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正式完整版课件.ppt_第1页
法律逻辑学正式完整版课件.ppt_第2页
法律逻辑学正式完整版课件.ppt_第3页
法律逻辑学正式完整版课件.ppt_第4页
法律逻辑学正式完整版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逻辑学,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授课人,陈军,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系讲师Tel-mail:chenjun1021,第一章绪论主要明确: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2、法律逻辑学的特点和作用。,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一、“逻辑”一词的含义“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1、客观规律性。,2、思维的规律性。3、某种理论观点。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与思维有密切的关系。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思维内容是思维对象及其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思维形态是表现或反映思维内容的结构方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基本类型。,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判断是对思维对象及其属性作出断定的思维形态;推理是由已知知识得出未知知识的思维形态。,思维总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思维就是指人脑借助语言,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对事物及其属性作出抽象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有三个发源地,这就是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例1所有公民都是民事权利的主体。例2所有学生都要努力学习。上述各句都是命题,它们分别陈述两类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的形式结构,即:所有S都是P,其中“S”和“P”是可变的部分,可以用任何具体的词项去代换它们;“所有都是”是不变的部分,是这类命题所共同具有的,是“S”和“P”所表示的各不相同的具体思维内容间共同的联系方式。,例3如果是共同犯罪,那么就不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例4如果窒息时间过长,那么人就会死亡。这两个命题也各有不同的内容,但也有共同的形式结构,例5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所有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所以,所有抢劫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例6所有学生都要努力学习,所有惠州学院的学生都是学生,所以,所有惠州学院的学生都要努力学习。以上两例是推理,它们的具体内容不同,但也有共同的形式结构,例7如果某甲是案犯,那么他有作案时间,某甲是案犯;所以,他有作案时间。例8如果他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那么他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他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所以,他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p,那么qP所以,q,思维的形式结构就是指:不同的思维内容中所共同具有的结构方式。它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逻辑常项是指思维形式中不变的部分,也就是说,在同一种逻辑形式中都存在的部分,它是区分不同种类的思维形式结构的唯一依据。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即在逻辑形式中可以表示任一具体内容的部分,变项不论代入何种具体内容,都不会改变其逻辑形式。,逻辑学对思维形式结构的考察,是从它所表现的思维内容的真假关系方面来进行的。,逻辑学在对思维形式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还要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思维逻辑规律就是存在于思维形式中的必然联系。其中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逻辑学还研究思维的一些逻辑方法。逻辑方法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遵循和运用逻辑规律以形成概念和命题,进行推理和论证的方法。主要有:定义、划分、限制、概括、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以及进行证明和反驳中的反证法、归谬法等,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以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三、逻辑学的性质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四、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经古印度:因明,在唐代传入中国,中国因明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工具论,1662年,法国彼尔罗亚尔逻辑(也称王港逻辑),近代欧洲最有影响的一部逻辑教科书。17世纪,弗朗西斯培根,“三表法”,归纳逻辑,新工具数理逻辑,现代形态的演绎逻辑。新发展,辩证逻辑,第二节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一、法律逻辑学的特点首先,法律逻辑学是一门逻辑学科;其次,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逻辑学应用学科。一方面,它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应用于法律和司法活动中;另一方面它要结合法律与司法的特殊性,研究涉法思维活动的特殊的思维形式及其合理性规则。,以法律推理为例:首先,法律推理具有逻辑推理的一般特性;其次,法律逻辑学所研究的法律推理,还具有不同于一般推理的特殊性。特殊性:具体应用的差异性;法律实质推理,二、法律逻辑学的作用1、法律逻辑学是推动法律一致性的重要手段2、法律逻辑学有助于提高立法工作的水平。3、法律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法学研究和依法办案的能力。,第二章命题逻辑(上),主要明确:1、什么是命题(判断)?