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和列斐伏尔消费理论之评析.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和列斐伏尔消费理论之评析.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和列斐伏尔消费理论之评析.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和列斐伏尔消费理论之评析.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和列斐伏尔消费理论之评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南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管理办法,我校的博士、硕士学位获 得者均须向南开大学提交本人的学位论文纸质本及相应电子版。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的管理规定。南开大学拥有在 著作权法规定范围内的学位论文使用权,即:( 1 ) 学位获得者必须按规定提交学位论文( 包 括纸质印刷本及电子版)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学位论文, 并编入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 ) 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 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等场所提供校内师生阅读,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 摘以及论文全文浏览、下载等免费信息服务;( 3 )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南开入学向教育部 指定单位提交公开的学位论文;( 4 ) 学位论文作者授权学校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学 术期刊( 光盘) 电子出版社提交规定范围的学位论文及其电子版并收入相应学位论文数据库, 通过其相关网站对外进行信息服务。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利。 非公开学位论文,保密期限内不向外提交和提供服务,解密后提交和服务同公开论文。 论文电子版提交至校图书馆网站:h t t p :2 0 2 1 1 3 2 0 1 6 1 :8 0 0 1 i n d e x h t m 。 本人承诺: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己通过论文答辩; 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纸质本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冈不同造成不良后果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遵守上述规定。本授权书签署一式两份,由研究生院和图二 s 馆留存。 作者暨授权人签字:王茜 2 0 1 0 年0 5 月1 5 日 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论文题目 马克思和列斐伏尔消费理论之评析 姓名王茜 学号 2 1 2 0 0 8 1 6 0 3答辩日期2 0 1 0 年5 月1 5 日 论文类别博士口学历硕十忍硕士专业学位口高校教师口同等学力硕士口 院系所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联系电话 1 3 9 2 0 0 9 1 7 5 5e m a i ld a is y 0 0 9 9 y a h o o c o m c a 通信地址( 邮编) :天津市南开大学两区公寓9 - a 一4 2 0 4 3 0 0 0 7 1 备注:是否批准为非公开论文否 注:本授权书适用我校授予的所有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由作者填写( 一式两份) 签字后交校图书 馆,非公开学位论文须附南开大学研究生申请非公开学位论文审批表。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 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 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酋2 0 1 0 年5 月1 5 日 非公开学位论文标注说明 根据南开大学有关规定,非公开学位论文须经指导教师同意、作者本人申 请和相关部门批准方能标注。未经批准的均为公开学位论文,公开学位论文本 说明为空白。 论文题目马克思和列斐伏尔消费理论之评析 申请密级 口限制( 2 年)口秘密( 1 0 年)口机密( 2 0 年) 保密期限 2 0 年 月日至2 0 年月 日 审批表编号批准日期 2 0 年月日 限制2 年( 最长2 年,可少于2 年) 秘密1 0 年( 最长5 年,可少于5 年) 机密2 0 年( 最长1 0 年,可少于1 0 年) 摘要 摘要 物质生产活动是马克思社会理论体系的基础。马克思指出,生产决定了社 会结构,但是,生产不是独立存在的,伴随生产而来的还有分配、交换和消费。 “消费 范畴就是随着马克思对“生产的关注而进入其研究的视野。在传统 观念里,消费概念主要属于经济学领域的范畴,其特点体现为对商品使用价值 的高度关注。到了现代社会,物质的极大丰裕导致人们开始重视精神上的各种 享受,消费行为摆脱了物的使用价值属性,商品的附加价值即它的符号价值被 提上高度。马克思从经济学的角度切入,对消费观念进行了综合性思考,展示 了其哲学的人文视角,体现出他对人的社会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 列斐伏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也是消费社会研究者 鲍德里亚的导师。在列斐伏尔看来,现代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消费受控制 的科层制社会 ,人们的消费选择被卷入到社会大众的潮流中,不受自己主观 意志的支配。当现代社会由生产社会进入消费社会以后,消费已经在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构成了社会的主导性地位。列斐伏尔认为,在消费 社会人们的消费脱离了生产,交换价值、符号价值与符号消费取代了使用价值, 并且“消费主义”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的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 了很大提高,实现了由生活必需品时代到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从现代社会 理论来看,消费概念不仅属于经济学范畴,作为人的活动之一,消费概念更是 哲学研究的对象。在“消费主义 的生活方式的冲击下,现代社会的消费活动 越来越偏离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基本内涵而附加了满足人的过度的欲求、确认 人的社会身份等内容,这种消费活动导致人自身主体性的丧失和人生命存在意 义的失落。因此,对消费现象的反思和批判,是现代许多思想家共同关注的重 要问题之一。