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邹浩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邹浩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邹浩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邹浩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邹浩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邹浩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 要 邹浩(10601111) ,主要生活在北宋神宗至徽宗朝。元丰五年(1082)进士,从此步 入仕途。历扬州、颍昌府教授,邹浩拒绝范纯仁属撰乐语的事迹,为后人所称颂。元 符二年(1099)九月,哲宗亲擢为右正言。他性格耿直,敢于直言,所上章疏往往色正词 严,深中时弊。因为屡次弹劾章惇,并上疏反对立刘后,被除名勒停,羁管新州。徽宗时, 复右正言,迁左司谏、中书舍人,曾上疏乞先恤公议而后谨独断 、 乞至诚始终纳谏疏 请继述五朝善政等,一度受到重用。后遭蔡京陷害,入元祐党籍。被除名勒停,昭州 居住。 邹浩一生为官时间并不长,主要是作为台谏官活跃在宋哲宗和宋徽宗时期的政坛上。 但是,他敢于直言,反对立刘后;和章惇、蔡卞、蔡京等人展开的不懈的抗争,更是赢得 了时人及后人的尊敬。但是邹浩的仕途也因此颇受压抑,尤其到徽宗朝,邹浩更是被纳入 “元祐党籍” 。 邹浩关心教育事业,多次提出兴办学校。重视选拔人才,提出德才兼备的选人标 准,主张对人才要赏罚分明、赏罚一致,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尽其才。 对我们今天选拔任用和管理官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邹浩一生交友广泛,与苏颂、吕嘉问等人交往密切,政见相似,仕途上相互帮助; 与杨时多为学术上的交流与探讨;与陈瓘为患难之交,二人志趣相投,关系交好,政 见相同而彼此欣赏。这些人在为官、人格、思想方面对邹浩影响颇深。 关键词:邹浩 北宋 用人思想 abstract ii abstract zou hao(10601111) ,living during the shenzong and huizong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he got imperial scholars in the year of 1082, and then he began his career. when he was the professor of yangzhou government and ying-chang government. zou hao rejected essays yueyu for fan chunren and the deeds was admirable fou future. zou hao was appointed to act as “youzhengyan”by songzhezong in september of 1099. he had upright character, and he often submit letter with harsh words to the king, and ha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his documents were also with relentless pungency and reflected the fact. because zou hao often attacked zhang dun and oppose liu shi to be the queen, so he was dismissed from office and demoted to xinzhou. during the periods of song huizong, he assumed the position of“youzhengyan” secondly ,then promoted to the position of“zuosijian” and “zhongshusheren”. zou hao was put into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he put thesis to the king like qixianxungongyierhoujinduduan, qizhichengshizhongnajianshu, qingjishuwuchaoshanzheng and so on. during the next stage, he was framed by cai jing, and joind in the “yuanyoudangren”. and then he was dismissed from office again, and lived in zhaozhou. during the three years in zhaozhou, he visited the places of interest, making friends, wrote the poets with local persons. he