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及其启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 容 摘 要 公共领域思想的研究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公共领域研究贡献最 大的学者恐怕非哈贝马斯莫属。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 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以公众舆论为表征的社 会生活领域。在这个公共空间内,人们可以针对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自由地发表意 见、表达看法、共同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管理。公共领域思想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分 析框架,本来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传播到我国后引起了广泛的争 论。我们认为,肇始于西方的公共领域理论,对理解我国的社会现实、进行和谐社 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只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这一模式来研究我国的现状 和解决发展中显现的问题,必须立足我国目前处于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结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才真正具有理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来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及其现实旨趣进行解读。引论部 分,主要介绍了研究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公共领域思想 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我国进行社会建设的有力参照。第一章主要是对哈贝 马斯公共领域思想进行全面地把握,包括公共领域的内涵、公共领域的结构和功能、 公共领域的特征三个小节,力求给出一个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总体印象。第 二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对社 会生活领域的划分、对民主的追求以及实现民主的路径的研究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 域思想中相同蕴意加以对比,从中发现了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进行了 错误的解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不彻底性导致了其建构公共领域理想的乌托 邦宿命。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缺陷给以了分析。 同时指出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第三章是本文的立足点,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启示,即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领域。首先对建构什么样 的公共领域给了简要说明,然后从我国公共领域的现状出发,指出建构有中国特色 公共领域的必要性,并提出在建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些原则,最后对怎样建构给 出了一点点路径参照。全文的最后部分是小结部分,简要地总结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并对我国有中国特色公共领域构建提出了展望。 总之,有中国特色公共领域的构建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深远 的,它是我国健全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建 2 构充满活力的社会文明的要求,所以它必须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来践履。就现代中 国社会状况而言,具有公共领域特质的社会结构已经出现,并且在政治生活、社会 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公共领域并不是一服能医治百病的万能良药,不能 希望通过建构公共领域就一下解决中国所有现存和潜在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在建 构公共领域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其积极、正面的作用,避免其消极、破坏的一面, 立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传统和现实,建设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公 共领域。 关键词:公共领域 ; 哈贝马斯 ; 马克思 ; 历史唯物主义 3 abstract thought of the public sphere has always been a hot spot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publ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cademics probably none other than habermas. the public sphere is habermass an important concept ,which was made in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it refers to a range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public opin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reas of social life. in this public space,people can in public affairs of common concern, to express their views freely,to express their view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social life. the public sphere idea is a utopian analytical framework,originally used to analyze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capitalist society,after spread to chinas has attracted wide controversy. in our view, the public sphere theory began in the west, it has some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when it wa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reality of our country and to carry