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一1 :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o m p a n y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b u s i n e s sf o r m si nt h ew o r l d i ti n v o l v e sm a n y s t a k e h o l d e r s ,h a v i n gc o m p l e x e dl e g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a n dp l a y i n g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o nt a k i n gs o c i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 a n du n s t a b l ec o m p a n y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a r ee a s yt oc a u s e l a r g ea m o u n t so fl i t i g a t i o n sa n ds o c i a li s s u e s a st h ep e r s o nc o o p e r a t i o no fl i m i t e d l i a b i l i t yc o m p a n y , h a v i n gm o r es t r i n g e n t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ns t a b l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l a r g e n u m b e r so fd o r m a n ts h a r e h o l d e r s ,h a v eas i g n i f i c a n ti m p a c to nt h es a f e t ya n de f f e c t i v e o p e r a t i o no f l l c m a n yr e a s o n sm a k ed o r m a n ts h a r e h o l d e r sb e i n g ,a n dh o w t od e f i n ei th a s n t c o n f i r my e t i nt h i sp a p e r , d o r m a n ts h a r e h o l d e r si so n et h a ti n v e s tb u te n t r u s ti tt o o t h e r sa n di s n t r e g i s t e r e d i nt h es h a r e h o l d e rr o l lo ra r t i c l e so fi n c o r p o r a t i o no r c o m p a n yr e g i s t r a t i o no ro t h e rr e g i s t e r r i n gd o c u m e n t s p e o p l ec h o o s e t ob ed o r m a n tf o r a v o i d i n gr e g u l a t i o n so rn o t n o w ,h a v ef o r m e df o u rm a j o r t h e o r i e sa b o u ti d e n t i f y i n gi t , t h e r ea r ee s s e n c e ,f o r m s ,a c t u a lc o n t r o l l e r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a n da u t h o ra g r e ew i t hf o r m s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 r ea r ef e wl a w sa b o u td o r m a n ts h a r e h o l d e r s d i s p u t e s ,a n do n l yi nt h e t h i r dj u d i c i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c o m p a n yl a wh a ss o m e ,a n dm a i n l yi n v o l v e :t h e v a l i d i t y o fd o r m a n ti n v e s t m e n t ,t h ev a l i d i t yo f s h o ws h a r e h o l d e r s d e a l i n g s h a r e h o l d e r s f i g h t sw i t h o u tw a r r a n t ,d e f e c t e di n v e s t m e n t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 r ea r es o m e s p e c i a ln o r m sm a d e db yh i g h e rp e o p l e sc o u r t h o w e v e r ,e x i s t i n gl e g i s l a t i o n s c a n tr e s o l v ea l lt h ep r o b l e m sa b o u td o r m a n t s h a r e h o l d e r s s o ,t h i sp a p e rb a s e do nb a s i ct h e o r i e sa n dn o r m s ,b yc o m m e n t i n go n e x i s t i n gt h e o r i e sa n dl e g i s l a t i o n s ,c o m b i n i n gr e l e v a n tp r i n c i p l e sa n dp r e c a u t i o n f o r r e d u c i n gd i s p u t e s ,e x p e c t st h a tw ec a nr e s o l v et h i sd i s p u t e sb e t t e ri nd i f f e r e n tm e a n s k e yw o r d s :d o r m a n ts h a r e h o l d e r s ;s h o ws h a r e h o l d e r s ;d i s p u t e sr e s o l v i n g i i i 法律硕f j 学位论文 1 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第1 章绪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从无到 有,隐名持股现象在我国公司实践中大量涌现。隐名投资行为最初存在于隐名合 伙之中。