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古汉语泛指与特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泛指与特指是古今学者都非常关注的词义问题,他们从训诂学、词 汇学、辞书学等多角度进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但目前的研究仍较零散、不系统,在泛指与特指的概念界定、形 成方式、意义稳定性等方面均欠深入。本文将古汉语中词语的泛指与特 指作为研究课题,在大量考察实践的基础上,界定概念,梳理体系,分 类例说,阐明旨要。 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一、泛指与特指的内涵。目前,对 泛指、特指的认识还存在分歧,主要有五种观点:扩大缩小说; 上、下位义说;相对说;浑言析言说;泛词专词说。 本文认为泛指是一个词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可以用来表示原来由它的上位 义表示的意思,特指是二个词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可以用来表示原来由它 的下位义表示的意义。词的原有词义与泛指义、特指义之间表现为上下 义关系,对此关系的界定是认识泛指、特指内涵的关键。在对古汉语 常用字字典中泛指、特指进行穷尽式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泛指 与特指的识别方法。二、单音词的泛指与特指。从单音词泛指、特指、 泛指与特指综合使用三个方面,将泛指与特指的表现形式分为十一个小 类,讨论词语的本指义与泛指义、本指义与特指义、泛指义与特指义的 关系。三、复音词的泛指与特指。对古汉语中各种类型的复音词所产生 的泛指、特指现象进行例说,重点从形成途径上分析合成词中并列复音 词和主从复音词的泛指与特指问题,揭示泛指与特指现象存在的普遍性 和多样性。四、泛指与特指的词义稳定程度。泛指义、特指义有临时与 固定之别,一个词的不同泛指义、特指义及不同词的泛指义、特指义在 稳定程度上有差异,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泛指或特指形成临时 义,需依赖语境存在;泛指或特指形成固定义,与本指义并存;泛指或 特指形成固定义,取代本指义。泛指与特指研究有助于准确理解词义, 构建词义系统,深化词义演变研究,把握古汉语词义的特点,有重要的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古汉语,泛指,特指,上下义关系 内蒙古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s t r a c t t h e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r ns c h o l a r sa r eb o t h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s e m a n t i c i s s u e so n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 ,t h es t u d i e sf r o mt h e e x e g e s i s ,l e x i c o l o g y , l e x i c o g r a p h ya n dm a n yo t h e ra n g l e sb o t hi nt h e o r ya n d p r a c t i c e h a v e a c h i e v e dc e r t a i nr e s u l t s h o w e v e r ,c u r r e n ts t u d i e sa r es t i l l f r a g m e n t e da n dn o n s y s t e m e d ,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 o n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t h e c o n c e p t ,t h ew a yo nh o wt h e yf o r m e d ,t h es t a b i l i t yo ft h em e a n i n g sa r es t i l l n o tt h o r o u g h ,t h e r ea r ef e wa r t i c l e sd i s c u s s e di nas y s t e m a t i cm a n n e r t h i s a r t i c l e w i l lt a k eg e n e r a l a l l e g a t i o n s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 i n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w o r d sa sar e s e a r c h i n gt o p i c ,b a s e do nal a r g en u m b e ro ft e x t u a l p r a c t i c e ,i 1 1d e f i n et h ec o n c e p t ,c a r d i n gt h es y s t e m ,c l a s s i f yt h ee x a m p l e s , a n dn o t ep o i n to fv i e w t h i sa r t i c l e m a i n l y i n c l u d e st h e f o l l o w i n gc o m p o n e n t s :f i r s t ,t h e k n o w l e d g e o n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 a n d s p e c i f i c a l l e g a t i o n s