它的特征是什么?2、掌握复合命题及其种类、复合命题真值表和复合命题重言式,第一节命题(判断)的概一、命题及其特征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并具有真假之分的思想。,命题(判断)有两个基本逻辑特征:(一)任何命题(判断)必定有所断定,即必定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二)任何命题(判断)必定是真的或假的。例1法律不是没有阶级性的。例2司法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例3啊,祖国!,凡是符合思维对象实际的命题就是真命题凡是不符合思维对象实际的命题便是假命题真与假是命题的最基本特征,我们把真和假统称为命题的真值或逻辑值。(注:本课程只研究真假二值逻辑),二、命题与语句及判断1、命题与语句语句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语言文字的符号串,直接或间接表达了人们的思想。命题与语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命题要通过语句来表达,区别:第一,命题与语句分属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第二,并非任何语句都直接表达命题一般而言,只有陈述句才能直接表达命题例1他是警察。例2你是三峡大学的学生吗?例3难道狼不吃人吗?例4请保持法庭肃静!,第三,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命题例1你是坏蛋。例2李律师是一位老律师。,第四,同一语句可以用不同命题来表达例1所有人民法院都是审判机关,2、命题与判断一个命题所陈述的思维对象情况,如果被思想者所肯定或否定,这个命题就是判断传统逻辑学将命题与判断视为同义语但现代逻辑学认为,命题与判断有明显的区别,第一,有的命题的内容能被人们所断定,而有的命题的内容则不一定能被人们所断定;第二,命题与判断同认识主体的关系不同。命题不涉及认识主体,而判断直接与认识主题相关联,三、命题的种类命题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一)按照命题中是否包含模态词(必然、可能、必须、禁止、允许等)分为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二)非模态命题是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按照其是否包含支命题并由联结项联结,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简单命题可再分为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复合命题又可分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三)模态命题是包含模态词的命题。按照其所包含的模态词是可能、必然,还是必须、禁止、允许,分为真值模态命题和规范模态命题。,第二节复合命题概述一、什么是复合命题复合命题是包含了其他命题的一种命题,一般来说,它是由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项组合而成的。在复合命题中,作为其构成成分的命题称作子(肢)命题,例1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例2并非罪犯或是甲,或是乙。在例1中,包含两个支命题即“年满十八岁”,和“有选举权”。在例2中包含一个支命题即“罪犯或是甲,或是乙”。而这个支命题本身又包含两个支命题即“罪犯是甲”,“罪犯是乙”。在复合命题中,支命题常用“p、q、r”表示,以构造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在例1中,用“p”替代“年满十八岁”,用“q”替代“有选举权”。我们就有了该命题的逻辑形式:只有p,才q在例2中用“p”替代“罪犯或是甲,或是乙”。该命题的逻辑形式:并非p,复合命题同直言命题一样,也有真假问题,真值可以记为:+或1,假值可以记为:-或0,二、复合命题的联结项复合命题是借助于联结项联结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命题)而构成的。复合命题的联结项是复合命题形式中的逻辑常项,联结的若干个(至少一个)命题是复合命题形式中的逻辑变项。,在逻辑学中,各种复合命题的不同,主要是其联结项不同。即使命题变项的内容相同,改变其联结项,就会构成不同的复合命题,也会使其真假发生改变。例如: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如果年满十八岁,那么就有选举权。,注意:当我们说一个变项有真的值或假的值时,实际上是我们指派它真或假,这就是对命题变项的真值指派。仅从真值角度反映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与关系的联结词,我们称为真值联结词在复合命题中,真值联结词:否定(并非)、合取(并且)、析取(或)、蕴涵(如果,则)、等值(当且仅当,则),第二节复合命题的种类及特征一、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例1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且承担民事义务。例2某甲既是盗窃犯,又是杀人犯。例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联言命题是由“并且”等联结项和支命题构成。联言命题的支命题称为联言支,一个联言命题的联言支至少有两个,具有两个以上联言支的联言命题与具有两个联言支的联言命题,其逻辑性质是相同的。联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并且”,可用合取词“”表示。故联言命题又称为合取命题。,一个二支的联言命题的形式为:p并且q也可以表示为:pq。(读作合取),联言命题“pq”的逻辑性质可以用真值表表示如下:,二、选言命题1、什么是选言命题选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例1刘某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不够努力,或者是方法不当。例2张某伤人要么是故意的,要么是过失的。选言命题由“或者”等联结项和支命题构成。选言命题的支命题称为选言支。选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或者”、“要么要么”。,2、相容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例1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处罚。例2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刑法第11条)在自然语言中,“或者”、“可能”,通常作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项,“率领武装部队、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相容选言命题的形式是:p或者q。也可以表示为:pq(读作相容析取)。,选言命题“pq”的逻辑性质可用真值表表示:,3、不相容选言命题不相容选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有且只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例1侦查工作要么继续深入下去,要么半途而废。