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doc_第1页
1-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doc_第2页
1-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doc_第3页
1-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doc_第4页
1-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杭州通创物流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12月项目报告编制成员组 长:胡 森 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副组长:胡奕军 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成 员:肖 亮 杭州通创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成 员:王 维 杭州通创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目 录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概述11.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概述11.2国内外城市物流配送发展回顾21.3国内外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研究现状81.4城市物流配送发展面临的新环境122.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内涵142.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概念142.2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类型152.3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构成202.4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地位与作用223.浙江省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233.1浙江城市物流配送发展现状233.2浙江城市物流配送系统问题294.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重点构建344.1城市物流配送节点的构建344.2城市物流配送主体培育374.3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管理与选择404.4城市物流配送通道与通行构建425.浙江省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465.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理念465.2都市型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495.3中小型城市城乡型物流配送系统构建546.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对策与实施建议606.1城市物流配送构建对策606.2 城市配送管理系统构建实施建议60附件一 杭州市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的实证分析64附件二 湖州市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的实证分析77II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构建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概述1.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概述随着城市内电子商务、大型百货、连锁商业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商品交易的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商品流通时间和成本水平将更多地取决于其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效率的高低。城市大量商品的消费需求,连锁商业、大型批发市场和百货商场等商贸流通企业的集聚,引发了城际物流、城市配送商品流通,由于城市物流配送更多的是短距离配送过程,是直接面对消费的流通,所以也常常被称为“最后一公里流通”,是众多消费品流通供应链和工业品销售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城市商品流通供应链中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良好运转,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城市配送系统保证了城市基本功能的运转,城市的基本运转,表现在保证一个城市的正常秩序所需要的基本能源、燃料、原材料、粮食、水、生活消费品的永续输入,以及排泄物的及时输出;其次,城市配送系统支持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是经济单位集中的地方,也是经济活动密集频繁的地方,生产企业的外部物流活动、城市内的供应链物流、经济单位之间的经济交往,尤其是城市中发达的商业经济,都需要依靠城市配送系统获得实现;再次,城市配送系统同时是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手段,城市配送系统不仅对大的经济单位起到支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必须保证城市内众多居民琐碎而、频繁而持续的与生活有关的物流需求。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大量商贸流通业态的出现,国内许多城市商业物流配送体系日趋复杂,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不但要满足城市经济、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发展城市物流配送企业,同时也要减轻对城市交通的压力与影响。