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论文)法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法律职业对接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法学专业论文)法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法律职业对接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法学专业论文)法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法律职业对接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法学专业论文)法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法律职业对接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法学专业论文)法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法律职业对接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 h e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e d u c a t i o n m o d eo fj u r i sm a s t e ra n d l e g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 担。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珠榆立 矽p年月2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 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 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 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 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学校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使用学位论文,或将学位论文 的内容编入相关数据库供检索;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功知俞玉 声胁年年月,挈日 导师签名: 广 毛p 协 摘要 我国的法学教育虽已开展数十年,但专业硕士的培养则起步较晚,近年才建 立起法律硕士和法学法硕为主体的专业硕士培养体系。所以,我国法学院的专业 硕士培养至今发展仍不完备,法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在与法律职业进行对接时 也并未取得足以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的法学院的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对我国目前法 学院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介绍,在全面了解其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后,通过 在多所高校法学院中开展问卷调查和对法律职业用人单位工作人员的当面访谈, 了解专业硕士及法律职业领域的用人单位对法学院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的看法, 据此分析并指出目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还将结合美国的法律硕士培养 模式,针对调查所发现的部分问题提出改良性的建议,以期对改良法学院专业硕 士培养模式与法律职业的对接现状有所助益,为达到发展完善法学教育的目的做 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法学教育,法律硕士,法学法硕,法律职业,对接 a b s t r a c t l a w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h a sd e v e l o p e ds i n c e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p e o p l e sr e p u b l i co f c h i n a b u tt h ee d u c a t i o no fj u r i sm a s t e rs t a r t e dm u c hl a t e r , a n di sn o ws t i l l i m p e r f e c t t h e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e d u c a t i o no fj u r i sm a s t e ra n dl e g a l p r o f e s s i o nh a sn o ta c h i e v e das a t i s f a c t o r yr e s u l t i nt h i st h e s i s , t h ee d u c a t i o nm o d eo fj u r i sm a s t e ri ns e v e r a lo u t s t a n d i n gi a w s c h o o l si nc h i n aw i l lb ei n t r o d u c e da n da n a l y z e d o nt h eb a s i s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b a s i cs i t u a t i o n so fe d u c a t i o nm o d e , t h ew r 赴e rh a sc o n d u c t e da n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sw e l ia sd i r e c ti n t e r v i e w , t