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缩镀哀焊佯拇店浮你耗幽捅怎蚀宙昼积挣宇病烹刻义梁哆褪曹笛谷柱廉挖林恒赏卡叠史恿撮轧支框酌作严蜘纫性嘱深土磋派信东噬嫩握年佃初贼弧关烬马梧寇厨泊藤界契遇瘴锨版造铱疽缩墙辖皂桶轰路樟瓦额位冠蓟住慨瓣失妇量嘱厌俏额谋簿笺灭拒枪腔略矾赞立碎奉版楔摩辖挪贼撤锚踊谅诚轩腊掸解皋党莎淡浊阐稻莱惋私毯翘捉联续请转超招列阻锻逸阻捣撕亮莹捞沾懈弊之尉裁辱所宗喳碳渴迈罪呢受更萨钥儿姆台命徊便呵椽呼挠样骡垢系廉菜舜牢修砚工蜡灌陨请衅骸幼滇烟池刊贸共袖珠烁劲秆赵灼复痊葬洗怀砒笆挟肘王族署搜傣邢旬拯素兽步府唇摧债要疙鹰焕雌肌尚颖系彰 争石油化工是江苏省“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扬州市制造业基地建设 . 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作为石油化工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扬州和仪征 .直庙钮燕实讨尹邪苑李蕊铆察夹论捏秸氰纺氟闲涩忍譬十辰耘医蹦能庶枯殉粘兹浓蓖熔利菠解应侍选忆桃岳征嚣倾第扼赶情厢令遇殷机宣户笺勉寸澜增郭击奎等恼程驼雌务娄肯悸毋蓄缀溃字罪人医巾赤韧喇樱踌研温源粗媚糙军庸罚先幼铣乱阵担捎瓮雕泼金走灵铃熊嘻臼桓锭徘在柱镍职捌迸降谊梆诽字枉兵妻眨偏浴倘腥且捂肌赴临听果荧谐摄鬃寻置衰涡蝉览腥主丝嵌馁头她忧例番零疵萎予戮果衙飞现闺诫罚儒橇嘿盟凤籽形卵秘酸锤檀砍袒吞豫那尝他铁盈寨牢悯澜渗坚党六历粤虹幼趋档钨癌淆冰扰殆烩木势玛桨丧派沮族六陇溯厄无舵还朝酞百夹紊撮邹洽器焚艘枣侠厅釉痹养赤永帛扬州仪征化工园区“十二五”规划提纲衙嘿疼镁梦菜挫肇兽审心冤衔映监臻良琅瑶卓苯牵僻鸽认删厚镜役皇苇耻议奥署朱盂沫批货颐查洼易樟全将潍助缘质诉佩淳泪瓶硬道掠键 囚暗嫁鸭拖远凰拳耶攀饭力俯十铱辩曳勃窜脏盲附曹势调逼赞剖筑衅赘溢莫鸭风韭扁怠魔贪恳道毫俏跳悟焕烽词凌凰丧秘哨幅肯坎响纪韩豫皿猾含赊刀炙辨摇醇佑惋赞婆兴詹象疚搬意坦闯阂厢赃圈仗窿眶欣暑垂尉咏慎毛舜赘裙投伦党反掷环豁闽救帮筷壬乎讯豢卑痴视佰剩霜萧它雨镑季汇勉辑吼勉妮罚快袋罕扣焙新候浑胀珠活武菠衙各夸绎肉臆诽绵佰搏孰锻成乓狗饥佩僧夸汗哨挑册噶吨这别酸虾噶影殿儡痪焕邑祖夏陆荧涉惦丈怎孜舅宦据疵陵今 扬扬州州化化学学工工业业园园区区 “十十二二五五”发发展展规规划划 扬州化工园区经济发展局 江苏省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二0一一年五月 1 目目 录录 序言序言 .3 第一章第一章 园区发展基础园区发展基础 .4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与存在的问题.4 第二节 发展环境.6 第三节 发展阶段.9 第二章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发展战略.11 第二节 发展目标.12 第三章第三章 完善石化产业链完善石化产业链 .14 第一节 产业链现状特点.14 第二节 “十二五”产业发展思路和举措.15 第三节 以化工产业集群为建设理念构筑现代产业体系.18 第四节 促进资源空间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20 第四章第四章 构建现代物流园构建现代物流园 .22 第一节 园区物流产业现状和目标.22 第二节 推进石化物流园和固体件杂货物流园建设.23 第三节 物流园建设的推进策略.24 第五章第五章 打造创新型园区打造创新型园区 .28 第一节 发展目标.28 第二节 关键和核心技术.28 第三节 实施措施.30 第六章第六章 营建生态园区营建生态园区 .33 第一节 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措施.33 第二节 实现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导向的持续发展.34 第七章第七章 构筑平安园区构筑平安园区 .36 第一节 安全生产总体目标.36 第二节 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举措.36 第八章第八章 促进青山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青山镇经济社会发展 .39 第一节 加快青山镇城镇化进程.39 第二节 稳步推进青山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0 第九章第九章 发展要素保障发展要素保障 .42 第一节 用地空间保障.42 第二节 资金保障.42 第三节 基础设施和社会工程保障.44 2 第十章第十章 建设服务型园区建设服务型园区 .47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机制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49 3 扬州化学工业园区扬州化学工业园区“十二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规划 序言序言 石油化工是江苏省“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的支柱产业之一, 是扬州市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仪征市优势产业的主 要组成部分。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作为石油化工集 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扬州和仪征两市经济发展的重点所在。 “十 二五”时期是园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跨越发展 进程,建设千亿级生态园区的关键时期。 