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论文)茶叶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源解析及风险.pdf_第1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茶叶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源解析及风险.pdf_第2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茶叶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源解析及风险.pdf_第3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茶叶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源解析及风险.pdf_第4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茶叶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源解析及风险.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a b s t r a c t t h es a n i t a r y q u a l i t y o ft e al e a v e s m i g h tp o s e ah e a l t ht h r e a to nt e ad r i n k e r s , p o l y c y c l i ca r o m a t i ch y d r o c a r b o n s ( p a h s ) ,aw e l l k n o w nc l a s so fc a r c i n o g e n si nf o o d n o w a d a y s ,m i g h ti m p a c tt h eq u a l i t yo ft e al e a v e s p a i l sc o n t e n t si nc e r t a i nk i n d so f m a d et e a sh a db e e n d e t e r m i n e d h o w e v e r , l i t t l ei n f o r m a t i o ni sa v a i l a b l eo nt h es o u r c eo f p a h si nt e al e a v e s ,a n dt h e i ri m p a c to nt h eq u a l i t yo ft e al e a v e s ,a n dt h e i rh e a l t hr i s k t h e s ea r et h eb a s e st op r e v e n tt e al e a v e sf r o mp a h s p o l l u t i o n i nt h i s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t h ep a h sc o n t e n t si ns o m em a i nk i n d so fm a d et e a sw e r e d e t e r m i n e d ;t h es o u r c eo fp a h si nt e al e a v e sw a ss t u d i e db a s e d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 f r e s hl e a v e sa c c u m u l a t i o na n dt h ei m p a c to f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p r o c e s s ;t h ei m p a c to f p a h s o nt h et e aq u a l i t yw e r e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u d i e d ;t h es a n i t a r ys t a n d a r d sf o rt h ep a h sw e r e p r o m o t e db a s e do n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 i rh e a l t hr i s k t h em a i nc o n c l u s i o n sa r es h o w n a sf o l l o w s ( 1 ) t h et o t a lc o n t e n t so f t h e1 6p a h s ( z p a h s ) i n t h et e as a m p l e sr a n g e df r o m3 2 3 g g k gt o 8 8 0 0f g k gw i t ht h eh i g h e s ty p a h sf o u n di nt h eb l a c kt e a ,3 - 4r i n g sp a h s w e r ed o m i n a n ti na l lt e as a m p l e s w i t ha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7 7 7 一9 8 7 t ot h ey p a h s ( 2 ) t h ef a c tt h a tt h ep a h sc o n t e n t si nt h et e at r e ea b o v et h eg r o u n di nt h et e a g a r d e nw e r el a r g e rt h a nt h a tb e l o wt h eg r o u n d ,i n d i c a t i n gt h a tp a h si nt h ef l e s ht e a l e a v e sw e r em a i n l