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构建.pdf_第1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构建.pdf_第2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构建.pdf_第3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构建.pdf_第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构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工业得以迅猛发展,电子产 品被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市场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然而,伴 随着电子产业发展的同时,却也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电子产业的 快速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大量的电子废弃物,不仅污染环境,并且其有害物质甚至可以 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另一方面,快速的发展使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频繁,大量 的资源短期内就变成了产品垃圾。因此,各个国家目前都不得不在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 同时,寻求各种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治理电子产品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探索过 程中,建立电子产品环境认证法律制度被证明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它是环境保护和 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的优化结果。 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发展是从上个世纪9 0 年代开始的,但作为新兴的保护环境以 及协调经济的环境措施,却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并由最初的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 手段,逐渐演化成现今用来治理电子产品环境问题的国家手段和措施。本文旨在构建一 个统一、全面的法律制度来对电子产品的环境认证进行统一的规范,并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指导电子产品的环境认证工作。使得在高速发展经济、广泛利用新科技产品的同时又 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本身,保障电子电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以资源循环利用 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电子产品得以有效的管理。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从构建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研究背景入手,分析了本 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和本文研究 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做了简单的阐述;第二部分对环境认证制度、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 做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对其发展过程、趋势和目标做了分析;第三部分从六个方面 阐述了我国构建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必要性;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外电子产品环境认 证发展的介绍和对国外环境标志的解读,找出其可借鉴的部分,对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 证制度的构建给以启示;第五部分是对构建一部综合的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立法的设想, 主要阐述了这种综合立法所应具备的几个主要制度。 关键词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c o n t i n u o u s l yp r o g r e s so ft h eh u m a ns o c i e t ya n dt h ec o n s t a n t l y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ee l e c t r o n i ci n d u s t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r a p i d l ya n dt h ep r o d u c t i o n sa r ew i d e l y u s e di na l la s p e c t so fl i f e e l e c t r o n i cb u s i n e s si sf l o u r i s h i n g ;h o w e v e r , i ta l s ob r i n g su sh u g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a n de c o l o g i c a ld a m a g e o no n eh a n d ,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e l e c t r o n i ci n d u s t r yb r o u g h tl o t so fe l e c t r o n i cs c r a p s ,w h i c hn o to n l yp o l l u t e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b u t a l s oh a m l 钆lt oh u m a nh e a l t h o nt h eo t h e rs i d e al o to fr e s o u r c e sb e c o m eg a r b a g ei nt h es h o r t t e r mb e c a u s eo ft h ef r e q u e n c yo f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 su p g r a d e s t h e r e f o r e ,a l lc o u n t r i e sh a v et o m a i n t a i ns t a b l ea n d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f i n dm e t h o d st oc o n t r o ln e g a t i v ei m p a c to n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w h i c ht h e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 sm a d e i nt h ep r o c e s s ,i ti sp r o v e dt h a t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o f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 i o nl e g a ls y s t e mi sa ne f f e c t i v ew a y i ti st h ef u s i o n 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b e g a ni nt h e19 9 0 s b u ti t h a sb e e nw i d e l yu s e di nt h ew o r l dt op r o t e c t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c o - - o r d i n a t ee c o n o m i c 。