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删啾y 19 10 1 0 6 m a s t e rd i s s e r t a t i o no fs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s c l e n c ea n nle c n n o l o g v r e s e a r c ho np l a n n i n go fc o u e g et o w nb a s e d o nt h ep h i l o s o p h yo fr e s o u r c es h a r i n g m a s t e rc a n d i d a t e :h uq i a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 s h ik u a n g ( p r o f ) m a j o r : u r b a np l a n n i n ga n dd e s i g n s c h o o l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u r b a np l a n n i n g s u z h o uu n i v e r s 时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j u n e ,2 0 1 0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苏州科技学院、国家图书馆等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完全了解苏州科技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 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 学位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 部内容。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2 旦年上月上日 :翟盟年月羔日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大学集群式的办学模式。其以教 育资源重组与共享、产学研相结合等策略带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 共享是这种办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大学城功能发挥的关键问题。但由于这种新的发 展模式还较不成熟,大学城的相关研究理论还较为缺乏,以致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实践 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以当前大学城资源的共享状况最受社会的关注。本文将立足 大学城开发建设的现实状况与需求,通过对大学城的资源共享问题的深入分析,寻求 控制与引导大学城资源共享实现的规划策略,为今后的大学城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 导。 本文通过对大学城特征、大学城资源共享内容、形式及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并结 合国内外具体设计实践的分析,基于大学城资源共享实现的目标,从大学城规划用地 规模、控制与引导大学城资源共享实现的规划策略两个方面对资源共享理念下的大学 城规划设计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与看法。最后,结合嵩明职教基地实际项目对相关规 划设计的研究进行了实践上的运用,望能够为今后的大学城的具体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与探讨。 关键词:大学城,资源共享,用地规模,规划策略,设计实践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a d v e n to fl ( 1 1 0 w l e d g ee c o n o m ye r a ,t e n i a 眄e d u c a t i o nh a s 印p e a r e da m o d e i f o rr u n n i n gs c h o o l sc “i e d c o l l e g et o w n i th 硒p r o m o t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e r t l 盯y e d u c a t i o na n dl o c a le c o n o m yb yr e o r g a n i z i n g a n ds h a r i n ge d u c a t i o nr e s o u r c e s ,a n d c o m b i n i n gr e s e a r c hw i t hp r o d u c t sp r o d u c t i o n 7 r h ec o r eo f t h i sm o d e l i s 阳s o u r c e ss h a r m g w h i c hw i l la f r e c th o wt l l i sm o d e l 凡n c t i o n s h o w e v e r 懿t h el a c ko f r e l a t e dt h e o r i e sa b o u t c o l l e g et 0 、n ,锄di m m a t u r i 够o f t h em o d e l ,i nt i l ep r a c t i c et h i sm o d e l 舱v e a l e dal o to f p m b l e m s ,p a n i c u l a r l y ,t 量l es i t u a t i o no f c o l l e g et o w n r e s o u r c es h a r i n gd w m o s tc o n c e m t h i sd i s s e n a t i o nf 0 c u s e s o n锄a l y s i sm ep r c s e n t s t a t u s觚dd e m 锄d so fm e d e v e i o p m e n to f c o l l e g et o 、】v n ,锄d 1 0 0 k sf o rt 1 1 ec o n t r 0 l 锄ds 仃a t e 9 1 e s 0 fa c h l e v m g r e s 0 u r c es h a r i n g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c