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桃园导游词.doc_第1页
江苏泰州桃园导游词.doc_第2页
江苏泰州桃园导游词.doc_第3页
江苏泰州桃园导游词.doc_第4页
江苏泰州桃园导游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园景区导游词【桃园简介】现在我们来到了桃园景区,它是我们泰州凤城河风景区的一部分。景区占地180亩。取名桃园,一是因为桃园景区遍植桃花。二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的大戏剧家孔尚任是在这里完稿桃花扇这部中国戏曲上的传奇。桃园里的桃花主要都集中在这个岛内和四周,这里种植了3000多株的桃花,有107个品种,其中有紫叶桃、菊花桃、五色桃、寿星桃、碧桃等等。而这里面又以碧桃为主,碧桃是重瓣花桃的总称,有红碧桃、洒金碧桃等。在桃园里基本上都是以观赏桃为主,没有果桃。桃花的花期在每年阳历的三月底四月初,如果大家都熟知南京的梅花山,那么以后就可以记住了:早春一月金陵看梅花,阳春三月海陵赏桃花。 【渔壮园】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一片叫做“渔壮园”。大家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渔壮园是什么呢?据道光泰州志记载,这渔壮园的主人叫俞锦泉,是康熙年间泰州的大户人家,他在自己的私家花园专门开辟了一处“渔壮园”,园中有池,中建舫亭,供演剧用。俞家世代为官,深受皇帝宠幸,孔尚任在泰州与其交往甚密,常常应邀前来观剧,耳濡目染,因此在他创作经典名剧桃花扇时在这里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借鉴。桃花扇脱稿后的首场演出也是在这里,由俞锦泉家的女昆部谱曲试演的。大家眼前所看到的这艘石舫就是当年“渔壮园”内的核心建筑,它其实就是个古戏台。古代演员们在船上演出,前面的船头就是戏台,四角的小亭子下面是奏乐池,后面的两层阁楼是供演员化妆和休息的地方。这艘石舫傍水6米而建,舫约30米长、5米宽。整个石舫在国内来说,建筑规模仅次于北京颐和园的,只比颐和园船身短1.6米。与颐和园的不同之处在于颐和园的风格是中西合璧式的,中式的船身,西式的廊柱。而渔壮园的这艘石舫则是纯中式风格,木顶是苏州园林的风格,它是根据史载孔尚任舫亭观戏之遗图设计的。与石舫相对面的这一排排石阶是观戏台,这里可以同时容纳600人就座。在我们右侧还有座小亭子,叫做流香亭。两边的甲骨文楹联“风前燕子归寝室,水上鱼儿逐柳花”出自泰州书法家顾印祖手笔。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如果坐在亭内,喝上一杯茶,看着来往的游船,听着桃花扇,是何等惬意的事情啊! 【清风阁】(面向清风阁,边走边说)现在我们前面这个高约20余米,三层八角重檐建筑叫做“清风阁”。它始建于五代,原名清风楼,取义清风徐来,登高望远的意思。(指着对面这块石头)这块石头上刻的就是清风阁诗,“飞甍孤起下州墙,胜势峥嵘压四方;远引江山来控带,平看鹰榫去飞翔;高蝉感耳何妨静,赤日焦心不废凉;况是使君无一事,日陪宾从此倾觞。”王安石是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宰相。他是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神宗年间,王安石因为大力推行新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被罢官。这座 “清风阁”也是寄托着泰州人对这位两袖清风、忧国忧民的一代名相的追念。请大家抬头看,在清风阁上有块匾额,匾额上的三个大字“清风阁”的书者是我们泰州籍书法家姚家齐老先生。大家可能对姚家齐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其实大家每天接触的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那几个大字就是由姚老先生所书。 【来凤楼】各位请跟我继续往上走。我们去来凤楼撞一撞钟,祈一祈福。(指着来凤楼左侧的石头)这块石头上刻的是关于来凤楼里飞来钟的传说。传说在五代十国时期,从杭州飞来两口钟和一块石头,飞到泰州上空的时候,突然偏离了原先的轨迹,在空中相撞,便坠落下来。石头就落在了凤凰墩顶,一只钟落入泰州的钟楼巷,现安置在光孝寺;另一只钟落入城河里,城河边的百姓对这个天外来物非常好奇,都想从城河里把它捞上来看个究竟。可大钟极其庞大,要抬起它,据说一定要一家十子同时抬才能抬起,哪户人家若能抬起,一定会全家都幸福美满。