o w a m sj u r i sm a s t e r sa n d t h es t u 仟c o n d u c t i n gi e g a ip r o f e s s i o n ,s oa st og e tab e t t e rv i e wo ft h e i ri d e a s t o w a r d st h ee d u c a t i o nm o d e t h e nr e l a t i v e q u e s t i o n sw i l ib er a i s e d b yi n t r o d u d n g t h ee d u c a t i o nm o d eo fm a t e ro fl a wj nt h eu s ,t h ew r i t e rw i l ia l s oo f f e r s u g g e s t i o n so nt h eq u e s t i o n s , i no r d e rt oi m p r o v et h ee d u c a t i o nm o d ei nc h i n aa n d f a s t e nt h ec o n n e c t i o nw i t hl e g a lp r o f e s s i o n , a n da l s om a k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e g a i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 k e y w o r d s :l e g a le d u c a t i o n ,j u r i sm a s t e r ,l e g a lp r o f e s s i o n ,c o n n e c t i o n 目录 第1 章引言1 第2 章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现状1 2 1 课程设置一2 2 1 1 中国政法大学一2 2 1 2 北京大学一2 2 1 3 人民大学2 2 1 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3 2 2 实习及毕业考核3 2 2 1 多乓j 了3 2 2 。2 毕业考核一3 第3 章针对专业硕士的问卷调查4 3 1 关于攻读专业硕士的目的4 3 2 关于就业意向4 3 3 关于就业前景5 3 4 关于对培养模式的满意度5 3 5 关于法律职业相关课程6 3 6 关于培养模式与其他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的区别6 3 7 关于实习7 3 8 关于司法考试7 3 9 关于导师9 3 1 0 关于与法学硕士的就业难度对比9 第4 章用人单位对国内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看法1 0 4 1 招聘的专业倾向1 1 4 2 招聘注重的条件ll 4 3 专业硕士教育的改进1 2 第5 章美国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l3 5 1 专业及课程设置1 3 5 1 1 康奈尔大学1 4 5 1 2 德克萨斯奥斯汀分校1 4 5 2 教学方法l5 5 2 1 判例教学1 5 5 2 2 诊所式教学1 5 5 3 考评体系1 6 5 4 职业资格1 7 第6 章法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进1 7 6 1 课程设置方面1 7 6 1 1 加强课程设置的特色1 8 6 1 2 加强课程设置执行的有效性1 9 6 2 职业技能和素养培训方面2 0 6 2 1 导师方厦2 0 6 2 2 实习方面2 1 6 2 3 职业资格方面2 2 6 2 4 毕业考评标准方面2 2 第7 章结语2 3 参考文献2 4 附录a 法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法律职业对接的问卷调查结果2 8 致谢3 3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 4 第1 章引言 我国的法学教育已开展多年,自从建国伊始就开始了高校法学领域人才的培 养,但是,我国的法律人才的培养曾经一直偏重于理论教育,从新中国成立到“文 革 结束,我国经历了一段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分离的背离法治发展规律的历 史1 。直至法律硕士专业的设置,我国法学院才正式开始了法学院专业硕士2 教育, 也产生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法律职业的对接的课题。 自1 9 9 6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公室决定在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 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8 所高等院校开设试点招收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以 来,3 法律硕士就成为了区别于法学硕士的单独专业,开始在各高校内开设。法 律硕士设立的目的就与法学硕士有所区别,并不是为了培养研究型的法律人才, 而是为了满足各类法律职业的需要,培养专业型的法律人才,因而法律硕士的培 养模式区别于法学硕士。4 在招生时,法律硕士面向有志于法律职业的非法学专 业本科毕业生,培养时也更加强调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法律职业素质的培养。 2 0 0 9 年,教育部专门下发通知,决定再次在各法学院设立区别于法律 硕士与法学硕士的新的专业,即法学法硕专业。法学法硕专业主要面向法 学本科毕业生开展招生,目的也同样是为培养专业法律人才。5 截至2 0 1 1 年,招收法律硕士高校法学院已增加到1 1 5 所6 ,法学法硕的招生院校也日 益增加,专业硕士的培养已经成为法学院硕士教育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法学院专业硕士若要达成培养专业型法律人才的宗旨,就需要在培养 模式上与法律职业进行对接,将法律硕士真正输送到法律职业中去,满足 法律职业对专业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本文就将对法律硕士培养模式和法律 职业的对接进行分析。 