o n t a i n st h er e s e 甜c ho f c o l l e g et o w n c h a r t e r i s t i c s ,t h ec o n t e n t s a n dm o d e l sa n dv a l i d i t yo fr e s o u r c e ss h a “n g i na d d i t i o n ,a n a l y s i so fs p e c i f i cp l a n n i n g c a s e sa td o m e s t i ca n di n t e m a t i o n a l l e v e l t h e n ,s 0 m es p e c i f i cv i e w so f 、r i t e rp r o p o t 0 c o l l e g et 0 啪,p l a n n i n gu n d e rt h eg e n e r a l s o u r c e ss h a r i n g c o n c e p tf r o m 咖髂p e c t s w h i c ha r et h ep i a n n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o fa c h i e v e m e n t0 f 陀s o u r c e ss h a r l n g 锄dp i a n m n g c o l i e g et o 帅l a n d u 鼢i e b e s i d e s ,m ep l a 肌i n gd e s i g n sh a v eb e i n gp u tt 0 t h ep r t i c eo ft 1 1 ep r 而e c to f s o n g m i n gf a c u l 哆b a k e y w o “: c o l l e g et 0 、帆,佗s o u r c e ss h a r i n g ,i 叭d - u s e a l e ,p l 锄n i n gs t r a t e g y ,p l a n n i n g p r t i c e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第一章绪论1 1 1 选题背景。1 1 1 1 国内大学城总体发展背景。l 1 1 2 参与科研项目介绍:嵩明职教基地概念规划3 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 2 1 国外研究概况5 1 2 2 国内研究概况5 1 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 3 1 理论意义6 1 3 2 应用价值7 1 4 研究的方法及框架7 1 4 1 研究方法7 1 4 2 研究框架8 第二章大学城资源共享相关研究9 2 1 大学城的概念及基本特征。9 2 1 1 概念理解。9 2 1 2 大学城的基本特征10 2 2 大学城资源共享含义和内容。1 1 2 2 1 大学城资源共享含义理解。l l 2 2 2 大学城资源共享内容1 2 2 3 大学城资源共享形式。1 4 2 3 1 大学城校际间的资源共享1 5 2 3 2 大学城与产业间的资源共享15 l i i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日录 2 3 3 大学城与城市间的资源共享1 6 2 4 大学城资源共享的有效性1 6 2 4 1 节省高等教育办学成本l6 2 4 2 促进高校管理制度创新17 2 4 3 促进各高校文化融合l8 2 4 4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18 第三章国内外大学城建设实例。2 0 3 1 国外大学城实例分析牛津与剑桥大学城。 2 0 3 1 1 概况2 0 3 1 2 区位2 0 3 1 3 与城市关系及功能分布2 0 3 1 4 用地布局研究2l 3 1 5 教育社会资源2l 3 1 6 小结2 2 3 2 国内大学城实例分析 3 2 1 苏州研究生城2 2 3 2 2 广州大学城2 4 3 2 3 本章小结2 6 第四章满足资源共享需求的大学城用地规模。2 8 4 1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研究2 8 4 1 1 校园规划总用地指标2 8 4 1 2 校舍各分区指标2 9 4 1 3 大学城的校园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评析。3 0 4 2 3 苏州科技一院硕i ,f t 论史第4 亭绪论 我认为这正是大学城自身良性运转,完成其社会职能,实现最大效应的首要问题。 云南省嵩明职业教育基地, 位于杨林工业园的西南部,总用 地约为1 4 1 6 平方公里,北面和 东面为杨林工业区的居住组团 和工业组团。其中,东面的工业 组团丰要发展精细化工等产业。 北距嵩明县8 公里,南距杨林镇 仅l 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西侧有昆曲高速公路( 路基宽 4 5 米,路面宽2 4 5 米) ,分别联 结昆明及曲靖。北侧有贯穿东西 的官军公路( 路基宽1 2 米,路 面宽9 米) 。距昆明新机场约2 0 公里( 1 5 分钟车程) ,处于临空 经济辐射圈内,其次职教基地临 近基础设施齐备的工业区中心 组团,可充分利用中心组团、嵩 图1 1 嵩明职业教育基地概念规划 资料来源:苏州科技学院窄问设计研究所描明职教箍地概念规划 明和杨林镇已有的各种公共市政设施。鉴于基地东南面是昆明未来的机场用地,该区 域必将成为整个杨林工业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地区。 由于城市快速路把整个基地进行穿越和分割,规划将整个职教基地分为南北两个 不同形态的分区。北侧区域中心设置了为1 2 万人服务的丰要公共设施,如图书馆、 商业服务、文化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而南侧区域中心在兼顾一定的社区服务设施 后又设置为周边3 4 万人服务的公共设施如,商业服务、文化活动中心。并在各个区 域中心的周边以保留整理现状水系和山体植被为基础,建设中央公园。 本规划通过对大学城的教育科研、资源要素、资源共享原则与模式、组织结构及 管理模式等的研究,以探求大学城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促使大学城承接昆明教育 格局调整并充分发展嵩明教育文化事业,最终促进大学城与昆明经济、社会、文化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提出大学城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综合交通体系、共享资源 与基础设施的发展策略,明确大学城的发展模式与目标。