马克思和列斐伏尔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两个代表性人物,虽然他们 分属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特别是他们有着不同的理论特性,但对他们理 论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对如何看待消费现象有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消费消费社会人的主体性人的全面发展 a b s t r a c t - 一一一一 a b s t r a c t m a t e r i a lp r o d u c t i o na c t i v i t yi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m a r x i s ts o c i a l t h e o r y m a r x 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t h ed e c i s i o no ft h es o c i a ls t r u c t u r ei sp r o d u c t i o nw h i c hi sn o te x i s t 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e x c h a n g ea n dc o n s u m p t i o nf o l l o w e d t h er e s e a r c hh o r i z o n o f c o n s u m p t i o n c o m e sw i t hm a r x sc o n c e r no n p r o d u c t i o n t h ec o n s u m p t i o n c o n c e p t i sm a i n l yb e l o n g st ot h ee c o n o m i ca r e ai nt r a d i t i o n a l l yi d e a , 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c o n c e n t r a t e so nt h eu s ev a l u e i nm o d e ms o c i e t y , t h eg r e a ta b u d a n c eo f g o o d sc a u s e d a l lk i n d so f p e o p l eb e g a nt oh i g h l i g h t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nt h es p i r i t u a le n j o y m e n t t h e c o n s u m e r sb e h a v i o rh a sg e tr i do ft h eu s e v a l u e m o r e o v e r , t h ea d d e dv a l u et h a ti s s y m b o l i cv a l u eh a sb e e np u to nh i g h l ys t a g e f r o mt h er e s e a r c ho fe c o n o m y , m a r x m a d eac o n p r e h e n s i v et h o u g h to ft h ec o n c e p to fc o n s u m p t i o nw h i c h d e m o n s t r a t e dh i s p h i l o s o p h yv i e wo fh u m a n i t i e sa n dh i sd e e p l yc o n c e r no nt h eh u m a ns 0 c i a le x i s t e n c e l e f e b v r ei sa ni m p o r t a n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w e s t e r nm a r x i s m h e i st h em e n t o ro f b a u d r i l l a r d ,w h oi st h er e s e a r c h e ro fc o n s u m p t i o ns o c i e t y i nl e f e b v r e ,sv i e w , t h e m o d e ms o c i e t yh a sb e e nd e v e l o p e di n t o t h eb u r e a u c r a t i cs o c i e t yo fc o n t r o l l e d c o n s u m p t i o n w h i c hm e a i i sp e o p l e sc o n s u m p t i o nc h o i c e sh a v eb e e ni n v o l v e di n t 0 t h et r e n do ft h eg e n e r a lp u b l i c ,w h i c hh a si n s t e a do f t h e i rs u b j e c t i v ed o m i n a t i o n w h e n t h em o d e ms o c i e t ys t e p p e df r o mt h ep r o d u c t i o n s o c i e t yi n t ot h ec o n s u m p t i o n s o c i e t y , c o n s u m p t i o nh a so c c u p i e da n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a n db e c a m et h ed o m i n a t i o n o fs o c i a ls t a t u s l e f e b v r ec o n s i d e dt h a ti nt h ec o n s u m p t i o ns o c i e t y , c o n s u m p t i o nh a s b r o k e a w a y f r o m p r o d u c t i o n e x c h a n g ev a l u e ,s y m b o l i cv a l u ea n ds y m b o l i c c o n s u m p t i o nh a sr e p l a c e dt h eu s ev a l u e m e a n w h i l e ,c o n s u m e r i s mh a sb e c o m eaw a y o f p e o p l e sl i f es t y l ea n dv a l u ei d e a s i n c ec h i n a sp o l i c yo fr e f o r ma n do p e n i n g ,t h er e f o r mo fm a r k e t i n gh a s p r o m o t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 p e o p l e s l i v i n gs t a n d a r d sh a v eg r e a t l y i m p r o v e d t h ec r ao ft r a n s i t i o n , t h a ti sf r o mc o n s u m i n gn e c e s s i t i e sg o o d st i m et ot h e d u r a b l et i m eh a sb e e na l r e a d ya c h i e v e d 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m o d e ms o c i a l t h e o r y , a so n ep a r to fp e o p l e s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c o n c e p to fc o n s u m