例2张某死亡或者是正常死亡,或者是非正常死亡。在自然语言中,“要么要么”,通常作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项,但有时也不尽然。不相容选言命题的形式是:要么p,要么q。也可以表示为:pq(读作不相容析取),不相容选言命题“pq”的逻辑性质可用真值表表示如下:,如果一个选言命题的选言支是穷尽的,就能保证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反之,如果一个选言命题的选言支不是穷尽的,那么就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这样的选言命题就可能假。“某甲是凶手或者某乙是凶手”,三、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所以假言命题又称条件命题。例1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那么就不能认为是犯罪。例2只有深入调查,才能全面了解案情。假言命题由联结词和两个支命题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支命题称为前件,通常用p表示;由条件所导致的结果的支命题称为后件,通常用q表示。,假言命题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它们分别陈述了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反映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通常由联结项“如果那么”联结前后件两个命题。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以符号(读作蕴涵)替代“如果那么”,可得公式:pq,充分条件:有p必有q,无p未必无q,则p就是q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pq”的逻辑性质可以用真值表表示如下:,试分析: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反映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通常由联结项“只有才”联结前后件两个命题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以符号(读作被蕴涵)替代“只有才”可得公式:pq,必要条件:无p必无q,有p未必有q,则p就是q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pq”的逻辑性质可以用真值表表示如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相互之间可以转化,它们的等值关系可概括如下:(1)“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q,才p”(2)“只有p,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p”,试分析以下命题属于何种假言命题?1、没有耕耘,哪来收获?2、只要某人构成间谍罪,那他就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目的。3、他犯了罪,应受刑罚处罚。4、某甲是中国公民,他具有中国国籍。,四、等值命题等值条件是反映前件是后件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复合命题。现代逻辑学上又将其称之为充分必要假言命题或充要假言命题。,通常由联结项“当且仅当才”联结前后件两个命题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当且仅当p,才q。以符号(读作等值)替代“当且仅当才”可得公式:pq,等值(充分必要)条件:有p必有q,无p必无q,则p就是q的等值(充分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的逻辑性质可以用真值表表示如下:,五、负命题1、什么是负命题负命题就是陈述某个命题不成立的命题,也就是否定某个命题的命题。,例1并非所有的合同都是有效的合同。例2所有的法律都是善法,这是假的。例3并非某甲既犯贪污罪又犯盗窃罪。负命题由支命题和联结词“并非”构成。负命题的逻辑联结词“并非”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负命题的形式是:并非p。也可表示为:p。,在日常用语中,负命题的联结词还可以表达为“没有”、“不”、“这是假的”、“这是错误的”等。,被否定的命题称为支命题,它可以是简单命题,也可以复合命题。例如:并非只有犯罪行为,才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并非对非法狩猎者,不是罚金,就是罚款。,由于负命题是对整个原命题的否定,所以“p”的逻辑性质可用真值表表示如下:,五、法律条文中的复合命题1、定义形式的命题在法律规定中有些是以定义形式表述的。例如: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除外命题法律条文中用以规定例外情况或者附加一定条件的文字,常以“但书”的形式出现,它与前面的语句构成一个特殊的复合命题。例如:刑法第65条规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除外命题一般理解为联言命题。,3、混合形式多重复合命题法律条文中的有些规定表述十分复杂。其中有由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等多种复合命题相结合的多重复合命题。例如: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条法律规定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p(qr)s,4、无联结项复合命题一些法律条文,在命题形式上是复合命题,但没有用联结项,所以在认定是何种复合命题时要仔细分析。例如: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是两个省略了联结项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再如:刑法第106条: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各该条的规定从重处罚。在这条法律规定中,顿号实际上表示的是“或者”,而第一个逗号处,省略的是联结项“并且”;第二个逗号处,省略的是联结项“则”。,此外,法律条文中的“或者”,有时是作为选言命题的联结项,有时却不是。正确理解和区分“或者”,对于正确理解法律规定,准确定罪量刑很重要。例如:刑法第122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车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前一个“或者”是相容联结项;后一个“或者”是不相容联结项。,5、多重复合命题的形式多重复合命题的形式反映多重复合命题的形式结构,反映多重复合命题的逻辑结构或内在的逻辑关系。例如: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逻辑公式是:p(qr)st,用符号表示多重复合命题的形式的基本步骤:一、逐层找出支命题二、根据多重复合命题所陈述的支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或补上命题联结词一般的逻辑效应:括号内的命题公式是一个独立部分;真值联结词的联结力强弱为“最强,和较强,较弱,最弱”;有括号先计算括号。