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的种种问题回答.doc_第1页
亲子阅读的种种问题回答.doc_第2页
亲子阅读的种种问题回答.doc_第3页
亲子阅读的种种问题回答.doc_第4页
亲子阅读的种种问题回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子阅读遇到的种种问题回答漪然 转摘自小书房网站孩子不爱看我推荐的书怎么办?问:我推荐给孩子看的故事书他不要看,吵着要看百科书,怎么办?答:当孩子主动提出要看什么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这是一个阅读的飞跃,说明他是从被动的阅读迈入主动阅读了。其实,我们给孩子推荐书,不就是为了孩子有一天能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本吗?选择图书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包含在阅读能力之中的。在孩子要求选自己喜欢看的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只是一点,就是先看看书的内容,是不是确实适合他看,比如说,百科类的书也是很多的,分别是给不同年龄设计的,比如YOUPI儿童小百科适合3岁左右的孩子,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版)适合8岁到10岁的孩子,神奇校车则适合5到6岁的孩子,适合一年级孩子看的百科知识类图书还有生命科学绘本,妙想科学系列等等,在孩子感兴趣的范围内,要尽可能选择适合他的书。还有一个方法,你可以在带孩子逛书店的时候,先说好,你选一本书,他也选一本书,然后一起带回家看。让他先看自己选的,再看你选的,很可能,最后他喜欢的还是你选的那本呢。不过任何时候都别忘记,一点要尊重孩子对阅读的选择,即使他一开始的选择在你看来很幼稚,但那也是他独立阅读的开始,只有尊重他的要求,他才会在自己的阅读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孩子喜欢电视不喜欢看书怎么办?问:我的女儿很喜欢看电视,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她看吗?我觉得她看电视后,就不像以前那样爱看书啦!答:孩子喜欢看电视是正常的,只是要注意适度,你可以把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固定为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并且选择比较好的节目,比如“动物世界”、“探索与发现”,并且要告诉她,只有做完作业才可以看。你还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和图画书有关的DVD动画节目,比如,“查理和劳拉”,“信谊图画书视听之旅”,在适当的时候,比如周末和节假日,放给她看,在她对这些节目里的角色感兴趣之后,再拿出相关的图画书来给她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大人一定要和孩子共读,如果大人在看电视,而不是看书,孩子当然也会想看电视。如果电视没开,全家都在看书,爸爸妈妈还会轮流给她讲故事,就像一个家庭故事会,这样的氛围下,想不让孩子爱上阅读都难。另外,大人要注意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一些活动,比如,户外打羽毛球,在家里做手工,大人能为孩子付出多少时间,就能减少她多少看电视的时间。孩子不肯自己看书怎么办?问:我儿子最近根本就不自己看,总是拿过书来就是妈妈讲,我觉得这个习惯很不好,怎么办呢?答:这个没必要担心,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由听读到自主阅读的过程,我们学习语言最初都是通过声音的,因为声音里包含很多文字里表达不出来的东西,孩子要听你讲故事,不一定是因为他懒得看书,而更可能是因为,他希望听到你的声音。孩子对妈妈的这种依恋期其实并不会很长,等他上学之后认识的字渐渐多了,你想要给他讲,他还不一定要听呢,所以,真的应该好好珍惜这样的一段亲子共读的时光。如果,你确实已经讲得有点累,除了给他讲故事,还可以试试看鼓励他自己讲,比如你讲一段,他讲一段,你就说这是一个游戏,孩子会很高兴接受的。如果有机会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还可以鼓励孩子给比他小的弟弟妹妹讲故事,孩子大都会很高兴有这样的在同龄人中“露一手”的机会,这不仅会增加孩子自己读书的兴趣,对孩子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也非常有益。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哭怎么办?问:女儿一直很敏感,以前我给她讲一个小熊走丢了的故事,读到“小熊肚子饿、身上冷”的时候,她就会哭,我只是把这事当玩笑,没有放在心上,可最近我发现她愈演越愈了,当读到情节比较悲伤或伤感或离别的故事时,像“团圆”、“爷爷有没有穿西装”之类的吧,她都会哭!我该怎么办呢?