并在规划中充分尊重现状, 以现有部分山体植被作为牛态绿化的核心,沿河道绿色走廊与城市干道两侧布置街头 绿地形成良好的自然绿化网络,使嵩明职教基地形成集人才教育、科研牛产、生活居 住、文化服务、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大学城。 4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他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2 1 国外研究概况 大学城在国外已有了相当的历史,有不胜枚举的历史悠久的大学城,如举世闻名 的牛津剑桥、比利时的鲁汶、法国的巴黎国际大学城和德国的亚琛等。这些大学城都 是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被视为自然的教育现象,与我国快速、集中地 大学城建设有所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城建设在二战之后进入空前繁荣时期以满足经济复苏、文化 复兴、科技发展的需求。这期间出版了较多关于校园规划的论文及著作。这些著作大 多侧重于从景观与视觉美学的角度偏重研究校园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形态、探讨技术创 新和校园管理问题。其中较著名的有:美国著名大学校园规划专家查德道贝尔关于 校园环境方面的系列著作 c a m p u sp l a n n i n g ( 校园规划) 、 c a m p u sa r c h i t e c t u ( 校 园建筑) 、 c a m p u sl 锄d s c a p e ( 校园景观) ;c 亚历山大等所著的对俄勒冈大学总 体规划进行介绍的t h eo r c 9 0 ne x p e r i m e n t ( 俄勒冈实验) ;查尔斯摩尔的c 踟p u s & c o m m u n i 够( 校园与社区) ;布劳恩的 u n i v e r s 时p i 锄n i n g 锄dd e s i g n ( 大学规划 与设计) :布鲁斯特所著的校园规划建设;日本鹿岛出版会出版的大学的空间 等。这些著作大多是针对单个大学校园的总结和探讨,对群聚形式的大学城综合体的 规划设计却很少涉及。而对大学城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于大学与社区的融合与互动 和大学科技城发展规划等方面,少有针对大学城集约发展及资源共享方面的规划研 究。这对我国现阶段大学城理论研究和规划设计的借鉴意义不大。 1 2 2 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大学城规划建设从2 0 世纪9 0 年代起,经过多年的建设实践与探索,得到了 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与教训。基于我国大学城的建设实践,政府部门、开 发机构、教育界及建筑规划都对大学城的研究课题从各自的出发点作了大量的分析与 研究。 针对大学城的研究从1 9 9 9 年以来涉及了大学城建设的方方面面,并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其中具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有:同济大学王伯伟于提出的大学城建设是城 市范围的资源重组和开发观点;宁波大学何心展在建设大学城促进教育与经济协调 发展中论述了大学城建设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厦门大学高 新发、胡赤弟等人在 大学城的功能与模式中诠释了大学城的功能与模式;东北大 学陆青指出大学城与城市新区发展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大学城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 究。 根据所做的资料搜集,国内关于大学城及规划设计的硕士论文已有多篇,论文汇 总了国内一些大学城的规划建设资料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并通过对大学城概念、类型、 模式和建设现状的探讨,分析了大学城的形成机制、实质、特征和发展动力等问题, 同时提出了大学城规划的系列设计原则。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大学城研究和规划设计的 深入展开提供了较好的信息基础和理论平台。 对于大学城功能、模式、公共设施及总体布局的研究中,都指出大学城有别于传 统高校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资源的共享,而大学城布局结构也受到大学城共享资源要素 的配置和共享模式直接影响。大学城资源共享原则及策略研究已成为新的学术点。从 研究成果的分析中可看出,资源共享是市场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需求,大学 城实现资源共享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土地和资金等各种资源的利用率的提高。寻找 实现大学城资源共享的策略及规划建设模式的研究必将成为规划研究和实践的新的 趋势。 1 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 3 1 理论意义 鉴于现阶段对于大学城共享理论研究相当有限,且没有系统及深入的总结分析。 本研究将跳出对单个项目进行评述的局限,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大学城共享因素,对 大学城规划引导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研究中,将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通过 对比分析大学城的规划模式和资源共享体系的特点,基于现代大学城规划理论,提出 更加适用于实现大学城资源共享的规划引导策略,为以后大学城规划建设提供帮助。 并将在结合校园规划、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领域知识理论的基础上,丰富 6 1 4 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1 4 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科学有效是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完整的研究手段主要包括对相 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借鉴、对研究对象事实的细致调查、对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 在本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四种研究方法。 ( 1 ) 文献综述法 在系统收集与阅读大量与研究相关的著作文献的基础上,依循课题研究的主题, 按照一定的线索与脉络进行有目的的梳理,以便掌握国内外高等教育与大学城规划建 设的发展概况、大学城的研究动态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演变。通过分析总结相关领域和 交叉学科对大学城发展的研究成果,而获得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启发, 以便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基本理论基础。 ( 2 ) 案例对比研究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和归纳,把对大学城基本特征及资源共享的一些讨 论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同时通过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苏州研究生城和广州 大学城四个实例帮助分析问题、寻找突破点。此外,已建大学城案例的对比研究将会 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 3 ) 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先前的定性分析,在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梳理和总结, 7 1 4 2 研究框架 以下的流程图根据本论文的研究框架绘制而成,能过说明整篇论文的理论构架: 二爱p 一一一虹二至夏至e 予圃 v 事物的认知i 大学城概念与基本特征 j , 认知的深入l 资源共享概念与内容 上 ,理论的探讨i 资源共享形式与有效性 一 i 一一一一。吐二j 亟巫互芦 引导资源 i 大学城规划用地规模研究 i 共享实现 上 大学城资源共享实现的规划策略 一一 广= = _ = ! = 广立 二夏至垂o 一一一吐蔓亘亟垂亟蠡亟困 图1 2 论文研究框架图 8 i 辛干 2 1 1 概念理解 “大学城一现象虽然起源于国外,但从资料的掌握分析中,国外对这一概念还没 有严格的定义,仅是有不少学者在各自专业角度对大学城现象进行了表述。美国新汉 普郡大学学者b l a k eg u m p r e c h t 博士在分析了美国5 9 个大学城的基础上,提出美国大 学城是人口少于1 0 万人,大学生作为主要人口在数量上多于其他居民,同一般城市 相比,大学城具有迥异的城市人口地理特征回;美国芝加哥大学e d m u n dg i i b e r t 则认为 大学城是大学随着城市街区的不断拓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且对大学文化起主导作 用。欧洲的大学城主要是由城市产生,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萨莱诺大学和哥廷根 大学是个例外,随着大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发展成为具有一 定规模的城镇回。这些都在地理学上表明了大学城的人口构成、数量和地理空间上的 变化特征。 国内学术界在目前对于大学城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规范的定义。但 在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大学城的概念无论从国情、存在的时间维度等方面都有着 一定的差异。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顾明远教授在教育大辞典中把大学城定 义为“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人口一般在5 1 0 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 利的食宿、交通条件。 一;同济大学王伯伟教授在i :大学城城市范围内的资源重 组与开发中指出“大学城是不少城市正在兴建一种新型的大学园区。其基本模式就 是将若干个大学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大学为纽带,辐射周边地区,集教育、产业 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特定的区域。回一: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在 大学城的功 能与模式中指出“大学城是以大学为主体、企业是主要投资者,政府起支持、指导、 协调作用,采取市场运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 一:建设部仇保兴博 士在: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中指出“大 学城就是实现城市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生态价值、改善城 b i a l 【e ( m m p r e c h t 1 ka m e r i c 蛐c o e g et o 帅【j 】1 kg e o g m p h i c a ir e v i c w ,2 0 0 3 ( 1 ) e d m u n dg l i b e r t 1 1 i eu n i v e 临时t o 、v ni ne n g l 锄d 柚dw b s tg e m 锄y 【j 】u n i v e 俗n yo f c h i c 鸭o ,d c 脚c n to f g c o g r a p h y r e s e 盯c hp a p e r n o 7 1 c h i c a g o ,1 9 6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7 王伯伟大学城城市范围内的资源重组与开发【j 1 建筑学报,2 0 0 l ( 9 ) 潘懋元大学城的功能与模式【j 】高等教育研究,2 0 0 2 ( 3 ) 9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大学城资源其亨相关研究 市结构的城市发展对策,旨在创造学习型和人力资本为主产业的城市。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大学城是以高等教育为主体,融合教育、科研、产业 和生活服务等功能,通过实现区域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 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孵化作为主要职能,带动实现区域功能结构完善、 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它是内容、结构、性质、 功能和特点等颇有类同或相似的大学园区、高教园区、知识园区、文化教育区、高科 技教育园区、大学科技园、科技城、大学城镇、大学城、多元化大学的统称。 