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构建路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udy on path of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master of law by li liang supervisor: prof. cheng liaoyuan major: jurisprudence college of law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200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改革开放以降,中央政府先后确立了经济特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种区 域发展模式,这两种区域发展模式对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但是,在进入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与更高层次的法治化建设阶段的 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探索新型的,即法治型的区域发展模式。本文即 在对区域发展模式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述的前提下,通 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进行历史考察,梳理和总结现存 区域发展模式逐步显现的瓶颈效应与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央政府目前推 行的国家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我国区域和地理方面的总体特征,运用现代 法治科学工具(特别是立法方面)与法治基础理论,探索我国法治型区域发展模 式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特征。同时,本文对于在我国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实 验区域的选择及具体操作方式的设计也将进行初步的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全文 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首先介绍区域与区域发展的 基本内涵;其次阐明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基本特征;最后对法治型 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及中央政府的基 本推进思路。首先对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进行简要概述;其次对经济特 区时期的区域发展模式的诞生背景、主要改革思路与内容及局限性进行必要考察; 再次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时期的区域发展模式的立意与着眼点、不同试验区的 改革思路与内容及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局限性进行必要总结;最后指出现存两 种区域发展模式在本质上都属于政策推进型区域发展模式。 第三部分分析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探索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必要性。此部 分在对现存区域发展模式在初始推进思路、改革创新基本路径等方面的缺陷进行 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区域发展模式,即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特征。 第四部分阐述了将三峡库区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试验区的理由与意义。 首先提出在我国构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其次对将三峡库 区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试验区的三点基本理由进行阐述;最后对将三峡库区 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试验区的现实意义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揭示。 第五部分提出了在三峡库区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操作方式的基本构 想。首先对上述操作方式所涉及的重要技术型问题,即流域管理问题进行了必要 分析,包括世界各国在流域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我国流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i 题及对在三峡库区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与单纯流域立法的关系问题进行必要 澄清;其次对在三峡综合发展区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构想和具体制度 安排进行分析;最后对在在三峡综合发展区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长期性与 复杂性进行了必要总结。 第六部分提出了在三峡综合发展区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局域性操作建 议。即提出了将重庆市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先行试验区的基本操作建议,首 先对重庆市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先行试验区的主要优势和条件进行了必要分 析;其次展望和总结了重庆市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先行实验区的近期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区域发展模式,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基本构想,局域性操作建议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abstract since the adop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uccessively established two tap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special economic zone and reform testing areas with synthesis and whole set,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promotion role on the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however, in order to harmony with new form of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igher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we must explore new tap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namely,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try in this area of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 necessary introduction on the basic theor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rough the inspec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since the adop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we can summarize gradually emerging bottlenecks and limitations of validity of the exis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furthermore, with modern tools of legal science (particularly on the legislation) and basic theory of law, and coordinating with the current national macro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particularly the regional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all, we