答:不要怕孩子哭,如果孩子在读一本有悲伤情节的书之后哭了,不是坏事,因为这说明她理解了故事,如果是不怎么悲伤的故事,她也哭,那才是反常的。小薇这孩子能在那么小的时候,就为书里角色的不幸遭遇而哭,说明她的感受力很细腻,理解力很深入,应该注意的是,很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是童年时期就非常敏感的,这是一种可贵的天性,所以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我们只是需要注意,不要过多给她读伤感的文字,以免她过深陷入悲伤的情节,不能自拔。建议适当选一些比较抒情柔美、风格明快的故事或者诗歌给她看,比如,林焕彰的妹妹的红雨鞋、斯蒂文森的一个孩子的诗园等等。孩子看故事的时候哭,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她平时有类似故事里的悲伤情绪,借故事来宣泄一下,对孩子的这种哭泣,我们不需要惊慌,更不要强迫孩子安静,因为,哭,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调节。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是安静地陪伴孩子,或者鼓励性的抱抱她,准备好一些擦眼泪的纸巾,等待孩子自己平静下来。有暴力情节的故事该不该给孩子读?问:最近在读彼得潘,作为儿童文学,里面居然涉及不少暴力场景,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童书能不能给孩子看呢?答:其实很多传统的童话都有暴力描写,比如格林童话,里面有些阴森的地方让大人都觉得毛骨悚然,越是久远古老的故事,其中暴力的成分就越多,因为在那样的时代,暴力也是人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一种现象,反映到故事中也是十分自然的。不过,传统童话中即使出现暴力,也大多数是出现在反面人物身上的,总的来说,在大多数童话故事里,善恶是分明的,对暴力是持不赞赏态度的。对童话里的暴力描写,我觉得,只要不是特别血腥恐怖的,就没有必要去刻意回避,因为即使不从童话里看到,孩子也会从各种情况里了解到那些很残酷的事实。特别是到了5岁以上,孩子已经有一定自我辨别能力的时候,如果,能够在读到这些有暴力描写的章节时,平心静气和孩子说说你对这种文字的看法,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你可以说一说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直接告诉孩子,也可以问问他,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他身边,他会有什么感觉。你还可以引导他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彼得潘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去对付钩子船长,而不一定非要把他丢去喂鳄鱼?这样孩子可以在他接触真正的社会暴力之前,形成自己对暴力的看法,总比等他长大了,在你不了解的情况下去看那些黑社会电影,要好得多。区分不同的阅读年龄有什么意义呢?问:阅读年龄,我觉得真是比较模糊的一个概念,比如林格伦的书,好象是推荐9岁以上阅读的,我们去年就在读了,儿子喜欢得很,最近呢,他又喜欢上青蛙小格,那么浅显的书。既然孩子喜欢读的书是不分年龄的,为什么要分阅读年龄呢,那有什么意义呢?答: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做相应的推荐书籍的划分,不是为了限制他去看其他的书,因为具体到每个孩子身上,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阅读年龄段只是一个大概念,是根据大多数孩子的理解能力来定的。这就相当于一个营养食谱,制订出来,不是说你只能吃这些,而是告诉你吃这些能得到什么营养,这些营养对相应年龄的孩子有什么作用,比如说,推荐给1岁的孩子吃蛋羹,并不是说,1岁的孩子就只能吃蛋羹,也不是说,你10岁了,就不能吃蛋羹了,我们只是说,蛋羹这种食品,很容易吸收,很适合一岁的喂养标准。同样的,推荐给9岁以上的孩子阅读的书籍,不是说,9岁以下就不能读,而只是说,9岁以上的孩子阅读它,会理解得更透彻,因此也得到更多的乐趣。其实,越是年龄大的孩子,越不需要参考推荐阅读年龄,因为他们自己就有分辨力了,这个时候应该鼓励他们自己为自己挑选好书。但是,毕竟还有许多孩子,并不常常看书,家长也不知道如何为他们挑选书,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只因为封面好看或者其他一些外在原因,去买来一些并不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那么很可能,孩子就会因为读不懂这些书,而产生对阅读的厌倦心理了,所以,在书上标注阅读年龄,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总之,阅读年龄段就是一个参考,有一个参考,是要好过什么参考都没有的,但参考不是限制,如果因为什么年龄段的限制,不让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书,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阅读看不到收效怎么办?