was the most productive writer between the poets who visit guizhou and composed the poems left. and he enjoyed the support of the local nation and left many place of historic interests to memory zou hao. the period during the zhenzong and huizong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s the hardest times. zou haos politics destiny is closely interconnected with this political situation.mostly, zou hao as an officer of “ taijianguan”at that time, and time is not very long in his whole life. but he can spoke directly and opposed liushi to be queen; he struggle with zhang dun ,cai bian ,cai jing ,and also got the moment people and later generations respect. while,his official career was also hindered. especially during the huizong dynasty,zou hao was put into “yuanyoudangren”. zou hao cared for developing of education. he put forward building schools, and paid abstract iii much attention to talents selection. he offered both ability and moral integrity as the criterion of talents selection. he thought people should reward and punishment clearly, and developed personal initiative .that is much valuable to be learned for todays people in selecting and managing officers. zou hao had dealing with plenty of people.su song and lu jiawen hold similar political view with zou hao.and gave great help to him.yang shi ,owning to admiring each other,was in close contact.but there was only one most intimate firend-chen guan.they had the same interests and hold similar political views.those people had great influence on his thought,personality,being an official and so on. key:zou hao norther song dynasty ideas in electing persons 绪 论 1 绪 论 一、选题意义 邹浩(10601111) ,字志完(或至完) ,自号道乡,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历扬州、颖昌府教授。哲宗元祐中为太常博士、襄州教授。 元符元年(1098) ,除右正言,数次上疏反对章惇,并论罢立刘后,激怒宋哲宗,被除 名勒停, 羁管新州。徽宗即位,复右正言,迁左司谏,曾上疏乞先恤公议而后谨独断 、 乞至诚始终纳谏疏 请继述五朝善政等,一度受到重用;重理罢立刘后事,为蔡 京陷害,责衡州别驾,永州安置。半年后,除名勒停,窜昭州。在昭州三年里,他的高 风亮节受到当地人民的敬仰和爱戴,他游览当地的古迹,交友唱和,是“北宋旅桂诗人 中留下在广西的诗篇最多的作家” 。崇宁五年(1106)四月,允许归常州。政和元年 (公元 1111 年)卒,年五十二。 邹浩一生著述甚丰。他的诗体现了宋代诗文革新的基本主张和正确方向。他主张 诗歌清新雅正、追怀古风,推崇陶潜之清淡、杜甫之沉郁、李白之豪迈。其文亦留下 了大量的篇幅。其诗文收在道乡集中。 道乡集共四十卷,其中诗 14 卷,录诗 954 首;文 26 卷,录各体文 571 篇。 自北宋神宗至徽宗朝,乃至北宋的灭亡,堪称北宋最为跌宕起伏的时期。而北宋 后期的一条发展主线,即是围绕王安石变法而对其进行的或肯定或否定的斗争。在这 种政治大环境下,邹浩的政治命运也紧紧地与之联系在一起。在其仕途发展中,邹浩 主要以言官的身份先后与章惇、蔡卞、蔡京等人展开了不懈的抗争。其仕途也因此颇 受压抑,几起几落。尤其到徽宗朝,邹浩更是被纳入“元祐党籍” 。 对邹浩作一专门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北宋后期政治的认识,及对北宋灭亡原因的 探究。本文试图以客观而翔实的资料,对邹浩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其为人、 为政特点,力求还原出一个真实准确的邹浩。 