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i 内 容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扩张成为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国家积极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以 来,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买方市 场的形成,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度低,三次产业内 部结构不合理等。这些弊端阻碍了我国经济健康合理的发展,因此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成 为必然。 消费不仅是推动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直接动力,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结 构和产业结构。研究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以合理的消费结构为出发点 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居民消费、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 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通过数据验 证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并根据我国目前的消费结构现状和产业结构现状, 提出了优化消费结构以此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建议和措施。 文章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二部分定量研究了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和现状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和现状。 第三部分定量研究了 消费变动对生产的影响。第四部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 消费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inhabitants income horizontal unceasingly has enhanced with the expense, the inhabitant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expense demand expansion becomes the main power to maintain our country economic high-speed growth. especially since the 90s, the country positively adopts the policy of expansion needs, the inhabitants expense and demand unceasingly increases to influence the national economy. 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domestic buyers market advantage,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performance of low-level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nreasonabl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these shortcoming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to keep healthy and reasonabl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inevitable. consumption is not only the direct power to promote normal social reproduction, but a large extent affection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duct structure. studying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ffected by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the residents and adjusting product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t a reasonabl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guiding consumption,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forming a virtuous circle. 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the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the change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ffected by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the residents, through data confirmation. and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present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we propose the optimized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this measure. the article divide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outline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to the 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iii industrial structure influence. the second part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s our country and citys inhabita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present situation,and then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esent situation. the third part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s the expense change to the production. the fourth par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 measure proposal. key words: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consumption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文依法 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 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 开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享有 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 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河北经贸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日期: 年 月 日 (本声明的版权归河北经贸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1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 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家提出扩大内需政策以来,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速各 地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使经济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内 买方市场的形成,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度低,农业 内部结构不合理,工业整体技术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整体水平低下,第三产业对经济发 展的贡献度低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从新世纪开始,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但由于产业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减缓甚至阻 碍了某些领域的发展,进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这就使得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研究成为必 要,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目前我国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差较悬殊, 1985 年时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 1.86 倍,以后这个差距逐年增大,到 2004 年时,城镇居民 人均纯收入已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 3.57 倍。 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导致城镇居民的 消费结构有别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 且差异较大,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出城镇 10 多个百分点,甚至消费动向有时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我国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 1989 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 64.1%, 2002 年降为 58.0%,2003 年又进一步降为 55.5%,为开放以来的最低值。