p t i o ni sn o to n l y b e l o n g st ot h ef i e l do fe c o n o m yb u ta l s ot h eo b j e c to f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s t u d y b yt h e u a b s t r a c t 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o f c o n s u m e r i s m , t h ec o n s u m p t i o no fm o d e ms o c i e t yh a sm o r ea n d m o r ed e v i a t e df r o mt h eb a s i cc o n t e n to fh u m a n s o m ec o n t e n t ss u c ha st om e e t p e o p l e so v e rd e s i r e ,c o n f i r mp e o p l e ss o c i a ls t a t u sh a v eb e e na t t a c h e d t h i sb e h a v i o r l e a dt ot h el o s so fh u m a n so w ns u b j e c t i v i t ya n de x i s t e n t i a l m e a n i n go fh u m a n l i f e t h e r e f o r e ,t om a k er e f l e c t i o na n dc r i t i q u eo nc o n s u m e r sb e h a v i o ri st h ec o l n m o n i s s u e st h a tc o n c e r n e db ym a n ym o d e mt h i n k e r s m a r x a n dl e f e b v r ea r et w o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f i g u r e sw h ow o r t h yo fo u ra t t e n t i o n a l t h o u g ht h e yl i v ei nd i f f e r e n t t i m e sa n dc o n t r i e s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 yh a v ed i f f e r e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b u tt h e i r 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w i l lh e l pu st om a k ea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c o n s u m p t i o np h e n o m e n o ni nb u i l d i n g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k e yw o r d s :c o n s u m p t i o nc o n s u m e rs o c i e t yh u m a n ss u b j e c t i v i t yh u m a n s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f u l ls c a l e l l i 目录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马克思的消费理论6 第一节马克思消费理论的演进理路6 1 1 1 马克思消费理论产生的背景6 1 1 2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基本形成8 第二节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1 0 l - 2 1 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的论述1 0 1 2 2 消费与人的消费力1 3 1 2 3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1 4 1 2 4 消费活动与人的社会本质1 6 第三节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 笼罩下的消费异化的批判1 8 1 3 1 什么是商品拜物教1 8 1 3 2“商品拜物教”影响下的主体性在异化消费中的丧失2 2 第二章列斐伏尔“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 理论2 5 第一节“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 理论的提出2 5 2 1 1“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概念的来由2 5 2 1 2“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提出的社会背景2 7 2 1 3 列斐伏尔的消费思想是对马克思消费思想的继承与发展2 8 第二节“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3 0 2 2 1 消费社会的三个层次3 0 2 2 2 消费的主导性地位3 4 2 2 3 消费价值的意义维度3 6 第三节“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理论的意义3 8 2 3 1 对消费主义的批判3 8 2 3 2 对马克思消费理论的拓展4 0 第三章对马克思与列斐伏尔消费理论的比较分析4 3 第一节马克思与列斐伏尔相遇的内在联系4 3 i v 目录 3 1 1 恢复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其共同的理论本色4 3 3 1 2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其相同理论出发点4 5 3 1 3 对消费异化的批判扬弃是其一致的理论诉求4 7 第二节对马克思与列斐伏尔的内在差异分析5 0 3 2 1 社会背景的不同5 0 3 2 2 理论关注的焦点不同5 2 第四章马克思与列斐伏尔消费理论的启示和现实意义5 5 第一节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启示5 5 第二节列斐伏尔消费理论的价值与局限5 9 第三节比较马克思与列斐伏尔消费理论的现实意义6 2 结论6 6 参考文献6 8 致谢7 1 个人简历7 2 v 引言 引言 一、本文的选题缘起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马克思对于消费没有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事实上, 马克思不止在一部著作中研究过消费问题,在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就已经提到了消费概念;而在1 8 5 7 1 8 5 8 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 的一文中,马克思对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 提出了原创性的消费理论。