,例题:“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植或者幼苗,数量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命题逻辑公式为:(pqrs)t(uvw)xx注意:在多重复合命题中,不把“不相容选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当做基本的复合命题形式,要将两个复合命题予以改写。pq改写为(pq)pq改写为pq或者qp,第三节复合命题重言等值式与真值表,一、复合命题公式的分类1、重言式2、矛盾式3、协调式,2、常用的重言等值式重言等值式的两端是等值的。相同的真值关系,可以用完全不同的命题形式加以表达。,1、pqqp“如果他是凶手则他有作案时间”,2、pqpq“该案的作案人或者是甲或者是乙”,3、pq(pq)“某甲是凶手并且某乙是凶手”,4、(pq)pq“并非如果他在现场他就是凶手”,5、(pq)pq“并非或者某甲是案犯或者某乙是案犯”,6、(pq)pq“并非他既有作案又有作案时间”,7、(pq)(pq)(qp)(pq)(pq)(pq)“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8、(pq)(pq)(pq)(pq)(pq)“并非某甲有罪当且仅当某乙有罪”,9、((pq)r)(pr)q)“如果张三杀了人,且按照法律规定,张三应承担刑事法律责任,那么张三应当被处以刑罚”这种推理形式被称之为反三段论,第三章命题逻辑(下),第一节复合命题推理一、复合命题推理概述(一)什么是复合命题推理复合命题,就是在前提或结论中包含复合命题,并依据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例1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所以,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例2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那么就不能认为是犯罪;张某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所以,张某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犯罪。,(二)复合命题推理的种类由于在复合命题推理中,由命题的联结项决定复合命题及其支命题的真假联系不同,即推理所依据的逻辑性质不同,因而复合命题推理就相应地存在不同的种类: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二难推理等。,二、联言推理(一)什么是联言推理联言推理是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联言命题联结项的逻辑性质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二)联言推理的种类主要有分解式、合成式两种:1、联言推理的分解式联言推理的分解式是由一个联言命题的真,推出它所包含的支命题也真的联言推理。其逻辑形式是:p并且q;所以,p(或q)。,可以把这种形式用蕴涵式(即前提蕴涵结论)表示为:(pq)p;(pq)q例1刑法和民法都是法律专业应该学习的课程;所以,刑法是法律专业应该学习的课程。(或:民法是法律专业应该学习的课程。)例2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所以,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2、联言推理的合成式联言推理的合成式是由全部联言支的真,推出联言命题真的联言推理。其逻辑形式是:p,q;所以,p并且q。也可以把这种形式用蕴涵式表示为:pqpq例1某甲盗窃数额巨大,犯了盗窃罪,某甲盗窃后将房屋烧毁,使附近的十几所房屋也被烧毁,又犯了放火罪,所以,某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放火罪。例2张三是贪污犯,张三是受贿犯,所以,张三既是贪污犯,又是受贿犯。,三、选言推理(一)什么是选言推理选言推理是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选言命题,并且根据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选言推理根据选言前提的选言支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可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1、相容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是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相容选言命题,并且根据相容选言联结项的逻辑性质推出结论的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第一,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必然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第二,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相容选言推理只有一种推理形式是有效的,即否定肯定式,其逻辑形式是:或者p,或者q;非p(或非q),所以,q(或p)。也可以用蕴涵式表示:(pq)pq或:(pq)qp,例如:某甲或者是抢劫犯或者是杀人犯;某甲不是抢劫犯,所以,某甲是杀人犯,2、不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是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不相容选言命题,并且根据不相容选言命题联结项的逻辑性质推出结论的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第一,肯定一个选言肢,必然要否定其余的选言支。第二,否定除一个以外的其它选言支,必然要肯定那个未被否定的选言支。,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个有效式,即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1)肯定否定式逻辑形式是:要么p,要么q;p(或q),所以,非q(或非p)。例如;该罪犯要么是过失犯罪,要么是故意犯罪;该罪犯是过失犯罪,所以,该罪犯不是故意犯罪。,(2)否定肯定式其逻辑形式是:要么p,要么q;非p(或非q),所以,q(或p)。例如:要么甲队得冠军,要么乙队得冠军;甲队没得冠军,所以,乙队得冠军。,请分析下面的推理是否有效?1、某甲犯错误或是立场原因或是认识原因,某甲犯错误是认识原因;所以,某甲犯错误不是立场原因。2、或者“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假;或者“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所以,“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真。,四、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是前提中至少有一个为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由于假言命题分为不同的类型,因此,假言推理也相应分为不同的类型。