2 1 2 大学城的基本特征 大学城作为具有多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区域,其功能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在社会化的 要求下进一步提高并相依并存。从大学城的自身发展模式和其对城市区域及产业的促 进作用看,大学城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独立大学,并具有其典型特点。 ( 1 ) 人口的特殊性 大学城的人口构成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学生的数量大。大学生是大学城最主要 的使用人群,也是最大的使用群体。以著名的德国亚琛大学城为例,在校学生人数达 8 一1 0 万人,占了亚琛大学城全部居民( 2 0 万) 的5 0 左右;二是居民教育程度高。 大学城的居民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教授,还包括其他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开 发的工程人员。这类人群普遍接受过高程度教育;三是人才的复合性。大学城充分发 挥了学分制的优势,通过淡化班级概念、组建兴趣小组及创业小组为大学生提供更多 的实践、创新和交往机会。大学城中的各独立校区具有不同的课程、学科与风格,通 过高校之间的教育协作,使学生可以突破本专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体验不同的学 术氛围,强化自身的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成为可以适应社会新形势的 复合型人才。 ( 2 ) 功能的综合性 在教育、科研机构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强大支撑作用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城的 优势就在于其形成以知识为中心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互助互惠共生机制。由此,大学 城的主要功能可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教书育人,这是大学城的核心功能,它将为社会 培育更多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其次是研究与产业的结合,这是大学城的扩展功能, 它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空间,也将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最 后是大学城的服务功能,它综合了住宿、健身、餐饮、娱乐、休闲及市政的辅助功能。 ( 3 ) 资源的共享性 仇保兴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m 】_ 匕京。中困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2 1 0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大学城资源苁亨相关研究 大学城中各种资源的共享使城内的各个校区减少了重复建设成本并发挥其学科 文化优势。这与独立的大学校区建设相比,大大减少了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 面的资源浪费,使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可以加大资金和资源的投放,使教学质量在 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得到提高。 大学城中可共享的资源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 如教学设施、技术设施、实验设施、 体育设施、文化活动设施、电脑系统设施、产业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办公设施 及自然资源等) 和无形的文化资源( 如师资力量、课程知识、信息资料、科研技术、 学术交流论坛及文化氛围等) 。共享的范围包括独立校区、跨校区、跨学科。大学城 通过对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放利用实现了高等教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 业、商业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等数业并举,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 大学城资源的共享性除了体现在内部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共享互利,还体现在 对更大城市区域的开放。以牛津、剑桥大学城为例。大学与城市发展休戚相关,以宜 人的尺度融入城市,形成校园与城市一体化空间。城市中心配备与大学教育密切相关 的配套设施,如博物馆、展览馆、书店等。牛津的用地布局与剑桥相似:以分散的学 院和各种文化、商业设施为城市中心,外围是居住用地,科研用地;用地混合度极高, 教育用地与商业、文化用地混合,科研用地和居住用地混合等;自然生态与城市建设 有机结合。学校资源在城市甚至更大范围内得到高效的利用,使城市、学校发展更具 活力和动力,并形成良好的互利共生关系。 ( 4 ) 校园的生态性 国内新建大学城大多都选址在城市郊区山清水秀、环境优良的地方,使得场地自 身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而在规划中,生态性是几乎每个方案都会被作为规划原则被 运用和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尽量利用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特点,并在规 划结构中运用生态轴、绿核、绿楔、绿带、绿环等概念,创造统一和谐的自然生态环 境。加之,新建大学城的首期开发资金的保证,校区环境大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并 充分体现社区环境的高质量、高品位。 