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讲种群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答案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即种群在空间上呈集群分布,B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若受到气候、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会发生波动,D错误。2.(2018宁夏银川四模)蚜虫常聚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是地球上最具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蚜虫的天敌。对于蚜虫,重要的是抓紧预防,避免虫害的发生。关于蚜虫的调查与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取样时应选择蚜虫较为集中的地块C.样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D.引入七星瓢虫,可以彻底消灭蚜虫答案A蚜虫属于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取样时应随机取样,B错误;样方法只能估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捕食关系可调整种间关系,不会彻底消灭蚜虫,D错误。3.(2018福建永春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答案C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无法比较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A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性别比例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B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影响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导致误差增大,C正确;一个种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会导致该种群的K值减小,D错误。4.(2018山东临沂二模)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答案C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还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会加剧,出生率不一定升高。5.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答案D由表格数据可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种群数量应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增长速率比第10年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长,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B错误;白头鹎活动范围较大,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白头鹎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通常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D正确。6.下图中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在t1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答案D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二者的差值逐渐加大,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加,因此种群数量增长较快,A项正确;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B项正确;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项正确;在t1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在t1时进行有害生物防治,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项错误。7.(2018山东临沂期末)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答案B8.(2018山东济南调研)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答案D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二、非选择题9.下列为小李同学构建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表示,表示。(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等,其数学模型:Nt=N0t中,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3)利用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大”“偏小”或“相等”)。(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5)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常常表现出分布。答案(1)出生率或迁入率年龄组成(2)气候适宜,没有敌害(-1)100%(3)偏大(4)性别比例生物防治(5)集群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0.(2018山东安徽六安段考)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下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K值为750个,M值为25个B.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C.当种群数量小于M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M值时种群数量上升D.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75、300、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600答案D曲线表示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数量下降,所以600为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即K值,当种群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的瞬时增长量小于0,所以100是种群数量的最小值,即M值,A错误;种群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B错误;当种群数量小于M(100)时种群的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当种群数量为75时,数量小于100,种群数量下降,最终数量为0,当种群数量为300时,种群数量增加到K值达到最大,最终数量为600,当种群数量为800时,种群数量下降到600,维持稳定,D正确。11.(2018山西山大附中月考)如图为研究者构建的某地区“捕食者猎物”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模型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变化B.N2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P3代表了捕食者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答案C该模型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变化,A正确;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B正确;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捕食者K值为P2,C错误;从题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但是当捕食者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猎物的数量又在不断增加;在N2N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二、非选择题12.(2018山东淄博模拟)“植物A动物B动物C”是某草原的一条食物链,生态学家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2)研究人员调查并绘制动物C种群的年龄结构如下图甲。2011年6月种群C的年龄结构是型。可以预测,种群在2012年6月后数量变化趋势最可能是,直接原因是种群的。图甲图乙(3)研究人员监测了C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数量变化曲线,见图乙。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C为食的种群D。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填“是”或“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4)动物B和动物C都是恒温动物,它们同化的能量中有不足10%用于,而其余的能量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B,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480大(2)增长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3)b不是(4)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1)依据题中所给数据可求得该种群密度是72609=480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重捕后被标记的数量相对会减少,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2)析图可知,2011年6月种群C处于生育前期和生育期的个体数量较多,而处于生育后期的个体数量较少,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应属于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