,(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包含有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的逻辑性质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这种推理的规则是: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根据规则这种推理的有效式有两种:(1)肯定前件式这种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也可以用蕴涵式表示为:(pq)pq例如:如果现场发现有两个人的脚印,那么作案人至少有两人,现场发现了两个人的脚印,所以,作案人至少有两人。,(2)否定后件式这种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也可以用蕴涵式表示为:(pq)qp,例1如果死者是服毒死亡,那么,尸体内就会有毒药的残余物,经检验尸体内没有毒药的残余物,所以,死者不是服毒死亡。例2如果某甲是案犯,那么某甲有作案时间,某甲没有作案时间,所以,某甲不是案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有两个无效的推理形式,一是否定前件式,一是肯定后件式。例1如果某甲是案犯,那么某甲有作案时间,经查某甲不是案犯,所以,某甲没有作案时间。例2如果某甲是案犯,那么某甲一定到过作案现场,经查某甲到过作案现场,所以,某甲是案犯。,(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包含有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的逻辑性质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这种推理的规则是: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根据规则这种推理的有效式有两种:(1)否定前件式这种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p所以,q也可以用蕴涵式表示为:(pq)pq例如:男子只有年满22岁,才具备结婚的年龄资格;王某不满22岁;所以,王某不具备结婚的年龄资格。,(2)肯定后件式这种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q所以,p也可以用蕴涵式表示为:(pq)qp,例如:只有到过现场,才会是作案人;经查张某是作案人;所以,张某到过现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有两个无效的推理形式,一是否定后件式,一是肯定前件式。,(三)等值推理等值推理又称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包含有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的逻辑性质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这种推理的规则是: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根据规则这种推理的有效式有四种:(1)肯定前件式(pq)pq(2)肯定后件式(pq)qp(3)否定前件式(4)否定后件式,(四)假言连锁推理假言联锁推理是基于蕴涵词或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复合命题推理。它的前提和结论均为假言命题。,1、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1)肯定式形式为: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所以,如果p,那么r用蕴涵式表示为:(pq)(qr)(pr),例如:如果承诺没有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那么该承诺无效。如果承诺无效,那么要约人不受要约的约束。所以,如果承诺没有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要约人,那么要约人不受要约的约束。,(2)否定式形式为: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所以,如果r,那么p用蕴涵式表示为:(pq)(qr)(rp),例如:如果要顺利地进行经济建设,就要治理经济环境;如果要治理经济环境,就要加强法制建设;所以,如果不加强法制建设,就不能顺利地进行经济建设。,2、必要条件假言联锁推理(1)肯定式形式为:只有p,才q只有q,才r所以,如果r,那么p用蕴涵式表示为:(pq)(qr)(rp),例如: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只有有选举权,才能参加选举活动;所以,如果公民要参加选举活动,就要年满18岁。,(2)否定式形式为:只有p,才q只有q,才r所以,如果p,那么r用蕴涵式表示为:(pq)(qr)(pr),例如:只有行为人的行为是违法的,该行为才是犯罪行为;只有行为人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才能对行为人处以刑罚;所以,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那么不能对行为人处以刑罚。,(三)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所谓假言选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复合命题推理。它通常是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作为前提推出结论的。由于这种推理常在辩论中使对方对于可选择的每一种可能情况都难以接受,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因而又称为二难推理。它主要有四种有效的推理形式。,1、简单构成式简单构成式是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前提的前件不同而后件相同,选言前提析取地肯定这两个假言前提的不同的前件,从而结论肯定这两个假言前提的相同的后件。,其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r;p或q;所以,r。用蕴涵式表示为:(pr)(qr)(pq)r,例如:如果某甲虐待老人,那么他的行为是非法行为;如果某甲不赡养老人,那么他的行为是非法行为;或者某甲虐待老人,或者某甲不赡养老人;所以,某甲的行为是非法行为。,2、简单破坏式简单破坏式是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前提的前件相同而后件不同,选言前提析取地否定这两个假言前提的不同的后件,从而结论否定这两个假言前提的相同的前件。,其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如果p,那么r;q或非r;所以,非p。用蕴涵式表示为:(pr)(ps)(rs)p,例如:如果某甲犯的是贪污罪,那么他一定有贪污的故意;如果某甲犯的是贪污罪,那么他一定有贪污的行为;经查,某甲没有贪污的故意或者没有贪污的行为;所以,某甲犯的不是贪污罪。