r e c e n t l y , t h e r ea r es t i l l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h ek n o w l e d g eo ft h et w o d e f i n i t i o n ,a n d i p r o p o s e d f i v ek i n d so f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v i e w s : o e x p a n d i n g m i n i f y i n g s t a t e m e n t ;q h y p o n y m y s t a t e m e n t ;( 亘) r a l a t i v e s t a t e m e n t ; b r o a d l ys p e a k i n g a n a l y t i c a l l ys p e a k i n gs t a t e m e n t ;( 9 9 e n e r a l w o r d s s p e c i f i cw o r d ss t a t e m e n t t h i sa r t i c l ea r g u e st h a t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c a nr e p r e s e n tt h em e a n i n gt h a tu s e dt ob er e p r e s e n t e db yi t s s u p e r i o r m e a n i n g ,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c a nr e p r e s e n tt h em e a n i n gt h a tu s e dt ob e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i t s i n f e r i o rm e a n i n g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 e a n i n g si n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i sh y p o n y m y , a n d h o wt od e f i n et h e i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st h ek e yt o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 b a s e do nt h e e x h a u s t i v es t u d yo ft h e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i n ”t h e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c o m m o n l y u s e dw o r d sd i c t i o n a r y ,i l le l a b o r a t et h e r e c o g n i t i o no f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 a n d 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 s e c o n d ,t h e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 a n d 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 o nm o n o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f r o m 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g e n e r a l l ya l l e g e d i n g ,m o n o s y l l a b i c w o r d ss p e c i a l l ya l l e g e d i n g ,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a r ei n i n t e g r a t e dc o u r s e ,i l ld i v i d e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i n t o e l e v e n c a t e g o r i e s ,a n d d i s c u s s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 e a n i n ga n dt h eg e n e r a l l ya l l e g e d i n gm e a n i n g ,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m e a n i n g a n d t h es p e c i a l l ya l l e g e d i n gm e a n i n g ,a n dt h eg e n e r a l l ya l l e g e d i n gm e a n i n ga n d t h es p e c i a l l ya l l e g e d i n gm e a n i n g t h i r d ,t h e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a n ds p e c i f i c a l l e g a t i o n s o n c o m p l e xp o l y m o r p h e m i cw o r d s i l l u s t r a t i n g t h e g e n e r a l a l l e