设。二要突出地方民间特色,进一步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步伐。要突出民间工艺品开发,瞄准市场,包装提升,使木雕、石雕、竹雕、徽墨、竹编等形成品牌化,系列化和规模化。在一些景区景点可采取“前店后坊”的产销方式,集浏览观赏、参与劳作和商品销售于一体,既可丰富浏览内容,又可诱发游客的购物欲望。同时,加大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和包装,直接进入购物市场,满足不同游客的购物需求。(六)整合资源,加快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区文化旅游点多线长面广,在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上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唱各的调,较少整体联合,整体包装打造和宣传促销,缺乏团队精神和群体力量。一要下决心整合资源,整合线路,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二要详尽地制定好总体规划,安排好线路,串珠成链,串点成线。三要加强区内景点的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大手笔、大气度地实行重组整合,坚决防止和纠正不顾大局,谁也成不了气候的狭隘意识和行为。四要加强与歙县、绩溪、黄山及其它区县的联合,形成东线旅游板块,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对外促销,提高区知名度,实现文化和谐。同时,在线路整合上,围绕“古色、绿色、红色”板块,精心做好已经运行多年的“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休闲养生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线路。但重要的还是要丰富内容,增加内涵,吸引游客兴趣,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七)文旅结合,丰富文化旅游内涵一要提升文化旅游景点的徽文化内涵。要鼓励区内外从事和热爱徽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多出精品,进一步把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要搞好旅游景点的包装设计,提升徽文化内涵,让游客更多地感受和体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文化旅游景点的导游词,要突出徽文化的核心内容。要根据各个景点风土人情、建筑风格、民俗掌故,编写出既有趣味性和故事性,又有真实性和知识性的导游词,做到雅俗共赏。二要丰富充实旅游内容。要紧紧围绕旅游业六要素,充实文化内容,增加互动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文化和古建筑本身就让人有一种沉闷、压抑感,所以要合理安排丰富多彩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游客参与的民俗、民风、茶文化、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制作、养生保健等活动,做到游客参与、动静结合,留得住人、留得下客。要以文促旅,以旅活文。在旅游项目中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旅游的文化附加值。真正实现“观光型”到“体验型”,再到“寄居型”的升级进位。(八)培养人才,提升文化旅游队伍素质一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徽文化知识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提高综合素质和宣传、传播徽文化的水平。二要加强与省内外各类高等院校合作,在我区创办实习、培训基地。区职教中心要实行定向培养,开办文化、旅游专业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三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引进、培养各类适用人才。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来。(九)创新机制,拓宽文化旅游投融资体系一要采取旅游招商与工业招商同样的政策支持和奖励办法,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资本运作为纽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二要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文化旅游产业。