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大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社会的发展起着 重要的作用。而让大学能够经久不衰的,正是大学本身所拥有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反映一所大学历史传统、特征和面貌的一种精 神文化形态,是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它代表的是大学的办学理 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是一所大学优秀传统的积 淀,影响高校师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作为一种高 层次的优秀文化,大学精神一旦内化为大学入思想和行为中,必然会对大学生 自身及社会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的和谐发展对推动和谐社会的构 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思想 的指引下,高校面t 临严峻挑战,大学精神也逐渐衰微。培育大学精神、构建和 谐校园成为时代的呼唤,本论文力图从和谐校园构建的背景下提出大学精神的 培育。 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大学精神内涵、特征及其功能。从分析大学精神的内涵入手, 阐述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影响下,经过大学人的长期的实践积 累下来的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结果,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所在。大学精神具有历史 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共同性与独特性相结合三个特征, 并以其独有的导向、激励、凝聚、辐射和发展功能作用于现代大学。 第二部分是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和谐校园构建的辨证关系。和谐校园建设为 大学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代活力,和谐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之意,构建 和谐校园重在坚守和培植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和支撑, 导向功能促使学校品牌迅速形成;凝聚功能凝聚人心和吸引人才;激励功能促 进科学和人文交融;发展功能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大学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大学精神的缺失主要 表现在:人文精神的缺失;创新精神的消退;大学人的信仰危机和心态浮躁。 就大学精神失落的原因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的影 摘要 响;工具理性的膨胀对大学精神的侵蚀;行政本位思想对大学精神的压制。 第四部分主要是探讨如何培育大学精神。培育大学精神首先是要树立j 下确 的大学理念,准确把握大学的性质、作用,处理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不 同其大学精神也各有千秋。在培育大学精神过程中,注意处理共性与个性、继 承与发展、适应与超越的关系。注重制度建设,为大学精神的培育提供制度保 障。努力提高高校师生总体素质,培养大师级教师来引领大学精神,提高大学 生综合素质,为大学精神的培育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体育 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培育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大学精神的培育创造良好的 氛围。 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精神;培育 a b s t r a c t u u i v e r s i t ys p i r i t i s t h es o u lo fu n i v e r s i t y ,w h i c h e m b o d yl l i 娜 仃暑吐t i o n ,c h a m c 衙锄d印p e a r 锄c e ,a n d c o n s c i o u n e s sw h i c ha p p r o v e s f o rt h e g e n e r a lt e a c h c r sa n ds t u d e n t s ,u n i v e r s i t ys p i r i t i sf o r m sf o ral o n gt i m e ,i ta c c u m u l a t e i nt 1 1 eu n i v e r s i t y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f i n et r a d i t i o na f f a c tu n i v e r s i t yp e o p l e s 龇炮n g m o d e ,t l l ep s y c h 0 1 0 9 y , t h ev a l u ep u r s u ea n db e h a v i o r a s ah i g hl e v e lf i n ec u l 腑 瑚打e r s i t ys p i r i t i n f l u e n c et h es t u d e n t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yi t s e l fe v e v i ls o c l e 够 t _ 0 ra l o n gt i m e i t su n i q w 劬c t i o n p l a yai m p o n 2 m t r o l e u n i v e r s i t ys p i r i tp l a ya t a lr 0 1 e i nh a r m o n i o u sc a m p u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i lt o d a vs o c i a l 恤s i t i o np e r i o d ,i nt h eg u i d eo f u n i v e r s i t ye d u c a t i o np r c v a l t i y u n i v e r s i t ys p i r i ti si nt h eg r u d u a la t t e n u a t i o n ,c u l t i v a t e t h eu n i v e r s i t ys p i r i tb e m e t h et i m et h es u i i k r l l o n b e s i d e st h ep a p e rf o r e w o r da n dt h ep o s t s c r i p t ,t h ep a p e r i sd i v i d e di n t 0f o u r h lm ef 破p a l t ,t h ep a p e re l a b o r a t e t h eu n i v e r s i t ys p i r i te n e r g e t i cm e 觚m g c h a r a c t e ra n df u n c t i o n f 姗lm eb e 酏o fc o n n o t a t i o ne l a b o r a t et h eu n i v e r s i t y s p i r i ti st h e 咖o n p 删e 觚d 筋m ,砌c hf o r mi na l o n gt i m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s t h es o u la n d 啪嘲t y c l l l t u r ec o r e ,t l l e1 1 i l i v e r s 的s p i r i th a st h eh i s t o r i c i t ya n