g a t i o n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p h e n o m e n ao fm o n o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o fa l l t y p e s i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w i t h e x a m p l e s ,f r o mt h e s t a r to f t h ew a yt h e y f o r m e d ,i 1 1f o c u so nt h e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p h e n o m e n a i n p a r a l l e lc o m p l e xp o l y m o r p h e m i cw o r d sa n d m a s t e r s l a v e c o m p l e x p o l y m o r p h e m i cw o r d sw h i c hb o t hb e l o n gt oc o m p o u n dw o r d s ,a n dr e v e a lt h e u n i v e r s a l i t y a n d d i v e r s i t yo f 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a n d 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p h e n o m e n a f o r t h ,t h es t a b i l i t yd e g r e e o fg e n e r a l a l l e g a t i o n s a n ds p e c i f i c a l l e g a t i o n s 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 a n d 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 h a v e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t e m p o r a r ya n df i x e d m e a n i n g s ,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 a n ds p e c i f i c a l l e g a t i o n si n o n ew o r da n d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i n d i f f e r e n tw o r d sh a v ed i f f e r e n ts t a b i l i t i e s ,t h e ys h o wt h r e ed i f f e r e n te x i s t e n c e t y p e :g e n e r a l - a l l e g a t i o n s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a r et e m p o r a r ym e a n i n g s ,a n d r e l y o nc o n t e x t s ;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h a v ef i x e d m e a n i n g s ,a n de x i s tw i t h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m e a n i n g ;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a n d 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 b e c o m ef i x e d m e a n i n g s ,a n dr e p l a c e 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 e a n i n g 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 a n d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c a nc o n t r i b u t et oa n a c c u r a t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m e a n i n g ,b u i l ds e m a n t i cs y s t e m ,d e e p e nt h es t u d yo f 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m e a n i n g ,a n dg r a s p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w o r dm e a n i n g sf o ru s k e yw o r d s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a l l e g a t i o n s ,s p e c i f i ca l l e g a t i o n s , h y p o n y m 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本人保证所呈交的论文不侵犯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 其他合法权益。