三要在经营过程中,注意保护农民作为产权人的利益,农村公共资源作为所在村的集体利益,鼓励农民参与旅游活动,形成大旅游的氛围和格局。(十)加强领导,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小组,要切实负责协调好全区文化旅游深度结合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必要时,可成立旅游经济工作委员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区工作合力。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积极对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区政府要发挥好资金引导作用,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抢救性文物的保护、维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用于全区旅游的整合宣传促销,公共服务设施、人才培训等。群众社区文化、各类文艺业余组织,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业务辅导。三要积极营造好社会大环境。要进一步形成大文化、大旅游的氛围,形成干部群众都参与,上上下下都支持的格局。要建好图书馆、文化馆,开辟徽文化展示厅,名人展示厅等。要组织力量编写文化简明乡土教材,让中小学生和全区人民了解我区丰富文化底蕴,开展爱祖国、爱的教育。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特色产业。我区作为古域名唯一传承地,历史人文底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的文化旅游业必将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红色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配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中办、国办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及省、市红色旅游规划项目。开阳县史志办组织人员对所属区域的红色资源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县红色旅游资源景点18处,其中:红军抢渡遗址9处,红军标语4处,红军战斗遗址2处,红军总部旧址1处,红军坟1处,张学良将军幽禁地(含白安营钓鱼处)旧址1处。分别是:一、红军战斗遗址1. 茶山关渡口红军抢渡乌江遗址茶山关,先名河渡关,位于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胜利村与遵义县尚稽镇茶山村交界处乌江中游,1982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年间开为私渡,同时设税关和军事关卡并派兵驻守。崇祯元年(1628年)由驻军参将何某及茶山税官张文登等捐银修建渡口两岸古道,两岸崎岖山路变成通衢。崇祯三年(1630年),开州羊场(今开阳县龙岗镇)人周维璧又捐私产以助渡口,但仍为私渡;后来由于渡夫索取太甚,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乌江两岸富户购买田产二百挑作渡产,才改为义渡。开渡后数百年间,一直是贵州入川和川盐入黔咽喉。因为明代遵义(播州)属四川,乌江为川黔界河。因此茶山关渡口处原有“蜀水黔山”、“黔蜀古分疆”等古碑,可惜现已无存。1935年元月初,红军长征途中,彭德怀、杨尚昆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三军团集结于开阳茶山关、桃子台、楠木渡等渡口乌江南岸,由于红一军团于元月3日从瓮安县江界河等渡口全部渡过乌江,茶山关等处北岸守敌国民党川南边防军教导师第一旅旅长刘翰吾部慑于红军声威,望风而逃,元月36日,红三军团从茶山关等渡口搭浮桥抢渡乌江,并奉命驻守茶山关、尚稽、懒板凳(南白镇)和刀靶水一带,警戒乌江南岸之黔军,掩护军委纵队进占遵义。为遵义会议召开创造了条件。元月16日,遵义会议召开期间,黔军曾偷袭三军团驻守的刀靶水和螺蛳堰阵地,彭德怀奉命离开会场前往刀靶水指挥战斗,击退了黔军。茶山关渡口地处乌江中游峡谷地带,两岸山势险峻,山青水秀,古人有诗证之:“乌江无安渡,茶山尤险极。急流一线穿,绝壁千仞植”。现渡口两岸仍存明清古碑十六通,评细记述了自明代开渡以来扩修渡路及渡口管理的历史。