d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e t ,妣 舢0 nt r a i t s a n dt h e砌v i d l l a l f u s i o nt h r e ec h a r a c t e r s ,a n dt h r o u g hs t a i l d 删 g u i d a n c e a c t u a t i o nd r i v e ,c o n d e n s a t i o n r a d i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缸1 c t l i d n ,a 吐e c t t h em o d e mu n i v e r s i t y t h es e c o n dp 耐i s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u n i v e r s i t ys p i r i t 砌t i v a t e a n dh a 咖o i l i o u sc o n s 乜u c t i o n , h a r m o n i o u sc a m p u si n j e c tn e w 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t i m e 。s c a t i v i t i e s h a r m o n i o u ss p i t i ti sp r i m o r d i a lm e a n i n go f u n i v e r s i t y s p i r i t u n i v e r s i 竹s p i r i t b e c o m ea ,d y n a m i c s a n d s u p p o r t o fh a m l o l l i 0 1 l sc 锄1 p u s c o n 姗c t i o n ,n o mo r i c n t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i m p e lu n i v e r s i t y b r a n df o n l l ,c o h 嗍1 c e f u n c t i o na p p e a lm a n yt a l e n t ,i n c e n t i v ed r i v e nf u n c t i o n p r o m p ts c i 胁c e 觚dh 眦锄 i i i a b s t t r a c t s p i r i tf u s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f u n c t i o nm a k es t u d e n t sm a t u r e i nt h r e e p a r t ,e l a b o r a t e t h e d e f i c i e n c y a n d c a u s e ,h u m a n i t i e s s p i r i t d e f i c i e n c y ,c r e a t i v es p i r i td i s a p p e a r , u n i v e r s i t yp e o p l e sf a i t hc r i s i s ,m e n l a t i t y i m p e t u o u s ,c a u s e sa sf o l l o w :m a r k e t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i n s t u m e n t a l i s me x p a n d a n dw e a t h e ru n i v e r s i t ys p i r i t t h el a s tp a r tm a i n l yd i s c u s sh o wt oc u l t i v a t et h eu n i v e r s i t ys p i r i t ,f i r s to f a l l ,m u s t e s t a b l i s h s c i e n t i f i c c o n c e p t ,p a ya t t e n t i o n t od e a lw i t hs e v e r a l c o r r e c t i o n , e n h a n c eu n i v e r s i t yr u l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i m p r o v e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p e o p l e m o r a l i t y s t a n d a r d ,i no r d e rt oo f f e ri n t e l l i g e n c es u p p l y , m e a n w h i l e c a r r yo u t c o l o r f u l a c t i v i t i e si n c a m p u s ,t oc r e a t ea t m o s p h e r e k e yw o r d s :h a r m o n i o u sc a m p u su n i v e r s i t ys p i r i t c u l t i v a t e i v 目录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一:i i i 第l 章绪论1 1 1 提出问题1 1 2 研究的意义2 1 2 1 研究的理论意义2 1 2 2 研究的实践意义2 1 3 文献综述2 1 3 1 国内研究现状2 1 3 2 国外的研究现状3 10 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3 1 4 1 研究的思路3 1 4 2 研究的方法:一4 第2 章大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和功能5 2 1 大学精神的内涵5 2 1 1 大学精神的涵义5 2 1 2 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5 2 2 大学精神的主要特征9 2 2 1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9 2 2 2 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结合9 2 2 3 共同性与独特性的结合一1 0 2 3 大学精神的功能1 0 2 3 1 导向功能1 0 2 3 2 激励功能1 1 2 3 3 凝聚功能一12 2 3 4 辐射功能一1 3 v 目录 2 3 5 发展功能13 第3 章大学精神培育与和谐校园建设的辨证关系1 5 3 1 和谐校园建设为大学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代活力1 5 3 1 1 和谐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之意1 5 3 1 2 和谐校园为大学精神注入了活力1 5 3 2 大学精神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1 6 3 2 1 导向功能促使学校品牌价值的形成。1 6 3 2 2 凝聚功能凝结人心吸引人才。1 6 3 2 3 发展功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1 7 第4 章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精神的失落及原因分析1 8 4 1 大学精神失落的表现。1 8 4 1 1 人文精神的缺失1 8 4 1 2 创新精神的消退1 8 4 1 3 大学人的信仰危机和心态浮躁。 4 2 大学精神失落的原因分析 4 2 1 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4 2 2 工具理性的膨胀对大学精神的侵蚀 4 2 3 行政本位思想对大学精神的压制 第5 章和谐校园建设视阈下大学精神培育的思路和策略 5 1 树立正确的大学理念 5 1 1 大学的性质 5 1 2 大学的作用。 