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老年人犯罪刑罚适用从宽论.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老年人犯罪刑罚适用从宽论.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老年人犯罪刑罚适用从宽论.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老年人犯罪刑罚适用从宽论.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老年人犯罪刑罚适用从宽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摘要 | i _ i 一i 。皇舅曼曼詈量鼍舅舅曼 我国老年人犯罪刑罚适用从宽论 专业硕士研究生:张静宇 指导教师:汪力教授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这既是改革开 放三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可喜变化,但同时又给全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 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势必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增添新的社会压力,需要在政策、制度、物 质、思想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于是,在刑法学领域,有关老年犯罪人是否应当作为特 殊的犯罪主体对待从而与普通成年人加以区别,是否应当适用特殊的刑罚制度等研究,便日 趋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文基于老年犯罪人不同于普通成年人的诸多方面,通过较为深入的对比和分析,主张 对老年犯罪人应当从宽适用刑罚。其一,现行刑法将老年犯罪人作为普通成年人对待,使得 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不平衡的审判;其二,老年犯罪人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衰弱,决定 了其在的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上应区别于普通成年人;其三,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性 原则、谦抑思想、人道主义等理论,其内涵也皆指向对老年犯罪人应从宽适用刑罚;其四, 我国立法历来存在体恤老年人的传统,而国外立法也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此外,本文在进 行论述之余,亦对老年人犯罪从宽适用刑罚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 供广大研究者参考指正。 关键词:老年人犯罪责任能力刑罚从宽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t u d yo n l e n i e n tt r e a t m e n t so f a g e d c r i m i n a li nc r i m i n a l s ,j u d g e m e n t m a j o r :c i v i la n dc o m m e r c i a ll a w t u t o r :p r o f e s s o rw a n gl i a u t h o r :z h a n gj i n g y u a b s t r a c t f o l l o w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a le c o n o m y , c h i n a h a ss t e p p e di n t ot h er a n g eo f a g i n gc o u n t r i e s t h i si n d i c a t e so u rs o c i a ll i f eh a sr e a c h e dah i g hl e v e ls i n c et h er e f o r m a n do p e np o l i c yp r o p o s e dt h i r t yy e a r sa g o ,m e a n w h i l ei tc h a l l e n g e so u rs o c i e t y t o g e t h e rw i t ha g i n gs o c i e t y , n e ws o c i a l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a n ds o c i a lp r e s s u r e sr a i s e ,w h i c h a s kf o rw e l lp r e p a r a t i o no fp o l i c y , s y s t e m ,m a t e r i a l ,t h o u g h t s ,e t c t h u si nt h ef i e l do f c r i m i n a ll a ws t u d i e s ,w h e t h e ra g i n gc r i m i n a l ss h o u l db et h es u b je c to fs p e c i a lt r e a t m e n t s a n das p e c i a lp e n a l t ys y s t e ms h o u l db ea d o p t e d , g r a d u a l l yg a i n sa t t e n t i o n b a s e do nt h ei d e at h a ta g i n gp e o p l ed i f f e rf r o mo r d i n a r ya d u l t si nm a n ya s p e c t s , i n - d e p t hc o m p a r i s o na n da n a l y s i s a r em a d e ;t h ep r e s e n tp a p e rh o l d st h a tl e n i e n t t r e a t m e n t ss h o u l db ea d o p t e di na g i n gc r i m i n a l s j u d g m e n t t h er e a s o n sl y i n gi nt h e p r o p o s a la r et h a t ,f i r s t l yw i t h o u t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a g i n gp e o p l ea n do r d i n a r yp e o p l ei