在方兴未艾的红色旅游中,茶山关渡口不仅因红三军团抢渡乌江而享誉省内外,而且在构皮滩电站峻工后,将成为上连息烽乌江峡谷下连瓮安江界河景区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必将为贵州红色旅游增辉添色。2. 脚渡河渡口红军抢渡清水江遗址位于开阳县龙岗镇坝子村与龙里县洗马镇长沟村交界处清水江中游脚渡河段。渡口开辟于清初,为两岸士绅捐资所建私渡,北岸还建有神庙。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于脚渡河水暴长,渡口般只、神庙、船夫住房和两岸古道均被冲毁。开州大荆(今龙岗镇大荆村)士绅莫文达率子莫大得、莫大琳及富户张凤鸣等捐资将古道、神庙、船只、住房等修复。红军长征途中,1935年4月5日,中央红军主力在红一、三军团佯装进攻贵阳和东渡清水江掩护下,迅速从脚渡河、干坝河和顺岩河等渡口搭浮桥南渡清水江进入龙里境,又把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了清水江以北和以西地区,初步实现了“调出滇军、西进云南”的重大战略部署。渡口两岸现存古道数十米。3. 干坝河渡口红军抢渡清水江遗址干坝河渡口,位于开阳县龙岗镇大荆村下寨与龙里县洗马镇长沟村中寨交界处清水江干坝河段。清代开为私渡,渡口两岸有简易石道抵渡口。1935年4月5-7日,中革军委纵队及中央红军主力一部由干坝河渡口南渡清水江进入龙里境,红军总部由开阳羊场坝子进驻龙里洗马谷寨。为实现“调出滇军,西进云南”的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渡口两岸现存古道数十米,南岸还保存有清代佛道合一的方柱形石雕神像一尊,高达2.2米。4. 楠木渡红军抢渡乌江遗址楠木渡,位于开阳县楠木渡镇黄木村与遵义县尚稽镇交界处乌江中游。清代开为私渡,1935年元月初,红三军团一部从此抢渡乌江,2002年开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咸同战乱时,楠木渡上游的要津茶山关渡口及其所在“黔蜀周道”因战乱受阻,楠木渡逐渐取代茶山关的重要地位,成为乌江中游要津之一。其后,乌江两岸先后分别修通了到渡口的大道。1935年1月初,红三军团六师奉命从楠木渡迅速抢渡乌江后,攻占遵义县尚稽镇,随后三军团总部也进驻尚稽,并很快部署三军团四、五、六师分别驻防乌江中游刀靶水到楠木渡段。1939年,奉开阳县政府之令改楠木渡为义渡,扩修渡口码头和两岸道路,并新造渡船两只,开阳县长解幼莹参加义渡落成典礼。1944年,开阳县发动民工改修开阳到楠木渡公路,但未能通车。解放后经数次修建,1963年全线通车,渡船也改为机动船,是贵阳市现存唯一的通车机动船渡口。为纪念红军从楠木渡抢渡乌江的状举,2003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开阳县马场镇已更名为楠木渡镇。渡口处现存古道数十米。5. 龙坑渡口红军抢渡乌江遗址龙坑渡口,位于开阳县龙水乡龙溪村与瓮安县交界处乌江中游,清代开为私渡,因附近有龙坑场,故名龙坑渡口。龙坑场为开州著名大集市之一,龙坑渡口商旅往来不断,并在渡口处岩洞内新建接龙阁以保平安。1923年,龙坑场士绅吴德魁、谭启勋等捐资改建为义渡,1929年,当地土绅又捐建石佛一尊立于渡口岸边。1935年1月2日,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从余庆回龙场渡口和瓮安江界河渡口抢渡乌江的战斗,红三军团一部从龙坑渡口抢渡乌江,进入瓮安境并向遵义前进。解放后,龙坑更名为龙水,龙坑渡口也随之易名龙水渡口。现渡口两岸仍存清道光年间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修披绣阁功德摩崖和接龙阁亭记摩崖四方,宣统元年(1909年)修建接龙阁功德碑一块和民国石佛雕像一尊。6. 桃子台渡口红军抢渡乌江遗址桃子台渡口,位于开阳县楠木渡镇与遵义县尚稽镇交界处乌江中游,开渡于清代,离“黔蜀周道”要津茶山关仅数公里。1935年1月2日,由于乌江北岸守敌黔军慑于红军主力声威不战而逃,红三军团五师经过缜密侦察后从桃子台等渡口偷渡乌江成功,为红三军团主力抢渡乌江奠定了基础。现渡口两岸仍存古道和石梯坎等遗迹,渡口南岸当地群众还自发建有“红军路”纪念碑,并塑有红军战士雕像等。7. 水口渡口红军抢渡洛旺河遗址水口渡口,位于开阳县花梨乡新山村与翁昭村交界处洛旺河渡口下游两公里处。清代开为私渡,两岸有古道直通渡口。由于渡口处河面宽阔,水流较缓,加上河中心有天然石墩可资渡河,1934年底到1935年初,红三军团前卫控制上游洛旺河渡口要津后,红三军团四师从水口渡口搭浮桥抢渡洛旺河,并迅速北进到马场(今楠木渡镇)乌江南岸,为红三军团抢渡乌江探路并赢得了宝贵时间。渡口两岸现仍存崎岖古道数十米。8. 龙坡渡口红军抢渡洛旺河遗址龙坡渡口,位于开阳县花梨乡新山村与冯三镇毛坪村交界处。清代开为私渡,两岸山势险峻,古道多从山岩上开出,工程艰巨。