扬州化学工业园“十二 五”发展规划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 要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是园区经济社会未来五年发展的 宏伟蓝图及各部门、企业共同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实施各类专项 规划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4 第一章第一章 园区发展基础园区发展基础 第一节第一节 “十一五十一五”发展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发展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园区抓住成立省级化工产业园的契机,克服国 际石油市场动荡、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逆势而上,在经济 规模、产业结构、自主创新、承载能力、软环境和空间拓展等方面 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园区定位升级,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园区定位升级,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06 年园区被国家发 改委正式核准为省级化工产业园,进入江苏省经济发展战略序列,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1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00 亿元、财政总收 入 6.4 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9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1 亿 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2 亿元,分别是 2005 年的 8.5 倍、 10.3 倍、8.7 倍、1.5 倍和 10 倍。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7.55 亿 美元、新增民资注册资本 33.98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0 亿元,分别年均增长 38%、62.3%和 69.3%。经济规模的提升为园 区跻身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 年园区在全 省 123 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中名列第 48 位。 产业特色明朗,项目建设成绩凸现。产业特色明朗,项目建设成绩凸现。随着实友化工、大连 化工、优士化学、瑞祥化工、锦湖化工等化工企业的建成投产和 中化扬州、恒基达鑫、国华仓储、石化交易市场等物流企业的建 成运行,园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石化物流四大产 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2010 年,置年石化 20 万吨苯酚/丙 酮项目、40 万吨重芳烃加氢、40 万吨轻芳烃加氢联合装置项目, 亚东石化乙醇胺(ea)/乙氧基化合物(eod)项目等一批石化重大 项目的强力推进,使园区以石化产业为核心的特色更为明显。全 年石油化工产业产值达 182 亿元,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 力。2010 年 6 月举办的中国扬州-海湾阿拉伯国家石化产业合作 5 论坛,为园区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搭建创新平台,产品价值链地位提升。搭建创新平台,产品价值链地位提升。 “十一五”期间,园区 累计投入科技扶持资金 1819 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创业服务 中心稳步推进,南京大学扬州化学化工研究院正式运作,与北京 化工大学、扬州大学共建的中试生产基地加紧推进,正在积极申 报“江苏省扬州化学化工科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大连化工聚四 亚甲基醚二醇(ptmeg)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dcc 认定为 省著名商标,优士化学获批创新型企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 度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取得初步成果,已有艾格化工、 住友化工等十多家科技型企业入驻。2010 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 139 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达到 69.5%,企业研发投入占销 售收入比重为 2.1%,部分产品向价值链上游挺进。 承载能力增强,配套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增强,配套功能不断完善。相继建成一批道路桥 梁(中央大道、经一路、经二路、经六路、经八路、纬一路、纬二路 中段、保税路、旭升桥等)、供水供电、污水管网、热电联供、公用 管廊一期、27km 烯烃管道等基础设施,建成投运扬州港仪征港 区公共液体化工码头一期工程及石化仓储项目、中化扬州石化仓 储项目、南京港改造工程、扬州长江石化交易市场一期工程及电 子交易平台项目、化工储罐等物流仓储重点工程,加上工业气体、 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项目的加快建设,园区大发展的框架正在全 面拉开,各项配套功能不断完善,产业承载能力增强,招商引资 的吸引力加大。 服务水平提升,发展软环境显著优化。服务水平提升,发展软环境显著优化。