2 2 大学城资源共享含义和内容 2 2 1 大学城资源共事含义理解 资源共享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各个主体对其所拥有的资源打破现有界限,实现共 同使用。大学城资源共享就是城内各个高校打破各自校区物质资源及文化资源等方 林峻宁大学城规划设计研究初探【d 】:【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 0 0 5 郑春海我国大学城资源共享及联动经济效应研究【d l 。【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 0 0 8 l l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大学城资源苁亨相关研究 面的现有界限,使办学资源共享使用,实现共同享用的办学模式。 物质资源方面的共享主要是指对教学设施、技术设施、实验设施、体育设施、文 化活动设施、电脑系统设施、产业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办公设施和自然环境等 有形资源的共同享用:文化资源方面的共享主要是指对师资力量、课程知识、信息资 料、科研技术等无形资源的共同享用。资源共享是大学城最独特、最重要的特征。物 质资源体系和文化资源体系的共享在大学城的建设使用中是相互支持、相互依赖、不 可分割的。物质资源的共享是文化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而文化资源的共享则是物质 资源共享的社会基础。但大学城内各高校实现资源的共享,并不代表高校之间的合并, 而是各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是办学的主体。 2 2 2 大学城资源共享内容 ( 1 ) 物质资源共享 大学城中可共享的物质资源是其系统整体相互结合及高效运行的强力粘合剂与 物质载体。大学城中物质资源的共享融入于人们教学、研发、交流、生活等活动中, 使教育设施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使大学城系统的组建成本得到节省,使大学城系统 的整体性功能得到优化。根据物质资源的服务性质,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分析。 生活设施共享 高校后勤社会化战略展开后,生活设施资源的共享化得到加速发展。较为成功的 策略是通过将大学城内高校的后勤服务设施集中化,将教学组团同生活组团完全分 开,使大学城基础设施与生活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使教学环境和生活环 境得到改善。生活设施资源共享的理想状态是形成完全社会化的学生生活区和教职工 生活区,完全打破校际界限,实现不同校区不同领域学生与教师的社会化交往和共融, 加速大学城的文化、科研、创新交流,提升大学城教育和生活品质。 文化体育设施共享 文化体育设施的共享是已建大学城中最为普遍的资源共享内容。这些设施主要包 括:图书馆、影视厅、展览馆、文化交流中心、体育场、游泳馆等。大学城通过统一 的管理使不同院校的师生共同享用,为更大范围的人群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提升、休闲 健身场所,同时提高了设施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 在这些设施中要特别介绍的是图书馆的共享,因为图书馆是图书资料、信息资源 的载体,是大学城进行高等教育、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信息基础。在传统大学建设中, 大学都配备自己的图书馆,但对社会的开放具有较多限制,使图书资源的使用无法达 到最高的利用率,同时各大高校图书馆的书籍很多是重复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大 1 2 苏州科技学院硕上学位论文第二章大学城资源共享相关研究 学城在统一的管理与调配下,建设公用图书馆,并向全部师生及城市居民开放,可大 大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扩大其服务范围。在图书的配置过程中,可按照图书资料 的专业性程度,分别由图书馆和各高校负责配置,这样既可以解决各高校图书经费紧 张的问题,也可以有助于各高校集中资金发展专业性质较强的图书馆,有助于为学生 与教师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商业设施共享 大学城具有人才高度聚集的特点,并具有特有的人文氛围。大学城的建设可以改 变城市结构、产业布局,调整区域人口分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区域新的经 济增长点。在大学城的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的商家将会逐渐涌入,共同出资建设商 业设施,如大型超市、餐厅、宾馆、休闲场所等,便形成了大学城师生和市民共同享 用的商贸设施资源。 科学研发设施共享 大学城拥有数量众多的专业研究所和学科实验室。这往往是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 的基地,是新型生产力的引领者。各高校的实验室及研发基地实现共享及对外开放, 将有助于实现科研优势的融合,技术环节的无缝链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 高新技术的研发与产业紧密结合,有助大学城加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 2 ) 文化资源共享 大学城的文化资源是大学城的特有资源,从已建大学城的发展看,文化资源的共 享程度令人担忧,这主要是由大学城文化资源的特殊性特征和科研技术的产权问题所 导致的。根据文化资源的服务性质,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课程教材共享 课程教材的共享是大学城内教育资源实现共享的落脚点。大学城内具有不同层 次、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多所高校。这些高校在教学科研设备、课程教材资料等方 面各有优势,在不同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具有自身特长。大学城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的 方式有三种:一是运用有偿转让的形式将其它高校的高品质课程引入;二是通过多所 高校共同开发与使用的方式;三是不同高校学生互跨校区学习课程,而后两种方式由 于大学城建设所提供的便利性条件,成为课程教材资源实现共享的主要手段。 