1935年初,红三军团六师在四师、五师抢渡洛旺河的同时,迅速从龙坡渡口抢渡洛旺河并过毛栗铺(今属冯三镇)到达马场(今楠木渡镇)乌江南岸楠木渡等渡口准备强渡乌江。现渡口两岸仍存崎崎古道百余米和石梯坎数十级。9. 顺岩河渡口红军抢渡清水江遗址顺岩河渡口,位于开阳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与龙里县巴江乡交界处清水江中游顺岩河段。清代开为私渡。1936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元月由湖南进入贵州,经玉屏、江口攻占印江,元月20日接到中革军委指示:“应以佯攻贵阳之势,速转黔(西)大(定)毕(节)地区。”接指示后,二、六军团先后攻占平越(今福泉)和瓮安县城,27日攻占龙里洗马河。29日拂晓,红六军团十六师作为前卫从洗马河附近长寨向北进军,迅速到达顺岩河渡口南岸白崖山密林里隐蔽待机渡河。上午八时许,前卫四十六团二十多名官兵开始冒着严寒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作试探性泅渡,经过几次试探,发现水流湍急,架桥极为不易,于是有的战士从马驮子上卸下布匹,并放开结成二、三百米长的布条,让水性好的战士抓紧布条向对岸游去,有数名战士被洪水卷走,光荣牺牲。后来大家又把布条拧成布索拴在战士身上游到对岸,同时,其余官兵也从山上伐木回到渡口岸边,并开始把木头捆成三角架放入河中架浮桥,但三角架一放下去就被冲走了,同时又牺牲了几名红军战士。此时,六军团政委王震、十六师师长周球保和政委晏福生赶到渡口边亲自指挥渡河,王震还带来了红军俘虏的国民党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并在渡口现场讨论渡河办法。经过认真讨论研究,红军采纳了张振汉的建议,即在三角架下面绑扎石块,用布条在三角架顶上固定横铺树干,再用条索把三角架小心翼翼地放入水中固定后,最后以三角架做桥墩横铺木板于上,加上泥土复盖即成为浮桥。结果不到三小时,就搭起了一座稳固的浮桥,下午三时许,六军团前卫部队开始渡河,接着红二、六军团主力也顺利抢渡顺岩河进入开阳县高寨境,稍事休整后即进至羊场(今龙岗)和贵阳市郊百宜、羊昌一带。敌人慌忙调贵阳西部的两个师增援贵阳,红二、六军团主力则突然向北奔袭扎佐、修文,往黔(西)、大(方)、毕(节)地区开进,顺利实现了战略转移。1985年春,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的周仁杰(周球保)将军曾亲往顺岩河渡口考察,同年9月,开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渡口两岸现存古道数十米,南岸还有清代光绪年间佛教石雕一尊。二、红军标语1. 马头寨红军标语 1935年4月红一、三军团过开阳县禾丰时所书。现存“打倒卖国贼的国民党”,“打到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阀”、“白军弟兄与红军联合起来一同打日本去”、“红军是工农的队伍”等20余条,马头寨红军标语已于2006年5月和马头寨古建筑群一道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龙岗红军标语,位于开阳县龙岗镇许家巷许氏民居外墙壁上,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1933年4月过羊场(今龙岗)时所书,2003年经开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4月初,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突然南渡乌江,进入贵阳市息烽境,跳出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4月3日,中央红军陆续进入开阳县境,红一军团进驻开阳县底窝坝(今禾丰),4月4日进驻开阳县羊场,司令部驻羊场街上许氏民居四合院内。与此同时,红军总部进驻开阳县羊场坝子新场(今龙岗镇坝子村),并作出“调出滇军,西进云南”的重要决策。4月5日,红一、三、五军团驻于羊场一带, 4月6日,为实施调出滇军的计划,中革军委电令红一、三、五军团在开阳羊场地带集中优势兵力聚歼尾追红军之敌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欧震、梁华盛两个师,但敌人在贵阳市郊的水田、百宜一带徘徊不前,红军迅速按原计划撤退南进,就在五军团撤出战斗地点时,与敌前锋一个团交火,红一军团闻讯前往支援,迅速将敌团击溃。羊场战役是红军长征过贵阳期间歼敌最多的战役,同时羊场红军指挥所及红军标语也是中央红军在贵阳期间留下的极其重要的长征文化遗迹。龙岗红军标语即是中央红军过羊场期间所留下的。如今基本仍能辨识的为楷体横向墨书“国民党是自古以来最大汉奸的帮凶”。3. 久长红军标语位于开阳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久长村杨氏民宅外墙壁上。