y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t h ea i r t h er o o ta n df r e s hl e a v e so ft e at r e ec a n a b s o r bl a r g eq u a n t i t yo fp a h sf r o mt h ea r o u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r o o t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f a c t o r s ( r c f s ) f o rp a h s w e r ei n c r e a s e dd i r e c t l y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l g 凰。t h el e a v e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f a c t o r s ( f c f s ) f o rp a h sw e r ei n c r e a s e de x p o n e n t i a l l y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 o f l g k o w t h et r a n s p o r tf a c t o r s ( t f s ) o f p a h sf r o mt e ar o o tt ot e al e a v e sw e r ed e c r e a s e d e x p o n e n t i a l l yw i t h t h ei n c r e a s eo fl g & w t h et fo f n ar e a c h e d2 2 8 ,w h i l et h e 牙o f p h e na n dp yw e r eo n l yo 0 1 6 a n d0 0 0 4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3 ) t h ec o m b u s t i o no f p i n ef i r e w o o dd u r i n gt h ed r y i n gs t a g er e l e a s e dl a r g eq u a n t i t y o fp a h s ,w h i c hw e r et h e na b s o r b e db yt e al e a v e s ,a n dt h u sr e s u l t i n gi nt h eh i g hp a h s c o n t e n t si nt h eb l a c kt e a ( 4 ) p a h s c a n i m p a c tt h ec o n t e n t so fc a t e c h i n sa n dc a f f i n ei nf r e s ht e al e a v e s ( 5 ) t h er e l e a s er a t e s 嘏尺) o fp a h sf r o mt h em a d et e at ot h el i q u o rw e r ei n v e r s e p r o p o r t i o n a lt ot h el g k o wo f t h ep a h s s a n i t a r ys t a n d a r d so ft h e16p a h sf o rt e al e a v e s w e r ec a l c u l a t e dt ob e0 1 0 1 1 0m g k g k e y w o r d s :t e a ;p a h s ;s o u r c ea p p o r t i o n m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s k 本研究承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0 3 3 0 7 1 0 ) 、国家重 大基础研究项目( 2 0 0 3 c b 4 1 5 0 0 4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 0 3 0 4 1 ) 资助 第一章茶叶污染研究进展 茶饮料广受世人欢迎,其消费量仅次于水,茶叶品质直接关系到饮茶者的身 体健康。我国是产茶大国,茶园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 界第二,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三,因此,茶叶品质将直接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创汇。 国内外对茶叶品质的关注由来已久,主要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近年来 开始关注茶叶中重金属、农药、氟化物等的污染,主要研究其浓度水平、污染来 源和健康风险,已有学者开始研究重金属和氟化物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但研究 的深度和系统性均有待加强。 多环芳烃( p a h s ) 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持久性的“三致”有毒有机污染 物,主要由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及术材、烟草等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产生,可通 过多种途径进入农作物,并进而影响人体健康。p a h s 的浓度水平、环境行为及其 健康效应等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许多学者检测了大气、水体、土壤、 生物等各介质中p a h s 的浓度水平。