通过在大学城设置统一协调课程资源的管理机构,制定促进课程教材共享的策 略,协调与解决课程资源共享中所遇到问题,完善课程教材共享进程中的质量综合评 估程序等,以保证共享过程的有序有效进行,使单一和独立的课程以专业为基础不断 深化和扩展。大学城内课程教材的共享,有助于各高校资源互补,挖掘优秀课程潜能,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课程教材资源的利用率,为社会培育高层次综合性人才。 师资共享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者,是高校内重要的人力财富、稀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大学城资源共享相关研究 缺资源。师资共享最主要的校际之间师资的共享。由于封闭式的大学管理,每所高校 都对基础性课程到专业性课程配备了齐全的师资力量,造成了教师资源的严重浪费。 大学城将数量众多的高校集中在一个区域,可以充分发挥师资共享的优势,使各专业 优势互补。大学城在教师管理中,可以利用文化基础课具有普遍的相似性和共通性, 设立区域级的文化基础课管理机构,对各学校的基础课程教师进行统一调配,对大学 城内的文化基础课的设置进行有效调度,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节省了教育成本。 对于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验室指导教师也可以按照统一调配,实现教师资源的跨校共 享。同时教师资源也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社会共享。大学城通过兼职教师的形式,使 社会上更多的高级人才参与到学校的学科前沿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可以通 过文化交流的形式办专家讲座、专业研讨会等,加强大学城内外的有机联系,加大社 会人才资源的利用程度。 科技知识资源共享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强大的亲和 力。而大学城的最大优势就是将高等教育、科技研发、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共生机制。 大学城内众多的高等院校可以持续的为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产业提供高素质的综合型、 创新型人才和大量的前沿知识信息以及再教育和培训服务;研发机构则可以提供科研 所需要的设备及技术,提供最新科研成果,强化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的各个环节, 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进程;而更为接近市场的产业会为科研创新提供资金,促进科研 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 机会,为科技知识创新提供更前沿、更实用的科研课题。因此,以科技知识资源为基 础形成的产学研一体化运作形式,实现了资源的快速、有效利用与三方的共赢,促进 了知识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多所大学城在规划建设中以“集教育、产业和生活服 务为一体,产业氛围浓厚、科技氛围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环境特征 的区域回一来定位。 大学城内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产业围绕科技知识的开发和转化所进行的 合作与交流过程实际就是科技知识资源的共享过程。大学城通过科技知识的共享促进 了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紧密联系,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智力向现实 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2 3 大学城资源共享形式 陈秉钊杨帆知识创新区t 科教兴圉与。大学城”后的思考【j 】城市规划学刊,2 0 0 5 ( 2 ) 1 4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大学城资源共亨相关研究 2 3 1 大学城校际间的资源共享 大学城的建立由于其所具有的集聚效应和地缘优势,使各高校资源可以达到优势 互补,实现校际间的共同使用。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课程教材资源、资料 信息资源、生活设施、教育管理机构、实验培训机构、文化体育设施及社团活动等方 面的共享。例如上海松江大学城( 主要由上海外贸学院、立信会计学校及上海外国语 大学三所高等院校组成) 内各高校学生可以在三校之间跨校任意选课,三所高校的全 部课程都预留1 5 2 0 向全部学生开放,各高校的课程教材资源和教师资源实现优 势互补,所有学生可以听取任意知名专家教授的课程,只要通过所选课程的考核,就 可以取得三所高校互认的学分。同时上海松江大学城内的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教 学楼、影视厅和学术交流中心等都可供全体在校师生共享使用。同时通过管理资源的 共享可以调度各高校的教室、场馆、实验室和学生课余活动。由已建大学城实践证明, 校级之间的资源共享使各高校彼此更加密切联系与协作,互助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 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大学城的整体水平及素质,同时有利于增加各高校的凝聚 力、竞争力。 2 3 2 大学城与产业间的资源共享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所具有的科研创新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新知识新技 术的传播推广能力、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以及所培育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人才对社会产 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凸显。同时产业的生产与发展也给高校的提 供了新的研究素材、研究课题和方向,也为教学及科技研发提供了实践基地,有利于 高校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大学城与产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主要包括知识信息、 实验室、研究所及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高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因素。