第2 章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法律硕士专业的学制为三年,法学法硕专业的学制一般为两年。之所以 会产生学制上的区别是由于法律硕士在本科阶段并未受到系统的法学教育,需要 在培养时进行法律和法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此基础上再对法律专业素质进行提 升。而法学法硕专业的生源本就来自于法学本科毕业生,因此已具备基础的法律 知识和法学理论基础,从而可以直接开展专业素质教育。 1 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载比较法学研究,1 9 9 6 年第2 期。 2 本文所谓法学院专业硕士包括法律硕士和法学法硕。 3 徐显明,中国法学教育状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1 2 月第1 版,3 5 2 页。 4 参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 关于法学法硕的相关信息参见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教 育部关于做好2 0 0 9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 5 数据来自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 t t d :h v z c h s i c o m c n y x m d f l s s j s p ,最后访问时间2 0 1 2 年3 月2 日。 】 2 1 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来看,法律硕士专业和法学法硕专业在不同院校均开设不同的课 程,但总体看来都是将法学基础知识与专门的法律职业素养相结合。在此将通过 介绍几所知名高校法学院对法学院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来分析法学院专业硕士 的课程设置情况。7 2 1 1 中国政法大学 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的专门课程包括十四门法学核心课程,另外开设 了法律方法论、模拟法庭、法律文书写作和法律谈判等法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以及法律职业道德类的法律职业素养培训课程。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法硕的课程 设置除基础法学理论专题讲座外就只开设了法律方法论一门与职业技能培训有 关的课程。同时,中国政法大学还为两个专业的法律硕士开设了保险法、卫生法、 财税金融法、知识产权法和涉外民商事法等强化系列课程,有针对性的提升法律 硕士在法学专门领域的知识,这无疑可以为从事不同业务领域的法律职业提供知 识积累。 2 1 2 北京大学 与中国政法大学的课程相比,北京大学的法律硕士课程设置情况又有着不同 的特点。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在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 的法律职业人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8 北京大学法律硕士的课程也包 括基础法学理论课程和各领域专门法律相关课程。北京大学的法律硕士课程设置 在教授基础法律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了判例教学、诊所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此 种方法将法律硕士的学习与案例和法律实践分析方法与技巧相结合,能够使法律 硕士的培养更多的与法律实践相结合。北京大学为法律硕士开设的各专业领域法 律课程也十分细致,细化到房地产、物业管理、能源和金融等领域,侧重领域与 中国政法大学有所不同,但同样对进入各个专业领域从事法律相关职业工作有所 助益。 2 1 3 人民大学 同样作为国内知名法学院的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的课程的开设就更为 丰富。除1 4 门基础课程之外,人民大学的法律硕士可以选修的法律职业技能培 训类的课程包括律师诉讼和非诉讼实务、国际商事合同起草与分析、外商在华投 资分析、企业上市法律规则、残疾人权益保护和研究法律诊所、对抗制庭审技能、 高级法律谈判技巧、职务犯罪侦查技能和检察学,此外还开设了法律文书和模拟 法庭等实践课程,不论从数量还是领域的广度上都显得更加丰富。人民大学为法 7 以下各院校法律硕士和法学法硕课程设置情况都来源予各院校的选课系统及培养方案。 8 徐显明,中国法学教育状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1 2 月第1 版,3 6 0 页。 2 律硕士提供的其他部门法相关选修课也涵盖了更多的部门法,并且同样对一定数 量的课程开展了判例教学。 2 1 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法学法硕的课程设置则更具特色,除开设法学基础理论 课程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2 0 1 0 年就开始利用本校的金融财会类教育资源变 革了法学法硕的培养模式,对其开设了国际金融、金融市场、货币银行学和财务 报表分析等金融财会类课程,开创出了将法律硕士与金融专业相结合的特色法学 法硕培养模式。由于金融财会类课程占用了部分学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法学 法硕专业开设的实践类课程则相对较少,只有- - f - j 模拟法庭课程。 通过对几所知名高校法学院法律硕士即法学法硕专业课程设置的了解可以 看出,几所法学院对法学院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都采用了将法学基础理论课程、 法律实践技能培训和细化的部门法课程相结合的体系。这样的体系方面是满足 教育部对基础课程开设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较为重视法律职业相关的专业技能、 专业素养和专门领域的知识储备,从形式上基本切合培养专业法律人才的宗旨。 若不论这种课程体系的实际效果,该种体系的总体设计是较为科学的,能够达到 与法律职业需求对接的效果。 