a tt h e b e g i n n i n gi t i so n l yu s et oe n h a n c et h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e n t e r p r i s e s 。b u ti t g r a d u a l l yi n t ot h e p r e s e n tm e a s u r e st oc o n t r o lt h ee l e c t r o n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a i m st ob u i l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l a wa n dr e g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t os p e c i f i c i t yt h e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g u i d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o f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 si nt h eo p e r a t i o n i tc a n p r o t e c t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h u m a nb e i n gd u r i n gt h eu s a g eo fn e wt e c h n o l o g yi nt h ee c o n o m i c p r o g r e s s i tc a ng u a r a n t e e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l e c t r o n i c si n d u s t r y i tc a ni m p r o v e t h ee f f i c i e n c yo fr e s o u r c e su t i l i z a t i o n p r o t e c t i n ga n di m p r o v i n g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w i l lh e l pe f f e c t i v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t h e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 sw h i c ha i mi nr e s o u r c e sr e c y c l i n g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h a sf i v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a n a l y z e dt h eo b j e c t i o na n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t i o nf r o m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r e s e a r c ho ft h e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i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s h o w e dt h es t a t u s a n dc o n t e n to ft h e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b e s i d e s ,t h i sp a r ta l s os i m p l ye x p l a i n e dt h em e t h o dd u r i n gt h e r e s e a r c h t h es e c o n dp a r t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t h e 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m a d ea na n a l y s i so ft h ep r o c e s s e s ,t r e n d sa n d o b j e c t i o n sf o rt h e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t h et h i r dp a r te x p o u n d e dt h en e c e s s i t y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e l e c t r o n i c p r o d u c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i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f r o ms i xa s p e c t s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st or e c o m m e n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l o g oi n 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 a n dd r a wo nt h ee x p e r i e n c et h r o u g ht h e s er e s t r i c t i o n st o e n l i g h t e n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t h e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i nc h i n a t h ef i f t hp a r ts h o w e d 1 i a b s t r a c t s o m ei d e a sw h i c ht oe s t a b l i s hag e n e r a ll e g a ls y s t e mo ft h e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i ti l l u s t r a t e ds e v e r a lm a i ns y s t e m sf o rt h i sk i n do fg e n e m ll e g a ls y s t e m k e y w o r d s 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o fe l e c t r o n i cp r o d u c t s ,s y s t e m s l 绪论 1 绪论 1 1 研究背景 从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开始,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 之一,各种电子电器开始进入干家万户,2 0 多年来,这些电子和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 越来越快,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由此产生的电子废弃物也快速增长,据统 计,我国电子垃圾的数量还将以每年5 至1 0 的速度迅速增加,未来1 0 年将是电子废 弃物增长的新高峰。所有这些电子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都将是未来环境的主要污染 物,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子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和处理问题不可避免 的摆在我们面前。 现今,电子产业所面临的环保问题成了世界各国环境问题中的重要难题。随着人 类的环保实践,越来越多的手段和方法被用来治理环境问题。其中,环境认证制度作为 一种新兴的环保措施和手段,以其突出的效益和效果,近几年来被应用的十分广泛。