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逸周书》动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逸周书》动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逸周书》动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逸周书》动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逸周书》动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 t j 。侮 :。, t ,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1 墨i 垫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 术信息研究所)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匡避 日 期:蛰l ! 15 。蛰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电话: 邮编: 左一 移堕监 、 摘要 逸周书是非常珍贵的先秦古籍,它不仅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学、社会学 价值,也有非常重要的语言学价值。动词是汉语语法的灵魂,是汉语词类体系中 既重要又非常复杂的一类。因此对逸周书动词进行专项研究具有较高难度, 但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文在对逸周书动词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对逸周书动词展开 了系统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传统语言学的方法,适当吸取现代汉语的 方法;将描写与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动词的分类和语法研究。全文一共分为五章。 第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逸周书的基本情况、本文的研究方法和 研究价值。 第二章是对研究范围的确定。阐述了逸周书动词的判断标准、动词数量 统计标准,并从宏观上简单介绍了逸周书动词的分类和构成。 第三章是对逸周书动词的语法分析。包括四方面内容:一,语法分类: 二,一般的结合关系;三,特殊的结合关系;四,动词及动词结构能担任的语法 成分。语法分类参照李佐丰先生先秦汉语实词的分类标准。特殊的结合关系 讨论了逸周书中的双宾语结构、兼语结构、连动结构和所字结构。 第四章分述逸周书中的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单音节动词部分主要 做义项分析,先按义项的数量分组并举例,然后对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各自进 行数量统计并举例;双音节动词部分对双音节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讨论了 复音词的判断标准和逸周书双音词的结构。 第五章从语义角度对逸周书动词进行分类。本文的语义分类是根据逸 周书本身的特点,将逸周书动词分为与自然有关、与社会有关、与人体有 关三部分,每部分又分不同小类,以此展现逸周书动词包罗万象的特点。 关键词:逸周书;动词;短语;结构;音节;义项 a b s t a c t ”y i z h o u s h u ”i sav e r yv a l u a b l ec l a s s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i np r e q i nt i m e s ,w h i c hi sn o t。 o n l yv a l u a b l ei nh i s t o r i c a la n ds o c i o l o g i c a l ,b u ta l s oo fg r e a tv a l u ei nl i n g u i s t i c s v e r b sa st h es o u lo fc h i n e s eg r a m m a ra r e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a n dc o m p l i c a t e d c a t e g o r i e si nt h ec h i n e s ew o r dc l a s s ,t h e ya r ec o n s i d e r e da st h ek e yp o i n ti nc h i n e s e g r a m m a r t h e r e f o r e ,t h es p e c i a ls t u d i e so f “y i z h o u s h u v e r b sa r ev e r yd i f f i c u l t ,b u t a l s oo fh i g ha c a d e m i cv a l u e o nt h eb a s i so fe x h a u s 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t h i s a r t i c l em a k e s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t o ”y i z h o u s h u ”v e r b s w i t ht h em a i n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o