2 2 实习及毕业考核 2 2 1 实习 除在校课程外,法律硕士和法学法硕专业的研究生的毕业条件还要求其在毕 业前在法律相关领域进行一定期限的实习,一般要求有6 个月左右的实习经验。 9 而实习的机会多数都需要研究生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渠道获取。此类毕业前的 实习也是法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一部分。 2 2 2 毕业考核 最终,在目前的法律硕士和法学法硕培养模式下,法学院专业硕士是否能够 顺利完成学业都需要通过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1 0 目前的法律硕士和法学法硕的培养模式总体看来是针对与法律职业对接的 需求而规划的,这种目的性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但课程体系的设置毕 竟只是培养模式的表象,培养模式所能产生的实际结果并不会仅仅因为课程设置 体系的科学性而必然得到满足,法学院专业硕士是否能从这样的培养模式中获得 能够与法律职业完善对接的研究生教育则取决于培养模式执行的实际效果和其 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对一个培养模式的评价归根到底是需要通过其产生的实 9 参见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1 0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3 际效果来进行评价,也就需要了解这种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若单纯通 过纯理论性的分析,很难对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得出准确的结论,也难免会因缺 乏足够的依据而缺乏说服力。因此,笔者在多所高校法学院的法学院专业硕士中 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这一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 第3 章针对专业硕士的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就是全方位的了解法学院专业硕士关于法律硕士和法 学法硕专业的多方面看法,既包括其对这培养模式的效用的期待,也包括其对 这一培养模式的内容和效果的看法。本次问卷调查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等十多所开设法律硕士和法学法硕专业的高校1 1 中抽取了1 0 0 名法律硕士和1 0 0 名法学法硕作为调查样本,同时也了解了数十名法学硕士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从而求得全方位的了解法学院专业硕士对自身培养模式的看法以及这种培养模 式的实效。 3 1 关于攻读专业硕士的目的 从选择攻读专业硕士的目的上来看,2 0 0 人中的6 5 选择攻读专业硕士是为 了提升在各领域的就业机会,2 5 5 的人是为了进入法律职业,有志于法学研究 及继续攻读博士的人数比例都不足1 0 。可见,在选择攻读专业硕士时,更多的 人是为了就业,并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选择攻读专业硕士时已经将就业目标定 位到法律职业。法学院专业硕士选择相关专业时都有如此明确的目的性,一方面 体现了研究生们对专业硕士的认可,认为其能够对日后进入法律职业提供帮助, 甚至可以为进入各领域的各个行业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这样的目的也要求法学 院专业硕士在规划培养模式时继续注重对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以满足广大研 究生的需求。 3 2 关于就业意向 法学院专业硕士虽然都为明确的目的而选择了相关专业,但是从其目前的就 业意向看来,情况又有所不同。相比选择攻读硕士时6 5 的人为了提升在各领域 的就业机会,在关于就业意向的调查中,只有3 0 5 的人目前没有明确的就业方 向,愿意在各领域就业,而只有4 的人的意向为非法律职业。相反,有意在法 律职业就业的人数就有了明显的增加,比例更是高达6 5 5 。1 2 这一结果与其攻 1 1 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样本来自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长沙 大学等院校的法律硕士及法学法硕。 1 2 3 4 的人希望在律师事务所就业,1 7 5 的人选择了法院检察院,各有7 的人希望从事法学教育职业和其 他法律职业。 4 读专业硕士的目的的区别可能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共同引起:第一,虽然有6 5 的人选择攻读专业硕士是为了提升在各领域的就业机会,但是法律职业始终是其 最理想的选择,因而其就业意向还是倾向于法律职业;第二,法学院的专业硕士 教育确实对促进在法律职业的就业有所助益,提升了专业硕士进入法律职业的兴 趣和信心,因而有更多的人愿意选择法律职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意向;第三,也有 可能有部分专业硕士是因为在攻读法律相关专业投入的时间成本而不得以转而 选择法律职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当然,这也同样是因为其在专业硕士培养模 式中获得了从事法律职业的技能和优势,为其选择法律职业提供了可能性。不论 究竟是由于何种原因有更多人选择了法律职业作为就业意向,如此比例的专业硕 士抱有从事法律职业的意向也就要求高校法学院在对法律专业硕士培养时对职 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更多的人选择法律职业就表达了专 业硕士对法律硕士和法学法硕专业培养效果的认可,表现出高校法律硕士培养模 式与法律职业对接的成效。 3 3 关于就业前景 为了解专业硕士的就业情况以及专业硕士对其就业前景的信心,问卷还就各 专业硕士所了解的所在专业往届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有5 0 的人了解到的 情况为其专业往届毕业生中有超过5 0 的人毕业后从事法律相关行业,有2 4 5 的了解到的情况为不足5 0 的人毕业后从事法律相关行业,另外2 5 5 的人表示 对往届就业情况不了解。