p a h s 的环境行为类型、过程也已基本清楚, 但每种行为的影响因素,每个过程的具体机制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农作 物中p a h s 的输入机制、在体内的行为、对品质的影响及健康风险等。 曾有学者【1 2 】检测了茶叶中p a h s 的浓度水平,但迄今未见茶叶中p a h s 的污 染来源、对茶叶品质及人体健康风险的报道。本章在描述茶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重点评析了茶叶中重金属、农药、氟化物的浓度水平、污染来源、风险及p a h s 的浓度水平、源解析、环境行为、风险等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茶叶p a h s 污染的研 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 1 茶叶概述 1 1 茶树 1 1 1 茶树起源及分类 茶树起源于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由山茶亚属进化而来,主要生长于东南亚温 暖、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地带。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 家已有3 0 0 0 多年历史孔。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被子植物门( a n g i o s p e r m a e ) , - l - 双子叶植物纲( d i c o t y l e d o n e a e ) ,原始花被亚纲( a r c h i c h l a m y d e a e ) ,山茶目 ( t h e a l e s ) ,山茶科( t h e a c e a e ) ,山茶属( c a m e l l i a ) 。1 9 5 0 年植物学家钱崇澍根 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将茶树学名确定为f c a m e l l i as i n e n s i s ( l ) o k u a t z e , 迄今未再更改。 根据树型,茶树分为乔木型( 有明显主干) 、小乔本型( 基部主干明显) 和灌 木型( 无明显主干) 。绝大多数野生的大茶树都是乔木型,而栽培的茶树多数是灌 木型和小乔木型。根据叶片大小,茶树分为特大叶类( 叶长 1 4c m ,叶宽 5c , m ) 、 大叶类( 叶长1 0 。1 4c m ,叶宽4 5c m ) 、中叶类( 叶长7 1 0c m ,叶宽3 - 4c m ) 、小 时类( 叶长 老叶 茎,根。儿茶素类物质是茶多酚的主体( 约占茶多酚总 量的7 0 ) ,主要包括儿茶素( c ) 、没食子儿茶素( g c ) 、表儿茶素( e c ) 、表没 食子儿茶索( e g c ) 、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c g )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 c g ) 、没 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g c g ) 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 g c g ) ,其基本 结构为2 一苯基苯骈吡喃环;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组份,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防 止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f 4 , 2 0 - 2 1 】。 黄酮类物质在鲜叶中含量约为干重的2 5 ,由黄酮类和黄酮苷类组成,其基本 结构为苯环和y - 吡喃酮组合成的色酮。花青素是大类主要的水溶性植物色素, 包括花白素、花色苷及其苷元,其化学结构的母核是a 苯基苯骈毗喃。酚酸类物 质是茶树生理代谢的次生物质,是合成酯型儿茶索( c g 、g c g ) 的必需物质,主 要包括没食子酸( 约占鲜叶干重o 5 1 4 ) 、没食子素( 约占鲜叶干重1 ) 、绿 原酸( 约占鲜叶干重o 3 ) ,此外还有香豆酸、咖啡酸等。 咖啡碱是茶叶生物碱的主体成分,一般含量为2 一5 ,其基本结构是嘌呤坏。 它在茶树叶芽中与某些酚类物质结合成曾酸性咖啡碱复合物,也会与有机酸类结 合成有机酸咖啡碱盐:在制茶过程中能与酚类及其氧化产物结合而阻止酚类与蛋 白质结合,从而局部抑制蛋白质凝固,有利于形成茶汤滋味。咖啡碱具有重要的 药理作用,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具有提神的作用;提高胃液分泌量,帮助消 化;增加肾小球的过滤率,利尿;对支气管哮喘也有一定的疗效。咖啡碱在人体 内会产生去甲基作用,以尿酸形式被排出体外,不产生毒害。 茶叶中的氨基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存在于蛋白质,即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另一种以游离态存在于叶内,称为游离氨基酸。茶叶中已鉴定的氨基酸有2 6 种, 其中2 0 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6 种是游离氨基酸 2 l 】。茶氨酸的含量最高,占 氨基酸总量的5 0 以上,全以游离态存在,其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的好 坏。很多氨基酸是茶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物质,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人 体健康关系密切,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治疗肝昏迷;蛋氨酸能调整脂肪代谢等。 茶叶含有多种维生素。