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简介:段文清,男,( 1988.10-),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010 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 蒋海铭,男,( 1987.11-),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010 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竞争与区域发展。 郭杜刚,男,( 1987.2-),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010 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 政策。 摘 要:本文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分析出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在于 “ 就业能力、收入差距、维权能力、户籍制度等 ” ,基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本文认为,应从 “ 加强教育培训、扩大就业渠道、加强组织协调、破除户籍鸿沟等 ” 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因素是转移的根本动力。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后,在政策、经济和市 场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劳动力转移活跃,表现出显著的特征。 1、流动规模大,特点明显。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自1990 年以后一直保持在 1000 万人以上,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年增幅约为 11.85%; 2008 年以后随着宏观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大量农民工回流,增长率降幅明显,但基数依然庞大。统计显示, 2011 年我国全国流动人口为 2.3 亿,农村劳动力外出人员超过 2 亿 。农村流动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群体,从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适龄人口为主;从性别结构上看,男性比重高于女性;从文化构成上看,其整体程度虽然普遍 不高,但却高于农村劳动力总体文化程度。 2、流动趋势与城市化进程一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遵循的是东部 -中部 -西部的梯度推移发展战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大量兴起,需要大量技能水平不高的低层次劳动力,因此,该地区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阵地。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粤、浙、闽是流向居前的三个省份,占到外出务工人员的 60%以上。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由此流入中西部地区的有所增加。另外,农村流动劳动力多从事于劳动技能、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但随着第三 产业的发展,从事第三产业人员也开始上升。 3、流动模式和目的相对一致。农村劳动力目前已形成较多流动模式,如劳务公司模式、外出务工和政府组织模式等。但是,农村劳动力流动多是通过传统的社会资源,如亲缘、血缘和地缘关系网络,自组织性特点明显,官方组织模式实现就业的比例仍较小。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出现本身是市场机制自发的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流动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比农业收入高的报酬,因为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低层次劳动力且收入比农业高。 二、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质是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达到均衡配置的结果,影响这几个方面的内外因素都会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笔者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1.就业能力低下,转移渠道较少。文化素质低和专业技能缺乏是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专业的两大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低下的文化素质严重制约了其向城镇有效地转移。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受文化层次和技能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中只能从事以简单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很难进人较高层次的产业,就业渠道狭窄,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 中处于劣势,成为城市中贫民阶层。据调查显示,农民工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从业的人员占到农民工的 63.2%,而这些工作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很大,如果经济不景气农民就很容易失去工作,从而被迫回流农村,近几年来出现的多次农民工返乡潮现象就证明了这个观点。 2.收入差距明显,转移缺乏动力。进城农民工的收入固然比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有所增加,但依然与城市居民平均收入差距较大。这不仅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少,并且直接减弱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动力,严重降低了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能力。据中华全国总工 会 2010 年的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均月收入为 1915.14 元,仅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的 62.9% ,差距明显。 3.维权能力薄弱,流动呈无序性。调查显示, 86.5%的农民工对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与之切身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超过 70%的农民工没有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用工合同的意识,这说明农民工法律意识相当淡薄,在城市维护自身权利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同时也降低了农民进城工作和定居的积极性。此外,外出务工劳动力主要靠 “ 三缘 ” 关系 -血缘、人缘、地缘向外转移。这种流动方式不仅制约了劳动力资源的有 效配置,而且提高了农民工寻找工作的成本,降低了农民进城务工和定居的动力和能力。 4.户籍鸿沟与农村阻力未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阻力来自中国社会传统的户籍鸿沟,即农民工很难取得市民身份。虽然我国县域内的户口迁移政策已基本放开,但县级以上城市对农民迁入的政策仍然是封闭的。农民即使在这些城市工作和居住 l 了长时间且有能力定居下来也很难取的城镇户籍,这导致没有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社会身份,这种不平等极大地降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的积极性,阻碍了其向城镇的长期有效转移。阻碍农村劳动力长期转移的另 一大因素是农村承包地, 70%以上的农民工务工同时在农村还种有不少的责任地,因此,农民工在农忙季节会大量回流。进城务工农民还同时拥有农村承包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进入城市后很难有其他生活保障,所以不敢放弃土地;此外,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而使用权不能自由流动获得收益,农民一旦放弃土地使用权,将导致土地收入的损失。 