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实验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doc_第1页
人体实验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doc_第2页
人体实验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doc_第3页
人体实验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doc_第4页
人体实验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实验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第24卷.第1期2007年2月科学技术与辩证法Science,TechnologyandDialecticsVo1.24No.1Feb.2007人体实验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万慧进(浙江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28)摘要:隐藏知识,隐藏行动及制度约束乏力使人体实验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对违规人体实验的宽容在一定程度上怂恿了这种行为.文章从健全制度,完善法治,加强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关键词:人体实验;道德风险;集体机会主义中图分类号:G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680(200701010604道德风险是上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概念,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人体实验是以人体作为受试对象,用科学的实验手段,有控制地对受试者进行考察和研究的医学行为和过程.它是新药研制进入临床大规模实际应用前期必须完成的重要步骤,对于了解掌握新药疗效和毒副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以活体人为受试者的人体试验,由于其受试对象的特殊性以及试验隐含的丰厚利润,其研究道德风险问题日趋显现.一隐藏知识与不对称信息博弈隐藏知识,即有些信息只有一方当事人知道,另一方不知道,简单地说就是说谎.现在,一些受试者参与人体实验往往都是被某些卫生机构以免费体检,免费治疗的名义诱惑来的.为什么在一些医疗机构的人体实验不选择光明正大的方式进行,主要涉及到一个交易成本问题.交易成本是与人打交道的成本.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行为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交易环境可以看作是交易成本形成的制度因素,交易过程是交易者的动态博弈过程.交易环境的稳定与否,对交易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经济行为人面对交易机会时,他除了可以选择交易或不交易之外,还可以选择要采用哪一种交易方式来进行交易.这当中,预期收益对交易行为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如果存在着几种交易方式或制度安排,个人从其中所能获得的预期效用完全相同,他就不需要选择交易方式,只要选择交易或不交易就行.但是如果通过不同的交易方式所能获得的效用不同,则他一定会选择达到效用最大化的交易方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人体实验中,有的卫生研究机构以提供免费体检,免费治疗的名义,行人体实验之实.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几乎不要支付什么成本,而一旦新药试验成功,回报则相当丰厚.而对参与人体实验的受试者来说,几乎承受了实验的所有风险,却几乎没有收益.参加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人体实验,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有的甚至人死了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这当中,有未经国家药监局审批就上项目的;有未经病人知情同意,未经伦理委员会审查进行的;有的组织试药的卫生研究机构甚至根本没有伦理委员会的组织.这些卫生研究机构正是利用人体实验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完备和不对称,交易制度监管上的漏洞,获取交易博弈的优势.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参与者对特定信息的拥有不相等,一些参与者比另一些参与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威廉姆森认为,由于某些交易的特殊性使交易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掌握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偷懒,欺诈等手段获取个人利益,不完全履行合约.这种由交易的特殊性而带来的个人私利就是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它能够强化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一些人就可能利用某种有利的信息条件,如信息不完备,不对称环境,向对方说谎和欺骗,或者利用某种有利的谈判地位要挟对方,以谋取私利.在人体实验中,研究者在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存在着机会主义的短期行为倾向.在人体实验中,由于交易主体在交易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受试者对医药信息的识别,搜集,分析和处理基本上依赖于卫生研究机构所提供的信息,卫生研究机构与受试者之间对人体实验知识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由此占有信息优势的卫生研究机构就可能在追【收稿日期】20050817【作者简介】万慧进(1958一),女,浙江大学法学院思政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伦理学.106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损害对方的利益,通过隐蔽信息或采取隐蔽行为使受试者的决策行为因卫生研究机构所提供信息的缺损或行为的误导而产生错误的判断.