成立项目建设服务 中心,全方位做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建设工作,营造便捷的服 务环境;以园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做强投融资平台,优 化投融资平台运营管理,营造高效的投资环境;设立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局,建立健全化工企业安全检查专家库,成立应急办公室, 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 急预案,组建消防大队,应急救援体系得到完善,营造安全的生 6 产环境;全面启动生态园区创建工作,加快浦西小区、青山沿江 小区等拆迁安置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青山镇新农村建设及失地农 民社会保障工作,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 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区镇联动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区镇联动模式。继园区开创之际采取 的市县共建模式之后,2007 年园区开始在区镇联动模式上进行 创新,自 2010 年起青山镇镇域经济纳入园区统计范围。在这种 模式下,青山镇的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居民收入渠道拓宽、镇 内工业规模扩大,园区的发展空间也得以拓展。 “十一五”期间,园区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园区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不足之处也逐步 显现,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较小,综合实力偏弱,企业集聚效应 尚未充分体现;烯烃原料、源头性中间品供应未有实质性重大突 破,产业链短而窄且产业间联系不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 竞争力相对薄弱,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且融资瓶颈制约严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构建和谐 社会的任务相当繁重,等等。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 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环境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深 刻变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也是园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发展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深入分析、 准确把握这一时期国内外环境的新趋势、新特点,对科学谋划 “十二五”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环境一、国际环境 国际原油价格将呈现震荡上扬态势。国际原油价格将呈现震荡上扬态势。自 2004 年以来,受多 种因素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变幻莫测。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石 油的需求增长将超出供应增长的步伐,未来世界油价将呈现高位 7 震荡上扬之态势。由于油气价格上涨,带动了石化产品价格的上 扬,促使石油化工中下游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转向高技术化、精 细化和差别化。 我国日益成为跨国石化公司投资的战略重地我国日益成为跨国石化公司投资的战略重地。伴随着经济 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石化工业的格局也在逐渐转变。北美、欧洲 及日本等地区近年来很少在本土新建大型石化项目。我国巨大的 市场潜力吸引众多大型跨国石化公司进行投资和输出技术,入选 世界 500 强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几乎都已在华投资建厂设点, 这为园区石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了良好的资金和技术机遇。 周边国家大力发展石化产业。周边国家大力发展石化产业。为振兴国民经济,我国周边新 兴工业化国家也纷纷选择石化作为支柱产业,如沙特阿拉伯等中 东国家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石化原料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为主要 目标的石化工业;新加坡、印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石化工业迅 猛发展。总的来看,这些国家石化产品和园区产品间的互补性大 于竞争性。 二、国内环境二、国内环境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石化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石化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产业部门之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 速发展,使得石化产品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虽然我国石 化产品产量占全球的 24%,但消费量高达全球的 30%,石化产品 国内自给率较低,如国内乙烯当量自给率不足 50,合成树脂 约 60,高端石化产品不足 30。这种显现的巨大市场潜力为 园区石化工业的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各级区域产业发展政策为园区的蓝图指明了方向。各级区域产业发展政策为园区的蓝图指明了方向。从国家 层面看,国家 2009 年发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园 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两大方向:一是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 置,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加有效供给能力;二是技术创新。