问:我儿子虽然也勉强算是看图画书长大的,可他真的很普通,跟别的孩子比,基本没什么突出的优点,某些方面还很不如人家,所以老公不支持我给孩子读图画书,我也有点迷惑,是不是阅读这种方式不适合他,我该换个方式,比如送他去上一上那些培训班了?答:阅读的效果在哪里,是在孩子长大之后才会知道的,因为阅读不是任何一门特殊的技能,比如你学弹琴,你可以有四六级的证书,你学奥数,可以拿到比赛的名次,但世界上没有阅读的四六级证书,也没有阅读的奥林匹克比赛,阅读只是一种学习的基础,它不会让一个人成为阅读家或者语言学家或者作家,成为这样的人,仍然要经过漫长的学习和苦练,但是,如果离开阅读这个学习的基础,即使你成为了优秀的音乐家,你也会缺少一个音乐家应该有的文化素养,即使你成为了有名的数学家,你也未必能懂得数学为什么能给人类社会创造幸福。而一个经常阅读的孩子,即使他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他也会在自己普通的生活中发现许多美好而珍贵的东西,即使他没有成为百万富翁,他也会在精神上感觉到自己的富足;而且,因为有了这个阅读的基础,当他去学某一种技巧,他就能更迅速地掌握他需要学习的知识;当他去做某一种职业,他开阔的知识面和深刻的理解力也会让他比同伴做得更优秀。所以,阅读对于人,就像水,对于一棵树,你每天都去浇水,并不觉得那棵树长了多高,也许你施点肥,可以看到的效果更好,但是,水是树存在的基础,离开了水,只有肥料,那棵树即使在短时间里长得很高了,也不会有很深的根基,风一吹就倒了。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茁壮成长,那就不要让他放弃阅读的好习惯,因为这个习惯一定可以让他受益终身。怎么让爸爸和孩子一起阅读?问:我们家的爸爸在我出差期间给孩子读过一些书,但是只要我在家,孩子绝对不听爸爸讲故事,而爸爸呢,也绝对不肯给孩子讲故事。我家爸爸根本就不爱看书,他给孩子讲故事是干巴巴地应付,孩子和我都是听不下去,都说孩子需要和爸爸一起阅读,可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爷俩在一起高高兴兴地读书呢?答:没有不爱孩子的爸爸,要解决爸爸和孩子共读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大多数爸爸不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者一起玩,都是因为传统的只有母亲能照顾好孩子的观念在作怪,而少部分爸爸则是因为确实缺少和孩子在一起共读的经验,做不到妈妈那么好,男性的脾气相当于女性来得急躁,做不好的事情自然就不爱做了。对于因为观念保守而不爱和孩子读书的爸爸,可以买一些父亲写的有关孩子早期教育的书放在家里,比如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卡尔威特的教子书,等等,然后可以循循善诱地鼓励他去看,或者读一些摘选的段落给他听,还可以找一些爸爸和孩子共读的案例给他看,男性大都有一种好胜心,看到别的爸爸能做到那么好,自己也肯定是不甘落后的。而对于后一种情况,我们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适当找理由,比如“我今天要包饺子,你陪孩子读会儿书”,制造机会让爸爸和孩子多多共处,通过亲子阅读的实际体验来慢慢转变爸爸的看法;二、选择适当的书,最好是能激发爸爸的兴趣、发挥男性角色优势的那一类,比如,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你看起来很好吃、给爸爸的吻、苏斯博士系列等等;三、平时就培养那口子读书的兴趣,从他感兴趣的书开始买,喜欢看武侠片就给他买金庸全集,喜欢科技知识的就买阿西莫夫的百科全书,让当爸爸的养成有空就看书的习惯,自然也就会和孩子一起读书了。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家长该不该提问?问:经常会看到有妈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给孩子提问:“你懂了吗?”,又有妈妈会问:“这个故事你记住了吗?”这样直接的提问会不会打断孩子的思绪?会不会让孩子心生恐惧以至厌恶阅读?答:对阅读时的提问,是要区别看待的,有一种在讲故事时候的提问,其实是一种叙述技巧,就像一些妈妈在给孩子讲母鸡罗斯去散步的故事的中途停下来,问孩子你说那只狐狸这一次会不会抓住母鸡呀?这样的提问,让孩子对不断重复的情节忽然又有了一层新的关注,特别适合用在故事即将进入高潮的时刻。先问这样一句,然后把书举起来给孩子看仔细,让他的注意力能集中于这一页的细节,这就比一般的单纯朗读要更先进了。但还有一种提问,则是出于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比如有的妈妈在给孩子讲三只小猪的时候喜欢问,“为什么小猪能打败大灰狼?” “故事里一共有几只小猪?”,这其实是妈妈希望能立刻看到孩子理解了故事,受到了教育,但实际上,一个故事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要等孩子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很久才会反映出来的。