隐名合伙是指在合伙中有的合伙人不公开其姓名而仅仅出资并分配利益, 不参加合伙的经营管理活动,并且仅仅以出资为限对合伙债务承担有限责任。n 1 隐名合伙早在公司成为市场主体的最主要形式以前就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大量 存在,但始终未被法律确认。随着部分合伙组织、合伙企业发展壮大,按照公 司法规定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合伙相应地转变为隐名持股而在公司中继 续存在。不断的演变,在当前隐名持股有各种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形成 原因,且牵涉的利益主体众多,既包括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隐 名股东、显名股东与公司及其他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还包括隐名股东、显名股 东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也导致涉及隐名股东的纠纷比较多。但 是由于看法不一样、认定标准不一,使得司法实践中对隐名股东权利义务纠纷的 法律适用极不统一。各地法院在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权利义务的归属等问题上 存在不一致的处理结果。 2 0 0 5 年修订的公司法并未对隐名持股及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隐名 股东的责任制度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是于2 0 1 0 年1 2 月6 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 会通过,2 0 1 1 年2 月1 6 日正式施行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出现,使得关于隐名 持股的现象有了一定的司法依据。这对司法实践中处理隐名股东问题有了一定的 标杆,对审判结果混乱的局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帮助。但是细细研读公司法司 法解释三就会发现,它并不能解决所有涉及隐名股东的问题,且条款本身也有 让人不能明确的地方。 因此,本文选此题作为研究内容,一方面是想对当前涉及隐名股东纠纷的一 些问题理清思路,加以详细介绍、分析。另一方面是想从理论、实践各方面出发, 各个措施相辅相成,为涉及隐名股东纠纷的问题寻求更全面的解决途径,以维护 商事法律制度的效率、安全与稳定,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1 2 国内研究现状 涉及隐名股东的相关纠纷是错综而复杂的,也吸引了不少学者对其加以关注、 研究,其中主要是关于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问题。在英美法系国家,关于隐名股 东资格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以股东名册等文件来认定股东资格。如英国公司法 第2 2 条第1 款规定:“在公司章程大纲内签署对股份认购人,须当作已同意成为公 l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司的成员,并须在公司注册时作为成员记入公司的成员登记册。”比。美国示范公 司法第1 4 0 条第2 2 项规定:“股东是指股份乃以其名义注册于公司登记簿者,或 依据公司档案中股份代持人证书明确授权的股份受益权人”。d 1 在英美法系国家,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关系与我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隐名股东作为实际投资 人,通常难以行使股东权利,而显名股东则能够享受和行使比较完全的股东权利; 且其信托制度颇为成熟,股权信托也是非常普遍的商业做法,因此围绕隐名股权 的问题也基本都依信托制度得以处理。在英美法系国家涉及隐名股东的纠纷很少, 理论研究上也就少了。故在此主要是对国内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近年来关于隐名股东的文章也不少,其中包括王旭东的浅议隐名出资、田 原的试论有限责任公司中的隐名投资问题、袁利华的隐名投资问题研究、 法官周继锋:郭琳佳的公司隐名出资人的股东资格认定、律师王旭的有限责 任公司的隐名股东问题、工商局人员沈建国的隐名股东是否承担股东法律责 任、复旦大学法律硕士李卫的毕业论文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法律问题研究 等等,可以说涉及了多个行业、不同层次对此问题关心的好学者。通过仔细阅读 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笔者总结归纳有如下几点: 第一,这些年来,学者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并有大量优 秀的硕士毕业论文,呈现了学术争鸣的可喜局面。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一 定的不足:文章大多都是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研究,且零散的介绍和简单的总结 居多,深入、有新意的研究较少。在已有的著作中就内容而言,所写的基本上都 是大同小异,而且主要还是站在普及知识的角度上进行论述; 第二,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在众多的学说理论中加以选择、评论或发展, 这些学说理论又主要包括实质说、形式说、实际控制人说、区别说四种。或者从 立法的角度出发,对现有法律规范加以介绍、评析和完善。在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出来之前,现有法律规范对此问题的规定差不多都体现在公司法里的一 些临边条款,和几个地方高级人民法院的处理意见中。但不管是现有理论还是法 律规范都是注重事后的解决,没有站在整个隐名股东产生、发展、处理的高度将 各种措施事前事后的综合起来深入探讨: 第三,新的法律规定即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出来后,研究的作品还很稀少, 仅有几篇短小的文章,且不甚精湛,当然这可能受解释实施以来的时间不长、运 行的时间短或者对出台的解释较满意的影响,而且在该解释出来前,学界的研究 也确实较盛,特别是2 0 1 0 年有许多学术著作,这可能也是其中的原因。 1 3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主要内容 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较强,使得要求所有的股东都要在股东名册、公 司章程和工商登记上予以记载。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流动性较强,股票就代表 2 法律硕f 学位论文 着持有人对公司的权利,公司法一般也就对发起人的要求较严格。