5 1 3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5 2 大学精神的培育要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5 2 1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5 2 2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 2 3 适应与超越的关系 5 3 加强大学制度建设,为大学精神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 5 3 1 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v l 目录 5 3 2 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相辅相成2 6 5 4 加强师生主体素质建设,为大学精神的培育提供智力支持2 7 5 4 1 培养大师级的教师2 7 5 4 2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2 8 5 5 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精神的培育创造良好氛围2 8 5 5 1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的关系2 8 5 5 2 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培育大学精神2 9 5 5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大学精神建设3 0 结束语31 参考文献3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 4 v l i 第1 章绪论 1 1 提出问题 第1 章绪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一项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其目标 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己 经不再是传统的修道院式的封闭机构,而是变成沟通生活各界,身兼多种功能 的超级复合社会组织 因而大学,作为“兼多种功能的超级复合社会组织 , 作为继承人类优秀文化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作为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助推器 和驱动力,“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科学脊梁,还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良心,推动人类 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和国家民族发展的希望圆”。 而大学之所以能够这样长期存在和发展壮大,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它的精神。 “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固。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是对大学的生 存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导向。正如a 弗莱克斯纳所指出的那样:“总的来说,在 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回。大学精 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导向,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冷战结束以后,我国高校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既促进了大 学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但同时也带来了急功近利的负面效应,在外界现实 利益的诱惑下,大学的“典范”和“崇高 已今非昔比。由于“拜金主义、“享 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等引发的大学生思想和道德的困惑、理想信仰上 的迷茫、价值判断趋向实用化、功利化等现象的产生,大学精神正逐渐衰微, 表现为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创新精神的消退、大学人的信仰危机和心态浮躁 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在和谐校园框架下培育大学精神? 从而使大学长盛 国德里克博克( d e r e kb o k ,1 9 3 0 - ) ,b e y o n dt h ei v o r yt o w e r ,1 9 8 4 。眭依凡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8 0 7 圆【美】约翰s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张彩军和谐校园与大学精神 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 0 7 1 0 笫五期 第1 章绪论 不衰并不断发展壮大,进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自然 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2 研究的意义 1 2 1 研究的理论意义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学术界对大学精神的确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也不 乏真知灼见。但总体上讲,学者们关注的是理论上构建大学精神的定义,缺乏 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出现的大学精神的缺失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 是1 9 9 9 年高校实施扩大招生规模后我国出现的大学精神缺失问题,重要的是本 文把大学精神置于一种最新的理念和谐理念的框架之下来进行研究。 1 2 2 研究的实践意义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先进文化,既是全体大学人共同认同和信守的 理想目标与精神支柱,又必然辐射全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价 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 作用。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要 基地,作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遗产,不断创新和传播现代文化的场所,应该在 谋求文化和社会向前发展上。始终代表人类社会的努力,并且孕育和产生人们 对于文化和社会的理想。因此思考和研究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建设,无疑具有十 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3 文献综述 1 3 1 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大学精神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学界的关 注,相关的主要成果有:董云川针对现实中大学精神的失落问题进行了一些究 问式的探讨;王冀生对继承和创新大学精神问题进行7 讨论;杨东平编选了中 2 第1 章绪论 国早期著名教育家对大学精神的阐述;金耀基数篇涉及大学、大学精神的探讨, 不乏深刻见地;潘懋元有专章对大学精神进行了讨论;陈洪捷对探讨中西大学 精神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做出了坚实的努力;储朝晖集中研究了中国大学精神的 基本内涵及历史演进,探讨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大学精神与国外大学精神的异同 与融合。