,3、复杂构成式复杂构成式是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前提的前件和后件都不相同,选言前提析取地肯定这两个假言前提的不同的前件,从而结论析取地肯定这两个假言前提的不同的后件。,其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s;p或q;所以,r或s用蕴涵式表示为:(pr)(qS)(pq)rS,4、复杂破坏式复杂破坏式是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前提的前件和后件都不相同,选言前提析取地否定这两个假言前提的不同的后件,从而结论析取地否定这两个假言前提的不同的前件。,其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s;非r或非s;所以,非p或非q用蕴涵式表示为:(pr)(qS)(rS)(pq),在司法实践中,二难推理能有效驳斥犯罪嫌疑人的诡辩。,例如:某企业发生一起严重违章事故,给国家造成数万元损失,该企业负责人被提起公诉。但在法庭辩论时,该企业负责人认为自己谈不上负什么法律责任。公诉人指出: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如果你知道并支持这种违章操作,那么,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你就应负刑事责任;如果你不知道这种违章操作,那么,这是严重的官僚主义,玩忽职守,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你也应负刑事责任。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你或者知道或者不知道这种违章操作,总之,你都应负刑事责任。,复合命题推理例题解析例题1“只有SIP是真的,SAP才是真的;SAP是假的,所以SIP是假的。”这个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例题2有一盗窃案件,据侦察系二人作案,并初步认定A、B、C、D四人是嫌疑人,且查知以下情况:(1)只有在D参与时,B才会作案;(2)如果C作案,则A也是罪犯;(3)D没有作案时间。请问:罪犯是谁?写出推理过程。,例题3某地发生一起凶杀案,经分析,凶手是二人合谋。又初步确定A、B、C、D、E五人是嫌疑人,并了解如下情况:(1)A、D二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凶手;(2)如果D是凶手,E一定是凶手;(3)B只有和C在一起时,才参与作案;(4)如果B不是凶手,那么A也不是凶手。,第四章词项逻辑主要明确:1、词项的概念、种类以及词项间的外延关系;2、限制和概括以及定义、划分的逻辑方法。,第一节词项概述一、词项(概念)及其特征1、什么是词项(概念)词项是指思维对象的语词,相当于传统逻辑中讲的概念,称其概念,是强调它的认识论意义;称称其词项,是强调它的结构意义。,词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词项是指在主、谓式语句所陈述的命题(直言命题)中,充当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语词。广义的词项还包括量项和联项。例如:例1有的合同是无效的。例2章某是犯罪嫌疑人。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2、词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词项的内涵就是词项表达的概念。而概念是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词项的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词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词项(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二、语词、词项和概念的关系联系:词项是概念和语词的统一。概念是词项的思想内容,这种思想内容是以语词为语言表达形式的。,区别: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词项只是指称事物、表达概念的语词;概念、词项、和语词有本质区别。但我们把概念和词项统合在一起,分析其与语词的区别:(一)词项(概念)是对思维对象的反映,是思维形式;而语词是表达思维对象的声音、符号或笔划,是词项(概念)的物质外壳。,(二)词项(概念)没有民族性;而语词具有民族性。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同一个概念,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就无法进行思想交流。,(三)词项(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四种情况:1、任何词项(概念)都要用语词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词项(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实词表达词项(概念),虚词不表达词项(概念)。2、在实词中,同一个词项(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3、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词项(概念)。这个问题要注意:例如“杜鹃”既可指一种叫“杜鹃”的鸟;也可以指一种叫“杜鹃”的花。在三段论推理中有时会出现“四词项错误”常常就是因为在同一条件下,同一语词表达了不同的词项(概念)。4、同一个语词或词组,有时能独立地表达词项(概念)有时不能独立地表达词项(概念)。,三、法律概念的特征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由国家政权保证的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第二节词项(概念)的种类一、单独词项(概念)、普遍词项(概念)和空词项(概念)一个词项是单独词项(概念)还是普遍词项(概念),是根据它的外延数量确定的。单独词项(概念)是反映只有一个分子对象的词项,其外延所反映的是独一无二的事物。单独词项通常用专有名词或摹状词表达,某些普遍词项(概念)的前面冠以表示单称的代词或指示代词,也可用于表达单独词项(概念),普遍词项(概念)是反映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的词项,它的外延所反映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组成的类。,。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般都表达普遍词项(概念)。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般都表达普遍词项(概念)。,外延为零的词项(概念)叫空词项(概念)。,二、集合词项(概念)和非集合词项(概念)根据词项(概念)是否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词项(概念)分为集合词项(概念)和非集合词项概念。,集合词项(概念)是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词项(概念)。