二、研究现状 据笔者所见,目前专题研究邹浩的论文主要有:黄权才的邹浩羁管广西昭州诗 论 ,记述了邹浩在羁管广西时的一些交游情况;张福勋的邹浩及其诗论记述 黄权才: 邹浩羁管广西昭州诗论 ,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二期。 黄权才: 邹浩羁管广西昭州诗论 ,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二期。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了邹浩的诗在宋代诗文革新方面的一些特点,及其在禅、儒、道学方面的一些印记; 郭正忠的邹浩及襄阳的水转五磨北宋农业加工机械的巨大进步 记述了邹浩的 道乡集在机械方面的贡献。以上这些文章只是对邹浩的个别方面、某个点作了一 些研究,并没有对邹浩做一个系统而详细的研究。 其它的相关的研究主要有: 吴洪铎、尹波主编的宋人年谱丛刊 一书,收有清人李兆洛编、张尚英校点 的道乡先生年谱 ,记述了邹浩的一生。但有些地方过于简略,需要补充。 王菡的宋帝列传宋哲宗 一书中翔实记述了宋哲宗的一生,高太后听政 及哲宗亲政后的一系列变化,对了解邹浩在哲宗朝的政治活动的背景大有裨益。也记 述了邹浩在打击章惇、谏立刘后时的一些情况。 任崇岳的宋帝列传宋徽宗、宋钦宗 一书中记述了徽宗、钦宗朝的政治 经济,客观分析了北宋灭亡的原因。其中提到邹浩在徽宗朝先是被重用,后遭蔡京陷 害,被贬昭州,旋而被打入元祐党籍的一些情况。 罗家祥的北宋党争研究 ,详细论述了北宋的元祐新旧党争、哲宗时的绍述 及徽宗时的崇宁党禁及“元祐奸党” ,其中提到了邹浩在徽宗时被贬昭州的经过。 漆侠先生的王安石变法 ,深入研究、分析了王安石变法的社会背景、新法 的内容、性质和作用。而神宗以后的北宋政治基本都是围绕王安石变法进行的。 沈松勤的北宋文人与党争 记述了北宋文人在新旧党争中所起的作用。强调 了新旧党人因在儒学经世之学的影响下,共同具有通变救弊、振时兴治的强烈社会责 任感和济世精神及固执成见、排斥异己的病态性格。其中提到邹浩遭蔡京陷害被贬岭 南的情况。 相关的论文: 陈乐素的流放岭南的元祐党人 ,主要记述了北宋后期的政治及元祐党籍 张福勋: 邹浩及其诗论 ,载内蒙古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 年第三期。 郭正忠: 邹浩及襄阳的水转五磨北宋农业加工机械的巨大进步载江汉论坛 , 1985 年第八期。 吴洪铎、尹波主编: 宋人年谱丛刊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 月。 王涵: 宋帝列传宋哲宗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 年 12 月。 任崇岳: 宋帝列传宋徽宗、宋钦宗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 年 7 月。 罗家祥: 北宋党争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版。 漆侠: 王安石变法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年 9 月。 沈松勤: 北宋文人与党争 ,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2 月。 陈乐素: 流放岭南的元祐党人 ,载宋辽金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5 年 8 月。 绪 论 3 碑中被贬到岭南的元祐党人,其中记有邹浩被贬岭南的原因及经过。 任崇岳的论“元祐党人案” ,详细记述了哲宗、徽宗时的党争情况,以及 对元祐党人的追复与平反,其中提到邹浩在崇宁四年九月从昭州移往汉阳军。 张海欧的宋代文人的谪居心态 ,主要记述了宋代由于党争和台谏使一些官 吏难居其位,于是,贬谪成了宋代文人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其中记述了邹 浩在昭州的生活情况。 杨倩描的吕嘉问考释 一文中,考证了与元翰札所写的时间、 内容,同时也记述了邹浩与吕嘉问、华申甫的一些交往情况。 郭志安的陈瓘研究 ,此文记述了陈瓘在北宋后期的政治活动及其思想变化, 文中多次提到陈瓘与邹浩一起,以台谏为阵地,共同反对章惇、蔡卞和蔡京。 杨世利的北宋贬降官叙复法述论 ,从叙复机构、叙复模式、叙复内容等方 面对叙复制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以上研究状况显示:其一:到目前为止,对邹浩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其二,就 宋代历史人物研究,探索北宋政治及历史的特征,是宋代人物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 以人物研究的这种情况来观察,邹浩生活在北宋最为混乱的一个阶段,具有特殊的经 历及地位,对其作出系统的整理研究,是这种研究的一个自然引申。因此,本文拟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悉心收集相关史料,并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综合考察。 