以杭州市为例,2007年全市市区有650多万杭州本地人口、200多万来杭创业务工人员、每年超过3000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数千家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以及300多家连锁便利店、10多家大型零售百货、120家连锁超市门店、17家家电连锁门店、上百个专业市场和“阿里巴巴”等近20个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繁荣的商业、商务活动形成了庞大的城市物流配送市场需求,而相应的城市配送厢式车辆不足,车辆实载率仅为40-50%,以及车辆的城区平均通行速度约在15公里/小时左右,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同时城市配送也对杭州市城市环境和服务功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城市物流配送以商业商务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形成了庞大、复杂的城市商品流通供应链,从供应链绩效的改善角度出发,对城市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形成了更为错综复杂的城市商业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但是由于欠缺深入城市物流配送的研究及相关理论指导,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中的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仅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物流配送水平落后,同时分散的物流设施布局与城市用地规划间的矛盾、发展公共货运交通与限制货运交通模式间的矛盾、城市物流的公益性与社会产业化间的矛盾等城市经济与社会问题也依然在国内许多城市表现突出。1.2国内外城市物流配送发展回顾1.2.1国内典型城市配送系统上海城市配送系统上海城市配送系统现状根据调研,目前上海从事城市货物配送业务的基本对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快件货运;第二类是商业配送,包括第三方配送物流、商贸系统内的自行配送、零售和批发企业以及个人车辆挂靠企业的“散户”配送、货运出租运输。快件运输。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经营国际快运的DHL、UPS、FEDEX等;国内快运有申通、顺风、宅急送、大田等。企业约30余家,配送车辆约 1200余辆车,运输工具90%以上为客运面包车。服务对象以公司、外资企业、办事机构为主。商业配送中的第三方配送物流。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上海佳吉、华宇、虹鑫物流、北芳储运等一批快速崛起的民营企业;中外运、中海、交运集团等国有企业所属的中外运便捷、中海环球、交荣冷链运输等;北京近铁、新天天大众、顶通物流等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城市物流配送共有100余家企业,车辆5000辆左右,以厢式货运车为主,其中载货客车10%左右。运营方式主要是将商品送到货物集散中心,再配送到各零售网点。商业配送中商贸系统内的自行配送。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海烟物流、农工商配送、华联超市、光明乳业、百联集团、百事可乐等。运输工具中厢式货车与客运面包车比例约8:2,企业近150家,车辆约8000辆,其中载货客车约1500辆。主要业务是为系统内供应商服务,分布在超市、食品、药品、酒类、烟糖、饮用水、服装、洗染、建材销售配送,以及旅游行李运等。商业配送中的“散户”运输。约有1.7万辆客运面包车从事货运,绝大部分无经营资格,主要是零售、批发企业自有车辆以及个人挂靠单位购置的客车,主要为最终商品消费者提供运输。货运出租。目前上海市共有货运出租企业8家,车辆2468辆,车型都是0.6吨和0.9吨的厢式货车。以即时要车、电话预约、定点供车、包车服务等为主要经营方式,以各类零售、商贸企业以及市民临时用车所需的零星货运为服务对象。上海城市配送系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上海城市配送系统的成功运行有三大经验:配送车辆的公司化管理;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相对公平资源分配下的货车有限优先通行权。上海城市物流系统物流配送的采用专业化模式配送,即“上海货的”模式,上海市现有货的2400多辆,通行管理采用“通行证”制,大客车仅在夜间开放,而白天,市内79条道路允许小货车重车(装满货物)行驶,同时,上海的货车全部实行公司化经营,采用计价器计价,装备车辆GPS、寻呼系统,由总公司进行统一调配。上海城市配送存在的问题有:城市配送企业功能单一,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城市配送管理政策滞后。目前上海从事配送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储运等流通企业与新型的专业化配送物流企业,但是其市场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运行组织尚未形成,多数从事配送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应有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大部分配送企业集中在低端市场竞争,而高端的、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规模较低,尤其是在冷链和危险品等专业配送领域更显得相对滞后;城市配送通行政策相对滞后,由于上海机动车的爆炸式增长给上海的城市交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上海对路权资源配置实施的是“客运优于货运”的政策,对货运车辆实行通行限制,包括限制区域、限制时段、限制对象,应该说,这些措施对减少上海中心城区的交通流量、保障城市道路畅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上海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商业配送、包裹快件等城市物流配送需求持续扩张,且需要配送和快递服务的超市、卖场、便利店与商务楼宇又以中心城区居多,而这些需求多发生在白天,因此现有道路货运政策与城市配送需求的矛盾立即暴露无疑,所以各种违章装载行为相当普遍,非法从事机动车货物业务的现象屡禁不绝,全市大约有2万多辆违规拆装后改作货运的小型客车,未取得营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非法从事货物运输的现象较为普遍。 