因此,实践中 该问题主要出现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再加上笔者的能力有限,就选定了只从有限 责任公司的隐名股东问题着手。接着在隐名股东的定义上,本文也限定在委托隐 名持股的范围内。本文希望在对隐名股东加以介绍的基础上,对各个理论加以分 析、选择、完善,对现有的规定加以介绍、评析,再通过基本理论、原则的指导 和减少隐名股东纠纷的预防措施出发,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梳理并将理论、立法、 原则、预防措施等结合起来用于解决隐名股东法律纠纷问题。 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阐明了文章的选题背景、意义以及国内的研究现状和本 文的写作思路;第二章分三部分对隐名股东进行了概述,分别是隐名股东的概念 及特征、隐名股东的成因和隐名股东的类型,在概念和特征一部分中还将隐名股 东与相关概念进行了区别。这一章主要是普及知识,使大家对该问题有个初步的 了解,并为之后的论述打好基础:第三章也是分三部分对涉及隐名股东法律纠纷 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包括第一部分的涉及隐名股东法律纠纷的类型,第二部 分的涉及隐名股东法律纠纷解决的现有理论及评析,第三部分的现行规范及分析。 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大家对涉及隐名股东纠纷的一个现状有一个了解,并加入了 自己的评析。笔者在理论上倾向于形式说,只是还需在现有形式说的基础上加以 一定补充,现有的形式说只是在纠纷出现时所应有的首要指导思想,还需补充特 殊情况下关于隐名股东显名的看法,将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进行更好的统一。而 在对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理解上,肯定了其作用,但也进行了一些质疑;第 四章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在司法实践中,在把握好现有规定的基础上,还 得有精神意指做指导,而且还得从源头出发尽量的减少隐名股东纠纷的发生,这 样才能从不同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第2 章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之界定与成因 2 1 隐名股东的概念及特征 2 1 1 隐名股东的概念 一,隐名股东源于“隐名出资”,“隐名出资这一概念缘于合伙,最早可追溯至 中世纪实行的康敏达契约( c o m m e n d a ) 。而法律意义上的隐名出资最早见于1 9 8 7 年 英国衡平法院判决的萨洛蒙一案。皮革商萨洛蒙在经营多年后,决定设立一个股 份有限公司来承继其个人事业。但根据当时英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 司必须有七位发起人,为了符合该规定,萨洛蒙就在设立公司时,将其妻子及七 名子女纳入股东范围,其中其本人持有2 0 0 0 1 股,其余股东各持l 股。但实际上其 余各股东是既未出资,也未参加公司的经营,皆为隐名股东。h 1 我国法律对隐名股东的概念还未进行明确规定,学界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而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隐名股东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陌1 第二,隐名股东是指虽然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 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投资者。哺3 第三,隐名股东是指出资人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 立公司或以他人名义出资。口, 第四,隐名股东是指不具备股东的形式特征但对公司实际出资并实际享有股 东权利的出资人。随1 第五,隐名股东发生于隐名投资的场合,是指虽然投资人实际认购出资,但 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股票( 仅指记名股票) 、出资证明书或证券结算登记机构 和工商管理机关的登记材料等却显示他人为股东的一种投资方式。阳1 第六,隐名股东是指公司中不具备股东资格的形式要件的实际出资人。n 们 上述第一种定义是从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委托关系出发定义的;第二种、 第五种和第六种定义有一定的相似度,都强调了隐名股东的两个具体特征:隐名 者实际出资和不具备一定的形式要件。只是在形式要件的表述上有不一致:第二 种是直接列出为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第五种列出为章程、股东名册、 股票( 仅指记名股票) 、出资证明书或证券结算登记机构和工商管理机关的登记材 料等,而第六种是概括为具备股东资格的形式要件;第三种定义强调了隐名的原 因;第四种定义也强调了隐名股东不具备形式要件而实际出资的特征,但直接下 结论说明了隐名股东享有股东权利。综合诸家观点,各取所长,笔者认为,隐名 4 法律硕:l :学位论文 股东是指实际出资认购股份,但委托他人代为显名持有,而未被股东名册、公司 章程或工商登记等公司登记文件记载为公司股东的入。 2 1 2 隐名股东的法律特征 结合前面所讲的隐名股东的概念,隐名股东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第一,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存有协议。该协议包括书面的,也包括口头 及其他形式。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在未向公司投资前,与显名股东达成协议, 约定好报酬、权利义务分担等。而且二者之间往往是熟人甚至是亲朋好友的交情, 存有一定的信赖关系; 第二,隐名股东向公司出资或认缴出资。这是隐名股东与其他一些股东的区 别所在,如干股股东; 第三,隐名股东未被记载于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工商登记等公司登记文件 中,其相应的出资记载于与之相约的显名股东下。这是隐名股东的显要特征。隐 名股东出于各种原因不想对外或对内公示,所以选择不在公示性文件中出现。同 时,隐名股东也不一定是在所有的公示性文件中都不出现,如也可能存在公司章 程、股东名册中都有登记,而工商登记没有的情形; 第四,隐名股东实际享有全部或部分股东权利。若无享有股东权利之意,那 么就不是隐名的情形,二者之间就是简单的借贷关系。当然,隐名股东的权利往 往是要受到限制的,这受制于法律法规、公司内部规定、委托持股合同约定等因 素。 2 1 3 隐名股东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在理论界,关于隐名股东与隐名投资者、实际控制人、冒名股东、借用名义 出资人的关系是有争议的,笔者将在下面一一论述: 首先,是隐名股东与隐名投资者的关系。