can explo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meanwhile, in this pap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choice of the specific mode of operation will also conduct a preliminary academic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paper analyzed the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 firstly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tent of reg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secondly clarified the concept, the main types and the basic featur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 ;finally concluded the concept and basic featur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paper inspected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and basic line of though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ince the adop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firstly gave a brief overview of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of evolution history since the adop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v secondly inspected the background, the main reform modes and limitations of validit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 during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finally concluded the background, the main reform ideas and limitations of validit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 during reform testing areas with synthesis and whole set. the third section of the paper analyzed the need to explore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tex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lusion on the defects of initial promotion modes, basic path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exis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concluded the need to construct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fourth section of the paper analyzed the basic reasons and practical meaning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s a pilot area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meanwhile, pointed out the concerned problem about construc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the fifth section of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basic academic idea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s a pilot area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firstly analyzed briefly the problem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n the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main issues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clarif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s a pilot area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pure watershed management;secondly analyzed the basic modes and specific systems design of three gorge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rea(tgcda);finally concluded the complex and long-term of constructing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in the tgcda. the sixth section of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local operation suggestions of constructing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in the tgcda, namely, put forward the preliminary operation ideas of constructing first-testing area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in chongqing city .firstly analyzed briefly the main advantages and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ng first-testing area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in chongqing city;secondly outlook some short-term goals of constructing first-testing area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in chongqing city. key words: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rule of law, basic operation ideas, local operation suggestion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v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 iii 1 引言引言 . 1 2 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 . 3 2.1 区域与区域发展区域与区域发展 . 3 2.2 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基本特征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基本特征 . 4 2.2.1 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 . 4 2.2.2 区域发展模式的主要类型 . 5 2.2.3 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 5 2.3 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基本理论问题 . 6 2.3.1 法治与法治秩序的建构 . 6 2.3.2 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 8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 . 10 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所确定的区域发展模式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所确定的区域发展模式概述 . 