三、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对策 以上制约因素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长期有效转移,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条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有效向城市转移。 1.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要从职业教育和培训抓起,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根据需求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的培训。首先,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提高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课程的实用性,与社会需求对接,开设符合社会需要的课程,针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需求量大的行业和职业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比如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等;其次,对农民工在法律、卫生、城市生活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指导,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最后,要建立促进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采用政府、社会和农民工个 人三方面共同分担的模式。 2.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农民工收入。解决农民工收入过低的根本途径是为农民工提供足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在当前大中型城市人口已经饱和的状态下,要通过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协调一致,保证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可持续性。乡镇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还可以避免留守儿童缺管等更深刻的社会问题,这对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我国城乡贫富差距意义重大。以国家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契机,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 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从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乡镇企业支持,把企业做大、做强,达到农村剩余劳动力不离土不离乡就业。 3.加强组织协调,保护农民工权益。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全国及各地要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收集和发布对劳动力的供求信息,从而使各地的农民工和需求单位都能迅速地获得相关的劳务供需信息,从而避免了劳动力的盲目流动,提高劳动力的转移效率。其次,政府一方面要鼓励相关中介组织的发展,同时又要加强对这些组织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欺诈和乱收 费等不良现象,避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最后,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与用工单位建立关系,组织企业举办乡村招聘会。 4.破除户籍鸿沟,改变土地制度。政府逐渐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取消因城乡结构导致的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尤其是要取消在户籍关系上的社会经济差别,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人人平等。首先,满足条件的县级以上的城市也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把是否有正当职业、有无稳定住房、是否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等作为标准,允许、鼓励具备上述条件 的农民进城定居。其次,取消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就业条件,加强法制建设和保障。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建立农民工工会来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后,政府要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覆盖广、收费低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把放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的农民纳入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断绝进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就农村而言,要尽快完善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政府应该允许在城市有固定工作,并且纳入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农民把土地使用权转出去,并逐渐建立起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允许和鼓励外出农民依法转让、转租土地承 包权,并获得相应的收益。 结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体制转轨和经济变革的必然选择。要解除各种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制度弊端,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转移劳动力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把乡镇企业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更加合理有效的实现职业和身份的转换,提高人口城市化的质量水平。(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 .社会蓝皮书: 2012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2010 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 R.2011-02-20.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 .社会蓝皮书: 2012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2010 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 R.2011-02-20. 阅读相关文档 :从地方政府融资视角看地方政府债务治理 论光纤通信的新技术与潜力 浅谈如何加强和改进煤矿企业党支部建设 地震 灾后重建项目融资模式的研究 基于商业银行存款常规指标考核下存款拓展路径探析 新生代员工对工会的困惑 浅论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议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 试论政府财务信息化管理 浅谈增值税转型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小议我国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冶金设备元器件选用管理办法
- 垃圾处理场水电布线协议
- 船舶配件装卸人员聘用合同
- 环保工程搅拌机租赁合约
- 互联网公司会计聘用合同书
- 企业信用信息收集指南
- 商业空间改造施工合同
- 企业活动背景屏幕租赁合约
- 天津市能源项目招投标监管策略
- 2024年室内外展览搭建工程合同
- GB/T 12244-2006减压阀一般要求
- 泄漏危险源专项辨识与风险评估分析
- 旅游研究方法简介课件
- 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优质课件
- 达尔文的“进化论”课件
- 国开电大《建筑测量》实验报告1
-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第2版)PPT第02章信息的分类与编课件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课件
- 新人成功起步(模板)课件
- 幼儿园绘本故事:《神奇雨伞店》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