学界对隐名股东与隐名投资者的关 系有不同说法,有的认为隐名投资者的范围要大于隐名股东,有的认为隐名股东 其实也就是隐名投资者。口1 笔者认为隐名投资人的范围要大于隐名股东。所谓隐名投资,是指一方投资 人实际认缴、认购出资,但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投 资人显示为他人的法律现象。圆隐名投资既包括投资于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和个人 独资企业,又包括投资于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且隐名投资者无须与显名者达成 协议,也不必一定享有股东权利。它应是隐名股东的上位概念。 其次,是隐名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关系。我国 规定出资形式的要素出资,而占用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的股东 国在此借助百度百科对隐名投资的定义。 5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通过投资关系支配公司,是指实际控制人对目标公 司通过直接投资或层层注资的方式,达到直接或间接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通过 协议支配公司,是指实际控制人通过协议的安排,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生产经营活 动最终决策权的目的。其他安排则包括了某种特殊人事关系或影响力等比较复杂 的情况。3 从定义还可以看出实际控制人最本质的特点在于能够实际支配公司,且不是 公司股东,也不是一定通过在公示性文件中记载为他人而隐名的方式来达到控制 的目地。而本文所讲的隐名股东是不一定能够实际支配公司的,即使能够达到实 际支配的股份比例,却不一定会实际行使支配的权利,并且是借他人的名义而隐 名,而且有成为股东的可能,这在之后的论述中会讲到。因此,隐名股东与实际 控制人只是交叉关系而已。 再者,是隐名股东与冒名股东的关系。冒名股东是指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 和工商登记文件上被记载的出资人,包括冒名者以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名义( 死者 或虚构者) 出资并登记和盗用真实的人的名义出资并登记两种情形。n 2 1 不难看出,冒名股东和隐名股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在冒名股东中被冒名者, 其要么根本就不存在,要么就缺少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合意。根据我国公司法 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冒用他人名义出资并将该他人作为股东在公司 登记机关登记的,冒名登记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 债权人以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被冒名登记为股东的承担补足出资责任或者 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部分的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见,在实践中, 被冒名者是不被认定为公司股东的,也不用承担责任。因为如果认定不存在的人 为股东,将会因股东的缺位而导致股东权利义务无人承受,不利于维护公司团体 法律关系稳定:如果认定被盗用名义者为股东,因其既无真实出资,亦无与冒名者 的合意,不仅不符合股东的基本要件,而且将导致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n 3 3 可见, 隐名股东与冒名股东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 然后,是隐名股东与借用名义出资人的关系。借用名义出资是指出资人与他人 约定,借用他人的名义参与公司成为股东,并由实际出资人享有股东权利的行为。 n 隐名股东与借用名义出资人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有的隐名股东也是如借用名义 出资的情况,但是隐名股东的范围要大的多。隐名股东可能会放弃股东的一些权 利,如授权显名股东一些经营管理权等。 2 2 隐名股东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理论界对隐名股东作出了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根据隐名股东是否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可以分为完全隐名股东和 。这里的“公司股东”是指,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工商登记等公司登记文件中有登记的股东。 6 法律硕,f :学位论文 不完全隐名股东。在实践中,有的隐名股东将行使股东的权利完全交给显名股东, 自己置身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之外;而有的隐名股东也可能以股东的身份参 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前者就是完全隐名股东,后者就是不完全隐名股东。由于显 名股东能否行使股东权利的不同,完全隐名股东发生争议的可能要大于不完全隐 名股东。 第二,根据隐名的目的和意图不同,可以分为法律规避型隐名股东与非法律 规避型隐名股东。规避法律的情形一般是指规避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投 资领域、投资主体、投资比例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包括强制性规定和非强制性 规定;非规避法律的情形一般是指隐名股东因为不愿意公开自身的身份、经济状 况,或者出于商业秘密保守等的需要而选择成为隐名股东。规避意图的不一样可 能影响到资格的认定,影响到各方面的关系。 第三,根据隐名投资产生的时间不同,即是在公司成立时还是成立后形成, 隐名股东可以分为原始隐名股东和继受隐名股东。原始隐名股东是指,在公司设 立时,既已隐名出资或者认购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 料记载的股东却为他人。继受隐名股东则是指,在公司成立后,通过股权转让、 继承、赠与等方式隐名持有股份而成为隐名股东。 第四,根据隐名股东投资经过的中间环节的次数为标准,可以分为单级隐名 股东和复级隐名股东。隐名股东将其资产直接投向有限责任公司而记载于他人名 下,则为单级隐名股东。隐名股东并不是将其财产直接投向公司,而是将其财产 投向另外的隐名股东,该另外的隐名股东再将同类财产投向有限责任公司并记载 于他人名下,其不参与经营,只是通过协议来获取收益或者承担风险。复级隐名 股东往往导致集资诈骗、非法集资等社会风险。