ft r a d i t i o n a l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 s o m em o d e mc h i n e s e ,ic o m b i n e d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 ,a l s o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d 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o ft h i sa r t i c l ei n c l u d e s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v e r b sa n dt h es t u d yo f g r a m m a r t o t a l l yt h ep a p e r 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1 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s e c t i o n 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b a s i cs i t u a t i o no f “y i z h o u s h u 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r e s e a r c hv a l u eo ft h i sa r t i c l e c h a p t e ri ii st h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t h es t u d ys c o p e f i r s t l yd e s c r i b e dt h ec r i t e r i ao f t h ev e r bj u d g i n ga n dt h ev e r b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t h e nm a r k e d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y i z h o u s h u ”v e r b sf r o mt h em a c r op e r s p e c t i v e c h a p t e ri i ii s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 “y i z h o u s h u ”v e r b s i n c l u d i n gf o u ra s p e c t s : f i r s t ,g r a m m a t i c a lc a t e g o r y ;s e c o n d ,g e n e r a lc o m b i n a t i 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h i r d ,p a r t i c u l a r c o m b i n a t i 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o u r t h ,t h ev e r ba n dt h eg r a m m a rc o m p o s i t i o nv e r b s s t r u c t u r ec a nb ei n t h eg r a m m a r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r e f e r e n c e st om r l iz u o f e n gc a t e g o r y ”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 c h i n e s ec o n t e n tw o r d s ”i nt h ep a r to fs p e c i a lc o m b i n a t i 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ed i s c u s s e d t h ed o u b l eo b j e c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a n g u a g es t r u c t u r et h ew o r d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s t r u c t u r e i n ”y i z h o u s h u ” c h a p t e ri vd i s c u s s e d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v e r ba n dt w o - s y l l a b l ev e r bi nd e t a i la b o u t “y i z h o u s h u ”v e r b s i nt h ep a r to fm o n o s y l l a b i cv e r b ,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dt h ev e r b m e a n i n g ,f i r s tg r o u p e dt h e mw i t ht h ev e r bm e a n i n gn u m b e r sa n dm a k ee x a m p l e s ,a n d t h e nm a d es p e c i