out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but we can not simply apply this model to study the situation and solve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problems it must appear to the base which china is currently in a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 will be a long-term conditions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combined with chinas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the great practic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truly value and meaning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full-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o interpret the public sphere of habermass thought and its real purport. cited on the part of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habermass public spher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ublic sphere idea is hot in academic research, but it has also our country strong reference to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grasp of habermass public sphere thought, including public spheres conten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phere three sections, and strive to give an overall impression of habermas the public sphere idea. chapter ii is the main part of 4 the paper, by the way of comparative study , to bring the thinking of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division of the area of social life, the pursuit of democracy an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democracy with the thinking of habermass public sphere meaning of be the same comparison, from which we found habermass wrong interpretation i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marx habermas . the lack of thoroughness of its social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has led to its construction in the public sphere utopian destiny. and in view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give an analysis of the thinking defects which exist in habermass public sphere. habermas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public domain ideas and practice. chapter iii of this article foothold, the enlightenment of habermass public sphere, that is to constructe public sphe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irst, gives what kind of public sphere will be constructed a brief description, and then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public areas, pointing out the necessity of the public sphere that is construct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uggested some of the principles which must be uphel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finally give out a little bit of the path reference on how to build . full text of the last part of the summary section,giv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central idea of this article and raised outlook of the building public sphere in chin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short,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he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perfecting democracy, building a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 but also it is requirements in a vibrant social civilization, so it must serve as a long-term goals. in terms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in modern china,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public sphere with characteristics has emerged, and in political life, social lif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of course, the public sphere is not a cure-all can be a panacea, can not hope to build in the public sphere to resolve all existing and potential soci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building the public spher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play its 5 active and positive role, to avoid its the negative, and destructive side, based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social traditions and reality, building a public sphere more in lin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 key words: public domain; habermas; marx;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引言 1 引 言 公共领域作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学术热点,是由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学术环境 决定的。 