苏州城市配送现状苏州城市配送系统基本现状随着苏州市城市化进程和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货物运输的市场需求量逐步增长。苏州市为了提高城市货运市场的社会化、集约化程度和组织化水平,加快发展城市现代物流配送业,改善城市交通和城市面貌,满足市区工商企业物流配送和市民零星货物运输的需求,其城市物流配送系统重点在市区发展货运出租汽车,并通过信息平台,形成了统一管理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在2004年,苏州城市货运中承担城区工商企业生产、销售活动中的主要运输工具是0.5-0.75吨的低档普通微型栏板货车,市区有此类车辆3132辆,其中,平江、沧浪、金阊市三区有1266辆,配送车辆数量相对较多,但是配送车况差、经营分散、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低,从2005年,苏州市采用招投标货运出租车经营权的办法,进行优选配送企业,并每年投入厢式货运出租汽车约800辆参与城市配送。苏州城市配送系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苏州城市配送的经验主要有:货运出租车质量招投标制度;城市配送“公车公购”制度;“城市货的”无障碍通行制度。苏州城市配送系统成功构建的根本是苏州市交通局和公安局联合举行市区货运出租车质量招投标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专家评分,评选出最优秀的企业从事中心城区的货运出租业务,同时对中标企业的车辆实行城市道路运输证管理;苏州城市配送的车辆管理,首批投放的“城市货的”车型为微型货车,车辆实行“公车公购”,即由参营企业对市场微型货车进行回购改装,加装GPS全球定位系统和计价器,统一车辆标识,“城市货的”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苏州的“城市货的”可在市区道路上24小时通行,同时通过调整“城市货的”的起步价,保障了“城市货的”司机们的月收入与消费者的利益,保证了城市配送的企业稳定发展与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深圳城市配送现状深圳城市配送系统。为符合城市景观和环保要求,深圳通过统一改装快递服务车为“绿色物流车”来建立城市配送体系,2006年投入了800余辆用于城市主城区的快递服务,并配以畅通的绿色通道。从目前的运营状况来看,自从实行“绿色物流车”后,深圳的城市物流配送车的散、乱、差的现状得到了显著改善;深圳的物流企业在经历了长时间混乱无序的恶性竞争后,也得到健康发展。深圳城市配送车辆管理。深圳的物流配送车采用CNG绿色环保燃料,实行“四统一”,即标识统一、外型统一、运价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目前已在外环高速路以内设立物流配送畅通区域,在此区域内物流配送车运行不受交通管制限制,并可以在确定的物流装卸货点上下货物。物流配送车与设在外环高速路的货运市场衔接,形成内外连接,方便快捷的物流配送体系。深圳配送有两点成功因素:车型统一制度与无障碍通行制度。通过统一车型,方便需求者与管理者来区分专业配送车辆;通过无障碍通行,增加了配送车辆的服务半径与配送效率,使配送更好的为生产与生活服务。1.2.2国外典型区域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巴黎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巴黎城市配送基本现状在2001年左右,巴黎市政府对城市物流研究发现,城市物流运转效率低,可持续差,车辆的实载率较低(50左右),高峰期的平均行驶速度低(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左右),城市配送车辆对城市的污染影响较大。在对物流配送的现状调研分析基础上,巴黎市政府大力进行城市物流改革,通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提倡合理运输来优化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巴黎城市配送中心与配送车辆巴黎城市物流配送节点类型。巴黎城市物流配送节点根据不同的功能、规模分成不同的类型,具体如下表所示。表11:巴黎城市物流配送节点类型层级配送节点类型规模描述1区域物流平台(基地)仓储空间大于30000吨城市内外部物流的结合点2城市配送中心CDU仓储空间5000吨左右通常河岸边沿码头或城市内某区域3提货中心大约每100幢建筑物配备一个,仓储空间500吨左右通常是一个离居民点近的终端物流配置中心,如零售中心、社区中的公共区域、公共停车库, 或者私人所属的店铺仓库等等,用来作为取货点(比如网上购物或邮购)4居民区提货点大约每50幢建筑物配备一个,仓储空间50吨左右有一定的空间装卸、存储5大楼 居民代表一幢建筑物为单位集中收集或发送6个人住所或私有商业个人接受货物或发送货物巴黎典型的城市物流配送基地(中心)与配送工具。目前,巴黎每年物流量为3150万吨,配送中心、配送网点等共有大小9000个配送点,配送工具既有机动车辆,也有非机动车辆,典型的配送基地的作业系统具体如下表所示。表12:巴黎城市配送基地配送基地面积(m2)所有权配送工具车辆数量运送物资种类运量圣日尔曼 奥塞尔600三轮车,电瓶车20无专业划分每年80000个1到5KG左右的包囊协和广场停车场800Chronopost公司电机动车辆20无专业划分400000包裹奥尔良门220Natoora公司机动车4在线采购的天然食品日送货40次巴黎城市配送系统的特点与启示通过研究分析巴黎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得到两点重要启示:按需要配备配送车辆(汽车、三轮车、人力车)与城市配送节点的社会化建设运营。巴黎城市配送车辆采用机动车辆与小型工具结合的方式,解决城市拥挤,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便利性,三轮车、电动车成为城市配送中的重要工具;城市配送节点采用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运营,既有共用型的大型的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也有依靠社会资源建设的提货中心、提货点以及楼宇配送点。美国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发展现状美国城市配送系统。