维生素b 族含量一般为0 1 0 o 一0 ,1 5 o ,具有预防癞皮 病,维持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增进皮肤的弹性和维持视网膜的f 常功能等。维生素c 的含量较高,高级绿茶中可高达0 5 ,能防治坏血病,增加 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创口愈合等功能。维生素e 约为o 3 0 8 0 ,主要存在于脂 质组份中,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阻止人体中脂质的过氧化过程,因此有抗衰老 的效用。维生素k 的含量约每克成茶3 0 0 5 0 0 国际单位,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素。 茶叶中有多种矿质元素,其含量高低取决于土壤母质、施肥水平及品种。茶叶 经6 0 0 。c 以上灼烧留下来的物质主要是各种矿质元素的氧化物和碳酸盐,约占茶叶 干物质总重量的5 ,按其含量高低,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含量超过2 0 0 0m g k g 的有碳、氢、氧、氮、钾、磷,含量在5 0 0 2 0 0m g k g 之间的有镁、锰、氟、铝、 钙、硫、钠等,含量在5 - 5 0 0m e c k g 之间的有铁、铜、镍、硅、锌、硼,含量小于 5 m g k g 的有钼、铅、镉、钴、硒、碘、溴、铬。 茶叶中除了上述主要组份外,还含有一些次要的活性组份,含量虽然不高,但 却独具药效。如茶叶中的脂多糖具有防辐射和增加白血球数量的功效;几种多糖 的复合物和脂质组份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功效;茶叶在嫌气条件下加工形 成的0 【氨基丁酸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茶叶中氟能预防龋齿和防治老年骨质疏松: 局部地区茶叶中的硒素含量较高具有抗癌功效。 1 3 2 茶叶中有效成分的变化 茶叶中有效成分受茶树品种、生长季节、生态环境、栽培措施、制茶技术、贮 运条件等影响,其中制茶过程的影响较大30 1 。不发酵和轻微发酵茶( 绿茶、白 茶、黄茶) 制茶工艺较简单,能保留较多的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绿茶能保留 鲜叶中8 5 以上的茶多酚、咖啡碱和5 0 左右的叶绿素,维生素损失也较少。发 酵茶( 红茶) 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 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 0 以上,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 物质可从鲜叶中的5 0 多种增至3 0 0 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形成络 合物,致使红茶具备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半发酵茶( 乌龙茶) 综 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制作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介于两者之间,品质也介于 两者之间。生物发酵茶( 黑茶) 制茶过程强调保温、保湿,初制时需渥堆发酵( 大 量微生物作用) ,使茶叶内化学物质发生激烈变化,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糖 类、维生素等被大量氧化消耗,而形成一些的氧化产物。 2 茶叶污染研究进展 茶树能吸收积累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环境污染也会使茶叶受到相应的污染。另 外,制茶过程和茶叶的贮藏运输过程均有可能加重茶叶污染。因此,近年来茶叶 研究者在进一步挖掘茶叶保健功效的同时,逐渐开展茶叶污染研究,涉及的污染 物主要有重金属、农药、氟化物等,主要内容是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来源及风险。 2 1 茶叶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 2 1 1 重金属 茶树能从环境中吸收积累重金属并转移到叶子:同时,茶叶的加工、贮运过 程也可能沾污重金属。茶叶中重金属含量过高,不仅会影响茶叶品质,也有可能 影响饮茶者的身体健康。因此,茶叶中重金属的浓度水平分析已成为茶叶品质检 测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2 0 世纪中居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检测了各 种茶叶中铅、铜、铝、锌等重金属的含量,部分文献检索结果见表1 2 。可见,茶 叶中重金属的浓度水平一般为:铝2 0 0 6 0 0 0m g k g ,铅 红茶 绿茶和乌龙茶。 表1 - 4 茶叶中氟的浓度水平( m g k g ) t a b l e1 - 4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f l u o r i n ei nm a d et e a s ( m g k g ) 2 2 茶叶污染的源解析 茶叶中污染物的源解析一直是茶叶科学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之一,研究方法主要 有:通过野外采样分析和模拟实验来研究茶鲜叶中污染物的来源:分析制茶过程 对茶叶中污染物含量的影响。 2 2 1 茶鲜叶吸收积累污染物 茶树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吸收有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两种,以主动吸收进入茶树 的污染物的含量与环境中的含量一般没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以被动吸收进入茶 树的污染物的含量与环境中的含量关系密切。