首先是我国目前的社会背景。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体制的转轨,由计划经济想市 场经济转变,这一变化早已实现;另一就是社会结构的变迁,主要指农业社会向工 业社会的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 同质单一型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的转变,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 由此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要求政府重新定位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实现 从全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处理好个人、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而这些正 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所研究的内容。因此,探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就显 得很有意义。 其次, 公共领域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社会 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得许多国家领导以及学者开始考 虑强国家、弱社会体制的弊端,认真对待公共领域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西方福 利国家中国家对经济和人们生活的过度干预又导致了生活世界的被殖民化。哈贝马 斯看到了这一问题, 他要通过对公共领域的重建来挽救被破坏的民主生活。 由其 公 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出版作为开端,在西方学术界迅速掀起了一股研究公共领域 的热潮。著名代表人物还有汉娜阿伦特、查尔斯泰勒等人。同时最近几年来国 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对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的研究,并产生了一些重要成果,诸如 邓正来的国家与市民社会、李佃来的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以及郭湛的社 会公共性研究,可以说国内这股研究公共领域的热潮仍在持续着。 再次,公共领域思想也是哈贝马斯所关心的重要主题。因为“公共领域作为相互 之间理性交往的空间,是我一生都关注的主题。公共领域、话语和理性这三个概念, 在我的学术研究和政治生活中事实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可以说哈贝马斯正是出于 挽救资本主义社会民主的目的,才准备重建公共领域,而公共领域中人们所进行的 理性话语交往正是其代表著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而后的哈贝马斯著作也都是 张军:浅析转型时期社会公共伦理之缺失,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 年第 4 期。 德哈贝马斯:公共空间与政治公共领域,2004 年在获“京都奖”时的答谢词,载于哲学动态2009 年第 6 期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及其启示 2 围绕理性交往、话语伦理等展开,目的依旧是为公共领域建设服务。总之,研究哈 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对全面认识和把握哈贝马斯整个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必要性。 最后,研究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落脚点仍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实 际。我国目前正处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正处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 研究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认真吸取其在构建“大社会小国家”社会发展 模式中的合理方法、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同时更要看到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 不足。立足我国的国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领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有力参考。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 3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 在众多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家中,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军人物, 他在继承前人批判传统的基础上,更是加紧了对如何拯救资本主义危机的研究,力 求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危机开出一剂好的药方。他的这个目的便成为了其 整个思想体系的宗旨,公共领域思想便是这味药的主要成分,为此我们有必要先对 公共领域的内涵有个清晰认识。 (一)公共领域的内涵 公共领域一直是近段时间以来学术研究的热点。无数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展开 了对其深入的研究探讨,代表人物有汉娜阿伦特、查尔斯泰勒和尤尔根哈贝 马斯, 其中数哈贝马斯贡献最大, 典型成就便是其著名作品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 正是这一著作的问世,迅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公共领域的热潮。刹那间,世 界各地几乎都能找到哈贝马斯的影响,这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的初步确定、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观 念和意识形态、公共领域社会结构的转型、公共领域政治功能的转型、论公共舆论 概念。