1935年4月初,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从息烽和修文分几路向开阳羊场(今龙岗镇)一带集结。4月5日,中革军委令红一军团进驻高寨,并派出小部兵力和工兵佯装在高寨久长坝、平寨清水江段的水尾、中渡、小河口等渡口大张旗鼓地搭建浮桥,做出红军主力即将全部东渡清水江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之势,以掩护红军主力南渡脚渡河。久长红军标语即是红一军团在久长一带佯装东渡时所书,现存一幅,为竖向隶体墨书三列:“红军是干人的军队”。高约3米,宽约4.5米,部分字迹已模糊,开阳县人民政府200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 光中红军标语位于开阳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平寨村光中寨蓝氏民宅堂屋内墙壁上。光中是开阳县最大的自然村寨,也是全县最大的苗族村寨。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主力转战开阳羊场一带时,红一军团奉命由羊场(今龙岗)向东开进,佯装东渡清水江。当夜,军团司令部驻杠寨,大部分红军则住高寨、光中、平寨、杠寨一带。其中,住在光中寨苗族同胞蓝有素家的红军官兵在他家堂屋内墙壁上写下了不少标语。蓝氏民宅正房现仍基本保持当年原状,面阔五间,穿斗抬梁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明间(堂屋)内右板壁上保留有竖向墨书红军标语“红军是干人的军队”、“消灭地主阶段”、“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等四条,少部分字迹已略显模糊。三、红军战斗遗址1. 羊场红军战斗遗址 位于开阳县羊场(龙岗镇)西部叉坳和北部后坝。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长征抵开阳县与龙里县交界的脚渡河两岸,其中,红一军团一部及红军总部已南渡脚渡河入龙里境,但红一、三、五军团大部仍驻开阳羊场一带。由于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之九十和九十二师一直尾追中央红军不放,凌晨4时许,中革军委电令红一、三、五军团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伏击该两个师尾追之敌。于是,红一、三、五军团按军委部暑分别埋伏于羊场西、南和北部地区北起叉坳、西至堤坎、东到大水塘的宽近一里、长约十余里的狭长山间谷地,以期全力歼击尾追之敌。但敌人慑于红军声威,停留在贵阳市郊百宜一带徘徊不前。十四时许,军委下令撤出战斗,按原定路线转移。十五时左右,正在撤出战斗地点的红五军团与敌前锋在后坝遭遇,战斗打响后,附近红一军团立即前往支援,经过激烈战斗,敌人一个团被击溃,红军则按既定战略南撤。羊场战役是红军长征过贵阳期间歼敌最多的战役,现叉坳、后坝一带仍保存红军战斗过的战壕数十米及红军烈士墓两座。2. 洛旺河红军战斗遗址,位于开阳县花梨乡清江村洛旺河(清水河下游)大桥下数十米处,因系1934年底到1935年初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进入贵阳境内的第一个抢渡江河战斗遗址,2002年经开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期洛旺河渡口位于贵阳到湖南古道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明末开为私渡,为当地孙、谌、吴等八大姓人家集资建渡,并轮流收取渡河资费。清代中后期,由于战乱繁仍,八姓索取渡资太甚,商旅行人颇受其苦。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州(今开阳县)知州胡璧恩威并用,逼劝八姓捐出渡口改为义渡,开州思外里(今开阳县花梨乡一带)里长孙启梁、贡生吴朝锦等积极响应,慷慨捐出渡口和渡田,为此,胡璧报经贵州省布政使司同意后拟定义渡章程,并刻石竖碑,同时还立功德碑数通,镌刻募银数目、田产挑数及丘块四至等,以传久远,以资查证。此后两岸商旅大受其利。1934年12月29日,红三军团长征途中由瓮安县进入开阳县花梨境,四师十三团作为先头部队最先抵达洛旺河东岸,当东岸守敌还在酣睡之中时,红十三团七连已抢先找到一只小船开始渡河,当七连战士全部渡河到东岸并沿古道往山上急行军时与东岸守敌遭遇,七连战士英勇顽强,冲锋陷阵,用手榴弹炸得敌人哭爹喊娘,在对岸红军机关枪配合下,迅速击溃守敌一个营,占领了西岸渡口,1935年1月1-5日,红三军团四师、五师和六师先后从洛旺河渡口和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