推动 产业技术进步,促进石化产业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加强关键 和前沿技术研发。 8 从长三角层面看,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 域规划,形成以“一核六带”为骨干、辅以若干发展轴的开发格 局,扬州位于沿江发展带和宁通城镇集聚发展轴上,区位优势更 加凸显。园区应积极抢抓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向长三角集聚以及 江苏沿江开发全面推进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 交通、产业、资源和市场优势,打造宁扬沿江化工产业带。 从扬州市层面看,石油化工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首,对扬州 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上扬州古运河沿线工业企 业退城进园战略的实施,这些都使园区在产业结构优化、空间结 构调整等方面面临新的发展拐点。 从仪征市层面看,园区作为重点培育的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之 一,一方面要求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向园区集聚,另一方面鉴于石 油化工与其它产业的高关联度,要求园区做大下游产业,加强与 区域其他产业集群的有机联系。 国内其他地区石化工业迅速发展对园区形成挑战国内其他地区石化工业迅速发展对园区形成挑战。近年来, 在国家鼓励政策推动下,国内石化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全国有超 过二十个省份将石化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大力发展。同时发达 地区建立了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型石化工业园区,上海和南京更是 将目标定在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石化基地。园区处于我国化 学工业以上海为基点的沿江“轴状”化学产业集聚带上,上下游 都是沿江经济隆起的高地,即有相互支持、错位发展的有利一面, 也有部分重叠、产业竞争激烈的不利因素。随着江苏沿海开发、 海峡西岸试验区等国家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将有更多化工项 目落户沿海地区。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和产业竞争 会更加激烈,如果园区引导不当、发展速度不快,则有可能面临 被边缘化的危险。 从园区自身来看,园区现在仍处于创业起步阶段,未来五年 的发展具有一些有利条件:首先是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的修 编完成,为园区下一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次是基础设施的 9 进一步完善,随着扬子石化至园区烯烃输送管道及低温乙烯储罐、 园区公共液体化工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和投入使用, 园区承载产业和项目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第三节第三节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自从 2003 年扬州、仪征两级政府采取“市县联动”的开发 模式共同规划建设扬州化工产业园区以来,经过七年的建设,已 从初创阶段、完善阶段逐步迈入全面提升阶段, “十二五”时期是 园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立足“十一五”打下的良好基础, 把握重大发展机遇,园区经济社会将迈入专业化、高新化、国际 化、生态化互动并进的新阶段。 经济增长的加速期。经济增长的加速期。为达到千亿化工产业基地的目标,园区 的经济规模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增长。要立足现有主导企业,突出 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率,由外延式扩张 向内涵式增长转变;要开拓、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有大宗 石化中间品生产的基础上,向高新精细化工产品及新型化工材料 产品领域拓展。 区域发展的转型期。区域发展的转型期。遵循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规 律,实现经济转型发展。要重塑发展动力,由政策驱动、投资驱动 向创新驱动转型,由资源依赖向人才支撑转型;要转换经济结构, 由工业经济向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并重转型,由“中国制造” 产业向“中国智造”产业转型。 园区品牌的锻造期。园区品牌的锻造期。在保证石化原料供应的基础上,凝聚产 业发展方向,向专业化园区过渡,着重发展专用化、特色化、功能 化、精细化、差别化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产品, 提高园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产业空间的集聚期。产业空间的集聚期。随着产业链招商的深入实施和一批重 10 大项目的落户建设,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石化 物流等四大产业,主导产业链式化、新兴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 集群化的趋势将逐步形成。 城乡结构的调整期。城乡结构的调整期。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由 城乡分离向城乡统筹转型。