各 个国家都在积极开展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研究,以期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电子产业 所面临的环保难题。【l 】 伴随着电子产业飞速发展的二十年,我国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电子污染问题的严重 性,积极对其进行研究和治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理。如:2 0 0 6 年8 月,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 策。2 0 0 7 年,由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和原信息产业部等联合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 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2 0 1 1 年1 月,由国务院出台的废弃电气电子产品 回收管理条列开始正式实施。如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算起,我国目前 已经有了包括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在内近1 0 部治理电子 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主要集中在规范和管理如 何治理和处置电子废弃物,而没有从电子废弃物的源头电子产品的生产及管理入 手,这既不能有效解决电子污染问题,也没有顺应世界各国环境保护发展的趋势。2 0 0 5 年3 月1 日,我国开始施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2 0 0 9 年5 月,我国政府发布 国家统一推行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资源性认证实施意见。这些表明,我国政府 对电子污染的关注也已开始转向电子产品的环境认证。因此,我国如果能够运用法律的 手段,在电子产品生产之初就考虑到环保要求,积极推行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这样 不仅可以减少电子废弃物的产生及废弃物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还可通过对其生产、销售 回收的各个环节进行环境认证来彻底解决电子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绿色经 济。【2 】 1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东北林q p 人学硕上学化论文 1 2 1 研究的目的 基于电子产品废弃物对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环境管理发展的国际大趋势,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两种,即,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 ( 1 ) 直接目的 对构建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帮助公众、采购商、和销 售商基于环境性能来评估、对比和选择电子产品,促使电子产品生产厂商在电子产品设 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绿色、环保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将可能产生有害于生态环境、无 法回收利用的物质降低到最小程度,使得电子产品在日后淘汰处理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 最低。同时,提高我国电子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防止一些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 垒”对我国出口企业进行排挤。 ( 2 ) 最终目的 对构建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如何运用法律、制度为 手段,在高速发展电子科技产品的同时又可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本 身,保障电子电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得以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电子污染得以统一 的处理。 1 2 2 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合理解决电子垃圾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紧 迫。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水平和处理技术远不能满足实现电子垃圾再生利用和环境无 害化处理的产业化运作的需要,因此,若能恰当的运用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在电子 产品生产、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等因素,就可以把电子产品在日 后淘汰处理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环境认证是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被实践证 明了的成功环境管理标准,它是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经验的结晶。综上所述, 本论文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研究具有如下的意义: 第一,为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构建提供立法建议。目前我国对电子产品环 境认证的研究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研究还暂无法律制度的明 确规范,因此本文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研究就可以对未来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建 立提供立法建议。 第二,能够为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任何制度的 建立都必须有其自身的一套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是这一制度的基石,本文的研究着 眼于从理论分析出发,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因此本文 的研究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构建可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第三,拓宽和丰富电子产品污染环境研究的视角和内容。我国现在对电子产品污染 环境的研究多局限于对电子废弃物处置的研究,或者是对电子产品的有害物质进行简单 的控制,并没有在其生产、设计之初就基于绿色、环保、循环这几点因素来用法律制度 l 绪论 进行规范管理。对电子产品施行环境认证制度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环境认证制度的 设计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手段,反过来又可引导市场自发的积极的进行环保技术创新。 1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 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各国都在积极通过制定和实施环境认证、推广环境标识制度来提高电子产品 的能源效率、控制有害物质的含量、并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的进步 和发展,进而有效的保护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积极 开展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因此,我国也应该顺应当今世 界环保发展的研究趋势,积极发展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研究,从而更好的协调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构建的研究必将会成为我国环境建设领域的新热 点问题。 , 我国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各种方式搜索和搜集资 料我们会发现,我国目前对环境认证研究的并刁i 少,而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研究的 却非常少,仅有一些针对电子垃圾治理的文章中或书中提到可以运用环境认证作为解决 电子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大多数的文献对环境认证只是进行了浅析,亦或是一些 针对电子垃圾治理的文章或书中提到可以试行环境认证,却都没有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 做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归纳下来这些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 1 ) 从清洁生产与环境认证的关系进行研究 随着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实施,清洁生产工作逐步深入推进,它与环境认证的内 在关系也日益突显。清洁生产注重控制生产的全过程,其重点与环境认证强调最终产品 对环境的友好性是相辅相成的。【3 】环境认证在实施中,许多标准的制定和认证条件需要 以清洁生产审核为依托。环境认证是企业自觉地进行清洁生产的原动力,而清洁生产的 思想内涵贯穿于环境标志认证之中。这方面的研究,如有仇伟光的论清洁生产与环境 标志的关系。 ( 2 ) 从助推绿色采购的角度进行研究 2 0 0 6 年l o 月2 4 日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 实施的意见。意见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 要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不得采购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产品。意见以清单的形式列 明了环境标志产品实施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共涉及十四大类近千种产品。意见明确了环 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的做法和要求,对未按要求采购的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 以处理,财政部门视情况可以拒付采购资金。美国、丹麦、加拿大等国都制定相关法律 要求优先采购经过环境认证的产品,日本政府甚至实行了强制采购政策。这一意见的发 布和实施大大推动了我环境认证工作的发展。绿色采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重要也是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采购经过环境认证的产品,做好环境认证工作是了绿色采购的前提和 基础,而绿色采购又是发展环境认证的源动力。很多学者从这一角度对环境认证进入了 东北林q p 大学硕土学化论文 专业的研究,如子非的政府采购步入绿色环保时代:环境标志产品影响;阎建芳的 环境认证助推绿色采购。 ( 3 ) 从应对“绿色壁垒”角度进行研究 中国加入w t o 后,各行各业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各种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 壁垒为我国企业设置了种种门槛,我们惟有不断加快我国环境认证制度的发展进程,推行 i s 0 1 4 0 0 0 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绿色环境标志认证,才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4 1 目 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实行了绿色环境认证,我国应顺应世界潮流,尽快完善并实施国 内“绿色环境标志”工作:在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制造工艺和产品认证方面,参照国 际标准和准则;积极推动国际环境认证的互认与合作,加强环境认证制度的研究与完 善。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如方丽花的正视“绿色壁垒 实施环境认证:郁敏的 浅谈绿色壁垒及我国的突破对策:亦舒的环境认证:破绿色壁垒之利矛;虞磊珉 的浅析w t o 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及其应对措施等文章。 1 3 2 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2 0 0 1 年1 1 月,多哈会议提出要发展以环境为目的的标签问题,即环境标志问 题。世界各国都已开始积极的研究和实施环境认证,而其中发展的重点就有电子产品环 境证,欧盟、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的标准来达到他们共同的目的,即, 通过电子产品环境认证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把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小程 度。w t o 对环境标志的态度基本上是赞同的,这主要是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 障碍,应对不同国家尤其是发达地区制定的贸易壁垒。 由电子产品数量大、危害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所决定,国外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 的研究一直是环境认证研究中的重点,目前国外法学界对于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研 究主要表现在各国或各区域内相关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处于不断修改和完善 中。欧盟的电子产品环保指令、美国的e p e a t 认证、瑞典的t c o 认证都在不断的进行修 改,具体表现如下: ( 1 ) 欧盟电子产品环保指令的修改 进入2 1 世纪后,首先从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先后出台了许多电子产品的准入指 令。这些指令中最为核心的要求就是产品本身的环保特性,以及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 境所造成的影响做了严格的要求。其中最为主要的指令就是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指令 ( 通常简称w e e e 指令) 和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通常简 称( r o h s 指令。两个指令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全面,涉及的产品包括l o 大类、近2 0 万 种:大型家用电器类、小型家用电器类、i t 和通信设备、消费产品类、照明设备类、电 气电子工具类、玩具休闲集体与设备类、医疗设备类、监控仪器类、自动售货机类。这 几乎涵盖了所有电子信息产品。在最近一次的修改更新中,所有的电子电器都将涵盖在 指令的范围内,只有本身就不在指令范围内的电子电气设备不需要符合该指令。 对于这两项指令,欧盟理事会一直在不断的修定中。2 0 0 8 年1 2 月3 日,2 0 0 9 年9 l 绪沦 月3 日,都曾提出过新的w e e e 指令和r o l l s 指令修订草案文本。2 0 1 0 年1 1 月2 4 日,欧洲议会曾为是否修改r o l l s 指令进行了投票表决,结果为6 4 0 票支持,3 票反对 和1 2 票弁权,并以折中方式通过w e e e 指令和r o l l s 指令修订法案。