如采取隐蔽,哄骗的手段在条件不具备或未经受试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吸引不明真象的人和病人参加人体实验;研究者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职业优势,向受试者提供虚假的信息,掩盖参加人体实验的事实,以期减少成本和为自己免责.交易双方在信息上存在的强烈不对称,使卫生研究机构的隐瞒变得轻而易举.而在目前新药临床实验管理的有关法规中,对这种隐瞒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缺少追究的意识,无形中给这种隐瞒提供了很好的保护.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些参加免费体检,免费治疗的农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参与人体实验,有的人试药前虽然也在一张纸(知情同意书)上按了手印,但是文化落差使他搞不清纸上写的内容,更不会知道相关的法规,更不知道参加这一活动具有怎样的风险,应当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在基层,就是一般的病人也未必知道对试药行为最具约束力的法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二隐藏行动与试药危险性递增隐藏行动的概念最初始于保险业,指在保险合同签约之后,投保者会缺乏动力去消除火灾或其他隐患,因为反正可以得到补偿.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于人体试验领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认为,由于人类大脑的生理局限,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备,作为经济决策者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确定,不完备性和复杂性使全面理性不可能.西蒙说:我们可以把那类考虑到活动者信息能力处理限度的理论称为有限理性论.他指出:对于人在现实世界所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而言,没有程序可供他用自己的信息处理设备来执行,从而使他发现最优解,即便最优的概念予以良好的定义也是如此.不存在之所以会这样的逻辑理由,这只是关于我们生存的世界的一种相当明显的经验事实关于世界的巨大复杂性和人天赋所具有的有限信息处理能力之间关系的一个事实.L2J第一,由于人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工具的限制,研究者不可能穷尽大自然的所有奥秘,不可能预见或控制人体实验的所有后果.这就意味着在人体实验中,即便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和伦理委员会的审查都是完美无缺的,也无法避免可能伤害的发生.因为人类迄今为止永远处在信息不完备的状态下,对过去,现在,未来,特别是对未来,即使对于已经发生的很多事情,包括我们认为是熟知的问题都有不知道,不掌握,不了解的方面,从而使自己的决策出现错误及实验非期待情况的发生.如泰国卫生部和美国医药公司在泰国推行的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计划失败,不但接受试验的2546名患者病情不见好转,残酷的是,连106名未患艾滋病的志愿人员反因接受疫苗而染上艾滋病毒!31第二,信息的搜集,处理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当研究者认为所获得的信息已经足够时,出于信息成本和收益的考虑,研究者会放弃在取得信息方面更多的努力.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研究者在信息并不充分,条件不成熟情况下做出人体实验的决定.不久前发生在地坛医院的艾滋病患者胸腺核蛋白制剂药物试验对我们就是一种警示.2003年3月,地坛医院选中34名艾滋病患者(绝大部分来自河南)来北京参加胸腺核蛋白制剂(英文缩写为TNP)药物试验.这项试验中,每位受试者都在医院接受了16针的注射,他们结束了住院回家后,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死亡了4人.此项目没有药监局的批文.这项试验的相关合作单位分别为美国纽约国际商业集团,美国病毒基因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商业集团公司提供给地坛医院的研究资料表明,此药物的基础研究动物试验(包括急毒和长毒试验)在美国已经完成,人体安全试验是在保加利亚和墨西哥完成的,试验证明了该药是安全的.该公司提供的试验数据还表明,这种药物对艾滋病患者体内的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晚期患者可能效果更好.L4但是,根据美国病毒基因公司于2004年5月24日在美国Nasdaq发布的季报显示,美国病毒基因公司目前仍在按美国药监局(FDA)的要求,进行药物试验和相关分析,并准备提交(在美国本土进行试验的)申请,申请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几个国外的第一期人体临床试验.如果申请获准,美国病毒基因公司就有望在美国本土开展第二期试验这就是说,一期试验根本没有获准在美国本土进行,全是在美国以外的地方进行的.【E京地坛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很可能是在并不完全掌握美国病毒基因公司胸腺核蛋白真相的情况下,就做出了合作的决定.三约束乏力与集体机会主义行为威廉姆森把机会主义区分为机会主义动机或倾向和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动机是经济人人格中的必然内容:既然人是自私自利的,就总是有损人利己,投机取巧的意向,这种意向变成具体的行为.就是机会主义行为.有这种意向是常态,而是否有这种行为则取决于各种因素,如制度的约束力,经济主体对这种行为风险的认识,成本一收益分析等.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个人,集体也可能按机会主义的方式行事,在制度约束力薄弱,法制不健全的环境中尤为如此.集体机会主义行为区别于个人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特征是:集体机会主义行为的实施可以借用集体的名义,使用集体的资源,以所谓集体的利益为指向.在人体实验中,许多违规的操作并不是一个人作为的,而是许多人(包括不同卫生研究部门)共同合作的结果.集体机会主义行为的危害在于:由于集体机会主义行为涉及不是个别人,又打着集体的幌子,出了事不仅可以逃避良心的谴责,而且追究起责任也可能不了了之,大家都有责任最后变成大家都没有责任,即所谓法不责众.