华中科技大学刘亚敏的大学精神探论( 2 0 0 4 年) 对什么是大学精神、 对大学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扬做了论述;常艳芳选择人文视角,揭示大学精神的 涵义、对比中西方大学精神的嬗变、揭示了大学精神的特征、挖掘大学精神的 价值,分析大学精神的失落根源,提出重建大学精神方法与策略。 1 3 2 国外的研究现状 洪堡的大学理念是大学是相对独立于学术自由,摆脱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的 干扰,防止各种弊病侵害大学的健康发展;是教学与研究的统一,不只是知识 的输出和科学的探索,而且通过知识输出和科学探索促进创造性的思维和修养 的完善。 纽曼的大学理念,大学的概念是讲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的目的是智力 的训练,主张教学和科研的分离。 。科尔的大学理念:他提出了多元化巨型大学的概念,大学的责任就是要为 民主社会培养“有效的公民”。 : 1 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 4 1 研究的思路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对新时期的大学精神内涵进行解读,如何在和谐校 园框架下构建大学精神。第一部分是绪论,提出本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实践 意义和理论意义,国内外对大学精神的研究;第二部分阐述大学精神内涵、特 征及其对大学发展的功能,揭示大学精神的三个主要特征及大学精神的五大功 能;第三部分是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和谐校园构建的辨证关系。和谐校园建设为 大学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代活力,大学精神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和支 撑;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大学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第五部分主要是探讨 3 大学理念,把握和处理 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精 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第2 章人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第2 章大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2 1 大学精神的内涵 2 1 1 大学精神的涵义 大学精神是指在某种理念的支配下,经过大学人长期的努力而形成的优秀 的历史传统的积淀,并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信念力 量。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 神对内体现在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师生员工价值取向、人格塑 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和 氛围;对外展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 色和社云魅力。 2 1 2 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 ( 1 )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和机构,其人文精神无疑是任何一所大学的基本 要求之一。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在 于其具有的人文精神,批判性思想及包容性之博大 。礼记大学中开篇 之首就记载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不仅仅是 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更不仅是培训职业大军的场所,而应是人文精神的培养 的场所,是大学生精神成人成才的摇篮。大学人文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理 性的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它开启了人的心智,开阔了人生的境界,使人成为一 个健全的人国。 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 是指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 刘培军论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建构 j 载西南大学学报2 0 0 73 第三期 第2 章人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与自己关系时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是以各方面 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要求和价值取向,包括对理想、道德、情感、美等精 神生活的追求,核心是社会的道德信仰体系”。大学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 高扬人的价值,实现人们的理想;重视自身的完善,探索实现理想的最佳路 径;承担历史责任,服务于社会的高尚道德情操;坚持主客体相结合的原 则;谋求人性解放,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人际关系。 人既是发展的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组织,大学必 须弘扬人性。为此,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以人为本地培养 人。以人为本地培养人就是把学生当成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来培养,而不是当成 而工具来培养,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一个完整的“全人”而不是“半人”,是“育 人 不是“制造机器”;其次,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 人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品格同时具有能和谐地与 周围的环境相处的能力的人;最后,以人为本地促进大学的和谐发展。以人为 本地促进大学发展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和谐社会的要求,用人的全面 地、自由地发展来衡量大学的发展水平 。 ( 2 )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大学是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和机构,科学精神又为其基本要义 之一。大学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来 检验理论。 从上世纪中叶起,世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科学和技术日益成为推动 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只重要引擎。大学的科学精神迅速发展,并成为大学精神的 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是科学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一贯坚持的 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它包括对科学价值的追求,把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作为科 学研究的最高价值准则,还包括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如一些学者 提出的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论、实证性、客观性等原则。