t t e n d st oc a u s eu n j u s tj u d i c i a la d - j u d g m e n t ;s e c o n d l yf o l l o w i n gt h eg r a d u a l l yw e a k e n i n g o fc a p a c i t yo fd i s c e r n m e n ta n dc r i m i n a ll i a b i l i t y , t h ea g e do u g h tt ob e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 f r o mt h eo r d i n a r yi nt h ej u d g m e n to fc a p a c i t yo fc r i m i n a ll i a b i l i t y ;t h i r d l y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 so fc r i m i n a ll a w , e c o n o m y p r i n c i p l e ,o u rt r a d i t i o n a ll e n i e n tt h i n k i n g a n dh u m a n i s tt h e o r i e s ,t h ea g e ds h o u l da l s ob es p e c i a l l yt r e a t e d ;f i n a l l yl e g i s l a t i o no f c h i n ah a sb e e ns h o w i n gs o l i c i t u d et o w a r d st h ea g e d ,a n ds o m ef o r e i g ne x a m p l e sc a n a l s ob ec i t e dt oe x e m p l i f yt h ei d e a i na d d i t i o nt ot h e s ei d e a s ,s o m er e l a t i v ep r a c t i c a l s u g g e s t i o n sa r ea l s or a i s e di nt h ep r e s e n tp a p e r , e v e nt h o u g ht h e s ei d e a ss t i l ls e e m t ob e t e n t a t i v e k e yw o r d s :a g e dc r i m i n a l c a p a c i t yo fc r i m i n a ll i a b i l i t yp e n a l t y l e n i e n t i i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鲨国鲞刍叁兰圭星型! 查望鱼坠窒堡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 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 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 谢。 学位论文作者:多并舅列签字日期:2 ,口7 年曲月j 口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留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n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多钐丢乒雪 导师签名: ( 参万 签字日期: 山口7 年妒月j 矿日 签字日期:夕夕年钐月l 勿日 西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第1 章老年人犯罪概述及其刑罚适用之不足 第1 章老年人犯罪概述及其刑罚适用之不足 1 1 老年人犯罪的概念 所谓老年人犯罪,是给老年人规定一个起点年龄,将达到这个起点年龄的自 然人所实施的犯罪,统称为老年人犯罪。这是根据犯罪主体的年龄标准而划分的 犯罪类型,尽管这个标准并不能反映每个人进入老年阶段的个体差异,但却便于 研究和使用。如同青少年犯罪一样,将青少年作为犯罪主体的一个类型加以概括, 也是以年龄标准来划分的。诚然这些标准都不能体现出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 个体差异,但只有在量化出该年龄标准以后,“青少年 、“老年 等概念才具有参 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才会被全社会所认识与接受。 最早从年龄结构角度定义老年人概念的是瑞典学者桑德巴,他将老年人的起 点年龄定为5 0 周岁。此后,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对老年人的起点年龄 相继作出规定,但略有不同。“挪威、瑞典等国家规定6 7 岁以上才算老年人。1 9 5 6 年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曾将老年人的起点年龄定为6 5 岁,1 9 8 2 年联合国在不否 定6 5 岁标准的情况下又提出以6 0 岁作为老年人的起点年龄。 不过总的来说分 歧不大,起点年龄多在6 0 周岁上下。我国1 9 9 6 年l o 月1 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 0 周岁以上 的公民。 由此可见,我国法律在综合我国人口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特征随年龄 变化的基础上,将老年人的起点年龄规定为6 0 周岁。 根据不同的标准,老年人犯罪的概念还可区分为广义的老年人犯罪和狭义的 老年人犯罪。 广义的老年人犯罪,即由老年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狭义的老年人 犯罪,即身体、心理、社会生活等方面正处于老年化的过程中,从而因此引发的 犯罪行为。前者着眼于行为主体,后者着眼于行为特征。狭义的老年人犯罪包含 的范围显然较窄,它将那些由老年人实施的但并非基于老年化过程引起的犯罪排 除在外。本文所称老年人犯罪,应按广义的老年人犯罪理解。 综上所述,老年人犯罪的概念,即指年满6 0 周岁及6 0 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所 实施的犯罪。 1 2 老年人犯罪的特点 老年人犯罪,由于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康树华著:当代中国犯罪主体。北京:群众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l l 页。 o 需要说明的是,刑法学视野下的老年人并不绝对等于社会学视野下的老年人二者可以根据现实生活的具 体情况在起点年龄的划分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参见康树华著:当代中国犯罪主体,北京:群众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l1 1 - 1 1 2 页。 