三、创新与不足 由于史学界对邹浩的研究成果廖若星辰,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本论文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突破创新: (1)对邹浩的家世做一些研究,补充宋史记载的不足。 (2) 分析邹浩与章惇、蔡京斗争失败的原因(3)对邹浩的交游作了简单的考察与研究。 但是,由于自身学识的限制,仍不能对邹浩做全面透彻的研究,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 有: (1)邹浩的思想研究的不够。本文只是对邹浩的为政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它 思想没有涉猎。例如,邹浩笃信佛学,对道教也有一定的涉及。由于笔者对佛、道的 理解不够,还有待以后学习研究。 (2)由于笔者治史尚浅,在理论上、史料解读和写 任崇岳: 论“元祐党人案” ,载中州学刊 ,1992 年第一期。 张海欧: 宋代文人的谪居心态 ,载求索 ,1999 年第四期。 杨倩描: 吕嘉问考释 ,载河北保定学院学报 ,2008 年第一期。 郭志安: 陈瓘研究 ,河北大学 2004 年度硕士毕业论文。 杨世利: 北宋贬将官叙复法述论 ,载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 2008 年第一期。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作方法上都存在不少缺陷,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克服。 第一章 邹浩的家世、所处的时代背景 5 第一章 邹浩的家世、所处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邹浩的家世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自号道乡,称道乡居士。关于其道 乡的来历, 宋诗钞记为: “岭表归后,自辟小圃,号曰道乡。故学者称道乡先生” 但邹浩有诗将归先寄道乡 ,说明道乡之号应当是在自岭表归乡之前就存在,而不 是在归后才得到的。其道乡歌中写到: “要识道乡去处,只在微尘里许。不立四 至封疆,不问二仪寒暑。日月常放光明,鸟兽率同歌舞。人间天上无明,可谓自 今自古。 ” 看来, “道”是邹浩憧憬和向往的一种理想。邹浩与“道”有着密切的联 系, “道乡居士,以道自持久矣” 。 邹浩的年谱,笔者所收集到的共有三种版本。元朝谢应芳曾编有道乡先生年谱 一卷,收入思贤录中,但是此年谱较过于简略。后来,邹浩裔孙邹忠允在此基础 上进行增补,编入外纪 ,此年谱又嫌繁复。清代李兆洛在此两种年谱的基础上, 参考史书、文集、等编为道乡先生年谱 ,相比较而言,此年谱更为简明、可信。 今据此年谱以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试将邹浩家世作简单介绍。 邹浩之祖籍: 宋史邹浩传 、 名臣碑传琬琰集 、 东都事略邹浩传都是 仅仅记载邹浩为常州晋陵人。笔者翻阅了大量的史籍,认为对其家世记载较为详细的 是清朝李兆洛编订的道乡先生年谱 ,此年谱附在清道光十一年重刻的道乡先生 文集的后面,文集由邹浩的裔孙邹禾亲自筹资找人重刻。此年谱记载:先世居杭之 钱塘,自公之祖宦游寓於常,遂为常州晋陵人。 这与邹浩的至明弟墓志铭记载 一致。由此可见,邹浩的祖先居住于杭州的钱塘,直到邹浩的祖父邹霖一辈才迁到常 州晋陵定居,遂后世称为常州晋陵人。 邹浩之先辈:据道乡先生年谱和邹浩的至明弟墓志铭记载:邹浩的高祖 清吴之振、吴留良、吴自牧选,管庭芬、蒋光煦補: 宋诗钞卷三十五邹浩道乡诗钞 ,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版,第 1133 页。 宋邹浩: 道乡先生文集 (以下简称道乡集 )卷五道乡歌 , 宋集珍本丛刊第 31 册,北京:线装书局, 2004 年版。 宋 王称: 东都事略卷 100邹浩传 ,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79 年版,第 1533 页。 宋方蒙: 故广济军录事参军监真州军资库邹君墓志铭 ,吴洪铎、尹波主编: 宋人年谱丛刊 ,成都:四川大学 出版社,2003 年版,第 3555 页。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为邹智,任西京作坊使;曾祖为邹元庆,任东头供奉官、合门衹侯、舍人,赠左屯卫 大将军,生十子,邹浩之祖父为邹霖,字仲说,排行第十,天禧三年(1019)擢进士 甲科,初调筠州推官,邹霖仰承庭训,乐于助人,官至朝奉郎、守尚书都官郎中,知 涪、鼎二州;邹浩祖母为乐安县君孙氏,治家甚严,具体不详。邹浩之父邹戬(1041 1096) ,字保之,以荫补太朝斋郎,熙宁中,曾为婺州录事参军,宅心仁厚,对犯 人亦如此。后又任广济军录事参军。母张氏, (10421116)常州晋陵人。张氏生五 子,依次为邹浩、邹洞、邹泂、邹沼、邹況。她遇事沉着,能以大义为重,教育儿子 要移孝为忠,对邹浩的影响很大。据记载:元符元年(1098) ,邹浩被宋哲宗亲擢为 右正言,邹浩深知身为言官,应该知无不言,但这又往往会祸及自身,甚至会连累自 己的家人。因此邹浩顾虑重重,欲推辞。母张氏问其原因,邹浩对曰: “有言责者, 义不可默,恐或以是贻亲忧。 ”张氏断然说到: “儿能报国,我何忧?” 这番话对邹 浩是极大的鼓励。邹浩后因直谏而窜新州,邹浩之弟邹沼被连累入狱,一门震撼,而 张氏处之泰然,克践前言。邹浩两谪岭表,家人也受到牵连,张氏从没有怨言,都是 “颦送其往,笑迎其归” 。