f i cq u a n t i t a t i v es t a t i s t i c sa n de x a m p l e st ot h e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t h e e x t e n d e dm e a n i n ga n dt h ef a l s e b o r r o wm e a n i n g ;a n di nt h ep a r to ft w o - s y l l a b l ev e r b , f i r s tw em a d eae x h a u s t i v ea n a l y s i st ot h et w o - s y l l a b l ev e r b ,a n dt h e nd i s c u s s e dt h e j u d g i n gc r i t e r i ao f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a n ds t r u c t u r eo f “y i z h o u s h u d o u b l e - s y l l a b l e i i j t , i i i 目录 中文摘要l 英文摘要一i l 目录j i v 第一章绪论l 第一节逸周书的基本情况1 第二节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一2 第二章逸周书动词概况,4 第一节逸周书动词的判断标准4 第二节逸周书动词数量统计的标准4 第三节逸周书动词的分类和构成5 第三章逸周书动词语法研究8 第一节逸周书动词语法研究的对象8 第二节逸周书动词的语法分类一8 第三节遗周书动词一般的结合关系1 2 第四节逸周书动词特殊的结合关系1 4 第五节逸周书动词及动词结构能担任的语法成分1 6 第四章逸周书单音节、双音节动词研究1 8 第一节逸周书单音节动词的义项数量分析“1 8 第二节逸周书单音节动词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分析2 0 第三节逸周书双音节动词的判断”2 2 第四节逸周书双音节动词的结构分析”2 3 第五章逸周书动词的语义分类及常用词”2 5 第一节自然类2 5 第二节社会类2 5 第三节人体的动作行为2 9 结 语31 参考文献3 2 i 咐勇乏3 4 后记3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弟一早珀了匕 第一节逸周书的基本情况 一、逸周书的书名、内容及与尚书的关系 逸周书本名周书,是一部周代文献的汇编。尚书中的周书部分, 前人称引也多直云周书,而我们今天所说的逸周书是汉书艺文志所列 周书,是与尚书周书相区别的另一部书。 先秦典籍如战国策、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称引是书时,都 叫它“周书”,可见今名的“逸”字是后人所加。清人潘振认为,“逸周书”的名称 。 是从晋代开始的。他在周书解义自序中说:“汉志载周书七十一篇, 即列于尚书之后。而总系之以辞,时未有逸之称也。逮郭氏注尔雅,李 氏注文选,俱引称逸周书。”i lj 而他所说的“郭氏 则是指晋代郭璞。其实, 早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已经有了“逸周书”的说法,并多处引称这一名 称。【2 】 除周书外,逸周书的异名还有周志、汲冢周书等。不同的书名 出自不同的时代。罗家湘在他的 的异名与编辑中断言:“逸周书是 以春秋早期编成的周志为底子,战国早期由魏国人补充孔子尚书不用的材 料,编成为周书。汉代仅存4 5 篇,东晋时加入汲冢出土的周书,而称为汲 冢周书,明以后逐渐改称逸周书。”1 3 j 不同的书名反映着不同时代编书人不同的 意图。周志是春秋早期的书名,其主导思想是训诫;周书是战国初期的书名, 其主导思想是一统天下;汲冢周书是两晋时的书名,其主导思想是整理文献。 自清朝修四库全书,题名为逸周书,书名就此确定。【4 j 逸周书今本全书共十卷,正文七十篇,另有序一篇,共七十一篇。其中十 一篇有目无文,四十二篇有晋代五经博士孔晁注。其“序”与尚书“序”相类, 分言各篇之所由作。正文则基本上按所记事之时代早晚编次,历时周文王、周武王、 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及景王时事。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时差较大。 全书内容包括:礼书、史纪、训诰、政论、政令、说教、兵书等。有西周原作,有 本出西周而经春秋( 襄、昭以前) 整理、加工、改写者,有作于春秋早期者,有作 。于春秋中期者,有作于襄、昭时期者。刘向题为“周时诰誓号令也”,班固所注汉 书艺文志六艺略云:“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周史记”这种题法更 。为贴切妥当。 逸周书与尚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由于尚书中包含着周 书,逸周书原名也叫周书,在说文以前被学者引用时经常不严格区分, 造成混淆。第二,汉书艺文志将逸周书列于尚书类,刘向云:“周时 浩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正是因为逸周书和尚书的体裁内 容十分相近,所以经常被混淆。但逸周书和尚书却是两本完全不同的书。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黄怀信先生认为“七十一篇周书,系周人于孔子删书之 后,取其所删余篇,以及传世其他周室文献,又益以当时所作( 如太子晋等篇) 合为七十一篇,依书之体,按时代进行编次,并对旧篇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解释、 加工或改写,篇名附上“解”字,又仿书序作序一篇,合订而成。