茶树对不同重金属的蓄积能力不同, 不同茶组织对重金属的蓄积能力也不同1 4 5 】。 茶树被称为富铝植物或聚铝植物,其体内的铝主要来自根系对土壤中铝的特异 吸收 6 6 - 6 8 】。铝在茶树各组织中含量的大小顺序般是落( 老) 叶 成熟叶 根 枝条 鲜叶【4 ”】。铝在茶树中的迁移转化过程,首先是根系从土壤中大量吸收铝来促进 根的生长70 1 ,进而成熟叶也慢慢积累铝,当成熟叶成为老叶后,铝向叶的表皮 和栅栏组织集中,最后逐渐浓积在老叶组织的表皮和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上导致 老叶中含铝量最高【_ ”】。茶树吸收铝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吸收的是活性 铝,吸收能力与土壤p h 值呈负相关 7 1 - 7 4 】:吸收的铝以有机复合物或络合物的形态, 而不是以离子形态经木质部向叶部运输口”。 茶树能从土壤中吸收积累铅,茶鲜叶中铅含量与茶园土壤中铅的浓度水平i f 相 关【7 “。空气中铅可沉降至土壤中而被茶树吸收积累,也可直接被茶叶吸附。因此, 交通干线旁、冶炼厂旁的茶园( 空气中铅浓度较高) 中的茶叶铅含量相应较高 7 7 - 7 8 。 使用含铅农药,如砷酸铅等,也会增加茶叶中铅含量【7 “。水培控制实验表明,茶 树地下部铅含量细根 粗根,与培养液中铅的浓度显著正相关;地上部茎 幼芽 老 叶,但低浓度时地上部器官中铅浓度变化不大,一定浓度后两者呈正相关;茶树 对铅的吸收与根系环境中p h 值有一定相关性【7 9 】。 铜是茶树生长必需的元素,在茶树体内较优先向生长旺盛的部位移动,分布 顺序为鲜叶,落叶 老叶和根【4 ”。茶树对铜的富集能力较弱,一般情况下以主动吸 收为主,茶叶中铜含量与土壤中含量不呈正相关【8 。受污染时,茶树对铜表现出 被动吸收,但铜在茶树体内移动性较差,叶面喷施的铜主要集中于成熟叶、生产 枝和鲜叶,土施的铜则主要积累于吸收根和主根中 s - 8 2 。 茶树对锌有很强的吸收积累能力,叶部( 喷施) 和根部( 土施) 吸收的锌能很 快转移到茶树的其他部位,新梢、生产枝、主根和吸收根的含锌量与土壤有效锌 含量均达显著正相关【8 3 】。一般情况下,锌在茶组织中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根 落叶 鲜叶 老叶 茎1 4 ”。锌的存在还会对茶树吸收其他矿质元素产生拮抗或促进作用, 从而影响茶叶的生物量和品质 8 4 - 8 6 ) 。 茶鲜叶中农药来源于叶面吸收和根部的吸收转运。农药喷施或从空气中沉降到 叶面后,部分留在叶片表面,部分会渐渐渗入茶树组织:一些内吸性的农药f 如乐 果) ,可通过根系吸收并转运到地上部分1 4 9 ,8 7 】。茶鲜叶中的农残水平一般高于其它 茶组织日。鲜叶上内的农药会发生光解和生物降解代谢,降解速度受环境条件, 尤其是日照、湿度等的影响较大,同时还受农药本身性质的影响。降解初期速度 很快,符合一级动学方程,之后变慢c 9 0 ,9 ”。农药在鲜叶上的半衰期一般在2 天内, 7 天内可基本降解到安全范围内 9 2 母8 1 ,但一些难解性农药的半衰期较长陋9 9 1 。 茶树对环境中的氟具有较高的蓄积能力,可通过根部吸收转运土壤中的氟, 也可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氟 5 8 l 。茶树从土壤中吸收的氟,主要向叶片运输, 各器官氟累积强度依次为:落叶 成熟叶 枝条 根【1 0 ,叶片中的氟占全株的9 0 左右f 5 6 ,5 8 。氟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原料粗老的茶类( 如黑 茶) 要比原料较嫩的茶类( 如绿茶) 氟含量高,茶叶等级越差氟含量越高6 2 ,1 0 1 】。 鲜叶中的氟含量与土壤p i - i 值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负相关,还与土壤质 地( 粘粒含量等) 关系密切【6 ”。土壤中的铝能显著增加氟在茶叶中的吸收和迁移 转运f 6 2 1m 2 1 。大气中的氟可直接通过叶片气孔进入茶树体内,也可沉降到土壤中进 而被茶树吸收积累。因此,氟污染源( 如萤矿石厂、水泥厂和砖瓦厂) 旁的茶园 茶叶氟含量明显高于一般茶园5 8 ,6 0 1 。茶树种类不同,吸收累积氟的能力也不同, 因此在氟含量高的地区可选种氟积累能力弱的茶树1 0 ”。 2 2 2 制茶过程对茶叶污染的影响 制茶过程会影响茶叶内香味、糖类、脂肪酸等成分的含量与结构,从而影响茶 叶品质盼2 7 。8 t1 0 3 。1 0 ”。同时,茶叶中的污染物含量也会在制茶过程中发生变化,变 化程度与制茶工艺、使用的器械、茶叶种类等有关。 重会属性质稳定,加工过程中损失较少,但由于与金属器械接触和周围环境( 如 灰尘) 的污染,成茶中含量一般高于鲜叶。乌龙茶初剑加工过程中铅污染较明显, 各工序影响程度依次为烘干 复包( 揉) 初包( 揉) 杀青p ”。烘青绿毛茶初制中各工 序的铜污染程度依次是揉捻 干燥 杀青【“。锌污染最重的是揉捻工序,其次是揉 切和杀青工序,其他工序污染较少;原料不同,污染程度不同,嫩鲜叶比老鲜叶 污染重:制茶工具不同,污染程度也不同,采用铜合金揉捻机的污染高于铝合金 d 0 7 l 。对制茶过程中铝和氟含量变化的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加工前后茶叶中铝含 量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但有学者认为制茶过程能增加铝和氟的含量1 1 0 0 1 。 一般农药具有可解降性和挥发性,且制茶过程中外来源较少,因此,成茶中含 量低于鲜叶。研究表明,在制茶过程复杂的生化条件下,化学农药的消解与茶叶 有效成分的转化一样十分强烈,农药的消解量相当于在茶树叶片上一周以上时间 的自然消解8 1 。制茶过程中,农药降解程度与农药性质、制茶工艺有关,在绿茶 制作的微波加热和脱水工序中,农药的减少量要远大于红茶制作过程中的萎凋和 脱水工序;在红茶制作的揉捻和发酵过程中农药含量变化不显著h 】。尽管制茶过 程能显著降低农药含量,但成茶中仍会有3 6 0 的农药残留m 1 0 9 l 。 