非集合词项(概念)是不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词项(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语词有时表达集合词项,三、正词项(概念)和负词项(概念)根据词项(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把词项(概念)可分为正词项(概念)和负词项(概念)。正词项(概念)也叫肯定词项(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词项。,负词项(概念)也叫否定词项(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词项。,负词项(概念)总是相对于特定的论域而言的。所谓论域,是指一个词项(概念)所相对的特定词项的范围,一般情况是正词项(概念)和负词项(概念)外延的总和。,练习:以下划横线的词项,是在集合意义上还是在非集合意义用的?A.森林是重要的自然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B.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第三节词项(概念)间的关系词项间的关系是指词项外延方面的关系。根据词项的外延间有无重合之处,词项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是指如果两个词项S和P,它们的外延之间存在重合部分,则其关系为相容关系。,2019/12/16,177,可编辑,相容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种:1、全同关系设S,P两个词项,如果它们的外延全部重合,则二者间的关系即全同关系,亦称同一关系。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词项,外延重合而内涵不尽相同。,词项间的全同关系可用欧拉图形表示,SP,2、真包含于关系设S,P两个词项,如果S词项的全部外延包含于P词项的外延之中,并且S词项的全部外延仅仅是P词项外延的一部分,则S词项就真包含于P词项。S词项对P词项的这种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亦称种属关系。,词项间的真包含于可用图形2表示。,P,s,3、真包含关系设S,P两个词项,如果S词项的外延包含着P词项的全部外延,并且P词项的全部外延仅仅是S词项外延的一部分,则S词项就真包含P词项。S词项对于P词项的这种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亦称属种关系。,传统逻辑中,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统称“属种关系”。其中,外延较大的词项(概念)叫属词项(概念),外延较小的词项(概念)叫种词项(概念)。,词项间的真包含于可用图形3表示。,S,P,4、交叉关系设S,P两个词项,如果S词项的外延与P词项的外延相互只有一部相重合,则二者间的关系即交叉关系。盗窃犯(S)和抢劫犯(P),词项间的交叉关系可用欧拉图形表示(图4)。,S,P,二、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设S,P两个词项,如果S词项的全部外延与P词项的全部外延没有任何部分相重合,则二者间的关系即全异关系。,S与P之间的全异关系可用图5表示。,S,P,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词项,有的是属于同一论域的“侵犯财产罪”与“渎职罪”,有的是不属于同一论域的“学生”和“教师”,就同一论域来说,词项的全异关系还可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1、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词项S和P所表达的词项(概念)都是Q词项(概念)的种词项(概念),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Q的外延,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S与P之间的矛盾关系可用图6表示。,S,P,2、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词项S和P所表达的词项(概念)都是Q词项(概念)的种词项(概念),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Q的外延,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侵犯财产罪”与“渎职罪”,S与P之间的反对关系可用图7表示。,S,P,第四节词项(概念)的限制和概括词项(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对词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根据是属种词项(概念)之间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一、属种词项之间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词项(概念)的内涵有多少之分,外延有大小之别。在属种词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着反变关系。所谓属种词项(概念)间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是指:词项(概念)的内涵越少,其外延越大;词项(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越小。律师-女律师。,二、词项(概念)的限制词项(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词项(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由外延较大的属词项推演到外延较小的种词项的逻辑方法。,词项(概念)的限制可分为一次限制和连续限制。无论是一次限制还是连续限制,必须遵守下列规则:(一)限制必须是由属词项推演到种词项。违反这条规则,会犯“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二)单独词项(概念)不能限制。例如:以“万里长城”“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城”作为限制,是不正确的。,词项(概念)的限制在语词表达上,常常表现为被限制词项(概念)的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词。“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我们也应明确:并非所有词项(概念)前面加上修饰词都是限制。“雄伟的故宫”,“雄伟”就不是对“故宫”的限制。,词项(概念)的限制是由一般转向特殊,由抽象转向具体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在于缩小思考和议论问题的范围,或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特殊性,北宋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有一次去逛庙会。老和尚见他衣不出众,貌不惊人,就显得很冷淡,对他说:“坐。”然后对站在一边的小和尚说:“茶。”交谈了几句之后,老和尚发现苏东坡知识渊博,并非凡人,于是改变态度,谦恭地说:“请坐。”又对小和尚说:“敬茶。”最后,当老和尚了解到此人就是当时颇负盛名的苏东坡时,立即显得十分殷勤,笑容可掬地说:“请上坐。”