在不断的修订过 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欧盟制定的电子产品环境标准在日趋严格、范围在日趋加大、内容 在日趋细化,这不仅表明欧盟越来越为重视电子产品的环境影响,也预示我们必须加大 对本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研究,来应对欧盟电子产品的技术性绿色贸易壁垒。 ( 2 ) 美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标准的修改 美国做为世界上的超级电子大国,一直大力研究和发展电子产品环境认证来解决本 国的电子产业的环保难题。美国最为突出的两个电子产品环境认证一个是“e p e a t 认 证,即电子产品环境影响评估工具,是美国推出的针对电子产品的多维环境绩效标准; 另一个是能源之星计划,即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发电厂所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所制 定的电子产品环境认证标准。 从1 9 9 2 年美国开展能源之星计划到2 0 0 6 年推出的e p e a t 认证,美国的电子产品 环境认证的发展就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而是在不 断的修改和完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能源之星在这2 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认证标准 一直处于不断的改进中,e p e a t 认证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中,通过对这些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轻易得知美国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研究的趋势和现状,这些对于我国借鉴和学 习美国的先进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3 ) 瑞典t c o 认证的修改。 t c o 认证它是由瑞典专业雇员协会( 简称t c o ) 推行的一种显示器认证标准。这 个标准要求电子产品必须在生态、能源、辐射以及人体工学四个方面都达到标准才可 以。t c o 认证是针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所设定的标准,它是目前显示器行业中公认最 为通行的认证之一。 t c o 于1 9 9 2 年首次推出的认证标准称为t c o 9 2 ,接着又陆续推出t c o 9 5 、 t c o 9 9 和t c o 0 1 三项认证标准,始终保持着持续更新规格要求标准的精神,而在 2 0 0 2 年年底确定的t c o 0 3 标准则是最新的认证标准。 1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4 4 1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基于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构建展开的,因此研究的主要内容都 是围绕该制度的构建条件、理论基础、实施细则等阐述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1 ) 绪论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并总结了当今世界对电 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研究现状,简要概括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中将要用到的 方法。 ( 2 ) 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概述 东北林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该部分阐述了环境认证制度的概念、分类和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电子产品 环境认证制度的概念、分类和特征。最后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发展做了系统的分 析。 ( 3 ) 构建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必要性 这一部分从分析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将对环境、经济的影响入手,阐述了构建其 的四点必要性,即:是缓解环境压力的重要手段;是打破绿色壁垒的重要武器:是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需求;是推动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 ( 4 ) 国外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评析 首先对电子产品国际环境指令做了分析,其次对美国和瑞典的电子产品环境认证进 行了分析,以期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再次是对国际影响较大的环境标志进行解读,从 中来学习和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最后是通过以上的分析所得出的,对笔者的启示与思 考。 ( 5 ) 构建我国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设想 这部分明确了构建统一、规范的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所必须具备的制度,即:环 境标准制度、环境标识制度、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环境认证制度,和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 配套制度。 1 4 2 研究方法 ( 1 ) 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介绍电子产品环境认 证制度的同时,着重分析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例,使制度的构建符合我国的 现行法律,并能遵从其立法原则和立法者的社会价值观。 ( 2 ) 采用了综合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文中引入了法学、社 会学、环境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电子产品环境影响与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做 了综合的分析。并通过查阅众多的国内外文献,运用统计法找出了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有 效途径,为本文正确开展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同 时,笔者针对环境保护问题是我国当前的热点社会问题,具有实效性强、相关信息更新 快等特点,密切关注了相关企业、社会力量的对于电子垃圾的回收再生利用方面的措 施、思路的发展动态,在文章中吸收了最新的消息。 ( 3 ) 采用比较与分析的方法。综合评述了我国当前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以及 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美国、欧盟等环保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提出笔者认为适合我国国 情的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构建蓝图。 2 电了产品环境认证制度概述 2 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概述 2 1 环境认证制度 2 1 1 环境认证制度的概念 环境认证制度是我们研究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基础。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应 是环境认证制度在具体认证过程中一个针对电子产品的分支。因此,清楚理解环境认证 制度对我们构建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具有基础和指导意义。 