以免费体检,免费治疗的名义实施人体实验的愈演愈烈就是一个明证.目前,实验或研究会产生高额利润的新药,进行人体实验,在发达国家要求极苛刻,成本极高,越来越难以找到自愿的参与者.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药开发中存在的费】07用增加,耗时模式及投资风险已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以美国为例,新药的研制费用平均为9亿美元,而人体试验的开销就占了40%.欧盟制药行业协会总裁,阿斯利康CEO麦奇洛这样描述新药研发:一般来说,我们往往需要从5000到1万个项目中筛选出大约250个化合物,而真正可以进入临床研究的大约只有5个,最终才有可能产生一个上市的药品.而且在上市的药品当中,只有1/3才能真正产生利润.如此算来,医药研发成功率不足1/30万,而且整个过程需要1012年的时间,花费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目前国际上每年有近50种新药问世,分摊到每个上市新药的平均研发费用约10亿美元之多.于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把目光转向中国.因为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招募到同等水平且廉价的科研人员,而且打着免费体检,免费治疗的旗号,在中国的很多落后闭塞地区非常还容易招募到几乎没有成本的试药人.他们试图通过这种非自愿的交易使新药人体实验的成本降低到最低,而不顾受试者的死活.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威胁试药人生命健康和安全,提供错误的医药临床信息,还会使人们误读人体实验的本质,将研究的价值高高地置于受试者的生命健康利益之上,从而违背人体实验造福于人类健康的初衷.四制度权威与人体实验制度的设计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表明,人理性地追求效用的最大化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的,这些约束条件很大一部分就是人们发明或创造的一系列规范,规则等制度.制度作为一种框架限制了人们行为选择的空间,影响并决定着当事人从事某一行为的预期收益与成本.当某人从事机会主义行为的预期纯收益大于其将时间及其另外的资源用于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纯收益时,此人便会选择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一些人成为机会主义者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在于由一定的制度约束条件所决定的人们的预期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异.基于此,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尽管当事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可能根除,但是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和加强制度约束来最大限度地遏制当事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因为有效的制度能够规范人们之间的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并能给当事人以恰当的惩罚,便于当事人形成比较稳定的收益与成本预期,从而降低当事人从事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成本比率,以至使机会主义行为成为一种不合算的行为.从制度的视角反观人体实验,早在2O世纪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各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制定了适用于各成员国的WHo药品临床试验规范指导原则,并于1993年颁布.1998年3月我国参照这一原则制定了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并于1999年底正式公布,2003年9月1日又重新改版,更名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CP.按国家规定,任何新药物的临床试验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1999年前的项目经由卫生部批准),所有的研究资料,包括试验药品的成分,含量等必须在国家药监局备案,否则进行人体试药是非法的.我国食品药108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GCP规定,所有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必须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即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赫尔辛基宣言是全世界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用以指导医生及其他参与者进行人体医学研究.该宣言说,医学的进步是以研究为基础的,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最终有赖于以人作为受试者的试验.在人体医学研究中,对受试者健康的考虑应优先于对科学和社会的兴趣.研究者必须知道所在国关于人体研究方面的伦理,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并且符合国际的要求.应该说,在人体实验领域,我们缺少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的权威.我国对新药临床试验的监管不到位,现实社会中对违规人体实验宽容,在一定程度上怂恿了这种行为.如果个别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开始即得到严厉惩罚,使之违规行为得不偿失,那么违规者本人在以后行动中打消机会主义念头而且其示范效应会震慑其他有机会主义念头的人.在一定的条件下,社会投入惩罚个体机会主义的资源越多,个体机会主义行为会越少.反之,如果个别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总获得宽恕,总能在违规中获得额外收益,其他理性人会效仿.制度约束出现的真空使当事人从事机会主义行为的预期收益大大增加,预期成本相对降低.