这一调查结果虽不能客观的说明专业硕士毕业后从事法 律相关行业的情况,但能够表明参与调查的专业硕士所关注的就业情况及其对从 事法律职业的信心。参与调查人数的一半都认为其专业往届毕业生从事了法律职 业,就可以说明其更加关注本专业毕业生进入法律职业的情况;而其关心的就业 方向也能从侧面反映其就业意向,表明确实有更多的专业硕士对法律职业感兴趣。 同时,有更多的人认为其专业往届毕业生从事了法律职业也能够说明大部分人对 其毕业后从事法律职业有信心,反映出其对接受本专业培养后达到了自己期望的 效果。这与以上的调查结果也能够相互印证。 3 4 关于对培养模式的满意度 在专门针对专业硕士对本专业培养模式效果的满意程度的调查中,直接的结 果也证明了专业硕士们对培养模式的总体上的满意程度。有8 0 的受调查对象认 为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对其进入法律职业有实质性帮助,只有2 0 的人认为本专业 培养模式对其进入法律职业并不具有实质性帮助。这一调查结果已足够我们对法 学院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的效果保持乐观,但是2 0 不满意的群体也表明法学院 专业说是的培养并不尽如人意,在总体效用积极的情况下仍旧存在一些必须面对 的问题。在问卷中关于其他方面的调查中,这些问题也确实一一显现出来。 3 5 关于法律职业相关课程 在回答各高校的法律职业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的问题时,所得的结果似乎能 够说明高校法学院在开设法律职业相关课程方面的一些问题。2 0 0 人中,有8 7 5 的人认为其所在院校只开始了3 门以下法律职业相关课程,1 3 只有1 2 5 的人认 为其所在院校开设了4 门以上的法律职业相关课程。但是根据在本文第一部分的 介绍,几所高校的法律硕士开设的法律职业相关课程都在4 门以上,而法学法硕 开设的法律职业相关课程可能确实不足4 门。在有1 0 0 名法律硕士参加的调查中 只有2 5 人认为其高校开设的法律职业相关课程在4 门以上,这一结果确实值得 商榷。 笔者专门挑选了人民大学和政法大学两所法律硕士职业技能和素养培训课 程开设较多的院校的若干名法律硕士了解了情况,结果发现其确实认为法律职业 相关课程开设较少。院校开设的课程与其期待有所差距,虽然是法律职业相关课 程,但是有些课程在教学中仍以理论为主,并未提供与实践关联紧密的培训。更 多的高校还是沿袭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如何注释现有法 律条文,以及论述课程的体系和基本理论。1 4 所以部分专业硕士对所谓的法律职 业相关课程也就不是十分认同。而还有一部分专业硕士反映的情况则是其认为应 当选择更多的法学和法律知识相关课程,以提供更多的知识的储备,所以对法律 职业相关课程的开设不是十分重视,也并不十分了解。 因此,此项调查结果所展现的问题也就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硕士对法 律职业相关课程的实际情况并不十分满意,法律职业相关课程应当更加务实,更 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们可以切切实实从中受益,而并不仅仅将开设相 关课程作为目标;二是专业硕士的理念需要引导,既然作为专业硕士,就应当正 确的认识其与法律职业的紧密联系,也就应当重视法律职业技能的学习。从另一 个角度来说,专业硕士的理念也受到院校教学理念的影响,所以院校不仅仅要加 强对专业硕士理念的引导,还要从自身教学理念上对专业硕士的职业技能培训投 入更多的重视,从而才能让专业硕士生们感受到职业技能对其的重要性。 3 6 关于培养模式与其他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的区别 课程设置的问题也不仅限于法律职业课程的开设上。在问及法学院专业硕士 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与其他法学院研究生专业是否有很大区别时,虽然 1 填中1 2 5 认为其专业并未开设法律职业相关课程,2 2 5 认为其专业开设了1 门法律职业相关课程,另 有s 2 5 认为其专业开设了2 3 门法律职业相关课程。 1 4 罗霄,赵卢伟,“浅析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 0 1 0 年第1 期。 6 6 2 的人认为确有很大区别,但仍有3 8 的人为区别并不显著。在这一问题上大 多数人确实对法学院专业硕士教育的特色性给予了肯定,但3 8 并非可以忽视的 比例,仍有如此大的群体认为其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并不具备突出的特色足以体 现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确需进一步完善。 首先,1 4 门基础法学理论课程就在专业硕士的课程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而法学理论的学习本就是法学硕士培养模式的主要环节,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 专业硕士与法律硕士的课程设置的趋同。其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还对法学硕 士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多所高校法学院中,法学硕士的课程设置中都会包 括模拟法庭、法律文书写作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1 5 由此观之,似乎专业硕士在 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并未受到比法学硕士更多的关注,也难免让专业硕士质疑本专 业特色的鲜明性。再次,法律职业相关课程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也会导致法律硕士 对所学职业技能的不认可,而在院校提供了具有特色的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情况 下忽视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而认为本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并无特色。