物质生产活动是马克思社会理论体系的基础,恩格 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 8 8 8 年英文版撰写的序言中,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作了经 典的概括:“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 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 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相应 的生产方式,生产决定了社会结构,但是,生产不是独立存在的,伴随生产而 来的还有分配、交换和消费。“消费范畴就是随着马克思对“生产 的关注 而进入到他的研究视野。在马克思那里,消费不仅仅只是整个经济过程的四个 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经济过程的目的, 并且与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尽管生产与消费是经济顺利进行的两个重要的不 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生产和消费的地位并非同等重要。马克思指出:“无论我 们把生产和消费看作一个主体的活动或者许多个人的活动,它们总是表现为一 个过程的两个要素,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居于支配地 位的要素。”管从总体上来说,生产处在决定地位,消费从属于生产屈居第二位。 在马克思那里,消费不仅是经济生产过程的最基本的环节,也是人的“感性表 现 ,“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 。也就是说,马克思的消费思想除了考察消费在 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外,还考察了消费现象背后人的存在状态,因为消费 说到底是人的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实现的过程和手段。 2 0 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物质生产进入到后工业时代,经济 与生产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指引。进入消费社 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5 7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i i j 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2 页。 l 引言 会以来,消费不再是一般的经济环节,而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动 力,对消费品无穷尽的追求成了现代消费社会的风尚和潮流,对于这种社会, 列斐伏尔称其为“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 。在对这一社会的分析中列斐伏 尔将马克思应用于经济领域的生产消费理论扩大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新理解引申出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并推及到整个日 常生活意识的批判,即意识形态物化现象的批判上,接着转而分析现代日常生 活的消费异化与控制,以及对人的欲望需求的异化和符号化的伪装。列斐伏尔 指出,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已经成了资本主义统治与竞争的主战场,而不再 是被遗忘的角落;现代社会成了一个“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 ,而不是一 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的休闲社会、丰裕社会。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 社会是一个交换价值超越、脱离使用价值的社会,是一个为生产而生产而不是 为日常生活而生产的社会,这就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生活意义的消失、 现实参考系统的消失这一异化现象。列斐伏尔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对大众消费社 会的批判,他颠覆了马克思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强调了消费而不是生产的主导 作用,贬抑了劳动异化而夸张消费异化。他指出,资本主义的理性控制已经从 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日常生活已经完全异化,消费压倒了生产,日常生活 处于总体的统治和商品化之中。列斐伏尔在架空了物质生产实践概念的基础上, 试图瓦解马克思“物质生产第一性”的基本叙事逻辑,提出了“消费受控制的 科层制社会 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概念。消费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日 常生活的基本活动,但是到了现代社会,消费反倒变成了生产的手段,生产成 为目的。这种目的和手段关系的错位导致了消费主义的盛行。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基于生产消费理论在马克思理论中的重要性,学术界对之展开了深入研究。 在国外,针对西方消费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西方学者从西方社会消费现状和 自身伦理文化传统出发,对其进行了多学科多视角的阐释和有针对性的批判。 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进而对消费问题研究最为深入的当属西方马克思主义 者列斐伏尔。在国内,由于受到西方消费主义消费观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奢 侈性消费、愚昧陋俗性消费、攀比炫耀性消费、精神肤浅化消费与文化粗俗化 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引发了人之存在的价值危机和意义失落所导致的人与 2 引言 自身生命的疏远,影响到了当代人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因此, 研究消费问题,对人的发展和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 意义。基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国内学者翻译了大量关于消费的经典著作, 并且对列斐伏尔的著作如被神秘化的意识( l ac o n s c i e n c em y s t i f i e e ) , 辩证唯物主义( d i a l e c t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 ) ,日常生活批判( c r i t i q u e o fe v e r y d a y1 i f e ) 三大卷,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 e v e r y d a yl i f ei nt h e m o d e r nw o r l d ) 等重要文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日常生活批判概念最早见 于列斐伏尔与古特曼合著的被神秘化的意识一书,在书中他抨击了个人主 义的神秘性,列斐伏尔认为个人主义意识不能在个人内部的自我意识中得到解 释和批判,必须从社会角度进行批判反思,必须纳入到日常生活视野中。