l i 5 j 2 3 隐名股东的成因 从严格意义上讲,隐名股东的出现都有违反法律规范的一面,因为我国公 司法规定了公司章程应当具有股东的名称或姓名,股东应在公司章程上盖章; 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应该置备股东名册,记载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规定 了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而隐名股东 在这些文件的登记上都存在瑕疵,实质为一种脱法行为。但是从主观意图上是否 为积极钻法律的空子,也是可以分为规避法律、法规和非规避法律、法规两方面 原因的。 2 3 1 规避法律、法规的原因 罗马法之法谚谓:“从事法律所禁止者,系违反法律:虽不违反法律之文字,但迂回法律趣旨者,乃脱法 行为” 7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这种原因下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情形: 第一,规避法律对投资主体的限制规定。它包括普遍意义上的限制和对特殊 群体在特殊领域的限制。前者如为保证公务员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性,我 国 上也说,资格是人与法定权利,与具有法律意义的事件之间的法律关系。 可见股东资格是股东与公司之间产生一系列关系的一根法律纽带。且这根纽带应 是固定的、唯一的,而不是摇摆不定的,不应随着内外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而区 别说中,在公司对内关系上,出于保护真实投资人的利益,遵循显名股东与隐名 股+ 东之间的契约合意,以实际出资及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作为依据,认定隐名股东 的股东资格;在公司的对外关系上,又强调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秩 序与安全,维护形式登记事项公信力,认定显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这样就使公司 的股东资格处于不确定状态,成为不同价值、不同目地的傀儡,丧失了其应有的 独立性和确定性。同时,还需要考虑的情形是,若同一个公司,同一个显名股东 与隐名股东,同时还有第三人,同时发生涉及隐名股东的内部纠纷和外部纠纷, 又该如何处理呢? 比如显名股东将股权私自转让给第三人,隐名股东知道后不依, 一方面既要求将自己显名,成为真正的股东,另一方面又要求撤掉之前的转让行 为。这种情况下,是否应按区别说一个事件做两种不同的资格认定呢? 显然是行 不通的。 其次,内部关系纠纷与外部关系纠纷的区分问题。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有 的学者是这么认为的,涉及公司内部关系的纠纷,主要有公司利润分配纠纷、隐 名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纠纷、对内承担责任纠纷、出资纠纷等;涉及公司外部关系 的纠纷,主要有对外被视为公司的股东主体问题、隐名股东或显名股东向外转让 股权纠纷等等。还有的学者则直接以是否涉及公司以外的第三人为标准,认为通 常情况下,当公司与公司外部人员或者公司股东与公司外部人员对股东资格发生 争议时,应当根据工商登记来确认股东资格;当股东与公司之间或者股东相互之 间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时,应优先考虑股东名册的记载。啪1 可见,对公司的内外 关系的认定也还是没有定论的。而且如前所述,有时候会存在内外法律关系交错 的时候,这时候就更难认定。笔者还认为,像股东资格的认定问题有时候既是对 内的,又是对外的,本身就具有双面性。 因此,看似完美的区别说也有不尽合理的地方,还需斟酌。 通过对上述四种学说的描述、分析,笔者更倾向于形式说,英美法系一般也 是采取形式标准。隐名是隐名股东自己选择的存在方式,那么他就应该遵循自己 的选择,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且若没有隐名股东的冒出,公司的整个运行也是处 于正常状态,那么显名股东所被授予的权利外观是不能被随便否认的。同时,形 式说还能稳固我国的公司登记制度,保障公司法律体系的有效运行。并且形式说 并没有直接否定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所签订的协议,只是出于一种“不是自 1 6 法律硕1 :学位论文 家屋,不扫门前雪 的态度,将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二者之间的关系置之度外。 不过笔者认为,现有的形式说也确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隐名股东也确有苛 刻的一面。可以说现有的形式说是对第一阶段工作的指导,告诉我们在纠纷出现 时要按什么思路去处理。它做好了前期工作,但是忘了第二阶段的工作,缺少后 补。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一定的补充,在完成好第一阶段后,对特殊情况下的 隐名股东显名给予一定的许可,将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进行更好的统筹。 3 3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法律纠纷解决的现行规范及分析 3 3 1 我国当前的相关规定 我国现行的法律没有明确的条文对隐名股东进行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 委员会于2 0 1 0 年1 2 月6 日第1 5 0 4 次会议通过,并于2 0 1 1 年2 月1 6 日正式施行的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 ( 以下简 称 公司法解释三) 应是目前对涉及隐名股东诉讼的最高指引。下面对具体的条 款一一列出: 首先,该解释第二十五条分三款对隐名出资的效力做了规定,第一款:有限 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 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 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第二款: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 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三款: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 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 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其次,该解释第二十六条分两款对名义股东私自处分股权的效力做了规定, 