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鐾名:猛塑蜃 日期:2 口归年占月2 目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 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税仰霄导师签名:主立葡 日期:加f 0 年彳月乙日 绪论 绪论 “泛指”、“特指 是训诂学中的两个术语,很早就出现在训诂传注之中。而泛指 与特指思想的产生和应用,还可以上溯到更早的年代。清代以前的训诂学者对泛指与 特指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涉及到词义引申、同义词、上下位词等。解放后,学者 们从词汇学、语义学、辞书学等现代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泛指与特指,使传统训诂学的 内容绽放出新的异彩。泛指与特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重要的语言现象,在我国的语 言学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泛指与特指研究的时间长、范围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 一) 古代训诂学对泛指与特指的研究 关于泛指与特指问题,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相关的术语进行研究。早在战国时期, 苟子正名中就提出了“共名”、“别名”等概念。日: “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 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 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 “共名 也称“公名”,指同类事物的共称,义同逻辑学上的属概念。“别名”也 称“专名”,指个别事物或小类事物的名称,义同逻辑学上的种概念。这两个术语意 在揭示词与词在意义上的种属关系。 训诂学的创始之著尔雅以同义词为微观系统,以义类编排系统为宏观系统, 处处体现着属与种、类与别、大类与小类的关系。书中有以上下位词语相互训释之例, 在词义研究中有了泛指与特指的思想。例如: ( ( 尔雅释畜:“龙,狗也。”郭璞注:“诗曰:无使龙也吠。一陆德 明音义:“龙,亡江反,说文云:犬之多毛。一 尔雅释草:“薜,山蕲。”郭璞注:“广雅曰:山蕲,当归。 当归,今似蕲而粗大。”又:“薜,白蕲。”郭璞注:“即上山蕲。”郝懿行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义疏:“又名白蕲者,陶注( ( 本草云: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 似,呼为草当归。 前一例中以上位词“狗 释“龙”,音义引说文解字说其原有词义,郭注引 诗经说其泛指之义。“龙本指多毛的狗,泛指狗。后一例中以下位词“白蕲” 释上位词“薜 ,指出“薜”本指当归,特指草当归。 另一部训诂专书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文) 中,也有上下位词互相训释之 例。例如: ( ( 说文木部:“松,木也。”“檀,木也。”“楷,木也。孔子冢盖树 之者”“樟,木也,可屈为杆者。” 说文:部:“器,皿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以下简称段注) 日:“皿部曰:皿,饭食之用器也。然则皿专谓食器,器乃凡器统称。” 从上例可以看出,训诂中常出现的以共名释别名,主要是为了解释词语所属的类 别( 如说文之例) ,有时也指明其泛指义( 如尔雅之例) ,而以别名释共名, 则常是解释其在一定语境中的特指义。 有时,说文中也用“一日”的训诂术语指明词语的泛指义或特指义。例如: 说文肉部:“胚,鸟胃也。”“一曰胫,五脏总名也。”段注:“亦 谓禽兽。” ( ( 说文贝部:“贾,贾市也”“一目坐卖售也。”段注:“贾者,凡 买卖之称也。”六书故动物四:“贾,坐肆居卖之谓贾。” 按:“脸”本指鸟胃,泛指鸟兽五脏。“贾”本指做买卖,特指储货坐卖。 注释者在解经的过程中,对于这种意义变化也是有所察觉的,因此会对一个词广 狭不同的两个意义分别作出训释,这表现出古人对泛指和特指问题已有了较为自觉的 认识。例如: 周礼考工记梓人:“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赢者,羽者, 2 绪论 鳞者。”郑玄注:“羽,乌属。”又 ( 天官庖人:“冬行鱼羽,膳膏擅” 郑玄注:“羽,雁也。” 按:“羽 本为鸟类的代称,特指雁。 在对经典著作的注解训释过程中,也出现了“泛指”、“特指”这样的术语。我们 发现,至迟到宋代,在解读尚书、周易等经书时,“泛指和“特指的说法 已被广泛地使用。例如: 宋夏馔( ( 夏氏尚书详解卷十三:“以是知所言神后、高后、先 后,大抵泛指迁都之王,不特指汤一人而不及其余也。” 宋朱缢文公易说卷十:“然张子所谓物者,通言万物;邪抑,特 指鬼神也。” 元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卷十一:一六位时成泛指易六虚言,时乘 六龙专指乾六画言。” “泛指”、“特指”当时主要用于解释词句在文中的实际含义或具体所指。“泛指” 表示较为宽泛的解释,有时也叫“通言”;“特指”表示较为专狭的解释,有时也叫“专 指”。 清代训诂学家的研究中也涉及泛指和特指问题。“共名”、“专名”等术语中所隐 含的古人对种属关系的关注已在词义的泛指、特指问题中体现出来。饶炯说文解字 部首订在解释“金”时说:“金,又以五金大名而为黄金专名。”“大名”、“专名” 即“共名”、“别名”,用逻辑上的属种关系来说明“金”在词义上形成特指。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研究词义引申时,大量使用了“引申( 伸) 为凡 之称”的术语表示一个词的泛指义。例如: 说丈牛部:“牲,牛完全也。”段注:“引伸为凡畜之称。周礼庖 人注:始养之日畜,将用之曰牲。一 按:“牲”本指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泛指供祭祀及食用的家畜,包括牛、羊、 豕、马、犬、鸡等。 