使邹浩在任职期间没有后顾之忧,给予邹浩极大的鼓舞 和帮助。在以孝为重的封建社会,张氏之行为的确令人敬佩。张氏皈依佛门, “常依 佛语以荡涤情累,被疾虽久,而气守不乱,临终之日,须沐浴更衣而卒。 ” 。对于邹 浩的成长,张氏功不可没。 邹浩之弟、妹: 道乡先生年谱记载,邹浩之母张氏生五子,邹浩为长子,还 有泂、洞、沼、況。但是据邹浩在至明(邹洞)弟墓志铭中记载: “君次余为第 二” ,所以邹洞应排行第二, 道乡先生年谱却记为第三,有误。邹洞曾任假承务 郎,洞、沼、況都没有任官。邹浩还有一个妹妹,嫁于应天府虞城尉宋靖。 邹浩之妻沈氏。沈氏生于北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 ,卒于宣和元年(1119)七 月二十五日,终年五十九。父沈充,曾做将作监主簿;母费氏。沈氏贤淑,谨守孝道, 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尽心支持、照顾邹浩,是邹浩的贤内助。邹浩交友甚广,沈氏 对来访之友,必殷勤照顾,甚至为生病之友人亲自喂药。在邹浩被贬之时,沈氏尽心 照顾婆母张氏及家人,从未有一句怨言。元符元年(1102) ,邹浩因蔡京陷害,被责 东都事略卷一百, 邹浩传 。 元谢应芳辑: 思贤录卷二,陈瓘: 张夫人墓志铭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九年咏梅轩刻本。 思贤录卷二,陈瓘: 张夫人墓志铭 。 道乡集卷三十六至明弟墓志铭 。 第一章 邹浩的家世、所处的时代背景 7 衡州,永州居住。沈氏协二子随邹浩同往,因有沈氏随行,邹浩之母张氏感叹说: “今 汝行,则吾无忧,是乃所以安吾心也” 。邹浩的两次被贬中,沈氏“留也,使其夫 无将母之念;其行也,安其姑无南岭之忧” ,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沈氏曾被封 崇德县君,再封蓬莱县君,邹浩有寄蓬莱并示柄 : “归田实遂平生志,与汝难忘造 化功” ,言语中对患难与共的沈氏充满感激之情。杨时为沈氏写墓志铭,铭曰: “幼 施于内,维妇之常。中外有闻,妇道之光。作配君子,一德靡悔。 ” 这正是对沈氏的 真实写照。 邹浩育有两子:柄和栩。邹柄,字德久,元丰七年(1084)八月生,庄重笃学, “学问、节操、才识皆过人” 。邹柄弃科举,年少时学从杨时,杨时期以大器,在学 术上尽传其学, “龟山门人以(邹)柄为称首” 。陈瓘亦称其才高识远。 宋元学案 记载: “ (邹柄)刚梗有父风。未冠,弃举子业,从龟山游,手葺伊川语录一卷” 。 靖康初年,邹柄由李纲推荐,除枢密院编修。后邹柄上疏为父昭雪。后人评价邹柄道: “庄外敛中,与人不茍合。前后奏议论列,天下伟之。 ” 邹柄作为长子,邹浩对其倾 注的感情要相对较多,邹浩教育儿子要“尊六经以为本,博群籍以为稽” ,要“修身 识根本,力践以其诚” ,要谦虚好学,尊师重友。 道乡集中收有邹浩多篇写给邹 柄的诗章,足以看出邹浩对邹柄的疼爱及殷殷期望。邹栩,字德广,绍圣元年(1094) 七月生。邹栩年幼时聪明好学,孝敬父母,邹浩甚是喜爱。邹浩曾教育邹栩: “视汝父 之不得安其位,则知所以修职业;视汝父之不得养其志,则知所以奉晨昏。庄子曰为 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吾既以此训汝之兄矣,汝其从兄而恭命,勿使失坠,以对吾生育之恩” 11。邹浩希望邹 栩像邹柄一样, 修身好学。 但是, 邹栩却辜负了父亲对他的期望。 绍兴二十六年 (1156) 九月,邹栩知处州时,曾犯贪污罪,按法当流放三千里。后因念邹浩在元祐年间有声 思贤录卷二,陈瓘: 张夫人墓志铭 ,第 3570 页。 宋杨时: 沈夫人墓志铭 , 宋人年谱丛刊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3555 页。 道乡集卷十一寄蓬莱并示柄 。 杨时: 沈夫人墓志铭 , 宋人年谱丛刊 ,第 3570 页。 宋李纲撰,王瑞明点校: 李纲全集卷一百十八与秦相公第九书别副 ,长沙:岳麓书社,2004 年版,第 1129 页。 咸淳毗陵志第十七卷, 宋元地方志丛书 ,台北:大化书局,1970 年版,第 3613 页。 清黄宗羲: 宋元学案卷三十五陈邹诸儒学案 ,北京:中华书局,2007 年版,第 1221 页。 嘉靖浙江通志卷一百五十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道乡集卷三十一冠炳文 。 道乡集卷五将往昭州示柄 。 11道乡集卷三十一洗幻子文 。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称,特免,但是被追毁出身,除名勒停,送吉州编管 。 对于其后裔的记载,古籍中记载更少。邹浩的十四世孙为邹量,曾为邹浩的道 乡先生邹忠公文集 (明成化六年刻本)题跋;正德七年(1512) ,其裔孙邹翎曾重刻 道乡集 ;其十五世孙邹輗尝修补证正德本;其十八世孙为邹学孟曾为重修道乡 集 题跋; 万历四十六年 (1618) 十九世孙邹忠允又重修 道乡集 ; 道光十一年 (1831) 其裔孙邹禾再次重修道乡集 。 第二节 邹浩所处的时代背景 邹浩生于北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十月十八日,卒于政和元年(1111)三月九 日,历神宗、哲宗、徽宗五朝。邹浩二十三岁,登黄裳榜进士第,步入仕途。他仕历 神宗、哲宗、徽宗,而主要政治活动集中在宋哲宗和宋徽宗两朝。 而纵观邹浩与哲宗、徽宗两朝的活动,又与此前北宋王安石变法及其引起的新旧 两党的激烈斗争这一社会大背景相伴而存、密不可分。