10 3.2 经济特区时期经济特区时期( (第一种区域发展模式时期第一种区域发展模式时期) ) . 11 3.2.1 经济特区制度的诞生背景、主要特征与局限性 . 11 3.2.2 第一种区域发展模式小结 . 12 3.3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时期(第二种区域发展模式时期第二种区域发展模式时期) . 12 3.3.1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诞生背景 . 12 3.3.2 浦东新区的主要改革思路及内容 . 13 3.3.3 滨海新区的主要改革思路及内容 . 14 3.3.4 成渝“统筹城乡”与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 . 15 3.3.5 第二种区域发展模式小结 . 16 4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探索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探索法治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 18 4.1 现存区域发展模式在初始推进思路方面具有较强短期特征及过渡性质现存区域发展模式在初始推进思路方面具有较强短期特征及过渡性质 . 18 4.2 现存区域发展模式不符合法治型社会推行国家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路径现存区域发展模式不符合法治型社会推行国家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路径. 19 4.2.1 现代法治国家推行重大改革措施和变革模式的基本路径 . 19 4.2.2 现存区域发展模式在合法性与正当性方面存在的缺陷 . 19 4.3 现存区域发展模式所确立的制度资源存在被滥用的风险现存区域发展模式所确立的制度资源存在被滥用的风险 . 20 5 将三峡库区将三峡库区作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试验区的理由与意义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试验区的理由与意义 . 2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vi 5.1 在我国构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在我国构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 . 24 5.1.1 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应当有效衔接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性指引 . 24 5.1.2 我国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应当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特征 . 25 5.2 将三峡库区将三峡库区作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试验区的基本理由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试验区的基本理由 . 27 5.2.1 三峡库区及其影响流域具有显著的国家战略色彩. 27 5.2.2 三峡库区及其影响流域具有引入制度性水资源保护机制的要求 . 27 5.2.3 将三峡库区打造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实验区具有先期组织与政策基础 . 28 5.3 将将三峡库区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实验区的现实意义三峡库区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实验区的现实意义 . 29 5.3.1 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种新探索 . 29 5.3.2 对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制度性探索 . 30 5.3.3 有效衔接成渝“统筹城乡”与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 . 30 6 在三峡库区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操作方式的基本构想在三峡库区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操作方式的基本构想 . 31 6.1 世界各国在流世界各国在流域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我国流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域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我国流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6.1.1 世界各国在流域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 31 6.1.2 我国流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6.2 在在三峡库区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与单纯流域立法的关系三峡库区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与单纯流域立法的关系 . 33 6.3. 三峡综合发展区在操作模式上的基本构想三峡综合发展区在操作模式上的基本构想 . 34 6.3.1 三峡综合发展区的地理界限 . 34 6.3.2 三峡综合发展区的立法安排 . 34 6.3.3 三峡综合发展区的具体制度安排 . 35 6.4 在三峡综合发展区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在三峡综合发展区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复杂性与长期性 . 37 6.4.1 三峡综合发展区内经济发展水平可能不足以支撑相关改革措施的施行 . 37 6.4.2 现行行政区划设置与行政条块分割导致的合法性及利益驱动问题 . 38 6.4.3 缺乏相关的区域发展模式作为参照 . 38 7 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局域性操作建议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局域性操作建议. 40 7.1 重庆市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先行实验区具有比较充分的条件和优势重庆市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先行实验区具有比较充分的条件和优势 . 40 7.1.1 天然地理优势 . 40 7.1.2 立法权限优势 . 40 7.1.3 政策支持优势 . 41 7.1.4 行政区划优势 . 41 7.1.5 国情缩影优势 . 41 7.2 重庆市作重庆市作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先行实验区的近期目为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先行实验区的近期目标标 . 42 7.2.1 提供地方制度改革法律化的基本参照 . 42 7.2.2 提供促成成渝经济圈在更高制度层面上的生成、发展和成熟的新机制 . 4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vii 7.2.3 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模式和开拓性经验 . 43 8 结语结语 . 44 致致 谢谢 . 4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6 附附 录:录:作者在攻读作者在攻读硕士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1 1 引 言 改革开放以降,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史为当代世界展现了这样一幅 颇为波澜壮阔的画卷:其间,国家发展理念逐步更新,政治体制改革渐出成效,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改革开放深入开展,执政党执政方式悄然改变,法治国 家与制度革新也渐成共识。改革与开放,稳定与发展,是这段历史的基调,也是这 段历史的主旋律。我们尚无法,事实上也不可能对这段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 廊中的价值与意义及其对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程度给予准确的定位和考 量,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有必要对这段经济社会发展史进行总结和回顾,反 思与展望,这既是对近三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致敬,也是对未来中国发展 方向与发展思路的一种战略性前瞻。 依据不同的切入点与题材,我们可以对这段历史进行不同学术视野下的考察。 