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号角为你长鸣(文本研习)五人墓碑记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号角为你长鸣(文本研习)五人墓碑记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号角为你长鸣(文本研习)五人墓碑记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号角为你长鸣(文本研习)五人墓碑记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号角为你长鸣(文本研习)五人墓碑记学案(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人墓碑记一、读准字音逆阉()皦皦()敛赀()溷藩() 逡巡() 投缳()赠谥() 户牖() 冏卿()答案ynjiozhnqnhunshyujin二、辨识通假(1)独五人之皦皦()(2)敛赀财以送其行()答案(1)“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2)“赀”同“资”,钱财三、一词多义(1)发(2)徒(3)视(4)行(5)按(6)被(7)望(8)除(9)于(10)之(11)以(12)其答案(1)动词,拿出/动词,发动/名词,头发/动词,抒发(2)名词,指同一类人/副词,空,徒然(3)动词,比较/动词,看,端详(4)名词,品行/名词,品行/动词,走,上路(5)动词,用手压或握/动词,追究,查办/动词,按压(6)介词,表示被动/动词,遭受,蒙受/动词,同“披”,穿在身上(7)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动词,盼望/动词,遥望,远望/名词,希望(8)动词,清理,修整/动词,授官/动词,清除,去掉/动词,逝去,过去(9)介词,被/介词,向/介词,在/介词,对于(10)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无实义/动词,往,到(11)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因为(12)代词,代指五义士/代词,指自己的/指示代词,那四、词类活用(1)去今之墓而葬焉()(2)其疾病而死()(3)缇骑按剑而前()(4)买五人之头而函之()(5)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6)安能屈豪杰之流()(7)不能容于远近()(8)人皆得以隶使之()(9)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10)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11)众不能堪,抶而仆之()(1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3)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答案(1)名词作动词,筑墓(2)名词作动词,患病(3)名词作动词,走上前(4)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这里是用棺材收殓的意思(5)形容词作动词,老死(6)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倾倒(7)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人(8)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9)形容词作动词,表明;形容词作名词,重大意义(10)形容词作名词,先导、表率;名词作动词,伸张(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12)名词作动词,抚慰(13)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五、古今异义(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_今义:路中间。(2)慷慨得志之徒古义:_今义:大方。(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_今义:动作。(4)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_今义:一般指个人。(5)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_今义:哀痛。(6)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古义:_今义:意志和气概。(7)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_今义:副词,表示程度。(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_今义:带头的人。答案(1)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2)意气激昂的。(3)两个词,品行/能够作为。(4)有权势者的亲属故旧、党羽、心腹。(5)痛恨。(6)神情。(7)非同寻常。(8)头颅,借指性命。六、文言句式(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译文:_(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译文:_(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译文:_(4)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译文:_(5)断头置城上。()译文:_(6)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译文:_(7)谁为哀者?()译文:_(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译文:_答案(1)判断句当时以大中丞职衔做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毛一鹭。(2)判断句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3)被动句被正义激愤而死在这件事上的。(4)被动句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的人收留。(5)省略句砍下的头悬挂在城墙上。(6)状语后置句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当权的人请求。(7)宾语前置句在为谁悲痛?(8)定语后置句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资料链接复社领袖张溥张溥(16021641),明末文学家,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他曾和同乡张采等组织复社,继承东林党人的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本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百姓反抗阉党的斗争。