第一款: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 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 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圆的规定处理;第二款: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 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 回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分别是:( 一)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 二)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o 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无处分权入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 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青动产的所有权:( 一) 受让人受让该小动产或 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 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 转让的小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 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 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1 7 有限责任公i d 隐名股东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持。 再者,该解释第二十七条分两款对瑕疵出资时的责任承担给予了规定,第一 款:公司债权人以登记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其对公 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股东以其仅为名 义股东而非实际出资人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款:名义股东 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后,向实际出资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另外,我国部分高级法院也颁布了审理相关案件的意见,如上海市高级人 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司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 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 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试行) 等。内容主要涉及: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公 司以外的第三人发生争议,应当依据工商登记文件确认股东资格,优先保护包括 债权人在内的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股东之间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时,同时注重考 察有关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3 3 2 对前述规定的分析 不难发现,公司法解释三对涉及隐名股东诉讼的相关规定遵循了形式说的 观点,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之间的协议只能约束他们两者,不能及于第三方,即 使显名股东受到了损失也只能找隐名股东负责。至于隐名股东资格的显名,那是 后事,还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才成。下面笔者将对各条款一一分析。 首先,是关于解释三的第二十五条。第一款是关于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 所签协议的效力问题的规定。可以看出,虽然第一款肯定了协议的效力,但前提 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双方所签合同明确约定了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 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第二,所签合同不违反合同法第五十 二条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即未违反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关于这两个条件笔者有 两点要说,一是关于投资权益,投资权益应包括知情权、召集权、提案权、人事 权 、表决权、优先认购权、盈余分配权、股份收购请求权固、股份转让权等。那 么合同上是要约定享有全部投资权益,还是只约定享有一部分也行? 笔者认为不 一定硬要在合同上清清楚楚的写上享有全部的股东权益,只要能自此推定隐名者 有将自己作为股东的身份对待的意思就行。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双方没有约定或 者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关于举证规范分配举证责任以此确定双 方的权利义务。乜引二是从第二个条件可看出,不管是什么情况,投资的动机都是 。股东提案权是指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3 以上股东的股东,可以在股东会召开1 0 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 书面提交董事会的权利。 。即公司股东享有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即指在法定情形下,对公司股东会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所享有的要求公司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份的权 利 1 8 泫律硕f :学位论文 要纯的。所以对于为了规避法律的目的而进行的隐名投资是绝对禁止的:而对于 非规避法律型的隐名投资,虽然该条肯定了其所签合同的效力,也并不代表着就 对此提倡了。公司立法规定的是以投资或者股权的正当流转而取得股东资格,隐 名投资给交易秩序、交易安全带来的是不利,是不可能提倡的。