环境认证制度是指国家为了有效保护环境、控制污染,通过制定环境管理标准、 颁发许可证、认可标志等手段,从而规范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这些 准则和规范一般由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来确定,认证工作由国家指定的第三 方认证机构进行。环境认证制度现今主要包含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两类,即国际环境管 理体系认证( i s 0 1 4 0 0 0 ) 和环境标志认证。 环境认证的宗旨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围绕国家环境保护总目标,充分 利用环境认证这一市场经济手段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改 善,为国家环境决策做贡献。第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公众健康保护水平,引 导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第三,开拓企业的双绿色发展模式,建立绿色技术措施体系, 引出绿色经济,让环境标志产品成为联系公众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纽带,推进可持续消 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 1 2 环境认证制度的分类 1 根据认证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将环境认证分为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这一分类可 以有助于我们更为清晰、全面的对环境认证进行研究。 2 1 2 1 体系认证 体系认证即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企业通过一个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环 境管理体系或产品的环保性能进行第三方评价。该机构必须是独立的,公正的。体 系认证国际标准化活动最早开始于电子领域, i s 0 1 4 0 0 0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 s o ) 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 s 0 1 4 0 0 0 认证已经成为打破国际绿色壁垒、进入欧美 市场的准入证,通过i s 0 1 4 0 0 0 认证的企业可以节能降耗、优化成本、满足政府法律要 求,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i s 0 1 4 0 0 0 已经成为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和最 系统的环境管理国际化标准,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 环境管理体系来源于环境审计和全面质量管理这两个独立的管理手段。环境管理体 系运行的模式是围绕着环境方针的要求展开环境管理,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环境方 针、实施并实现环境方针所要求的相关内容、对环境方针的实施情况与实现程度进行评 审、并予以保持等。环境管理所涉及的管理要素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这些管理要素与企业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是类 似,没有本质的区别,i s 0 1 4 0 0 1 标准将它们系统化、结构化,提出如下的管理模式。畸1 如表2 - 1 。 表2 1i s 0 1 4 0 0 0 系列标准标准号分配表 ( 1 ) 体系认证的特点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一套科学的环境管理软件,它十分注重体系的完整性。 i s 0 1 4 0 0 0 认证强调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但对环境行为不作具体的规定;它要求对组 织的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与i s 0 9 0 0 0 标准的兼容性很强,并可广泛适用于各类的组织 中。 ( 2 ) 体系认证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它可以树立优秀企 业形象,并能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它可以促使企业改进产品的性能、改革 工艺设备,积极主动的制造“绿色产品”,减少环境的负荷;它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管 理水平和员工的环保意识,从而减少环境风险,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它还能保护环境 并预防污染,避免因环境问题所导致的经济损失 ( 3 ) 体系认证的模式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模式遵循了传统的p d c a 管理模式:即,规划( p l a n ) 、 实施( d o ) 、检查( c h e c k ) 和改进( a c t i o n ) ,即规划出管理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和遵循 的原则:在实施阶段实现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以上工作原则:检查和发现问题,及 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实施与实现过程不会偏离原有目标与原则,实现过程与结果的 改进提高。捌 2 1 2 2 产品认证 产品认证是指政府部门授权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厂商颁发的 一种标志,以证明该产品从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到回收利用和处置的整个过 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产品认证制度起源于2 0 世纪初的英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 用于产品安全、质量、环保等特性评价、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手段。企业可以通过国家著 名或指定的认证机构进行产品认证,并获得该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并在认证的 2 电了产品环境认证制度概述 产品上加贴认证标志。一些国际公认的、有效的产品认证,可为企业或经认证的产品树 立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同时可以便于消费者通过认证标志来判断和选择产品的性 能。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起这种产品认证制度,以保证产品的质 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产品认证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壁垒。【6 l ( 1 ) 产品认证的特点 产品环境认证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的某一产品及其生产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产 品认证依据是相应的环境标准;产品认证采取第三方评价机构,这个机构必须拥有经验 丰富、训练有素的人员、符合要求的资源和程序外、还必须具有权威性、可信性和公正 性;获准认证的产品需要进行注册、发给证书或发放标识;大部分的产品认证都是企业 的自主行为,实行自愿性产品认证模式。 ( 2 ) 产品认证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产品认证的实施和推行,一方面可以有助于消费者在购买时,通过产品认证更方 便、快捷的了解到产品的环境性能,可以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在进行 采购的时候优先选择经过产品环境认证的产品,即有助于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又可以反 过来促使生产企业积极、主动的进行产品环境认证;再者,世界上很多政府和组织利用 产品环境认证做为一种国际贸易壁垒,来维护本国的经济和环境利益。