其时代,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在春秋晚季的周景王末世。 二、逸周书的版本流传、历代注家情况及研究现状 逸周书的传世版本共有十二种,以元至j 下十四年( 1 3 5 4 ) 嘉兴路学宫刊本为 最古,但不易得。四部丛刊初编所收为明嘉靖间四明章檗刊本。清乾隆间卢文 诏合众本校刊,是为抱经堂本,世推“最善”,自此本出,各旧本渐转式微,除非 校刊,世人几不读旧本。后之新刊新印,亦多采用此校刊本。1 6 j 现存逸周书最早注本是晋代孔晁所注。时至清代,有多位学者对逸周书 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许多注本应运而生。主要有卢文诏的汲冢周书十卷校证 补遗、王念孙的逸周书杂志四卷、陈逢衡的逸周书补注二十二卷、俞樾的 周书评议一卷、朱右曾的逸周书集训校释十卷。民国时期,又有了陈汉章的 周书后案三卷、刘师培的周书补正四卷。解放后,一些学者如郭沫若、顾颉 刚、李学勤等几位先生也研究了其中个别大篇章。全书的校理,直到9 0 年代才由 黄怀信先生主持完成。黄怀信先生先后出版的逸周书汇校集注( 与人合作,1 9 9 5 年) ,逸周书校补注译( 1 9 9 6 年) 及逸周书校补注译( 修订本,2 0 0 6 年) ,都 是对逸周书校理非常好的版本。 7 1 目前对逸周书的研究仍然集中在注释上。但黄怀信等的研究引发了近二十 年逸周书研究的一个热潮,相关研究著作及论文不断涌现,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 广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发现,逸周书的研究更加深入,涉及 到历史学、金石学、地理学、语言学、文学等众多学科。可以看出逸周书的研 究面很广,研究的问题也很具体。而随着一系列专著的面世,更是把逸周书研 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近二十年来关于逸周书成书问题研究、逸周书 真伪问题研究、逸周书月相问题研究、逸周书制度、思想及文学价值等问题 研究都取得了一些进展。1 8 j 然而对逸周书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目f ; 尚较少见, 所以这方面研究有较大空间,也很必要。 本文的写作是以朱右曾的周书集训校释1 9 j 为底本,注释主要参考了黄怀信 先生的逸周书校补注译o o j 。 第二节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1 、历史比较的方法 1 9 9 7 年第二届国家古汉语语法讨论会上许威汉先生在谈到历史观点的确立时 讲到,“汉语语法史固然要展示语法历史网络,汉语语法学也应该寓有历史的意识, 力求以论带史,史论结合”l l 本文在研究先秦古汉语的时候也自觉运用历史比 较的方法,力求将描写与叙史相结合。在历史比较上,向前与甲骨金文做比较,向 后与中古汉语作比较。 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本文是对专书词类的专项研究,为了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并力求研究成果能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逸周书中所有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和统计,将定 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3 、以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为主,适当引入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本文是有关汉语史的内容。主要运用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一 手材料即朱右曾的周书集训校释进行校勘、数量统计、词频统计,以获得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象相关材料。处理材料时,涉及到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的相关知识。另外还 参考了现代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将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的研究方法融会贯通的 加以运用。 二、研究价值 1 、逸周书本身的价值。 逸周书在先秦古籍中很有价值,它不仅记载了统治者的政治活动,有些篇 章还记载了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李学勤先生认为:“逸周书是一部非常重要的 典籍,汉书艺文志列于六艺,对研究先秦历史文化很有价值”。 1 2 j 该书内容丰富,记载了商周交替之际及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军事、宗教、 礼仪、道德修养以及天文、历法、时令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西周和商周之际历史 的基本史料之一,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科技、语言等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上古时代的古籍甚少,留到今天的先秦时代的文献,特别是西周以前的文献, 尤其不多。对于逸周书,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很轻易地认为全是“孔子所论 百篇之余”,从而对其视而不见。 