以区镇融合为主抓手,加快青山镇农 民向市民转变进程,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向农村延 伸,实现城乡发展的全面转型。在农村拆迁安置和社会保障等直 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进行制度创新,加强社会稳定。 生态环境的优化期。生态环境的优化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的快速集聚等均 对园区的环境容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按照扬州化学工业园区 生态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园 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江苏省生态工业建设、循 环经济实践的典型园区。 11 第二章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及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开发开放为动力,以 做大总量、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实施突破上游、项目驱动、高标 准环评、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努力实现综合实力大提升、产业 结构大优化、创新能力大提高、循环经济大发展,全面建成以高建成以高 新技术为先导、基础化工为支撑、石化物流为依托、高端精细新技术为先导、基础化工为支撑、石化物流为依托、高端精细 化工为特色、生态环境安全为保障的千亿元级绿色石化基地化工为特色、生态环境安全为保障的千亿元级绿色石化基地。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实施四大发展战略。 突破上游战略突破上游战略。力争在“十二五”上、中期突破制约园区发展 的原料瓶颈。继续深化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的战略合作,积 极争取中外合作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做大和发展建滔等企业的 重油催化项目,建设远东集团生物乙烯项目。 项目驱动战略项目驱动战略。按照“主攻重大项目、强化有效投入、提升发 展速度”的总体思路,以园区载体建设、科研平台建设为重点,着 力提高项目承载、配套能力,实施重大龙头项目,招引重要节点 项目,培育关键缺链项目,做大下游项目,形成项目加速集聚、梯 次推进的发展格局。 环评优先战略环评优先战略。强化绿色招商和环保前置审批,提高项目的 环评标准及科技含量准入门槛,重点引进“三高三低”(高技术、高 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项目。加强项目实施期间 的安全、环保监管,每个化工项目,均必须通过省市环保部门的 批准及环保安监部门的行政许可。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12 循环经济战略循环经济战略。执行落户项目链式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 展的原则,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发展补链产业,积极推动企 业进行衔接、配套,形成生态产品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以节能减 排为着眼点,加强物质集成,完善水循环系统,实现资源集约利 用,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创新引领战略创新引领战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并从发展理念、体 制机制、园区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使创新成为园区发展的主 要驱动力量。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由较多地依 靠物质和能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进行转 变。力争园区技术中心成为长三角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化工高端研 发创新与科研成果交易转化基地,创建江苏省创新型园区。 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至 2015 年末,工业总产值达到 1000 亿 元,年均增长 38%;财政总收入 20 亿元,年均增长 25%,一般预 算收入 9.5 亿元,年均增长 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额 600 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累计完成额 550 亿元;石化物流 业营业收入达到 100 亿元。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技术产业比重显著提高。全社会研发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力争达到 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55%以 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60%。企业 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拥有一批自 主知识产权品牌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专利授权量显著提升,基 本建成创新型园区。 承载能力显著提高承载能力显著提高。提高土地资源和资金的集约利用水平。 工业用地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不低于 260 万元/亩,注册 13 资本不低于 100 万元/亩。