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模板.doc_第1页
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模板.doc_第2页
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模板.doc_第3页
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模板.doc_第4页
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溧二高高三生物二轮复习19 专题九 生态系统 2012-3-2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A) 2.种群的数量变动(B) 3.群落的结构结构(A)4.群落的演替(B) 5.生态系统的结构(A) 6.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9.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 10.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C) 12.生态工程的原理(A)13.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应用(B)二、知识网络考点一 种群特征及数量的变化1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下降等,而“S”型曲线与“J”型曲线都只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2比较“S”型曲线与“J”型曲线(1)“J”型曲线增长率恒定不变,“S”型曲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2)“S”型曲线在t1t2时间内种群数量仍在增加,但增长率在减小。(3)渔业捕捞应在t1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左右,以保持其较快增长,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且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而害虫防治则应尽可能在t1之前进行,避免过快增加,降低农林害虫的环境容纳量是防治的根本。(4)K值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K值是不同的,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也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限制和由此引发的种内斗争以及捕食者的数量。规律方法:不同曲线中K值的表示方法,曲线中,A、B、C三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分别为K值。3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标志重捕法样方法显微计数法对象活动范围大、能力强的动物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跳蝻)和虫卵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计算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内个体总数) 求解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若已知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平均数量为N,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N400 104 稀释倍数10。注意问题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无伤害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对照自身前后已形成;浓度过大需稀释处理;吸取前需振荡摇匀;计数板使用:先盖盖玻片吸培养液滴盖玻片边缘自行渗入吸去多余培养液片刻后待沉降到室的底部观察计数;例1.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例2.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 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例3.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米2)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例4(多选)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下列正确的是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考点二、群落及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原因(1)内部环境变化(2)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人类的活动影响演替速度和方向)2.群落演替的特征:(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降低,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强;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项目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演替 过程 以裸岩为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注意:气候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可演替出树林,而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只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灌木阶段) 特点 演替缓慢 演替快速 实例裸岩、沙丘、冰川泥、火山岩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例5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该杂草地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 该杂草地群落中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 A B C D例6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例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核心要点整合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关系 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 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捕食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3生态系统的功能比较项目区别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能量流动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物质是载体,能量流动是动力。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共同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生物圈信息传递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环境多种途径信息发生生理或行为的变化(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1)能量流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主要并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各级消费者同化量摄入量粪便所含能量,即粪便所含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一段时间内某营养级能量去向除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三个最终流向外,还应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 (2)物质循环:其中的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项目碳循环存在形式无机环境中CO2、碳酸盐生物群落内有机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形式CO2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化能合成作用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化学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但机体内部如激素等信息的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例8.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例9. 下图的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G/125千克图1中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短期内将不发生变化图1中信息已体现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图1中食虫鸟与蜘蛛的关系既有竞争又有捕食关系图1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草昆虫蜘蛛蟾蜍蛇A BC D例10.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下图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b的数量增加有关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图中少一个箭头,异养生物a指向无机环境,异养生物b的代谢类型不一定相同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例1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天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能力较差,其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为是_KJ和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锐减或丧失。(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引起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恢复力稳定性越弱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和功能的协调。例12.图示中,两条虚线之间的 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 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 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 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 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考点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因不定向变异与自然定向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因此又叫生态功能。生态旅游观光、文学创作等属于直接价值,但其价值远小于间接价值。3、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最有效)、迁地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例13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例14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考点五、生态工程1、生态工程的原理理论基础内容意义举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物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及对其他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营养关系越复杂,有限资源下就可以容纳更多的生物量避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衡单纯林引起的“绿色荒漠”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与环境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即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最大数量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赤潮和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整体性原理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系统生态工程的建设,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社会和经济等系统的影响力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桑基鱼塘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保持较高的系统生产力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2、传统农业与生态农业传统农业,主要是简单的种植业。这种农业尽管不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此类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水平低,经济效益很低。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它注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作用,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多级利用,使农业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其突出优点是: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投入;收获多种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净化环境,降低人和家畜的发病率。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害虫的防治方面,进行生物防治,如培养发展害虫的天敌,以虫治虫;研制开发寄生在害虫身体的病菌(病毒)以菌治虫等,从而减少农药的用量。采取多施农家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等措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根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大力建立、推广人工生态系统,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例15“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 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C.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例16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能量的多级利用 物质循环再生 废物资源化 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A B C D例17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光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 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生态系统、菌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 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所固定的 能。3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 和 等原理4 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例18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 。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 ,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人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 、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 、 进行调控。 【巩固练习】(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题号前)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 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结合右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 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2.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 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 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8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101230141721样本33450183501126121619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3.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 -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6.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7.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8.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11.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15.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 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 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16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200398990135012901190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17.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 C. D. 18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 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 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20.图5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 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C. 流向分解者的k可悲生产这直接吸收利用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2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22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23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 绿藻上升 B. 白鲢下降 C. 水溞下降 D.乌鱼上升24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 。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 。该污染物通过 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12),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 、NaCl、H2O和琼脂。25.放牧强度可影响人工草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1是亚热带某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光合产量(净光合产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变化图,G0为不放牧,G1G3为放牧强度逐渐增强。据图回答:(1)510月份的最适放牧强度是_(从GOG3中选填),_月份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2)与放牧草地相比,8月份不放牧草地净光合产量明显偏低的原因有_(多选)。A.过多枝叶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 B.植株衰老组织较多C.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 D.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 (3)据图分析,为使牧草净光合产量维持在最水平,410月份需要采取的放牧措施是_.(4)牧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_来表示。 (5)在牧草上喷32P标记的磷肥,检测32P在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中的放射强度,结果见图2.其中A消费者处于第_营养级。 (6)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体内的32P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进入_.26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如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类似。26.回答下列、两小题。I.(7分)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发生改变。(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能力。答案:31.(21分).(7分)(1)三或第四(1分) 竞争和捕食(1分)(2)垂直结构(1分)(3)先增加后 减少,最终达到平衡(2分) 一定的自动调节(2分)解析:(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同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2)沙氏变色蜥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网蜘蛛数量先增多,后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8、答案:(1)繁殖功能下降 失去细胞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 食物链 (2)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3)群落答案:(1)G2 6 (2)A、B、C(3)4月份不放牧,510月份放牧强度保持在G2水平(4)有机物生成量(CO2的消耗量或O2生成量)(5)二(6)分解者答案:(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3)捕食 900 偏高(4)升高 下丘脑 肾小管、集合管例16、【答案】有氧和无氧(或细胞)。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5 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6 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或受损的生态系统)29(9分) (1)高 正反馈 (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净化作用 (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 (5)补水和排水 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28(海南)(8分)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1) 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4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_第三和第四_;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式_寄生_。(2) 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不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增强、不变、减弱)。(3) 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2011年安徽卷)29. II.(8分)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优异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答案(1)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