2 、动词研究的价值 动词是汉语词类体系中既重要又非常复杂的一个词类。这不仅因为它在语义方 面内容丰富,而且还因为它在句法结构中极其活跃,大部分词类都跟它具有结合关 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动词是汉语语法的灵魂。 动词是一般句子中最重要的部分,句子的主语、宾语、状语、补语等都和动词 直接发生关系,所以动词问题是汉语语法问题研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汉语缺乏严 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句子中动词与其他词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错综复杂,而且 在句子中占据的位置灵活多变,它所构成的句型或句式丰富多彩。所以,动词研究 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最复杂最困难的课题之一。 3 、逸周书动词研究的价值 逸周书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它的语言学价值极高。逸周书中 既有大量的官方文书可以反映先秦书面语的使用情况,又有大量君臣对话能够看到 先秦口语使用情况。动词是汉语语法的灵魂,然而关于逸周书动词的研究始终 只有零散的一些,尚没有人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这样能填补一项空白的研究很有必 要也很有价值。 本文对逸周书动词的研究属专书的专项研究。王力先生在其汉语史稿绪 论中指出:“要写好一部汉语史,必须首先作专书的研究,这是基础,然后才有 可能作断代的研究”。【1 3 】对逸周书的研究对于先秦动词、先秦汉语的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专书词汇研究是专书研究的基础。何乐士先生在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 集中精辟地指出:“专书词汇研究是汉语词汇史乃至整个汉语史研究的基石;专 书词汇研究的成果是检验自己或前人成说的有力武器:专书词汇研究是专题词汇研 究的重要依据;专书研究是比较研究的必要条件;专书研究是建立新的理论的一个 重要途径。”【1 4 】对逸周书动词的研究是对逸周书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逸周书动词概况 第一节逸周书动词的判断标准 确定研究范围是研究的基础。然而对动词的界定并不轻松,自马氏文通后, 学界对动词的判断标准一直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意见: 第一,主张从意义特征出发。以马建忠、吕叔湘、黎锦熙为代表,可参考马建 忠的马氏文通( 1 9 8 3 ) i l 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 1 9 8 2 ) t 6 】、黎锦熙的 新著国语文法( 1 9 9 2 ) 【l8 1 。该派观点主要受传统训诘学影响。 第二,主张从语法功能出发。以朱德熙为代表,可参考朱德熙的语法讲义 ( 1 9 8 2 ) 1 1 。该派观点主要受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 第三,主张将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相结合。以马忠、王力、黄伯荣、廖序东、 杨伯峻、何乐士为代表,可参考马忠的古代汉语语法( 1 9 8 3 ) 1 1 9 】、王力的关 于词类的划分( 1 9 9 0 ) 1 2 0 j 、黄伯荣与廖序东的现代汉语( 1 9 9 7 ) 1 2 1 1 、杨伯峻与 何乐士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2 0 0 1 ) 2 2 j 。 我们认为单纯的意义标准和单纯的语法标准都不能很好地区分汉语词类,意义 标准存在很大的主观性,语法标准虽然单纯但在汉语罩有其片面性。对逸周书 动词的界定,我们采取大多数学者所主张将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相结合的原则,兼 顾语法功能和语义两方面。王力先生的“词汇语法范畴”理论也认为我们在划分 词类的时候,“不但要重视结构方面( 形态方面) ,而且要重视意义方面,要把结构 和意义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 2 3 j 基于这一原则,我们用以下两条标准界定逸周 书中的动词。 第一,语法功能标准。 词的语法功能包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与其他词类的结合能力,在具体分 析时我们以能充当的句法成分为主要标准,以词的结合能力为辅助标准。动词的主 要句法功能是充当谓语,但也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关于词的 结合能力,动词其前可以有数词、副词、介宾结构作修饰成分,有时也受形容词、 动词的修饰,其后可以接宾语、补语。动词还可以和“所 字结合,构成所字结构。 第二,词的意义标准。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感受、状况、存在、变化的一类词。