记得一个佛经故事里,有个高僧曾经对前来求教的弟子说,我没有什么答案可以告诉你,因为一切本来就在你的心里。而我们日复一日的阅读,不就是将人生的奥妙悄悄装进孩子的心里么?其实,问,或者不问,都是次要的,因为如果一个妈妈是抱着急功近利型的教育态度,即使不问什么问题,她也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去逼着孩子死记硬背书本,去学到“有用的本事”。而如果我们是真心希望和孩子分享阅读的乐趣,那么问出来的问题自然不会是咄咄逼人的,令人厌倦阅读的,因为我们和他是在做平等的对话。而在这种平等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真正是聪明健康的孩子。孩子在阅读时总打断我怎么办?问:几乎读任何故事,孩子都有无数的问题要问,这让我很痛苦,因为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把好好一本书的完整性给搅乱了。比如读亲爱的小鱼我读:“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 孩子马上问:“为什么猫要爱鱼啊?”我继续读:“我拿面包喂你。”孩子又问:“为什么鱼喜欢吃面包啊?”我胡乱说:“面包香。”他又问:“面包为什么香啊?”我就告诉他面包是怎么做成了这类事几乎天天发生,非常郁闷。答:说到让很多家长觉得头大的,孩子对故事的提问,这些问题实际上才是应该让我们真正喜悦的东西,因为它表明孩子是真的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孩子是不会戴面具的,他只有在自己真的喜欢上一样东西的时候,才会表现得对它那么关注。这好奇心,实际上也是一个人求知和成长的开始。所以,无论何时,都不应该打断这种提问。故事是什么?它只是引导孩子进入大千世界的一把钥匙,如果我们为了保护故事的完整,反而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从此丧失了探索这个世界的兴趣,那就是本末倒置了。这位妈妈其实是非常细心了,而且博学,不然也不可能从喂鱼一路说到吃面包上,但对于不这么博学的父母,是不是除了粗暴地打断,再没有办法回答孩子喋喋不休的提问了呢?我认为不是,可以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就是对孩子诚实,不知道的话,你就告诉他,这个问题你也很想知道是为什么,还可以带着他一起去查查书,这并不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相反的,它会让孩子对自己父母的这种认真劲儿感觉到十分的敬佩。还可以索性反问他,让他自己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也是锻炼孩子主动思维的一个好办法哦。怎么才能知道孩子的阅读感受?问:同样一个故事,大人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真的能体会到孩子的感觉吗?我们在认真读给她听时,孩子能体会到我们大人对那本书的感受吗?如果不能,我们怎么才能和孩子做阅读交流呢?答:不仅仅是大人和孩子的感受会有不同,其实每个人读一本书的感受都不会是一样的,这也是阅读的个性化魅力。而之所以我们会觉得无法和孩子交流阅读的感受,不是因为我们体会不到孩子的感受,而是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他感受到的东西无法用语言来告诉我们,即使他也感受到了讲故事的爸爸妈妈想传递给他的那种感情,也同样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么,是不是,我们就真的无法和孩子做阅读交流了?当然不是这样了。孩子虽然没有掌握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天生就会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此外,孩子还会通过动作、表情,来表达那些语言表达不出的细腻情感,比如有的孩子听了爱心树的故事之后,就会哭,事后还主动剥开桔子喂给妈妈吃,因为她觉得妈妈就像是那棵无私的树,还有的孩子会在听完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之后,用彩色笔把自己和爸爸妈妈画成兔子的模样,这都代表孩子已经充分理解了故事中包含的“爱”的含义。孩子的读后反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会扮演书里的角色,有的孩子会重复书中的句子,有的孩子会结合生活,对书里的内容进行更多的想象,只要大人能细心观察,就会从这些细节中了解孩子的阅读感受,其实,这也是我们要做阅读记录的原因之一。怎样给孩子做阅读记录?问:从孩子几个月大开始读书起,一直断断续续地记录着孩子看过的书,和他读过什么书,两个人的感受如何,我都会一一记下来。回头看看,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和进步,确实令人感慨。可工作一忙,就顾不上去记了,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一些工作比较忙的妈妈坚持做阅读记录呢?