3 内蒙古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古人对泛指与特指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注释中 的术语种类多而不明确,词义泛指或特指解释不准确等。例如: 广雅释兽:“猾、狙、狠、彘,豕也。”王念孙疏i y - :“狠为牡豕, 又为豕之通称,犹猪为豕子,又为豕之通称矣。” 按:“獗”本指“牡豕”,泛指“豕”,这是正确的。而“猪”本指“豕子”,泛指 “豕 ,这是不正确的。“猪 本指豕,特指“豕子 。 ( 二) 现代学者对泛指与特指的研究 解放后至今,学者们在古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关注着泛指与特指问题。对于古汉 语的词义泛指、特指现象,许多专著、论文、辞书中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研 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阐述泛指与特指内涵。八十年代,何九盈、蒋绍愚等人在专著中界定了古汉 语泛指与特指的概念,分析了泛指与特指现象产生的原因。川九十年代后期,孙雍长 先生对此作出进一步论述。瞳1 邹哲承、陈一等人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论及泛指与特指问 题的普遍规律,对古汉语泛指、特指研究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d 1 2 从词义发展及词义关系角度研究泛指与特指。赵克勤、邓明等人从词义关系 角度分析泛指、特指现象,指明了泛指、特指研究对于古汉语词义研究的重要作用。 h 1 本世纪的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杨琳,他在著作内专设章节讨论泛指与特指的词义 关系和词义发展,举证了大量实例。【5 1 邢永革、李月等人从词义演变的角度对泛指与 特指现象进行了阐释。旧 1 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 m 北京:北京出版社,1 9 8 0 :6 4 - 6 6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纠要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1 0 9 1 2 4 2 孙雍长训诂原理 m 北京:语文出版社,1 9 9 7 :3 8 6 - 3 9 0 3 邹哲承词语的总称和特称同体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举例 j 汉语学习,1 9 9 1 ( 1 ) :3 2 3 4 陈一关于“广狭同词”现象的研讨 j 汉语学习,2 0 0 3 ( 3 ) :2 0 2 4 陈一,张君汉语“广狭同形”词语的规范化问题 j 北方论丛,2 0 0 6 ( 2 ) :6 6 6 9 4 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4 :3 2 ,4 7 4 9 邓明泛指义、特指义与古汉语词汇研究 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 9 9 6 ( 1 ) :1 9 2 1 5 杨琳汉语词汇和华夏文化 m 北京:语文出版社,2 0 0 6 :2 0 9 2 4 0 6 邢永革略谈古汉语词义范围的变化 j 菏泽师专学报,2 0 0 2 ,2 2 ( 1 ) :3 8 - 4 0 李丹词义演变探微 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2 4 ( 2 ) :4 0 4 5 4 绪论 3 从同义词角度研究泛指与特指。早在六十年代,王力先生就在分析同义词的 同中之异时谈到泛指与特指的问题。订1 蒋绍愚、钟明立等人也将泛指、特指与同义词 相结合,或分析二者的联系,或指明二者的区别,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泛指、特指的 研究。陋1 4 从同源词角度研究泛指与特指。王力先生还将泛指与特指的思想和理论进一 步应用于滋生词的研究中,阳1 张联荣先生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新的分析和探索。n 5 从辞书学角度研究泛指与特指。在理论上,石安石、胡中文、陈冠明、张联 荣等人对泛指义、特指义的义项划分进行了研究,从辞书编纂、词典释义等角度对泛 指、特指的词义特点进行了分析。1 在实践上,许多辞书中都对泛指、特指现象给予 关注,列出大量词语的泛指义、特指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力、岑麒祥、林焘 等人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该书出版于1 9 7 9 年,年代较早,用术语的形式对 泛指义、特指义进行标注,为泛指、特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对该问题的 深入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汉语泛指与特指问题的前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给我们以重要的启发,但 也存在一些缺点。至今我们所见之成果,各及其一,比较零散。以实践研究居多,理 论研究较少,没有进行深入系统地论述,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分歧。所举例证以简单 枚举式居多,没有进行穷尽式考察或封闭域内穷尽式考察。