国内外的发展 经验表明, 消费率偏低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不利于国内需求的稳定扩大, 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良性循环。 同时,居民的消费倾向自 90 年代以来也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1989 年我国城乡 居民消费倾向分别为 0.87 和 0.89,2004 年降为 0.76 和 0.74,分别下降了 0.11 和 0.15。 而美国 1959-1992 年的 34 年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基本稳定在 0.89-0.93 之间,日本 1965-1993年的29年间平均消费倾向仅下降了0.0854。 从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速率来看, 我国正以比日本快一倍的时间速度落入消费内需不足的“日本式陷阱” 。 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范剑平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p3944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个人消费结构; (3)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4)投资结构; (5)劳动力和资本的拥 有状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 (6)生产技术体系; (7)一国自然资源的拥有状况; (8) 国际贸易。任何单个因素都不足以解释产业结构的演进,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各个因素 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是不同的。随着我国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需求 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 居民的消费需求成为目前产业结构演变的主导因 素和根本动力。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列举大量的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数据指标,通过定量分 析, 验证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产业结构的相应调整提供依据。 同时, 根据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 进而导致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二元化倾向对产业结构 不同程度的影响,来对消费结构调整提出政策建议,应以城乡居民的二元消费结构为基 础,鼓励引导消费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马克思在导言中精辟地分析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 的辩证关系。他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但他认为“消费生产着 生产” , “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 “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 产理论中,已经蕴含着消费(结构)对生产(结构)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的思想。库兹涅 茨在其重要代表作之一现代经济增长中,探讨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总量、速度、结构 及其传播扩展机制。 他的分析证实,产业结构趋势和产值使用格局的趋势是高度相关 的,后者包括最终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卡莱茨基则十分明确地指出消费结构影响产业 结构的作用。他认为,在掌握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投资量以及存货的增加量的基础上, 如果又掌握了消费的数量和结构, 就能够粗略地估计出国内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品需 求量,进而就可以粗略地确定产业结构。 我国学者林白鹏等在 1993 年所著的中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一书中, 从马克思的社会总生产两大生产部类出发,提出了一个从消费结构到产业结构的模型: 消费结构不同消费品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消费品产业部门结构不同消费品产业 与不同资本品产业的关联度资本品产业部门结构。 尹世杰在消费需要论 (1993 年)中则指出:一方面,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另一方面:产业结构消费 结构需求结构。但这是一种静态模式。实际上,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需求结构在经 林白鹏等中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p187189 林白鹏等中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p187189 林白鹏等中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p187189 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3 济运行中是不断变化的,三者在经济运行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尹世杰把这归纳为需 求结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平衡规律,其基本模式为:(1)需求结构变化产 业结构变化消费结构变化消费需要的层次上升需求结构进一步变化。 (2)产业结 构的变化消费结构变化消费需要的层次上升需求结构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变 化。 傅家荣在其试论消费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一文中(1997 年)则认 为消费需求结构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动因。范剑平在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一 书中(2000)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消费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是:从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理论关系入手,通过实证研 究,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差距及各自对部门生产的影响,验证居民消费结 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 按照上述研究思路,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的方法。本文在分析中大量采 用了实证分析法,首先根据理论和经验分析,提出理论假说并构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 数量经济学手段进行实证检验,验证假说是否成立。 (2)比较分析法。研究中较多地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如研究城乡居民的消费现状、 消费对生产的诱发等问题时均采用了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全面、客观地了 解我国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状况。 全文共分四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分析了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一般关系, 其中重点分析了消费结构对产业结 构的影响作用,指明了消费结构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根本动因, 第二章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的现状以及差异、 三次产业内部结 构及发展变动情况,得出了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 第三章根据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了最终需求各项对生产的诱发值,居民消费的行 业结构及消费诱发的行业结构, 得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对生产的诱发存在差异 的结论。 第四章根据二、三章的分析和验证,得出相关结论,提出了国家引导和调控消费, 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尹世杰消费需要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p9394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本文采用了最新的数据,测算了近年来的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使 结论更具有现实意义和说服力。同时在讨论居民消费结构时,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 部分分别进行讨论, 以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城镇和农村居民不同的消费结构现状及差 距。最后在提出政策建议时,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相对应,分别提出了促进城镇与农村 居民消费的建议和措施。 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5 第 1 章 消费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 1.1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一般关系 1.1.1 消费结构的含义 消费结构的含义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物质资 料和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种,本文使用价值形式。如,居 民家庭总消费额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 化娱乐及杂项服务等各项支出所占份额的比例关系。 本文所论述的消费结构就是指居民 消费支出中这 8 项各自所占的份额。 