回笔者所谓老年人犯罪的起点年龄,应为行为人犯罪时的年龄,而不是行为人接受审判时的年龄。此与未成 年人犯罪的划分方法是一致的,若行为人犯罪时未满6 0 周岁,但审判时已满6 0 周岁,则不属于老年人犯罪。 l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第1 章老年人犯罪概述及其刑罚适用之不足 因此相对于青少年犯罪和中壮年犯罪都有较大的区别。具体而言,大致表现为以 下若干特点: 1 2 1 犯罪率相对较低 若老年人犯罪与青少年犯罪、中壮年犯罪进行横向比较,我们会发现就犯罪 率而言,老年人犯罪率还是比较低的。比如,“据1 9 8 5 年联邦德国调查,在全部 嫌疑犯中,超过6 0 岁的只有5 6 。美国的老年人犯罪只占1 2 。 回“意大利老 年人犯罪所占比例为0 9 ,英国为2 0 ,奥地利1 2 4 。” 但倘若将老年人犯罪 进行纵向比较,我们又会发现老年人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例如,“日本老年人 被逮捕人数,由1 9 7 4 年9 2 6 2 人到1 9 8 3 年1 5 8 8 0 人,增长7 0 。 我国某市关于 第一次作案时的年龄调查统计显示,6 0 岁以上者所占比例在1 9 9 3 年为0 5 ,1 9 9 6 年增长为0 6 ,到1 9 9 9 年又增长为0 7 。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浙江省的数据: 年份被抓获犯罪嫌疑人总数6 1 岁以上犯罪嫌疑人数所占比例 3 5 6 4 6 9 4 1 1 4 2 6 4 0 3 4 8 3 5 2 8 6 1 9 7 0 2 7 8 4 6 5 8 , 5 5 5 5 3 8 从以上资料来看,老年人犯罪率虽然相对较低,但无甚可喜。其上升趋势明 显,值得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中国社会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迈进老龄化的今 天,若不加以控制,老年人犯罪率的增长也许会更加出乎社会的意料。 1 2 2 犯罪手段的非暴力性 老年人犯罪由于受制于身体机能的全面衰退,可想而知实施暴力性犯罪的成 回康树华著:犯罪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f f i 版社1 9 9 6 年版。第2 8 1 页。 原载【意】切萨雷龙勃罗梭著,黄风译:犯罪人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7 7 页。转引自许章润 著:犯罪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5 6 页。 康树华著:当代中国犯罪主体,北京:群众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1 5 页。 原载同路著:犯罪调查十年一统计与分析,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3 8 页。转引自许章润 著:犯罪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5 7 页。 张应立著: 人口老年化进程中的老年犯罪问题初探以浙江省老年人犯罪为例,长春:吉林公安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 0 0 8 年第2 3 卷第l 期,第9 5 页。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公安厅历年统计,缺 9 9 9 、2 0 0 0 年度数据。 2 虬蛇卯孵毗窨:们叫”加加如加加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 章老年人犯罪概述及其刑罚适用之不足 i i 一 iii, i i- i l i 。皇皇皇 功率显然较低。因此,老年人犯罪通常采取非暴力性的手段来达到犯罪目的。而 且,即便是那些一般情况下的暴力性犯罪,在老年人犯罪中也往往以非暴力性的 手段加以实施。“例如,伪造、诈骗、侮辱、诽谤、纵火、赌博、奸淫幼女等,这 些犯罪以不需要很大体力、身体危害性较小为特征。而那些需要爆发力的故意杀 人罪、伤害罪、抢劫罪等,一般也是以不太需要体力和大幅度的活动方式进行的, 如乘被害人毫无防备或熟睡时进行犯罪。 老年人犯罪不但往往采取非暴力性的手段,而且隐蔽性较强,通常犯罪前有 周密的部署、犯罪中有镇定的节制、犯罪后有狡猾的掩饰,表现出一定的智能性。 “例如,老年性犯罪多数或基本上不使用暴力或暴力相威胁,而是诱骗或以自己 的权势、地位或教养关系相胁迫。如果案情一旦暴露,他只承认是通奸而不承认 是强奸。 笔者认为,这既与老年人相对沉稳的年龄性格不无关系,又与老年人 广阔丰富的人生阅历密不可分。 1 2 3 犯罪类型相对集中 老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财产犯罪和性犯罪两大类。资料显示,1 9 9 6 年我国老 年人犯罪中,性犯罪所占比例为4 7 4 ,财产犯罪为2 6 3 。 此两类犯罪就占当 年所有老年人犯罪案件的7 3 7 ,犯罪类型相对集中。财产犯罪主要包括盗窃、诈 骗、窝藏、赌博、贿赂等,性犯罪主要针对幼女或存在生理缺陷的妇女。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有关统计显示,此两类犯罪虽仍为老年人犯罪中 的主要类型,其突出地位已大不如前,老年人犯罪的类型在向多元化趋势发展。 以我国浙江省为例,该省1 9 9 3 年由老年人实施的犯罪中,此两类犯罪占5 4 7 ; 1 9 9 7 年为4 2 5 ;2 0 0 1 年为3 4 5 ;2 0 0 5 年为3 3 7 。由此可见,老年人犯罪在 其类型上,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社会经济水平提高 的结果,另一方面则表明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范围已越来越广。 1 2 4 犯罪形式多为单独犯罪 老年人犯罪多表现为单独作案,而在青少年犯罪和中壮年犯罪中常见的团伙 作案形式,在老年人犯罪中却极为少见。这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相对多疑、孤僻 的性格造成的,单独犯罪隐蔽性显然更高: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老年人犯罪多采取 非暴力性、智能性手段的特点,人数的增加并不必然提高犯罪的效率。不过,最 。梅传强著: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3 0 页。 圆梅传强著: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3 l 页。 