同时,本款反过 来讲,当合同被认定无效的时候,应该是维持原有的状态,肯定名字登记在股东 名册、公司章程、工商登记上的显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的。 第二款、第三款是在第一款的基础上加以延伸的。第二款是关于投资权益发 生争议时的归属,将以实际出资为判断根据,肯定实际出资人享有争议的投资权 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投资权益是事先约好的,且实际出资人也只能向名 义股东主张,而不能向公司主张。 第三款是关于实际出资人取得股东资格的条件的规定。实际出资人要想取得 股东资格,必须有公司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这可能是借用了股东对外转股需要 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的规定。从根本上讲,这相当于是通过股权转让而取得股 东资格,而不是直接认定。但我们还要考虑一种情况,那就是若公司本来就知道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约定,甚至隐名股东本就已在公司以股东身份行事, 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再取得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吗? 笔者认为,在这种 情形下就可推定其他股东已有半数以上通过,除非有反证证明之前有半数以上股 东不同意隐名股东的存在,但未改变现状。 其次,是关于解释三的第二十六条。名义股东未经隐名股东同意,就将股权 处分的,如转让、质押等,处分是有效的,隐名股东并不能请求处分无效。但是 隐名股东有理由请求名义股东赔偿其因此所造成的损失。还需注意的是,处分的 有效还得符合物权法一百零六条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即受让人、质押权人等在 处分行为发生时是善意的,不知道隐名股东享有实际权利,且显名股东是以合理 的价格处分的,同时要办理的相关交付或登记都已经办理完毕。 关于第二十六条,笔者有一些意见。第一,“实际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 际权利为由”,这里的”实际权利”是否受该解释第二十五的约束,即“实际权利 是他与显名股东的协议中约定的,且该约定有效。笔者认为在判定时,首先就要 看实际权利是否为协议所约定,且有效,若没有或无效,就不用再继续下一步了; 第二,受让人、质押权人的善意是不知道隐名股东的存在,还是不知道隐名股东 才有权处分。因为,可能存在第三人知道隐名股东的存在,但是足够的权利外观 让其认为名义股东就像是隐名股东的代理人而拥有处分权的情况。这时算不算善 意了? 笔者认为算,善意应是不知道隐名股东才享有处分的实际权力。 再者,是关于解释三第二十七条。按时、足额出资是股东的责任,若实际出 资人未及时足额的履行出资义务,公司的债权人要求显名股东就不能清偿的部分 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显名股东应该要支付。支付后,名义 1 9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股东可以向隐名股东追偿。这也是对公司登记制度进行维护的一种表现。笔者认 为该条范围较狭小,仅规定了公司债权人请求补充赔偿的情形。若是公司及其他 股东请求名义股东补充出资并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形呢? 笔者认为也应该是参照本 条的处理方式的。 总的来说,公司法解释三对涉及隐名股东诉讼的规定既有较为概括的第二 十五条,又有具体纠纷解决的第二十六和二十七条,对隐名股东法律纠纷的解决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也并非十全十美,在分析时已进行了相应的叙述,在 此就不再赘述了。另外,从该解释还可看出,它并没有出现隐名股东的字眼,而 是从 合同法的角度来认定的。笔者认为,立法上不应明确承认隐名股东的存 在。因为真正的、没有瑕疵的股东是既具有实质要件,又具有形式要件的,且明 确承认隐名股东的存在,不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至于各高院的意见,各省大体上是一致的。从效力上讲这些意见是不及公 司法解释三的,它是各省在该解释出来之前解决此问题的一项主要依据。那么 在适用上,肯定是司法解释三优先的,只有在司法解释不及的范围内才可以 参照适用。 法律硕f :学位论文 第4 章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法律纠纷解决的建议 在前面章节中,笔者已对隐名股东纠纷解决的相关理论及立法进行了介绍并 进行了相关分析及评论。也已说到,现行的司法解释虽对涉及隐名股东法律纠纷 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裁决规范,但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在把 握好现有规定的基础上,还得有精神意指做指导,即基本理念、基本原则的指引。 另外,在做好事后法律纠纷解决的情况下,我们还得从源头出发尽量的减少隐名 股东纠纷的发生。 4 1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纠纷解决应遵循的原则 只有有了统一的原则价值指引,并从统一的司法理念出发,才能更好的统一 司法上的裁决,解决矛盾,避免冲突。笔者认为,在解决涉及隐名股东的法律纠 纷时,可考虑的原则主要有:利益平衡原则、维护公司稳定性原则、商法外观主 义原则、禁止规避法律原则四种。 4 1 1 利益平衡原则 “利益平衡”是当前在法律界的流行语,有的学者甚至还将其奉为司法裁判 的黄金方法。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是随着公司数量的剧增,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 发而出现的。之前,公司法以股东利益为重,单纯追求营利性,公司就是一种只 追逐利润的工具。而现代的公司法认为,公司作为一种法律主体的组织形式,其 在积聚财富的同时还应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即在承认股东利益与公司承担社会 责任之间存在冲突的前提下,督促公司不但应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还应平衡股 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承担起公司的社会责任。乜们至于在具体的利益 平衡上,就涉及股东、公司、管理者、雇员、债权人和其他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 了。就像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所认为的,公司经营者应该根据雇员、供应商、顾 客和所有者的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同时还要自觉遵守公共利益。