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论语六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格言、名句过程与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原则,背诵默写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课文2、明确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很多同学的剪报都涉及一些国内外的重要时事,并谈了一些自己看法,可以说是“治天下”之法。但是真正“治天下”决非我们大家那些寥寥数语可以解决的。但有一本书却可以办到(停顿,请学生猜)。那就是论语,而且只要半部。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板书)可见论语的地位之高,内容之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学这本书其中的六则。二、走进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称“六经”。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 知识链接论语是记录关于孔子言行 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补充: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有三千,著名学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极大。三、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5.熟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朗读全文的录音,学生听清朗读节奏的划分、停顿,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义。 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提出疑问,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师生共同探讨。 (二)结合注解,关于一、二则学生提出难解的字词 亦(y):也。 说(yu):愉快、高兴。 乐(l):喜形于色。 知:了解。 愠(yn):怨恨,心里不满。 可:可以。 以:凭借。 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的原则:人名、地名不译;单音节词语翻译成双音节词语。 五、合作探究 1、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 疏通3、4、5、6则文义。 重点词句: 罔(wng):迷惑不解 殆(di):危险 何以(hy):凭什么 是以:因此。(是:这(代);以:因) 识(zh):记,记住。 厌(yn):满足 诲(hu):诱导,教导 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对于我有哪一样呢? 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2、抽查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解翻译课文。 3、在五分钟内完成本文后四则的背诵,以小组为单位。 4、总结: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课堂讨论 ,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 1)在学习态度上,你从本文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在学习方法上,你从本文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方面,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总结古文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翻译方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七、补充练习 1、用课文的原句回答问题。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辨正关系的句子的哪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根据是什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论语中很多话后来成为,下面句中各含一个请找出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耻下问)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而从) 3、“而”的用法有:A表顺接,B表转接等,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 )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八、拓展延伸: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知识就是力量培 根 智慧是经验之母达?芬奇 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牛 顿业精于勤,荒于嬉。-韩 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 飞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 子 板书设计: 论语 论语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孔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四书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教学反思反馈检测: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二、根据要求默写:1、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2、孔子在论语六则中提到学习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才能够掌握知识,这句话是: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 论语六则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引用论语六则中 ,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论语六则中精辟的论述是: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波水平钢支撑施工方案
- 绥化学院《景观工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食品物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餐饮安全培训
-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互动叙事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品味火锅》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大功率干湿两用吸尘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固定式(凸)焊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新版试用期员工劳动合同模板大全
- 2025至2031年中国半流体齿轮润滑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小学课后服务阅读教学设计
- 生物的种群动态与物种演变
- GB 4351-2023手提式灭火器
- 《行政强制法》课件
- 卡仕达dvd导航一体机说明书
- 《薄膜材料简介》课件
- 内燃机车柴油机机油系统-直流传动发内燃机车柴油机机油系统
- 退费账户确认书
- JCT170-2012 E玻璃纤维布标准
-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宣贯
- 地表沉降监测典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