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第二大职能,大学已成为培养科学人才、开展创新性研究的 重要基地,大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通过言传身教、 感染、熏陶等方式而内化为大学生的独有的精神品质,形成了他们的科学良心 和学术情感。科学精神并只是体现在大学从事科学研究的行为中,更重要的是 杨魁森商品意识和人文精神 j 载中国社会科学1 9 9 4 第六期 。程样国胡伯项至善之道 m 群众出版社2 0 0 8 年1 0 月 6 第2 章入学精神的内涵、特征矛功能 培养能够尊重科学、坚持实践、勇于创新的人才锄。 ( 3 ) 兼容并蓄的自由精神 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灵魂之所在,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大学精神产生和发展 之根基。“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正确,学者的活动必须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 受任何外界压力,如教会、国家或经济利益的影响”。具体地说,大学的自由精 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言论自由,大学是自由表达思想、观念的场所。大 学应支持、鼓励公开的、自由的交流,这种自由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而且可以 扩展到整个社会;二是思想自由,大学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所,各 种思想在这里交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要成为真正的大 学,就要对不同思想和派别包容、接纳、尊重和理解,并让其自由发展。大学 作为社会精华浓缩的特殊存在,作为人类智慧的集散地,应该拥有这种气度; 三是学术自由,大学是自由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只 有在享受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扰下的从事自由活动的大学,才能真正找回大 学的“自我”,大学也才能正确地享受其他的权利,主动、自觉地走向社会中心。 学术自由主要包括学习自由、教学自由、研究自由;四是大学自治。大学自治 是指大学对学校内部事务,包括学术研究有自行处理的权力,这种权力不受社 会、政府或阶层集团的控制。但这种自治管理又是学校在考虑到社会发展总体 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学校自由的行使,不能对的整体利益和社会的进步产生 不利影响。一方面社会需要对大学进行一定的领导、调控、监督,而另一方面 社会又不能对大学内部事务进行直接控制和干预。大学自治的特征是要求大学 自身能够根据社会需要确定办学目标、方针、策略,并实施具体的管理,通过 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而使自身获得发展,它同时要求政府主要通过法律的、经 济的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手段管理大学 。 ( 4 ) 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大学是保存、整理、传播和创造文化的重要的社会组织机构。阿什比说“大 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时代是大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时代的变化发展 必然映射到大学,对现在和未来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力量是紧扣时代 脉搏的,既要适应时代对大学教育的需要和要求,又要抵制理性难以驾御的各 刘尧大学精神与大学科学发展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 0 0 9 第二期第3 4 卷) 圆王冀生大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 j 高等教育研究2 0 0 7 7 第2 8 卷 7 第2 章人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种压力。 ( 5 ) 勇于担当的批判精神 大学不仅传递文化,更重要的是选择、批判、继承、创新和超越文化。批 判性、前瞻性、引导性是文化自觉的基本特征。大学的批判精神就是坚持实事 求是真理观,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坚持真理、批判谬误的一贯原则和立场。 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大学作为探索高深学问的机构,应当在社会批判 和监督中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作用,在批判中引导社会的发展;其二,从文化传 递的角度来看,文化的保存、整理、创新、发展,任何一个环节一项活动,都离 不开批判眼光的审视;其三,大学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场所,各种思 想观念在这批判与反批判的交锋中生存和发展。大学从产生之日起,就不是一味 地仰社会与时代之鼻息,而是以自己一贯坚持的整理为武器批判社会、剖析社 会、塑造社会。大学的批判是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一种纠错行为,使其在正确的 轨道上运行,防止其偏离。批判精神是大学要义之一,它不但关系自身的发展 而且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大学的生存、发展甚至壮大需要大学不断 的自我批判、反省和检讨。正因为大学客观理性的批判,为大学处理学校内部、 学校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提供了依据,批判意味着在怀疑精神基础上澄清是 非。就社会贡献而言,大学应该培养具有独立、强烈批判意识的人。 ( 6 )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什么是创新? 从哲学意义上讲,创新是人在处理与外部世界包括自身的关 系中,不墨守陈规不自我约束,大胆实践,发明和发现新的事务,开拓新的领 域。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继承、保存、传播和发展知识的重要场所的大学,创新精神尤为重要。爱 因斯坦说过:“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与 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用于今天。由于经济现代化的作用,作为传统的教 育的传递者家庭已经削弱。因此比起以前,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 程度上依靠学校。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 创新型国家,一批具有创新型的大学的出现无疑是实现这一战略的依托和支撑。 创新精神是现代人才的核心素质。