圆原载脚路著:当代实证犯罪学新编犯罪规律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1 1 9 页转引自 康树华著:当代中国犯罪主体,北京:群众出版杜2 0 0 5 年版,第1 2 3 页。 张应立著:c a 口老年化进程中的老年犯罪问题初探以浙江省老年人犯罪为例,长春:吉林公安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 0 0 8 年第2 3 卷第l 期,第9 5 页。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公安厅历年统计,缺1 9 9 9 、2 0 0 0 年度数据。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第1 章老年人犯罪概述及其刑罚适用之不足 近老年人结伙犯罪的案件,也偶有见诸报端。或许共同犯罪在老年人犯罪中,永 远都不会像在青少年犯罪中那么普遍,但这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信号。 1 3 老年人犯罪的原因 1 3 1 社会原因与老年人犯罪 1 3 1 1 社会文化对老年人犯罪的影响 我们的社会文化,非常注重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然而,正如同权利和义务总是密不可分一样,老年人在被尊重和关爱的同时,也 会受到来自社会文化的束缚。财产犯罪与性犯罪之所以能够“称霸”老年人犯罪, 笔者以为与社会文化不无关系。我们的社会文化总容易把老年人排斥在物欲、性 欲之外,仿佛老年生活就应当只是闲来无事的散步、儿孙满堂的绕膝。人到老年 虽然身体的各方面机能明显衰退,但这并不影响老年人对生活有着同样丰富多彩 的追求。然而,我们的社会文化却过于将其格式化,抑制着老年人在诸多方面的 追求。比如婚姻,子女干涉老人婚姻的情况,显然要远远多于家长干涉子女婚姻 的情况。老年人的性权利在社会文化层面被严重地侵犯,又怎能奢望性犯罪在老 年人犯罪中锐减呢? 而城市老年人犯罪率明显低于农村老年人犯罪率,笔者认为 这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区域文化差异也是有关系的。城市和农村虽然都尊重和关 爱老年人,但城市老年人往往能够获得比农村老年人更为充分的经济自主性与行 为自主性。 1 3 1 2 社会适应对老年人犯罪的影响 人到老年之后由于内在与外在诸多因素的变化,往往会产生对社会的不适应 之感,这也是造成老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老年人犯罪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不适 应,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1 ) 对离休、退休不适应;生活重心的转移让部分 老年人产生空虚、失落的感觉,他们需要寻找新的兴奋点与成就感,而在此过程 中错误的选择便很可能导致犯罪。( 2 ) 对生活方式的不适应;进入老年期以后, 生活节奏逐渐放慢,生活圈子逐渐缩小,部分老年人因此感到压抑,从而有意无 意地会发泄并追求刺激,这其中难免就会有人误入其途。( 3 ) 对生活穷困的不适 应;有些老年人由于年轻时没有什么积蓄,晚年生活贫困,而每况愈下的身体条 件又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许多曾经正当的谋生渠道,此时犯罪利益便会对他们产 生很强的诱惑,趋势意志薄弱者以身示法、铤而走险。 参见康树华、石芳著: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与对策,南阳:南部学坛2 0 0 4 年第2 4 卷第l 期,第8 7 页。 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1 章老年人犯罪概述及其刑罚适用之不足 1 3 2 家庭原因与老年人犯罪 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和社会活动能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据统计,老 年人的知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 那么,老年人在家庭内部的关系也会因此产生微妙的表化。一方面,虽然中国家 庭普遍还是很尊重家中老人的,但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决策权和话语权等等还是会 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甚至挑战。老年人自身的判断能力在下降,而家庭其他成员 生活阅历不断在加强,双方难免会产生对彼此的不信任乃至排斥。这种现象在很 多家庭中都存在,只是矛盾程度的深浅不同罢了。另一方面,老年人随年龄增长 情绪变化明显,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出现强烈的情感体验、导致更多的情感需 求等。 情绪上的变化加大了老年人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产生矛盾的可能性。而老 年人相对青少年和中壮年来说,生活重心也更偏重于家庭。家庭中的摩擦与情感 的压抑,使老年人通常也很难找到其他的平台可以转移或发泄,从而又反向作用 于老年人的情绪,使之变化更为激烈。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诱发的老年人犯罪,既表现在老年人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 也表现在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俗话说,家有一老如获一宝。然而我们有些家庭 没有运用好这个“宝”,反而使之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线甚至家庭内部的定时炸弹, 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1 3 3 心理原因与老年人犯罪 众所周知,人进入老年期以后,其心理状况会随着客观因素的转变而产生不 同程度的变化。根据日本心理学家的研究,老年期的人格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 自我中心性:顽固、任性;( 2 ) 猜疑性:感觉能力衰减造成对外界认识的困难, 胡乱猜测、嫉妒乖僻;( 3 ) 保守性: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减退,导致排斥新奇的 事物、偏好旧习惯;( 4 ) 牢骚性:由于把握不住现实,总爱发牢骚、喋喋不休。 老年人心理的种种变化,又往往是引发老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以自我为中心的 老年人,通常会过分关注自己的生活与安全,惟恐受到侵害;对他人的情况却漠 不关心,甚至包括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这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极易产生人际矛 盾,进而便可能导致攻击性的违法犯罪行为。