王力先生在 他的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中说到“词类的分别除了句法基础以外还有更深 刻的基础语义的基础”,对于汉语这种“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 系”、“在古汉语中里表现得更为明显”【2 4 j 的语言,意义标准在判定古汉语词类时有 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节逸周书动词数量统计的标准 本文在对逸周书动词进行数量统计和制作词表时贯彻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兼类词包含有动词义项的,统计为动词。 如:“树”在逸周书中共出现1 2 次,作为名词的有3 处,“树木 义;作 为动词的有9 处,有“种植”、“树立”、“立碑”这三个义项。“树是兼有名词和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动词词性的兼类词,统计为动词。 “恶”在逸周书中共出现4 3 次,作为形容词的有1 1 处,“坏的,不好的、 邪恶”义;作为动词的有3 2 处,意思是“讨厌”。“恶”是兼有形容词和动词词性 的兼类词,统计为动词。 “将”在逸周书中共出现3 3 次,作为副词的有2 6 处,“将要、即将”义; 作为名词的有4 处,“将军”义;作为动词的有3 处,有“率领”、“执行”、“扶持” 义。“将”是兼有副词、名词和动词词性的兼类词,统计为动词。 一 同类的还有:事、巢、雨、费、宾、疾、静等。 第二,其他词类临时活用为动词的,不计为动词。 如:“谷”本为名词,活用为动词,义为“种谷”。例: 砾石不可谷,树之葛、木。( 文传二十五) “美”本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义为“得利”。例: 令美其前,而厚其伤( 酆保二十一) 第三,假借字和本字是异字同词,我们只考虑词,但数量统计时要注意以下几 种情况,根据具体情况作统计。 ( 一) 假借字和本字都出现的情况,只把本字统计入内。如:“说”借为“悦”, 表示“高兴”。“说”和“悦”在逸周书中并列出现,我们只计本字“悦”。相 同的情况还有:“第”借为“夷”、“矢 借为“施”、“望”借为“忘”、“校”借为 “教”、“无”借为“亡”、“宗”借为“尊”、“政”借为“治”等。 靖 ( 二) 本字没有出现,只有假借字的情况,把假借字作为动词统计入内。如: “纯借为“崇”,表示“尊敬”,“崇”在逸周书中没有出现,所以把假借字 “纯”作为动词统计入内。同样情况的还有:“忿”借为“奋”、“辅”借为“附”、 “盖”借为“怠”、“葛”借为“恪”、“括”借为“刮”、“谦”借为“嫌”、“振”借 为“镇”等。 第四,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且读音不同时词义也不相同,这样的字是同字异 词,严格说来应该算作不同的词,但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作为一个词处理,作为 。词多音多义看待。 如:“见”在逸周书中有两个读音:i i c a n 和x i 6 n ,读为j i 6 n 表示“会面、 见到”,读为x i a n 表示“出现、显现”。我们把两个读音不同的“见”作为一个动词 看待。 第三节逸周书动词的分类和构成 关于动词的分类,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比较权威的有: 1 8 9 8 年问世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我国的系统完整的第一部语法专著。马 建忠在马氏文通1 2 5 j 实字卷之四”中讲到了动词大致分为外动字、受动字、内 动字、同动字、助动和无属动字。 王力先生在中国古文法【2 6 】中将动词称为“动作词9 9 9 将动词分为助动词、 断动词、同动词、外动词和内动词。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2 7 】将动词分为四大类:外动词、内动词、同动词、 助动词。 张文国、张能甫古汉语语法学【2 8 】把动词分为动作动词、行为动词、状态动 词、认知动词、存现动词、能愿动词和结构动词。 这些分类凝聚着各位学者的辛勤研究与探索,各有标准,自成体系,具有很高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学术价值,他们的语言学概念和框架都是我们研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理论基 础。但逸周书动词有它本身的特点,完全照搬各位学者的框架对动词进行分类 研究很难完全呈现逸周书动词的特点。 本文对逸周书动词的分类按照音节、语法、语义三个层面,从不同的角度 对动词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更能反映逸周书动词的实际情况。 因为逸周书中的复音动词都是双音词,所以从音节上,本文将逸周书 动词分为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其中双音节动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在逸 周书中没有发现单纯词动词。合成词则按结构分为并列式、动宾式、偏正式、主 谓式、动补式。 上述构成见图表: 并列式 动宾式 偏正式 主谓式 补充式 )5 7 4 1 )2 5 9 3 7 4 1 5 5 5 6 3 7 0 我们认为李佐丰先生对先秦汉语动词的语法分类既符合先秦汉语的语法实际 又易于操作,非常适合我们对先秦汉语的研究。因此本文对逸周书动词的语法 分类就基本按照李佐丰先秦汉语实词的分类模式,第一步将动词分为基本动词 和助动词,第二步将基本动词分为普通动词和特殊动词,第三步将普通动词分为及 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2 圳。本人用“助动词”代替了李佐丰的“能愿动词”,因为“能 愿动词”这个名称是从语义上划分出来的,不符合按语法分类的说法。能愿动词是 助动词的一部分,和基本动词不是平行关系。 