爱因斯坦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 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 ,“一个没有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 o 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第1 4 3 页) 8 第2 章大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大学的创新精神,就具体内容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向人才培养,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大学要把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自己最 根本的任务和终身的使命;二是指向科学研究,它通过鼓励和支持开拓科学这 个永无止境的领域,取得大量开拓创新性的成果;三是指向社会发展,大学以 新思想、新管理、新制度来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四是指向大学自身,大 学人根据大学的理念、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改造大学、促进大 学发展,使大学成为时代精神的引导者。 2 2 大学精神的主要特征 2 2 1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大学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其 基本的精神包括人文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但不 同时代,面临不同的文化使命,大学精神的表现又是各不同的。大学精神不断, 发展完善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我们只有积极倡导和践 行,才能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才能使内化为大学人的精神品质,从 而形成大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弘扬和培育反映时代特征、适合社会发展 要求的大学精神,才能使大学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 大学精神渊源于大学的发展历史。大学精神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时 间的积累和积淀,它是大学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部分,也是大学精神的重要来源。 大学精神成长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大 学精神是大学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大学文化的核心。 2 2 2 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结合 在一所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优秀 传统文化积累的结果。对于稳定大学的风格和水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 没有大学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大学精神无从谈起。 o 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第1 4 3 页) 9 第2 章人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大学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校内外、国内外优秀文化,同世界其 他国家的文化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最终促进大学的发展。 2 2 3 共同性与独特性的结合 研究发现,一所大学的精神同这所大学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有密 切关联,这就使得大学精神具有很强的个性。著名的中山大学作为岭南文化先 锋,其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成为中山大学的大学精神构筑的 重要元素。各个学校因其各自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文化等原因,形成了各具 特色的大学精神,而在些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背后,也蕴含着共同的精神内涵, 那就是追求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批判创新等等。这些共同的大学精神的内涵 也通过各个大学不同的精神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精神是共同性 和个别性的结合。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集光荣传统i 、悠久历史、和时代文明于一体,是在一 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础上展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一般来说,大学 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是影响大学精神形成的重要因素。独待:陛体现在 大学要根据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特点来培育大学精神。 2 3 大学精神的功能 大学应在发展过程中应摆脱世俗的控制而成为修正社会的重要力量。所以 大学应从容和宁静,不可狂躁和轻浮;应淡泊名利、服务社会,而不可沽名钓 誉、追逐名利。正如弗莱克斯纳所说“大学不是一个风向标,要对社会每一流 行风尚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想 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聊只有在批判和反省的基础上,大学才能够引导社 会进步。因此,为推进大学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把培育大学精神提上议事日 程。 2 3 1 导向功能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等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1 0 第2 章人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大学精神的导向功能是指通过大学理想、职能等指导学校目标定位、发展 思路、学术规范、管理制度的建设等。大学精神本质上所体现的就是关于大学 以及大学人“应该如何”的价值观念。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必然会对学校自身、 广大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大学精神的出现,使得大学 人具有一种特有的“精神特征”,这种特征引导并规范大学人应该做什么,为何 这么做,如何去做,这就形成了一种浓郁的校园氛围。大学精神侧重意会,当 你步入一座有着深厚积淀的大学,你会被那里的气氛所感染,仿佛一切都有了 灵性,这就是精神的魅力,大学的魅力。 大学精神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学校的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和制度层面。 比如学校的指导思想、规章制度、发展思路、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等。它 对全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起导向和规范作用。 然而,并不是所有大学中的理念都可以转化为大学精神,只有那些经过历 史过滤和实践检验的优秀的传统和文化,才有可能最终积淀成为大学精神。大 学能够始终如一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是因为大学精神抵挡了诱惑和冲击,规 范着大学的发展。牛津大学为了保持独立和自由精神而拒绝了沙特富翁的巨额 捐款;同样,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拒绝授予美国著名政客学术蒡誉:哈佛 大学、斯坦福大学即使要进行商业领域的有关研究工作签订协议以保证研究的 纯洁性。