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百姓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百姓,百姓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忠贤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义士,苏州百姓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写下了这篇五人墓碑记。碑记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之上,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的一种文体。最早的碑记,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琊刻石。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诸称。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叙述。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本篇的特点是议论重于叙述。文本鉴赏本文记述了周顺昌被捕时苏州市民的抗暴斗争及五人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描述了苏州市民的正义事迹以及五义士在慷慨就义时的音容笑貌,表现了五人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高度评价了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批判了“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以及甘心依附阉党的官僚士大夫的卑劣行径,歌颂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和群众斗争的伟大力量,阐述了生死的价值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答案激于义而死为之声义慷慨就义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章开头先概述五义士牺牲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答案提纲挈领,总领全文。五义士的精神核心是“义”,全文记叙、议论、抒情紧扣“义”字展开。2文章第2段一开始作者就明确地列出一组对比。请说出对比的内容,并讨论这样写的意义和作用。_答案对比内容: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死而湮没不足道;五人皦皦。只列对比,不作阐释,设问思考,引而不发,陡起波澜,行文精妙。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第3段较详细地追述了周公被逮、吴民抗暴的情景。请思考:吴民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反暴斗争的?又是如何反暴的?为何要反暴?有何作用?_答案斗争背景:周公被逮,伸张正义,触怒东厂,引发斗争。反暴描写:四个动词“抶”“仆”“噪”“逐”。活现百姓怒不可遏、群情激昂、同心同德同阉党斗争的情景,形象生动,准确鲜明,字字传神,为绝妙之笔。抗暴原因:周公正直高尚,深得百姓爱戴。阉党横行,爪牙逞凶,惹起众怒。作用:目标明确,矛头直指祸国殃民的权阉奸佞,明确表现出斗争的伟大意义。4“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赏析。_答案此处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五义士临难不惧、从容自若的神情,寥寥几笔,就把五义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描绘得淋漓尽致,突出五人的浩然正气,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5文中叙述贤士大夫发金买五人之头,有何作用?_答案既有称颂贤士大夫之意,又有从侧面烘托五人形象的作用。三、阅读课文第57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作者是怎样评价五人之死的?_答案文章用“激于义而死”领起全篇,评价五人是为“义”而死,并由五人的死生意义推及各种人的死生意义,由五人的“有重于社稷”推及匹夫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对五人的死给予了高度评价。7文末所言“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它和全文的中心一致吗?_答案本文中心是歌颂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和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批判甘心依附阉党的官僚士大夫的卑劣行径。全文由五人的死生意义推及各种人的死生意义,由五人的“有重于社稷”推及匹夫对国家应尽的责任。所以“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句话,既扣住文章题目,说明作碑记的目的,也紧扣中心,写出全文的结论。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正反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之一,看看文中用了几处对比?这几处对比各是谁与谁的对比?有何作用?_答案文中一共用了四处对比。第一处是五人与死后湮没无闻的“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对比,揭示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献身意义;第二处是五人与变节易志的“缙绅”对比,表现“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底层民众为维护正义而死的品格;第三处是五人与“辱人贱行”的“高爵显位”者对比,反衬出五人为义而死,重如泰山,荣于身后。最后一处是假设五人碌碌而生同他们的为义而死作比较,赞扬他们死得其所。通过这样的反复对比,使五人之义跃然纸上,突出了他们义无反顾、慷慨就义的壮烈形象。9本文是如何做到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_答案第1段“呜呼,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叙事,以引起议论。第2段“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一句设问,引起下文的叙事。第3段开头“予犹记”,转入对吴郡抗暴斗争的回忆。第5段“嗟乎”表示上文(第3、4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议论。第6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第5段)的议论进一步展开。10与一般碑记相比,五人墓碑记具有怎样的特点?