比如,我们可以从社会公众的思想形态、话语情态以及行为方式的演变进行社会 学的研究;我们也可以通过执政党执政方式、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国家权力结 构的潜在转变,以政党和政府行为进行政治生态学的一般性研究;当然,我们也 可以遵循新制度经济学派侧重对经济现象和国家经济制度进行经济解释的研究路 径,对近三十年国家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现象和国家采取的各项经济发展政 策进行经济学解读和研究,最后,我们也可以从近三十年来由依法治国理念的深 入、国家宪政体制的革新、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社会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及 各阶层对司法独立持续的诉求所共同构成的法治生态作为考察内容,进行法理学 方面的研究,以法治题材的研究为例,法治资源本土化、法律思维与法律解释、 司法改革与法治、法制现代化等研究课题相继成为国内学术界的论说焦点。 法治秩序的建构是涉及多方面制度建设的一个综合性法治工程,国家治理模 式视角下的区域发展模式的法治化构建与推进过程是法治秩序建构中的一个重要 实践性命题。本文则是对国家治理方式及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具体操作模式进行 法治化研究的初步尝试:即以区域发展模式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为 出发点,通过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行政区域内推行的特殊 区域发展思路、具体操作模式及预期目标进行纵深考察,从而对上述不同时期的 区域发展模式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的贡献有所总结。 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家面临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与国家法治化水平进入 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上述国家区域发展模式已然逐步显现瓶颈效 应与局限性,有鉴于此,我们可以结合中央政府目前推行的国家宏观经济社会发 展战略以及我国区域和地理方面的总体特征,运用现代法治科学工具(特别是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2 法方面)与法治基础理论,探索我国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主要构建思路,即对 我国推行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实验区域的选择及具体操作方式的设计提出初步的 学术构想。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 3 2 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 2.1 区域与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模式概念的逻辑起点应当是区域。通常而言,区域是一个多侧面、 多层次的相对概念,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定义,不同的学科在各自的研究范 畴内也会产生关于区域概念的不同理解。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领域一个最为基础性的概念,但目前区域经济学领域对于 区域的概念仍然无法获得一致性的意见,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e.m. hoover)认 为: “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 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理划分” ;经济学 家张敦富认为, “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概念可以表述为: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 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 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 而郝寿义与安虎森先生则认为, “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 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 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 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区域概念还被其他的学科领域所关注,如研究文化产业 的学者认为, “从发展模式来理解区域概念,它和大的跨省市的概念有明显的 不同,不是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之类的大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划, 大到省市自治区,小到村镇,是一个个产业链或小型集聚形态” 1。 就法学研究而言,区域同样是法理学、行政法学与经济法学等各学科分支所 经常予以探讨和研究的基本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如区域经济一体 化背景下地方行政立法模式的变革 2、 重视区域立法协调的法治价值3、 长 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法制协调 4等。 尽管上述不同学科由于研究视角和学术期待不同,关于区域概念的的定义与 研究不免存在差异性的表述,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对区域概念的基本构成元素或者 基本特征作出下述基本判断: 首先,区域是一定范围内的地域空间。即区域指代的应当是具有一定地理空 间范围的局部概念,这也是各学科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关于区域的基本特征之一。 其次,区域具有多层次特征,通常可分为自然地理区域、行政区域和经济区 域三种类型,区域与行政区划存在范围和功能上的差异。 最后,区域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区域内各社会主体在经济上紧密联 系、在社会与文化方面趋于融合,而且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较为明显 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 4 区域发展是与区域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是指特定区域在地理风貌、经济社 会形态等各方面发生变迁的一个动态过程,现代社会对区域发展多是从经济社会 形态的变迁角度来理解和运用的,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 念,是包含区域内主体协调方式、行政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制度 及生态保护状况等不同要素内在的运动和变化过程。 现代区域发展与一个及其复杂的动态思想体系,即区域发展思想相联系。区 域发展思想是指导特定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指引,是对什么是区域发展、区域如何 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区域发展的理论阐述,任何一种确定的区域发展形态都必定具 有一种相应的区域发展思想的理论支持。 2.2 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基本特征 2.2.1 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模式是指一种方式、样式,是具体事物的抽象化的 本质形态,是某种事物运动的标准方式或具有某种可复制性的标准样式。笔者认 为,准确认识和把握区域发展模式概念,应当首先区分其与下述概念的异同: 首先,区域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是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宏 观指导与统筹,是区域发展模式具体构建的战略性指引,区域发展模式则是对既 定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性安排,并且区域发展模式在具体制度安排方面可能与最 初设定的区域发展战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然而这种差异是对实践的客观回答, 而并不是对发展战略的否定。 