哈贝马斯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公共领域,认为公共领域经历了古典公共领域、 近代的代表型公共领域以及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三个阶段。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这一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也影响到了公共领域, 在公共领域中原先占主导地位的批判功能开始让位于权力机关的操纵功能,人们借 以表达意见的工具舆论媒介也沦为国家、政党对公众进行灌输其思想教条的手 段,之前建立在公众商谈达成结果的合理性也被政治权力机关的目的合理性所取代, 公众沦为大众,公众失去了自由,开始又重新成为国家机器的附庸。哈贝马斯正是 看到了公共领域的这一可悲变化,毅然决定要重建公共领域的合理性,他主张建立 在商谈基础上的交往合理性代替之前的主观理性,商谈过程要求参与者具有真诚性、 正确性、真实性。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关于何为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给出了这样的说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 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 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及其启示 4 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这种政治讨论手段, 即 公 开批判” 。可以看出公共领域是从私人领域的母体中脱离出来的。由私人所组成, 这里的私人是集作为物主的人与人的虚构同一性于一身的私人。公共领域不受经济 和政治的干预,这些私人通过自由商谈表达意见,对公共关心的问题达成共识,以 反对国家权力机关。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加强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 预和调节,一些原先是公共领域所追求的为了满足私人目的的要求被福利国家的种 种措施加以实现。公共领域的批判功能日渐减弱,与此同时,国家加剧了其在公民 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出现了国家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国家化的趋势,因此也有人称 这一现象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这不得不引起了哈贝马斯的极大关注。 如何处理公共领域与权力机关的关系,如何使自己所精心构造的公共领域不是空中 楼阁,能以实现成了哈贝马斯关心的主要问题,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终于在哈 贝马斯的后期作品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哈贝马斯给了我们一个说明:“对于公 共领域,我们不能把它认识为一种建制,同时也不能把它理解为一种组织;它甚至 也不是具有权能分化,角色分化,成员身份规则等等的规范结构。我们同样也不能 把其当系统来看待;虽然它是可以划出内部边界的,对外它的显著特征却是开放的、 可渗透的、移动着的。公共领域最好被描述为一个关于内容、观点,也就是意见的 交往网络;在那里,交往内容被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加以筛选和综合,从而成为根据 特定议题集聚而成的公共意见或舆论。像整个生活世界一样,公共领域也是通过交 往行为而得到再生产的;它是适合于日常交往语言所具有的普遍可理解性的。”可 见,公众在公共领域中是通过公众舆论对权力机关施加影响的,同时哈贝马斯还补 充道“公共领域的特点必然在于一种交往构成方式,它与以理解为主要目标的行为 的第三个方面有关:既不是日常交往的功能,也不是日常交往的内容,而是在交往 行动中产生的社会空间”。 知道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含义,我们还需结合作为公共领域源泉的生活世界 来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内涵进一步加以把握。生活世界的概念是在哈贝马斯思想 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活世界是相对于系统而言的。公共领域是与私人领域和 公共权力机关相对立的。虽然前面在介绍公共领域思想时也曾说明公共领域是作为 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但由于生活世界在整个公共领域思想中的巨大作用,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年,第 32 页。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第 446 页。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第 446 页。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 5 以及哈贝马斯在其早期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并未给予生活世界特殊笔墨, 而在其后期作品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中,生活世界概念显然成为其公共领域思想 的重要部分,这其中的究竟到底如何促使我们必须对生活世界给出一个清晰的把握。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哈贝马斯重点从历史态上考察了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其 演进、公共领域的结构和功能,对公共领域更多地是侧重于从源头上来考察。主要 比较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权力机关的关系,这点也因此成为哈贝马斯整个最初 公共领域思想的主线,为此衡量共识合理的标准也便是私人的个体体验,和纯粹的 人性,自愿、爱的共同体以及教育。关于这一个人体验的来源到底是什么,哈贝马 斯并未给予说明,那么个人体验与私人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关系是 怎样的情况便成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盲区,也许正是哈贝马斯看到了它所一 心想构建的公共领域思想,公众的公共生活的源泉到底是什么?是市场经济生活还 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甚或别的什么?若不给予明确说明,那么其公共领域思想便 像一座空中楼阁一样,地基是一片空虚,为此哈贝马斯在对交往行为理论的进一步 研究中把握住了生活世界这一重要概念。它是作为与系统相对立的另一种人们存在 场所,在哈贝马斯思想中,它具有与公共领域共同的特点,强调自愿性、主体的平 等,不受任何干预,其中的一切结果都由人们相互讨论的共识来构成,它与经济、 行政这些系统设置的对立使其可以作为公共领域的源泉,因为在哈贝马斯看来理想 中的公共领域是千万不能靠公众在系统中的存在来维持的。哈贝马斯所言的生活世 界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多层面、多角度的,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独立于系统,并 且关乎人的本己存在。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主体间的世界,是一个由文 化、社会和个性构成的交往网络。社会为自我与他人间的互动提供忠诚可靠的资源; 个人通过自我与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对社会起到形成和巩固的作用,二者具有密切的 联系,这种整合是相对于系统控制而言的“社会整合”。