_答案它具有碑记的一般特点:主要介绍死者的重要事迹,抒发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由叙入议,谈谈作者的感受,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又具有个性特点,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这五人是在反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作者站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社的政治立场上,在歌颂他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的同时,又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附逆者的卑劣品质。11五人墓碑记的思想内容到底是进步的还是有局限性的?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意见的依据恰恰是同一个内容义。作者对五个人大加赞扬是因为他们“激于义而死”。你是怎样理解的?_答案(观点一)本文是进步的。张溥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斗争的立场上,歌颂了这五个人面对恶势力时的勇敢斗争精神,赞扬了他们的正义之举,同时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反映并歌颂群众的伟大斗争,这在当时是很可贵的。(观点二)这个“义”是狭隘的。张溥受封建思想的束缚,看不到明王朝衰颓覆亡的趋势,寄希望于“待圣人之出”以挽既倒之狂澜,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观点三)作者推崇这五个人的义举,却也流露出对“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人皆得以隶使之”的平民的轻视,这是明显的等级观念。因此,这个“义”字便自然地带有了不公正色彩,所以,张溥的思想是带有时代局限性的。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巧用对比本文反复运用正反对比手法来突出五义士牺牲的光荣,写得极为生动有力。首先,把五人的死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进行比较,初步揭示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其次,把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相比,使读者领会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极为重大。再次,把五人的死同高爵显位抵罪的丑行对比,阐明了人们应有的生死价值观,也更加热烈地颂扬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献身精神。最后,作者假设五人“老于户牖之下”的情况,更是使人们觉得五人死得其所。2写法指导对比论证的概念、作用及注意事项(1)概念。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2)作用。“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3)注意事项。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时,要防止出现两种弊病:生硬对比。有些人在使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时只将两件事物照章写上,看不出其可比之处,不知为何而设;有时更是生搬硬套,令人不知所云。不加分析。即不注意在比较上下功夫,未能指出其相异之处以证明观点的正确。相比前一种失误,这更是通病。3迁移运用请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为下面的文段添加论证文字,使观点得到论据的支撑。观点:勤能补拙。_【写作示例】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也从此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周顺昌为官清正,受到人民拥戴,故苏州城乡数万人为周顺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群集。当缇骑读诏书时,愤怒的群众大声喧哗,哭声四起。平民颜佩韦率先哭讼周顺昌冤枉,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四人亦皆求其疏救,跪乞至午不起。缇骑持械大打出手,引起众怒,众人遂蜂拥而前,攀栏折楣,直前奋击。事后,苏州府出动军队保护缇骑,并连夜将周顺昌解走。此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究此事,城内外平民人人自危,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当地群众,挺身而出,自系入狱。临刑时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应用角度】“平凡与伟大”“正义”“良知”“勇气”等。2素材应用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清楚地照出人间的真与伪,那些为民请命的脊梁永远铮铮地挺立在那里。苏州城里五义士一声高呼,组成浩大的力量,欲挽救风雨飘摇的明朝,虽然最终为小人所害,抱憾而死,但他们高洁的品质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群文阅读导读:“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是张溥对五义士的评价。时移世易,五公邈矣。但是他们义风千古,至今仍让后人凭吊不已。是的,一个文明的国度,不能只是经济、政治、文化的领先,还应该有全民精神上的文明。而提高人们的素质,要从增强每个人的责任心开始。无论做什么事,若是没有责任心,必定是做不好的。因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责任的光华我相信每一粒种子,都是在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中追求着自己的果实。我相信每一只雄鹰,都是在享受着云天万里的辽阔中练就了自己一双有力的翅膀。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享受着美妙多彩的生活中正一步步地把梦想变成人生的辉煌。著名作家梭罗总是这样对自己说:“如果没有出生在世,我就无法听到踩在脚底的雪发出的吱吱声,无法闻到木材燃烧的香味,也无法看到人们眼中爱的光芒,更不可能享受到因为自己的奋斗而带来的成功的欢乐活在世间,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我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的确,生活如诗如画,活着既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追求,一种来自心底的责任。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中国现代文坛的泰斗巴金先生,这位老人刚刚跨越他生命的百年历程。我们看巴金今日之意义,已经超越了他作品的范围,顺着他的作品读下去,你会发现,巴金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都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责任”。套用艾青的诗句:面对巴金的作品,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那涌动的责任是如此的深沉!