所以,对古汉语泛指与特 指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 三) 泛指与特指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泛指与特指是古汉语词义研究中重要的语言现象,对该现象进行研究有深厂“的理 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7 王力古代汉语( 修订本) m 北京:中华1 s 局,1 9 8 2 :8 9 - 9 0 8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1 1 4 1 2 4 钟明立训诂术语“对散”“对言散言”“浑析” 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 9 9 9 ( 1 ) : 6 0 6 4 9 王力汉语词汇史 m 北京:商务印郫馆,1 9 9 3 :6 0 - 6 2 1 0 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1 6 5 1 6 6 1 1 石安石语义论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3 :4 3 - 4 6 胡中文试析专名词语同一般词语的联系 j 汉语学习,1 9 9 7 ( 3 ) :2 5 - 2 8 陈冠明辞书典故释文的专指与泛指 j 中国辞书论集 c ,1 9 9 9 :9 1 9 8 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2 6 2 7 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泛指与特指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词义。辨析一个词在具体语境中是用其 原有词义还是泛指义、特指义,对于准确恰当地解释句义、篇章含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阅读整理古籍文献有现实意义。 2 泛指与特指研究有助于把握词义系统。泛指义或特指义是一个多义词众多义 项中的一个,与其他义项之间构成一定的语义关系,这就形成了多个意义的词义系统。 泛指、特指通过分析词语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践上将词义的系统性研究 推向深入。 3 泛指与特指研究有助于深化词义演变的研究。泛指、特指是在词义发展过程 中产生的,是词义演变的一种特殊现象。对该现象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揭示词义演 变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规律。 4 泛指与特指研究有助于把握古汉语词义的特点。古汉语单音词的词义具有多 义性、复杂性等特点,泛指、特指与此有直接关系。词语的灵活性表现为词语进入句 子中有多种义位变体,泛指义、特指义有时就是这种变体在文中的表现。对泛指、特 指的研究,有助于深层次理解把握这些词义特点。 本文将古汉语词义的泛指与特指作为研究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新 的探索和研究。首先,借鉴传统训诂学的优秀成果,重视古人训诂专书和传注中的理 论启示和实践经验。其次,以现代词汇学理论为指导,辅之以语义学、辞书学、逻辑 学领域相关知识与研究方法,从更为广阔的视角重新审视古汉语中的泛指与特指现 象,从理论上作出比较深入的剖析和系统的论述。再次,在实例分析上,将抽样式考 察与专书的穷尽式考察相结合,在大量考察实践的基础上分类例说,阐明旨要。 6 一、泛指与特指的内涵 一、泛指与特指的内涵 ( 一) 泛指与特指的概念界定 泛指与特指是古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而目前对泛指与特指还存在 着认识上的误区。考察各家观点,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泛指和特指的概念和理解同 中有异。 1 扩大缩小说 此说从词义演变的角度对泛指与特指进行界定。孙雍长先生对泛指和特指的定义 为:“如果一个词在某一具体语言环境中其使用义比通常所代表的意义临时有所扩大, 便是泛指;如果一个词在某一具体语言环境中其使用义比通常所代表的意义临时有所 缩小,便是特指。”“某些泛指义或特指义可以发展为词的固定义项。”n 2 1 罗邦柱等人 认为,泛指是“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让某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扩大其通常的意义范 围而概指更多的事物”,特指是“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让某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缩 小其通常的意义范围而偏指某一事物”。n 3 1 2 上、下位义说 此说从词义关系的角度对泛指与特指进行界定。蒋绍愚先生认为,“泛指是一个 词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可以用来表示原来由它的上位义表示的意思;特指和泛指相反, 是一个词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可以用来表示原来由它的下位义表示的意义。”n 4 1 即一个 词的原有词义与泛指义或特指义之间是上下义关系( h y p o n y m y ) 。 3 相对说 此说认为一个词同时具有泛指义与特指义,二者是相对的,以马文熙、张归璧和 杨琳为代表。他们虽未对“泛指 和“特指”直接定义,但通过对“泛指义”和“特 指义”的定义表现出自己的观点。马、张二人认为,“泛指义:与特指义相对。 在特定语境中指称范围较大、较为概括的词义。特指义:与泛指义相对。在特定 语境中指称范围较小、较为具体的词义”。