他在 书中首次指出,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发现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批判认识论, 开拓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上独树一帜的日常生活批判道路。辩证唯物主义 是列斐伏尔对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充分研究基础之上而著的,该 书的核心观点认为马克思一生都没有放弃人道主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其 实就是人道主义。列斐伏尔强调,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基础是 超越物质生产实践的、生命活动的总体性活动的本体论哲学,他将马克思的人 的社会生产概念过度理解为一种总体性的人的生命辩证法本体论,“人类的活 动是一种不断地回复到原来的起点,以便把握它并不断地把它提高到更高级的 水平的运动,人类是一种有着自己的未来并逐渐掌握全部未来的生物 。因此, 在他看来同常生活就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并且不断解决的机械重复的过程和充 满着创造性神奇性的瞬间。如果说被神秘化的意识一书是列斐伏尔日常生 活批判思想的源头,辩证唯物主义一书奠定了他日常生活批判的哲学方法 论基础,那么日常生活批判三大卷就是他日常生活思想的主体。在第一卷 中,列斐伏尔对哲学史上那些不关心日常生活问题的唯心主义和传统哲学进行 了猛烈的抨击,他指出日常生活思想主题既是一种对r 常生活的哲学性批判, 也是一种对那些漠不关心日常生活问题的“哲学”的批判。在第二卷中,列斐 伏尔提出了这样一个核心的观点:日常生活不再是传统社会或近代社会意义上 的一个本真与基础的领域,而变成了一个个无底的、旋转着的层次,是社会现 实中的一种临时性的、关联过程中的层次,而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在这里, 国c e h e n f il e f e b w e ,c r i t i q u eo f e v e r y d a yl i f e , v o l ,i n t r o d u c t i oe x i v - x v 圆h e n r il e f e b v r e , d i a l e c t i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 , p13 2 3 引言 日常生活被列斐伏尔划分为社会实践总体中的一个层面。现代社会的日常生 活是第三卷的提要本,是对前两卷基本观点的回顾反省、批判和完善。在现 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一书中,列斐伏尔阐述了更为细致入微、更具有穿透力的 日常生活理论。与早期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不同,他将日常生活作为现代社会 的一种主导现象与特征来批判和分析,强调了日常生活是现代社会自身所固有 的一种总体性的主导性的异化现象,日常生活与现代社会浑然一体,“日常生活 与现代性,一方装饰和掩盖另一方,泄露和遮盖着另一个整个日常性 是现代性的反( 左) 面。 在列斐伏尔中后期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里,日常生 活概念主要指消费与符号经济占主导形态的社会现象,即一个消费一文化领域。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道路可谓是独辟蹊径。他通过批判近现代社会历 史现实和相应的社会理论,从外部现实结构入手来“颠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 基础和核心概念,并进而将消费问题抬上高度,提出了“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 社会 思想。列斐伏尔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思想开辟了日常生活研究这个独立 的全新的领域,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列出了“详细的清单”。 虽然目前国内对列斐伏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尤其 是南京大学的刘怀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吴宁教授等人对列斐伏尔的思想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出版了相关著作。但由于列斐伏尔的著作主要是法文,其 英文版特别是中文版译著的数量甚少,因而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阐述某一方面的思想,对其消费思想的研究,尤其是与马克思的 消费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因此该课题具有一定的研 究价值。对马克思与列斐伏尔消费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在于:第一,对马 克思消费理论进行研究,重塑我们对消费概念的认识。从宏观角度来讲,我们 需要重视消费的地位,协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使两者的发展达到平衡。从微 观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起对人的关怀的理念。马克思 的消费理论体现出对人的社会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为我们反思当代经济社会 发展所带来的非理性消费的负面效应在理论上提供了支撑,同时在方法论上也 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作用。第二,研究列斐伏尔的消费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现 代社会的消费问题的认识。列斐伏尔这种对日常生活批判的微观视角的研究方 法能帮助我们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人们消费心理、消费思想、消费行为的转变, 从而在根本上研究消费问题。第三,通过对马克思和列斐伏尔消费理论的比较 h e n r il e v e b v r e , e v e r y d a yl i f ei nt h em o d e r nw o r l d 。p 2 4 2 5 4 引言 研究,找出他们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更深层次、更微观地去研究消费问题,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指导经济的良性快速发展。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全文由引言和四章构成。引言部分说明本文选题的缘由,概述了目前国内 对马克思和列斐伏尔消费思想研究的现状,并阐述了本文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 的意义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主要研究了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其目的是要为以下各章对消费的分 析和评价做一个理论的铺挚。本章重点分析了马克思关于消费的理论阐述,概 述马克思消费概念的内涵、关于消费的基本观点以及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 笼罩下的消费异化的批判。 