那么,生活世界在公共领 域思想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活世界是公共领域的来源,作为一个背景世界,它是公共领域所有要素的来 源和土壤。这是因为生活世界始终是交往行为主体活动和理解的领域,是交往行为 构成性的相互理解的源泉,构成了公共领域中公众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理解和在此基 础上达成共识的语境,正如哈贝马斯所言:“理解行为最初它就是在不成问题的视 域中进行的;同样,他们也从这种早就熟悉了的资源当中得到营养。在交往行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及其启示 6 动中,生活世界以一种先在的必然性包裹着我们,出于这种确定性我们只能顺从, 毫无自由的空间和选择。交往行动之背景的这种存在于一切之中又不被轻易发现的 特征,可以被描述为一种高强度但同时不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生活世界也为公共 领域中共识的达成提供着可靠的依据。因为公众的“生活世界是由诸多背景观念构 成的,这些背景观念也许有点瑕疵或不完备,但是它却永远不会受到怀疑。”可以 说,生活世界是公共领域中判断人们行为的正确性的依据。“生活世界构成行动情 境的直观前提,同时它也成为了公众得以理解具体行动的钥匙”。因此,由文化、 社会和个性构成的生活世界成为了公共领域中人们行为的视野、境域或背景,是主 体间交往的意义世界和文化世界。哈贝马斯也对这三者有过具体说明“我把文化称 之为知识储存,当交往参与者相互关于一个世界上的某种事物获得理解时,他们就 按照知识储存来加以解释。我把社会称之为规范的程序,交往参与者正是以这种规 范的程序为标准,把社会成员组织为社会团体,进而加以整合。个性是使一个主体 在话语能力和行为能力上的限制,就是说,使一个主体能进行正常交往的要求。” 总之,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从私人领域中分化出来的, 是与公共权力机关相对 应的社会生活领域,是把经济生活排除在外的人们公共生活场所。它由公众自由组 成,以平等交往为存在方式、以协商达成共识为目标,以生活世界为其存在源泉、 以公共舆论为表现机制,以影响政府决策、体现个人存在为最终目的的社会生活领 域。 (二)公共领域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了哈贝马斯眼中的公共领域的基本内涵,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其思想, 很有必 要继续对公共领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一下把握。 1、公共领域的结构 (1)作为公共领域主体的公众。哈贝马斯也曾多次强调其笔下的公共领域非是 一个系统,一种设置,而是一种社会空间。哈贝马斯指出这种社会空间是由公众自 由参与组成的,可以说,构成这一领域的倡导者首先不是组织,不是政党,不是权 力机关,是作为公众的个人。公众便是它的主体,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公众呢?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第 26-27 页。 德尤尔根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 69 页。 薛华: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 33 页 德尤尔根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 189 页。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 7 是不是一切人均可以进入公共领域,成为其主体。哈贝马斯并不这样认为,指出进 入公共领域的私人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一是财产;二是教育。即“作为物主 的公众和作为人的公众的统一过程集中说明了资产阶级私人的社会地位本来就 是具有财产和教育双重特征”,因为公共领域中的公众是从私人领域中脱离出来的。 他首先必然是作为“物主”的公众,他们“想作为物主确立他们共同关心的公共权 力” 。可以说,他们的出发点仍然是私有财产,仍然是为了保护其私人利益。其次, 也只有拥有一定量的财产的私人,才有可能接受教育,才有资格和条件进入资产阶 级公共领域并参与其讨论。财产和教育这两个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私人进入 公共领域的敲门砖,也正因为这样,“妇女和经济上不能自理的人都被排除在政治 公共领域之外”。因此,我们可以说哈贝马斯眼中的公共领域思想仅仅指的是资产 阶级的公共领域,而广大无产阶级是不被包含在公众范畴之内的。 (2)作为公共领域的客体的公共事务。作为公共领域主体的公众,当他们进入 公共领域时,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或家庭利益考虑,而是为了“仍然具有公 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可以看出,公共领域中人们主要关心的是那些维系公共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规则, 是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标准,因此人们讨论的手段就只是“公开地批判”了。然而 在后期哈贝马斯的著作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公共领域的客体的变化,它已经不再 仅仅是一般规则,而是扩展到政治议题和建议上来,因为“在理想的情况下只有有 效的输入才能通过公开谈判和合理商谈的过滤器”,一个理性的政治决定的形成 才是合理的。可以说,此时的公共领域已经只是公开批判,它更多的是要给以政治 决策以合理性的肯定。从中也可以看出,哈贝马斯政治态度的一点点转向,由一开 始的公开批判、道德谴责变得要争取点什么,恐怕要获得的就是最为公众的一种权 利,一种参与公共生活,影响公共决策的政治权利罢了,而这也正是现代西方社会 人们追求的民主、自由、平等等现代精神的体现。 (3)作为公共领域目的的共识。公共领域中的主体公众,进入公共领域参 与公共生活主要是为了救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的对话、讨论,达成共识,以此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年,第 59 页。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年,第 59 页。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年,第 32 页。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第 424 页。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及其启示 8 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同权力机关相抗衡,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说进入公共领 域的公众是一个集代表不同利益、偏好和价值取向的个体聚集体,只有他们之间共 识的达成,才能使公共领域发挥其积极的力量,而这共识的达成,主要不在于像经 济和行政手段一样,采取统一划分财产利益的办法来解决。它更多地是采用话语交 往的方式。相比物质追求而言,它较为看重的是精神道德层面上的平衡,这就是资 产阶级公众的“人性”,即爱、自由和教育。这种共识的达成往往是基于私人主体 性的经验达成共识,而这种共识的达成的核心在于人的虚构同一性上。可以说,产 生的共识是“一种集正确性和公正性于一体,并且道德色彩极浓的合理性”。 (4)作为公共领域主要工具的媒介。公共领域的主体是公众,目的是达成共识 以对公共权力机关相抗衡。