答:其实,做记录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得是文字的,阅读记录的本质,只是为了让我们能有一条回顾亲子阅读历程的线索,所以,一篇日记,一张写了阅读感想的书签或者卡片,一幅孩子看了书以后画的画,一句写在书页空白处的话,一张贴在床头记载着每天阅读书目的 “地图”,一个随时可以登陆写点东西的网络空间,都可以成为非常好的阅读记录。而要让记录有条有理,长期不懈,有一个口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随时记,随手记;定期做整理。也就是说,我们平时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零碎地做着记录,一定要养成定期把这些零碎记录整理成册的好习惯,比如,每周末抽出一两个小时,把平时记录在书页、地图、网络上的那些只言片语,腾写到固定的阅读记录本里,孩子的画也可以夹在本子里,这样,日积月累,每季度或者每年换一个新的本子,记满了东西的厚厚的本子会让你有一种成就感,而这一年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思考,也一眼能看得清清楚楚的了。一件能让人每每有收获感的事情,自然就能长期坚持下去啦。如何和孩子一起读性教育的书籍?问:从小书房的论坛上看到小威向前冲的内容介绍,感觉可爱又温馨,是很好的对孩子做性教育的图画书。书出来后我自然是收了一本。昨天下班把书拿回家,刚进门就被孩子发现了,这个时候,她爸爸也走过来了,看我在那偷笑,就拿过书看,一看封面他脸色就变黑了,说我:“你可真是无聊。她要是听了到处说,你说那怎么办?”可孩子还在一边催促我讲故事,我无可奈何,只好翻开书,把小精子读成小蝌蚪然后草草讲完了事。真想知道,别的家长究竟是怎么样和孩子读这种书的呢?答:和孩子一起阅读性教育的书,对抱有传统保守观念的父母来说是不容易的。其实,现在的孩子大都很早就会从电视、报刊和同学那里了解到这些常识了,如果能早点从父母那里知道,总要比从外面获取到这些信息更好吧?关键还是,做父母的自己要转变一下老观念。比如,像小威向前冲这样的图画书,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来演绎生理知识,还带有一定的遗传学内容,如果,换个角度,小威不是人类的小精子,而是真的“小蝌蚪”,当爸爸的还会不会这样顾虑重重呢?显然是不会的,那么,你可以问他,同样是科学常识,为什么要对涉及人类学的内容就这样紧张呢?不过,很多家长的观念已经形成,远远比孩子更难改变,所以,在给孩子购买性教育图画书的同时,不妨也给当爸爸的买一本如何与孩子谈“性”之类的家长读物,先拿出那本家长看的书,然后再拿出那本孩子看的图画书,或许,就不会招来那么激烈的反对了,而一旦家长能带着平和的心态与孩子谈论这些知识了,自然,也就没有如何与孩子看“这种书”的问题了,因为这样的书和其他书是一样的,都是给孩子增加常识的科普读物,在阅读方式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孩子不喜欢的书怎么处理?问:经常有一些已经买回家的书,孩子不喜欢,放在那里又占地方,送人又好像是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给人家,感觉挺对不起朋友的,有人建议我把这些书捐赠给贫困山区,这样处理对不对呢?答:一般来说,孩子不喜欢的书,有可能是那本书不适合他的口味,或者不适合他的年龄,因此理解不了。这样的一类书,未必不是好书,也可能还是大家都推荐的热门书呢。我们可以让孩子把它们带去学校,捐给班级图书角,让好书找到它更为合适的主人;或者模仿美国人做个庭院跳蚤市场,和邻居以物易物;当然,也可以先放一边,也说不定哪天孩子没事做翻出来看看又觉得很喜欢了,因为阅读确实和当时的心情环境都有很大关系的,有的书,就像喝一杯清茶,只有在你真正静心去品的时候才能品出好味道来。还有一种情况,是书的质量确实很糟糕,比如看封面还不错,一打开书皮就发现插图难看极了,或者内容肤浅,没意思,看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所以孩子不喜欢。这样的一类书,最好还是不要捐赠了,因为山区的孩子也是孩子,他们也一样需要优秀的精神食粮才可能更好成长,实际上,看一本差书可能比没书看还要糟糕。不过,这样的书,如果纸张的质量还好的话,除了把它丢进垃圾堆或者卖给收废品的,我们还可以用来做一些手工,比如一些旧画报,可以让用剪子剪下插图,做成剪贴画。对孩子来说,这也是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好机会哦。让孩子看充满幻想的文字好不好?问:孩子喜欢听童话故事,我怕总给他听那些幻想出来的东西,会让他脱离现实,所以有意识地买了一些描写真实生活的百科全书给他,可他不爱看,我该怎么办?答:孩子在什么年龄喜欢看什么书,是有儿童本身自然的心理和生理规律的,小孩子在一定的年龄里会特别喜欢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因为,在现实里,他自由的天性往往受到束缚,只有在幻想的故事里,这种平时的压抑才能得到缓解。孩子的这种特定情感需求,是很正常的,就像他在换牙期需要一些东西给他磨牙,而到了再大一点,自然就不会再依赖那些磨牙的食物了一样。孩子到了中学以后,自然就会开始对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