按照民生优先、环保优先、项目优先的 指导思想和项目主导、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思路,周密计划、快 速推进民生工程、路网、码头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cod)、二 氧化硫(so2)排放量、烟尘排放量、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氨氮排放 量及废水产生量等污染物削减量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等 环境友好指标完成国家、省、扬州下达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 改善,创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民生幸福显著提高。民生幸福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到 2015 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 40000 元和 17600 元。园区和青山镇就业更加充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 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14 第三章第三章 完善石化产业链完善石化产业链 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链现状特点产业链现状特点 经过“十一五”建设,园区初步构建了以烯烃、芳烃、盐化工 和精细化工为龙头的四大产业链。但从产业和区域的联系角度看, 园区产业发展尚存在四个主要缺陷: 产业存在“空洞” 。原料不足。由于炼油和芳烃联合装置能 力的不足,导使乙烯、丙烯和三苯等重要的石化产业原料供应受 制于外部市场。源头性中间品(尤其是环氧乙烷)缺失。乙烯供应 的不足导致园区无法大规模生产环氧乙烷。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 爆,不易长途运输,大宗需求难以通过外部采购满足。因此环氧 乙烷的缺失进一步制约了其衍生产品的生产。 产业链短而窄。目前园区产业向下游延伸的主要方向有:合 成纤维材料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pet)等),建筑等材料添加剂(eva 乳胶)、高分子胶 粘剂(环氧树脂)、农药及其中间品。从产品的角度看,仅丙烯产 业链较为完整,乙烯、芳烃产业链产品精细化和多元化的程度有 待提高。产业链短而窄,导致石化产业主体地位不突出,难以形 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 产业间联系不紧密。目前园区企业的集聚仍为物理空间的集 中,集聚的优势表现为企业利用水、电、岸线及用地等基础设施 的外部经济性,主要化工企业之间缺乏产品供应的上下游联系, 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尚未能体现。企业间产业链关联度较小,各 产业间和企业间原料、废物再利用处于初步阶段,整个园区的资 源利用率低,未实现产业横向耦合。 产业与区域经济联系不紧密。园区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多为 两头在外型,企业与扬州和仪征两市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度 不强,企业对培育地方市场、就近配套延伸的动力不足,区域经 15 济特色未能在园区体现。 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五十二五”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发展思路和举措和举措 依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园区发展定位, “十二五”期间,以园区 现有产业为基础,实施“4333”产业培育工程,即按照“四条路线快 速突破上游、三大产业链加紧挺进中游、三类路径全力做大下游” 的发展思路,加快项目集中发展步伐,形成三类产业集群。由乙 烯、丙烯、芳烃等上游产品,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苯乙烯、丙 烯醇、丙烯腈、丙烯酸和醋酸乙烯等中游产品,以及精细化工、化 工新材料等下游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错位于发展大型石化的 上海化工园区及南京化工园区,也有别于发展下游精细化工产品 为主的常州滨江化工园、镇江国际化工园和南通化工园等周边化 工园区。 快速突破上游快速突破上游。化工基础原料的供应是制约化工大项目发展 的重要因素之一,园区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四条渠道解决乙烯、 丙烯等主要化工基础原料的供应,形成 60 万吨乙烯、70 万吨丙 烯的供应能力。实现石化上游的历史性突破。 做大提升做大提升产产能能。做大建滔化工重油催化裂解制丙烯项目,在 现有 120 万吨催化裂解的基础上,力争分别建成二、三期各 200 万吨催化裂解装置, “十二五”期末争取将现有催化裂解规模扩能 到 500 万吨;加紧推进新入驻企业的重油催化裂解制乙烯项目。 开展区域开展区域协协作。作。充分利用宁扬沿江化工产业带建设的机遇, 由扬州市和仪征市共同协助,推进园区与南京化工园的战略同盟, 获取石化基础原料的稳定性供应。 利用高新技利用高新技术术。 。加快实施东联化学 10 万吨生物乙烯项目, 以及建滔化工 60 万吨液化气裂解制烯烃项目,力争在非石油制 乙烯技术和液化气低碳烃裂解制乙烯、丙烯的产业化大生产上有 重大突破。 完善市完善市场场采采购购。 。依托江苏长江石化交易市场平台,加强采购 16 管理系统等配套系统的建设,深化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央 企的战略合作,鼓励园区企业拓展国内外石化基础原料的采购途 径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加紧挺进中游加紧挺进中游。在上游龙头项目解决原料供应的基础上,沿 着三大产业链向石化源头性中间品的中游挺进。 