美国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非常重视合理化配送,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重点加强了配送中心的建设与改造,重视提高配送信息化水平,通过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或者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来提高配送中心的利用效率,通过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来提高作业效率。美国城市配送中心的类型与特点如下表所示。表13:美国城市配送中心类型与特点配送中心类型特点典型代表批发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订货指示单零售型配送中心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仓储型配送中心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商品配送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美国城市配送系统的特点与启示配送信息化是美国城市配送发展的重要表现。美国的一些城市物流配送中心能及时接收总部的信息并能形成互动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订货管理、仓储管理系统,能实时提供需求的准确信息,便于配送的组织管理。日本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发展现状日本城市配送的现状特点。经过多年的完善与发展,日本城市配送系统得到了很大发展,其配送系统的特点如下表所示。表14:日本城市配送的现状特点城市配送的特点详细解释分销渠道发达为了保证有效率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城市配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频繁、小批量进货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配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运送,从而发挥配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运货车辆的装载率合作型城市配送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商贸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配送合作关系政府作用明显政府规划,企业密切配合,通过统一托盘标准和提高技术来发展城市配送日本城市配送的启示政府在城市配送系统构建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导作用,同时建立完备的网络,开展合同配送与共同配送。政府通过规划引导企业标准化作业,提高配送作业效率;通过合同配送,以长期合同为主体构建的企业间的互动,便于综合降低成本和共同获益;建立完备的网络体系,依托良好的产业支撑和改造后的分销网络,建立分销渠道和网络来完成配送。1.3国内外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研究现状1.3.1城市配送节点规划研究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对城市区位都有各自特殊的要求,也都有自己的区位优势,同类经济活动在特定区域内的聚集形成了城市空间结构,也决定了城市物流节点的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地理角度出发的物流中心选址模型,较为著名和经典的有海斯(Hess)和萨缪尔斯(Samuels)提出的Gfoline模型,Edgae Hoover(1948)、Wendell & Hurter(1973)、Hansen(1980)、Pelegrin & Fernandez(1988)、Carrizosa(1993)等人也都对流通领域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节点设施的规划进行过大量研究。城市物流配送节点模型研究。根据物流配送节点问题类型的划分,现有研究可以划分为单个设施地点规划模型(Hamacher,1996)和多设施的地点规划模型(Padberg,1996);根据选址决策目标的数量,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单目标选址决策与多目标选址决策,Current和Schillin(1990)曾经对多目标分析在选址决策中的应用做过综述。根据在设施的供应能力上是否有限制,设施地点模型可以划分为基于非容量约束的设施地点规划模型(Tcha,1995)或基于容量约束的设施地点规划模型(Hindi,1999);根据是否考虑到了时间因素,可以划分为静态地点规划模型(Chiang,1998)和动态地点规划模型(Owen,1998)。城市物流配送节点布局研究。从宏观角度,一些文献提出应在重点分析城市现有物流支撑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完成区域物流过程中存在缺陷的基础上,进行物流基地、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空间等级节点体系规划。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如袁庆达等人研究了区域公共物流中心规模和选址问题,孙会君等则研究了公共物流中心扩建规模优化模型。现有城市物流配送节点研究的缺陷。现有物流中心的规划大多是单一层次中的单个或多个节点规划,规划的理论前提也往往过于严格,且决策目标考虑较多的是单个企业角度的成本或服务目标,并不完全适合多重复杂因素影响下的城市物流配送节点网络的多层次性、复杂性特征,也没有反映城市内多个商品流通供应链系统的整体优化,更没有考虑到城市物流配送节点的社会公共利益特征,当然也没有考虑到纳入城市商业物流配送系统的节点设施与现有体系中存在的对外交通设施、货运场站、企业配送中心之间的资源整合问题。1.3.2城市配送资源分配理论研究城市物流有相当一部分要在公共基础设施中进行,因此,国外城市物流研究的重点除了提高社会经济和运输效率外,更注重于物流和环境之间的权衡,注重城市物流公共资源的有效管理,但由于缺乏对物流组织和集散合理化的考虑,相当多无序、低效率的运输占据了有限的道路资源,加重了交通的负荷。为解决类似城市物流公共资源的管理问题,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对此从理论和实务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在英国的城市物流研究中,研究者调查分析了城市物流系统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其一,低效率。实载率低(45%)、高峰期的平均行驶速度低(对英国3个大城市的调查得出平均速度为2l公里小时);其二,不可持续发展。