因此, 本项调查结果反映了法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根据专业硕士的特点而 制定更具特色化的培养模式,要将专业硕士的培养与理论型法学硕士的培养进行 必要的区别,使专业硕士能够在相对独立的培养模式下接受更能令其认可的教育。 3 7 关于实习 从实习的角度来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也存在不足。虽然有8 0 5 的受调查 对象认为其学校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其在毕业前进行实习,而且在笔者调查过的几 所高校中,毕业生都需要具备一定期限的在法律相关行业的实习经验方能毕业, 但调查显示仍有3 1 的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并未在法律相关进行过实习。这一 调查结果说明,高校法学院并不是十分重视专业硕士的实习情况,虽然制定有实 习制度,但这一制度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不论高校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培训的设 置情况究竟怎样,实习都是专业硕士获得职业培训的最直接途径,而且专业硕士 也能够通过实习加深对法律职业的了解,从而对自己的就业做出合理的规划。所 以,实习方面的不重视就会导致专业硕士无法获得足够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无法 获得足够的职业规划依据,从而影响法学院专业硕士的培养效果,给培养模式带 来缺口。 3 8 关于司法考试 众所周知,从事法律职业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司法考试保证了之后进入正 规法律职业队伍的强组织性、稳定性,有利于建立起发达的职业伦理,从而更好 坫根据对各院校法学硕士培养方案的了解,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硕士课程中都包括 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 7 的发挥其社会作用。1 6 因此,司法考试对法律职业的技能和素养也都具有检验功 效。但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法学院专业硕士教育并未对司法考试有足够的重视,有 高达7 7 5 的受调查对象都认为其所在院校的培养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并不重视 司法考试的需求。中国政法大学的方流芳教授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其他专业 的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概率不会低于法学本科毕业生。1 7 诚然,1 4 门基础法学 理论课程的设置确实与司法考试的考核内容相对应,也确实能够为参加司法考试 的同学提供对部门法的知识储备。但是,从知识结构和思路上来看,目前的课程 设置确实无法满足司法考试的需求。 司法考试是一项测试法律基础知识和处理具体法律问题能力的考试,其试题 的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法律具体规则的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判断。司法考试的考 查内容也往往是基于法律规则的知识,其考查的内容极其细致,甚至有时会细化 到某个法律条文。从对各部门法的注重程度来看,司法考试中民法、民事诉讼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分值,是司法考试的核心课程,法制史、国 际法、经济法等部门法所涉及的内容都十分有限,尤其是其中理论性的问题基本 不会出现在司法考试中。但是目前高校法学院专业硕士大部分课程教学仍然更多 的把理论作为重点,与法学硕士的教学的区别往往不是规则与理论的区别,而更 多的是基础理论和深化理论的区别。并且,在教学中,宏观的法学理论和法律规 则受到更多的重视,法律规则上的细节问题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部门法的 比例上,司法考试中的核心内容并未比其他部门法开设更多的课程进行讲授,使 得在司法考试中会涉及的知识点很容易就被忽视。可见,目前的培养模式并不能 适应司法考试的需求。当然,也并不是说专业硕士的教学必须以司法考试为纲, 完全服务于司法考试。但作为定位于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法律硕士和法学法硕专 业,若要使得培养的专业硕士能够顺利从事法律职业,就必然要在应对司法考试 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法学理论素养确实是任何一个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所不能缺少的,它为法律人 对法的准确理解和适用提供了必要基础;司法考试的结构和理念也并非完全合理, 其并不能合理的反映一个人的法律素养,考核的内容也并非能真正服务于法律职 业。虽然进入法律职业面对着这一并非合理的门槛,但为保证法学院专业硕士培 养模式与法律职业的对接,加强对司法考试需求的重视也有其必要之处。法学教 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是应该是良性互动的,法学教育要不断改革,司法考试制度本 身也要进行制度创新1 8 。 1 6 ( 法)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三联书店,2 0 0 0 年第1 版,1 0 8 页。 1 7 方流芳,“追问法学教育”,中国法学,2 0 0 8 年第6 期。 协叶秋华、韩大元、丁相顺,“建构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法学,2 0 0 3 年第2 期。 8 3 9 关于导师 在有关导师的调查中,问卷调查也征求了专业硕士们的观点。