1.1.2 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构的含义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这种产业间的联系和联系方式可 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 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 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 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 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广义 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结构关联理论 。本文从狭义的产业结 构定义入手考察了产业结构的变动。 1.1.3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一般关系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一般关系 (1)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一般关系是由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决定的。马克思指出: “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 有目的。 ” 这是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一般关系的精辟概述。 生产为消费提供外在的对象, 消费为生产提供想象的对象,两者的每一方都是由于自己的实现才创造对方。没有生产 就没有消费,同样,没有消费也就无所谓生产了,生产与消费具有同一性,因此消费结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p22322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p205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构与生产结构也具有同一性。 (2)在供小于求的历史时期,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在供大于求的历史时期, 消费结构决定了生产结构。在供小于求(卖方市场)时期,生产者因过量的需求而在与 消费者的竞争中可以单方面定出对自己有利的要价和条件,在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卖 方驾驭、 控制着市场, 因此生产决定着消费, 生产结构决定着消费结构。 在供大于求 (买 方市场)时期,由于生产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消费者在市场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 与生产者竞争中处于优势,能够驾驭、控制市场,因此消费决定着生产,消费结构决定 着生产结构。 1.2 消费结构变动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动因 1.2.1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 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在前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有 一定发展,第三产业的地位微乎其微。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 重逐渐缩小,其地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有较大发展,工业重心从轻工业主导型逐渐转 向基础工业主导型,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一定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还比较小。在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转变,第二产业仍 居第一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在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继续 快速发展,其中信息产业增长加快,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占有支配地 位,甚至占有绝对支配地位。在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知识化成为主要特征。产业结构的 发展就是沿着这样的一个发展进程由低级向高级走向高度现代化的。 英国经济学家 cg克拉克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不 断减少,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增加。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 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 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配第克拉克定理” ,具体如下: (1)农业部门(即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 中的比重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7 (2)工业部门(即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而工业 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服务部门(即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差不多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 库兹涅茨将时间序列分析和横断面分析结合起来,得出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大致相同, 只是第二次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略有差异的结论。 1.2.2 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分析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分析 (1)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克拉克在分析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的原因时,认为这是由 于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出现收入(附加值)的相对差异造成的。 这种相对国民收入 的差异决定了劳动力由相对收入较低的产业向相对收入较高的产业流动。 而相对国民收 入(即比较劳动生产率)等于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之比。库兹涅茨对 40 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从 1948 年到 1954 年七年间的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较劳 动生产率做了统计分析,他把 40 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分成七个等级,结果表明,不发 达国家的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比发达国家 要大。最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相比,第一产业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是 0.86 比 0.31,差距较大,相差近 3 倍。很显然,某一种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成为我们分析产 业结构演变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仅此而言,只能表明各国产业结构变化中三大产业之 间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变化的统计特征,而其变动的真正动因他们仍然没有充分解释。 我国有些学者把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归结为以下八方面: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 比例;个人消费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结构;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 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 生产技术体系; 一国自然资源的拥有状况; 国际贸易。 其中、方面可以统称为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此有的学者把产 业结构演进的动因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即需求结构、相对成本和国际贸易。 这里, 我们主要讨论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2)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需求变动与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p40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p32 周振华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p398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需求变化一是需求总量的增长,二是需求结构的变化。 需求总量与结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部门的扩张或缩小, 也会引起新产业部门的产生 和旧产业部门的衰落。从总量角度来考虑,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都会 扩大消费需求。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不同, 消费水平通常也会不同。 在不同的发展周期,各种消费需求也会出现波动。从结构角度来考虑,需求结构对产业 结构变化的影响最为直接,需求结构的变化促使生产结构和供给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从 而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需求结构包括个人消费结构,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几个方面。 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一般说来,人口越多,消费需求的绝对量就 越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人口的增加将会降低一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阻碍该 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其经济和国民收入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 水平上,产业结构已经进入高度化阶段,人口的适度增加将会有助于稳定现有的产业结 构并使其进一步合理化。