第二章梳理了列斐伏尔的消费思想,重点对列斐伏尔“消费受控制的科层 制社会 思想进行了辩证地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对马克思的生产消费理论与列斐伏尔的消费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两者理论的内在关联与差异,挖掘马克思生产消费 思想的本质,探讨列斐伏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发展。 第四章对马克思与列斐伏尔消费观进行了评析,重点分析了马克思消费思 想的当代价值、列斐伏尔消费观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对马克思与列斐伏尔消 费理论的比较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有如下几点创新: 第一,虽然马克思和列斐伏尔都有各自的消费理论,但是把马克思与列斐 伏尔的消费思想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几乎还是空白,因而进行该课 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二,本论文将采取历史维度与价值维度相统一的比较分析方法,从历史 的维度和微观的层面对消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消费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论文试图跳出那种 对消费问题进行传统的单一的研究方式,而是选择从人类社会活动的整体视野 去反思消费问题,对消费问题形成一个全面而充分的认识,并将这一认识引用 到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去。 5 第一章马克思的生产消费理论 第一章马克思的消费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消费理论的演进理路 1 1 1 马克思消费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马克思没有对消费作出系统而完整的理论,这主要是由 于马克思本人没有对消费理论做出专门详细的论述。不过,虽然马克思本人很 少对消费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论述,但关于消费的思想却散见于其不同的著作中, 特别是在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 中马克思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资本论中则系统地研究 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消费的性质,消费与生产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对消费在 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作了极为全面而精辟的分析。可以说,政治经济学 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从不同的侧面体现着马克思关于消费的理论。马克思 在当时之所以关注消费问题,是基于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贫苦大众的生存状 况的关注。法学专业出身的马克思,生于1 8 1 8 年的德国,生活在1 9 世纪欧洲 的资本主义社会,那时资本主义处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掠夺时期,劳动生产 率相对落后,社会财富还相对匮乏,工人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比较低下。对于 工人而言,消费仅仅是他们维持生存的手段;对于资本家而言,消费是剥削工 人的一种手段。为了帮助贫苦大众争取自己的一些切身利益,早年曾在莱茵 报做主编的马克思试图想用他所学的法律以及掌握的哲学和历史知识帮助人 们改变被资本家剥削的状况。然而,马克思发现要改变这一状态很难,其主要 原因一方面在于人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经济状况,逆来顺受的贫苦大众 看不到他们的贫困潦倒是由于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产生的。为了让大家清醒地 认识到这一点,帮助人民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捍卫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 马克思开始致力于对经济学的研究,他试图通过对有关物质利益问题来发表自 己的看法,揭示贫困的原因,批判资本家对人们的苛刻盘剥,以维护人民群众 的利益,从而解决这一困难状态。“我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 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另 一方面,在指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马克思发现这些带有浓郁空想社会主义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i j 版社1 9 9 5 年版,第3 1 页。 6 第一章马克思的生产消费理论 空谈社会主义以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色彩的理论不仅空洞肤浅,而且会误导 工人运动的发展,而这些思想的来源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基础之上的。 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为了剖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开始钻研政治经济 学并把经济与哲学结合起来,力图通过对经济基础的研究,从根本上抨击当时 的社会制度,这也初步形成了他的消费观。马克思消费观是从对詹姆斯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批判开始的,他不仅大段地摘录穆勒的原文,而且进行 了较多的分析和评断。穆勒把“消费 分为作为生产手段的“生产性消费 和 作为生产目的的“非生产性消费 ,并指出人的需要满足属于后者。“生产性消 费本身是一种手段,即生产手段;非生产性消费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是通过 消费得到的享受,是消费前的一切活动的动机。消费随着生产的扩大而扩大, 一个人进行生产只是由于他需要拥有。” 在穆勒的文本中,对于消费与生产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 一个人进行生产只是由于他需要拥有,因而消费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拥有、占有; 第二,对商品的“需求”意味着得到某种商品的“愿望 和通过交换“拥有 某种物品,因而消费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需求的满足。在马克思看来,穆勒的这 些消费理论有其合理的论证,但他的致命错误在其消费理论的理论前提上,即 穆勒把私有制及在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异化状态视为默认前提,其结果是把生产 和消费活动的目的不是视为满足人的需要,而是看作为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 手段。