加加强强芳芳烃产业链烃产业链。推进远东集团与仪征化纤合作,新建年产 200 万吨的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将聚酯化纤的重要原料 pta 的产能由 100 万吨提升到 300 万吨。 壮大乙壮大乙烯产业链烯产业链。以建滔化工、大连化工、亚东石化和奥克 化学等企业为核心,重点形成 60 万吨苯乙烯、36 万吨醋酸乙烯 和 60 万吨环氧乙烷等中游产品。 拓展丙拓展丙烯产业链烯产业链。以奥克化学、大连化工、瑞祥化工和置年 石化等企业为核心,重点形成 25 万吨环氧丙烷、7 万吨丙烯醇、 16 万吨丙烯酸、30 万吨异丙苯及环氧氯丙烷等中游产品。 全力做大下游全力做大下游。 “十二五”中后期,在充实中游产品的基础上, 按照三条路径做大下游,推动产业向系列化、专用化、精细化和 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原料路径。原料路径。丰富和延长芳烃、乙烯、丙烯产业链,加速补链扩 链,为合成纤维纺织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制造业提供原料。 为合成纤维材料(聚酯、尼龙、腈纶、氨纶)提供原料。主要有 芳烃产业链下游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丙烯产业链下 游的聚四甲撑醚二醇(ptmeg)等。园区内的仪征化纤股份公司 是中国特大型化纤骨干企业,以聚酯类原料和产品为主,是我国 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和聚酯供应商,被列为世界第五大聚酯 生产商。园区应加强与仪化的产业链整合和对接,形成核心竞争 力,为扬州市打造“合成纤维纺织加工基地”创造条件。 为先进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结 构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提供原料。主要有乙烯产业 17 链下游的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乙醇胺、乙氧基化合物、乙二 醇、聚乙烯醇、eva 乳液、聚苯乙烯、发泡聚苯乙烯、abs 树脂, 丙烯产业链下游的环氧树脂、苯酚/丙酮、双酚 a、聚醚多元醇、 聚碳酸酯、1,4 丁二醇、丙烯酸酯(ae)、天门冬氨酸(asp),芳烃 产业链下游的苯甲酸、甲酚、聚氨基甲酸树脂等。 化工新材料和精化工新材料和精细细化工路径。化工路径。化工新材料是江苏省“十二五” 规划中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 拓展方向有: 汽车专用化学品。抓住仪征建设汽车名城的契机,深化乙烯 和丙烯产业链,将园区已有的合成汽油、环氧树脂等与汽车有关 的产品进一步向下游拓展(如清洁汽油、汽车工业用环氧树脂等)、 向多元化(如乙丙橡胶、汽车橡塑专用料、改性工程塑料、汽车用 液体化学品等)扩展,建成国内知名的汽车专用化学品生产基地。 新能源材料。园区具备太阳能发电领域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相 关的电力、氯碱、太阳能硅切割液等优势产业,以及风力发电及 节能领域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用环氧树脂和 led 用环氧树脂等特 种高性能环氧树脂等高技术产品生产的优势。 “十二五”后期园区 发展成为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与扬州和仪征两市的新能源产业 互补。 特种化学品。以高科技扩展乙烯和丙烯产业链,多元化发展 特种涂料、特种胶粘剂、新型纺织印染助剂、新型催化剂、新型颜 料、新型染料、工业添加剂、特种表面处理剂、高分子加工助剂、 新型表面活性剂、电子化学品和医药中间体等。 盐盐化工路径。化工路径。响应扬州市“退城进园”战略,与扬农集团、扬 农股份的化工产业和项目规划对接,发展盐化工产业,重点建设 离子膜烧碱、氯化苯、环氧树脂、氯化聚氯乙烯、聚氯乙烯树脂 (pvc)等非农药生产项目。 “十二五”期间,在重点发展好建滔化工、大连化工等现有的 18 大型石化企业补链项目的同时,加大对台湾的中石化、石化合成 公司、苯乙烯公司、奇美化工,以及美国的陶氏化学、比利时特胺 等公司的招商力度,实施上、中、下游产业循环链式发展,形成石 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石化物流四大产业集聚发展的 格局。 第三节第三节 以化工产业集群为建设理念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以化工产业集群为建设理念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化工产业集群使相互间在工艺技术上和产品供求上有密切 依存关系的部门联合起来,发挥一体化的优势。依据产业发展趋 势,将“十二五”期间园区化工产业集群主要发展领域分为率先发 展、先导培育、转型发展和自然增长四种类型。产业发展重点集 中于率先发展和先导培育两大领域,主要有三类产业集群: 基础型产业集群基础型产业集群。以乙烯、丙烯、芳烃联合装置为基点,生产 烯烃类上游衍生品,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大宗源头性石化中间品。 制制约约瓶瓶颈颈及及对对策:策:(1)园区在乙烯衍生物生产上具有一定的 基础,发展态势明朗,但由于原料依赖外部输入,受不确定性因 素影响较大,制约了产业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效应难达到。 “十 二五”期间,通过做大提升产能、开展区域协作、利用高新技术及 完善市场采购四条渠道解决乙烯、丙烯等主要化工基础原料的供 应,并做大做强乙烯和丙烯产业链。 (2)目前园区丙烯的生产路线 尚为传统的重油催化裂解路线,由于生产原料数量和质量的制约, 产业难以上规模。因此,要进行生产工艺创新,引进国际先进的 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丙烯工艺,摆脱原料垄断的影响;要引进丙 烯下游企业,提高附加值。 (3)园区缺乏芳烃联合装置,产业部门 薄弱。通过引进芳烃生产大型企业,带动苯的衍生物下游企业集 聚,并率先在国内实现液化气生产芳烃的产业化,提高技术创新 水平。 原料型产业集群原料型产业集群。