关于导师从事 实务是否会对专业硕士的职业技能培养产生积极影响的调查中,6 2 5 的人认为 导师从事实务会对自身的职业技能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专业硕士更希望 自己的导师能够从事实务,而导师对其职业技能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只有5 5 的受调查对象称其导师从事实务,另有2 7 5 的专业硕士的导师 未从事实务,而更有1 7 5 的人甚至不清楚其导师是否从事实务。5 5 的导师从 事实务在多数人需要导师从事实务以帮助自己提升职业技能的环境中可能还显 得不足,虽然导师将实务中获得的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还需要经过有效的交流 和引导,但在多数专业硕士有如此需求的情况下,至少应当尝试为专业硕士提供 更多从事实务的导师。而1 7 5 不了解导师是否从事实务的比例似乎又说明另一 个问题,即法学院专业硕士和导师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有些过于生疏,连 基本的信息都未能有效沟通。显然,这一部分导师甚至不能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 引导,即使其从事实务也不能有效的以此帮助专业硕士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素养。 所以,加强导师与专业硕士的联系成为需要的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至少在这 一基本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尝试提供更多从事实务的导师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3 1 0 关于与法学硕士的就业难度对比 在实际就业难度方面,调查似乎揭露了更为明显的问题。参与调查的2 0 0 名专业硕士中,8 2 都认为本校法学硕士从事法律职业的情况更为理想,而只有 1 8 的人认为本校的专业硕士就业更为理想。根据笔者了解,笔者所在院校的专 业硕士的就业情况总体上也不如法学硕士。1 9 此种明显的差距足以说明专业硕士 培养模式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使得本来定位于法律专业人才的专业硕士在法律 职业中的就业情况甚至无法与学术型的法学硕士相等同,这难免就让人质疑法学 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效果。 专业硕士的就业远远不及学术型硕士的就业令人满意,直接就可以表明专业 硕士的培养水平和素质不能得到法律职业领域用人单位的认可,这种不认可也势 必有其内在的原因。相比法学硕士,法律硕士的本科并非法学专业,在从事法律 职业时也就在专业背景上处于劣势。但是法律硕士的学制为三年,比一般法学硕 士都要多接受一年的研究生教育,并且从其培养模式上看,其接受的教育也定位 于基础法律知识,而不同于法学硕士的法学理论教育,着重基础法律知识的教学 应该可以弥补法律硕士在知识体系上的欠缺。而且,法律硕士还理应会接受比理 论型硕士更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教育,从而在就业方面本应比法学硕士更具优势。 1 9 信息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王军院长在专业硕士研讨会上的介绍。 9 但从法律硕士就业水平逊于法学硕士的现状来看,似乎只能说明法律硕士的培养 模式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并未带给法律硕士足以取信于用人单位的法律专业知 识,也并未给予法律硕士其足够建立优势的职业技能。这不得不让人认为法律硕 士的培养模式的初衷与最终效果至今存在差距,未能有效的将培养模式的作用发 挥出来。 而从法学法硕专业来看,其就业不像法学硕士一般尽如人意也存在相应的原 因。法学法硕专业在设置之初就招收法学硕士专业的调剂考生,吸收了不少法学 硕士的落榜考生,这一招考制度难言合理,使得法学法硕从生源上就不易取得用 人单位的信任。而法学法硕的学制也并不比法学硕士更久,在1 4 门基础法学理 论课程的基础上很难修习更多特色性的课程,难以具备相对于法学硕士的优势, 也让人不易相信其培养模式的效果。因此,法学院专业硕士进入法律职业的情况 并不如法学硕士理想都源自于培养模式效果的欠缺,以及这种欠缺导致的用人单 位的对专业硕士的普遍不信任。这似乎从根本上反映出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 不足。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法学院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了专业硕士的认可,但在效果并未能获得专业硕士的满足,也确实存在各个方面 的或大或小的种种问题。但调查问卷只能反映专业硕士的态度和看法,也并非全 面。在对培养模式的看法上,对有切身经验的专业硕士的调查能够提供可靠的依 据;而在就业相关问题上,专业硕士的观点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法学院专业硕 士的培养模式固然存在问题,但这种问题对与法律职业的对接究竟造成何种影响 还需根据用人单位的观点加以判断。对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流程而言,仅仅 考察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必须放到从法学教育到法律服务需求市场的动态 过程之中进行。2 0 为了更为合理的判断国内专业硕士与法律职业的对接,笔者又 在法律职业的各用人单位中进行了调查。 第4 章用人单位对国内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看法 在用人单位中的调查并未采取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方式,而是通过直接询问法 律职业相关的各用人单位的人事职员或有工作经验的而较:为了解人事情况的人 员而收集信息。此次调查针对1 0 名来自多所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和10 1 名来自 不同律师事务所或公司法律事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展开2 1 ,就几个主要问题征询了 他们的意见。 2 0 刘坤轮,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9 年1 2 月第1 版,4 0 页。 