为了更为清晰的理解邹浩一生 坎坷的政治生涯,也就有必要对哲宗亲政前王安石变法、新旧两党党争这一社会大背 景加以介绍。 治平四年(1067) ,宋神宗继位。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他即位后便下诏广 开言路,立志要改革内政。起用王安石,开始熙宁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对两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以后,北宋的历史大都是 围绕熙宁变法而展开的。 直到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位。 “军国事并太皇太后权 同处分” 的政治局面确立,太皇太后高氏、司马光等人为代表的保守派旧党势力逐 渐掌握了实权,迅速尽罢熙丰新政,尽逐熙丰新党。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即将新法多 项措施武断加以废除,完全不顾及社会实际。元祐旧党不遗余力地打击新党成员,元 祐四年(1089)炮制了“车盖亭诗案” ,贬蔡确于岭南。并且设立看详诉立所, “凡得 罪于元丰之间者,咸为雪除。归怨先朝,收恩私室。意者呼吸罪党,用为己助” , 以对新党大肆实行报复。 宋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四,绍兴二十六年九月癸丑条,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版,第 6045 页。 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以下简称长编 )卷三百五十三,神宗元丰八年三月戊戌条,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 8456 页。 长编卷四百九十九,元祐元年六月壬寅条,第 11886 页。 第一章 邹浩的家世、所处的时代背景 9 元祐八年(1093)九月皇太后高氏去世,宋哲宗亲政。宋哲宗早就对高太后这种 “以母改制 ”的做法不满,政局再次面临颠覆性的变化。元祐九年(1094)四月间, 哲宗改元“绍圣” ,任命章惇为左相,罢范纯仁右相之职。随后,大批旧党成员逐渐 被摒弃出朝,而新党成员相继还朝,逐渐控制了朝政。新党对旧党的报复性活动,比 之元祐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元祐年间革除之事,必然恢复;凡是元祐诸臣,均 在打击放逐之列,凡是参与过元祐时期的政治活动,倾向於元祐党人、与元祐党人稍 有瓜葛者,甚至于旧党无涉者,也纷纷被弹劾、造贬谪。新党针对旧党制造的“车盖 亭诗案” ,也制造出了一起重大的迫害事件,即“同文馆之狱” ,凡是在元祐时期论奏 过新党、参与过废罢新法的元祐党人几乎无一幸免。在宋哲宗的支持下,章惇等还采 取了两个严厉打击旧党的措施:其一是编类元祐臣僚章疏;其二是成立看详诉理所。 元符三年(1100) ,宋哲宗去世,徽宗继位,向太后垂帘。保守派的官员相继被 召回朝,在韩忠彦的举荐下,邹浩拜为右正言,陈瓘为左正言。台谏基本操纵在以陈 瓘、邹浩等人为主的倾向元祐党人的官员手中。于是,邹浩、陈瓘等人以台谏为阵地, 加之曾布、韩忠彦的支持,对章惇、蔡卞、安惇等新党成员展开攻击,章惇、安惇等 先后被贬出朝。一年后徽宗改“建中靖国”为“崇宁” , 重用蔡京。蔡京大肆迫害元 祐党人、倾向元祐党的官员,甚至新党成员,只要政见不一致的,全在蔡京迫害的范 围之内。崇宁元年(1102)五月,蔡京与徽宗一起开始编类元祐党籍,元符末年与北 宋政坛特别活跃的邹浩、陈瓘等自然被纳入除名勒停、编管于边远之州的打击之列。 随后,在蔡京三次所立的“元祐党籍碑”中,邹浩赫然在列。 从以上介绍可知,邹浩的政治生涯,是在宋代社会复杂、政局多变中度过得到。 他的个人命运也与之紧密相连,随着政局的动荡变化而大起大落。邹浩的一生,可以 从侧面看出北宋末年新旧党争的激烈情况。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第二章 邹浩在宋哲宗朝的主要政治活动 第一节 邹浩任职地方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邹浩中进士第,任苏州吴县主簿,从此步入仕途。元 丰七年(1084)直到元祐二年(1087) ,邹浩一直任扬州(今江苏扬州)州学教授。 扬州自古重视讲学,学者“旦暮讲习” 。但是,邹浩到任时,扬州讲学却已大不如 前。或许是因为当地官员“拥节钺而镇是邦相踵也,或以此为不急之务,而莫之谁何, 或有其意而车未停骖,坐未暖席,遽被命去,而不得为是。 ”邹浩到任后一直希望能 振兴教育,以便“化民成俗” 。元丰八年(1085) ,王安礼由江宁府移镇扬州,邹浩 希望王安礼能“举化民成俗之言,绍复鲁僖蜀文之盛” 。元祐二年(1087) ,蒲宗孟 由亳州移镇扬州,邹浩亦上书,希望蒲宗孟重视教育,振兴扬州的学校。 元祐四年(1089) ,邹浩除颍昌(今河南许昌)府学教授,仍然非常关心教育, 对科举考试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出科举考试应包括经术、词赋等,而不能偏于任何一 方。并且针砭时弊地指出: “民贫,所当富也,则曰水旱如之何;官冗,所当澄也, 则曰人情不可扰;人物,所当求也,则曰从古不乏才;国用,所当裕也,则曰治世耻 言利;风俗,所当厚也,则曰不切于时变;边备,所当严也,则曰在德不在兵” 。 