在对各种运输方式引起的环境污染中,公路运输所占比例最大(船舶、飞机占1%,固定发生源l7%,道路粉尘46%,废气排放36%),并在发布的运输白皮书中对有关城市货物运送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如英国货物运输协会发起的城市货运质量管理的共同参与项目。德国城市卡塞尔为改变原有的低效率城市物流而进行的新规划中强调所有的项目参与者,包括当地的零售商所建立的城市物流公司,并确保通过定期的会议让成员获得信息,同时建立一个被提名中立的仲裁机构。为了简化对运输和配送中不断发生损坏的处理,约定由城市物流公司统一接管所有成员的损失索赔。意大利在以罗马为主的五个城市内示范名为“城市配送和电子商务(UDEC)”的城市物流项目。UDEC工程的目标是示范提高货运和车辆效率的可行政策,还包括客户满意、能源节约和环境改善,同时测试智能工具在全国范围内的集成程度。近年来在国内外城市物流配送发展的过程中,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与私人共同参与)模式开始出现并得到许多城市政府的认可。狭义PPP的发展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效率。通过减少重复设置和分担管理费用实现更好地使用现有的资源;二是集成。共同参与是获得更大的集成化的方式;三是责任。共同参与的规划能确保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上有更大的责任。目前PPP项目实施表现在:共同规划建设城市货运中转和集散中心、多式联运中心;联合推行环保型动力车辆;共同参与货运质量管理;规划低废气排放区;共同治理交通拥挤;使用智能运输系统。尽管目前有关城市物流公共资源管理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无论是在实务上,还是理论上,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在城市内部道路网络中用于物流配送的通道优化设置问题、有关城市商业物流配送经营权(或物流配送通道通行权、配送信息获取权)等物流公共资源的有偿定价和市场配置模式问题、城市商业物流配送管理机制问题等方面尚缺乏理论上的有效指导。1.3.3城市物流配送模式及相关策略研究在欧美和日本诸多工业和商贸流通业发达的城市,在现代信息手段的支撑下,其社会化的城市物流配送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配送体系和配送流程。在美国,通过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引进信息技术和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已经形成以企业主导的三种城市商业物流配送中心模式,如以沃尔玛公司为代表的零售型配送中心模式、以美国福来明公司为代表的仓储型配送中心模式以及批发型配送中心模式。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商贸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配送合作关系。许多城市配送公司通过对旧有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配送一体化。为确保上述城市商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高效运作,处于其中的企业常常从供应链优化的角度,来探讨有关物流配送的信息策略。Gallego和Ozer(2000),Karaesmen(2001),Ozer和Wei(2001)等人的研究就充分显示了共享提前需求信息对于流通领域供应链绩效改善的显著作用。Chen和Yu(2001)也通过建立数据仿真模型,得出“共享生产提前期信息对于销售供应链运作计划合理性的相对价值可高达35%”的结论。学者Haribarn和Zipkin(1995)则证明合作伙伴之间提前的物流信息共享对于企业城市商业物流配送优化的重要性。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使得有关商业物流配送信息技术的研究成为关注热点之一。Dale S和Richard L.Dawe等人认为,在物流配送领域,顶尖高手和平庸之辈的差距往往就在于运用物流信息技术的能力。Claudia、Loebbck和Powell(1998) 进一步提出IT技术可以使商品流通过程中物流活动数据和信息交换得到更有效的管理,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考虑到在城市商业物流配送过程中单纯依靠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不足,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区域或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角度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如张丹羽等人对如何应用多层BS构架及J2EE技术构建高质量、高可用的分布式物流应用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实施开发。还有一些文献也都对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和设计做了大量的探讨,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基本上是从大区域范围的商品流通或对外交通的视角来研究,研究的更多是干道物流优化,而非城市商业物流配送系统支撑的视角,无论是信息共享的内容、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及功能系统设计,还是信息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等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1.4城市物流配送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拥挤问题的加剧对城市配送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城乡一体化以及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配送区域不断加大,配送需求量的需求不断加大,需要投入更多的配送车辆来完成配送;另一方面,城市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使配送效率大大降低,而配送企业为提高配送服务质量,满足配送要求,又需要投入配送车辆,配送车辆的投入又加剧了交通拥挤。 