n 5 1 杨琳先生认为,“一个词如果既可以总指 1 2 孙雍长训诂原理 m 北京:语文出版社,1 9 9 7 :3 8 6 3 8 8 1 3 罗邦柱古汉语知识辞典 z 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8 8 :1 2 9 1 3 0 1 4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m 北京:北京人学山版社,1 9 8 9 :1 0 9 一1 1 0 1 5 马文熙,张归璧古汉语知识辞典 z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4 :3 8 1 7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某一类事物,又可以专指这类事物中的一种,那么前者就是这个词的泛指义,后者就 是这个词的特指义”。他进一步指出:“泛指和特指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泛指,就无所 谓特指,没有特指,也就谈不上泛指了。n 6 1 4 浑言析言说 此说从泛指、特指与同义词之关系的角度对泛指与特指进行界定,代表是王力和 郭芹纳。王力先生认为,“泛指,段玉裁叫作浑言;特指,段玉裁叫作析言。 一般来说,这类同义词连用时是泛指的意义,对举璺:! 是特指的意义 。n 刀郭芹纳先生 说:“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用于泛指,前人称作浑言,即笼统称说之意。“古代汉语 中有些词用于特指,前人称作析言,即分析称说之意。”n 邮二人的观点其实也是采 用相对的说法,将一个词的意义分为泛指与特指。“浑言”之义、“笼统称说 之义是 泛指,“析言”之义、“分析称说”之义是特指。 5 泛词专词说 此说从泛指、特指与同源词之关系的角度对泛指与特指进行界定。在谈到滋生词 问题时,王力先生曾使用“特指”这一术语,将词义指原词某一特定范围的滋生词叫 作“特指”n 射,即段玉裁所说的“专词”。说文“娉”下段注日:“凡娉女及聘问之 礼,古皆用此字。娉者,专词也;聘者,泛词也。 王力先生把“特指”应用于同源 词中。有些词原本表示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因长期用于某一专门领域而形成一个新义 位,该词同时表示上下位两个概念造成交际不便,于是其中一个义位借用另外一个字 或创造一个新字来表示。表示较宽泛的一类事物、现象的词叫泛词,表示专门领域某 事物、现象的词叫专词,即“特指”。 以上五种说法中,前三种观点与后两种说法明显不同:前者是词义问题,研究一 个词内部各意义之间的关系;后者是词汇问题,研究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第 二种说法最为合理。 第一说中孙雍长先生的定义既谈到泛指、特指是一种意义的“i 临时”变化,又肯 定其中固定义的存在,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用词义“扩大”、“缩小 定义泛指、特指 不够准确。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包括的内容有很多方面,既有内涵和外延数量的变化, 1 6 杨琳汉语词汇和华夏文化 m 北京:语文出版社,1 9 9 6 :2 0 9 1 7 王力古代汉语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8 9 1 8 郭芹纳训诂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5 :1 5 7 1 9 王力汉语词汇史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3 :6 0 6 2 8 一、泛指与特指的内涵 也有所指对象大小的变化,还有伙伴域和适用范围的变化,这些并不都是泛指、特指。 二者虽然相关,但不完全等同。 第三说所下之定义,事实上是辞书学中的“广义”和“专义”。相对说在一个 词内部将泛指与特指作为相对概念进行对举,认为泛指与特指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 可。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在语言实践中也可能只存在泛指或只存在特指。古书注 解中“泛指、“特指”多分别用来解释不同的词,在解释同一词时常用“泛指, 不特指”或“特指,不泛指”,这说明词只有一个泛指义或只有一 个特指义的情况是存在的。这样界定比较片面。 第四说将泛指、特指与浑言( 统言) 、析言两组概念等同,而二者实际上是不同 的。首先,“统言、析言主要是就同义词的使用而言,泛指、特指并非专就同 义词的使用而言,而且主要不是就同义词的使用而言。”乜其次,浑言、析言所涉及 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有同位义关系、部分与全体关系、上下位词关系。蒋绍愚先生 指出,浑言、析言中只有两词是上下位词时才和泛指、特指有关,其他两类则无关。 乜2 蒋先生所言是。浑言、析言不完全等同于泛指、特指,不能说“浑言就是泛指,析 言就是特指”。 第五说混淆了词义问题和词汇问题。该说对泛指、特指是研究词义还是研究词汇 认识不清。张联荣先生指出,“专词和泛词,是看作两个词好,还是把专词看作一个 词的特指义好,有时候不好判断”。心3 1 二者之所以比较模糊,就是因为对于泛指、特 指是说明词义之间的关系还是词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事实上,泛词、专 词是上下位词的关系,而泛指、特指是上下位义的关系。 关于泛指和特指的五种说法中,蒋绍愚先生的观点合理。泛指、特指均是研究词 义之问的关系,一个词或只有泛指义,或只有特指义,或泛指义、特指义兼有。泛指、 特指都是一个词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泛指是表示泛指义与本指义之间的 关系,特指是表示特指义与本指义之间的关系,并非表示泛指义与特指义之间的关系。 一个词的泛指义、特指义与本指义之间表现为上下义关系。对上下义关系的界定,是 确定泛指与特指的关键。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对上下义关系进行界定: 第一,上下义关系主要指种属关系。在创造h y p o n y m y 这个术语之前,“上下义 2 0 “广义”是指一个多义词的儿个词义中范围较广的词义,“专义”是“专门意义”的简称, 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词义。