我们已从自然经济时代进入到货币经济时代。货币经济不仅改塑着我们的社会秩序、物质秩序,更是改塑着我们的精神秩序、伦理秩序。一句话,改塑着我们的灵魂。我们在变得越来越理性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感性,感性得以至于到了脆弱的程度,犹如一只精美的青花陶瓷,因为不想破碎而不想遭遇碰撞。于是,人与人之间保持着距离,保持着谨慎的交往,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伤害。在自己的舞台,我们独自玩弄着自己的身体,欣赏着自己的感觉。久而久之,这个社会什么都有了,唯独少了爱,少了责任,少了由此产生的关切和责任心,少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责任。一把刀就这样捅进去了,一闭眼就这样跳下去了,生命和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失去重量。为什么?就因为我们失去了责任,失去了人性中至尊至贵的东西。世界失去了责任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今天我们谈论巴金,就是要谈论巴金对这个世界的责任,谈论他那种可以为责任献身的人格和情怀。不然,我们就太迟了,一切繁荣都不能掩饰灵魂的贫乏。何况天底下还有比责任更高贵的东西呢?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当然还须谈谈为人之师的责任。当市场经济正以其无法抗拒的魅力,在我们周围形成一道道多姿多彩的风景线时,校园上空的神圣光环,也为之黯然失色。 当为人师表几乎成为甘愿贫穷的代名词,当校园节奏日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你何去何从?你是否仍执着于这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古人云:“居无求安食求饱,富不润屋德润身。”教师的清贫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富有,但教师的责任,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却充实了他们完美的人生。我喜欢把教师比作桥,因为桥能忍屈负重,把人送到对岸;更因为桥有坚实的基础、永恒的责任。只要心铭诸葛孔明的“淡泊明志”,自然“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一个人,只有永远拥有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心灵,充实地生活,正直地奋斗,始终怀抱“我应该这样”的信念,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享受生活。相信自己吧!相信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理性、深刻或者诗意。也许你无力把人生挥就成皇皇巨著,但可以将它熔铸成一篇精短的美文,但求清丽隽永,但求能够赠人馨香。责任心责任心,是一种态度,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领导干部有许多东西不可少,但最必不可少的是责任心。因为,责任心体现品格,责任心彰显作风,责任心成就事业,责任心展示能力,责任心塑造形象。责任心的培育要靠自我修炼。责任心的培育是个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多途径努力,需要长时间打磨。加强自我修炼,是培育责任心的重要途径。坚守信念。责任就是对信念的忠诚和信守。没有信念,当然没有责任心。有的同志什么事都不相信,什么人都不相信,这是万念俱灰啊!哪还有什么责任心呢?作为领导干部,除了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外,还要坚守一些富有哲理的生活信念。比如,晴天要比阴天多,好人要比坏人多。这是乐观生活的信念。比如,吃亏不是老实人的专利,老实人最终不会吃亏。这是乐观做人的信念。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乐观做事的信念。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这是对待工作的信念。坚守这些基本的信念,就会大大增强责任心。崇尚学习。学习使人胸怀宽广,学习使人提高品位,学习使人增强责任心。学习基本的政治理论,学习基本的政策法规,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学习实用的技能技术,学习处理矛盾、驾驭全局的领导艺术。既向书本学,又向实践学,还虚心向他人学。听领导讲话,听同事发言,听下属汇报,听专家讲课,都是一种学习。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有助于提升素质,提高水平。我们有的干部,整天忙于应酬,不读书,不看报,不看新闻联播,许多政策农民兄弟知道了,他还不清楚,这是很可怕的。养成习惯。人的习惯有好坏之分。坏习惯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演变而成的;而好习惯需要有意识地、长时间地、甚至强制性地去培育。强烈的责任心来源于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要把握三个关键词:雷厉风行、锲而不舍、精益求精。雷厉风行,体现的是“快”。要求快速反应,立即行动,把激情点燃。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总统麦金利要把一封重要的信送给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有人推荐了罗文,罗文没有问“怎么样、在哪儿、通过谁才能找到加西亚”,他接过信就出发了,冒着生命危险最终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成为美西战争的英雄,他的“雷厉风行”和执行力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歌颂。今天我们很多工作的开展都需要雷厉风行,搞项目建设就要快速推进,延误时间就会错过机遇,增加成本。锲而不舍,体现的是毅力和恒心。要求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抓落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却,千方百计实现目标。精益求精,体现的是工作质量和水平。要求我们注重细节,注重精细化操作,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要实现总量、均量、质量“三量”齐升,必须把精益求精的要求贯穿于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有位哲人说:一个人要想跨进成功的大门,就必须持有一张写满责任心的门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美丽富饶的故乡,呼唤着成千上万个有责任心的领导干部为之努力奋斗!让我们都持有一张写满责任心的门票吧,跨进事业成功的大门,跨进生活幸福的大门!建议阅读篇目:岳阳楼记从军行过零丁洋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病起书怀积文化常识古代人称姓名(1)直称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