口刚关于公司的 社会责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公司法就开了公司法变革之先河,于1 9 8 9 年修正其 公司法,要求公司的经营者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 s t a k e h o l d e r s ) 负责,而不 仅仅是对股东( s t o c k h o l d e r s ) 一方利益负责。n 但要注意的是,利益平衡原则 并不等于绝对消除利益冲突,绝对的利益平衡是不现实的。而且,利益平衡原则 也是在考虑股东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并不是否认公司的营利性质。 在隐名股东的问题中,涉及的关系多而复杂,既有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其 他股东以及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又有公司与公司外第三人之间的关系。涉及的各 方,如股东、公司、管理者、雇员、债权人等,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又存在着 2 1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泫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密切的利益往来。股东出资构成公司的资本,享有投资的权益,并以其出资额为 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性、营利性,拥有独立的法人人格,并以其全部 资产对外承担责任;公司的管理者组成管理机构,经营管理公司的正常运营;公 司职工各就其职;公司的债权人,与公司进行交易,其债权的实现以公司的净资 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处理隐名股东纠纷时,要综合考虑各方主体的利益,尽量 找到平衡点。既要维护公司的利益,又要保障交易制度,还得不忘了股东的利益。 而不能偏其一,更不能舍其一。 4 1 2 维护公司稳定性原则 公司是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企业形式,它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法律关 系复杂,且承担了极为重大的社会责任。公司关系不稳定,极易产生大量的诉讼 和社会问题。2 3 因此需要保持内外各方面关系的稳定。首先要维持公司内部的稳 定,只有公司本身有稳定的环境才能更好的保障运作,才能更好的保障公司外部 关系的稳定。而外部关系的稳定又能反作用于内部关系,因为在公司内部,股东 以其出资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稳定经营,股东就可以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 在谈及公司的稳定性原则时,还需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公司的人合性。“信任 为合作的润滑剂,没有任何东西比信任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信任是社会系统的 重要润滑剂,它非常有效,为人们省去了许多麻烦,因为大家都无须去揣摩他人 所说话的可信程度。 口3 1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较强的人合性,它股东人数有限,成立 的基础就在于资产的联合,注重股东个人之间的关系,重视由股东之间的信任关 系带来公司的稳定合作性。也确实因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的股东人数,较为封闭 的股权结构,股东之间的良好关系,才使得股东在聚集资金、降低交易成本、提 高运行效率等方面凸显了优势。总之,不管是从成员的融洽度,还是运作管理方 面来看,人合性都有利于公司内部的安定。 在涉及隐名股东的纠纷时也要本着这个原则。首先,不能轻易否认显名股东 及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因为,若隐名股东在实质上已作为股东的身份在公司存 在,只是在工商登记、股东名册这些文件上没有登记,且其他股东又知道其隐名 出资的事实,那么这时如果直接否认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有可能会导致公司的 经营发生动荡;另一方面,如果显名股东作为登记文件上记载的股东,在公司中 作为股东权利的享有者,不仅是在公司、还是对外都已形成了一定的定式,此时 若直接按照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约定,否定显名股东的股东资格也不利于 公司的稳定。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是必须经其他股东一半以上人数予以同意,或 者有证据证明其他股东对隐名股东之前作为实际股东存在的情况已经知晓并没有 反对。其次,若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协议违法,如投资的资金是违法所得、 隐名是为了获得关于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等,那么就既不能认定隐名股东的资格 也不能继续保持显名股东的资格。但是个别股东资格的除去并不能影响公司本身 2 2 法律硕,i :学位论文 的合法存在,只要公司还符合公司成立的基本条件,就不能解散公司,当然公司 的性质还是可以改变的,比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派遣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协议
- 10000吨巧克力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共同投资合同协议书
- 房地产交易2024买卖协议范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级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医疗设备采购合作协议样例
- 2024年定制家庭助理用工协议
- 供用电水汽合同案例
- 光学透射薄膜滤波器考核试卷
- 创业空间创新技术应用分析考核试卷
- 《门店选址策略》课件
- 私立民办初中学校项目运营方案
- 试卷印制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1+X数字营销技术应用题库
- 俄罗斯礼仪完
- 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升初)修改病句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 办税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
- 冷库是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 足软组织感染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