杨祖希,徐庆凯辞书学辞典 z 上海:学林出版社, 1 9 9 2 :2 4 4 2 1 孙雍长训诂原理 m 北京:语文出版社,1 9 9 7 :3 9 0 2 2 1 蒋缁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l1 6 1 2 4 e 2 3 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1 6 5 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系”曾被称为“语义内含”( s e m a n t i ci n c l u s i o n ) 。贾彦德先生认为,“上下义关系是 表示类与它包含的各个种之间的关系”。比盯伍铁平先生则认为上下义关系除种属关系 外,还包括历史集关系和其他集关系。豫鄙历史集关系的实质是从时间上进行的分类, 一般集关系的实质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分类,所以二者仍可视为种属关系。 第二,整体部分关系不是上下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是不 同的。首先,从逻辑上看,下位概念是上位概念的一类,具备它的所有属性,而部分 概念是整体概念的一部分,不具备其属性:上位义和下位义表示的内涵和外延多少不 同,而整体和部分不反映这种变化,逻辑上有著名的“部分不是整体的外延”的论断。 其次,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下位义具有上位义的所有义素,并增加了新的限定性义 素( 区别性义素) ,整体部分关系不具有这样的特点。再次,上下义关系中的下 位义表示相互独立的事物,有分类的客观基础,整体部分关系中的部分对整体的 依赖性很强。最后,上下义关系是一种词义的包含关系,而整体部分关系是一种 所指的包含关系。前者是类同,后者是体同。本文研究的泛指与特指,不包括整体一 一部分关系的词义变化。心町 第三,“准上下义关系”不包括在内。语言中有些词的不同义位之间或词与词之 间在意义上构成上下义关系,但在词性上不同,如“性质”和“好”、“坏”、“软”、 “硬”,“动作”和“打 、“拖”、“举”、“提”,“颜色”和“红”、“黄”、“蓝”、“绿” 等。有人称之为“准上位词”、“准下位词”。乜刀我们研究泛指和特指时,不包括这种 “准上下义关系”。 本文所说的古汉语泛指与特指,重在从词义角度进行研究,主要针对古汉语中的 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其中又以名词为主。 古汉语中表示泛指的术语有“泛指”、“泛称”、“通称”、“统称”、“总名”、“共名 等,表示特指的术语有“特指”、“特称”、“专称”、“专指”、“偏指”、“专名”等。其 实这些术语的含义也不完全一样。例如在传统的训诂材料中,“泛指”和“特指 常 常指的是一个词的泛指义和特指义,而“泛称 和“特称除表示此含义外还可以指 2 4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1 7 7 2 5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6 :1 2 6 2 6 上下义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有时不易区别。l y o n s 和c h a f f i n 都曾提到这两种关系有时 会界限模糊。张联荣先生指出有些词“与事物的构造有关,但词义的发展并不是包容关系的 变化”。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有些词既能表示普遍概念又能表示集合概念。普遍概念是反 映一类事物的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上下义关系是对普遍概念而言。“房” 从指“正室两边的房屋”到指“房屋”,“衣”从指“上农”到指“衣服”。属于上下义关系。 因为“房屋”、“衣服”重在表示一类事物,而不重在表示整幢房子或成套衣服。这种情况我 们视为泛指。 2 7 赤梅谈上下位词 j 汉语学习,1 9 8 9 ( 1 ) :2 6 2 8 1 0 一、泛指与特指的内涵 泛称词和特称词。“通称”指“在大的区域内通用的名称或同类事物的概括性的名称” 啪1 ,而“统称”和“总名”只指后者。“专指”与“特指”相近,“偏指”表示的特指 义则往往指两个方面中的一个方面。“泛指”、“特指”在古汉语研究中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铺简单租房协议书
- 醉酒砸车赔偿协议书
- 超市特许合同协议
- 电梯使用合同协议
- 吊车事故赔偿协议书
- 机油保修合同协议
- 合伙股金转让协议书
- 工地环保车租赁合同协议
- 2025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合同书
- 工地油罐出租合同协议
- 诊断与评估课件 第十二节 资赋优异儿童特征及学习资料
- 襄阳市樊城区城市更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2智能变电站网络记录及分析装置测试规范
- 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5)解读 2
- 生物泌尿系统的组成课件-+2024-2025学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2025职业健康培训
-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马鞍山技师学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税务局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网络系统维护记录日志表
- 禁食病人护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