其次,区域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理论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 早已固定化的主流研究对象,因此在展开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时往往容易造成区 域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混同,即将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范围仅仅限定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而回避或者忽略了其他如立法安排、行政管理、社会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研究因素,使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不可避免地停留在区 域经济学的范畴之内。 在对区域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区分的基础上, 笔者提出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即区域发展模式是指通过立法或者政策手段,主 权国家或者地区选择在自然地理、行政区域或者经济属性方面具有特殊性质的地 域空间,在该地域空间内实行特殊的行政管理体制、经济发展体制、社会管理体 制、财政税收体制及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并配以相关改革创新措施,在此基础上所 确立的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区域发展思路、样式或者程序。 2.2.2 区域发展模式的主要类型 依据不同的区分标准,区域发展模式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 5 激进型区域发展模式与保守型区域发展模式。这是按照主权国家或者地区 在建构区域发展模式过程中采取相关改革创新措施的广度与深度进行的区分,一 般而言,激进型的区域发展模式在特殊区域内改革既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力 度更大,调整的幅度更宽;相应地,保守型的区域发展模式在推进思路方面可能 更加强调务实和渐进。 立法推进型区域发展模式与政策推进型区域发展模式。这是按照主权国家 和地区建构区域发展模式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推进方式作出的区分,立法推进型更 加强调以立法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来确立区域发展模式,通常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的立法行为来宣告在特定区域内实行特殊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贸易制度;相反, 政策推进型区域发展模式则是以国家的政策性文件或者其他效力等级较低的政府 文件来宣告和确立在特定区域内建构区域发展模式,并且在未来推进趋于发展模 式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是通过临时性的政策指引予以矫正和补充。 综合型区域发展模式和单一型区域发展模式。这是按照主权国家和地区建 构区域发展模式时设定的不同预期目标作出的区分,综合性区域发展模式通常是 为了实现在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综合性区域发 展目标,因此在相应具体改革创新措施方面要涉及上述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领 域的区域发展模式;相应地,单一型区域发展模式预期发展目标则比较单一(一 般是为了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 ,通常只涉及较少方面的改革事项。 外向型区域发展模式和内向型区域发展模式。这是按照建构区域发展模式 时是跨行政区域(通常为省级行政单位)还是在行政区域内实行特殊的经济社会 管理体制作出的区分。外向型区域发展模式一般要在几个省级行政单元内落实既 定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因此其实践绩效往往没有内向型区域发展模式的高。 相应地,相关改革成果和示范程式在内向型区域发展模式中也更容易生成和沉淀。 2.2.3 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结合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 区域发展模式主要具有下述基本特征; 区域发展模式具有历史性。即区域发展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往确立的 区域发展模式通常会随着特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与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而 产生滞后性,相关政策或者制度效能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递减或者丧失, 因此主权国家和地区必须以新的时代精神对现存的区域发展模式进行必要修改、 完善甚至予以推翻重构。 区域发展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区域发展模式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发展方式或 者发展样式,因此可复制性是其基本属性之一。通过将特定区域内率先实行的特 殊发展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景下创造性地在另一区域内复制推行,从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 6 而实现了区域发展模式的示范意义。 区域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这是由区域的多样性特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领 域的广泛性决定的。也正是由于区域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特征,才使不同的区域 复制可供参考的区域发展模式成为可能。 区域发展模式具有主权性。尽管在理论上,不同主权的国际主体间可以开 展以区域发展模式的构建及新型治理模式的试验为题材的国际合作,但是由于不 同主权国家在宪政体制、法律制度、经济结构甚至力量对比方面往往存在较大的 差异,这种差异极有可能对后续区域发展模式的绩效水平产生诸多不确定性。因 此,只有在主权统一的国家或者地区才具有构建区域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并进而保 证既定区域发展模式的生成和持续完善。 因此,历史性、可复制性、多样性及主权性构成了区域发展模式下的四个基 本特征,上述基本特征也决定了:一方面,主权国家和地区在构建特定区域发展 模式的过程中即要因时因势地对既定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系统性研究和跟踪调查, 从而通过立法或者政策性手段逐步修正具体政策性或者制度性安排,使区域发展 模式最大程度地产生制度效能;另一方面,在既定区域发展模式的制度效能已经 用尽或者其滞后性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形态的正常演化与进步时,主权国家 或者地区应当根据实际的政治运行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探索构建更加合理和 完善的区域发展模式,从而使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催生新的制度效能。 2.3 法治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 2.3.1 法治与法治秩序的建构 法治作为一个基本的学术概念,古今中外诸多哲学家、政治学家及法学家都热 衷于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智国际商务发展公司招聘中智国旅总经理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复课后校外培训新规解读
- 【北京市人社局】2025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数据报告(一季度)
- 2024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初一(下)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历史中的汉字之美
- 绿色材料革新之路
- 立秋文化与教学融合
- 2025股权转让合同协议范本
- 2025船员雇佣合同模板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精美课件送期末复习(第1课时)
- 2024年中国人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票据业务承诺函
-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 普通话-朗读教学ppt
- 欧盟食品添加剂编码系统
-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八年级音乐教案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专题讲座
- 第4课第1课时导学案 初中日语人教版第二册
- 宁夏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及答案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规范管理办法(含附件附表 )
- 环境有害物质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