2 3 茶叶污染的风险 污染物进入茶叶后的风险一直是茶叶污染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污染物对茶叶 有效成分( 茶叶品质) 的影响及泡茶过程中污染物浸出对饮茶者的健康风险。 2 3 1 污染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较关注铝、铜、锌、氟等污染物。铝对茶叶品质有良好 的促进作用,它参与茶氨酸转化合成儿茶素的过程。铝离子能影响茶汤中茶黄素 和茶玉红精的组成,在红茶加工时,加入一定量的铝盐可以改善汤色和滋味【l j 。 镉是茶树体内多种酶,如氨基酸酶、抗坏血酸酶、多酚氧化酶等的组分成份,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影响茶树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可提高茶叶叶绿素的 稳定性,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定影响 2 “。研究表明,一定浓度范围 内,铜有利于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浓度过大就会显著抑制吸收根的数量, 导致新梢难以萌发和生长;缺铜时,新梢生长受阻,芽尖和叶尖坏死,叶子出现 失绿现象,影响光合作用和物质代谢阻8 1 , 1 1 ”。 锌能催化唠l 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过程中酶系统的活性,色氨酸含量会影响 生长素的浓度,故缺锌的茶树体内也缺乏生长素,其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锌也 是醇脱氢酶、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磷酸丙酮酸脱氢酶等的辅基,可以促进呼吸作 用、催化光合作用中c 0 2 的水合过程,有的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b “。锌还能提高 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提高茶鲜叶中的全氮、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 氟能促进茶树生长,但氟含量与茶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6 3 1 。 2 3 2 健康风险 ( 1 ) 泡茶浸出率 茶叶不同于其他食品、饮料,其所含污染物需通过泡茶浸出才有可能影响人体 健康。因此,污染物的泡茶浸出率是分析其对饮茶者健康风险的关健因素。许多 学者研究了各种污染物的泡茶浸出率,部分研究结果见表1 5 。 表1 - 5 茶叶中污染物的泡茶浸出率( ) t a b l e1 - 5r e l e a s er a t e so fc o n t a m i n a n t sf r o mm a d et e a si n t ot h el i q u o r ( ) 污染物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砖茶文献 铅 铜 锌 讯 讯 5 种菊酯类农药 己唑醇 喹螨特 1 3 种农药 2 08 0 一2 76 7 1 5 3 4 27 1 6 7 7 2 8 6 4 1 8 2 12 2 66 3 3 3 1 07 - 2 5 4 :0 8 1 04 8 1 6 2 5 3 i 1 3 5 40 1 1 6 。6 2 l1 】63 3 26 3 55 8 1 0 ,4 6 2 0 o 2 5 6 1 1 8 7 9 0 6 2 5 8 0 3 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其泡茶浸出率不同。氟化物浸出率较高,一般大于 5 0 “,在普洱砖茶中的浸出率甚至大于9 0 陋“。重金属泡茶浸出率一般低于5 0 。 农药的浸出率与其水溶性正相关,与其正辛酵水分配系数( 1 9 凰。) 负相关, 一般 低于5 0 t 1 13 , “;但溶解度高的农药的泡茶浸出率较高,如乐果可达9 8 】。 泡茶方式( 一般分多次冲泡和连续泡两种) 对污染物浸出率的影响较大。多次 冲泡方式下污染物的浸出率大于连续浸泡【6 ”。在多次冲泡方式下,随着冲泡次数 增加,污染物浸出率减少较快,第一泡的浸出率最大,如氟化物第一泡浸出量一 圈悯州嗍阿阳 1 5 钙:窨五拍 瑚 凹叭牝盯弱 l 8 ) 9船, 圯弼乏最w 0 0 0 卜卜竹协雕孓m 5 7 ( 般占总可浸出量的5 0 以上6 2 。在连续浸泡方式下,一定时间范围内,污染物 浸出率随泡茶时间延长而增加,之后达到平衡m6 2 1 。 茶叶中污染物的浸出还受茶叶种类 1 1 6 、茶汤温度叫1 等影响:茶叶的形状也会 影响其所含污染物的浸出,一般粉碎状茶叶l b 5 i - 形完整的茶叶浸出率高;泡茶过 程中,茶杯也可能有少量重金属溶出 1 1 8 】。 ( 2 ) 标准 迄今世界上茶叶卫生标准涉及较多的是农药残留,少数国家制定了茶叶中铅、 铜的含量标准,见表1 6 。 表1 6 茶叶卫生标准( m g k g ) 1 1 9 ,1 2 0 t a b l e1 - 6 s a n i t a r ys t a n d a r d s f o rt h ec o n t a m i n a n t si nm a d e t e a ( m g k g ) 紧压茶中六六六和d d t 标准为03 0m g k g :紧压茶中铅标准为30m g k g ,无公害食品- 茶标准为50m g k g ;有 机荣铜标准为3 0m g k g ,绿色食品茶标准为1 5m g k g 。 售亭豌 茎曼:! 兰堑蔓丝堕堕壅查! :堡竖堑垄墨堕 吐矽 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农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逐渐被揭 露,各国政府相继制订了各种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m r l ) 标准。最初一 般只制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