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1页
浅谈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2页
浅谈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3页
浅谈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4页
浅谈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目 录1摘要2一、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及其特性3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保护现状4三、 文学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及建议5参考文献7 浅谈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摘要:民间文学艺术从远古走来,承载着漫长的人类历史。同样,民间文学艺术具有永恒魅力的质朴和天真,它不仅引领着审美的人生境界,更是我们精神家园的守护神;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成为全球化语境中引起广泛共鸣的话题;本文力求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述和发展历程来了解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受到的双重挤压,以及从我国法律现状了解其特征,为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捋清脉搏。关键词:民间文学 艺术作品 知识产权 法律保护1、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及其特性 根据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突尼斯通过的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样板版权法中对“民间文学艺术”的解释,“民间文学艺术”通常意指在某一国家领土范围内可认定由该国国民或种族群落创作的、代代相传并构成其传统文化遗产之基本组成部分的全部文学、艺术与科学作品。”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某一民族的群众在其生息繁衍过程中创造的、反映该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作品。其作品形式一般包括有:口头表达形式,如民间传说或寓言、笑话等;音乐表达形式,如民歌、民间乐曲等;活动表达形式,如民间舞蹈、民间风俗等;民间工艺形式,如蜡染、织锦等,以及其他的表达方式。民间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始终处在发展和完善之中,这就使得一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往往是经过几代人的演泽创作而丰富起来的,因而其往往是某一群体的身份不明的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这特点使得对它的保护要比一般作品更为因难、复杂。民间文学艺术必须有自己的内在规定性,可以与其他艺术区分开来。民间文学艺术是一座神奇的文化和艺术宝库,是兼具群体创作性与个体传承性、传统稳定性和时代变异性、信息地域性与文化扩张性、有形性和无形性等众多矛盾性格的奇特统一体。 1.群体创作性与个体传承性。当人类社会以母系或父系社会为基本单位时,民间文学艺术就孕育产生了。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种种人群集合体,民间文学艺术便由这一群体不断创造、完善、传承和保护下来,形成了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民间文学艺术的集体性创作具体体现为两种方式:一是由某群体在长期集体劳动与生活中共同创作产生,如在远古时代,集体性创作体现在全民参与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民俗活动中。二是由某个人完成民间文学艺术的雏形,然后在大众的流传中进行加工、修改,逐渐形成脍炙人口的文学和艺术表达。民间文学艺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集体的习惯,并在广泛的时空环境中流动。这种流动,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集体再加工、集体再创作的过程。民俗学家指出:“民俗在刚刚形成时,结构和内容往往比较简单,而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则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丰满,这正是集体再加工的结果。”从历史的眼光看,民间文学艺术的集体性实际上是通过世世代代的个体传承来体现的。“群体的创作积淀与个体的传承表现二位一体,正是民间文学艺术创作不同于一般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特点。” 2.信息地域性与文化开放性。民间文学艺术溯源于原始先民的文化创造,以口传心授的特别方式产生和流传于漫长的农耕文化社会环境之中,其原本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生活和民俗方式,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和民族特色。地域性特征在以方言为传承语言的民间戏剧、民间曲艺中得到典型体现。“山东梆子、河北梆子、河南坠子、天津快板、山东快书、凤阳花鼓、东北二人转、信天游等民间戏曲、曲艺、歌舞,如果不以方言表演,则韵味全失,面目全非,千变万化不离其地方口语这个语言母型。”民间年画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年画产区,天津的杨柳青、河北的武强、山东潍坊的杨家埠、苏州的桃花圬、广东的佛山、福建的泉州、河南开封的朱仙镇、湖南隆回县的滩头、陕西凤翔的萧里镇等都特色鲜明。民间文学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具有文化的共性。任何文化都具有传播和交流的功能。正是文化的这种特有功能,使文化既有纵向的延续和发展,又有横向的交流与对话。 3 .载体有形性和信息无形性。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同时含有有形和无形的成分。二者之间的分离是人为进行的划分,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有形的表达是“躯体”,无形的表达则是“灵魂”,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保护现状 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一切知识都是有产权的,就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而言,无法实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民间文学艺术领域的产权保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无论是国际上还是我们国内对平衡机制的立法探索一直在进行着。 具体到我国,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6条的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一规定明确了民间文学艺术是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依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一般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民间传统作品的整理本,其著作权归整理者所有,但他人仍可对同一作品进行整理并获得著作权。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发表时,整理者应当注明主要素材的提供者,并依素材提供者的贡献大小向其支付适当的报酬。984年,文化部在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第十条里明确“民间文学艺术和其他民间传统作品的整理本,版权归整理者所有,但他人仍可以对同一作品进行整理并获得版权。民间文学艺术和其他民间传统作品发表时,整理者应注明主要素材提供者并依提供者的贡献大小向其支付适当报酬”说明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也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3、 文学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及建议 现今人们对民间文化越来越关注,中国结、花灯装点着大街小巷;剪纸、彩绘、蓝印花布成为商场和居室布置的时尚物件;唐装和绘有民族织艺图案的时装成为服饰新潮;而各地的旅游景点,更是弥漫着浓浓的民俗风情。在民间文化成为大众越来越关注的热点同时,有关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纠纷的案件也就越来越多,陕西民间剪纸艺人白秀娥和国家邮政局、国家邮票印制局关于蛇年邮票的纠纷;赫哲族人和郭颂关于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署名权的纠纷,是近些年来众多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纠纷中影响比较大的案件。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56个民族孕育了众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些民间文艺作品是公共财产,属于中华民族的共有财富,保护民间文艺作品的著作权,实质上就是保护一个民族、一个集体的公共利益。 1、关于权利主体。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具有不特定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最原始的创作者可能是个人,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它逐步变成了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整体的作品,人们不断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个群体作品。因此,民间文学艺术是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创作、世代流传的智力成果,其所有权和著作权应该属于产生这些作品的群体。有人认为由于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十分丰富,鉴定其属于哪一区域哪个群体比较困难,为了实际操作方便,应由国家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来统一行使权利。但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宽地域的国家,由一个统一的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占有并支配此权利是不合适的,不利于唤起各民族或地区保护并可持续利用民间文学艺术的积极性。因此应按照民族地区的模式建立更加合理的利益归属分配机制,使利用民间文学艺术获取的收益真正回归民间文学艺术保有者及保有地,并被用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活动。 2、关于权利的保护期。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同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不同,其是基于某种传统的存在而保存下来,并对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设定任何保护期是不合适的;另外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时间上的续展性和主体上的不确定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从被初创时起,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继承并不断发展,也就是说,民间文学艺术是代代相传、世世延续的,每一历史单元都是文化的传播时期,也是再创作时期,很难认定它的保护期起始点和终结点。因此其保护期应该是无期限的。 3、关于使用许可和收费制度。为了确保民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