猜疑牢骚心理的老年人,通常也会 引发紧张的人际关系,并且往往伴随很强的被侵害感,从而采取预防性的犯罪行 为。但这些外界侵害一般都是他们虚拟出来的,于是在他人并无加害行为时,一 。参见梅传强著: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2 8 页。 o 参见梅传强著: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2 9 页。 o 原载【曰】井上胜也,长岛纪一著:老年心理学,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 9 8 6 年版,第1 5 8 页。转引自梅传强著: 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3 0 页。 原载吴宗宪著:论老年男性的犯罪心理,北京:政法论坛1 9 9 2 年第3 期。转引自康树华著:当代中国犯罪 主体,北京:群众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2 1 页。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1 章老年人犯罪概述及其刑罚适用之不足 些老年人意欲保护自己而首先侵害他人,却导致构成犯罪。而保守性人格的老年 人,通常会产生情绪回归现象,出现类似于未成年人的一些性格特征。此类心理 倾向的老年人,既不像一般成年人那样善于冷静、客观地认识新问题,也不像一 般未成年人那样善于积极、迅速地接受新事物。因此,他们同样容易激化矛盾放 大摩擦,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状态,进而出现犯罪或被犯罪。 1 4 老年人犯罪刑罚适用之不足 我国法律虽然没有将老年人作为特殊的犯罪主体加以区别对待,但是老年人 在生理和心理等各个方面区别于一般成年人的认识却是普遍的。当我们的法官在 对犯罪适用刑罚时,其自由心证的过程难免不会受到这种“认识 的影响。于是, 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相同的犯罪行为由老年人实施或由中壮年实施,让同一个 法官审判其审判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同一个老年人实施的同一个犯罪行为,由不 同的法官审判其审判结果可能也是不同的。然而,法官的审判是一项非常神圣而 庄严的活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是我们审判工作永恒的原则。基 于此思考,笔者对近年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部分案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我国 老年人犯罪在刑罚适用上的确可能存在某些不平衡现象。回 1 4 1 老年人犯罪纵向比较的不平衡 笔者将老年人犯罪与其他年龄主体犯罪在刑罚适用上进行了比较,以下是有 关统计结果。 表1 强奸罪刑罚适用对比统计表 强奸罪是老年人犯罪的主要犯罪类型之一。在被统计的2 6 起由老年人实施的 强奸罪中,被判无期徒刑及死刑( 包括立即执行与缓期执行) 的案例有3 起,占 总数的1 1 5 ;其余被判有期徒刑的案例,其平均刑期为6 5 年。与之相比,在被 统计的8 3 起由6 0 周岁以下行为人实施的强奸罪中,被判无期徒刑及死刑的案例 有1 1 起,占1 3 2 ;其余被判有期徒刑的案件,其平均刑期为6 6 年。两相比较 而言差别虽然不大,但在量刑上对老年人实施的强奸罪还是要略轻于对6 0 周岁以 。参见康树华著:当代中国犯罪主体,北京:群众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2 0 页。 。据以统计的案例来源于中国法院网( h t t p :n w ,曲l i n a c o u n o r g ) ,截止2 0 0 9 年2 月3 日。笔者用于统计的案例, 除犯罪既遂外也包括部分未遂、预备和中止形态。但为了便于比较,统计所用案例均为一罪单罚。不包括数 罪并罚,且不包括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6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第1 章老年人犯罪概述及其刑罚适用之不足 下行为人实施的强奸罪。 表2 诈骗罪刑罚适用对比统计表 诈骗罪是老年人犯罪的另一主要犯罪类型。在被统计的1 9 起由老年人实施的 诈骗罪( 被统计的诈骗罪均为普通诈骗罪,不包括金融诈骗罪) 中,被判无期徒 刑的案例有1 起,占总数的5 3 ;其余被判有期徒刑的案例,其平均刑期为5 6 年。与之相比,在被统计的7 4 起由6 0 周岁以下行为人实施的诈骗罪中,被判无 期徒刑的案例有3 起,占4 1 ;其余被判有期徒刑的案件,其平均刑期为6 1 年。 两相比较,在量刑上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罪同样略轻于对6 0 周岁以下行为人实施 的诈骗罪。 表3 故意杀人罪刑罚适用对比统计表一1 死刑立即执行所占比例死刑判罚中缓期执行所占比例 在被统计到的4 3 起由老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罪中,被判无期徒刑及死刑的案 例有1 2 起,占总数的2 7 9 ;其余被判有期徒刑的案例,其平均刑期为6 3 年。 与之相比,在被统计到的1 1 6 起由6 0 周岁以下行为人实施的故意杀人罪中,被判 无期徒刑及死刑的案例有5 7 起,占4 9 1 :其余被判有期徒刑的案件,其平均刑 期为8 7 年。如果说在强奸罪与诈骗罪上,对老年行为人的量刑只是略轻于其他 行为人的话,那在故意杀人罪上两者的差异就已经很明显了。此外,老年人犯故 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的几率要比6 0 周岁以下的行为人小得多。而且在 有期徒刑的判罚中,两者的平均刑期差异已接近两年半,不再显得微乎其微。在 极刑的适用上,老年人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仅占案例总数 的7 0 ;而其他年龄主体犯故意杀人罪,有2 2 4 的案件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即便在死刑判罚中,老年人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的死刑中,有6 6 7 的案件是采用 缓期执行的方式;而其他年龄主体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的死刑中,仅有4 1 1 的案 件是采用缓期执行的方式。 