大物流体系的改善为城市配送大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体系的建设,加快了道路体系、港口体系、物流园区(基地)的完善与优化,依托大物流系统,在港口、公路铁路枢纽、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配置城市配送基地,同时利用物流信息平台、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车辆可以快速实现城市货物的集货与配送,同时,大物流体系的发展,促进了物流需求的增加,相应的也加大了对城市配送的需求,为城市配送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供应链管理促使企业对最终一公里配送(城市配送)的重视程度提高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使企业更注重交付效率与效果,而大量干线的运输与配载的效率再提升的空间很小,而作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由于直接面对客户,直接影响到产品服务与配送时间效率,也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发展和企业效益,所以重视程度得到很大提高。 城市配送需求的多样化加大了城市配送组织的难度城市配送由集中的城市配送需求(如超市配送)向集中与分散(如个人)共存的城市配送形式转变,原来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商业配送比例较大,企业配送需求一般配送量大,有比较稳定的需求节拍,可以采用集中配送与固定配送的方法进行配送组织,但是现在由于网上购物、商务活动以及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等原因,快递以及配送增值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配送品种多、配送需求量波动大、配送需求点多面广,所以合理化的城市配送组织难度加大。不规范的城市配送企业竞争扰乱了配送市场由于原来的城市交通管理重点放在城市客运上面,对城市配送(城市货运)的管理和引导不够,城市配送企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市场引导,而在城市配送市场中的供给主体差异大、数量多,造成城市配送供给市场中配送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配送市场中的黑车运营与配送公司间的不规范竞争矛盾逐渐凸显,不规范的竞争与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整个配送市场秩序,阻碍了城市物流配送市场的健康发展。城市配送的发展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城市配送越来越多的借助信息管理系统、仓储系统、个人终端系统等电子系统以及先进的配送车辆来完成配送,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保障配送的及时性、提高安全性与准确性,进而提高配送服务的品质,相应的传统的配送手段、工具已经不能适应城市配送发展的需要,必将被城市配送的发展所淘汰。城市环保理念提升要求城市配送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城市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城市配送引起的噪音污染、废气污染以及交通节能等也有了新的认识,政府、企业和城市居民希望通过改进城市配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城市配送的车辆必须达到环保标准,城市配送节点应当合理的布局,进而减少无效的运输,减少污染排放,同时也要求建立一个高效的城市配送管理系统,通过配置配送通道,实施灵活的通行政策,培育优良的配送企业来减少配送车辆的投入,提高配送效率,实现城市配送的可持续发展。2.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内涵2.1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概念2.1.1配送含义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配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配货,即把用户所需要的多种不同的商品组合在一起;二是送货,即把用户需要商品送到用户手中。一般来说在经济发达地区,“配”的比重较大,而经济落后、运输不方便地区,“送”的比例则较大。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2.1.2大物流下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概念城市配送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实施的、以配送为特有组织方式、实现发货方到收货方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的总称,包括运输、拣选、加工、包装、拆分、组配等环节。城市物流配送与城市道路货运相比,前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后者是一种运输方式,是前者的主要环节,城市物流配送通过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合理组织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货运的效率,减少无效运输对城市道路的挤占。大物流下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是在高效的城市配送管理机制引导下,充分利用物流企业资源、自营配送企业资源、道路资源、信息资源等全社会的配送资源,借助科学布局的配送网点、配送通道以及优势城市配送企业,实现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区域配送的协同发展的功能系统。大物流下的城市配送系统主要包括所有配送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如港口、空港、火车货运站、公路枢纽、大型公共仓库、物流园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包括通行道路、停靠站点、信息通道等城市配送通道;包括城市配送投资主体、城市配送需求主体、与城市配送相关的辅助部门以及物流配送供给主体等配送主体;也包括载货汽车、轻型面包车、三轮车、人力车(电瓶车)等配送车辆。