2 1 法院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5 所法院和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也来自于不同的3 家知名 律师事务所与2 家设有法律事务部门的公司。 1 0 4 1 招聘的专业及学历倾向 在被问及所在单位校园招聘时更倾向于哪类毕业生时,所有的用人单位都选 择了本科为法学专业的法学硕士或法律硕士,而没有任何一人选择本科为非法学 专业的法律硕士。如此一边倒的结果也正证实了专业硕士们的看法,即法学硕士 从事法律职业的情况更为理想,从而也再次凸显了用人单位对法律硕士素质和能 力的不信任,从侧面反映出其对法律硕士的培养模式的不信任。而法学法硕的相 较法律硕士就好得多,这也说明用人单位确实更加看重本科的教育背景,更倾向 于已有四年法学教育背景的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用比其他的法学院研究 生更长的学制弥补其法学基础理论上的不足并未收到明显的效果,法律硕士仍旧 在法学基础知识上储备方面不被看好,很难说这不是法律硕士法学基础理论教育 的遗憾。 国内法学院硕士就业时的认可度的对比着实差距明显,而将国内法学院硕士 和国外法学院硕士进行对比时,用人单位的意见则显得平均的多。6 0 的用人单 位更倾向于录用国内硕士,而4 0 的用人单位更倾向予录用海归硕士。虽然表面 上的差距并不十分突出,但是这组数据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全部十 名来自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都认为本单位更倾向于录用国内硕士,而十名来自 律师事务所和公司法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中有八位都认为其更倾向于录用海归硕 士,只有两位认为其所在单位偏好国内硕士。这样看来,用人单位的选择也存在 很大的差距,国内硕士能够在公检法机关获得更多的机会,而海归硕士则能在律 师事务所和公司法务部门获得更多的就业岗位。虽然用人单位还是倾向于本科为 法学专业的法学院研究生,但至少法律硕士在公检法机关更容易找到突破口,而 在律师事务所和公司法务部门则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4 2 招聘注重的条件 在关于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毕业生的条件的调查中,用人单位的选择也能显现 出明显的倾向性。5 的人认为用人单位更注重其研究生毕业院校,1 0 的认为其 用人单位更注重本科教育背景,另有2 0 的人认为其用人单位最注重个人的实际 能力与素质,而剩余6 5 的人一致认为其更在乎招聘对象的专业。在针对2 0 0 名专业硕士的调查中也涉及了这一问题,结果受调查对象中只有2 1 的认为专业 和学历更为重要,而有4 3 5 的认为个人实际能力与素养更为重要。这样看来, 专业硕士的观念与用人单位的偏好产生了偏差。这有可能是因为对专业硕士来说, 其专业已经是固定的因素,其出发点就会更关注个人能力。专业硕士与用人单位 思路的不符就需要院校为专业硕士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开展专业硕士就业市 场研究,使其能够更好的了解社会需求、岗位要求、就业预期及心理状态,2 2 从 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就业规划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而用人单位更为注重专 业的背景也再次说明只有加强专业品牌和素质的打造才能够在用人单位的人才 甄选中获得优势,要将专业硕士顺利推向法律职业而达到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目 的,就必须将法律硕士和法学法硕专业的形象树立起来,让其在与法学硕士的对 比中能够有其鲜明的优势。 4 3 专业硕士教育的改进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的用人单位对法学院专业硕士教育的成果仍比较满意, 有6 0 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都认为专业硕士的教育可以满足法律职业的需求,而 只有1 5 的人认为专业硕士教育不能满足法律职业的需求,而另外有2 5 的人并 不了解国内法律硕士教育是否能满足法律职业的需求。从满意与不满意群体的比 例来看,法学院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还是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仍旧有 2 5 的人并不了解情况的比例也表现出法学院专业硕士的特色并不够鲜明,也并 未得到足够的知悉与认可,这样的情况难免对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与法律职业的 对接产生不利的影响。此种局面还是需要通过树立法学院专业硕士特色品牌得到 解决。 从目前从总体上看专业硕士的教育仍旧能够让多数用人单位满意,但是国内 法学院专业硕士的教育在用人单位看来仍旧有明显需要改进之处,8 0 的用人单 位受调查人员认为法学院专业硕士需要加强法律实践教育,1 0 的人认为需要加 强专业硕士的法学理论教育,另有1 0 的人认为需要加强外语教育。有学者认为, 法学教育的目标是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2 3 因此,纵使法学院专业硕士 的培养总体上能够让用人单位满意,但专业硕士的实践教育仍旧与用人单位的需 求有较大差距,也就无法满足法学教育的目标。培养专业硕士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对以培养专业型法律人才的法律硕士和法学法硕来说,仍旧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的问题。 通过与2 0 位来自法律职业领域不同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沟通,虽然了解 的信息有限,但根据对几个重点问题而了解的信息来看,用人单位的意见在关键 问题上呈现出较为集中的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