7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 章老年人犯罪概述及其刑罚适用之不足 暑量量曼皇曼量曼_一m m 一一 mmi i m m m l q 量 由以上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老年人犯罪适用的刑罚可能总体上 确实要轻于6 0 周岁以下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虽然我国现行刑法将老年人视为完全 刑事责任能力人,但老年人的年龄还是对审判活动产生了影响。笔者认为,既然 审判活动也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那要求审判工作独立于社会观念自然是不可能 的。现行立法没有对老年人犯罪予以从宽,但司法实践中对老年犯罪人给予或多 或少的照顾恐怕也是情理之中、实在难免。然而,问题在于根据现行刑法却并无 统一的标准可以参考,这既加重了量刑方面的不平衡,也不利用维护刑法的权威 性,更可能有损审判活动的公正性。 1 4 2 老年人犯罪横向比较的不平衡 对老年人犯罪适用的刑罚,相互之间进行比较也存在不平衡现象。抛开案件 情节对量刑的影响,行为人的高龄也影响着法官的审判。但这种影响由于缺乏法 律对法官的引导,有时候便显得差异甚大。 例如,辽宁省鞍山市宁远镇6 2 岁农民周某以糖果为诱饵,多次奸淫某7 岁少 女,构成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 5 年。与此案相似,湖南省涟源市安平镇7 6 岁 农民吴书升,以两元钱为诱饵,多次奸淫某1 1 岁少女,构成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 刑7 年。两案在过程上非常接近,且均无自首、立功等法定减刑情节,犯罪对象 也都是未满1 4 周岁的少女,但判决结果却相差很大。又如,重庆市綦江县7 0 岁 老妪傅平寿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 5 年。该案犯罪行为人因担心自己死后 其痴呆的女儿无人照顾,便无知地将其杀害。而山东省东营市6 0 岁农民李兴友, 同样是担心死后无人照顾自己痴呆的儿子,于是也将其杀害,被判处有期徒刑1 0 年。这两个案例均无自首、立功等法定减刑情节,犯罪行为人均自愿认罪,连犯 罪手段也都是致被害人溺水身亡。如此惊人相似的两个案件,在量刑上却大有不 同值得思考。 当然,审判实践中的个案差异是无法避免的,刑事立法、法官素质、审判体 制、治安形势、社会舆论等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量刑上的失衡,但促使量刑达到 平衡也是我们刑事审判所追求的目标。就上述案例来看,相似案件却得到迥异判 罚,笔者认为与犯罪人的年龄不无关系。对老年人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的认 识是共同的,对老年人有别于普通成年人的认识也是普遍的,于是两种认识在现 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下产生冲突自然就难以避免。我们虽无法肯定上述案例在量 刑上的差异就一定是由于行为人的年龄造成的,但我们也无法否认该差异就一定 与审判人员对行为人年龄的评价没有关系。既如此,与其侥幸相信老年犯罪人的 年龄不会对量刑产生影响,不如作出相关规定加以规制来避免量刑上的失衡。 。参见胡学相著:论量刑的平衡,北京:人民司法2 0 0 4 年第4 期,第3 2 页。 8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1 章老年人犯罪概述及其刑罚适用之不足 ! - - 一一一一一 - - 1 i 皇曼皇量皇曼曼曼量量曼曼皇曼皇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鲁詈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鼍量量曼量量 1 5 对老年人犯罪刑罚适用问题的提出 2 0 0 2 年1 0 月1 4 日,湖南省衡阳市汽车配件厂8 8 岁退休职工韦有德因故意杀 人罪被判处死刑,韦有德也成为中国司法史上年龄最大的死刑犯。此案的判决在 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即是否该对老年人犯罪区别对待。持否定观点的人认 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然我国刑法没有关于老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定,那么老 年人就不应当享有特殊的权利。持肯定观点的人则认为,老年人毕竟不同于普通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刑法应当对其作出特殊规定。比如著名法学家马克昌就指 出:“我国现行刑法没有关于老年人刑事责任的特殊规定。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 缺陷。 虽然我国现行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并未对老年人犯罪作出特殊规定,但通过 笔者的上述统计可以发现,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否定说和肯定说的矛盾。“不同法官 的个人社会背景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不同法官具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倾 向。”在对老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上,有些法官将老年人严格按照完全刑事责任 能力人看待,在量刑上不会加以区别;有些法官则受到老年人年龄的影响,在量 刑幅度内有所区别。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分析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是老年人的年 龄在酌定情节上影响了法官的自由心证。酌定情节“体现了该案犯罪行为的一定 社会危害性程度或犯罪人的一定人身危险性大小。 虽然现行刑法将老年人定性 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但不同法官对这部分高龄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行为的社 会危害性及自身的人身危险性( 尤其是老年人的人身危险性方面) 却有着不同的 理解。于是,老年人犯罪与其他犯罪的纵向比较显得处罚更轻,老年人犯罪之间 的横向比较显得处罚不一致,自然就无法避免。 然而,这些现象与刑法的基本原则却是相悖的。罪责相同而刑不同,难言正 义;人人平等而刑不等,难谓公平。我们虽然承认司法实践中存在个案判决上的 差异,但现行规定不但无法平衡在老年人犯罪刑罚适用上的诸多差异,反而将之 拉得更大。笔者认为,在法律对老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方面做出特殊规定以前, 这种悖论是始终都会存在的。