在泰州有“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说法,于是有户人家九个儿子和一个女婿就去试一试了。抬的时候,女婿这个地方有点倾斜。小儿子就对他说:“姐夫,用点力啊!”这一声“姐夫”可泄露了天机。钟一下子又落入城河。现在我们来凤楼里的这口钟就是从城河里打捞上来的。虽然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但也是人们家庭美满幸福的一种寄托。(站在来凤楼前)眼前这座飞檐翘角的楼宇就是来凤楼,匾额“来凤楼”三个大字是苏州寒山寺的住持秋爽大和尚所书。而大家左侧的这块石头上“飞来钟”是由秋爽大和尚左手所书。为什么寒山寺住持秋爽会为我们来凤楼题写匾额呢?其实秋爽大和尚和他的师傅,寒山寺的法祖性空长老都是我们泰州人,他们一直有个弘愿要为泰州立一口钟,希望江南、江北的钟声可以遥相呼应。现在这口钟已经正式和苏州寒山寺的钟结为姐妹钟。性空长老请他的弟子秋爽大和尚为我们主持了飞来钟的首撞仪式,在楼内的墙壁上有当时的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站在钟前)眼前的这口钟重达2吨,高2.2米,下口直径1.14米。秋爽大师告诉我们:飞来钟与苏州寒山寺的钟是同节拍的三响钟声。在这里也提醒大家要记住了,三响钟声,一响烦恼清,二响智慧长,三响菩提生,只能撞三下,少了不行,多了更不可。现在大家可以去撞钟祈福了。我们凤凰墩顶的这块石头就传说是和钟一起坠落的飞来石,这块石头当时就落在了凤凰墩上。 【陈庵】各位游客,前面我们要参观的下一个景块是孔尚任的旧居陈庵。陈庵是三进两厢,青砖黛瓦,有别于江南地区的粉墙黛瓦,也是典型的泰式民居。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陈庵门前的广场,首先看到上面有块匾额写着“孔尚任旧居”,在里面还有块小的匾额上面写着“陈庵”二字,为沈尹默所书,在我们进去参观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侧楹联,上联为“勋贵盖当朝”、下联为“翰墨擅海内”,据史料记载这幅对联是由明魏国公徐达题,而后由当时著名大书法家董其昌先生所书。为什么一座小小的家庵会受到如此高规格的礼遇了,有明魏公徐达所提的楹联,又由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我们经过多方面的考证,得知陈庵的主人是陈珪。他就是建造北京明故宫的总指挥,明永乐四年被任命为改造建设北京城及宫殿的工程总指挥。明史说陈珪计划周密、条理分明,在建都工程中耗尽精力,深得皇帝器重和信任,终年85岁,赠靖国公,谥忠襄。他的后代子孙共有13人相继承袭爵位,直到明亡。 各位,我们在来看看两侧的影壁,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图案很有意思:剑无鞘那么就很锋利(“风”),琴无弦,就需要我们去“调”整,伞无骨,那么就得淋“雨”,龙无爪,就象蛇身一样很“顺”,所以意思便是风调雨顺,四边角落点缀的是吉祥草,象征着国泰民安、吉祥如意!再看看大门两侧的抱鼓石,它一般用于宅门入口,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它是牌楼建筑所特有的重要构件,主要是起稳固楼柱的作用。从上面刻的花纹来看,是三狮戏球。为什么用三个狮子呢?因为“三”谐音为“善”,“狮”谐音为“事”,意思就是善事不断,功德无量,放在门口也是镇宅辟邪,企盼平安无事。 各位,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进庵堂参观,这边我们到达的是第一进,看到的是一块照壁,上面刻着陈庵记,在康熙二十七年腊月著名的大戏剧家孔尚任住进了陈庵,记录了他当时的心情和心境,后来收集在他的湖海集中。我们这边有展厅,我们到展厅来参观一下。 各位,我们这边是第一展厅,展出的是孔尚任与泰州,奇缘传古今。这边看到,第一个展板上是对孔尚任的简介,熟悉孔尚任的人都知道,孔尚任是孔子的后代,第64代子孙,在35岁之前只中了个秀才,后来屡试不中,就隐居到石门山上去了,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南巡北归,去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孔尚任因为讲论语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把他从普通的秀才提拔到了国子监博士(相当于今天的社科院院士),康熙二十五年,孔尚任奉皇帝之命来淮扬这一带治水,当时衙署就设在泰州,也就是说康熙二十五年孔尚任正式开始了在泰州的旅途。 各位,这边“命薄忽遭文章憎,缄言金人受谤诽”。