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随着人均 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促使需求总量的增长,需求总量的变化又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个人消费结构。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变动最大的是个人消费结构。因 为个人消费结构不仅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生产结构和生产规模, 而且也间接的影响中 间产品的需求,从而影响中间产品的产业结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仅消费的需求 总量会扩大,而且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消费物品的档次更加趋于高度化,个人消费 趋向多层次和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将会带动多层次的产业结构的递进升级。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是一种重要的需求结 构。所谓中间需求是指对中间产品的需求,最终需求是指对最终产品的需求。而中间产 品是指需继续投入生产过程,并在生产过程中一次转移全部价值的产品,如原材料、零 部件等; 最终需求产品是指不再需要进入生产过程, 即可供人们消费或投资之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的需求结构决定生产中间产品的产业的内部结构, 最终产品的需求结构决定着 生产最终产品的产业的内部结构。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变动将会使社会生产的产 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决定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比例的主要因素是三方面:一是专业 化协作水平,专业化程度越高,产出的最终产品对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越大。二是生产 资源利用率,生产资源利用率越高,相同产出的最终产品对中间产品消费需求越少,反 之就越大。三是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制造技术的复杂程度,越复杂则对中间产品的需求量 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9 约大。 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直接决定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 产业的比例关系; 消费和投资比例的变化直接引起消费资料产业与资本资料产业的比例 变化。 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很好地说明了消费和投资比例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 响。 (3)消费结构变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根本动因 很显然,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从这些因素中我们能否归 纳出一般的或者说是最根本的动因呢?我认为,在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中,人们通过消 费需要的满足反映出来的消费需求结构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最一般的、最根本的动因。这 是由于: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是与人的消费需求的顺序相对应的自然生存发 展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出现由低层次 向高层次的逐步变化。被称为恩格尔定律所描述的人们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根本特性, 已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所验证。从 19 世纪到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结构的 变化大致经历了本世纪 40 年代以前和 40 年代以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食品支出比重下降,穿、住等支出比重上升。如美国家庭的食品支出比 重由上一世纪 80 年代的 57.86%下降到 19171919 年的 40.61%,而同期衣着支出比重 则由 14.36%上升到 17.60%。 第二阶段:从 20 世纪 40 年代左右至今,食品支出比重继续下降,其它支出比重则 上升。如美国从 19461983 年间食品支出(包括食物、饮料和烟草)占个人消费支出 由 35.27%下降到 20.63%。衣着支出比重也略有下降。而住房支出、医药开支、交通开 支等比重上升。 如果按产品主要类型来划分:在 19461984 年间,美国居民消费结构 中耐用商品支出大幅度上升,在消费支出总额中比重呈上升趋势;非耐用商品支出虽有 较大增长,但其比重持续下降。劳务支出和其他比重均大幅度持续上升。从上可见,消 费需求结构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特征。 消费需求这种变化顺序首先是农产品 食品,其次是日用工业品,然后是耐用消费品。与此相适应,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 是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重加工工业现代服务业的顺序发展。 随着人 林白鹏中国消费结构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p517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均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中食物消费比重下降,导致农产品的收入弹性下降,农产品收 入弹性低于工业品的收入弹性。这直接影响对农业产品的投入,使得农业在国民收入中 的相对比重下降,这就相应地引起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总数中的相对比重减少,在产业 结构变动中呈下降趋势。 当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人们的消费需要层次逐步上升,由生理性需求占统治 地位逐步向追求便利与机能阶段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大 大提高,开始追求时尚与个性。人们越来越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各国 的产业结构变动资料中, 第三产业均有较大程度的上升。 以美国为例, 从 1889 年1971 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变动如下:农林水产业由 17.9%减为 3%;矿业、 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煤气、运输邮电等由 44.1%变为 40%;商业、服务业由 38%上升 到 54%。 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在 1965 年1983 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部门分 布如下:农业由 3%变为 2%,工业由 38%变为 32%,而服务业由 59%变为 66%。 从这 里来看,第一产业的趋势是进一步下降,而第三产业却增长较快。由此可见,人们消费 需要的提高,推动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演变。 从第二产业内部的发展情况来看,工业化国家的工业比例结构演变规律,揭示了 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推进阶段,重工业在 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根据 2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 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即通常所说的“霍夫曼比例” ,比值计 算为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 ,并根据这一比例关系, 把工业化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5(士 l) ,第二阶段为 2.5(士 1) ,第三阶 段为 1(士 0.5) ,第四阶段为 1 以下(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阐述的主要是工业化过 程中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结构演变情形) 。也就是说,在工业化过程中,消费资料和资本 资料的比例上升,即重工业逐步加快是有规律性的。但这并没有否定我们前面所分析的 产业结构演变的根本动因。因为:首先,从工业化的发展历史来看,资本主义国家工业 化一般是先以轻工业为中心,轻工业的发展需要重工业为其提供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因 此,轻工业的发展,必然刺激重工业的发展。这从根本上说,仍是消费需求推动的。其 次,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来看,第 i 部类的生产与第部类的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比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p45 周振华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p424 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11 例关系,第 i 部类生产规模的扩大,必须与第 i 部类内部和第部类对生产资料需求的 扩大为条件,即二者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样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再 次,重工业比重上升,很大一部分来自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发展的需求,如汽车工业和家 用电器工业等,都是高科技产品、支柱产业。日本的汽车工业的产值 1978 年已占机械 工业总产值的 31.3%,占制造业总产值的 10.1%。 随着经济的开放度加强,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一国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国际贸 易的关系更加密切。进出口贸易对本国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很大,这从最终因素来看还 是因为国内及国外市场的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 如果一国的产业结构不适应国内的 消费需求,可导致对国外消费品和外国生产设备的需求,以弥补本国的生产不足。从相 反的方面来看,则导致扩大生产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以供出口。