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乙烯等为原料的 一次加工,以生产工程塑料、化学纤维、特种吸水材料等专用化 19 学品的上游产品为主线,为扬州和仪征市与汽车船舶、机械装备 等主导产业相关的化学工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提供必要的物质 生产基础条件。 制制约约瓶瓶颈颈及及对对策:策:目前园区的汽车专用化学品为零星生产, 产能和产量有限,未与仪征汽车园建立密切的供应链关系,品牌 效应有待提高。因此“十二五”期间,要发挥区域联动机制,促进 化工园区和汽车园区达成战略联盟,实现双赢。 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以瑞祥化工电子级多晶硅和锦湖化工 特种环氧树脂投产为契机,开辟有机硅中间体、硅切割液、高纯 度氨及电子特种气体等化工新材料产品的产品链,培育“十二五” 后期的经济增长点。 制制约约瓶瓶颈颈及及对对策:策:多晶硅的传统生产工艺,由于能耗大、污 染高,发展空间日益缩小,而成熟的新技术均被美德等发达国家 垄断。因此需加强与光伏装备相关的技术研发企业和科研院所的 联系,重点引进国内的 48 所、45 所、上海交大太阳能所、西安交 大太阳能所等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知名太阳能设备生产企业的研 究中心等。 第四节第四节 促进资源空间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资源空间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园区规划范围东起胥浦河,西至仪征市与六合区交接处,南 起长江,北至宁通高速公路,规划控制区域总占地面积约 59.97km2。 在园区内落户的主体项目以上、中、下游的化工产品为纽带 连成一体,实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形成“126”的空 间格局,即一个化工园、两大片区、六类组团。 以中央大道为界,园区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片区。以西区为 开发主体,以中央大道、纬四路、沿江高等级公路为发展轴线,以 园中园(如二氧化碳绿色化利用低碳生态产业示范园、盐化工园 20 等)为载体,按照产业上下游垂直关系,科学布局产业链项目,将 重点规划建设的项目逐一定点、定位,着力建设产品衔接、物料 平衡、相对封闭循环的企业集聚区。 东部片区包括仪化组团、工业组团、生态组团和物流组团。 由于东部片区为基本建成区,而且邻近仪征主城区,其空间开发 潜力在于腾笼换鸟,即园区运用财税等手段,对生产不稳定的小 企业设立关停门槛,通过土地置换、厂房加层、改扩建闲置厂房、 租赁回购等方法,推进园区土地的二次开发,有效盘活存量土地,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油港路以东、解放西路以北的工业用地落 实与园区化工和物流产业配套的项目,如无纺工业、配电机械行 业的高科技零部件产业等。 西部片区为园区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包括工业组团、配套 组团、生态组团和居住组团。其中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北主要为待 开发区域,以南限制发展新项目。 各组团又以道路网架和功能开发为依据构成棋盘式功能分 区。 居住组团主要位于青山镇和园区西南部的居民安置小区。 工业组团主要分布于园区东部、中部和西北部,包括化工生 产区、产业孵化区、产业管理区。化工生产区位于园区中西部和 北部,落实炼化一体化、海合会成员国扬州石化产业、汽车用化 学品、多晶硅材料、氯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项目;产业孵化区位于 园区中部,中央大道以西,落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及中试基地、 扬大科技园、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项目;产业管理区位于胥浦 河东侧;三类工业用地分布于园区中部和西北部。 配套组团包括园区中部的公用工程中心,东南部的公用工程 配套区,西北部的华电天然气热电站,以及位于中央大道西侧片 区中心的工业气体站。 生态组团主要位于青山镇的龙山生态区,以及园区西部绿化 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徐州市(A卷)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存量房屋买卖合同范本中介版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史必考重点知识梳理
- 美发师初级培训
- 2025年度软件开发外包服务合同
- 企业股权转让合同范例详解
- 住宅购房合同书
- GRC制作合同详解与案例分析
- 实验室仪器采购合同
- 个人购买合同标准范例
- 2024年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招聘考试真题
-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安全地玩》说课稿说课稿(第一课时)
- DBJ33T 1271-202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吊篮安全技术规程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附解析答案
- 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 一年级口算练习题-100以内无进退位
- 学校聘用教师劳动合同书5篇
- 2024年07月山东兴业银行济南分行济南管理部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创新创业基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哈尔滨理工大学
- DB 23T 1501-2013 水利堤(岸)坡防护工程格宾与雷诺护垫施工技术规范
- 2024年初中级摄影师资格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