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约束软化的问题,是现行某些制度安排的不合理,不完善才将当事人的理性行为引入了歧途.新制度经济学家把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并通过国家等组织正式确立的成文规则,包括宪法,成文法,正式合约等.非正式制度则是指在人们长期的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一系列约束,包括价值信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人体试验的制度设计必须从人体试验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共同完善人手.1.确立充分信息与信息开放的观念我们应当确立充分信息和完备信息的观念,受试者有权利要求获得充分而真实的信息,对那些隐瞒信息,封锁信息,歪曲信息的卫生研究机构都应受到谴责和惩罚.在一个道德完善的社会中,信息将是开放的,没有人会利用信息的优势谋求自己的特殊利益.2.建立有效的人体实验奖惩机制诚然,要绝对禁止失范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能使失范积累成为一种风潮.否则会对现今遵守规范的道德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因为道德人偏好道德产品消费的背后也往往隐藏着追逐巨大经济利益的深谋远虑.在一个道德,正义的环境中,良好的信誉,负责的行为在赢得人心的同时,也会产生丰厚的利益回报.但是,如果草率,劣质的人体实验得不到有效的惩处,由于劣质支付的成本低,市场上就会出现劣质驱除优质的现象.因此,必须需要建立有效的人体实验奖惩机制.3.增强受试者权益保障的可操作性信息的不完备和不对称使受试者在人体实验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使他们在可能遭遇的伤害面前许多无奈.虽然我国已经颁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规范第四十三条规定:申办者应对参加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提供保险,对于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或死亡的受试者承担治疗的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但是由于该规范没有具体的补偿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差.现在几乎所有试药者都没有得到保险,补偿金额也明显偏低,有的一顿误餐费就给打发了.所以,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规范应当增加受试者权益保障的具体内容减少受试者权益保障的这种不确定性,通过法律为交易当事人提供一种稳定的预期.624加强第三方监督的力度制度经济学表明,如果一种机制为了达到某种社会目标被设计出来却无法自我实施,那么就需要附加一种额外的实施机制,这样才能改变博弈形式,从而改变后果函数.所以,人体实验有必要加强第三方监督的力度.按照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人体实验的许多工作是由伦理委员会来承担的;但是,对伦理委员会的责任却没有做出相关的规定.只有权利而没有责任,拿什么为对伦理委员会伦理性提供担保.因此,国家一方面应对伦理委员会的责任做出规定,另一方面应由国家的药监部门总体负责对人体实验工作开展的监管.5.提高研究人员的科研道德素质以人为对象的科学研究除了应具备完整的实验设计,真实和全面的结果报告,诚实守信以外,还应体现对受试者的良好照顾,即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必须高于对科学和社会利益的考虑.卫生研究机构应本着对科学的求真,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事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尊重受试者,珍视他们为人类健康事业所做的贡献,不能把他们看作是获得研究数据工具,把违背他们意志,牺牲他们利益乃至生命的行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各卫生研究机构应加强对研究人员的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及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科研道德素质.【参考文献】1西蒙.现代决策理论基石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46.2西蒙.西蒙选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253.3106名志愿者染上艾滋病.荆楚网(楚天都市报综合报道),20050414.4孙展,刘溜.艾滋药物之人体试验谜团N.中国新闻周刊,20050617.5王信川,南波.试药惊魂隐藏在试药群体中的伦理质询与灰色利益J.经济,2oo4(7):4445.6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218.(责任编辑魏屹东)(上接第95页)的学者的肯定,社会学解释科学的恰当性也将会逐渐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可.当然,对于社会学解释科学的充分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第三,从科学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拉卡托斯式证明的语境的科学史研究所表现出来的局限与不足已经受到了许多批评.比如,在拉卡托斯的科学编史学思想中存在着循环论证的悖论._24J而且,在具体的科学史研究中,许多科学史家也不愿意受科学哲学的指导,而且要把提出联姻的哲学求婚者打发走.如果说科学哲学偏重于发现科学的共性的话,那么科学史则注重于探索科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背景中的个性,去研究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具体实践.也就是说,科学史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科学史家应该主要地在发现的语境中开展研究,而不能停留在证明的语境之中.因此,我们认为,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来看,夏平的思想不是对拉卡托斯的简单继承,更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