现在对城市物流配送系统认识,应当跳出城市配送的运输、仓储、分拣等功能性服务局限,把城市配送系统与大物流密切结合研究才有意义,才能高屋建瓴的解决城市配送问题。城市配送系统的构建必须紧密结合大物流建设,城市配送系统的构建必须以大物流的思想作为指引,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市场经济活力为目标,通过加快物流基地与城市配送网点建设,培育城市配送龙头企业,规范配送车辆,扩大配送网络等措施,实现城市配送系统的高效运转。2.2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类型2.2.1城市配送类型城市配送的分类方法很多,经过归纳总结,我们主要从配送需求主体、配送供给主体、配送市场流体、配送组织方式、配送网络结构、配送商品的种类与数量、配送时间及数量、配送的职能形式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表21:城市配送类型分类依据类型主要特点配送需求主体企业需求配送;事业单位、总部和个人需求配送企业配送需求量较大,集中性高,配送频率高,以商贸企业配送为主;事业单位、总部、个人配送总量大,配送点多分散,配送频率高、体积小,以快递为主配送供给主体自营配送;第三方配送;其他配送(私人车辆等)自营配送灵活度高、自主性强、效率较低、设备闲置多;第三方配送组织性强,效率高,服务较高,设备设施完善,利用率较高;其他配送灵活、成本低、配送快、对交通影响小配送市场流体生产资料配送;商贸配送;商务配送;生活配送生产资料配送较少;商贸配送频率快,数量大,配送集中性强;商务配送点多,数量大,重量轻;生活配送量大,体积小,配送点分散配送组织方式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分散配送;加工配送集中配送与共同配送效率较高;分散配送能更好满足无缝衔接配送;加工配送能提供增值服务配送网络结构点状;线状;环状;树状;网状以配送网点为基础,形成的配送网络结构,点状网点互不相连;线状只有一条联系通道;环状是闭合通道,正反可逆;树状有主干通道与支路通道;网状是相互均可联通的通达。配送商品的种类与数量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少批量配送少品种大批量配送适用于需要数量较大的商品;多品种少批量配送是按用户要求,将所需的各种商品(每种商品需要量不大),配备齐全,凑成整车后由配送中心送达用户手中配送时间及数量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 ;即时配送其中定时定量配送是按规定的准确时间和固定的配送数量进行配送;即时配送是预先不确定配送数量,也不确定配送时间及配送路线,而是按用户要求助时间、数量进行配送。 配送的职能形式销售配送;供应配送;销售与供应相结合的配送;代存代供配送销售配送是批发企业或生产企业按指定的时间、地点为客户进行配送;供应配送是是大型企业集团或连锁店中心为自己的零售店所开展的配送;销售与供应相结合的配送是配送企业与产品生产企业、产品需求企业签订合同,配送企业负责生产厂家的销售配送,又负责需求企业集团的供应配送,配送企业具有连接生产企业的销售配送、用户的供应配送两种职能,实现配送与生产企业及用户的联合;代存代供配送是用户将属于自己的商品委托配送企业代存、代供,有时还委托代订,然后组织配送2.2.2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类型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分类如果完全按照城市配送的分类,对城市配送系统类型进行整理,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分类过于琐碎,并且不能从宏观上把握城市配送的规律,所以,有必要依据城市经济地位、城市物流配送的地位、城市配送的交通问题不一样来对城市配送系统进行分类,于是,我们把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分为大型城市的都市型城市配送系统、小型城市的城乡型城市配送系统以及中等城市的中型城市配送系统。以浙江省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为例,浙江省共有11个地级市,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6个县。浙江11个地级市的2007年的经济与社会消费状况如下表所示。表22:浙江省城市经济与消费状况城市X1X2X3X4X5X6X7X8杭州4103.91296.318351255.151233134434.3786.2宁波3433.11035.57785250.4722.51118564.6温州2157906.464951118.94590.266122.5764.6嘉兴1585.2501.223339172.9133148160.6418.6湖州895.94319.251762.99128.843542.65257.8绍兴1971515.444765.23171.15324.6248193436.24金华1462.5562.832236414.34479.61459.2衢州468.2179.4557790.611252010.6248台州1722.9596.172792.9216.16352.8275110.9569.39丽水425169.07544.859.8178.4254舟山407132.37486.199.9240.7696.69其中:X1、X2、X3、X4、X5、X6、X7、X8分别代表GDP(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亿元)、工业产值(亿元)、农渔业产值(亿元)、城市消费品总额(亿元)、超亿元市场(个)、外贸额(亿美元)、总人口(万人)城市配送系统与城市的城市GDP、社会消费品总额、工业产值、城市消费品总额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对浙江不同城市的经济与消费状况进行聚类分析(SPSS的K-Means Cluster方法聚类),得到浙江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分类,如下表所示。表23:浙江省城市配送系统类型城市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分类11332322322在上表中,杭州、宁波属于大城市的都市型城市配送系统,它们有较大的经济容量、城市消费量大,对城市配送的需求多,结合考虑城市交通条件,杭州、宁波城市交通量较大,城市交通相对拥挤;湖州、金华、丽水、舟山属于小城市的城乡型配送系统,城市经济容量较小、城市消费量少,对城市配送的需求较少,城市交通条件好,对城市配送通行限制较少;温州、嘉兴、绍兴、台州属于中等城市的配送系统,城市交通会出现高峰时段的拥挤,但非高峰时段拥堵较少,城市配送通行受一定的限制。