最后,产品环境 认证的目的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因此产品环境认证的发展将会改善环境侵害情况的 发生和发展。 一 2 1 3 环境认证制度的特点 通过对环境认证制度的总结与思考我们可以得出,环境认证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 1 ) 全员参与性 主要指在制定环境认证标准的思路时,应引导并建立起环境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 从最高领导到每个职工都以主动、自觉的精神处理好与改善环境绩效相关的活动,并对 其持续改进。另一方面,环境认证制度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缺一不可。它需要 政府制定认证制度来指导认证,并规范认证标准:它需要企业积极参与环境认证,才可 使环境认证得以良好的实施;它需要广大的消费者具备绿色理念,采取绿色消费。 ( 2 ) 广泛的适用性 环境认证适合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生产管理及产品认证。既可用于内部审核或对外 的认证、注册,同样也可用于企业的自我管理。通过各种环境认证,可以促进环保事业 的可持续发展。 ( 3 ) 全过程预防性 预防为主是贯穿环境认证的主导思想。制定环境方针是环境管理体系框架中最为重 要的环节,而在制定环境认证方针的过程中,要求必须考虑污染预防,并且要在环境认 证中加以具体化和落实。 东北林q k 大学硕上学化论文 2 2 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 2 2 1 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概念 概念界定是我们对法律现象和法律事务开展研究的基础,“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 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 问题。如果我们试图完全否弃概念,那么整个法律大厦就会化为灰烬。”【7 】只有对电 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认识,才可以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研 究,否则将导致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研究范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我 们先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概念做一个本文的界定,这是开展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研 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要想弄清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概念,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电子产品环境认 证,而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做界定之前,我们需要先确定电子产品的范围,因为对电子 产品范围的不同界定将直接影响到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界定不同,可以说电子产品范围 的界定是定义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关键。 我国出台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将“产品”限定为采用电子信息技 术制造的产品及其配件。这里的“产品”仅指电子信息产品,不包括洗衣机、冰箱和 空调等白色家电。【8 】然而,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家用电器的数字化非常普遍,以 至于所有的家用电器都离不开控制板、元器件等电子产品,这些家电产品在使用淘汰后 固然也会带来环境问题,甚至是相当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相较于欧盟所制定的关 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它所规定的的“产品”不仅包括电 子信息产品,还包括洗衣机、冰箱和空调等白色家用电器,这一范围在现今消费电子污 染严重的情况下,显得更为全面和合理。由上述分析可知,为了更好的实施电子产品环 境认证,便于今后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同时避免日后出现漏洞导致某些对环境有危害 的电子产品逃脱认证制度的约束和监管。笔者建议在最初构建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 时,就应尽量扩大其所限定的电子产品的范围,这一范围不仅包括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制 造的产品及配件,更应该包括数量巨大的消费类家电产品。 综上,本文认为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概念是指由政府或公共团体所指定的认证机构 依法对电子产品是否符合环保标准而进行认可、证明的活动。通过认证的产品使用环境 证明标志。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就是指对针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准则和规范,这种 准则和规范,既可以是法律法规,也可以是行政规章。 2 2 2 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分类 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制度的分类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本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在电子产品 生产之初就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并由制度的构建来保障这一目的得以实行,因此本论文 对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分类也将从环境标志的法律强制力对其进行分类和研究。 依据环境标志的法律强制力,我们可将电子产品环境认证分为强制性环境认证与非 强制性性环境认证。【9 】这种分类对于在w t o g a t t 的标准下审查电子产品环境认证的 2f 三了产品环境认证制度概述 环境标志是否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电子产品环境认证构建中非常重 要的一个制度,具体如下: ( 1 ) 强制性环境认证 所谓强制性环境认证,即电子产品进入销售市场之前必须标注产品的相关环境信 息,这一规定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也称为强制性的环境标志。这种标志通常由国家或 者法律授权的第三方机构按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标准授予。强制性环境标志按照所可能包 含的信息内容,可分为下列三类:消极标志、中性标志和积极标志。0 0 消极标志 消极标志通常涵盖那些产品自身所含有的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或者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对环境有害物质以及对环境有害的生产过程本身。它用以提醒消费者关于产品的环境 有害特性,并且通过消费方式转型这样一种市场效应来鼓励生产者向环境友好型生产方 式转化。【4 】例如:美国的1 9 9 0 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要求一切含有或者使用了消 耗臭氧层物质的产品在进入市场进行销售之前都必须贴上如下内容的标签:“警告:本 产品使用( 有害物质名称) ,该物质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