媒介便是联结二者的有机桥梁。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 的结构转型一书的论述中侧重介绍了报刊杂志、俱乐部、沙龙在公共领域中的地 位和作用。然而社会发展至今,媒介也应包括诸如电视、互联网等在内。可以说, 人们正是通过在媒介上相互交流、相互讨论,最后以共识的形式以媒介为载体对公 共权力机关施加影响的。 (5)作为公共领域的表现机制公众舆论。公共领域中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被 大量关注,还是经过公众平等自由讨论达成的共识去起作用,都与公众舆论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关于公众舆论的概念,哈贝马斯专门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 书中给以一章的介绍,足见其重要性。“公众舆论在批判社会和表现社会方面 具有不一样的特征;前者使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实施得以公开,而后者则公开了 个人与机构、 消费品与供货单” 。 由于批判性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主要特征, 因此哈贝马斯重点在于强调公众舆论的批判性特征这点从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定 义可以看出,它主要是为了人们就共同关心的公共问题达成共识同公共权力机关相 抗衡。可以说,公众舆论的媒介一直都是公众参与讨论的基地、场所,也是共识达 成后同权力机关相对抗的武器,这点从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历时态分析中对报刊、 沙龙等的强调可以明显感受到。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加强了对公民生 活的干预,也加强了其对公众舆论的利用,此时公众舆论的另一种功能便大为显现, 报刊、媒体成为了政府干涉公民生活,控制一切的工具,权力机关积极运用新闻媒 介来宣扬其意识形态,并向人们灌输着自己的思想,引导着公众的认识,导致了哈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年,第 58 页。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年,第 283 页。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 9 贝马斯眼中的公共领域开始瓦解、消失。具有批判意识的公众也被只顾顺从的大众 所代替,公共领域也开始重新封建化。米尔斯对公众舆论的意义的经验标准最能说 明哈贝马斯的思想“在公众当中,(1)大多数人在通常情况下在表达看法和接受要 求。(2)公众意见在严密组织的参与下,往往会能够及时地得到落实和贯彻。(3) 经过讨论形成的意见可以得到合理地发泄,不管是通过合理途径还是通过反对形式。 (4)权威机构在公众活动中保持着应有的距离,公众的行为可以说是自由的”。 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中,哈贝马斯还给予了公众舆论的另一作用,便是让共 识通过公众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去影响政治权力机关的决策过程。 因为 “一 种或多或少以商谈的形式,在公开争论中产生的公共意见所具有的影响,当然是一 种可以起举足轻重作用的经验变量” 。 然而, 哈贝马斯也看到了相比政治权力而言, 这种公众舆论力量的软弱性,“只有当这种舆论政治影响通过民主的形式,以意见 的形态经过人们的争论和协商,使之得以通过权力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时候,公共舆 论便具有了政治的影响。它们的影响必须作用于那些意见出现和决策产生的交 往讨论过程中,并在决策中赋予权威的外衣。”可以看出,此时的公众舆论被用来 影响政治决策的合法性,公共领域开始不再与权力机关那么格格不入,在试图通过 影响政治决策来实现公共领域的价值。 2、公共领域的功能 (1)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公共领域是作为私人和国家之间的中间地带而存在 的,它不受政治和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公众在公共领域中达成的共识主要是为了同 权力机关相抗衡,所以政治功能便成为其首要功能。关于政治功能,可以从以下三 个方面来看:第一,公共领域有利于提供合理性资源,是政治合理性的重要保证。 哈贝马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工具合理性的盛行,导致了系统对生活世界的入侵, 生活世界被殖民化,个人失去了自由,任由政治的摆布。政治的合理性仅仅在于服 从于统治者制定出来并宣扬的规定,以至于人们的生活变成了单向度的生活。哈贝 马斯正是看到了政治和经济这两个系统对公共领域的如此重大侵入,使其对此十分 反感,他决心要恢复公共领域的独立性。并使公共领域成为向权力机关相抗衡的一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年,第 295 页。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第 459 页。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第 459 页。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及其启示 10 支重要力量。只有在公共领域中所达成的共识才是真正具有合理性的东西。它的这 种合理性是建立在平等自由交往基础上的交互主体性的合理性。它反对权力机关的 同时,它的合理性特征同时可以使之成为政治合法性的源泉。这一点在哈贝马斯的 后期著作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中得到了具体阐释,公共领域对政治的作用只是影 响。因为“一种或多或少以商谈形式、在公开争论中产生的公共意见所具有的影响, 当然是一种可以起举足轻重作用的经验变量” 。 但是, 公共领域为政治提供合理性, 只有“当这种公共舆论通过民主的讨论,通过平等的意见形成和决策产生的过程中, 人们协商达成共识,且这种共识能够以权威的形式产生出来之后,人们才具有合理 性的信念” 第二, 公共领域还具有对公共权力机关的监督和制约功能。 哈贝马斯阐明了公共 领域的政治功能,指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的政治使命在于调节市民社会;凭借 其一些私人体验,公共领域就勇敢地站在了国家权威的对立面,并对国家行为加以 指点”,批判性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鲜明特征,正是通过公众自由和平等的 讨论、协商,让每个人充分参与公共事务,直接同权力机关相对抗。他们所形成的 各种公共舆论,体现着他们不同的利益追去,给公共权力以舆论压力,这样可以有 效地监督国家的政治行为,更有助于公民精神的养成。由于公共领域与民主决策的 影响,使得政治决策的合法性不得不考虑公共领域的因素。公共领域以公共舆论的 形式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可以使国家的政策更好地体现公众的意愿,而不是仅仅从某 个集团利益的考虑出发,这样可以达到公共领域对政府行为一定程度上的制约,甚 至它可以在一些方面起到给政府行为纠错的效果。正是公共领域和公共权力的这种 必要的张力,才得以使权力机关不至于像脱了缰的野马,肆意奔跑。公共领域正是 通过舆论的力量来对权力机关加以监督和指导。 第三,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还表现为自由、平等、民主的实现。哈贝马斯是为了 挽救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而要重建公共领域的,同时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重建 也是为了公众平等、自由这些现代民主的实现考虑。