马克思认为私有制下的消费活动本质上是人的异化活动的表现,在私有 制基础上,消费活动变成人与人异化的契机和表现,人的需要“根本不是一种 赋予你支配我的产品的权力的手段,倒是一种赋予我支配你的权力的手段 。 此时,马克思更为关心的是,在这些生产、交换和消费背后所隐含的人与人之 间真实的社会关系。他认为生产并不是人为了作为人的人而进行的生产,即不 是社会的生产。在马克思看来,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在本质上,消费 更是人的一种能力,是“人的实现或现实 。 从这些分析和评断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此时关注的重点之一是“消 费 现象中所包含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其中关于“人的问题。从对穆勒消费 理论的批判开始,马克思对消费问题进行了其独特的分析和研究。归纳其分散 于不同论著中的相关论述,例如( 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导言以及资本论等著作,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生产消费理论是马克思 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问题剖析和对资产阶级消费理论的批判中诞生的。马克 思也正是通过对穆勒及国民经济学关于消费问题的批判来体现他的消费观,并 以此奠定自己的消费理论基础。 1 1 2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基本形成 马克思关于消费理论的一般观点,主要集中在他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 言和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消费不仅是人的一种行为,而且还是一个动 态过程,即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消费,“在w - g - w 循环中,始极是一种商品,终极是另一种商品,后者 推出流通,转入消费。因此,在一循环的最终目的是消费,是满足需要固。 “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消费仅指生活消费,广义的消费 既包括生活消费,也包括生产消费。马克思对消费范畴的阐述是从广义上说的, 是同“生产 相关联的。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消费原材料、燃料、厂房、机 器设备等生产资料,也要消费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并通过消费而生产出物质 产品。“它包括为了生产物品所花费的一切,也包括工人的生活资料;其次是生 产操作所需的机器、工具、厂房、牲畜;最后是原料。圆在马克思那里,生产 消费其实是一种生产,只有经过生产消费才能生产出可供消费的产品。生产消 费属于生产,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处于首要地位,但是个人生活的消费在整个社 会再生产环节中也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个人消费指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 领域的消费,它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或最终目的。商品被生产出来后必须被消 费者消费掉,整个生产过程才算完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 得到实现”, 商品生产过程是否完成取决于该商品是否被消费。生产消费和个 人消费的区别,马克思在 导言中指出,“提出生产的消费 这个规定,只是为了把生产同一的消费跟原意义上的消费区别开来”。固而两者 的区别则是“后者把产品当作活的个人的生活资料来消费,而前者把产品当作 劳动即活的个人发挥作用的劳动力的生活资料来消费。因此,个人消费的产物 是消费者本身,生产消费的结果是与消费者不同的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 b 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6 7 页。 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1 7 8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1 5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2 3 卷,人民i j 版社1 9 7 9 年版,第2 0 8 页。 8 第一章马克思的生产消费理论 马克思进而指出,个人的消费也分为两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工 人的消费有两种。在生产本身中他通过自己的劳动消费生产资料,并把生产资 料转化为价值高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产品。这是他的生产消费。同时这也是购买 他的劳动力的资本家对他的劳动力的消费。另一方面,工人把购买他的劳动力 的而支付给他的货币用于生活资料:这是他的个人消费。 也就是说,个人的 消费不仅使生存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为再生产提供了可能,个人消费的目的 是为了实现生产的再继续,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工人阶级的 个人消费,在绝对必要的限度内,只是把资本用来交换劳动力的生活资料再转 化为可供资本重新剥削的劳动力。这种消费是资本家最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即工 人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可见,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论在工场、工厂等以内或 以外,在劳动过程以内或以外进行,总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圆可 以看出,马克思的消费概念实际上是人们消耗物质资料以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 的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人们生存和恢复劳动力的必不可少 的条件。对于工人阶级来讲,工人不消费就无法再生产自身,工人阶级的生活 消费,是资本家最不可少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不 仅保证他们维持自己和再生产自己,还通过生活资料的耗费来保证他们能够继 续出卖劳动力,不断重新出现在劳动市场上。“个人消费一方面保证它们维持自 己和再生产自己,另一方面通过生活资料的耗费来保证它们不断重新出现在劳 动市场上。 对于资本家来讲,消费成了他们拴牢雇佣工人的一条“看不见的 线 。“它不断迫使工人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不断使资本家能够 为了发财致富而购买劳动力过程本身必定把工人不断地当作自己劳动力的 卖者投回商品市场,并把工人自己的产品不断地转化为资本家的购买手段。 回消 费成为维系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