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探讨.doc_第1页
如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探讨.doc_第2页
如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探讨.doc_第3页
如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探讨.doc_第4页
如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探讨一、问题提出 由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生活来学习,如生物的“课题学习”。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课程改革中,如何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和功能价值定位,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在实践中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学科课程(一体化),无论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还是对于学科课程改革的推进,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主要联系课程和学科课程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类学科课程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2、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提升与重组,综合实践活动反过来促进学科知识的重组,活化学科知识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也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促进了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3、在实践中,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整合是“双赢”的,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实施中形式化、走过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有利于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问题,时空局限性问题和教师指导问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 1、课程内容的一体化。新课程学科课程标准都设计了实践性学习单元,生物“探究性学习”, “调查与访谈”等。各类学科课程都明显带有实践性学习的取向。能否结合学科素材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觉得是可行的,关键是如何体现课程一体化(整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全面的课程资源观,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背景、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等方面对教材(如综合性学习单元)加以拓展,延伸和补充,使之更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实施方式。如我校初中生物实践活动水、生命、环境系列、珍爱生命系列等主题都是比较成功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让学生走向生活、自主参与、主动实践,淡化学科背景;另一方面,把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统整在一起,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一体化之路。2、学习方式的一体化。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一体化),以及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整合。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在各种课程中,适当开展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操作、演示、实验、表演、交流与讨论、反思、创作、体会等学习活动。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使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整体性,发展学生各种基本能力。问题来自生活,探究始于问题。我校生物、物理组合作指导的“珍惜我们的眼睛一一中小学生近视发病情况及对策”等课题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收获。特别是“珍惜我们的眼睛”,二人上一课,不仅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还把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协作,增进了学科间的知识交流和合作。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能力,教师丰富了教学经验、加快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就近采访了眼科医生,调查了小学至高中几十名患近视同学的情况,并在生物、物理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实验探究,从而较为清楚地了解了近视眼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提出了预防近视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问:“从电视里好象没看见古人戴眼镜,古人有没有近视眼?”常常有这样的问题,让老师既“惊喜”又“犯难”,促使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可见,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导学习方式,将它渗透到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去,必将会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科课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整体转变,让学科课程的教学超越传递性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从而达到学科课程的重建。3、课程实施的一体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对国家课程实施校本化、生本化地二度开发和实施,重视社区资源、校本资源、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渗入学科课程,让学科课程走向社区、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实践。目前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初三化学、初一生物、音美组启动得不错,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现要逐步向其他组推广。初二、初三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例如,非典时期生物组曾专门拿出23课时让学生了解“非典”知识,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如今,针对农村饮食习惯利弊,生物组又开始围绕“健康与生命”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是新课程学科改革的有机组成,其主要形式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结合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探究性实验及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既体现学科的科学性特点,又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生成性。化学组的“水污染的处理”,生物组的“农村中小学生饮食结构调查”和生物、物理组合作研究的“珍惜我们的眼睛一一中小学生近视发病情况及对策”等课题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收获。校本课程特色化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校本课程。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七、八年的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现经过综合实践活动思想和理念的整合,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特色社区。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学校德育课程。我校的文化一日游活动一改过去单纯的“游”与“玩”,而赋于它新的理念和内涵,学生从学校提供的几十个研究性学习小课题中选取一到几个课题,以个人、小组或班级等不同形式,边游玩边活动边观察边研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区,既活跃了身心,又丰富了阅历,提高了能力,里面又蕴含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例“上海动物园珍稀动物调查报告”、“上海公民的环保意识”、“动物园里游客的环保意识”、“日新月异的浦东”等微型课题。课题的结题报告和征文竞赛不但丰富了文化一日游活动,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实现了“双赢”。走进敬老院(调查、研究、服务、宣传)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文化游(初一远足、扫墓,初二春游,同时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已进一步作为学校传统德育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校于97年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立课题组,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心理教室,并及时地将心理健康作为一种普及教育手段而不仅仅是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列入初一课程计划。我校多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举办区级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聘请华东师范大学徐光兴教授来校讲学,并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顾问。“我是谁”,“心与心的交流”等综合实践活动正逐步走进学生的心里。4、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一体化课程管理的一体化。学校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如整体规划各个年级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完善学生与教师的培训、评价与管理。如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初一以跨班级的主题活动为主,辅以少量学科类综合实践活动;初二以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辅以少量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初三则全部以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来实施,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真正稳妥地走向一体化。各学科组每学期都要开展综合性学习(课题学习)。要求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材料、有总结(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中作整体规划,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学校从地方课时中拿出一点以保证实施时间,但不得挪作他用。一般每学期每学科安排一次,尽可能安排在假期中进行。学校把它作为学科组长的考核必备条件,同时给与学科教师课时补贴。各学科教师要把学生参与学科类综合实践活动的成绩逐步纳入考试评价中去。实践证明,这样的实施策略是符合社情、校情、师情和学情,是相当有效果的。当然,要真正使两者走向一体化,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就依赖于有效的校本学习、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三位一体的校本培训。课程评价的一体化。要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真正走向一体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改革传统的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和对教师的专业评价。我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把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二级指标。2001年9月生物组就率先改革了考试评价方法,期末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卷面(闭卷)成绩占40%,生物实验占30%,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占30%。如今,这样的一体化评价已经向考查学科全面推开。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看能否指导学生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甚至是综合主题活动,能否和学生一起共同愉快地学习,是否有课程的整合能力及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能否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导师型”教师。四、综合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