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 随着我国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 变,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 结构转换,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消费结构的重要性,从消费需要结构出发,消 费需求的结构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根本的和最终的动因。正因为如此,有些经济学家提出 我国应选择“消费需求推动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在消费需求因素中,个人消费结构 即居民消费结构又是最重要的因素。 居民消费需求是社会最终消费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 社会最终消费需求主要由两 部分组成: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消费需求始终占 据最终消费需求的 80%左右,而政府需求仅占 20%左右。由于政府需求与消费结构的历 史发展顺序无关,它只为政府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功能服务,因此能够影响产业结构 的最终需求只能是居民的消费需求。 居民消费需求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直接因素。马克思曾经强调,消费是生产 的目的,生产要为消费服务。消费一般可分为最终消费和中间消费,其中中间消费对产 业结构的影响是间接的,最终消费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才是直接的。由于居民消费需求是 最终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它对产业结构的直接影响是最根本的。首先,由于消费 是收入的函数,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层次必然上升,这就要求 产业结构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生产出更高层次的产品,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其次, 尹世杰不能选择“消费需求推动型”的发展战略吗?n经济学消息报1993 年 11 月 4 日。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动必然造成市场价格的波动,而价格是市场中最敏感的要素,它的波 动将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向,也就是说会造成低级产业的资源向高级产业转移,实现产业 结构的高级化。当产品结构调整达到一定量或者一定规模时,就会引起消费品生产领域 新旧产业的更换, 而消费品生产产业结构的更新必然导致生产消费品生产资料的产品和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居民消费需求引导产业投资方向。从消费结构的变化、发展到产品、产业调整的 实现,中间有一个投资环节,即消费结构的变化将引起投资方向的调整,而投资方向调 整的结果必然带来产品、产业的调整。例如,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产品像 纳米材料、微电子产品、生物工程、数码科技产品、光电产品、系统软件等等不断出现。 这些新产品要想继续得到完善和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产业,其前提就必须是消 费者对这些产品有需求并且需求量日益扩大,这样才能将投资引向这些产业,新产品才 有可能转换为现实的商品并且具有生命力,从而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产业结构升 级。 技术变革、国际贸易等影响产业演进的因素也必须考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马克 思有个经典的比喻: “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就是说, 生产出产品最多只是成功的第一步, 销售出产品从而使商品转换成货币才是更为关键的 一步。 技术变革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次工业革命都是与技术变革紧密相联的。 技术变革是通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来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但是,技术变革如果不以 市场为导向,不考虑居民的消费需求,企业产品就无法完成“惊险的跳跃” ,对产业结 构的影响将会大大减弱。而国际贸易则是通过影响国内国外居民的消费,引起世界范围 内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来调整一国的产业结构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年中译本,p124 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13 第 2 章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它反映了人 们对各类商品的需求结构。在我国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 80%,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微 观结构变化对宏观消费结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影响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因素涉及 到社会经济诸多方面,但其中收入水平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2.1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分析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基本情况(19852004 年)如表 2.1、2.2 所示。 2.1.1 消费支出比重变化消费支出比重变化 联合国将恩格尔系数的高低作为评价贫富国家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恩格尔系 数 60%以上为绝对贫困型,50%60%为温饱型,40%50%为小康型,30%40%为富 裕型,30%以下为极富裕型。19852004 年的 20 年间,我国城镇恩格尔系数由 53.3% 下降到 37.7%(其中 2003 年下降到了 37.1%) ,标志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经完成由温 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并进入了富裕型阶段。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各项的支出均有所提高,但消费各项支出的比重却 有升有降,如传统的消费两大项食品和衣着的消费支出都有所下降,并且下降明显,符 合国际的一般规律。随着医疗和住房改革的推进,居民消费中用于医疗保健和居住的支 出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信息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的发展, 以及国家启动扩大内需的政策, 旅游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等都促使了交通通讯和教育文 化娱乐支出的大幅度提高, 且所占的比重上升幅度较大, 如交通通讯的支出比例由 1985 年的 2.14%上升到了 11.75%,增长了将近 10 个百分点。总之,对比 20 年来城镇居民消 费各项的支出数据得出,居民收入的提高,对耐用消费品、交通通讯、教育文化等方面 的消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表 2.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单位:元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673.20 1278.893537.574998.005309.016029.88 6510.94 7182.10 食品 351.72 693.771771.991971.322027.992271.84 2416.92 2709.60 衣着 98.04 170.90479.20500.46533.66590.88 637.72 686.79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57.87 108.45263.36374.49376.22399.68 410.34 407.37 医疗保健 16.71 25.67 110.11318.07343.28430.08 475.98 528.15 交通通讯 14.39 40.51 183.22426.95493.94626.04 721.12 843.62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55.01 112.26331.01669.58736.63902.28 934.38 1032.80 居住 32.23 60.86 283.76565.29610.67624.36 699.38 733.53 杂项商品与服务 47.23 66.57 114.92171.83186.61195.84 215.10 240.2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表 2.2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构成 198519901995200020012002 2003 2004 食品 52.2554.2550.9939.4438.2037.68 37.12 37.73 衣着 14.5613.3613.5510.0110.059.80 9.79 9.56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8.6010.147.447.497.096.45 6.30 5.67 医疗保健 2.482.013.116.366.477.13 7.31 7.35 交通通讯 2.141.205.188.549.3010.38 11.08 11.75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8.1711.129.3613.4013.8814.96 14.35 14.38 居住 4.796.988.0211.3111.5010.35 10.74 10.21 杂项商品与服务 7.010.943.253.443.513.25 3.30 3.3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1.2 各类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增量结构各类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增量结构 我们以 2004 年的居民消费支出(如表 2.3)为例计算各类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增 量结构。根据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进行参数估计。 设消费支出函数为:iiiipxaby=+ (2-1) iipx为第 i 类商品的消费支出,i1,2,3,8;y为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费 收入;ia、ib为待估参数,其中ib为平均消费倾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