这既阻碍了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也阻碍了我 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因此,笔者支持肯定说,认为对老年人犯罪应当做出特殊规定,从宽适用刑 罚。做出特殊规定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工作,而从宽适用刑罚也符合刑法 理论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下文将对老年人犯罪从宽适用刑罚的依据,试做更加深 入的论述。 马克昌著:犯罪通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6 9 2 7 0 页。 。汪明亮著:多维视野中的定罪量刑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5 9 页。 圆原载陈必良、莫开勤著:论犯罪情节,西安:法律科学1 9 9 5 年第2 期,第4 3 页。转引自汪明亮著:多维视 野中的定罪量刑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7 l 页。 9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2 章对老年人犯罪从宽适用刑罚的理论依据 第2 章对老年人犯罪从宽适用刑罚的理论依据 2 1 对老年人犯罪从宽适用刑罚符合其刑事责任能力 相同的犯罪行为可能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而不同的刑事责任即意味着不同 的刑事处罚。刑事责任的有无及其大小又取决于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 刑事责任的前提,多种刑事责任能力因素的总和决定刑事责任。因此,刑事责任 能力既是联接犯罪与刑罚之间的桥梁,又是衡量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尺度。 2 1 1 责任年龄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影响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承担刑事责 任的能力,其核心内容是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辨认能力,是指对于行为性质的 判别能力;控制能力,是指对于自己行为的支配能力。辨认能力要求行为人有能 力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否为刑法所禁止、所谴责、所制裁;控制能力要求行为人具 备决定自己是否以行为触犯刑法的能力。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不是判断刑事责任 能力的选择要件,二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认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具有刑事责 任能力的人,纵然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仅具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 的人,只承担与自身责任能力相适应的那部分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作为一种 客观存在,并不因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而产生,而是因为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而 使这种责任能力成为法律评价的对象,它是犯罪能力与承担责任能力的统一。 换 言之,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实施危害行为,而是由于 他们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辨认与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故法律不让他们负担全部 或部分刑事责任。 然而,刑事责任能力作为评价犯罪行为的事实之一,却并非永恒不变的。责 任年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刑事责任能力的具备、丧失、减 弱、恢复。其中,责任年龄是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 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如前所述,刑事责任能力的核心内容是辨认能力与 控制能力。但这两种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逐渐形 成的。当然,人们天生也能辨认一定的事物并控制一定的行为,但这并非刑法意 义上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要使人们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并依据这种评价 自主选择行为,务必经过一定的期间。于是,列国刑法无不规定了行为人应负刑 事责任的年龄和应当从宽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 。参见周其华著:刑事责任解读,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1 1 9 页。 圆参见陈兴良著:刑法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3 7 页。 马克昌著: 犯罪通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4 7 页。 