又连忙叫小和尚:“快敬香茶。”临走时,老和尚请苏东坡题词留念,苏东坡挥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三、词项(概念)的概括词项(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词项的内涵以扩大词项的外延,由外延较小的种词项推演到外延较大的属词项的逻辑方法。,词项(概念)的概括可分为一次概括和连续概括。无论是一次概括还是连续概括必须遵守下列规则:(一)每一次概括必须是由种词项推演到属词项。违反这条规则,会犯“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二)哲学范畴不能概括。例如:“命令法令法律”,词项(概念)的概括在语词表达上,常常表现为去掉起限制作用的修饰词。有时,词项(概念)的概括表现为直接转换成表达被概括词项的属词项的语词。,词项(概念)的概括是由特殊转向一般,由具体转向概括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在于用以扩大思考和议论问题的范围,或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一般性质,即把具体问题提升到一般性高度上来认识,从而掌握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红一、二、四方面军在陕北会师时,黄克功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旅长。他在少年时代就参加红军,经历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后调到抗大任队长。“七七”事变后,大批进步青年、爱国学生,投奔延安参加革命。1937年8月初,雨过天晴,延安又迎来了一批抗战的女学生。从山西太原友仁中学毕业的刘茜也是其中的一员。出身于官宦人家的刘茜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文化的熏陶。她受到了良好文化的熏陶。她被分配到了抗大15队学,内秀很快引来了许多人的关注,同时也深得其队长黄克功的喜欢。刘茜也喜欢上了自己的队长黄克功,他们的恋爱关系也定了下来,同时公开化了。由于他们之间在生活、情调、年龄等方面差异点太多,二人关系开始疏远。黄克功向刘茜送钱赠物,要求结婚。被刘茜拒绝,黄克功感到非常失望,认为失恋是人生莫大的耻辱,他更轻信谗言以刘茜在陕北公学另有所爱去信责备;同时迫切要求结婚。刘茜感觉黄克功过于纠缠,决意不给答复。,黄克功十分恼怒,陷入恋爱泥坑不能自拔,于是萌发了杀害刘茜的念头。1937年10月5日晚,黄克功找刘茜到延河边散步,逼婚不成,随即掏出手枪枪杀了刘茜。,第五节定义一、定义1、什么是定义定义是明确词项(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词项(概念)的内涵是词项(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反映。因此,也可以说,定义就是揭示词项(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逻辑方法。,2、定义的构成和表达形式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的。例如:“法院是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这个定义的被定义项“法院”;可用Ds表示。定义联项:“是”;定义项:“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可用Dp表示。定义的逻辑形式为:Ds就是Dp,其中,被定义项是需要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词项;定义项是用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词项;定义联项是用来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词项。,二、属加种差定义的方法定义有真实(实质)定义和语词之分。真实(实质)定义是揭示词项的内涵,即揭示被定义项词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定义。其主要定义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方法”。,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的步骤是:第一,揭示被定义项的邻近的属词项;第二,揭示被定义项的种差;第三,构成定义项;第四,构成完整的属加种差定义。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的逻辑公式为: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词项。属加种差定义根据种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关系定义、功用定义等。,三、定义的规则(一)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相应相称的。违反这条规则,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例1商品就是劳动产品。(定义过宽)例2商品就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定义过窄),(二)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违反这条规则,会犯“同语反复”或“定义循环”的逻辑错误。例3诉讼就是打官司。(同语反复),(三)定义必须简洁确切。违反这条规则,会犯“定义含混”或“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例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比喻代定义)例5怪僻就是非常特殊的习性。(定义含混),(四)定义一般不能是否定的。违反这条规则,会犯“定义否定”的逻辑错误。例6公诉是不通过当事人的诉讼。(定义否定,注意:如果被定义项的内涵本身反映的是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这时采用否定词项下定义一般是可以的。,例8未成年人就是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例9非正式解释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第六节划分一、什么是划分划分是揭示词项(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根据某一标准将一个属词项(概念)分为干个同级的种词项(概念)的逻辑方法,划分由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根据三部分组成。例如:死亡分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死亡“是划分的母项,它是被划分的词项“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是划分的子项,它们是从母项中划分出来的词项是否“自然死亡”就是划分的根据。划分的根据是作为划分标准的属性,一般在字面上不表现出来,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