这些大学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大学精神已渗透到了管理者 和师生的头脑当中。这些大学之所以能够威名远扬、桃李满天下,也正是因为 他们自觉守望着大学精神,高举着这块精神盾牌,不为各种诱惑和利益所动, 使自己的各种活动都指向大学的历史使命一那就是探求真理。 2 3 2 激励功能 大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承担了一定的历史使命,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 重任。而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价值信念系统,一旦内化人们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 和自我提高的信心后,就会成为推动人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 大学精神的主要部分是文化气氛。富有活力的、优秀的大学精神就是要创 造一种人人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有效的激励机 制,奖励、鼓舞成员的进步,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刻苦努力、勇于实践、不断进 取;激励广大教职工孜孜不倦、传道授业,这体现了大学精神的激励作用。 第2 章大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大学精神对高校师生的激励作用还体现在榜样的作用上。在大学数百年的 发展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为科学、民主、自由而献身的学界楷模。居里夫人、 爱因斯坦、蔡元培、马寅初、都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 的故事感染着和激励着他们继承大学精神,把先辈们未完成的事业进行到底。 当社会或学校遇到重大转折或面对不利局势时,大学精神会给人们以信念 的力量,成为人们谋求发展、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一旦内化成为大学人的道 德准则和学术良心时,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激励着他们不断去丰富知 识、追求真理。为了攀登科学的高峰,皓首穷经、废寝忘食:为了维护社会民 主与正义奔走呼告、前赴后继。蔡元培在北大时,就积极倡导学术独立与自由, 要求广大师生勇敢捍卫自由与独立思考之精神,即使面临社会堕落、政治腐败 也要独挽狂澜,敢于伸张正义,勇敢面对压力与挑战。这种追求独立的学术思 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不断开拓进取。 2 3 3 凝聚功能 。 大学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而创造和普 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它一旦形成便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作为一个特殊 的社会组织,大型是由多个学科门类组成的松散联盟,各个学科、专业之间的 差异很大,使得从事各学科、专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协 调这些个体之间学术和社会关系的不是靠行政手段,大学精神是最好的武器。 大学精神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一方面,作为一种价值观念、理想追 求、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大学精神使身在其中的大学人彼此之间产生强烈的 认同感,在长期的交往中这种情感转化为对校园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从而使全校师生跨越学科与专业的界限紧密凝聚在一起,通过共同努力,推进 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作为培养人才、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 从事的是一种精神文化生产活动,那些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的人,他们主要的目 标追求是丰富其精神生活和实现其理想追求,而不在于物质生活是否得到最大 程度的满足。大学精神正是满足了这点,从而能够凝聚和笼络大批人才;一些 大学发挥了大学精神凝聚感召作用,从而吸引和留住了一大批人才在这里贡献 聪明才智、建功立业。人才之所以能被吸引到校园来,并不仅仅是因为学校有 多少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多么丰厚的物质待遇,而是这些大学拥有浓厚的学术氛 1 2 第2 章人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围,拥有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气氛,也有包涵着民主、科学、自由、独立、创 新等丰富内涵的大学精神。 上世纪初,北京大学成为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关键在于蔡元培 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不拘一格广揽天下英才,一时人才齐聚北大。在教师队伍 中,既有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 同、刘半农、沈尹默;又有旧文化的代表人物如黄侃、刘师培、陈汉章等;既 有拥护共和的改革派,也有拥护帝制的顽固派,还有主张武装革命的共产主义 者,真可谓三教九流集大成者。各派之间思想斗争很激烈,但并没有妨碍北大 的发展,相反正是在这个时期,北大从“升官发财之阶梯 变成了真正意义上 的近代大学。北大的成功就是大学精神凝聚和感召力量的最好例证。 2 3 4 辐射功能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曾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 应随波逐流。”对整个社会而言,大学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中富有精神魅力的一种 子文化。一方面,它以社会文化为底色,吸允社会文化的乳汁,在各个方面深 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在大学形成了某种稳定结构和个性后,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拼图效果课件教学课件
- 精细化管理企业培训
- 课件画房间教学课件
- 腹部瘢痕手术中的皮肤切口设计
- 爱情的课件教学课件
- 新上岗职工院感培训课件
- 认知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 深度学习及自动驾驶应用 课件 第8、9章 基于Transformer的自动驾驶目标检测理论与实践、生成对抗网络及自动驾驶应用
- 手机行业企业发展规划
- 初中素质训练教案
- 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12月(含解析)《形势与政策》作业考核试题
- 中国物联网安全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湘潭、成都工厂VDA63-2023审核员培训考核附有答案
- 济南2024年山东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人选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助产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整理收纳师课件
- (完整word版)英语四级单词大全
- 《烟酒有危害》公开课教案
- 石膏固定PPT课件
- 【报告】管道脱脂检测报告
- 躁动患者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