县级(县级市、县)的城市配送系统主要是接受大中城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辐射,为大中城市配送系统进行集散作业以及完成城乡配送,属于城乡型配送系统的范畴。县级的城市配送系统的建设是满足城乡不断增加的配送需求,即工业品、消费品下乡与农产品、工业产成品进城,城市交通对城市配送的限制不大。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特点都市型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特点都市型城市配送系统的性质。都市型城市配送系统是大城市的城市配送系统,是为了降低城市配送系统对大型都市的交通与环境影响,减少城市土地占用,同时也要满足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需要而建立的城市配送系统。在大型城市中,交通拥挤与交通污染问题突出,而城市配送活动的进行又对城市道路形成了交通压力,造成进一步的城市拥堵,而城市的发展又需要城市配送的支撑,所以都市型城市配送系统重点需要解决城市经济、交通与城市配送协调发展的问题。都市型配送系统的运行。都市型城市配送系统与周边大中城市的干线物流配送有密切联系,周边大中城市的干线运输的货物在城市物流基地进行集散、仓储以及加工后,通过城市道路配送到二级配送中心、配送网点或者直接配送到客户,同时都市型城市配送系统还担负着为周边的中小城市集散的功能。都市型配送系统城市内部的配送效率与城市配送中心以及网点布局、配送通行政策、配送车辆的结构、配送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合理的布局结构能减少无效运输,便于开展集中配送来提高配送效率;都市型城市配送系统受城市交通的影响较大,政府相应的限制货运车辆通行政策与全天候的配送车辆通行政策直接对配送效率与配送企业效益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导致违章运输与非法运营。都市型城市配送的运营如下图所示。周边中小城市城市物流配送基地干线运输周边大城市干线运输用户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网点工厂图21:都市型城市物流配送系统运行图城乡型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特点城乡型城市配送系统的性质。城乡型城市配送系统是中小城市的城市配送系统,是为了满足城乡协调发展与人民生活需要而建立的配送系统。在中小城市,城市交通矛盾较少,城市配送主要功能是满足工商企业以及人民生活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的配送,所以其重点是建立能适应生活生产需要的城乡配送体系。城乡型城市配送系统的运行。城乡型城市配送系统主要接受周边大城市的配送系统辐射,为大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做集散服务,市内配送受城市交通的影响较小,受消费需求用户的分布影响较大,配送的物品主要是从城市到农村乡镇的工业消费品以及农副产品、乡镇工厂产品进城,具体运行图如下所示。城市物流配送基地周边大城市干线运输工厂用户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网点图22:城乡型城市物流配送系统运行图中等城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特点中等城市的物流配送系统一方面受大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辐射,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周边比较小的城市的配送系统;市内配送高峰时段受交通拥堵的影响较大,非高峰时段基本不受交通影响。2.3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构成根据对城市物流配送的分析,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主要由城市物流配送管理体系、城市物流配送市场体系和城市物流配送基础体系构成。2.3.1城市物流配送管理体系 城市配送管理体系是由管理部门、管理内容、管理方式与手段组成的体系,如下表所示。表24:城市物流配送管理体系管理部门主要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手段交通部门城市配送市场和行业管理,如城市配送企业的准入和退出、城市配送市场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配送企业的培育、配送车辆的总量控制和车型控制政策手段,如出台城市配送管理政策和办法等;行政手段,如城市配送市场现场的监督、检查、准入与退出;经济手段,如进行补贴等交警城市交通车辆的通行管理、停车管理政策的手段,如车辆通行管理办法;行政手段,如通行的现场管理发改城市配送、城市商贸等协调管理政策手段,如进行物流规划;行政手段,如部门协调规划城市配送网点的土地规划政策手段,配送场站的规划制定工商城市配送企业管理经济手段,如配送企业工商登记、许可税务城市配送企业管理经济手段,如配送企业登记、缴税以及税收减免等商贸城市商贸业配送的管理政策手段,如通过调整商贸规划来调整城市配送强度城市管理停车管理政策与行政执法结合2.3.2城市物流配送市场体系 城市配送市场体系主要包括城市配送的供需主体以及相应的配送客体和流量流向等特征体系,如下表所示。表25:城市物流配送市场体系配送主体主体类型主要配送客体配送流量配送流向配送频率需求主体工业企业工业制造业工业产品流量很小城外工业企业城内商贸企业低商贸企业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商店、专业店等五金建材、农副产品、医药烟草等与生活相关产品很大城外工业商业企业城内商业企业;城外物流中心城内商业企业;城内商业企业城内商业企业高事业单位和企业总部行政事业单位、公司、企业总部、社会团体公务信函、书籍、包裹等,以快件为主较大单位所在地 城市配送中心高个人居民信件、包裹、生活消费品,以快件为主较大个人场所配送中心低供应主体自营配送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使用自营(租赁)车辆为客户、自己配送工业品、生活消费消费品等较大企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单位(个人)偏低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运输企业、物流公司、配送企业工业品、消费品等较小物流配送中心企业;企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单位和个人高个体车辆货的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等物流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