后来,此观点得到宋哲宗及曾布的赞赏,并依据此,被哲宗亲擢为右正言。 元祐八年(1093)四月,邹浩为襄州(今湖北襄樊市)州学教授。襄州学校本在 城外,庆历四年时(1044)时,朝廷下诏天下立学,襄州学校才迁入城中。邹浩到任 时,其学校已建立将近五十年,破旧不堪, “顾两庑皆隘陋,已而相与周视庖湢之类, 则又不得与两庑比” 。邹浩认为襄阳名邦, “自古为镇,重山拥其西南,长江缭其东 北,物象萧爽,冠绝荆楚” ,地位非常重要。且士大夫“以道德功名垂方册者历历 如列星丽晴天,至今为天下想慕,学乃如是耶?朝廷选守,又多台阁之旧,有猷有为。 道乡集卷二十一上王左丞书 。 道乡集卷二十一上蒲左丞书 。 道乡集卷二十一上王左丞书 。 道乡集卷二十一上哲宗皇帝书 。 道乡集卷二十二上胡宪求迁学书 。 道乡集卷二十五襄州迁学记 。 第二章 邹浩在宋哲宗朝的主要政治活动 11 既以信于天下,曾不知化民成俗必由于学,而乃忽之不问邪?” 遂对襄阳太守吕公 著、襄州提刑胡宗炎提出建立新的学校,得到二人的大力支持。于是“百九十有八楹 烨然一新” ,新学建成, “直堂为阁,以蔵书籍,分庑为斋,以舎多士。祭器钱榖,悉 皆有库;庖厨浴室,莫不得宜。又即其西所谓凤山堂者广之,以为教官之居;即其东 所谓射圃者规之,以为燕息之地” 。学校“恢弘伟丽,虽东南之学最盛者不能过也” 。 邹浩感叹建校之举,可谓“道德之泽,与乾坤并流未艾” 。 邹浩在扬州、颍昌和襄州等地任职期间,亦喜欢结交朋友, “士有一善,无贵贱 必与之交,无远而必欲收而取之” 。所以, “士有不远千里,鼓箧而至者,踵门问道 无虚席” 。邹浩“辟馆居之,膳羞之事,取居于家” 。直到绍圣三年(1096)二月, 邹浩因父病,解官回家,邹浩一直都在地方任职。邹浩认为一个地方人民的风俗教化 都与教育有关,所以他每到一处,必关心当地的学校建设,以培育人才为己任。 第二节 邹浩初入台谏 元符元年(1098)九月,邹浩被宋哲宗亲擢为任右正言。因为邹浩“亦言在上者 好恶不同” ,且出言往往“诚中今日之病” ,所以深得人心,众人“闻邹浩谏官,皆协 公议” 。台谏作为皇帝的耳目,其主要目的是扩大皇帝的视听,行使对宰相及百官 的监督和约束权。宋人吴表臣说: “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杜奸邪” 。因此, 历代皇帝都特别重视对台谏官的选拔和任用。台谏官除了具备必要的资历外,还要保 证两点:其一:荐举时排除宰辅的干扰;其二:皇帝绝对控制任用台谏的决策权。皇 帝直接控制台谏官的任免,是台谏官发挥“天子耳目”作用的保证。这种控制,不仅 表现在推荐台谏官的举主每次都有皇帝指定,而且,皇帝有时还亲自任命台谏官 。 邹浩转入中央任职,有了更多发表言论、参与政事的机会。台谏官既有谏诤君主、 监察中央和地方百官的职能,而且还有参加朝政和议定法制的权利。 但同时,台谏 官也因此随时会得罪百官,甚至会连累亲友。邹浩在被任命为右正言时,也有过如此 道乡集卷二十二上胡宪求迁学书 。 道乡集卷二十五襄州迁学记 。 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 朱子全书 ,之三朝名臣言行录 ,卷第十三之二, 吏部侍郎邹公 。上海古籍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杨时: 沈夫人墓志铭 , 宋人年谱丛刊 ,第 3570 页。 长编卷五百二,元符元年九月壬子条,第 11955 页。 元脱脱等: 宋史卷三八一吴表臣传 ,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 11732 页。 贾道民: 范纯仁研究 ,河北大学,2008 年度硕士毕业论文,第 14 页。 虞云国: 宋代台谏制度研究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1 年版,第 27-39 页。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的担忧,因怕连累老母,欲推辞。在母亲的极力支持下,邹浩才进入台谏机构。 邹浩认为“天下之事可论者虽多,然其本源悉在于朝廷之上。 ” 他请求哲宗广开 言路,诚心纳谏,重视台谏官的作用,才能使“君臣之情通然后足以隆四海之治” , 使“使四方万里之远无以异于一堂之上” 。早选备台谏官,才能“言路不至久阙, 相与尽忠献纳,少助陛下博览兼听之意” 。并且认为应该牵复绍圣以来因上言不当 被降职的言官,否则“恐中人以下因此以言为戒” ,不能“以言废人” ,应该鼓励“天 下敢言之气” 。百官要同心同德,不能相互指责, “可不可之论相持于上,公是公非 悉蔽于下” 。对朝廷百官的过失,邹浩也不放过。他三论陆师闵“虚奏功赏,保明 不实,情涉欺罔” 。论蹇序辰出使辽朝,为辽人所慢,有辱使命。论郭时亮“不务 宣道朝廷德泽,惟以掊克凌暴为事” 。 邹浩不仅关心政治,对一些经济政策,也提出自己的见解。元符二年(1099) , 因追复旧法,扩大了置水磨的地域,邹浩认为“恐岁月之后,遂遍天下,而茶商衣食 之源,尽为本司(水磨)所摧,不得措其手足,其弊可胜言哉! ” ,充分考虑了茶商 的利益;同年邹浩即奏有官员对丁盐钱“止陈其利而隐其害” ,而实际是民力不堪, 从而使民失“仁圣”之意,恳请圣上体恤民情。 军事边防上,邹浩也曾进言。邹浩认为“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 以持胜为难” ,不能因为一时之功而放松警惕。否则,可能前功尽弃。北宋中后期, 因与西夏和辽基本处于和平阶段,北宋的防御松懈,很多地方都是“城壁不完,器械 不利、士卒不足、训练不精” 11。如果西夏和辽首先挑起战争,北宋就会陷入被动之 中。