从文字上也可以看出,孔尚任当官不久后,最终还是因为写桃花扇被罢官返乡,于康熙五十七年卒于山东曲阜,葬于孔林,为世人敬哀!这上面三幅图是孔尚任在孔林里的墓碑图。各位这边请,这边有五幅图,这五幅图分别是孔尚任在泰州居住过的五个地方,可以说这五幅图诉说了孔尚任经历了地方官的敬重到冷淡的全过程,为什么会这样了?这就要从康熙二十五年说起了,一开始孔尚任是住在衙署中,地方官对他的衣食住行也是安排的妥妥当当,后来由于治水方案出现分歧,一直闹到朝廷,致使河工停顿,河署经费断绝,治水失败。康熙为此大怒,一些随来治水的中层官员纷纷离开泰州,孔尚任一人奉命留守河署,欲去不能。他的官越做越冷,生活也越来越苦。从住房到生活必需品经历了地方官从敬重到怠慢甚至厌恶几个不同的阶段。最后彻底被从衙署赶了出来。他只得带着一家老小僦居到陈庵,一家人吃饭都很困难,全靠当时在泰州的友人俞锦泉等人接济。这五幅图就是当年孔尚任居住过的五个地方。在这段时间里,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根据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创作了桃花扇这部中国戏曲史上的华彩乐章,奠定了他在清初文坛上的地位。这边两块展板上分别是对桃花扇男女主人公的简介,男主人公侯方域,为河南商丘人,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号称“明末四公子”,他满腹文章,才气横溢,同时又与魏禧、汪琬合称“清初三家”,用实际行动参加反清复明。这边是女主人公李香君,李香君为秦淮河畔媚香楼里一风尘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秦淮八妓”之首,与侯方域是一见钟情。各位,这边有“金石之言,含脉之情”八个字,指的是李香君对侯方域的铿锵直言。下面还有一首定情诗,是侯方域写给李香君的。 各位游客,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桃花扇是在泰州完稿的,那是有4条秘密的原因的,第一,清初盛行文字狱,第二,任上事必须忠于皇上,第三,治水分歧工程停,第四,结识了俞、旭褚同好。各位,桃花扇一共40出,这边我们看到展板上展出的是其中6出子名,桃花扇是以南明王朝为背景,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离合之情写国家兴亡之感。旁边的这块展板上展出的是新世纪重排的1699桃花扇,江苏省是昆曲的发祥地,所以这边展出的是由省昆剧院演出的1699桃花扇,2009年是桃花扇在泰州诞生310周年,在2009年4月7日,省昆曲院在泰州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了一场1699桃花扇,重现了古典艺术的巅峰。这边展出的是侯方域与史可法在泰州征战时留下的描写泰州海陵的诗,这中间展出的是孔尚任描写泰州的诗,孔尚任不仅是一位戏曲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一生写有600多首诗,其中在泰州就作有68首,这边我们展出了其中的5首。这边展出的是泰州人研究、编写以及演出桃花扇的图片,这边值得一提的是中间这幅剧照,就是在我们桃园石舫船上上演的桃花扇的选段,颇受游人的好评。 各位,请随我这边走,这是第二进,第二进是个享堂,在明代泰州大户人家以及官宦门第人家,都会为家中修行的人设立一个庵堂,供奉观世音。各位,这边请,这边是第二展厅,这边首先看到的是桃花扇男女主人公的蜡像,是根据当年演桃花扇的两位主角真人的身高比例来塑造的。这边还有两橱窗,橱窗里所展出的是当年演出使用的戏服。这边还有一排展板,是历代名人对桃花扇的点评,有毛泽东的、茅盾的、梁启超的、王国维的等。这边中间还有一幅巨大的剧照图,看到旁白还有一把普通的宫扇,其实这把扇子当年上面只有一首定情诗,后来为什么叫桃花扇呢?李香君虽然是风尘女子,但是她比较忠贞爱国,面对奸臣的逼婚,她是宁死不从,最后她血溅扇面,当时的友人杨龙友经常到李家来往,拿了占了血的扇面加以修饰,绘成了一面“桃花扇”,最后桃花扇以候、李二人双双堕入空门为结局。 各位,这边请随我到第三展厅参观,第三展厅就是场景再现了,当年孔尚任住进陈庵的时候,只剩下这处厢房可以容身了,这边是孔尚任的蜡像,当年他住进来的时候才39岁,表情也是显得憔悴,这间是书房,隔壁就是卧室了,生活也是很清苦的。现在请随我从这边走,到陈家后园去看看,带大家领略古代我们泰州大户人家的风光。 这里便是陈家后花园,也称“怡园”。园内,小桥流水,别有洞天。大家可以看到太湖石堆砌的假山。这些嶙峋峥嵘的太湖石是造假山最佳的材料,具有皱、瘦、漏、透的特点,假山后面是三友亭,意味着岁寒三友:松、竹、梅,也象征着陈家主人好客,广结天下朋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