l o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2 章对老年人犯罪从宽适用刑罚的理论依据 我国刑法第1 7 条第1 款规定:已满1 6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 现行刑法认为已满1 6 周岁的自然人,其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已经成熟,对自己行为 的性质及后果具备了完全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故应当对自己实施的一切犯罪 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第1 7 条第2 款规定:已满1 4 周岁不满1 6 周岁的人,犯故意 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现行刑法认为已满1 4 周岁不满1 6 周岁的自然人,虽然 生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但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能对以上 八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作出判断,故应当对自己实施的以上八种犯罪行为承担 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1 7 条还规定了已满1 4 周岁不满1 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刑法第4 9 条规定犯罪时不满1 8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即 现行刑法认为以上年龄的自然人虽然具备其相应犯罪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 力,但这种能力相对而言还是显得较弱,故在承担刑事责任的时候也相对应当有 所减轻。至于1 4 周岁以下的自然人,由于他们的生理与心理都完全没有发育成熟, 现行刑法认为他们不具备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实施一切行为都无需承担刑 事责任。 2 1 2 老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分析 2 1 2 1 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状况 “人的生长发育分为生长发育期、发育完全期、减退期、衰退期。其中衰退 期即指6 0 或者6 5 岁以后,此阶段老化速度加快。身体中的水分减少,肌肉细胞 减少,体内细胞数目减少,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均随着 年龄的增加而出现相应的衰退。 老年人在外观上表现为动作迟缓、乏力、拙笨、 动作幅度小等特征,其活动范围越来越窄,活动方式越来越单一。老年人的各种 感觉也会发生速度不均衡的退行变化。视觉、听觉、触觉、痛觉等功能不同程度 的减退和迟钝,导致其感知觉和记忆能力出现衰退与降低。而内在神经系统的衰 老,表现为神经信息的传导时间延长,调节和支配内脏器官活动的功能下降等等: 并且大脑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甚至可能导致对信息判 断和对外界认识的错误。此外,老年人的心理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一定的变 化,主要表现为:( 1 ) 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孤独、抑郁、多疑、焦虑等情 绪越来越严重;( 2 ) 老年期中枢神经系统有过度活动的倾向和较高的唤起水平, 使其情绪体验较为强烈;( 3 ) 情感需求加重:( 4 ) 意志力减弱,表现为控制能力 原载参见张晓林著:老年人的身体变化。北京:健康2 0 0 2 年第2 期,第1 2 - 1 3 页转引自张小沽著: 老年人 犯罪从宽处罚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 0 0 7 年,第2 4 页 1 1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2 章对老年人犯罪从宽适用刑罚的理论依据 下降,尤其在性需求方面。 总之,老年人的生心机能在诸多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这既是 生命的客观规律也是社会的普遍共识,此处不赘。 2 1 2 2 老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呈渐弱趋势 刑事责任能力的核心内容是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而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 实现又有赖于健全的身体及精神活动。辨认能力是责任能力的基础,控制能力是 责任能力的关键。辨认能力需要通过神经系统、感觉系统等功能活动来加以实施, 控制能力也需要通过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活动来加以实施。老年人在这些 方面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是无庸置疑的事实,既如此其辨认能力与控制 能力势必也会受此影响呈渐弱趋势。试问渐弱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如何支撑不 变的刑事责任能力呢? 笔者看来自然是水退船低,其刑事责任能力也相应渐弱。 当然,笔者并未否定老年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相对于一般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人来说,其刑事责任能力相对弱化。 有观点认为老年人虽然在生理心理机能方面呈衰退趋势,但并不影响老年人 在刑法意义上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辨认能力和控制能 力并非空中楼阁,它们需要自然人通过身体发育和学习教育才能具备,这个过程 是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渐强的过程。相应的,“人的责任能力不仅是随着年龄增长 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随着成年人进入老年年龄阶段,其责任能力还有 一个逐渐减弱,直至衰竭的过程。 圆老年人身体状况与精神状况的衰退,显然会 影响到他们刑法意义上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这不只是仅仅遗忘当年的琐事或 放慢如今的步伐。例如,老年人视听能力下降、反应速度减缓,势必影响到他们 在交通肇事罪上的控制能力。辨认能力是对行为性质的判别能力,老年人记忆能 力和感觉能力的衰退很可能导致其对犯罪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控制能力是对自 己行为的控制能力,老年人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衰退很可能导致其对犯罪行为 无法进行控制。 也有观点认为,老年人虽在身体精神状况等方面虽呈衰退趋势,但个体间存 在差异。而且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的生心状态会越来越好, 故不能认为老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都在减弱。笔者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