例如 硅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硅谷是聚集大量高技术企业和投资机构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区,同时也是拥有1 0 0 多所高校( 斯坦福大学、圣克拉拉大学、圣荷塞大学、米逊大 学等) 的大学城,其密集的大学造就了众多高技术人才并产生了大量科技成果。企 业跟高校有着密切的合作和互助关系,企业积极与高校合作,从中获得高科技人才、 研发技能和管理知识,并提供给高校大量资金和实验培训支持,共享其实际创业、经 营经验与知识。高校与产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加速了人才、知识的流通速度,缩短了 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加强知识与经济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建立一种集各种社会资源 将教育、科技、经济有效融合的良好机制。 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m 】北京t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1 1 5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大学城资源共亨相关研究 2 3 3 大学城与城市间的资源共享 大学城与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大学城是城市中重要的知 识活动聚集场所,也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文化事业,其对社会的辐射效应远远超越 普通大学。大学城内良好的文化气氛、先进的文化思潮和多异的思想流派,有助于提 高城市居民的思想文化品位,淡化城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商业气息,推动城市的精神 文明建设,使社会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达到和谐共赢。同时大学城内高标准、大规模 的文体设施与社会共享,为城市居民提供陶冶情操、培养先进文化、提高道德品质的 场所。另一方面,城市文化也将融入大学城,使大学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同文化 相互融合、渗透也将演变出新的文化体系。例如历史悠久的国外大学城,其与社区、 城镇相互融合、相依互助,被人们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大学城与城镇有着十分 紧密的联系,大学城为周边社区提供各种物质设施( 图书馆、实验室、教室、展览馆 等) 和文化服务( 成人教育、技术培训与推广等) ,成为学校师生与社区居民的城镇 。而社区也会与大学开展各种活动,实现两者资源的融合发展。大学城与城市之间 的共享是广泛意义上的共享,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集聚更多的物质文化资源,是提高 大学城经济文化效益、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实现大学城建设目标的重要共享形式。 2 4 大学城资源共享的有效性 2 4 1 节省高等教育办学成本 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开始持续膨胀,数量众 多的高校已经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为满足高等教育功能需求,各院校投入大 量资金建设功能俱全的各种硬件设施,例如体育馆、综合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等, 对这些设施资源的利用不足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师资建 设,出现了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学军中学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复兴中学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中恒学校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随州一中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九校物理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物理高二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八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永安市一中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建筑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建筑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范例)
-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少数民族蒙古族介绍课件
- 2024年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合理应用培训考试试题
- 工程图学(天津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天津大学
- 农村户改厕施工协议书
-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十一章 残疾人社会政策
- 品管圈PDCA持续质量改进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 2023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九年级全册简答题专题
- 家政公司未来发展计划方案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屋顶光伏发电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