e 述构成见图表: 动 ( 8 2 助动词( 1 2 ) 1 4 6 ,普通动词( 7 9 1 ) i 9 6 3 4 基本动词( 8 0 9 ) 9 8 5 4 l 嵴殊动词( 1 8 ) 2 1 9 行为动词 状态动词 从语义上分类,学界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大致可以分为:言说动词、心理 动词、动作动词、状态动词等。本文为了凸显周人思想,将逸周书动词按语义 按与自然有关、与社会有关、与人体有关分为三大类,每类下又分为若干小类。 构成见图表: 6 厂,、l ) 2 钇l 卧 ,词咪4=己o恃凡o 纯o 成m 单 厶口 ,j、l)ri,il 6 4 7 5 司 司删 搿 嚣 节鸲 节 立日 立日 单 双 厂、l 同动 书扒周他 逸 词 动 动 物 物 及 及 不 厂,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动词 ( 8 1 9 ) 与自然有关的动词 3 5 4 与社会有关的动词 ( 2 9 ) ( 3 1 4 ) 3 8 2 5 与人有关的动词( 1 5 2 ) 1 8 5 1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逸周书动词语法研究 第一节逸周书动词语法研究的对象 语法研究包括词法研究和句法研究两部分。 黄伯荣、廖旭东在其所著现代汉语中说:“词法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成、 词形变化和词类。”1 3 u j 汉语缺少词形变化,上古汉语更是如此。而先秦汉语双音化 程度非常低,逸周书动词绝大部分是单音词,不存在多大词的构成这方面的问 题,所以我们对逸周书动词的词法研究主要集中于词类的划分上。词的构成问 题只存在于复音词上,我们将会在第四章第三节关于逸周书双音节动词的部分 讨论。 句法的研究主要是句法功能的研究,表现为两方面,即词担任句子成分的功能 以及和其他词结合成某种结构的功能。用李新魁的话说就是:“一个是词在句子中 所处的地位,也就是它可以充当什么样的成分,在什么位置;一个是在句子中与什 么样的词结合,与其他的成分构成什么样的关系。 1 3 l j 和其他词结合成某种结构的 功能有一般的结合和特殊的结合,般的结合形成一般的主谓、动宾、偏正等结构; 特殊的结合形成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兼语结构、连谓结构、双宾结构等。逸 周书中各种结合关系我们一一举例说明。 本章按以下顺序研究逸周书动词的语法问题:一,语法分类;二,一般的 结合关系;三,特殊的结合关系;四,动词及动词结构能担任的语法成分。 第二节逸周书动词的语法分类 语法分类结构图: r 动词 ( 8 1 9 ) l ( 助动词( 1 2 ) 基本动词( 8 0 9 ) 通动词( 7 9 1 ) 殊动词( 1 8 ) 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 行为动词 状态动词 一、助动词 助动词,是帮助基本动词完成语法表达的一类动词,是“辅助性的动词”, 其本身一般不能单独做谓语,单独做谓语其实是省略了谓语的中心语。逸周书 是春秋中期以前的文献,其助动词有它自己的特点。基本情况见下表: 4 。该部分整理参考了段业辉中古汉语助动词研究、刘利先秦汉语助动词研究。 o 刘利先秦汉语助动词研究,第3 2 页。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助动词可能克堪( 龛)来则可以足以敢 欲 宜必 i 频率 5 57 31 44 ( 1 )16 1 1 1 1 61 72 2 4 按语义可以分为四类:可能类、意愿类、必要类。构成如图: 絮鍪尹 薹翼蓁l 薹; ( 一) 可能类表示“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可能”,有:可、能、克、堪 ( 龛) 、来、则、可以、足以。举例: ( 1 ) 积习生常,不可不慎,作铨法。 ( 2 ) 凡民不忍好恶,不能分次,不次则夺,夺则战 ( 3 ) 武王答拜,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 ( 4 ) 害小不堪柯引,维德之用 ( 5 ) 用克龛绍成康之业,以将天命,用夷居之大商之众。 ( 6 ) 汝幼子庚厥心,庶乃来班朕大环。 ( 周书序) ( 度训第一) ( 克殷第三十六) ( 小开第二十三) ( 祭公第六十) ( 度邑第四十四) ( 7 ) 朕则生汝,朕则刑汝,朕则经汝,朕则亡汝,朕则寿汝,朕则名汝。 ( 周祝第六十七) ( 8 ) 此太子位,有道者可以处之。( 殷祝第六十六) ( 9 ) 工不族居,不足以给官。( 程典第十二) ( 二) 意愿类的表示想要,有:敢、欲。举例: ( 1 ) 旁匡于众,无敢有违( 大匡第十一) ( 2 ) 王若欲求天下民,社设其利,而民自至。( 大聚第三十九) ( 三) 必要类的表示必须、应该、必然,有:宜、必。举例: ( 1 ) 宜协其务,务应其趣。( 程典第十二) ( 2 ) 民至有好而不让,不从其所好,必犯法,无以事上。( 度训第一) 可见逸周书中助动词类别相对甲骨金文比较齐全。而在所有助动词中“可 和“能”的使用频率最高。比起中古汉语,总量要小一些,其中可能类的“得”、“耐”、 “而”,意愿类的“肯”、“愿”,必要类的“应”、“当”。 二、基本动词 基本动词是除了助动词之外的动词,能够单独作谓语,可以表示行为、活动、 变化、关系等。根据主语的不同,基本动词可以分为普通动词和特殊动词两类 ( 一) 普通动词 普通动词主要表示行为、活动、状态、变化等。逸周书中这样的动词一共有 7 9 1 个,是动词的主体部分。行为、活动、状态、变化等主要是陈述人、物,所以 普通动词通常用名词性词语或代词作主语。1 3 2 】如:告、敬、通、塞、立、闻。 ( 1 ) 塞王告武王以序德之行,作文传。( 周书序)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敬之哉,卮查厶! ( 3 ) 峦垫既谭,盍盟具搴,通道通天以正人。 ( 4 ) 王在酆,立于少庭,兆墓九开厥后人八做、 ( 5 ) 达恭闻不命,贾粥不仇。 ( 小开第二十三) ( 命训第二) 五戒。( 大开第二十二) ( 小开第二十三) 根据宾语的特点,普通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根据主 语和宾语的特点,普通动词还可以区分为状态动词和行为动词两大类。 1 、及物动词 可以带直接宾语是及物动词的特点。及物动词是意义外向的动词,即是说及物 动词所表示的行为、活动可以支配或经常指向主语之外的某个人、物。【3 3 】如: ( 1 ) 摩尘太以整,樱圭遁以极,明奎盘以立中。 ( 2 ) 城高难平,湮查以土。 ( 2 ) 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 2 、不及物动词 ( 度训第一) ( 小开武第二十三) ( 作雒第四十八) 不及物动词是意义内向的动词,即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变化除了陈述主语之外, 通常并不支配或指向其他的人、物。不及物动词的特点是不可以带直接宾语。【3 4 】 ( 1 ) 靡草不死,国纵盗贼( 时训第五十二) ( 2 ) 小得其所好则喜,大得其所好则乐;小遭其所恶则忧,大遭其所恶则哀。 ( 3 ) 伦不腾上,上乃不崩。 3 、状态动词 状态动词表示非自主的状态、 们的主语是当事主语”。【3 5 1 ( 度训第一) ( 宝典第二十九) 变化,都属于不及物动词。特点是不带宾语,它 ( 1 ) 王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败。( 克殷第三十六) ( 2 ) 是故,天下一旦而定,奄有四海。( 允文第七) ( 3 ) 如此者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有五年之积者霸,无一年之积者亡。 ( 文传第二十五) 4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表示自主的行为、活动,特点是,在不附加什么条件的情况下,主语 一般都是施事主语。及物动词都是行为动词。【3 6 】 ( 1 ) 王乃命三坌九卿及百姓之人( 堂b 保第二十一) ( 2 ) 施度于体,不虑费,事利于国,不计董。( 武纪第六十八) ( 3 ) 穆王遭大荒,谋救患分灾,作太匡。( 周书序) 部分不及物动词也是行为动词。如: ( 1 ) 武王答拜,先入。( 克殷解第三十六) ( 2 ) 若不反,及有天下,将以为诛。( 太子晋第六十四) ( 3 ) 不次则夺,夺则战。( 度训第一) ( 二) 特殊动词 特殊动词主要表示判断、比较、存现、使令等关系,数量不多,但一般出现频 率较高。这类动词与基本动词主要的不同,是可以用谓词性短语、主谓短语、“之 字短语( 主语、谓语之l 日j 加“之”构成的短语) 作主语。【3 7 1 逸周书中的特殊动词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共有1 8 个,构成如图: 特嚣嚣词 ( 1 8 ) l 表判断( 7 ) 表比较( 3 ) 表存现( 3 ) 表使令( 5 ) 下面我们按顺序阐释这四类特殊动词。 1 、表示判断的,称判断动词,也称系动词。 我国学者认为,上古曾有一系列词起过系动词的作用,但究竟哪些词起过系词 作用,学者们意见不一,各家提到的这类词有“唯“( 惟、维) 、“非”、“为”、“乃”、 “日”、“谓”、“则”、“即”等,其中意见较为统一的有“唯”( 惟、维) 、“非”、“为”、 “乃”这四个。【3 8 】根据逸周书的自身情况,我们认为逸周书中的系动词一 共有:“维”、“为”、“乃”、“日”、“谓”、“是”、“非”这7 个。 表判断 维( 惟) 为乃 日 则谓是非 频率 177 631 1113 345 4 ( 1 ) 政维今,法维古。( 常训第三) ( 2 ) 方千里之内为比服,方二千旱之内为要服,方三千里之内为荒服,是皆 朝于内者。( 王会第五十九) ( 3 ) 若不乐乃所恶也。( 度训第一) ( 4 ) 四位,一日定,二日正,三日静,四日敬,敬位丕哉,静乃时非,正位 不废,定得安宅。( 宝典第二十九) ( 5 ) 国,君之有也,吾则外人。( 殷祝第六十六) ( 6 ) 既克和服,使众成宣,竟其金革,是谓大夷。( 大明武第九) ( 7 ) 若其凶土陋民,贱食贵货,是不知政。( 大聚第三十九) ( 8 ) 然凡民之所好恶,生物是好,死物是恶,民至有好而不让,不从其所好, 必犯法,无以事上。( 度训第一) ( 9 ) 此太子位,有道者可以处之,天下非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 ( 殷祝第六十六) 2 、表示比较的。有:“如”、“若”、“似”、这3 个。 表比较 如 若似 频率 2 l5 41 ( 1 ) 正人莫如有极,道天莫如无极。 ( 2 ) 于是告四方游旅旁生,忻通所在,津济道宿,所至女归。 ( 3 ) 余体民,无小不敬,若毛在躬,拔之痛,无不省。 ( 4 ) 连官集乘,同忧若一,谋有不行,予惟重告尔。 ( 命训第二) ( 大匡第十一) ( 程典第十二) ( 大戒第五十)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秽人前儿,前儿若弥猴,立行似小儿。( 王会第五十九) 3 、表存现的。有:“有”、“唯”、“无”这3 个。 表存现有唯( 维、惟)无 频率 2 2 3182 0 9 ( 1 ) 宫室城廓修为备,供有嘉菜。 ( 2 ) 乐唯锺鼓,不服美。 ( 3 ) 正人莫如有极,道天莫如无极。 4 、表使令的。有“使”、“命”、“令”、“俾”( 卑) 、 表使令使命令俾( 卑)校 频率 6381 41 ( 籴匡第五) ( 籴匡第五) ( 命训第二) “校”( 借为教) 这5 个。 ( 1 ) 均行众从,积而勿口,以罚助均,无使之穷,平均无乏,利民不淫。 ( 2 ) 七见亲所亲,勿与深谋,命友人疑。 ( 3 ) 令美其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