但是朝廷冒然修城池、练精兵,又怕西夏和辽起疑心,以为北宋要挑起战争,从 而失去和平局面。邹浩认为,虽然“陛下威德远加,必无意外之虑” 12,但是我们还 长编卷五百四,元符元年十二月庚子条,第 12022 页。 长编卷五百二,元符元年九月壬子条,第 11955 页。 长编卷五百十,元符二年五月辛未条,第 12152 页。 长编卷五百三,元符元年十月甲辰条,第 11991 页。 长编卷五百四,元符元年十二月庚子条,第 12022 页。 长编卷五百十二,元符二年七月癸卯条,第 12176 页。 长编卷五百五,元符二年正月庚戌条,第 12027 页。 长编卷五百十一,元符二年六月壬午条,第 12161 页.。 长编卷五百十一,元符二年六月壬午条,第 12162 页.。 宋史卷三四五邹浩传 ,第 10956 页。 11长编卷五百八,元符二年四月戊寅条,第 12102 页。 12长编卷五百八,元符二年四月戊寅条,第 12102 页。 第二章 邹浩在宋哲宗朝的主要政治活动 13 是要做到有备无患,应当“选素有器识众所信服之人” ,然后“密以方略授之” ,使 之“岁月间修城壁,治器械,招士卒,谨训练”这样,既可以“不至动人耳目而武备 饬矣” ,不惊动西夏与辽,以恐引起敌方的怀疑,又可以达到增强我军防御和战斗 的能力,做到有备无患。同时,邹浩认为“将帅之任不可忽,三尺童子举知之” 。 所以“边鄙用人,尤当谨择 ” ,应当选用“素有器识众所信服之人”,这样才能使 军士信服,军心安定。而不能像章惇那样“力引亲旧分布要路” 只能“欺诞自败”, 不利于国家安定与社稷。同时要做好军需储备, “军储边计所系者大” ,一支军队, 要有充足的储备,才能使军心安定、更有战斗力。 在治理水患的问题上,邹浩也提出自己的建议。邹浩曾上请下河北路安抚转运 等司相度水患 、 请黜责水官妄作 、 请回徙御河等十几编奏章。邹浩认为水利建 设,首先要选好水官,对在其职却不谋其责者,应当严惩。对于水患,应以预防为主, 即使风调雨顺时也应做好水旱之灾的准备。同时对受灾人民施行救济,以安抚民心, 这样才能使社会稳定,国家安定。 邹浩职在言官,对政治、经济、军事等,都对哲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嘉言入 告,无不从者” ,得到宋哲宗的赏识和信任,也赢得了时人的爱戴和尊敬。但是, 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事情却是在朝廷上和章惇的斗争及反对宋哲宗立刘氏为后两件 事,因此,对这两件事进行重点叙述。 第三节 邹浩与章惇的斗争 一、章惇为相,权倾一时 章惇(10351105) ,字子厚,在熙宁变法时期被王安石委以重任。太皇太后高 氏垂帘听政时,章惇因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被贬出中央权力之外。宋哲宗亲政后, 对章惇特别信任,章惇以独相的身份辅佐哲宗。章惇迅速把大批旧党成员摒弃出朝, 长编卷五百八,元符二年四月戊寅条,第 12102 页。 长编卷五百八,元符二年四月戊寅条,第 12102 页。 道乡集卷三十策问 。 长编卷五百十五,元符二年九月甲子条,第 12256 页。 长编卷五百八,元符二年四月戊寅条,第 12102 页。 长编卷五百十五,元符二年九月甲子条,第 12256 页。 长编卷五百十五,元符二年九月甲子条,第 12256 页。 长编卷五百八,元符二年九月丙戍条,第 12107 页。 宋杨时: 龟山先生全集卷二十五邹公侍郎奏议序 , 宋集珍本丛刊第 29 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 年 版。 龟山先生全集 )卷二十五邹公侍郎奏议序 。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对旧党的报复性行动也迅速展开。凡是元祐年间革除之事,必然恢复;凡是元祐诸臣, 均在打击放逐之列,凡是参与过元祐时期的政治活动,倾向于元祐党人、与元祐党人 稍有瓜葛者,甚至於旧党无涉者,也纷纷被弹劾、遭贬谪,当时已去世的司马光、吕 公著被取消谥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差一点被毁掉。在宋哲宗的支持下,章惇 等还采取了两个严厉打击旧党的措施:其一是编类元祐臣僚章疏;其二是成立看详诉 理所。绍圣四年(1097) ,章惇等认为: “司马光、吕公著倡为奸谋,诋毁先帝,变更 法度,罪恶至深。及当时凶党同恶相济,首尾附会之人,偶缘今已身死,不及明正典 刑,而亡殁之后,尚且优以恩数及其子孙,亲属与见存者,罪罚未称,轻重不伦。 ” 。 这就将大批元祐党人的子孙和亲属逐出了官僚队伍。章惇等人在宋哲宗的支持下,大 肆对元祐党人进行报复。 二、邹浩任右正言,与章惇的斗争 章惇大肆迫害旧党成员,引起许多人的不满。但是因为有宋哲宗的支持,很多人 是敢怒不敢言。有的人躲避,恐怕连累自己;有的人甚至倒戈,投靠章惇,充当章惇 的帮凶。邹浩利用台谏为阵地,展开对章惇的罪行的声讨。邹浩 “上章露劾,数其 不忠侵上之罪” ,所言“每触惇忌” 。 元符元年(1098)十二月,邹浩认为章惇任人唯亲, “徇情废理,专务自营,力 引所私,分据要路,潜谋密计,妙若鬼神。一有作为,首尾相应” , 以至于使正人“沮 格而不得进” 、 “ 壅阏而不得闻” 、忠言“ 难于通达而不得均被” 。邹浩又从论其“燮 理” 、 论其“表率” 、 论其“旁招” 、 论其“言动” 、 论其“横身力荐之人” 、 论其 “尊君畏上之心”等方面,认为“苟为相者有一于此”应被罢免, “况兼而有之”? 要 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