公众参与公共生活,通过平等 交往协商解决公共问题,是现代民主生活的要求,是公众作为社会主人翁意识的体 现,同时也是加强现代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所以说,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还 包括为现代民主的实现提供了舞台和背景。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第 459 页。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第 459 页。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年,第 55 页。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 11 (2)公共领域的社会功能。公共领域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带。它通过引导 和处理不同公众的社会需求对社会产生一种约束性的效果,有利于缓解国家和公民 之间的矛盾。公共领域的发展所培养起来的一些诸如宽容、合作、团结的精神,有 利于公民对个人生活的自我管理,并自己独立地处理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同时它 所产生的自治能力和平衡能力,也将有效弥补由于政府和市场的局限性造成的社会 失序、失范的局面,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从而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并 且公众在公共领域中所组建的团体、组织,还将在社会中承担着更多社会管理、社 会服务的职责,极大地减轻了政府负担。 (3)公共领域的文化功能。公共领域思想在文化上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它 倡导了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增强了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和自主治理社会的 信心,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能力。此外,公共领域 还在社会中孕育着一种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现代公民文化,为人作为社会主 体的权利的发挥提供了一种理想平台。可以说,公共领域是深化民主观念、培养现 代公民意识的重要基地,它孕育了公民文化,促进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形成。 (三)公共领域的特征 在清楚公共领域的结构和功能后, 我们有必要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所具有的 特征进行一下分析。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细致全面地把握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思想。 1、形式上的自愿性和非正式性 这一特征主要是就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在国家机构设置以外的属性而言, 并且其又 不同于任何组织,对待成员进退有严格要求。作为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的主要领域, 公共领域是一个公众自愿构成的领域,在其中,人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没有 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个人主要具有作为公众的资格,完全可以自由出入公共领域, 并且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对公共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它的形成不是出于权力机关的 系统设置,不受政治权力部门和任何利益团体的干预,它从私人领域中分化出来, 又同私人领域保持了严格的界线。它的运作是由公众来决定,由公众发挥个体自由, 在法律的保护下自由表达、共同协商来解决问题。它是一个不受外力干预的较为宽 松的交往网络。可以说,它是一个处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机关之间的领域。它没 有明确的设置,没有严格的组织,就连维系其存在的交往行为原则,即商谈伦理的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及其启示 12 规则的保障也只能是依靠个体自由地遵循。所以说,公共领域是一个由公众自愿组 成的没有得到法律保障的、非政治设置的非正式的公众活动领域。 2、功能上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这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中及其强调的关于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一 方面是哈贝马斯想恢复脱离政治权力控制的公共领域愿望的体现,一方面是哈贝马 斯作为一名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对其学派理论特点的继承。由此,我们有必要 对公共领域的这一特征给予充分地关注。 (1)独立性。哈贝马斯强调公共领域是从私人领域中分化出来的,“公共领域 在比较广泛的市民阶层中最初出现时是对家庭中私人领域的扩展和补充” 然而这一 从私人领域中分化出来的公共领域又与私人领域划清了界限,因为它关心的往往不 是私人、家庭内部问题,而是与大多数人有密切关系的公共问题,并且公众在参与 公共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欧美设计规范释义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图案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探究科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结构设计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师范大学《体操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水利工程地基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简阳市三星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二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吉林市重点中学2025年5月高三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自贸区与国际商务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社区时政考试试题及答案
- MOOC 创业基础-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非暴力沟通(完整版)
- 广东省省级政务信息化服务预算编制标准(运维服务分册)
- 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 高端大气中国风年会邀请函
- 人防结构吊钩后补处理方案
- 中兴交换机简明配置教程
- 第四章凝结水处理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实录
- 铭记历史缅怀英雄烈士纪念日课件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