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教案1 北师大版二、教学方法 1“点线读书法”2精讲和导读结合。 3边讲边导,剖析课文。 导入新课:被沙漠吞噬的古城 楼兰,曾是我国一座著名的古城,许多古代诗文都提到过它,王昌龄还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唐朝时,这里还是一个十分富饶的地方,它靠近罗布泊,周围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又处在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方客商往来的必经之地。 可是现在,楼兰却早已被沙漠吞噬。居民迁走了,牛羊不见了,罗布泊干涸了(50年代还有水),丝绸之路中断了,只有那断壁残垣还留在沙漠中,偶而有一支考察队来到这里,凭着废墟想象它昔日的风采。 讲授新课:一、检查课前预习 1.注意字音字义 竺(zhu)可桢(zhen) 充沛(pei) 榆(yu)林 逞(cheng)强 干涸(he) 准噶(ga)尔蒸馏(zheng) 肆(si)虐(nue) 丘墟(xu)古磴(deng)口 汲(ji)水 葱茏(long)2.理解词语含义 逞强施威:显示自己能力强,施展威风。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或地带。抵御:抵挡,抵抗。覆盖:指地面上的植物,对于土壤有保护作用。二、导入新课 向沙漠进军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办法。 三、简介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文章体裁: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五、分析课文结构1教师范读课文一遍(要求在正音的基础上,具体划出文章的三个部分,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提问明确:本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进行说明。紧扣“进军”二字,可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追问:每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的意思是什么?第一部分(14自然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 (一)(13)说明沙漠给人类造成危害的严重性。(二)(4)分析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第二部分(512自然段)说明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一)(56)有针对性地抵御风沙袭击和沙丘进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二)(78)指出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是水。(三)(910)用解放后征服沙漠所取得的成绩,说明征服沙漠的可能性。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展示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 (一)(1112)说明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二)(13)收束全文,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征服沙漠的可靠保证。目标检测:出示相关练习。总结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文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条理清晰,层层推进,先说明了沙漠危害人类,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而这一部分也是按层进式结构,先说明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然后针对危害的方式采用抵御、进攻到利用等治理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